A. 塑膠模具製作有哪些工序
如果有現成的模具模板,只需要工藝加工型腔、型芯,鉗工做孔裝配就可以了。
如果一切都從頭做起,就要從開始下料,銑、刨、磨,模板的外形,然後再開始加工型腔、型芯等。
加工型腔、型芯一般是採用線切割、電火花、數控銑床或者加工中心來加工。
(1)模具廠的產品怎麼做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一、不要只重產品設計,忽視塑膠模具製造。
有些用戶在開發產品或新產品試制時,往往初期只注重於產品研製與開發,忽視與塑膠模具製作單位的溝通。產品設計方案初步確定後,即提前與模具廠商接觸有兩個好處:
1、可以保證設計的產品有好的成形工藝,不會因零件難以加工而修改定型設計。
2、模具製作方可提前做設計准備,防止匆忙中考慮不周,影響工期。
3、製作高質量塑膠模具,只有供需雙方緊密配合,才能最終降低成本,縮短周期
B. 模具公司從接到產品到生產出模具的詳細流程是怎樣的謝謝~
你的問法不對,一個模具公司製作模具,應該是從客戶提供或老闆接到產品圖開始,終於產出模具.
本人從事模具設計多年,基本流程如下:
客戶上門提供或老闆接到產品圖→老闆或設計工程師分析產品結構並排位→公司將模具價格給客戶→客戶與公司商討價格→客戶若不同意則終止,若同意此價格則簽訂模具製作合同→客戶交付定金→模具公司訂購模具材料(模架與鋼材)→模具設計(設計師)→模具編程(編程師)→模具加工(機器加工與人力加工)→模具組裝→模具實驗→交付產品給客戶確認是否滿足要求→滿足要求後交付模具給客戶→模具公司收取剩餘模具製作費用.
我呆過3個公司,基本都這樣.
C. 製造型企業製造出一個產品,需要經過哪些步驟
首先,公司的產品策劃部門在經過市場調研後,得出一個結論,某個產品有很大的市場需求。那麼,產品策劃部門就會編制《產品開發意向書》文件給研發部門,這個文件就會把想做的產品描述出來,包括功能、主要材質、參數、目標成本、目標上市時間等等要求列出來。
研發部門接到這個通知後,會首先做一個可行性分析,這個分析包括:技術可行性分析(技術上是否有瓶頸?)、成本估算(是否在目標成本范圍內?)、專利分析(是否有專利侵權風險?),經過以上分析後,將技術可行性、成本、專利風險等信息形成書面文件形式反饋給產品策劃部門(如果是OEM型開發項目則反饋給業務部)。
產品策劃部門收到這個信息後,決定是否進入下一步工作,如果以上分析都滿足要求,那麼就會出具一份《產品開發任務書》給研發部,這個任務書同樣明確這個產品的功能、主要規格、參數、目標成本、上市時間等等信息。
研發部接到《產品開發任務書》並確認後,就可以進行外觀設計了,通常委託外面專業的設計公司進行外觀設計,一般要求提供3-4套外觀設計方案供客戶選擇,設計周期大概15-30天。
外觀設計完成並確定具體外觀方案後,再次做進一步的可行性分析,如果通過,就開始產品結構設計,視產品復雜性,一般15-60天左右可以完成整機設計。
接著,進行設計評審,有一幫技術人員幫你把關,幫你發現問題、提問題,然後給你修改意見。部分公司有專門的設計評審團隊,就是專門審核設計方案的,所以新手也不要太擔心,並不是你一個人在戰斗。
評審完或多或少都會有問題的,那就針對問題點進行修改、完善,問題修改後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註: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做一次或多次手板(CNC、3D列印等快速成型技術)驗證結構或功能。
接著模具報價與設計、評審。模具設計就不用研發工程師操心,有專業的模具設計工程師去完成,而研發工程師的重點是在模具評審時把關,比如說,進膠位置是否影響外觀?是否會影響裝配?採用什麼進膠方式?頂針的位置會不會對產品功能有影響?有哪些其它方面特殊要求?
