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產品經理總是給我分配過於重的任務,該怎麼與他協商
做為職場人,遭遇多種工作壓力,尤其是遭遇生活壓力。在經濟不景氣時,各地方都是在節省成本,大環境相悖,這樣的情況下,推薦你能忍則忍。如果你可以成功找到一份令人滿意的新工作,可以選擇離職,但是要知道跳槽有風險,新領域能否融入也是個問題。有句話說得對,如果是個好職位,那為什麼他人不想做,等你跳槽以往呢?並且根據我自己還有身旁的例子,跳槽到新公司,
如果一直分配給你每日任務,表明領導信任、賞識你,感覺您好用,有什麼事都會想到你,包含工作中,更包含往後的漲薪!不知道你們單位是什麼公司,我做了這么多年的職工、又做了這么多年的領導幹部,這是我最真實體會領導幹部最喜歡的是那類態度積極、做事靠譜得人,可以為他分憂解難得人,並不是為他找麻煩、找茬兒得人,若是有早晚會被滅掉。
② 產品經理該如何跟程序員溝通
產品經理面試的過程中面試官特別喜歡會問一個問題,如果開發人員以無時間為理由拒絕你的需求怎麼辦?工作中產品經理和技術人員打交道的次數太多了,行業內也流行著一些圖片來調侃產品和技術之間的關系,兩者的關系可以用相愛相殺來形容。
之所以這么說有兩個理由,相愛是因為兩者要互利合作,把老闆交給的任務完成,而且只有彼此合作才能讓工作進展的更順利。相殺是因為這兩個職業又存在著很大的矛盾,產品經理的需求間接決定了技術人員的工作量,有些技術人員確實對產品經理比較反感。
我也看過一些關於產品與技術如何溝通的文章。這篇文章我想結合我自己的親身經驗,分享一些小技巧,可以當做是保持良好關系的潤滑劑。
1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技術與產品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在分析之前,先設一個前提,每個公司在招人的時候都有其標准,尋找價值觀相同的人,所以我一直都相信開發人員並不會無故找理由拖延項目周期。反過來,如果開發人員因為品性而偷懶或者說是耍心眼不幹活的話,那就沒辦法了,個人主觀因素太大。
第一種情況是產品經理的需求與開發人員手頭的項目撞期了,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根據需求的優先順序來調整開發排期。碰到這種事,有些領導也總是期望產品經理靠著自己的方法解決。但是除了跟上級領導申請調整優先順序,沒有別的好辦法。一個客觀事實,公司在多個項目中確實有優先順序之分,雖然你自己的孩子自己最看重但是在別人眼裡並不是這樣。第二個原因是開發人員是按照公司意願辦事,說嚴重點你總不希望別人因為你的事情跟領導鬧僵,搞砸自己的飯碗吧。
第二種情況技術人員並不認同產品經理的觀點,雖然產品經理和技術人員各司其職,但是在工作中會碰到有些技術對產品特別關心,如果產品經理的做法自己不認同的話會提出質疑。如果質疑的人是技術老大,產品經理往往會更被動。遇到這種情況我覺得很正常,想辦法說服技術人員。
除了搬出之前做的產品分析和用戶調研外,我在工作中總結了一點經驗,平時可以多跟技術聊聊天,增進彼此了解,觀察他們經常上使用的產品,在溝通說服他們的過程中,可以拿他們經常用的產品舉例,這樣的話他們本身對那個產品更熟悉,自然也更好理解。另外,在跟技術講解產品的時候也要適當的畫餅,描繪一下產品上線成功後的美好未來,這會帶動起他們的積極性。
2
產品經理要做好自己的基礎工作,這利於給開發人員留個好印象。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有兩點,一是想好產品規劃的原由,避免被技術的同學問住。技術人員也特別討厭產品經理說「某某產品就是這么做的,我們按照他們的做就行了」這樣的話;二是寫好產品文檔,在產品文檔中避免有遺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比較復雜的功能,一定要解釋清楚,因為技術人員會遵照著產品文檔進行開發,所以說如果有疏漏的地方會增加溝通成本,如果文檔寫錯了,造成開發出來的產品功能不符合預期就是產品經理的責任了。
為了提高文檔的可讀性,我們也可以多使用圖文、流程圖的表現形式,如果只是乾巴巴的一個word文檔,幾千個文字,看起來確實很枯燥。
