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生產 > 如何利用華為產品賺錢

如何利用華為產品賺錢

發布時間:2023-01-10 08:06:51

㈠ 華為 靠什麼盈利

1、華為於1987年成立於中國深圳,華為的盈利點主要是通訊設備、手機、信息與通訊解決方案的研發及銷售。

2、華為的管理策略是要讓基層員工有追求上進的「飢餓感」、中層員工每年裁員5%,創造「危機感」,高層員工則要有「使命感」。

3、華為目前是世界500強企業,產品內容豐富,產品質量一直追求是打造用戶使用放心的產品,目前市場上,華為的產品也贏得了很多用戶的認可。

㈡ 如何在華為手機上賣東西掙錢

手機賺錢的一些方法:
1,手機做淘寶客
說到淘寶客,大家一般會想到用電腦做淘寶客,很少人知道手機也是可以做淘寶客的。淘寶客是什麼呢?就是幫助淘寶賣家推廣產品,自己拿提成。
2,微信轉發文章賺錢
目前手機上流行微信轉發文章賺錢,而且微信轉發文章賺錢的項目非常的多,像我現在知道的就有發發啦,轉發網,微分賺,人人轉聯盟等。
3,手機鎖屏賺錢
我們用手機一般都知道鎖屏,現在有一些鎖屏就可以賺錢的APP,像惠鎖屏,酷劃鎖屏等。這些鎖屏劃屏一次是0.06分錢左右,而且還可以推薦別人來掙錢,像酷劃推薦一人掙3元。還有其他的一些鎖屏軟體,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下。
4,安裝APP賺錢
我們用智能手機一般都會給手機安裝一些手機APP,像QQ,微信,微博等,當然,我們安裝這些軟體是沒有錢拿的。不過,現在有一些安裝APP就可以掙錢的軟體,大家在一些應用市場搜索賺錢就能找到一些。
5,開微店掙錢
手機上好多人在開微店掙錢,而且在微信開的比較多。對於微店好多人都感覺不太好,做不起來,不過,還是有有一些人把微店做起來的。所以,大家可以考慮開個微店賺錢,沒有產品的可以在微店裡分銷。
6,做微商賺錢
現在要說做微商賺錢似乎沒以前好了,微商也越來越少了。不過,並不是說微商不好,還是有很多人做微商賺到錢的。微商,只是利用了移動互聯網或微信這個平台來賣貨,只要你有好的產品,就可以做微商賣貨賺錢。

㈢ 華為半年報出爐,凈利潤率5%,華為主要的盈利方式有哪些

華為半年報出爐,凈利潤5%,華為主要的盈利方式有哪些?

導語:目前隨著手機科技的發展,手機對於我們而言是越來越重要,所以這也導致手機行業的競爭,目前,華為手機由於受到制裁,所以導致華為手機退出了高端市場份額,而讓出來的份額只能被蘋果與三星瓜分,但是前不久,華為的半年報出來了,華為的半年報顯示凈利潤率為5%,那麼在手機行業受到制裁,出貨量嚴重下滑的華為,又是靠什麼來盈利的呢?

㈣ 如何用華為應用市場掙錢

方法/步驟
1、非華為手機的用戶需要自行下載,網路輸入華為應用市場--網路第一個鏈接【是網路應用市場網頁版】按照下列圖片順序操作,避免麻煩。下載時,選擇普通下載,最後一步點擊本地下載。
2、下載安裝好了之後,在app頂端最後一欄【我的】點它,有華為賬號的登錄,沒有的注冊一個!賬戶是通用華為各個地方的,華為花瓣也能登陸。
3、登錄之後,完善信息送一定積分,之後每天登錄第一天1分,第二天2分。。。。第七天7分,之後都是每天7分,如果中途斷了,則從1開始。
每天下載軟體兩個,60分。每天最多67積分。
4、在賺積分的右邊,是積分商城,裡面有優惠券,禮包和實物兌換,如200元京東卡,100元京東卡,分別需要20000積分和10000積分。還有閱讀器,榮譽3c手機等等。積分與人民幣比例是100:1.
5、在賺積分下面,是抽獎,有的抽獎是免費,有的是需要扣除一定積分。大家自己取捨。看你運氣好不好,小編長這么大沒中過超過10元的獎。。
在旁邊是華為禮包【不定期活動,如視頻會員一個月,某某客戶端優惠券等等】
6、還有一個掙積分的地方是下面的達人榜,小編看了下,試了下,風險有點大,不值得,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玩玩。
7、最後就是華為不定期退出下載某某軟體,參加抽獎,完全靠運氣,你也可以試試。

㈤ 華為集團靠什麼賺錢的呢

華為為什麼能賺錢?

