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構建日周月年復盤體系
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就,不僅取決於行動,更取決於行動背後的反饋。日周月年復盤體系恰似一套評價反饋系統,為人生保駕護航,幫助我們校正方向,少走彎路,順利抵達目的地。
日盤、周盤、月盤、年盤的核心訴求和側重點不同,但他們有機聯系在一起:日盤為周盤服務,提供周盤所需要的原始材料,周盤對日盤進行整理、匯總和加工,同時又為月盤提供基本材料。月盤在周盤基礎上,檢視目標與行動是否一致,並將每日行動、每周行動和年度戰略任務聯系起來。年盤是對所有日盤、周盤、月盤的整體分析和評價,檢視年度戰略的落地性以及有效性。
日盤是起點,負責從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獲得最原始的素材並進行標記和分析,他的作用就好像一個顯微鏡,在微不足道、瑣碎零散的事件當中捕捉到有價值的信息。
1、復盤時間: 建議早上/晚上
2、時長: 新手建議每天1-2個小時
3、日盤步驟:「復盤三角」
第一步:記錄。當天發生了什麼,一整天都去了哪裡,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值得回憶,與哪些人在一起,都有怎樣的互動和對話,當天的情緒如何……
第二步:反思。選取幾件你覺得重要的事情,剖析其中值得反思的點,可以以情緒事件為線索,也可以選擇當天與你有交往的一兩個人,反思交往的過程以及互動的模式。
第三步:提煉。為某個問題找到一個解決方案或為某事制定下一步的行動計劃,用一句話說明自己想做什麼、想怎麼做,有什麼值得注意的事項,從而整理出你的行為處事的原則。
4、日盤注意事項
(1)記錄≈復盤。
一開始不要顧忌太多,不要避重就輕,老老實實做一些最基礎的工作,能多記錄一些,就多記錄一些。不要擔心記錄是一筆流水賬,當你帶有目的的去記錄,他就愛不再是流水賬,而是一筆珍貴的歷史資料。
(2)確定一個固定的復盤時間。
每天固定時間復盤,形成習慣,就不容易被其他的瑣事擠掉,讓復盤動作成為一種慣性日常。
(3)隨時隨地復盤
當一件工作做完以後,你會立馬反思剛才的處理方式有無不妥之處,用這樣的方式工作來生活,你會變得更加覺知,而變得更加覺知,學習這種行為才有可能發生,因為學習起始於一個人自我覺知的那一刻。
(4)復盤日記VS復盤日誌
復盤日誌主要是清單式,列出要點和關鍵點,不回長篇大論,相當於內容提要,方便你在繁忙的工作節奏中使用。
(5)復盤方式選擇
① 分類復盤:把生活分成好幾塊:學習、家庭、理財、身體健康等,對每個方面進行梳理
② 4Q復盤法:從身體、心理、情感、精神四個方面對當天進行復盤
③ 對標復盤:找到一種對照原則和標准,對照著去看自己每天落實的如何,差距在哪裡,如何調整,下一步具體行動等。
周盤是一個階段性的回顧總結,從相對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內去做整體的檢視,從一些常見的現及共性行為當中尋找固有的模式,進行模式識別,它就好像一個定位儀,確認當下的優勢與卡點,聚焦當下的主要機遇與挑戰,有重點的進行突破。
1、復盤時間: 周末的某個晚上/周一的早上,以周為單位,循環往復
2、復盤內容:
(1)本周主要事件回顧。回顧過去的一周,主要發生了什麼事,有哪些重要收獲,取得了哪些進步,遇到了哪些問題與挑戰,工作項目的進展情況如何等。
(2)工作經驗總結。對總結出的原則、方法論、行動指南等,評判他們是否足夠有效,是否需要進一步調整。把他們整合起來,甚至挑選出對你來說最重要的幾條,進行打磨更新,加入到你的工作經驗匯總表中去,這些都是你的智慧寶庫,是你據以進一步行動的指南。
(3)對標反思。按照類似「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六項精進」這樣的一些經典原則,或者你個人長期依循的價值觀,檢視一周所作所為與上述原則、價值觀是否吻合,是否存在差距,是否做到了「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為什麼,主要經驗或阻礙是什麼,下一步該如何調整?