對於產品經理和開發人員來說信任尤為重要,如果開發對產品經理缺乏了信任,結果就是你的話開發人員不會再聽了,每個需求他們需要經過你的領導確認後才會去做。獲取對方信任的一個很重要前提就是說話算數,當技術人員詢問你某一個問題時如果自己沒想清楚,可以先暫時別回答,考慮清楚後再說。要是隨口一說,過後又讓開發人員修改,不僅會造成開發人員返工,這種行為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即便文檔寫的再完善,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也難免需要當面溝通。項目跟進,需要產品經理極大的責任心和積極性。一個項目立項後,公司通常會把參與人員列為一個小組,產品人員需要根據開發排期跟進開發進展,避免開發出來的產品與預期不符,驗收產品功能是否與產品期望一致。這個過程產品人員的工作往往會比較繁瑣,也會比較忙,當然也會鍛煉產品經理的溝通能力。
3
說一下行業內一直討論的一個問題,產品經理該不該懂技術?我覺得這個問題並沒有什麼好討論的,無論是從個人知識量還是從是否有利工作的角度講肯定是懂技術要更好,而之所以能吸引那麼大的熱議,可能是由於很多產品經理不懂技術,但是又沒有興趣學習,所以心底一直會糾結這個問題。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特別是你做項目比較多的時候,會發現懂點技術跟技術人員溝通起來會順暢很多,一個重要的體現是技術人員也很願意跟你交流技術實現的一些想法,而不會說「算了,跟你說了也沒用」這樣的話。
產品經理懂技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益處是當業務部門提出需求時,自己就能評估出技術實現的可行性,對於實現起來比較困難的需求自己就可以跟業務部門商量優化方案。而不必每個功能都去詢問技術,無形中也減少了技術的麻煩。
不過我跟很多人的觀點也一樣,產品經理對技術的了解不需要太精通,說到這我還得慶幸自己大學時候學的是計算機專業,雖然學的不好,但對於現在的工作還是非常有益處的。不過我在工作中也會碰到技術人員偶爾說了一個名詞自己不理解的,這時候兩種辦法,要麼主動問一下,要麼自己去網上查,明白其中的邏輯關系,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就好。
畢竟術業有專攻,雖然我們希望知識越多越好,但也別給自己太大壓力。況且技術知識也在更新迭代,他們使用的框架也會變化,技術的語言也有很多,如HTML、Java、PHP等,你不可能全都精通。
4
最後說點工作中會遇到的個人主觀因素。
當產品經理跟其他部門提需求或是溝通確認的時候也不排除其他同事有未及時回復的情況,為了確保項目上線也為了爭取資源,這個時候就需要產品人員更加主動一些,所以產品經理有時候還需要臉皮厚一點。
當提交一個需求給開發部門制定排期,你會發現他們都會把時間定的很充足。也許你會因此對其他同事有看法,但其實在工作中都是這樣子,大家都不會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的太緊張,而且還要考慮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因素,例如請假的情況。當然也不能把時間定的太長,那樣老闆該不開心了,所以最好是產品經理根據上線時間與開發人員定一個時間結點,讓開發人員在這個時間點前完成即可。
③ 缺乏產品經理的經驗,簡歷一直被拒怎麼辦
簡歷被拒的很大原因還是你沒有表現出面試官需要的能力,去想辦法證明自己有產品的能力,就是你要解決的問題。這里給你提供一些思路:
一、從崗位要求去找到這些能力不同的崗位,對你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樣的。即使是產品經理,不同的崗位也有不一樣的要求。無法做下一步決策的本質原因還是獲得的信息不夠全,你需要一邊補充產品相關的崗位信息,一邊去確定和調整自己的目標崗位。然後,你再從目標崗的 JD 里提取出關鍵的能力。你可以看到一份崗位 JD 里一般會分為兩類:一類是通用特質的能力,比如邏輯思維、學習能力、溝通協作等。另一類是專業向能力,比如數據分析、中台、需求分析、文檔撰寫等。
