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淘寶定價不合理怎麼處理投訴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電商平台,經銷商的低價亂價行為是最讓廠商頭疼的問題了。這些人為了追求銷售額、銷量、返利等,利用供貨價格的差異化進行低價銷售,從而引發價格大戰,對整個市場都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2. 電商亂價怎麼辦
隨著電商發展越來越快的情況下,目前品牌方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可能就是低價、亂價和假貨的問題。今天我們針對低價和亂價的問題做相關的分析,從而找到針對性的措施解決辦法,幫助品牌解決目前的困擾。那麼作為品牌方,在僅有的防偽溯源和渠道管控下,怎麼樣才能把電商這塊管控好呢?目前主流電商平台淘寶、拼多多、閑魚等都有屬於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平台,這個平台正是我們管控的官方渠道!商標證、專利證書、美術作品登記證、生產營業執照等等都是屬於產品的知識產權,有了這些資質,就可以去知識產權保護平台進行資質備案。
在進行知識產權投訴舉報之前,合理與和網上賣家進行溝通,可以達到保護分銷並且收編優質賣家成為網上代理,溝通無果後,常用的處理方法如下:1.商標權:只要賣家商品出現品牌方商標關鍵詞,都可以用商標侵權方式投訴刪除;2.官網版權:賣家寶貝描述里有出現品牌方官網圖片直接刪除下架;3.假貨對比:通過購買,或者其他真假對比的方式,鑒別其是否是假貨,進行假貨投訴。
做好網上價格管控已然成為了品牌維權的一個重要任務,它的意義還體現在下列三個方面:
1.保護品牌價格體系主要是針對淘寶、天貓、京東等主流電商平台做好線上控價,這對於保護品牌的價格體系以及維護線上渠道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知道如果不能把價格管控做好,會導致經銷商利潤空間大大壓榨甚至消失,最終對整個銷售渠道造成沖擊。
3. 商家亂要價怎麼投訴
法律分析:出現商家亂收費情況的,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處理:1、撥打12345,向其反映情況;2、可以向當地物價部門進行投訴;3、可搜集相應證據去法院起訴。如果是商家的原因導致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的,消費者可以先與商家協商處理,如果協商不成的,可以報消費者協會調解,調解不成的,可以向相關人民法院起訴維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第三十八條 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對價格違法行為的舉報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權對價格違法行為進行舉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應當對舉報者給予鼓勵,並負責為舉報者保密。
第四十一條 經營者因價格違法行為致使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多付價款的,應當退還多付部分;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4. 如何管控淘寶亂價
淘寶亂價是一個令很多品牌商頭疼的問題,很多人為了追求銷量而惡意降低價格,擾亂市場價格。很多品牌的產品都是有嚴格的渠道來把控的,包括專供超市,專賣店,實體店。經銷商也是簽署了協議,都能把控。
如何管控淘寶亂價總的來說,是通過側面投訴的方式進行。一般有三種處理方法
1、知識產權投訴:
商標權:在網頁的主圖或描述圖中有突出使用品牌商商標LOGO的現象,處理周期3-7天,鏈接下架,扣2分。
版權:在網頁的主圖或者描述圖中有盜用官方圖片文字的現象,處理周期3-7天,鏈接下架,扣2分(官方指的是公司官網,旗艦店,線上畫冊,美術作品登記證)
專利:外觀專利,發明專利,實用型專利
專利投訴需要提交資質,提供專利證書和專利評估報告,發明專利只需提供專利證書即可
2、假貨投訴:
未生產:店鋪等級低,長期不在線,處理周期3-7天,扣0-48分不等
真假貨對比:通過信息層面的對比,以假貨理由投訴(品牌名的相同型號發票)處理周期3-7天,扣2分
假冒廠名廠址:冒用生產信息,處理周期3-7天,扣2分
購買鑒定:通過購買的方式買到產品,製作假貨鑒定報告以假貨理由投訴,處理周期7-15工作日,相同型號產品鏈接全部下架,起扣12分,店鋪屏蔽半個月
3、在線舉報:
刮碼、遮擋商標、類目錯放、擴大宣傳、銷售禁品
淘寶開店成本低,哪怕是一個消費想甩掉手上的閑置物品都能在淘寶閑魚上銷售。淘寶掙脫了空間地域的限制,原來是一個縣級的專賣店,只要是掛在淘寶上,那面對的市場就是全國了,擴大自己的銷售市場誰都願意去做的 。其次淘寶的個人C店也是沒有店鋪租金的、運營成本、所以很多經銷商就不顧其他人跟品牌的利益,在淘寶上施虐低價。
傳統的渠道,可能是通過約束線下的經銷商大頭就能遏制住。但是隨著電商時代的迅猛發展,就就變成了一張網,這時候傳統的方式就很難管控了。
淘寶亂價:指的是經銷商或代理商在銷售過程中,低於廠家規定的市場價零售的行為,按照市場平台不同,亂價可以分為線上亂價和線下亂價。線上亂價指的是在電商平台上所銷售的產品低於市場零售價。線下亂價則是指的是經銷商或者代理低於廠家規定的發價格串貨市場的行為,在電商平台高速發展的今天,線下帶動線上亂價情況普遍蔓延。
微商是有嚴格的代理制度,那產生亂價的根本原因就是:
1:小代理的加入:在公司和團隊的宣傳下,產品的知名度迅速增加,得到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微商人人能做,導致賣家比買家多。
2:大代理變成小代理: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微商圈子,導致小代理手上囤貨出不去,所以沒辦法進貨,而大代理因為想發展更多的代理,想要急於套現,只能主動降低價格門檻,使小代理成為終端客戶,大代理變成小代理,惡性循環!