(4)價值觀梳理。回顧和梳理自己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你為什麼活著?你如何成為父母的驕傲和孩子的榜樣?你想從事活著成就的事業是什麼?你對什麼東西最感興趣、最有熱情?什麼東西對你來說最重要?你的優勢和核心能力在哪裡?你喜歡現在做的事情嗎?還可以怎麼做?你的客戶或者服務對象是誰?你想帶給他們什麼?
(5)每周反省。復盤有三個層次:反觀、反思、反省。反觀是轉身看自己,反思是進行模式識別,反省則是在這兩者基礎上,從事情回到年頭,去看自己的每個行為背後的起心動念。
(6)檢視年度計劃落地情況。一年52周,就是52個檢視年度目標落地情況的機會。從具體的細節中跳出來,看看是不是走在正確的方向上,檢視年度目標進展以及存在的問題,適時調整和糾偏。
(7)下周計劃。按照你的角色、目標、任務來分解你需要做的事情,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優先位置,不貪多求大,少就是多。需要以原則為中心,考慮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兼顧身體、家庭、學習、財務、工作、親友、社區等多個方面。如果一周兼顧不了,需要在下一周予以適當傾斜。
3、周盤注意事項:
(1)周盤核心行動:模式識別
人都有一定的固有模式,人活在模式當中卻不自覺。日盤時我們會陷入具體情境和細節中,會發現很多細枝末節和局部問題,對於整體的任務不夠清晰,對於事物內在規律很難有足夠把握。周盤時就需要去尋找過去一周中有沒有一些固有的行為,有沒有一些問題和信號反復出現,需要將這個行為標記出來,想辦法予以重點改善,這就是模式識別。在零碎事件中我們很難發現模式,只有在連續事件進程中,在多個行為事件中我們才能發現他們。
(2)周盤關鍵任務:更新你的原則庫
很多高手,都有自己的原則。
陸奇的原則:①堅守價值觀②永遠正能量③高度自律④每天學習⑤把公司當成個人事業⑥從我做起⑦謙遜真誠
日盤時會提煉出很多原則,但這些原則是否有效,能否落地,需要定期檢視和更新。周盤時需要更新原則庫,有些原則需要加進來,有些原則需要刪除,有些原則需要重新描述,有些原則需要合並同類項。更新原則體系時,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記得住,用得上。不要沉醉在那些讀起來看似很美好的空話、廢話上,一定要落地。
月盤是從更宏觀的角度去觀察過往一個月的發生,相當於一個連接器,連接短期行為和長期行為,將每天的行動、每周的行動和年度目標連接起來,重在檢視目標和成果。
1、月盤內容
(1)梳理月度大事記。雞毛蒜皮小事就不用管它了(交給日盤),記錄重點事情,比如某項工作的進展、新啟動的項目、某個重要經歷、一次重要談話等。可分模塊從工作、家庭、身體健康、財富管理等幾個方面去梳理。
(2)找出做的最好的一件事以及最待改進的一件事。過往一個月,哪件事做的最好、最讓自己滿意、收獲最大、為什麼?這件事帶給你的驚喜或體驗是什麼?你是怎麼做成的?這件事帶來的繁殖效應有哪些?將做的最好的一件事作為你的成就事件進行拆解,總結其中的要點、方法、原則以及套路,形成相應的文章,並發表在自己的自媒體上。相反,也需要找出一件最需要改進的事情,為什麼是這件事,自己對此耿耿於懷的原因在哪裡?這件事對你影響可能是什麼?
