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生產 > 農產品栽培管理技術包括哪些

農產品栽培管理技術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22 04:06:06

⑴ 栽培技術有哪些

土栽培技術,也是農戶最常用的一種栽培方式。

1、首先,要給栽種地進行整地,起畦,畦寬大約2米-2.6米,高約0.6米,形成高畦、寬溝進行栽培,大概苗齡在三四十天、長出來兩葉一心的時候,就挑出那些莖粗、節短、根發達的優質幼苗進行定植,定植的距離要按照當時的季節和植株的品種而定。

春季定植需要生長時間長、結果晚、瓜大的,最好單行種,大概株距在80厘米-100厘米。秋季栽植需要選生長時間短、長果早、瓜長得比較細的,株距大約60厘米-85厘米,發現有百分之70出苗以後,就要把蓋的薄膜去掉了。

2、幼苗在破心之前,要把水分控制好,才能幫助根系更好的生長。破心之後,要讓土壤保持半濕半乾的情況,幫助瓜苗健康的生長。一般在26-31天左右就能移植到大田裡。移植的前兩三天,用百分之75的百菌清的700倍液進行淋苗,帶肥、帶葯進行移植,定製好要隨後澆水,蓋上地膜。

3、早熟的品種一般都是小果,可以每顆留下2.3個果,用來增加產量,第一瓜大部分是發育不良的,一般都會選留出第二瓜胎得瓜,另外人工授粉可以幫助提高座果率。

4、肥水管理,定植後、澆兩三次稀薄的糞水,幫助加快生長,在伸蔓期需要澆透水一次,到了坐果期,冬瓜長到了拳頭大小的時候,就要追施一次坐果肥了,一般每畝用尿素230千克,澆水時一起進行。

⑵ 常用的栽培技術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

一,播種期和栽培密度

①播種期

植物從南向北引種時,可適當延期播種;由北向南引種時,可提早播種。

②栽培密度

植物從南向北引種時,可適當密植,以提高由南向北引種植物的抗寒性:當從北向南引種時,則要適當增大株行距,便於通風以利植物生長。

五,防寒、遮陽

①從南向北引種植物,在苗木生長的第一、二年的冬季要適當地進行防寒保護。②從北向南引種的植物,為使其安全越夏,可在夏季搭蔭棚,給予適當的遮蔭。

六,種子的特殊處理

①種子萌動時,進行低溫、高溫和變溫處理,可促使種子萌芽。②種子萌動以後,進行乾燥處理,有利於增強植物的抗早能力。

七,引種某些共生微生物

引進松類、豆類等植物時,廋文生的土壤微生物。

⑶ 水稻栽培和管理技術有哪些

一、苗期栽培技術

(一)種子處理:

1、曬種 播種前2—3天,把種子進行晾曬,鋪成厚度3~5公分,每天翻動幾次,保證種子曬均勻了。陽光強溫度高時,要增加種子的翻動次數,避免長時間不翻種子,使種子高溫灼傷而降低發芽率。

2、選種 通過選種挑出秕粒、碎粒、有蟲粒和草籽,選擇粒大成熟好的種子。選種有鹽水選、黃泥水選等方法。鹽水選是用缸或大盆放一下水,往水裡放鹽。邊放鹽邊攪勻了,拿一個雞蛋放在配好的鹽水中,雞蛋正好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水上時,濃度正好,就可以了,不要再放鹽了。

3、浸種消毒 把選好的種子用使百克等浸種劑浸種。如果沒有使百克也可以用其他的。買葯時向賣葯的問問哪個好,也可以多打聽一下身邊的人都用哪種葯。種子消毒是防止稻苗得惡苗病、苗稻瘟病、立枯病。

4、催芽 發芽齊不齊,跟溫度有關。發芽的最低溫度10℃,最高溫度為40--42℃,最適宜的溫度是28--32℃,在32℃條件下種子發芽最快最齊。所以,種子浸好後,用47—48℃的水過一下,而後保持32℃的恆溫發芽。芽不要太長,以芽長1厘米達到露白、總體上整齊一致最佳,否則芽長易得惡苗病。

(二)環境條件

注意天氣預報,當本地氣溫保持在5—6℃時,就可以開始育苗了。播前要將苗盤水澆透,播的盡量均勻。蓋土0.5—1.0厘米,不能過薄或過厚。如果播種時氣溫低於5℃,要在大棚內用竹子支拱,在棚內的地膜上再加一層膜,採用三膜覆蓋,增加保溫效果。

苗期管理時要注意協調好氧氣、水分、溫度的關系,這是水稻旱育壯秧的技術關鍵。一是防止棚內溫度過高育成弱苗,二是防止低溫缺水育成小老苗,三是防止溫度忽高忽低引發立枯病造成死苗。

1、溫度條件 播種後到出苗的一周時間里,天氣比較涼。大中棚以密封保溫為主,注意不要進進出出帶涼風。

2、水分管理 盡量延長第一次、第二次的澆水時間,也就是苗出來後,先不澆水,到苗床土用手摸都硬了的時候再澆第一次水。澆後再到床土很乾的時候再澆水。

3、通風煉苗 秧苗一個半葉時開始通風煉苗,蹲苗防徒長。一般隨著苗越來越大和天氣越來越暖和逐漸延長通風時間和加大通風口。

4、苗期防病 在秧苗1個半葉到2個半葉時是預防苗得病的重要時候,要重點預防青枯、立枯病的發生。

5、苗期施肥 水稻2個半葉後就容易缺肥了,秧苗缺肥葉片會普遍發黃不那麼綠了,這時要注意施肥一次,10克尿素/每平方米。插秧前5天左右要追送嫁肥,每平方米施5—10克尿素或50~100g硫酸銨。