1996年末,華為公司在自己的《華為人報》上發表了《華為公司基本法》討論稿,這是中國企業首次對企業內部管理制定的一部系統的條例。它明確規定了企業的宗旨,基本經營政策,基本組織政策,基本人事政策和基本控制政策,特別是將公司在價值分配製度方面的成功實踐寫入了基本法。《華為公司基本法》的公布,標志著中國企業開始有意識地形成躋身世界級先進企業的管理體系,開始探索到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之路。本文從戰略、機制和文化三個方面,對華為公司成功實踐和我國企業管理一些重要問題的思考。

一、集中突破,系統領先——對華為公司經營戰略的思考

90年代初期,我國為了加入關貿總協定,全世界承諾開放通信產品市場,結果全世界的通信巨擘都涌進了中國市場,供給遠遠大於需求,競爭的激烈程度超過了世界上任何國家。中國的民族通信企業受到了強力的擠壓,許多企業垮掉了,但也有一些企業卻脫穎而出,華為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華為在激烈的競爭中成長起來的奧秘之一,就是當年實行的獨特的戰略(現在華為強調「管道戰略」,戰略思想也是一脈相承)。

華為的戰略是:將公司的全部資源集中,重點突破,系統領先,改變在低層次市場上角逐的被動局面,在核心技術領先的基礎上發展相關產品。公司只選擇資源共享的項目,產品或經營多元化緊緊圍繞資源共享展開,不進行其他有誘惑力的項目,避免分散有限的力量及資金。

華為的經營模式是:靠研究開發的高投入獲得技術領先優勢,通過大規模席捲式的營銷在最短的時間里形成正反饋的良性循環,擺脫低層次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利用技術優勢帶來的產品的高附加值,推動公司高速和高效益地增長。

華為公司把這種戰略稱為「壓強原則」,這實際上是中國企業面對跨國公司的競爭,以小搏大,以弱勝強的唯一正確的戰略。聯想到一些高技術企業,在取得一些初步的成功後,擋不住房地產、股票證券市場的誘惑,急功近利,什麼賺錢干什麼,最後曇花一現的例子,不能不使人贊賞華為公司的決心和氣魄。

華為公司在政策上明確規定研究開發費用占銷售額的10% ,而中國多數企業實行的政策,是在固定資產、生產設施上大規模投資,限制研究開發費和折舊費的提取比例。結果造成企業徒有規模,缺乏後勁;在資源配置上是中間大(生產系統大),兩頭小(研究開發與市場營銷小),造成企業包袱沉重,反應遲鈍。華為公司的資源配置結構恰好相反,公司的研究開發人員占員工人數的40%,市場營銷人員佔35%,生產人員僅佔15%,其餘是行政管理人員。這樣一種資源配置結構既體現了公司戰略的要求,又使公司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

任正非說,我們是靠把所有生活和娛樂的時間都擠出來,是靠沒日沒夜地追趕來縮短我們與國外大公司之間的差距,我們不會分光、吃光,而是把一些分配的獎金、工資和股金轉到企業的投資上去。同樣的道理,國有大中型企業要搞活,也要先把現有可動用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集中起來,從研究開發上突破。

二、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對華為公司價值分配製度的思考

企業經營機制,說到底是利益機制。而在企業的各種利益機制中,剩餘價值的分配是最根本的。

華為公司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在剩餘價值的分配製度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在華為公司,一個突破性的觀點,是認為勞動、知識、企業家和資本共同創造了公司的全部價值。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認為價值的創造要素是勞動、土地和資本,亞當·斯密認為這三者創造了全部財富。與此相對應的國民收入的分配是,勞動取得工資,土地所有者取得地租,資本取得利潤。到了19世紀,法國經濟學家J. B.薩伊認為在資本這個要素中,還應作進一步的區分,應該區分為只提供貨幣資本的、純粹食利性質的資本家和那些運用資本的資本家,也就是企業家。相應的在國民收入的分配上,勞動還是取得工資,土地所有者還是取得地租,純粹食利性質的資本家取得利息,企業家才應該取得利潤。這是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的觀點。進入為世紀,J. A.熊彼特在理論上系統地提出了企業家理論,認為企業家是以創新的方式重組生產要素,充分肯定了企業家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進入當代以後,特別是70年代新技術革命以來,知識以及技術進步對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日益明顯,而且日益關鍵。在這個大背景下,對知識在創造價值中的作用就必須進行重新估價,那麼,目前國外的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實際上是一些獲得先進技術和知識以及獲得了突破性成果的人在尋找資本,尋找風險資本,尋找貸款,吸引資本向他的企業投入、參股。說得通俗一點現在不是資本僱傭勞動,而是反過來知識僱傭資本。這就引起了整個價值創造要素結構的變化,我們需要進一步對勞動這個要素進行區分。

