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開發一個新產品
企業開發新產品,選擇合適的方式很重要。選擇得當,適合企業實際,就能少承擔風險,易獲成功。一般有獨創方式、引進方式、結合方式和改進方式四種。
1.獨創方式。從長遠考慮,企業開發新產品最根本的途徑是自行設計、自行研製,即所謂獨創方式。採用這種方式開發新產品,有利於產品更新換代及形成企業的技術優勢,也有利於產品競爭。自行研製、開發產品需要企業建立一支實力雄厚的研發隊伍、一個深厚的技術平台和一個科學、高效率的產品開發流程。
2.引進方式。技術引進是開發新產品的一種常用方式。企業採用這種方式可以很快地掌握新產品製造技術,減少研製經費和投入的力量,從而贏得時間,縮短與其他企業的差距。但引進技術不利於形成企業的技術優勢和企業產品的更新換代。
3.改進方式。這種方式是以企業的現有產品為基礎,根據用戶的需要,採取改變性能、變換型式或擴大用途等措施來開發新產品。採用這種方式可以依靠企業現有設備和技術力量,開發費用低,成功把握大。但是,長期採用改進方式開發新產品,會影響企業的發展速度。
4.結合方式。結合方式是獨創與引進相結合方式。
② 怎麼開發app
谷歌推出的AppInventorAndroidApp開發工具可以讓你僅通過拖拉式的簡單操作就可以創建自己的AndroidApp。對於那些為了特定目的想要動手嘗試開發一個簡單應用的用戶。
③ 沒有產品經理經驗,如何入行產品經理
哪個產品經理在成為產品經理之前是有經驗的?在大學里,沒有產品經理的專業(我這兩年在大學里開設了《產品經理》的課程,應該是國內最早的之一,但是也只是一門課,還不是專業)。
這意味著所有人都是轉行和跨專業。你現在在各個公司能看到的產品經理,都是來自各個專業,或者在各個行業工作了之後轉過來的。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在成為產品經理之前,先能夠做出一些項目來,一方面自己需要通過項目來學習,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看看書聽聽課就可以,一定要實踐;另一方面項目作品也是一個憑據,在找工作面試的時候,需要向面試官證明你可以,不然有夢想有熱情的人那麼多,誰都說自己想成為產品經理,為什麼別人要相信你呢?
關於如何學習和入行,具體有兩個建議:建議1:系統的學習知識體系如果不知道有哪些知識體系,可以參考之前回答的這篇:產品經理需要哪些方面的能力 這個回答是在應屆生的問題下面的,但是其實對所有入行、轉行的人都有幫助,你可以看看。而且還有一些業內特別資深的產品經理大牛的補充:建議2:做項目,實踐建議你參加知群的企業實戰項目和中國產品設計運營大賽。這些實戰項目都是由大廠或者知名企業提供的,例如阿里、騰訊、滴滴、攜程、知乎等等,都在為知群的同學提供實戰項目。一個產品經理應該有分辨能力,知道哪些是真正有意義的培訓課程,哪些不是。我在大學里也在給研究生上課,而且我們的研究生錄取分數很高。現在大家能夠藉助網上就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
我回答這個問題應該是最硬核的。因為這些公司在和知群合作的時候,都有內部的流程,官方合作。知群的資源應該是業內公認最多的,可以教學生,我們可以把產品經理領域非常有名的梁寧老師邀請過來分享,也可以請各大公司P8、P9、P10的專家來講課。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些機會有多難得。想一想這些高級別的人為什麼認可知群?我們在改變培訓和教育行業,讓大家都有學習和實戰的機會。這里是一個免費的體驗課程,你可以先試試去學習:
④ 零基礎做產品經理需要哪些技能啊
伴隨著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產品經理職位逐步成為公司的標配,面對更廣闊的市場來說產品經理還屬於新興職業。好的產品經理薪金極高,同樣也需要具備很多素質。
接下來我們將按照工作中的職位來區分能力的掌握程度,例如產品經理的職位有:產品助理、產品經理、高級產品經理,像打怪升級一樣,從助理逐漸到高級產品經理。