二、按照提煉出能力點,去彌補和准備提取這些能力點後,你要看看自己的技能樹里,哪些是你已經具備的,哪些是你不具備的,不具備的能力當中,哪些是通用型的,哪些是專業向的。一般來說,專業向的能力更容易彌補一些。建議你優先去學習和彌補專業向的能力。可以找一些書籍或者學習相關的課程,快速學習。綜合的通用能力需要時間慢慢成長。
三、輸出成果,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光是提升自己的能力還不夠,你還需要輸出能證明自己能力的作品,這樣你起碼能在找工作時通過簡歷的篩選。你可以參與一些基於真實業務需求的項目,哪怕是虛擬的項目,只要能完整地展示你的思考過程和設計過程就很好。你也可以把自己看書和做產品後的心得整理成內容發布在各個平台上。如果你已經有目標公司了,你可以對目標公司的產品和業務輸出一份產品體驗和分析的報告,有不錯的輸出能提升自己的求職成功率。沒有工作經驗,是過去的事,我們只能從未來的時間里,找到方法去彌補和解決。哪怕是做一些虛擬的項目,你具備了這些經驗,也同樣能證明自己的能力。接下來說一下我在做的知群這個產品。這件事本身也和「產品經理的經驗有關」。經常有高校的老師把自己的同學都號召過來聽我們的訓練營課程,還有同學說他是怎麼知道知群的呢?因為他去一家公司面試,面試官看他潛力不錯,建議他到知群聽聽課。
前幾天有同學回來分享,他加入了阿里,還拿到了新人獎。而另一個同學,退伍軍人,專升本,現在小米實習。這樣的同學故事太多了。其實口碑只是一方面,最關鍵的是我們符合關鍵需求場景的產品。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只有四個字:項目驅動。聽起來很簡單,想讓大家學會如何在企業里有效工作,不就應該帶著大家做項目嗎?通過做項目,有資深的老師在旁邊輔導,能夠有效掌握各種器(工具)、術(方法)、道(思維),就好像在公司里靠譜的老員工帶新員工一樣,成長速度會很快。帶著大家做項目,這就是一個剛需的場景。但是這么簡單的模式,為什麼大多數地方都沒有採用呢?因為要真正做起來很難。搭建教研和教學體系,把教學當做產品來優化,定義各種 KPI(關鍵指標),優化學習旅程,這些都是特別深入和細節的工作。現在很多做職業教育的企業,考慮的是怎麼快速變現,怎麼把營銷做好,真正能夠自始至終注重教學質量的少之又少。要麼就是規模太小,沒有辦法支撐起更高的運營成本,沒有力量獲得更多資源,導致能夠給到學生的支持不夠。
④ 你真的適合做產品經理嗎
這個問題是幾乎所有產品小白在轉行之前,都會焦慮的一個問題。自己到底適合不適合?而這個問題又是非常難於統一回答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千差萬別。如果有人連你的什麼情況都不了解,問了幾個簡單問題,就告訴你適合,你就要小心點了。
這里說的「適合」,通常包含兩層含義:
1,直白的說,我學了你們產品經理課程,能不能找到工作?
2,我未來能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
我先講第一個層,什麼樣的人適合學產品經理
很多同學可能會想,你告訴我一個標准就可以了。比如,年齡,學歷,基礎等等。但是,根據我們以往的教學經驗,我很負責的告訴你,沒有那麼簡單。接下來我給你講幾個例子你就知道了。
很多人覺得剛畢業的大學生,作為步入職場的第一份職業,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所有的大學畢業生都適合嗎 ?當然不是。
例子1:你不想上班,那就肯定不行
之前接觸過一個大學畢業半年多的同學,他的媽媽逼著他來學習,因為他成天沒日沒夜的打游戲,不想出去工作。這樣的人適合嗎?顯然不適合,他根本不想上班,讓他學一個再牛的技能也沒有用。而且,也不可能學好。這種情況,我們會果斷拒絕。
解釋一下,為什麼會拒絕?培訓機構不是都來者不拒嗎 ?反正,我們不是。因為是包就業,找不到工作還得退費,老師白辛苦,挨累不討好。我們之前就出現過這類情況,父母逼著來學的,畢業了連面試都不出去面,因為他根本不想出去上班,每天還是通宵打游戲,老師問他面試情況,他就說出去面試了,結果,一起住的其他同學偷偷告訴我們,他根本就沒出去面試。
例子2:產品經理並不是輕輕鬆鬆,每天喝喝咖啡就拿高薪的工作