但是我們現在在高技術領域里重新認識這個問題的時候,主要是正確估價知識在創造價值中的作用以及正確估價企業家在創造價值中的作用,而不是簡單地去考慮一般的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的作用。因為在高技術企業里,一般操作性工人所佔的比例是很小的。以華為公司為例,生產人員只佔15%,而真正在生產線上完成作業功能的人連10%都不到。這樣的話,整個公司的價值到底是誰創造的?實際上不能以一般的勞動價值論的觀點來籠統地解釋,而要特別突出知識和企業家在整個價值創造中的作用。

華為公司為了建立它的價值分配體系,必須在理論上對價值創造的要素作新的確認。這種確認實際上突破了古典經濟學的價值創造的理論,突破了一般意義上的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這個突破為它的價值分配系統的設計奠定了基礎。那麼,華為公司怎麼給知識和企業家以合理的回報呢?因為知識和企業家在當期的創造和貢獻通過工資、獎金和福利待遇等已經給予了回報,關鍵是對它的累積的貢獻怎麼回報。華為公司是用轉化為資本的方式使勞動、知識、企業家的管理和風險得到合理的回報,也就是知識資本化和企業家的管理和風險的資本化。

勞動、知識以及企業家的管理和風險的資本化,隨之產生的問題是:企業的全部資本歸誰所有?

按我國《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由利潤轉增的資本歸屬最初的出資者,只要出資者不同意吸收新的股東。但任正非認為:其他公司過多考慮的是創業者的利益,而華為公司過多考慮的是共同奮斗者的利益,這是二者的主要區別,如果我們堅持全部資本歸屬最初的出資者,我們就否定了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否定了智力(或知識)投入創造的剩餘價值,公司就很難吸引、留住優秀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這樣不利於公司的發展,尤其不利於華為這種高技術公司的生存和發展。華為公司應在符合現行法律的前提下,按照高技術企業的特點探索勞動、知識和企業家的管理和風險轉化為資本的方式。

勞動、知識以及企業家的管理和風險的累積貢獻要通過轉化為資本的形式得到體現和報償,必然產生股權的安排問題。華為公司股權安排的原則,是保持企業家群體對公司的有效控制和有利於形成公司的中堅力量,使公司可持續成長,而不是使創業者的收益最大化。

按照西方的產權理論,產權不是指人與物之間的關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關於它們的使用所引起的人們之間相互認可的行為關系。當較大的企業規模被證明是有效的時,企業的有效控制與財富的分配不是互不依賴的。財富的分配與有效控制之間的聯系引出了將企業的產權集中於一些所有者手中的必要性。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偷懶行為也隨之發生。很顯然,如果要使偷懶行為能得到控制,必須有人既具有監督團體成員績效的權利,又對他們自己不偷懶具有極大的激勵。為達到這一結果,他們必須至少擁有以下兩方面的特別權利:

在向所有其他投入要素支付合約規定的數額後,他們還具有獲取剩餘的權利。

具有終止或修訂團體成員資格的權利。

勞動、知識以及企業家的管理和風險的資本化如果造成企業股權的平均分配,那就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企業家群體對企業的管理權威的合法性就會被削弱,企業就會失去控制,從而喪失效率,終將被市場淘汰。因此,知識資本化不是搞烏托邦,企業分配製度必須符合企業的使命和內在規定性。

三、中西合璧,根深葉茂——關於華為公司企業文化的思考

企業文化是管理中最軟的東西,它最難表述,只能去親身體驗;但它又是無處不在的東西,企業的戰略、管理、機制和制度,甚至典禮儀式,無不受到它的影響。那麼,什麼是企業文化呢?

企業文化就是企業這種共同體的成員共同持有的價值觀系統,這個價值觀系統影響它的行為准則,影響它判斷事物的是非准則,影響它的典禮,影響它的儀式,影響它的活動方式,這就是表現出來的文化。企業文化曾經熱過一段,各個企業都可以看到類似「團結、奮斗、求實、創新」的標語,好像所有的企業都是一種文化。但是在這個大標語下有的企業搞得很好,有的搞得一塌糊塗,不是文化不起作用,而是不同的文化在起作用。