產品助理所需能力:邏輯能力、文檔能力、競品分析
產品經理:溝通能力、項目跟進、多線程工作能力、決策能力
高級產品經理:產品全局性、帶隊能力
1、產品助理
成為產品經理之前是需要一個助理階段的過渡,在這個階段,產品助理會接觸一些功能點的需求,並不會接觸到整體功能或者整條產品線。只要掌握了邏輯能力、文檔能力、競品分析,我認為就夠了。
至於所謂的原型能力,其實我覺得這個對產品經理來說都不算什麼必備能力,原因以下分析:
1)邏輯能力
什麼是邏輯能力?其實就是大量的if…else…所組成的一個閉環。再復雜的系統,也是由底層很多「是」「否」所組成的。
tips:
實踐是最好提高邏輯能力的方式
可以看看其他產品經理寫的產品需求,多關注流程
理解能力也很重要,但是邏輯能力強了,理解能力也就強了
2)文檔能力
充分理解業務需求,將需求轉為成一個個邏輯需求,最後輸出產品設計。
以上這個流程需要落實到文檔上,至於什麼形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便於研發理解,能給項目干係人都講明白。
3)競品分析
對於前端產品來說,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現在不是閉門造車的年代,我們需要充分了解市面上的競品,對其進行分析。
切不能為了分析而分析,那究竟分析什麼?簡單來說,圍繞你的KPI去分析競品,競品哪些東西可以幫你完成KPI目標,有則借鑒,無則思考,為什麼競品的功能要這樣做,這樣做達到什麼目的。
這里解釋下為什麼原型能力不是必須的:產品經理畫原型只是將一些流程和邏輯用直觀的頁面去呈現,UE會根據你的邏輯對頁面進行交互設計,UI會根據需求在不同場景的展現上進行視覺設計,研發更多的是看一眼原型明白這次要做什麼,更何況FE最後以UI圖為准。
所以,產品經理的原型,只是一個抓手,各個崗位通過這個抓手開展工作。至於高保真的原型,實際工作中沒有時間給產品經理進行炫技,只能當一個技能提升。
以上就是對產品助理能力的說明,但是對於產品助理在這個階段一定就要明確:產品經理究竟是做什麼的。產品經理畫原型?交互你比不過UE,視覺你比不過UI;功能實現?這個是研發和測試的活;項目管理?PMO可能第一個表示不服。
2 、產品經理
基本很多人都處在產品經理這個階段,因為我認為產品經理到高級產品經理不再是簡單能力的提升,更多是眼界和思維的轉變。產品經理,是負責產品整體功能模塊,簡單來說就是很多功能點所組成的一個系統。
1)溝通能力
溝通能力也是被人說爛了,很重要,但究竟什麼是產品需要的溝通能力?很簡單,讓別人按照你的想法去做。
比如有個需求和研發溝通,需要給研發講解為什麼做這個需求、流程是什麼樣的等等,其最終溝通的目的還是說服讓研發給你做這個需求。
tips:
溝通能力區別於表達能力
get不到對方的point,要麼是對方的表達能力問題,要麼是自己的邏輯能力問題
提高溝通能力有很多技巧,技巧再多也比不上大家在一條船上有用
2)項目跟進
項目跟進不是項目管理,項目管理是PMO的工作。項目跟進也就是需求跟進,對於評審完成後的需求,產品經理必須要主動的去跟進。
無論這個需求是否進入排期,是否已經開發,開發中遇到什麼問題等等,只要這個需求沒有上線,產品經理都有責任去了解需求在什麼階段、遇到什麼問題。
項目跟進是產品經理的加分項,是產品經理責任心和專業度的體現,在這個階段也是和研發、測試小夥伴們溝通感情的好階段。
3)多線程工作能力
產品經理工作比較繁雜,經常負責多個需求,而且產品經理也是眾多工作的交叉點,很多和需求功能無關的事情也需要產品經理去解決。能夠隨時切換不同工作狀態,是產品經理基本功。
實際工作中,工作打斷後,想要再去找回之前的工作狀態是比較難的事。
4)決策能力
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話:「怎麼做都可以,聽產品的」,「做不做這個功能,聽產品的」等等。產品經理是需求的owner,產品功能的走向需要產品經理來決定,你有申請資源使用資源的權利,對應的就有承擔產品走向的責任。
如何正確的做好決策?