(3)檢視各類習慣的推進情況。對於個人來說,沒有那麼多的大事、新鮮事,有的只是按照既定程序推進,日復一日的重復某個有效的動作。成就=人生核心演算法✖️大量重復動作,因此,過往的一個月,你的各類習慣推進的如何,有沒有持續努力,你的100天、1000天計劃落地情況如何……
(4)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態和內在狀態。一項干預措施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一個人的內在狀態。檢視個人過往一個月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對情緒進行梳理和剖析,自己的情緒狀態是怎樣的,做事時充滿必勝信心還是迷茫無助,是躊躇滿志還是焦慮不知所措,什麼東西在影響自己的情緒起伏,要好好去回顧和分析。
(5)檢視年度目標落地進度。過去一個月所作所為是否在既定軌道上,是否有偏離,如有偏離,原因是什麼?是年度目標設定有問題,還是月度拆解、執行上存在問題?再次確認自己的年度目標,是否可靠、可落地、可達成,並及時微調。
(6)找到收獲最大的一個點。過去一個月,自己收獲最大或印象最深的一個點是什麼?為什麼是這個點?他會讓你接下來一個月或更長時間內帶來哪些行動上的改變?
(7)梳理問題和風險。過往一個月暴露了哪些問題,是新問題還是老問題,為什麼會出現或持續存在,從這些問題中看到自己哪些固有模式,這些模式帶給自己的可能的風險是什麼?為了解決這些風險和問題,過往曾經做過哪些努力,過去一個月又做了哪些努力?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和風險,結果可能是什麼?
(8)尋找發力點。過往一個月表現,自己的優勢是什麼?自己的發力點應該定位在哪裡?再次界定自己的能力圈,過往一個月是否在做自己能力圈以內的事情,還是說一直游離能力圈外希望人生出現奇跡。
(9)尋求反饋。一個人不能閉門造車,不能想當然,到底做的怎麼樣,到底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亟待改進,需要聽聽其他人的意見。
(10)制定接下來的行動計劃。下個月重點工作是什麼,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點在哪裡,什麼地方需要加強,什麼地方需要暫時放緩,可以新啟動或暫停哪些事情,據此羅列一個初步的行動計劃。
2、月盤核心任務:目標與成果檢視
如果月盤盤不出任何成果,年度計劃和目標就勢必會受到影響。月盤重點,與其說是成果檢視,不如說是目標檢視,再次檢查、確認自己的目標到底有沒有問題,到底值不值得為之奮斗一年。
有一個現象:對於一個人來說真正重要的事情,他往往並沒有做,他忙了很多事情,但恰恰最重要的哪件事,他從來沒有關注過。因為他從來不知道,對於自己來說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那件事。如何才能避免瞎忙、避免刷存在感,找到真正重要的那件事?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1)第一個辦法:抓住一個點,就是收縮戰線,集中優勢經理單點擊破,稱之為「第一法則」,有幾個步驟:
①列一張事務清單,目前所做、即將要做的所有事都列出來
②逐個打分
③選出一個
④把大部分時間精力分配給這件事,列計劃、找資源、多行動、勤復盤
⑤當這件事做完,繼續從第一步開始
而且,選完後,還要自問:真的是這一件嗎?為什麼是它?為什麼它是最重要的?我的目標是什麼?我到底要的是什麼?我是在做正確的事嗎?我的個人定位是什麼?……
(2)第二個辦法:抓第二象限,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二象限,稱之為「第二象限法則」
一個人可能工作了很多年,依然在低水平的重復著,他很有可能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話費太多時間,而真正的效能、產能來自於第二象限。因此,你的第二象限到底有什麼,要花時間想清楚,把你的主要注意力都花在第二象限,這是你提升效能、產能,確保產出的通行證。沒有第二象限的努力,其他的所有折騰很有可能都是瞎忙活。
(3)第三個辦法,為了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必須常常自問:什麼最重要?我們需要時常回到這個問題,時常捫心自問、自我對話、自問自答:
be: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可以列出你的榜樣,你為什麼想成為他,他身上有什麼點吸引了你)
do:我想要做什麼?(未來從事什麼職業,服務什麼樣的人)
have:我想擁有什麼?(想要什麼,和誰在一起,得到什麼我就滿足了?)