二、本田管理

1.施肥 施肥要糞和化肥一起施,追肥與葉面噴肥結合,施肥要點是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氮肥要早點施、多施幾次,看苗情況施肥,不可一次施入過多。到中後期如有冷天氣,可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雲大120等葉面肥,促進生育,提高稻株的抗寒力。

(1)櫱肥 分櫱肥分兩次施入。第一次分櫱肥在返青後立即施用櫱肥總量的一半,最晚不超過6個葉,促進分櫱能早發出來快點長;當水稻第7葉末到第8葉露尖時,用其餘櫱肥作調節肥施用,也就是第二次櫱肥。

(2)穗肥 長10葉時,幼穗開始分化,開始施用穗肥。穗肥分兩次施用。第一次在倒3葉剛剛長出時施穗肥總量的60%,促進穗、枝梗、一次穎花數分化,增加一次枝梗數,爭取大穗;第二次在劍葉露尖時施用其餘穗肥。

2.節水灌溉 水層管理應滿足「壯根、增溫、通氣、節水」等促進生育的要求。

(1)淺水促:插秧時池內保持花達水,插秧後水層要保持苗高的2/3,扶苗返青,返青後,水層保持3.3cm,可以增加水溫促進多分櫱。10葉期後,採用乾乾濕濕的濕潤灌溉法,就是澆一次水後停水,等水幹了再放水。到抽穗前40d為止;

(2)烤田壯桿攻大穗:當田間莖數達到想要莖數的八成時,要對長勢過旺、較早出現郁閉、葉黑、葉下披、不出現拔節黃的地塊,撤水曬田7~10d,相反則不曬,改為深水淹。曬田程度為地面發白、有小裂紋、池面見白根、葉色褪淡挺直,控上促下,促進壯桿;

(3)深水護胎、淺水灌漿。當天氣預報有17℃以下低溫時,灌15~20公分深水,護胎。其餘時間要採取乾乾濕濕以濕為主的間歇灌溉,使其綠桿成熟。每次灌水4~5公分,自然落干後再灌水。黃熟期停水。

⑷ 農作物的種植方法有哪些

一般的農作物的種植包括選地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收獲等幾個方面。田間管理是最關鍵的一個方面,包括中耕鬆土、除草、施肥、澆水、防止病害等。

以下以蕎麥為例介紹農作物種植技術:

一、整地

蕎麥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格,不論砂壤土、輕壤土、酸性土、微鹼性土及新墾地,均可種植。播種前要求進行深耕、細耙,使土壤疏鬆。

二、施肥

蕎麥是需肥較多的作物,每生產100千克蕎麥,需要吸收3.3千克氮,1.5千克五氧化二磷,4.3千克氧化鉀。另據研究,蕎麥根系吸收磷、鉀肥的能力很強,尤其對於不易溶解的磷肥,具有特殊的利用能力,施用翠姆磷、鉀肥能顯著提高蕎麥產量;氮肥不宜多施,否則容易倒伏。基肥以廄肥、磷肥和草木灰為主,生長期適當追肥。

三、播種

播種前,要精選大而飽滿的種子,並曬種,以促進後熟,提高發芽勢和發芽率。播種量每畝2~4千克,播種期可延續至7月中、下旬。播種方式有撒播、點播和條播,以條播為好,行距35-50厘米,播深3~4厘米,土壤乾旱時,可加深到5-6厘米。

四、管理

播種後,依土壤墒情進行鎮壓,出苗後鋤地滅草,防止水分蒸發。開花前結合培土、追肥,進行第二次中耕。

五、收獲

蕎麥開花期很長,種子成熟極不一致,且籽粒容易脫落,故適期收獲十分重要;一般在大部分植株有三分之二的果實變為褐色時,即為適宜的收獲期。收獲時間最好選在早晨露水未乾時,並注意輕割輕放,以減少落粒損失。收獲前如遇霜害或大風天氣,應抓緊搶收。

⑸ 農作物種植技術

農作物種植技術如下:科學選種技術、提高耕地管理水平、水肥一體化技術、栽培技術的應用、注重病蟲害防治。

1、科學選種技術


種植期間,常見的農作物病蟲害有葉枯病、病毒病和白粉病等,常見的農作物害蟲有玉米螟、棉鈴蟲蚜等。種植者應積極採取防病害措施,減少葯物的數量,避免周圍環境污染,避免過多化學性葯劑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農產品栽培管理技術包括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上小程序怎麼綁定手機號 瀏覽:193
為什麼數據網路延遲一直100 瀏覽:989
喜雲怎麼添加自己的產品 瀏覽:368
車易升obd怎麼看數據 瀏覽:483
WEB應用程序設計專業學什麼 瀏覽:177
旅遊卡代理費用多少 瀏覽:191
網上怎麼代理五穀磨房 瀏覽:534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附近哪裡住宿好 瀏覽:648
地平線3怎麼終結連續技術 瀏覽:705
如何免費試用電子產品 瀏覽:996
為什麼程序下載總是失敗 瀏覽:241
刷票小程序哪個好用 瀏覽:383
蘋果手機如何刪除定位信息 瀏覽:953
什麼樣的是面板數據 瀏覽:767
京深海鮮大市場在哪個區 瀏覽:15
流量產品券怎麼用 瀏覽:994
寧波凍品市場在哪裡 瀏覽:947
什麼是威望數據 瀏覽:575
知道公司怎麼買產品 瀏覽:190
監理員如何學習施工技術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