靠經驗:來自長年對用戶、市場、競品、業務的了解,結合自己理解得出的經驗;
靠數據:依靠市場調研、競品分析、運營數據、用戶調研等,從數據維度上支持自己的決策;
靠團隊:通過和業務、研發、運營等同事交流,從他人的視角更全面的得出結論。
最後,你收集了很多信息,可能有的信息還是相悖的,但是最後決策必須是你自己決定,因為你是產品經理。
3、高級產品經理
高級產品經理基本已經脫離了產品功能和需求,需要跳出來,站在一個整體的角度來審視產品——這個是最難的,因為你的所有判斷和想法都是你自己思考出來的,你需要平時的積累,輸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論。
1)產品全局性
通過自己的方法,對產品有一個全局性的思考,比如以下一些問題:
產品的界限在哪裡,什麼需求是做了沒有用的
為了完成目標,有哪些切實可行的方法,結合業務、運營等全資源考慮
如果一個全新的產品立項,你能否用一張圖反映出業務規劃
能看透產品的人很少,上述那些能力通過訓練可以掌握,對產品全局的感知,我個人認為是考驗一個人思想的高度和寬度。說的有點虛,因為我沒有掌握這個能力,但是我覺得方向還是對的。
舉例:
一次在MBR會議上,產品boss對我們部門的產品提出一些切中要害的建議。我們採取矩陣管理模式,產品boss沒有直接負責我們部門的產品,只是通過會議上PPT的講解,就可以一針見血的指出一些問題。
每個產品都有屬於自己的本質,這個本質會連接到用戶解決痛點、會連接到公司實現目標、也會連接到所有部門為這個本質去工作。所以,從產品的全局性抓住產品本質,才能更好的創新出符合用戶的功能。
2)帶隊能力
其實很多產品經理就開始帶隊了,但我還是覺得在高級產品經理這個階段帶隊更加穩妥。你需要帶領小夥伴們一起成長,當然一部分產品工作也需要別人來分擔。
帶隊沒有什麼可說的,切記工作中你要說:「跟我一起上」,不要說:「弟兄們給我沖」。
⑤ #產品經理#不打算做開發,產品這塊怎麼能從沒經驗的應屆畢業生到上手
先做產品助理,首先從需求分析這塊入手,,當對一個產品能夠做到精準的定位,用戶群目標時可以著手了解市場方面的趨勢,其次經常看大數據,了解數據,做競品分析,對自有產品取長補短,增加優勢。
之後在頁面邏輯,交互設計方面了解透徹可做原型方案,話原型圖。 來自職Q用戶:用戶5520578
可以嘗試從產助做起,熟悉市場競調和需求分析開始,對公司業務有一定熟悉後開始跟公司裡面的資深產品學習業務流程梳理和設計。註:邏輯思維差,表達能力差,沒有創新觀念的童鞋慎入行! 來自職Q用戶:陳先生
⑥ 新產品開發流程
新產品開發要有一套科學的程序。一般可分為六個階段:
1、構思的形成。
所謂構思,即創意,是指為滿足某種市場需要而提出的設想。構思的主要來源:購買者、批發商和零售商、競爭者、其它來源。
2、構思的篩選。
3、營業分析。
4、產品實體開發。
5、制定生產與營銷計劃。
6、新產品進入市場。
(6)沒有產品經理如何做開發擴展閱讀:
產品的選擇應當考慮一下因素:
1、產品的市場潛力。
2、產品的收益性。
3、市場的競爭力綜合的考慮市場的容量、設計並開發出的產品能否具有競爭優勢,考慮市場的競爭弱點,選擇有利於發揮企業核心技術優勢的產品進行設計開發。
4、可利用的資源條件考慮開發設計的產品的材質、工藝、便利程度、經濟性和環保性。
⑦ 產品經理如何進行管理研發
問:張老師,請問產品經理如何管理研發?
