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產品質量糾紛如何解決
在產品責任糾紛中,消費者需證明的事項一般包括4個方面:一是購買物的同一性,即消費者所稱的瑕疵產品為生產者、銷售者所生產出售的產品;二是產品存在質量缺陷或不符合安全標准;三是產品的質量缺陷造成了消費者財產和人身損害。四是損害和產品質量缺陷存在因果關系。
這類業務對律師的要求高,而且需要很細心耐心。國內這類糾紛做的比較好的,像上海的徐寶同律師、北京的姚利致律師,他們的律師團隊在這方面比較擅長,口碑、能力都是很不錯的。想了解更多可以網路一下
② 商品買賣糾紛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
1、協商解決。協商解決是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以解決問題。2、調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爭議各方相互諒解和讓步,最終化解矛盾。當爭議各方失去對話基礎,尋求第三方調解實為高明選擇。3、仲裁。將糾紛提交仲裁機構,由其居中裁決的糾紛解決機制。仲裁一裁終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對方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4、訴訟。一方向法院提出請求,由法院裁決糾紛的制度。訴訟是最終、最權威的糾紛解決機制,是當事人保護權利的最後屏障。商品房買賣雙方對合同的重視不夠或對合同內容約定不明是造成糾紛的根源。因此,交易雙方應充分意識到合同的重要性,從根源上規避合同糾紛的產生。尤其是購房者,在簽訂認購協議時應盡量明確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時間、盡量多涉及商品房買賣合同的實質內容、商品房買賣合同磋商不成的處理方式、違約責任等;在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時應盡量明確交房條件及違約責任、房屋的接交方式及違約責任、產權證的辦理時限及違約責任,以及約定的其他事項等,以防範合同糾紛的發生。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六十四條 企業法人解散的,依法清算並注銷前,以該企業法人為當事人;未依法清算即被注銷的,以該企業法人的股東、發起人或者出資人為當事人。
③ 產品質量糾紛的解決途徑
法律分析:產品質量糾紛的解決途徑有:1.生產者、銷售者應當與用戶、消費者首先通過協商,達成和解。2.進行調解:包括民間調解、行政調解和法院調解。3.申訴: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4.去相關機構進行仲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第四十七條 因產品質量發生民事糾紛時,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當事人不願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當事人各方的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各方沒有達成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④ 對因產品質量問題引起的糾紛應當採取哪些方式解決
根據法律規定,解決產品質量 民事糾紛 的途徑包括: 1、提倡當事人各方相互協商,自行和解。 2、調解。 3、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 根據《 產品質量法 》第47條規定:因產品質量發生民事糾紛時,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 當事人不願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當事人各方的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當事人各方沒有達成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⑤ 如何通過訴訟解決產品質量糾紛
1、注意合理確定訴訟主體。
在原告資格方面,消費者以產品責任糾紛為案由起訴,原告資格不限於商品買賣合同的當事人,產品的實際使用人、實際受害人均可以起訴。另外,對於明知產品存在質量缺陷仍然購買的,即「知假買假」的當事人,法律亦不禁止。
在被告方面,消費者既可以起訴生產者,也可以起訴銷售者。如果是通過商場、展銷會、交易市場等場所購買的商品,還可以起訴活動開辦者、櫃台的所有者。新消法頒布後,網路購物中的網路交易平台也可能成為被告,在其不能提供生產者或銷售者信息的情況下,需承擔先行賠付責任。
2、注意正確選擇法律關系和法律依據。
選擇不同的法律規范主張權利,會導致不同的法律適用,最終的處理結果也會有所差異。在法律關系方面,如果以合同法律關系主張,則依據雙方的買賣合同約定,確定違約責任和實際損失的大小進行賠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第四十二條 由於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三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屬於產品的生產者的責任,產品的銷售者賠償的,產品的銷售者有權向產品的生產者追償。屬於產品的銷售者的責任,產品的生產者賠償的,產品的生產者有權向產品的銷售者追償。
⑥ 產品質量爭議處理方式有哪些
關於產品質量糾紛的處理方法有:協商解決、仲裁解決、訴訟解決等,對於當事人之間因產品質量糾紛而導致糾紛的,一般是屬於經濟糾紛問題,是可以通過上述情況來進行處理和認定的。⑦ 商品買賣糾紛怎麼處理
商品買賣糾紛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處理:『
1、協商解決、協商解決是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以解決問題;
2、調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爭議各方相互諒解和讓步,最終化解矛盾。當爭議各方失去對話基礎,尋求第三方調解實為高明選擇;
3、仲裁、將糾紛提交仲裁機構,由其居中裁決的糾紛解決機制。仲裁一裁終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對方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4、訴訟、一方向法院提出請求,由法院裁決糾紛的制度。
安置房買賣糾紛怎麼處理
1、協商、雙方依靠自身力量,相互妥協和讓步,解決糾紛;
2、調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爭議各方相互諒解和讓步,最終化解矛盾。當爭議各方失去對話基礎,尋求第三方調解實為高明選擇;
3、仲裁、將糾紛提交仲裁機構,由其居中裁決的糾紛解決機制。仲裁一裁終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對方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4、訴訟、一方向法院提出請求,由法院裁決糾紛的制度。訴訟是最終、最權威的糾紛解決機關,是當事人保護權利的最後屏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二十六條
買受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數額和支付方式支付價款。對價款的數額和支付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第五百一十一條第二項和第五項的規定。
⑧ 產品質量侵權糾紛怎麼辦
產品質量侵權糾紛可以採取下列措施解決:
1.協商。消費者發現產品質量存在問題,生產者、銷售者應當與用戶、消費者首先通過協商,達成和解。
2.調解。可以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3.向工商局等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4.仲裁。仲裁解決的需要提前與商家達成仲裁協議。
5.起訴。
【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⑨ 產品質量爭議的解決途徑
產品質量問題處理如下: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產品缺陷由生產者造成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產品的質量糾紛如何解決
1、消費者與生產者、銷售者因產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的解決方式是調解;調解不成可申請仲裁,不服仲裁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2、《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因產品質量發生民事糾紛時,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當事人不願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當事人的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各方沒有達成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直接向人民起訴。」
3、上述法律規定確定了產品質量糾紛解決的途徑是:
一、當事人之間可以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協商或者調解是解決民事糾紛通常用的方式,而且大部分質量糾紛可以通過協商解決;
二、申請仲裁解決。當事人協商、調解不成或者本身就沒有協商調解的意願,可以根據當事人各方的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訴訟解決。當事人各方經仲裁機構仲裁沒有達成一致或者仲裁協議無效,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人民法院的民事判決達到解決產品質量糾紛的目的。
當事人提起訴訟,不以調解或仲裁為必經程序,也就是說,當事人一開始就可以不調解、不仲裁,直接訴訟。
在調解、仲裁、起訴過程中,都可能對產品質量進行必要的檢驗,但委託的檢驗機構必須是經依法考核的符合產品質量檢驗資格的檢驗機構,否則,檢驗結果不予認定。
法律依據
《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零二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零三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產品缺陷由生產者造成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