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對於大批中國遊客去日本瘋狂購物這件事,你怎麼看
對於中國的大批遊客,去日本瘋狂購物的這個世界小編覺得,有一部分人去日本是真的想要買一些好物回來用,但是有一些人是在盲目跟風,盲目崇尚別國的物品。有些國人覺得自己有了一些經濟能力,所以就要追求生活上的品質,於是就瘋狂的買日貨、韓貨或者是其他國家的貨物,如果是真正需要還好,如果只是盲目地推崇的話就沒有必要了。
所以對於日本購物這件事情,大家一定要擺正心態,在思想上不要有偏見,不要一味的覺得別人的東西好,自己的東西不好,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雖然每個人的錢都是自己掙的,所以想怎麼花就怎麼花,跟別人沒有關系,但是瘋狂無腦的去買日貨,也是一種浪費的表現。如果大家做不到抵制日貨的話,至少要做到不能夠去盲目跟風,要有自己的原則。
② 為什大多數國人都愛購買外國品牌
有兩種原因,第一,這類人比較低調,可以說是非常享受生活,什麼東西好,我就用什麼,管它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當然了,有些東西,我們不可否認確實是外國產的比較好一些,比如蘋果手機,跑車等,雖然我國也有自己的產品,但術業有專精,國外產品在某些方面還是比較好的。
第二,這類人,就是純粹裝逼了,自己明明生活質量很一般,但是為了自己那不可一世的傲嬌與炫富心理,於是買外國的產品,並在朋友圈、空間大肆宣揚,生怕別人不知道她買了多好多貴的產品是的,比如,一些女人們,買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包包、化妝品等。
真正有教養、有內涵的人是從來不會刻意去炫耀些什麼的,反而,他們很是低調平凡。
無論什麼產品,只要自己用的開心,那麼它就是自己眼中的最好的那一個。
③ 喜歡購買國外的產品就是崇洋媚外嗎你怎麼看
大多是盲目跟風,有歷史的原因,以前我們的產品質量問題不少,給國外的產品有了可乘之機,在加上國外廣告投入量比較大,對我們的產品造成了很大困擾,所以說時間長了就讓一部分人有了盲目崇拜
④ 為啥中國人都想買外國的東西
中國遊客的購買力一向是非常出名的,但令人驚奇的是,他們居然在國外的免稅店裡買國貨。比如說茅台、中華之類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首先,大多數喜歡購買國外物品的人第一考慮的就是質量問題。雖然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很好了,但質量問題一直都是讓人頭疼的。
有一些國內的不良商家,他們出售在國內的物品質量得不到保證,反而出口國外的個個是頂尖好貨。第二個考慮的就是價格問題了。很顯然,國外的東西要比國內便宜很多,不然大家也都不會每次出國游後買一大堆東西。這也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同樣的東西,在國內賣的很貴,出口國外後就降低了價格。
最後則是服務態度的問題了。相比於國內的某些店鋪來說,國外免稅店的大多數工作人員的態度是很不錯的。其實在這些年裡,國內廠家在質量、價格以及服務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有一點不好解決的就是人心。人一旦對一個物品覺得失望後,就很難再去相信。
國內的許多商品都曝出過太多的負面新聞,這些才是最不好解決的。想讓國人堅持買國貨,就得用很長的時間來樹立好招牌,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⑤ 為什麼中國人最愛買外國貨!.
中國人買外國貨是有多方面原因的:1.一些外國貨的質量確實比中國的好,這一點不得不承認
2.一些人為了面子,為了炫耀自己,才買外國貨
3.中國加入WTO以後,中國市場和中國人都走向了世界,這也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效.