是不是,大學畢業想上班就適合學產品經理了嗎 ?之前遇到一個女同學,家境富裕,個人形象也很好。她字里行間跟我透漏,她想找一個輕松安逸,公司環境好,待遇好,帥哥美女成群,每天喝喝咖啡,就能賺錢的工作,估計是電影看多了。這樣的人適合嗎?答案肯定不適合。因為,產品經理並不是輕輕鬆鬆,每天喝喝咖啡的工作。雖然高薪,但是,人家不差那點錢。這種情況,我們就不建議學了。
例子3:985名牌大學適合學嗎
985名牌大學畢業,基礎好,學習能力強,不怕辛苦,大家是不是覺得,那肯定適合啊。我告訴你,不一定。我之前遇到過一個985大學剛畢業的女同學,家境貧寒,父親常年生病,還有一個弟弟,上高中。聊天中,她跟我透漏過一個細節,她曾經為了省下房租的錢,晚上睡在一個補課班的長椅上。。。因為經濟壓力巨大,導致她神經高度緊張,對自己要求極度苛刻。因為她脆弱的神經,已經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了。我當時給她的建議就是,先不要學,緩一緩。現在穩定的收入來源才是最關鍵,比發展更重要。
例子4:浪子回頭,潛力無限
很多人覺得高中學歷,是不是學不了?這個也不絕對。比如,我老家一個親戚家孩子,高中學歷,前幾年因為跟家裡賭氣,一氣之下沒有考大學,出去打工去了。做過貨站的裝卸工,當過飯店的服務員,還做過美團的騎手。我最開始,也擔心不行,想拒絕。後來他跟我說,大舅(他管我叫大舅),你放心,我可能不是學的最好的,但我一定是最努力的。跟我講了很多,他之前打工的痛苦經歷。在飯店當服務員的時候,被客人潑了一身的熱湯。在做美團騎手,送餐的時候,因為路上騎車摔了一跤,晚了半小時,飯菜也撒了,被客人在家門口罵了半小時。唯唯諾諾的給客人賠禮道歉,只是為了少一個差評。
感受過社會的殘酷,體驗過世態炎涼,那種發自內心的想改變自己的生存現狀,這種動力,會讓他克服所有的困難,一往直前。這里有一個重點:決心這個東西不是誰都有的,只有跌落過谷底的人才擁有咬牙斷筋的力量和決心。
而且,他也只是差了幾年大學而已。上過大學的同學都知道,大學這幾年真的能學到多少有用的東西嗎 ?也未必吧。
雖然是高中學歷,但是,聽他講了這些,我就敢收他,我也相信他一定能學的很好。他已經畢業2-3年了,目前在北京,月薪是2.2萬。雖然不是最優秀的。但是,對於他來說,已經是一步登天了。
例子4:三十不立
之前遇到一個咨詢的同學,年齡33歲,之前做過各種各樣的很多工作,做過采購,當過醫葯代表,干過工程,開過餐館,做過銷售。長的一表人才。跟我聊的時候他一臉興奮,感覺找到了輕松賺大錢的機會,對自己的未來開始無限憧憬。但是,談及他之前各種失敗經歷,找原因沒有一條是關於自己的。理由都是諸如,不愛干,沒意思,沒興趣,沒前途。哎,總想找到輕松賺大錢的職業,找了這么多年,換了這么多工種,也沒找到。這種情況,我們果斷拒絕。
有些同學可能會納悶,人家主動要學為什麼還要拒絕?我解釋一下,如果我是其他機構那種完全不懂的招生老師,招也就招了,最多算是無心之過。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他產品經理幹不了幾年,白花錢。如果我收他,那就是有意為之。多收一個學生,我也富不了,少收一個學生,我也窮不了。沒必要。
例子5:三十而立
那麼是不是30幾歲的都不適合呢?也不是,之前有一位同學,36歲,自己創業,可是合夥人中沒有一個是懂產品的,不為了求職找工作,就是為了讓自己家的產品做的更好。這個就可以學,而且他學的很好。
例子6:性格內向於外向
很多人覺得,做產品經理是不是需要外向型性格啊 ?也不是。比如,我自己就屬於內向型性格,而且,有個優勢就是內向型性格的人,都能坐得住。再比如,周星馳是我們公認的喜劇大師,但是,其實他在生活中,卻是一個沉默寡言,略帶孤僻的人。再比如,微信之父張小龍,國內公認最牛的產品經理,有社交恐懼,連公司的會議都不參加,偶爾上台公眾演講,說話也是磕磕巴巴,毫無趣味。
之前遇到一個同學,性格外向,基本屬於話癆,不說話渾身難受。這種性格就不適合,因為他說,他不喜歡坐在屋子裡,坐不住板凳。每天最開心的就是跟別人聊天。我就建議他,你還是去做銷售吧。極度內向和極度外向的我覺得都不適合吧
其實例子還有很多,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困擾,可以添加我微信,跟我聊聊,我也許能給你一些建議。
第二個層面,什麼樣的人能做到優秀產品經理。