3:淘寶低價導致小代理迅速死亡:市場零售價低於小代理進貨的價格,小代理手上貨出不掉。小代理消失後,大代理批發出不去,也不願意零售,直到崩盤。
淘寶控價 淘寶維權 京東、阿里、天貓、淘寶平台控價及打擊侵權行為,目前大多數的品牌在淘寶都有自己的授權店鋪,絕大多數品牌線上的銷售都是通過淘寶市場。但目前淘寶市場也是最令品牌方頭痛的。假貨、侵權、不正當競爭、串貨、亂價這些嚴重影響了品牌的利益和市場的穩定。針對以上情況,大多數公司還不知道如何來管控。少數公司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有的招聘相應的專員對淘寶實施監控,去和店主溝通。有的通過自己的律師事務所發律師函。還有的通過經銷商去管控。1,客服監控。這種管控的方式是最原始的方式。如果網上的品牌連接數不多,低價的也不是很多,前提是他們都願意配合,那倒可以暫時管控亂價。2,發律師函。之前聽過很多公司都在通過線下律師發律師函。我在想,如果別人賣假貨,你可以去發律師函,或者通過法律等途徑解決。別人店鋪賣什麼價格,既沒有侵權、也沒有犯法。你發律師函能有用嗎?只能是火上澆油,越管越亂。3,通過經銷商管控我覺得是個很不錯的方式。很多品牌的包裝等都會有條形碼、二維碼之類的。可以去查經銷商,但是我想說,很多C店亂價並不是經銷商或者代理商的問題。我覺得很多經銷商和品牌方一樣。也是希望市場能平穩。很多C店的拿貨方式也很多,你處罰了經銷商,但不一定就能管控的了亂價的C店。綜上所述,我們要去了解,為什麼網上會有亂價存在,無非就是利益。有的為了新店開張搞點信譽、有的為了走量、有的是跟風、有的是被逼的下調價格。無非都是想更好的銷售產品。那這些店主沒有想到品牌的健康和長遠發展。為了眼前利益,會做出降價、串貨等有損品牌名譽的舉動。很多店鋪,特別是C店現在的競爭很大,一個好評、一個信譽對他們很重要。最終是為了有銷量。但是這種自私的小農思想勢必會損害整個市場和誤導消費者。害人害己,更損害品牌形象和可持續發展。
5. 微商產品在電商平台上賣出現亂價的問題可以管控嗎
現在電商發展速度很快,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遇到經銷商串貨、假貨低價等問題影響,這樣會對品牌的形象和銷售造成很大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很多公司已經在採取措施了。比如,有的是通過自己公司的渠道管控監控、有的是通過淘寶的相關平台投訴管控。但由於大多數公司對於淘寶的規則不是很了解,無法查到亂價店鋪的貨源。導致最終的管控效果並不是很理想。
針對品牌商通過渠道管控不好的原因,我自己總結如下:
1,品牌商管控和處罰的只能是一些經銷商或者代理商;甚至一些品牌並不會或者不願意或者說不能處罰經銷商。最終導致管控斷層。
2,即使品牌方能管控好一級代理或者經銷商;但是下面的二級、三級或者說淘寶上亂價的店鋪卻管控不了,就造成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最終出現斷層。
3,只能做到監控和溝通,卻不能做到威懾和處罰。肯定管控不住市場。
總的來說,是通過投訴的方式進行。一般有三種處理方法
1、知識產權投訴:
商標權:在網頁的主圖或描述圖中有突出使用品牌商商標LOGO的現象,處理周期3-7天,鏈接下架,扣2分。
版權:在網頁的主圖或者描述圖中有盜用官方圖片文字的現象,處理周期3-7天,鏈接下架,扣2分(官方指的是公司官網,旗艦店,線上畫冊,美術作品登記證)
專利:外觀專利,發明專利,實用型專利
專利投訴需要提交資質,提供專利證書和專利評估報告,發明專利只需提供專利證書即可
2、假貨投訴:
未生產:店鋪等級低,長期不在線,處理周期3-7天,扣0-48分不等
真假貨對比:通過信息層面的對比,以假貨理由投訴(品牌名的相同型號發票)處理周期3-7天,扣2分
假冒廠名廠址:冒用生產信息,處理周期3-7天,扣2分
購買鑒定:通過購買的方式買到產品,製作假貨鑒定報告以假貨理由投訴,處理周期7-15工作日,相同型號產品鏈接全部下架,起扣12分,店鋪屏蔽半個月
3、在線舉報:
刮碼、遮擋商標、類目錯放、擴大宣傳、銷售禁品
總的結果來說,要麼把低價鏈接給刪除掉,要麼查到貨源
6. 電商線上亂價怎麼辦
這個目前真沒辦法可以管控,就算平台介入也一樣。
你看,同樣是賣一雙鞋子,款式顏色都一樣,但是為啥不同賣家價格都五花八門?因為供貨渠道不一樣,質量不一樣,而且可能還加上促銷、新店開張等等因素,只能說作為消費者,你覺得哪個適合就購買哪個。
另外,其實線下也是一樣啊。同樣一瓶礦泉水,有的超市賣1.5元,有的賣1.7,也有賣2塊的。只要定價不要超過物價局定的標准,就都在允許范圍內,只是賣家利息多少罷了。
7. 亂賣價格怎麼投訴
法律分析:撥打12358舉報投訴,可以登錄2358網上價格舉報系統投訴,可以到當地物價局、到消協投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8. 商家亂定價怎麼投訴
法律分析:出現亂定價可以向物價局投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第五條 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統一負責全國的價格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價格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價格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價格工作。
第三十九條 經營者不執行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以及法定的價格干預措施、緊急措施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