⑥ 國人為何如此熱衷於購買外國產品
固然是有崇尚外國月亮的心裡作祟,抑或是圖個新鮮感,看著現在網上各類平台的街貨,想讓自己脫離於這種大眾狂潮外,國外的相對於來說會比較便宜,這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買著便宜自然會更願意買一些。
⑦ 如何看待中國遊客在歐洲搶購奢侈品的現象(消費行為學)
借經濟危機匯率震盪的時機而出國血拚,正成為了許多有錢中國人的潮流。
點擊瀏覽更多最新圖片
「像搶白菜,像春運,像蝗蟲」
買奢侈品與搶白菜
劉飛是在12月26日早上9點到達倫敦龐德街的。9點半趕到了英國第二大百貨商店Selfridge。她當天的目標是淘一件Miu Miu包 (Prada的副品牌),結果還沒到Selfridge,就看到店外綿延成Z字狀的隊伍。劉飛在隊伍中遇到一個熟人,說早上6點就打車過來了,但從店子營 業到現在,隊伍才移動了幾十米。隊伍移動得慢,全是因為店內Gucci 50%的折扣。
12月26日在西方被稱作Boxing Day,名稱據說來源於過去聖誕節後,富人會給僕人和低收入人群派發禮物,Boxing便指將禮物置於盒中。這一天人們都會去逛商場購物,而商家通常會有大幅折扣以配合。
但這幾年的隊伍里,出現了大量的中國人。「就像在唐人街。」劉飛說。
2008年下半年持續至今的經濟危機,在令國內商家愁雲慘霧,擔憂消費停滯的當口,卻讓遙遠的異國掀起了陣陣消費熱潮。
這個冬天的早晨,劉飛還轉戰 Westfield,歐洲最大shopping mall,到其Gucci店子一看,也是很長的隊伍,隊伍中眾多黃皮膚同胞。她覺得整個倫敦都是中國人在排隊購物。
這種時空錯位的感覺,王齊也曾在Selfridge前產生過。
王齊是1月22日到達倫敦,把自己的春節安排在倫敦,就是為了購物。1月24日上午10點,同樣站在Selfridges百貨公司門前,王齊突然覺得自己是在上海呢,「大街上到處都能聽到中國話,到處都是中國人在排隊搶購。」
Selfridges百貨公司主要銷售的,是被視為奢侈品的世界頂級服飾品牌。面對動輒萬元的單件商品,「大家都像買白菜一樣,甚至不像是在買,是在搶。」王齊說。
王齊是在倫敦讀的大學。這一次她還發現,奢侈品店裡的服務員,態度明顯沒有以前好了。「可能看到來買東西的中國人太多,不再擔心自己的東西賣不出去。」
「買白菜」的誇張比喻背後,隱藏著中國物質緊缺時期的記憶。即使現在,在國內,一些人仍然基於經濟並不寬裕的原因而以「搶」的方式,購買價格打折的 生活必需品。2007年10月10日上午8時,重慶市數百人在一家家樂福超市搶購打折食用油,最後引發踩踏事件,導致3人死亡。
但這一次,在異國,同樣是中國人搶購(並且是跨國搶購)的卻是價格數倍甚至數十倍於中國人均月收入的奢侈品。
香港成了這股浪潮的又一個直接的受益者。2008年12月底,李冉和朋友想到香港的亞洲LV旗艦店逛逛。但保安說,人滿為患。後來進去了,店裡滿是來自中國內地的「血拚客」。
在全球性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歲末年初的香港購物遊客量不降反增。統計顯示,2009年1月份赴港旅遊人次與往年相比,增長了40%左右。而來自內地的中國血拚客們佔去了大比重。
百年來的最佳銷售紀錄
幾經折返後,下午2點,劉飛趕到了selfridges的Miu Miu店裡。「我才看到Miu Miu店裡都空了,總得買一個吧。」於是轉到Prada店,發現「也基本上空了」。
毫無疑問,這是過去半個多世紀英國經濟最困難的時候。
但是2008年12月26日中午,Selfridges百貨公司創造了該店100年以來的銷售紀錄:一個小時的營業額高達100萬英鎊。
美國貝恩公司2008年11月29日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即使最富有的消費者也正在削減開支,但巴西、俄羅斯和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奢侈品消費卻在不斷增長。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的2008年的財報顯示,中國五成的奢侈品消費能力流向境外。
「牛津街的一家LV的店子,甚至要求中國顧客必須用護照登記購買記錄,每人最多隻允許購買兩個包包。估計是擔心中國人把他們的陳列品都買走了。」王齊說。
中國血拚客隊伍甚至出現在了歐洲一些機場的免稅店。1月22日去倫敦的航班上,空姐就提醒過王齊,如果要在倫敦的希斯羅機場購買香煙,一定要早去。 王齊以為空姐開玩笑,沒在意。2月初回上海的時候,路過免稅店,果然發現有同胞在排隊。輪到她的時候,服務員說,整個店子,就剩下7條香煙了。
這些中國血拚客表現出了強大的購買力。「像蝗蟲一樣。」王齊說。她的一些到米蘭、巴黎等地旅遊的朋友,發現那裡也和倫敦一樣。2008年聖誕節前夜,一位中國旅客在巴黎戴高樂機場商店一口氣購買了近5萬歐元的法國紅酒,成為法國媒體的熱門新聞。
除了王齊、劉飛這些自己飛到英國血拚的白領,更多的遊客依託旅行社滿足自己到歐洲購物的慾望。春節前後,一些大的旅行社紛紛推出歐洲購物團,血拚字樣成為最直接的招攬符號。
⑧ 如何看待國人喜歡買外國的產品
這得看什麼類別了。比如香水和化妝品這類的,當然還是國外的質量比較高。一些小商品還是國內比較有優勢。但整體上來說還是國外的產品的確比中國好,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實用價值,都還是比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