接著就是模具製造,這個周期大概30-60天,這項工作一般是公司的模具部門或外包給外面模具廠做的,所以,這段時間研發工程師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並行做其它事情,如外購件打樣、技術資料整理等等。
模具完成並試模後,首先會有產品試裝,試裝後確認這個產品的功能、性能、裝配、結構等等是否符合你的設計要求,如果有問題,這時就需要進行修改設計或模具。這個期間IE開始介入,編制產品的作業指導文件。
接著進行產品試制,到生產線讓員工參與產品的裝配,通過試制,暴露產品存在的問題,便於後續進行整改。
試制後就要進行產品測試,委託品質部或實驗室進行各項檢測。同時,試制後可進行包裝設計、認證安排等等工作。
接著對試制問題點進行整改,這個整改是全方位的,包括結構部分、模具部分、電控部分、功能或性能部分,通通進行整改。
問題整改後,對產品進行試產,這個試產有些公司叫PP試產,全稱叫小批量試生產,就是生產前對產品進行一次模擬大貨生產的一次試驗,再次檢驗產品還有沒有什麼問題。
試產並整改好試產中出現的問題點後,召集項目團員開一個產品鑒定會議,這個會議就是評審這個產品是否達到開發的要求、是否具備生產的條件,如果通過,則可進入下一步。
鑒定通過後,就可以進入新產品開發的最後一關即批量生產了,這個階段基本上全公司都動員起來了,研發、物控、采購、工程、生產、品質、財務、業務等等部門人員都各司其職,源源不斷地把定單按時保質做出來。
這就是一個自有品牌製造業公司的新產品開發全過程(OEM型公司與其略有不同),這個開發流程,也是ISO9001質量體系中的核心部分,是ISO9001體系中最重要、也是最復雜的一部分,走完這個流程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或更甚,所以說,開發一個完整的新產品是科學的、是嚴瑾的。
供參考。
D. 模具廠是做什麼的 模具廠主要是做什麼東西的
1、模具(拼音:mújù,英文:moju;mold;mould;die;tooling;matrix;pattern),是用來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由各種零件構成。它主要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通常使用在工業中,用以注塑、吹塑、擠出、壓鑄或鍛壓成型、冶煉、沖壓、拉伸等方法得到所需產品的各種模子和工具。模具種類很多,根據加工對象和加工工藝可分為:
(1)加工金屬的模具。
(2)加工非金屬和粉末冶金的模具。按所成型的材料的不同,模具可分為五金模具、塑膠模具、以及其特殊模具。根據結構特點,模具又可分為平面的沖裁模和具有空間的型腔模。
2、模具廠就是設計,製造,生產模具的工廠。
E. 模具的加工工序是什麼
切削,是模具製造中很重要的一道工序,因為只要是模具製造,都要經過切削這個過程。在模具製造切削過程中可分3個工序類型:粗加工、精加工和半精加工,有時甚至還有超精加工(大部分是高速切削應用)。 殘餘量銑削當然是在半精加工工序後為精加工而准備的。在每一個工序中都應努力做到為下一個工序留下均勻分布的餘量,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刀具路徑的方向和工作負載很少有快速的變化,刀具的壽命就可能延長,並更加可預測。如果可能,就應在專用機床上進行精加工工序。
這會在更短的調試和裝配時間內提高模具的幾何精度和質量。東莞塑膠模具廠昱卓精密,模具只選用國際知名品牌原材料,嚴格把控產品從尺寸到外觀、環保的一切誤差:採用富特巴、龍記等業內知名模架品牌和瑞典一勝百、日本大同、國產撫鋼等知名鋼材品牌,確保模具壽命達50萬次;選用德國拜耳、美國SABIC進口等塑膠原料,全新材料不摻任何回收料,全套SGS、ROHS檢測報告,使用更放心。東莞塑膠模具廠昱卓精密始終執行嚴格嚴苛的品質管控,實施標准質量管理體系,對來料檢驗(IQC)、製程品檢驗(IPQC)、成型品檢驗(FQC)、模具出貨驗收(OQC)4大環節進行品質控制;從設計管理、計劃管理、製造加工、物流運輸等多個環節進行管理,縮短交期,實現客戶利益最大化;榮獲QS證書、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嚴格把控產品從尺寸到外觀、環保的一切誤差。