很多人會覺得,高學歷,高智商,基礎好就可以做到優秀。但是,根據我們多年畢業學員的統計分析,發現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大致的數據是這樣:
60%的同學,做到了合格產品經理 ,月薪大概1-2萬區間。反正就是一個打工技能,我拿老闆多少錢,干多少事兒,我對得起這份工資。算不上努力,每天日子過的優哉游哉,吃喝玩樂為主。有想進步想提高的意願,但是沒有行動能力。這裡面高學歷,聰明的人也不少。
35%的同學,做到了優秀產品經理 ,月薪在2萬以上,年薪大概20-50萬區間。這部分人都具備另外一個特徵,就是都很努力,喜歡專研,喜歡動腦,不怕辛苦,一門心思想做好,提升自己,並且有行動能力。跟學歷,智商,基礎都沒什麼關系。甚至,有一些在學習期間,學的真的很普通,但是,後來的發展,讓大家刮目相看。
4%的同學,轉行了,不做產品經理了 。這里原因有很多種,比如:1,覺得產品經理太辛苦了,想換一個輕松的工作。2,幹了一段,感覺自己不喜歡,不感興趣。3,家裡老爸給開了一個洗車店。林林總總,什麼原因都有。這里強調一下,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入學之前,會對每一個同學認真了解的原因。我希望你做一個不後悔的選擇。
還有大概1%的同學,做到了年薪50-100萬區間,在大企業身居要職 ,主要特徵就是目標清晰,有方法,有干勁,非常努力,同時,需要一點點聰明。還有一類,就是自己創業成功,有了自己的企業。這類同學很多偏偏不是學習最好的。但是都具備一些特徵,膽大敢幹,同時有超強的行動能力,遇到困難嚇不倒,能解決,有一種不達目標,誓不罷休這種精神。能不能做CEO,其實的膽量決定的,能力只是影響因素,不是決定因素。
總結一下:
高學歷,好大學,智商高,基礎好。這個只是起步階段會比比人快一些,學起來輕松一些。但是把時間維度拉長,放到3-5年,決定性因素還是你的目標感和動力。目標感就是你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大多數人都有,都期望過上好的生活。但是,真正能行動起來的人,還是少數。能夠影響一個人動力的因素,可能是興趣,未來的發展,對賺錢的渴望程度。也可能只是為了某一個人,或者曾經吹過的牛逼。
希望我講的這些對你有幫助,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問題困擾,可以私信我。
⑤ 產品經理在和公司內部相關業務部門對接時,如何拒絕對方的需求或變更對方的不合理需求
(1)去跟業務方反復溝通需求的真偽以及需求的細節,盡量先通過溝通方式挖掘出一些隱性需求;
(2)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以對方能夠理解的方式,告訴他們需求產品化的解決方案;
(3)在給出方案的基礎上,明確出目前項目的實際情況,比如開發人力問題、項目進度問題、方案實現困難程度、性價比等方面去闡述需求沒有辦法實現或者有其他變通的實現方式等;
(4)通過直接的這些溝通沒有辦法拒絕時,去和自己領導或者對方領導溝通,以獲得領導的支持。
諸如此類的問題在黑馬程序員技術社區都有答案,可以去看看
⑥ 客戶不專業產品經理怎麼辦
答案:客戶不專業產品經理有耐心,講解產品基本情況,就要辛苦了,需要給客戶講解產品所有的知識,也一些簡單的問題。
⑦ 好累,程序員聽不懂產品經理提的需求,問多了,產品經理嫌煩。該怎麼辦
在我們公司面對產品經理提的需求,我們都有統一的回復:
⑧ 你與產品經理意見不一致的時候,怎麼辦
每個人的工作觀念不同,工作中難免會出現意見上的分歧,這個時候你首先得分清楚這個意見不合是自己對上級個人情感上的不滿,還是客觀的工作安排不合理,而你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是前者,那就調整自己的情緒,做好工作,畢竟是來賺錢的,實在接受不了就另謀高就。如果是你有更好的工作建議不妨直接去領導辦公室將你的工作建議說出來,不管領導是否採納,對於你來說展現出了自己領先於其他人的價值,在日後工作中你也會有更對於其他人的機會。
⑨ CEO讓我挖角龜殼牌安全套的產品經理何勇銳,覺得他產品定位很准,可我聯系後他拒絕,有什麼好辦法嗎
只是背叛的理由不夠充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