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步步教你如何寫產品分析報告
作為產品新人,入門的時候往往都會用產品分析報告來檢驗自己,但是如果不求方法,盲目的做產品分析報告,即使投入再多收獲也很少,所以作為產品新人,你的第一步不是要做一份產品分析報告,而是學會產品分析報告的正確書寫姿勢。
產品新人在進行產品體驗報告的書寫,或進行競品分析時,往往找不到一個合適的體系,本文從用戶使用產品的流程路線,將產品體驗報告分為如下圖所示的六大維度,下面本文分別闡釋六大維度在產品分析過程的操作過程。
本文結構
一.產品概覽
文檔最開始簡介產品體驗環境,手機平台,軟體版本等信息,畢竟不是做測試,這一類信息簡單說明就好。
首先應說明產品的市場狀況:
產品所在的行業簡單分析概括;
產品在市場上的數據,如排名情況,和競品相比處於什麼位置。
其次應概括產品本身:
一句話產品定義。採用一句話概括產品的定位,包括使用人群,產品定位,或者主要功能。甚至是產品的slogan。
三種用戶畫像。列舉目標用戶類型,簡潔描述三種目標用戶群。(有時也可以只寫一種主要用戶,寫三種是為了促進思考)。如愛宅在寢室里的大學生。
三種用戶場景。列舉出三種用戶場景,即用戶在什麼情況下可能會使用這種產品。如在寢室的床上。
三種用戶目標。即用戶使用產品來干什麼,完成什麼任務。如看美女表演,滿足色慾。
二.產品分析(產品體驗報告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產品結構圖
使用思維導圖,畫出產品功能結構圖。根據此圖,可以分析各個功能所在層級,功能分類框架,從而進一步分析功能層級的合理性。如功能入口過深,或者次要的功能入口過於直接等等。可以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對於功能結構的優化建議。
用戶使用流程圖
根據用戶使用產品的操作路線繪制出流程圖。
如果此應用專注於解決一個需求,用戶使用流程的路線圖只有一條,功能體驗分析基於此條路線即可。
如果應用比較復雜,用戶使用流程的路線就不止一條,那麼可以只挑選幾個核心功能需求的使用路線進行功能體驗分析。比如分析手機淘寶,可以只分析購物流程,省略聚劃算,拍賣等功能。
功能體驗分析(重中之重)。根據上面用戶使用流程圖中的步驟,採用任務走查法,將需要體驗的功能使用流程走一遍,遍歷流程,會了解到用戶在實現需求的過程中經歷了什麼,使用了什麼功能。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對此過程進行分析:
宏觀層面:整體上對所有頁面進行把握分析;某個需求或功能對於用戶是否有必要?完成任務是否走的路線太長?核心功能點入口是否太深?提煉出優缺點,並針對缺點提出自己的建議。
具體層面:對單獨選定的頁面進行逐頁分析。功能方面,某個頁面是否多餘或雞肋?功能放在相應的頁面是否合理?體驗方面,按鈕引導性是否夠強?是否出現誤導?頁面是否難看?視覺是否誤導?交互是否明確,是否符合用戶心理模型?提出優缺點進行分析,並對缺點提出建議。
附錄:在此過程也可基於用戶體驗五要素進行分析,但是採用五要素進行分析易造成大而不全,從而使產品體驗失去意義。可事先圈定體驗范圍,在范圍內,根據用戶體驗五要素進行分析。
用戶體驗五層次
三. 競品分析
對產品本身進行深入分析後,還應該在市場上適當選取該產品的相關競品,進行橫向分析。此處對於競品的分析主要針對競品的戰略層面,功能層面,及用戶體驗的優缺點。最終在此部分附上競品值得借鑒的優點即可。在此處的競品分析,也可以從宏觀及具體兩個角度進行:
宏觀層面:主要競爭對手有哪些?當下市場格局如何,該產品在市場中處於什麼位置?競爭對手通過什麼方式來滿足用戶需求?競爭對手的優缺點,以及值得借鑒的優點有哪些?
