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間產品與最終產品的區別
最終產品就是直接被最終消費者消費掉的產品。而中間產品可能是生產資料,也就是為了生產最終產品而被生產出來的產品;也可能是組裝最終產品的零部件。舉例來說,汽車是最終產品,對汽車來說,輪胎和方向盤以及生產汽車的機器人都是中間產品。但是如果消費者去配件市場自己買一個輪胎或者一個方向盤,那麼這個就要計入最終產品。最終產品(finished procts):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並由其最後使用者購買的產品和勞務就稱為最終產品。因為最後都消費了,沒有進入下一道「工序」
中間型產品是指為了再加工或者轉賣用於供別種產品生產使用的物品和勞資,如原材料、燃料等。
② 怎樣區別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
1、含義上的區別
最終產品是一定時期內生產的而在同期內不再加工、可供最終消費和使用的產品。
中間產品是指為了再加工或者轉賣用於供別種產品生產使用的物品和勞資,指在一種產品從初級產品加工到提供最終消費經過一系列生產過程中沒有成為最終產品之前處於加工過程的產品的統稱。
2、分類上的區別
最終產品通常包括個人與社會集團消費品、軍工產品;固定資產積累與儲備;凈出口產品(進出口差額)。最終產品為社會總產品的一部分,在價值上等於國民收入加折舊。
中間產品包括原材料、燃料、棉花等,投入生產過程後得到的棉紗、坯布、色布及裁剪的服裝面料等也是中間產品。
3、作用上的區別
最終產品從國民經濟投入產出平衡的角度考察經濟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標,是計算國民生產總值的基礎。現一定時期整個國民經濟的最終成果,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最重要最基本指標。最終產品也是投入一產出法中的一個基本概念。
中間產品是安排國民經濟計劃和各種產品生產,使各部門間保持合理比例關系的重要依據。中間產品的多少,主要取決於工業生產規模和產品生產周期。工業生產規模越大,產品生產周期越長,中間產品越多。在國民經濟投入一產出表中,中間產品由各部門屬於生產性消費的勞動對象構成。
③ 什麼是最終產品什麼計劃涉及最終產品
最終產品(Finished Procts):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並由其最後使用者購買的產品和勞務就稱為最終產品。 通常包括:①個人與社會集團消費品、軍工產品;②固定資產積累與儲備;③凈出口產品(進出口差額)。最終產品為社會總產品的一部分,在價值上等於國民收入加折舊。它體現一定時期整個國民經濟的最終成果,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最重要最基本指標。最終產品也是投入一產出法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在實際運用中,通常用最終產品作為制定經濟計劃的出發點,以增強計劃的目的性與科學性,避免產銷不對路,使生產符合社會最終需要,使各部門間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協調發展。
④ 西方經濟學中什麼是最終產品
最終產品(Finished Procts):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並由其最後使用者購買的產品和勞務就稱為最終產品。
⑤ 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有什麼區分
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的區分:
區分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主要是為了避免重復計算。但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許多產品既可以是最終產品,也可以是中間產品。例如:對農業來說麵粉是最終產品;對工業來說麵粉是中間產品。煤炭在化工等行業的原料,用作食品生產加工行業的燃料是作為中間產品出現的,但用於家庭冬季取暖或者燒制飯菜是作為最終產品出現的。這樣在計算GDP時,區分哪一部分煤炭算作最終產品,哪一部分視為中間產品,就不那麼容易了。區分的關鍵不在於其具體的物質形態如何,而在於這種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一般可以按其是否被重復出售來區分。
中間產品可以認為是一種原材料產品,是用於生產最終產品用的,也就是說本年度內它生產出來後還要在該年度繼續加工生產;如果它被擺到貨價上直接銷售,被消費者購買並直接用了,那另當別論,是特殊情況,計入總值,否則不能計入。
中間產品是指為了再加工或者轉賣用於供別種產品生產使用的物品和勞務,如原材料、燃料等。
一種產品從初級產品加工到提供最終消費要經過一系列生產過程,在沒有成為最終產品之前處於加工過程中的產品統稱中間產品。如棉花是初級產品,投入生產過程後得到的棉紗、坯布、色布及裁剪的服裝面料等都是中間產品。中間產品的多少,主要取決於工業生產規模和產品生產周期。工業生產規模越大,產品生產周期越長,中間產品越多。在國民經濟投入一產出表中,中間產品由各部門屬於生產性消費的勞動對象構成,某一部門的中間產品等於該部門的總產品扣除其最終產品的余額。它是安排國民經濟計劃和各種產品生產,使各部門間保持合理比例關系的重要依據。因中間產品佔用大量物資和資金,又不能直接滿足最終消費需要,一般要求盡可能降低其在整個社會產品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