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委託加工物資入庫會計分錄如何寫
1、委託方與受託方簽訂委託加工合同後,按合同向受託方發出委託加工物資:
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原材料
對於發生的運雜費,做如下分錄:
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銀行存款
2、受託方加工完成時,委託方向受託方支付加工費、消費稅等
借:委託加工物資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
3、運回加工物資過程中支付的運雜費:
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銀行存款
4、委託加工物資運抵倉庫,辦理入庫:
借:原材料
貸:委託加工物資。
Ⅱ 產品完工驗收入庫的會計分錄怎麼寫
產品完工驗收入庫的會計分錄:借:庫存商品貸:生產成本庫存商品賬戶:1、賬戶性質:資產類賬戶。2、賬戶用途:核算企業外購和自製商品的實際成本增減變動及結存情況。3、賬戶結構:借方記增加,登記已驗收入庫的商品成本;貸方記減少,登記發出庫存商品的成本;期末余額在借方,表示庫存商品的成本。4、明細賬戶:可按產品的種類、規格設施明細賬。生產成本賬戶:1、賬戶性質:成本類賬戶。2、賬戶用途:核算企業進行工業性生產,包括生產各種產品、自製材料、自製工具、自製設備等所發生的各項費用,確定產品實際成本。生產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費、直接人工費、製造費用等。3、賬戶結構:借方記增加,登記因生產成品發生的全部費用;貸方記增加,登記已完工入庫產品的實際成本;期末余額在借方,表示尚未完工的在產品的實際生產成本。4、明細賬戶:按基本生產和輔助生產設二級賬,再按成本核算對象設置明細賬。Ⅲ 產品入庫會計分錄怎麼做啊
這里先要知道產品的來源,本公司的產成品入庫,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某產品 金額××
貸:原材料——甲/乙/若干 金額配比××
如果是外購產品入庫,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某產品 金額××
貸:應付賬款——某公司(或者預付賬款)
純手工打字,不喜勿噴,謝謝。
Ⅳ 完工產品入庫的會計分錄怎麼寫
產品完工驗收入庫的會計分錄。
借庫存商品,貸生產成本。
一、產品銷售,確認收入的同時結轉成本。
1、確認收入。
借應收賬款,貸主營業務收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貸庫存商品。
二、產成品入庫之前會進行成本核算,一般在月末匯總核算。
1、生產領用材料時。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貸原材料。
2、分配工人工資轉入生產成本。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貸應付職工薪酬。
3、分配製造費用轉入生產成本。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貸製造費用。
4、分配輔助生產成本時。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三、月末匯總計算。
借庫存商品,貸生產成本。
會計分錄的概括
會計分錄是指對某項經濟業務標明其應借應貸賬戶及其金額的記錄,簡稱分錄。按照復式記賬的要求,對每項經濟業務以賬戶名稱、記賬方向和金額反映賬戶間對應關系的記錄。會計分錄亦稱記賬公式,簡稱分錄。
會計分錄借貸具體哪一方登記增加、哪一方登記減少,取決於賬戶的性質和該賬戶所記錄的經濟內容的性質。通常情況下,資產類、成本類和費用類賬戶的增加記借方,減少記貸方,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和收入類賬戶的增加記貸方,減少記借方。
Ⅳ 生產出來的產品入庫怎麼做會計分錄
生產出來的產品入庫按以下方式做會計分錄:
1、領用原材料時,會計分錄為:
借:生產成本(直接構成產品的組成部分)
製造費用(車間一般耗用)
管理費用(管理部門耗用)
銷售費用(銷售部門耗用)
貸:原材料
2、產生人工工資,會計分錄為:
借:生產成本(生產工人工資)
製造費用(車間管理人員工資)
管理費用(廠部管理人員工資)
銷售費用(銷售人員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
3、機器裝置折舊,會計分錄為:
借:製造費用(車間固定資產折舊)
管理費用(廠部管理部門折舊)
銷售費用(銷售部門折舊)
貸:累計折舊
4、期末結轉製造費用,會計分錄為: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5、產品完工,產成品入庫,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找出A產品對應的生產成本,計算出A產品應該分攤的製造費用。
將對應的製造費用結轉入生產成本,再將累計的生產成本轉為庫存商品
如:A的生產成本是1000,應該分攤的製造費用是500
則先:
DR:生產成本——A 500
CR:製造費用 500
再結轉:
DR:庫存商品 1500
CR:生產成本——A 1500
借:產成品
貸:生產成本
退回的產品入庫的分錄:
借:庫存商品
貸:主營業務成本
因為銷售出去以後,是做了成本的結轉,現在退貨了,只需要成本再增加回來就可以了。
月末,B產品4000件全部製造完成,其實際成本為480000元,A產品完工2000件,其實際成本400000元,並已驗收入庫。,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B480000
-A400000
貸:生產成本-B480000
-A400000
(1)領原材料 借: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 (2)產品入庫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 3)銷售 a: 借: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b: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生產企業,直接買的產成品,入庫、出庫、成本的會計分錄分別為:
1、購買時: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2、出庫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出庫成本與出庫方法有關:
通常的材料出庫計價的方法有: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
(一)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貨先發出,並根據這種假定的成本流轉順序對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進行計價的方法。
(二)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貨數量加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貨成本加月初存貨成本的和,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確定存貨的發出成本和庫存成本的方法。計算公式如下:本月發出存貨成本=本月發出存貨數量*存貨單位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三)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平均法亦稱移動加權平均法,指本次收貨的成本加原有庫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貨數量加原有存貨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價,並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移動平均法與加權平均法的計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加權平均法一個月計算一次單位成本,而移動平均法每收進一次存貨,就計算一次單位成本。
(四)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又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或分批實際法,是通過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每批(次)存貨發出成本=該批(次)存貨發出數量×該批(次)存貨
收入時的實際單位成本
1、購買產成品用現金支付,產成品入庫的會計分錄是:
借:庫存商品
貸:現金
2、商品入庫是倉儲業務的第一階段,是指商品進入倉庫儲存時所進行的商品接收、卸貨、搬運、清點數量、檢查質量和辦理入庫手續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企業應設定"庫存商品"科目,核算庫存商品的增減變化及其結存情況。商品驗收入庫時,應由"生產成本"科目轉入"庫存商品"科目;對外銷售庫存商品時,根據不同的銷售方式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在建工程等領用庫存商品,應按其成本轉賬。
Ⅵ 產品入庫會計分錄
商品入庫會計分錄Ⅶ 結轉完工入庫產品成本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結轉完工產品入庫時,需要將生產成本轉入庫存商品科目,其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XX商品,
貸:生產成本—材料費/人工費/製造費用等,
企業銷售產品後,需要結轉對應產品的成本,其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XX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