答:
1、 「產品經理不可能進行【管理】研發」。如果存在這種想法,即使給你很大的power,你也會碰的頭破血流,更別提沒有實質power的產品經理了。因為對於研發人員你根本不能輕易發現是否遵循你的要求(做過研發的人,一定很清楚我說的是什麼)。
2、 如果你公司有完善的流程和機制的的話,如OR流程/MM流程/IPD流程的話,並且在有效運行的話,那恭喜你,因為有明確的機制將大大減少對你的能力要求。
3、 可惜的是,大部分企業沒有配套的流程和機制,或者有也在不生不死的運行著,不但幫不上忙,而且成為產品經理的羈絆。
那麼面對這些,如何管理研發該怎麼破?
以下是自己做產品的一些經驗,分享出來供參考:
一、確立依賴關系。
高效產品經理必須梳理自己的工作的依賴關系,即完成工作必須依賴哪些人,確定自己的依賴關系,然後和所依賴的工作對象建立合適的關系。如上級,同級,下級。你必須了解他們的價值觀,溝通方式。
二、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多手段多方法。
以下是自己幾種好用的經驗,供參考。
1、讓他人產生義務感:平時多幫別人,建立感情儲戶。
2 、讓他人產生信任感,建立自己的專業權威
3、讓他人產生認同感(這個方法就很多啦)
4、讓他人產生依賴感。當別人對你產生依賴感了,你就是無冕之王,你就是意見領袖,研發人員就會主動的征詢你的意見。
那麼如何做到這點?
A 發現和獲取資源(正式權力)。做不到A,請看B。
B 影響對資源的認知。(狐假虎威和有power交往。你懂得,不解釋)
C 利用正式權威。
也許看到這三點你笑了,因為這實質上對應馬科斯韋伯的法定權利 傳統權力(參照權力) 專家權力。所以說,知識從來不是力量,只有把知識融進你的血液里,和你的實踐結合起來,成為你行為習慣的一部分時,它才會是生產力,才會發揮出巨大的威力!
最後說一下:優秀的產品經理目標感極強,他們從不抱怨環境(如文化很操蛋,領導很昏庸,同事除了扯皮邏輯強大其它很無能),遇到挫折也不氣餒,而是想各種手段各種方法達成自己的目標,你知道喬布斯為了說服同事同意自己的一個想法而像個孩子一樣在他面前嚎啕大哭嗎?所以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除了優秀的專業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有一顆強大的心——不達目標,誓不罷休!
最後推薦一本書菲利普·霍奇森的《變革領導力》。
⑧ 沒人帶的產品經理該怎麼發展
最近總是有同學和我反饋說,自己很愁,一個人在公司里負責一塊產品開發,經常會陷入迷茫的狀態,沒有人能在關鍵的時刻幫自己一把,或是指引下方向,讓自己能夠快速發展。
我和他說,在瓶頸期或是懷疑期,堅持無疑是最笨的方式,同時也是最好的方式,而堅持是源於熱愛。
很多同學在半年到一年之間,經常性的狀態波動,然後就會慌不擇路,到處在網上請教如何解決問題,每次聽到好觀點,就會羨慕不已,馬上回去試試,可是實際中效果甚微,對自己的成長反而沒太大的幫助。
為什麼會這樣呢?