具體層面:競爭對手具體的優秀功能?與競爭對手的功能差異?UI與交互的優缺點?通過比較,該產品有什麼地方需要借鑒競品進行改進。
四.用戶意見
可以從APP Store ,知乎,安卓應用市場,查看相關的評論,並挑選有代表性的意見,附在體驗報告上,不需要逐條分析,只要根據用戶評論,最後給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即可。
五.如果我是PM
站在戰略層面,對產品方向進行深入思考,分析產品的商業模式是否有著其他模式,謀求新的策略,思考產品方向是否有著更新的玩法,對產品進行總結性的建議。
總結本應用及競品應用的使用敢想,談一談對用戶市場的理解,有沒有可能深入挖掘用戶其他需求的可能性。
PS:如果自己手法不夠純熟,不要班門弄斧提出戰略性意見,容易弄巧成拙。
作為局外人,且產品運營策略變數大,一般很難深入分析產品的運營策略,此處簡單提一下運營建議或策略即可。
2. 如何對產品進行分析
一、產品整體概念: 所謂產品:是指能夠提供給市場以滿足需要和慾望的任何事物,包括實物 、服務、地點、組織和創意等。 在計劃為市場提供虎廠港斷蕃登歌券攻猾產品時,營銷者需要考慮核心利益、基礎產品、期望產品、附加產品和潛在產品5個層次。 二、產品層級 產品
3. 詳解產品分析的4大要素
你最常用的APP有哪些,挑一個你喜歡的說一說為什麼喜歡?
對自己常用的APP進行產品分析,幾乎是產品經理面試中經常會遇到的經典面試題。
說它經典,有以下三個方面原因:
第一,貼近你的生活。 因為這些產品你用得多,所以你是非常有發言權的,可以挖掘到很多產品小但重要的細節點。
第二,考查產品思維。 要知道,你並不是普通的用戶,你需要用專業的產品經理視角來對產品進行深入分析和解剖,才能挖掘出有價值的結論。
第三,與工作掛鉤。 互聯網產品,總是處於持續的迭代改版中。而產品改版的前提,是對產品現狀有一個完整而客觀的分析,明確產品做得好和不好的方面,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所以產品分析很重要。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如何進行產品分析,當面試遇到相似問題的時候,能有個框架思路。
下面我主要通過 商業層面、用戶層面、產品層面和運營層面 4個維度來說;
主要從產品的商業角度去思考產品的各個指標,分析產品的戰略規劃及模式。
一般商業層面主要從產品定位、市場環境、商業模式及核心競品幾個角度去分析;
1)產品定位: 目標用戶群體是誰?為他們解決一個什麼問題?
2)市場環境: 市場環境是產品的生存環境,也是競爭環境。市場分析要求產品經理了解產品所在行業的市場規模有多大?市場現狀如何?市場的發展方向如何?可以結合 pest宏觀分析法 進行市場分析。
3)商業模式: 一個商業模式描述了商業運作的基本原理,描述了在當前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中,一個公司創建產品、交付產品和提供價值的過程。
商業模式的分析要求產品經理明確產品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在市場環境下是如何運作的?如何創造價值?最終如何盈利?
4)核心競品: 產品的直接競品、間接競品分別是什麼?分別占據多大的市場份額?各有什麼優劣勢?各競品的切入點,有哪些區別?這塊可以結合 swot分析法 進行競品分析。
用戶層面主要從用戶群體和需求出發,分析產品在哪些場景解決了用戶什麼問題。
其實用戶層面有很多可以分析的點,比如用戶需求、用戶增長、用戶留存、用戶價值、用戶特性、用戶生命周期管理等等;
1)用戶需求:用戶需求頻度和強度如何?產生需求的場景有哪些?
2)用戶增長:產品的新用戶是哪裡來的?有沒有做用戶裂變和渠道投放?效果是怎樣的?
3)用戶留存:產品的用戶留存數據如何?留存方法怎麼做的?有沒有流失預警,用戶召回?
4)用戶特徵:用戶是一群什麼樣的人?有哪些特徵?用戶偏好是什麼樣的?
5)用戶價值:產品為用戶解決了哪些問題?怎麼衡量的用戶價值?
