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降低庫存的方法有哪些
在製品庫存控制和調度策略:
1、調整輸入策略:規定多少產品組成一個批次,在某一時刻開始加工。
2、任務分派策略:確定接下來哪個批次在哪台設備上加工。
3、積壓任務外協:當理想輸出與實際輸出產生差異時,生產系統產生積壓任務。此時可採取相應的措施,如增減作業班組、任務外協等,以保持在製品庫存穩定。
4、「推動」模式:以工作的製造系統,不管設備是否空閑,都能接收工作指令。不考慮其下游是否會出現問題及其本身是否超載,結果導致部分工段負荷過重,部分工段空閑,從而造成整條生產線工作失衡。
5、「拉動」模式:以「拉動」方式工作的系統限制整條生產線上或兩工作段間的在製品庫存,避免個別工作段超負荷運行,從而保證整個製造系統的負荷均衡。 降低在製品庫存的思路與方法最有效的就是遵循精益生產的「三步曲」:價值流分析;流動生產;看板拉動。 價值流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浪費」,流動生產可以「減少浪費」,再通過看板拉動,就將徹底「消除浪費」。其中,流動生產是核心。 1、價值流分析 價值流分析從形式上來看,就是畫一張圖,算一個指標——畫一張價值流程圖,算一個增值比。 2、流動生產 流動生產最本質的含義就是小批量生產,盡可能減少轉移的批量,讓在製品快進快出,快速流動。最終就會減少七大浪費,在製品庫存也自然降低了。簡而言之,生產的流動性越好,在製品就越少。 3、看板拉動 要徹底消除浪費,減少在製品,就要實現准時化生產。 准時化生產的含義是: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按正確的路線把正確的物料送到正確的地點,每次都剛好及時。簡而言之,准時化生產就是:相對於客戶的需求,要多少做多少,不多不少剛剛好,不遲也不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