這是對終極理想的探尋,需要花一定時間,也許一兩年,也許好幾年甚至十多年,不會短期內得到答案,你可以抽查時間,定期回答這個問題,把回答整理成一段文字,並不斷微調,作為你的使命、價值觀和基本處事原則,常常拿出來溫習。
年盤更主要是對一年進行盤點和總結,檢視年度成果並制定新一年度的核規劃,主要是從戰略層面進行檢視,就像一個指北針一樣,確保方向始終圍繞人生「真北」。
1、年盤重點:戰略檢視
· 冠軍戰略:每次做什麼事,不做則已,要做就做第一
· all in 戰略:一旦確認一個機會點,就會把所有資源投入進去,想盡一切辦法,努力到無能為力
你不需要非常多的好戰略,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戰略,並把戰略發揮到極致,就很不錯了。年盤時,要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審視自己,升維思考,才能做到降維打擊。
2、問對問題,讓年盤回歸簡單
對過去、現在、未來三個維度全方位梳理,找出人生定位、發力點,並制定新的年度戰略與行動計劃。這個過程,有時需要藉助一些問題來思考,幫助我們進行更好的梳理:
(1)我在過往一年的關鍵成就事件有哪些?
梳理一下過去一年,你都取得了哪些關鍵成就,或跟過去的自己相比,在哪些方面有了或大或小的突破?
你在過往一年的整體狀態怎麼樣(篤定、焦慮、茫然、有心無力、谷底反彈、徘徊觀望?)
這一年有沒有養成一些好的行為習慣?採取了哪些重要的措施?
你有個人發展戰略嗎?你在使用的個人發展戰略是什麼?比如冠軍戰略、all in戰略、聚焦戰略等,你可以給你的戰略命名
(2)在過去一年,我最深刻/痛的領悟或經驗是什麼(一個點足矣)如何用這個領悟或經驗去知道未來的行動?
(3)如果現在是過往這一年的1月1日,我會怎麼過這一年?(比如在有些事上你會怎麼處理?)
(4)說說你的過去:你在哪裡出生,在哪裡長大,在哪裡讀書,在哪裡工作,這么多年的關鍵成長事件,這么多年你的成長心得和收獲?把視野拉長,在更廣大的北京當中去觀察,這樣你才能知道什麼東西比你掩埋了,什麼模式一直在運轉,什麼困擾一直在延續……
(5)此生,當一切都完成的時候,你在哪裡,你在做什麼?
(6)假設今天是你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最後一天,你會留下什麼一眼?亦或,你這一輩子會給這個世界留下什麼遺產?
(7)你的優勢是什麼?請花點時間認真梳理一下
(8)列出心得一年真正要做的10個大事件,請花點時間認真梳理一下
(9)你在未來一年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麼?
(10)你的用戶是誰?他們的苦與痛是什麼?你的核心產品會是什麼?他們為什麼要購買的產品和服務?
以上內容為本文作者在讀《復盤》(作者虛舟)時進行的摘錄和提煉,如果想了解詳細內容,可以完整閱讀書籍。
Ⅱ 投資基金理財產品有絕招
銀行理財產品已經成為不少家庭投資理財組合中的必有元素。如何選擇合適的銀行理財產品?張小姐年底家裡回籠10萬元資金,想去銀行購買合適的理財產品,卻不知道如何選擇。於是向廣發銀行理財經理小李求助。「選擇銀行理財產品不是什麼高深的事,只要四個步驟就能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李經理輕松支招。
絕招一:量體選衣 對號入座
「買銀行理財產品首先就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投資目標,選對產品,對號入座。」李經理表示,按通行標准來分,銀行理財產品一般可分為:保證預期年化收益型、保本浮動預期年化收益型、非保本浮動預期年化收益型三類。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一定要弄清楚產品類型。任何銀行理財產品都需要關注產品本金和預期年化收益兩項。典型的保本浮動預期年化收益型產品如廣發銀行的「歡欣股舞」產品,廣發銀行「薪滿益足」就屬於非保本浮動預期年化收益型產品。
絕招二:精選質地 達成投資目標
理本浮動預期年化收益型產品李經理進一步說明,銀行理財產品需要看產品的設計及投向。如果你希望理財產品保本,盡可能的追求高預期年化收益,那你不妨考慮銀行結構化理財產品。結構化理財產品又稱掛鉤型理財產品,其本金用於傳統債券投資,而產品最終預期年化收益與相關市場或產品的表現掛鉤。像2012年廣發銀行一款結構化理財產品「歡欣股舞」,當時的產品設計是掛鉤港股,結果隨著港股的上漲,該產品多期達到了8%的最高歷史預期年化收益率。
絕招三:合理組合 資產巧增值
理財產品要進行資產配置,現在很多人除了銀行存款,都持有股票、保險、基金、國債等金融產品。銀行理財產品作為一類金融產品,要有一個科學的投資比例。你可以到銀行做一個全面的資產配置方案。再根據建議來確定不同銀行理財產品的持有比例。銀行理財經理會定期跟蹤你的資產狀況,給你最合適的理財建議。