華為公司集聚了一大批高級知識分子,這么多高級人才集聚在一起,搞得好會形成人才的馬太效應,人才越多,效益越好,效益越好,人才就更多,效益就更好。但是如果搞得不好,鬧起摩擦,也是很可怕的。因此,公司十分重視創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把員工團結起來,形成合力。所以,在華為公司總裁看來,企業文化實際上就是企業的政治,他說:國家講政治,企業講文化,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看,文化和政治是同一個含義,當然二者還是有區別的。企業文化是帶有功利性的,是為了企業獲取商業利益而發揮影響力的,它必須把員工團結起來、集聚起來形成一個合力去推動企業發展,使企業產生效益。因此它不同於國家政治。但是企業文化是建立在國家文化基礎上的,它是國家文化的一部分。一個企業不可能建立反國家的文化,否則它不可能有生存的土壤。

另一方面,在華為公司還有一句叫得很響的口號:「瞄準美國的先進技術,學習日本的優良管理,融進德意志民族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華為公司是高技術企業,只有不斷創新和開拓,才能生存和發展。因此,華為公司在其企業文化中廣泛吸收美國等發達國家企業文化的精華,兼收並蓄,自成一家。

華為公司的企業文化集中體現在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中。在《華為公司基本法》中提出了四條准則:

以人為本,視人才為公司最寶貴的財富,尊重個性,集體奮斗。

在開放合作的基礎上獨立自主和創造性地發展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體系,崇尚創新和企業家精神。

愛祖國,愛人民,愛公司和愛自己及家人,決不讓雷鋒、焦裕祿吃虧。

在顧客、員工和合作者之間結成利益共同體。

可見,華為公司的企業文化是一種蘊含著遠大追求的文化,是一種實事求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這就是華為文化真正有力量的地方。華為公司為什麼敢於選擇大市場,在通信領域肩負起振興民族工業的歷史使命,就是因為它的文化中有這種追求,有這種價值觀在裡面,有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在裡面。所以企業文化決不是一種口號和形式,也不應該僅僅成為一種口號或形式。

那麼文化在企業里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實際上文化有更深的層次,這就是它的假設系統。文化真正起作用的是它的假設系統,就是隱含在價值觀背後的假設系統。比如,華為公司明確宣布實行自由僱傭制,但不等於不能終生為華為服務。其隱含的假設是,偷懶者和不勝任者將不能留在公司中。又比如,華為公司遵循「從賢不從眾」的決策原則,它隱含的假設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所以公司的決策原則就不能是少數服從多數,少數服從多數就會壓抑磨滅掉真理,這實際上是文化系統在起作用。

在核心價值觀里提出決不讓雷鋒、焦裕祿吃虧,這實際上是對目前社會上流行的一種扭曲的假設的糾正,當然其目的決不是要挑戰我們社會的假設系統。我們的社會中涌現出了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這樣的英雄人物。但這些英雄畢竟是極少數的人,他們真正的假設系統是認為作雷鋒、焦裕祿吃虧。當這個假設系統在起作用時,雷鋒、焦裕祿的涌現就成為個別現象,即使涌現出來,也會被人們冷眼相待,甚至懷疑他們的出現另有企圖。

那麼怎麼影響企業員工的假設系統?怎麼培育有利於高技術企業競爭力和發展的企業文化呢?華為公司的成功實踐表明,企業文化的建設實際上是企業制度的建設,有什麼樣的企業制度體系,包括企業領導制度、勞動人事制度、考核制度、分配製度,以及各項管理制度,就會有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所以,理解一個企業的文化,不是看這個企業的口號是什麼,而是要看它的制度體系以及建立在制度體系基礎上的假設系統。另一方面,有什麼樣的文化,也就會建立和維護什麼樣的企業制度體系。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國有企業的改革步履維艱,根源在於我們社會的文化和價值觀系統在某些方面起著阻礙作用。

圖:2012.4.25任正非出差,沒保鏢沒隨從,左手拉著行李箱,右手抓著擺渡車吊環乘公交(攝於首都機場擺渡車,拍攝者「柔柔如是」)。拍攝者與任總有交流:為什麼不開微博?答:搞技術的不懂做這些事情。為什麼不做基金?答:就會做實實在在的事情,不會作虛的。

華為公司是從自身的成功實踐中深刻認識到文化的作用的,他們更重視的是決定企業興衰的管理文化。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領導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創造和管理文化,領導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響文化的能力。人是受動機驅使的,如果完全用利益這個動機去驅使他們,就會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到斤斤計較的小事上去,相互之間也就沒有團結協作,沒有追求了。而文化的作用就是在物質文明和物質利益的基礎上,使人們超越基本的生理需要,去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追求自我實現的需要,從而把他們的潛能充分調動起來。而在這種追求過程中,他與人合作,贏得別人的尊重,贏得別人的承認,這些需要就構成了整個團隊運作的基礎。因此,我們說,華為的文化在企業管理中起著一種非常關鍵的看不見摸不著但又實實在在的作用,因此,你一到這個企業,就會有許多與眾不同的感受。