用戶層面需要產品經理對所在行業及用戶群體足夠了解,對需求理解足夠透徹,對產品的用戶有一個整體的概念。
產品層面的分析涉及產品的業務形態、核心功能、用戶體驗、交互設計及視覺設計等方面;這里每一塊其實都可以單拉出來作為一個課題了。
1)業務形態主要表現為產品的業務流程及解決方案;
2)核心功能體現為產品核心功能的設計思路;
3)用戶體驗其實經常被拿出來說,但很難被量化。我個人認為, 用戶體驗是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獲取的收益與付出成本的比值; 比值越大體驗越好。
4)交互及視覺設計其實也屬於用戶體驗的范疇,之所以可以單拉出來,是因為產品對於表現層的東西,也需要有產品思維。
交互本質上是用來解決人機操作過程中產生的認知問題,通過交互和視覺表達,可以讓用戶更好的理解功能和操作,減少認知成本。
運營層麵包括運營策略及推廣策略;
產品的運營策略很大,比如拼多多的各種游戲玩法,以及社交分享策略;在分析的過程中應該重點思考運營的方式能如何給產品帶來增長,提高留存及活躍度;如何通過運營的方法幫助產品在有限的條件環境下實現價值最大化。
從這商業、用戶、產品、運營4個維度進行產品分析,基本上涵蓋的范圍已經比較全面了,但是產品經理很少會如此全面的去調研分析,因為收集資料也會比較耗費時間,除非是項目立項階段進行產品調研或者對標分析會這樣去做;
一般情況下,產品經理在做分析時,會根據各階段不同的需求,只從某一個層面進行深度剖析,以對當前需求有一個對比評估。
以上就是跟大家聊的產品分析的所有內容;歡迎大家有想法在留言區留言~
4. 一份完整的產品分析應該是怎樣的
首先,要明確需求。
1、個人目的:升職、加薪、求職等等,目的是要展示產品的兩點,以及自己的價值和思考;
2、報告目的:競品分析、產品體驗報告、體驗提升等,主要目的是分析現有產品的不足,或者與競品相比的劣勢,取長補短。
接下來開始編寫,首先是背景。
1、行業背景,即現在是不是適合做這件事;
2、產品背景,即產品的產生,發展,為什麼要做,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分析需求。
1、用戶的需求是什麼,我們要選擇哪些需求去滿足;
2、我們的需求是什麼,如果達到;
3、需要多少投入,錢從哪兒來。
產品的架構。
根據需求,我們要做成什麼樣,進行詳細解釋。和前面的對應是什麼,未來的走向是什麼,對應關系是怎麼樣的,要闡述清楚產品邏輯。
產品的未來。
建議做5年規劃,可以不詳細,但是要有方向,即使是錯的,即使之後要改,但是也必須做。要以一種做長期的心態,來走好腳下的每一小步。
分享一下前些天我做的一次產品分析報告:
1、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分析產品的發展脈絡,給大家一個大概的思路);
2、為什麼要做(給出理由,我們做這個的目的;用戶的需求等);
3、為什麼能做(包括行業背景,中美市場分析,市場的走向);
4、為什麼我們能做(競品分析,SWOT分析);
5、怎麼做(詳細的產品架構與產品邏輯,未來的規劃)。
5. 分析一個產品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四個方面:優點、缺點、機會、調整
還可以從競品那邊分析
6. 產品分析可以從哪些方面
產品分析可以從哪些方面
產品分析可以從哪些方面,產量分析的主要內容是計劃完成情況、生產進度情況和技術經濟指標變動對產量的影響。一般在每月生產結束後對計劃完成情況進行統計,下面來看看產品分析可以從哪些方面。
技術可行性分析
技術可行性就是我們自行在這些功能的技術實現上是否能夠執行,分析這些功能主要來自於:
同行競品的功能比較,同行中有多少類似的產品,這些產品都有哪些功能,這些功能的特點如何,有什麼共同與差異之處。通過分析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從中找出,產品的特點、發展情況、市場目前的流行情況、用戶的喜愛程度,從而得到我們需要的數據。
分析這些功能特點後我們要拿來與自己的產品進行比較,對現有的技術進行全面的分析,哪些功能是我們現階段技術上無法完成的,我們要去規避這些點,避免長時間的開發不出來,而造成時間的浪費。