F. 模具設計的流程是怎麼樣的
模具設計流程:
1、接受任務書:
一般有以下三種情況:
A:客戶給定審定的塑件圖樣及其技術要求(二維電子圖檔,如AUTOCAD,WORD等)。此時需要構建三維模型(產品設計工作內容),然後出二維工程圖。
B:客戶給定審定的塑件圖樣及其技術要求(三維電子圖檔,如PROE,UG,SOLIDWORKS等)。只要出二維工程圖。(為常用情況)
C:客戶給定塑件樣品,手板,實物。此時要求測繪塑件抄數處理,然後構建三維模型,再出二維工程圖。
2、收集,分析和消化原始資料:
A:分析塑件
a:明確塑件的設計要求,通過圖樣了解該塑件所用材料,設計要求,對復雜形狀和精度要求高的塑件的使用場合,裝配及外觀要求等。
b: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藝的可能性和經濟性
c:明確塑件的生產批量(生產周期,生產效率)一般客戶訂單內有註明。
d:計算塑件的體積和重量。
以上的分析主要是為了選用注射設備,提高設備利用率,確定模具型腔數及模具加料腔尺寸。
B:分析塑料的成型工藝:
成型方法,成型設備,材料型號,模具類別等。
3、掌握廠家實際生產情況:
A:廠家操作工人的技術水平
B:廠家現有設備技術
C:成型設備的技術規范
D:廠家所常用廠商模具材料及配件的訂購和加工處理方法(最好在本廠加工)
4、確定模具結構:
一般理想的模具結構:
A:工藝技術要求:幾何形狀,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符合國際化標准。
B:生產經濟要求:成本低,生產率高,模具使用壽命長,加工製造容易。
C:產品質量要求:達到客戶圖樣所有要求。
資料拓展:
1、對所設計模具之產品進行可行性分析,以電腦機箱為例,首先將各組件產品圖紙利用設計軟體進行組立分析,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各組件在整個機箱中的重要性,以確定重點尺寸。
2、對產品進行分析採用什麼樣的模具結構,並對產品進行排工序,確定各工序沖工內容,並利用設計軟體進行產品展開,在產品展開時一般從後續工程向前展開。
3、備料,依產品展開圖進行備料,在圖紙中確定模板尺寸,包括各固定板、卸料板、凸凹模、鑲件等,注意直接在產品展開圖中進行備料,這樣對畫模具圖是有很大好處的。
4.在備料完成後即可全面進入模具圖的繪制,在備料圖紙中再制一份出來,進行各組件的繪制,如加入螺絲孔,導柱孔,定位孔等孔位,並且在沖孔模中各種孔需線切割的穿絲孔,在成型模中,上下模的成型間隙,一定不能忘記,所以這些工作完成後一個產品的模具圖差不多已完成了80%。
另外在繪制模具圖的過程中需注意:各工序,指製作,如鉗工劃線,線切割等到不同的加工工序都有完整製作好圖層,這樣對線切割及圖紙管理有很大的好處,如顏色的區分等,尺寸的標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時也是一件最麻煩的工作,因為太浪費時間了。
5.在以上圖紙完成之後,其實還不能發行圖紙,還需對模具圖紙進行校對,將所有配件組立,對每一塊不同的模具板製作不同的圖層,並以同一基準如導柱孔等到進行模具組立分析,並將各工序產品展開圖套入組立圖中,確保各模板孔位一致以及折彎位置的上下模間隙配合是否正確。
資料來源:網路模具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