2018年,我寫了很多關於產品新人該怎麼提升的文章,也有很多人來問我這個問題,現在看來當時更側重於應用層面,在精神方面的分享很少。
為了讓大家少走彎路,今天就給大家再來說說這個話題。先給大家分享一個公式:
當你拿到一個盒子,如果你把希望寄託於他人幫你打開,那麼你將很難打開。如果你把希望寄託於我該怎麼讓「他人」教/幫我打開,並為之行動,那麼你大概率會成功。
喂到嘴邊的東西永遠不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我們為這件事投入時間,去思考的時候,我們才能得到實打實的收獲。
面對迷途的時候,我們要時常問自己,我目前的困難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需要提升哪些技能會給我解決問題,我該怎麼提升。
把每個問題列出來,然後嘗試寫幾點意見,比如說:找個產品前輩,聽聽他是怎麼思考這件事的。然後要問自己,我倆非親非故,他為什麼要幫我,我該怎麼讓他幫我?意思一個紅包,說幾句好話,請人吃頓飯。
這個過程,就是從思考到執行,一步步的安排。這種思想可以應用到產品的各個環節,需求評審,部門會議,提前預想了他人的行為,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是不是覺得有點類似孫子兵法呢,哈哈。多看書,經驗都是相通的。
有些事情產品經理是必然要經歷的,但是千萬不要揣著糊塗裝明白。
不懂的地方,往往是領導或上司的一句話,我們貌似知道怎麼回事,可在執行的過程發現會很別扭,這就是沒問明白。
當領導安排工作的時候,我們要時刻想著這是一件什麼事情,會遇到哪些問題,然後記在本子上,等領導說完了提出自己的疑問。
就比如2018年10月份,領導讓我做數據中台,我是一臉懵逼的記了幾點,然後會後又和領導討論了一些具體的問題,能讓我更好的了解產品的價值。
產品工作很多很多,有人擅長溝通、有人擅長寫邏輯、有人擅長資源協調、有人擅長項目管理、還有人擅長全局思考,這些都是我們的閃光點。只要你有一點很突出,那麼你的機會就比別人多很多。
你要發掘自己更傾向去做的事情,就比如拿我來說,我更喜歡去協調資源,管理項目,跟進數據,一些細節性的思考就會弱很多,但在整體產出方面,能夠有效的把握進度。
再者:在產品工作上,我更傾向於戰略部署,但是由於能力不足,當前應更注重的戰術方面,安排給我一個工作,我該怎麼打的明白,也即是我們所說的「產品規劃」。
去做這自己喜歡而且擅長的工作,你的亮點就會凸顯出來。就打個比方,每次部門開會,你會說一些別人都沒有說的話題上,那麼你就能更容易獲得一些關注。當這些關注點積累起來的時候,有這方面的工作,公司會第一時間想到你。
同時,當你有自己的亮點能力時,你在「跳板」的時候,更容易找到你心儀的單位,別人也會越認可你這個人,越願意給你嘗試的機會。
我只怕你做了很多,每個都嘗試去做了一下,結果貌似啥都懂,但是啥都不精。學會正式自己當前不足的地方,將不足變成及格(容易),有空再來拔高(難)。
⑨ 剛畢業,入職一個小公司做產品,沒有專業的產品經理帶怎麼辦
如果沒有人帶,看看公司的環境怎麼樣,適合不適合你成長,如果不適合成長,你確實可以考慮早點找另一家公司。我一般我會建議你看看整個公司里的其他產品經理,有沒有特別會做產品的,或者有沒有專業的團隊。如果這個團隊可能就是老大自己做,並且他也不會做,那麼大概率你以後會變的比較野路子。
現在你有一個優勢,就是至少已經進入到行業里,開始做產品經理的工作了,這已經比很多人領先了。很多想做產品經理的人,還在找切入的機會。
建議你可以在平時的時間里多學習,多接觸好的產品經理知識體系,多接觸各種圈子等等。你的目標很明確,給自己一年時間,這一年時間里你把自己的專業能力積累好,然後盡可能跳到一個更好的平台上,哪怕仍然是一個小公司,至少有專業的人,能夠學到東西。
至於是不是一定有人帶,倒不是特別重要,畢竟大多數公司的產品經理也都沒人帶,大家都忙著工作呢,不會專門有人輔導你。但是這個團隊必需有專業度,有時候人可以不帶,但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