還有我們在做這些功能的時候,要考慮功能的易用性、兼容性,用戶使用難度等情況。不能盲目直接開發出來。
經濟可行性
經濟可行性實際上就是預算問題,我們開發前要綜合來評估產品可能需要花費的成本,企業是否能夠承擔這個成本,產品的回報期是什麼時候。
產品開發支出主要包括
人力成本:產品調研、需求分析、ui設計、技術開發、產品測試、產品運維,這些是前期開發成本。後期我們還需要,內容運營,營銷運營,內容編輯等人力開支。
市場推廣:市場推廣就是在其他各個平台投放的廣告,做的營銷成本,也就是廣告費,這塊也是花錢最多的。
後期的迭代:後期迭代、產品升級、新項目拓展也需要成本。
投資回報計算
我們要分析這個產品能夠給我帶來多少收益,我們有哪些點可以形成盈利。投資回報周期要多久,每個月盈利多少,可能會產生多少的利益波動。
產品帶來的隱形價值,如口碑、社會地位、可能帶來的一些政績等等。
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我們要計算好每個周期我們能夠得到多少的收益,由於沒有具體數據,前期基本以估算為主。
總的來說只要預算足夠,產品也能夠掙錢,那麼產品的可行性就是非常高的。我們需要考慮的就是哪些技術我們能夠實現,不能實現的直接扣除,或是用其他的功能代替,如此我們的產品就能做出來了,還能節省大量時間。
產品分析指對產品的產量、品種、質量3個方面進行分析。
1、產量分析的主要內容是計劃完成情況、生產進度情況和技術經濟指標變動對產量的影響。計劃完成情況一般在每月生產完成之後進行統計,其主要依據是產量統計報表。生產進度分析的時間依產品生產的特點而定,可以3、5日分析1次,也可逐月、逐季分析;
分析的目的是看產量是否達到了計劃進度的要求,或要完成計劃,以後每日的產量應該是多少。影響產量的技術經濟指標,主要是分析生產的工藝過程和生產耗用的原材料。
2、品種分析的內容之一是考核產品品種的完成情況。分析的具體方法,可以用完成了計劃的品種的產量,除以計劃規定生產的品種的產量;也可用完成了計劃的品種的產值,除以計劃規定生產的品種的產值。品種分析的內容之二是考核零部件生產的成套性。
分析的方法之一是,分別計算出各零部件月產量所能裝配的成品數,拿這些數字和計劃所需完成的裝配成品數比較,就能弄清缺件的,種類和欠缺的程度。
3、質量分析的主要任務是審查產品是否達到了規定的質量標准,以及尋找造成產品質量不合標準的原因。這方面的原因牽涉到設計、材料、工藝、成本等。
產品分析報告是經濟活動分析報告中按分析對象的性質劃分的一種,專指對產品的產量、品種、質量3個方面進行分析後寫成的文字資料。對這3個方面可做單項分析,也可做產量、質量、成本間的因果平衡關系分析。產品分析報告通常包括基本參數表、技術參數表,並對產品與競爭對手進行比較分析。分析的方面可包括產品性能分析、產品質量分析、產品價格分析、產品采購分析、產品工藝分析等。
產品分析報告主要分析了計劃完成情況、生產進度、技術經濟指標變化對產量的影響。一般在每月生產結束後對計劃完成情況進行統計,主要依據的是產量統計報表。根據產品生產的特點,生產進度分析的時間可以是3、5日分析1次,也可以逐月逐季分析;分析的目的是看產量是否達到計劃進度的要求,或完成計劃後,每天的產量應該是多少。對影響產量的技術經濟指標,主要是對生產工藝和消耗原材料進行分析。
產品分析的'內容之一是檢驗品種完成情況。具體分析方法,是用計劃完成的品種產量除以計劃生產的品種的產量,以及完成計劃生產的品種的產值除以計劃生產的品種的產值。
產品分析的內容之二是評價零部件產品的成套性。其中一種分析方法是,對每個零件的月產量所能裝配的成品數量進行比較,通過對比這些數字和計劃所需完成的成品數量,可以看出缺件、種類及不足程度。
產品分析的主要任務是檢查產品是否符合規定的質量標准,並找出產品不符合標準的原因。設計、材料、工藝、成本等都要考慮這些因素。對產量,質量,成本進行因果平衡分析。
任何人都希望生產出數量多、質量好、成本低的產品,但事實上,產量、質量、成本都是制約著勞動力、設備、原材料價格等因素變化的。生產高過一定限度的質量就會下降,過高的質量要求必然提高。原因平衡關系分析的目的在於尋找三者間最佳經濟效益的結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