絕招四:持續關注 全面把握投資動態
銀行理財產品尤其是結構化理財產品,投資者有必要繼續關注產品掛鉤標的情況,由於市場波動,產品有可能會出現提前觸發達到最高預期年化收益,或跌破觸發點獲得最低預期年化收益、甚至極端情況下有可能出現零預期年化收益等各種情況。
一般來說有兩個途徑可以進行產品後續跟蹤。第一,可以去關注銀行的網點及網站產品公告。第二,咨詢銀行客戶經理。
Ⅲ 如何利用復利投資理財
1、理財產品期限組合
投資的理財產品可根據投資期限,分短、中、長期搭配。這樣,一旦有理財產品到期,就可將到期的理財產品投入到其它產品中。在降低整體投資風險的同時追求投資收益最大化。
2、小錢閑錢用於長遠投資的資金
想要用復利效應給你帶來更多的財富,就要及早設立一個長期可行的投資方案,並努力學習理財知識。你的財務管理能力,自製能力學習能力等的綜合體現。
3、「72法則」計算資金翻番時間
所謂的「72法則」,就是以1%的復利來計息,經過72年以後,你的本金就會變成原來的一倍。比如,年利收益率是10%,那麼本錢翻一番的時間就是7.2年(72÷9=7.2)。
4、建立復利賬本
可建立一個投資賬本,利用Excel表格的計算投資收益列舉各項數據,這樣就可以很簡單的計算出復利利息了。
Ⅳ 不知道如何投資理財四個方案總有一個適合你
方案一:最簡單:銀行儲蓄+短期理財產品
這個方案適合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低的人,基本沒風險,當然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也相對低一些,比較適合理財初學者。銀行儲蓄是最為傳統的理財方式,它的好處就在於它能幫助大家養成愛儲蓄的好習慣。除了儲蓄之外,投資者可以購買短期理財產品,周期短,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也較高,穩定性也高。因此,銀行儲蓄與短期理財產品的組合,能幫你在短期內獲得較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
方案二:最經典:貨幣基金+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類產品
要想獲得長期穩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投資者可選擇貨幣基金與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類產品的組合,這是最經典的保本投資與風險投資組合。有理財師表示,理財可以遵守「二八原則」,八成資金用於購買貨幣基金,風險性較小,每日計息,隨時用隨時能贖回,保證了本金穩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相比銀行存款利息高;二成資金購買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類產品。
方案三:最穩健:60%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類產品+20%貨幣基金+20%股票等
選擇這個方案,你一定要懂股票,否則前兩項產品賺的錢,都彌補不了股市虧損的錢。對於穩健型投資者來說,投資組合中無風險或低風險的產品比重較大,建議60%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類產品+20%貨幣基金+20%股票等,多配置一些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類理財產品,本金有保障的同時,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更穩定。
方案四:最激進:50%股票等+30%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類產品+20%貨幣基金
對於激進型投資者而言,投資組合中高風險的產品所佔比重較大,建議50%股票等+30%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類產品+20%貨幣基金,這種方式能讓激進型投資者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其投資組合的價值達到最大。當然選擇這個方案的投資者一定要懂股票,屬於資深投資者,並且風險承受能力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