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買到假冒商品怎麼賠償
法律分析: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第四十八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應當依照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一)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備商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時未作說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商品標準的;
(四)不符合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五)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六)銷售的商品數量不足的;
(七)服務的內容和費用違反約定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
經營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貳』 假冒偽劣產品賠償標准
一般會賠償一至十倍的賠償金。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定義,假冒產品是指使用不真實的廠名、廠址、商標、產品名稱、產品標識等從而使客戶,消費者誤以為該產品就是正版的產品。偽劣產品是指質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產品。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
【法律分析】
商家經營假冒偽劣產品的賠償標准如下,如果商家提供的一些商品或者某些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該要根據消費者的具體要求,對消費者造成的相應損失,要按照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格,或者接受服務成本的三倍進行賠償。如果增加賠償金額是不足五百元的,就需要賠償五百元。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消費者的各項權益也都會受到消費者協會的保護,其中就規定了如果經營者銷售了製造了假冒偽劣的產品後,不僅會給消費者的權益造成損害,同時也不利於經濟社會的治安和秩序,所以在出現了此類情況後,經營者要支付一定的賠償費用給消費者,一般會賠償商品的價款一倍以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叄』 買到高仿產品怎麼賠償
法律分析:如果商家賣給你高仿貨時滿足以上條件的,那麼你即可以積極主張三倍賠償。1、商家將高仿品充當正品售賣;2、該高仿品讓消費者信以為真,並跟商家進行交易;3、商家是故意將高仿品充正品售賣,並且從中謀取利益。
主張三倍賠償時得按照以下的規定來:1、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購買到高仿貨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翻新機出的價款的三倍。比如你買的高仿貨價格是200,那麼主張600的賠償。2、如果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那麼就按五百元進行賠償。比如說你買的商品價格才50的,那麼按三倍賠償時不足500,即可以按500來賠。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肆』 賣高仿不滿5萬處罰標准
銷售商如果明知是假冒偽劣的產品而予以銷售的,是違法行為。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賣高仿不滿5萬元在數額上不構成犯罪,但會受到上述的處罰。
消費者購買到的商品發現是假貨的,可以通過下列的方式,來維護自身的權益並要求賠償:
1、消費者在購買到假貨的時候,可以自行與商家進行協商並要求賠償;
2、消費者可以到有關的行政部門進行投訴。一般是到工商局和消協進行投訴;
3、消費者可以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是依照國家法律合法的調節組織進行調節;
4、消費者與經營者談不攏的時候,雙方可以到仲裁機構對該物品進行仲裁;(仲裁的結果是不具有法律的約束力,只是一個證明。不過可以拿著這份證明到人民法院起訴訴訟。
5、消費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要求商家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