華為是一家高技術公司,它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它不僅要在技術上創新,也要在管理上創新,在企業制度上創新。

㈥ 華為一季度收入降16.5%,華為主要靠啥營收

華為公司一直都能夠讓自己有一個比較的發展,而且也是能夠讓自己獲得很多人的支持的。華為公司能夠讓自己不斷地進行創新,而且也能夠讓自己擁有更多的科研成果。

我們一直都能夠支持華為公司發展,而且我們也是能夠認可華為公司的。但是華為公司在這一段時間內可能不能夠有比較好的發展,而且也不一定能夠有比較好的營收。華為一季度收入降16.5%,華為主要靠啥營收?華為主要靠以下三個方面營收:

一、專利。

其實華為公司的確是能夠有比較多元的營收方式的,而且也能夠通過比較多的投資來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發展。華為公司能夠研發更多的科研成果,而且也是能夠讓更多的成果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比如說專利,華為是能夠通過專利來讓自己獲得更多的營收的,而且這也是華為主要的營收方式,因為專利是十分賺錢的,也能夠讓自己在這個領域獲得更多的財富。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㈦ 華為集團靠什麼賺錢

華為集團靠什麼賺錢的呢
我說,靠任正非任教主賺錢。這當然是玩笑,也是正確的廢話。話很對,但說了等於沒說。或許,正確的問法,應該是:華為賺錢了沒有?類似於華為這種雄心勃勃的企業,資產負債率總是比較高的。華為的資產負債率圍繞著70%這根線上下波動。有時高些,有時低些。但大部分時間高於70%。當它資產1億的時候,它負債7000萬;過幾年,它資產規模達到10億的時候,它的負債也漲到了7億;再過幾年,當它的資產達到100億的時候,你看它的負債,就上升到了70億。華為賺錢了嗎?賺了。但錢呢?都用在擴張營業規模上了。類似於華為這樣的企業,它總是賺一個億,就一定會舉債2億,甚至更多,用來擴張規模。對這種擴張迅猛的企業來說,僅僅靠產品經營獲得的利潤,自我滾動,是無法維持企業高速成長的。它需要不時有大塊的非常規現金收入,或者說「橫財」,才能維持磨盤持續不停的轉動,不至於被債務拖垮。那麼,華為有哪些橫財呢?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華為特色的資產交易。華為不是上市公司,似乎任正非也沒有上市的打算。沒有股市融資管道,華為主要是資產交易獲得大塊現金。大體上分兩個時期,早期是孵化項目公司,然後呢,把它賣給跨國公司。我記得,華為這方面的最好記錄是,一筆交易拿回來8個億美元的收入。現在,華為主要採用與跨國公司合資上項目的方式,以土地、廠房、研發工程技術隊伍投入,比如與3的合資公司,華為基本沒出多少現金,項目建成後,華為讓出股權,獲得幾個億美金的現金收入。對3來說,短時間、高效率進入中國市場,對華為來說,短時間內收獲大筆現金,對雙方來說,是一個共贏結局。這里,華為出售的實際上不是資產,不是股權,而是軟實力。是靠軟實力賺錢。當負債率過高時,華為總是可以通過出售資產,獲得大筆現金,把負債率向下拉一把。然後繼續擴張。另一類是華為藉助提供賣方信貸方式拿海外大單。早期的華為是依託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賣方信貸的。不過,進出口銀行提供的信貸規模不大,2005年以後,華為主要依靠國家開發銀行。現在國開行給華為的信貸額度是300億美元。巴西最大固話運營商Tele Norte Leste Participacoes去年采購網路設備時,華為中標。其實華為不中標也難,為什麼?華為-國開行提供的賣方信貸讓巴西人無法拒絕啊。國開行提供的7年期貸款,年息是4%,而巴西國內借貸的平均年利率是5.99%。這個資金成本賬是初中生都能計算的。華為現在年銷售額300多億美元,佔全球電信基礎設施市場份額的15.9,國開行的信貸支持功莫大焉。不過,對華為來說,在國際市場縱橫捭闔的獨門絕技,現在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來自它的同城電信企業——中興。中興也獲得了國開行150億美元的賣方信貸額度。這兩家企業最終將走向同質化競爭。而中國企業一旦走向同質化競爭,那麼,必然結果就是價格競爭,惡性價格競爭。華為選擇在歐盟起訴中興知識產權侵權,恐怕也是危機感使然吧。
請問華為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它主要靠什麼盈利?
1.移動這樣一些公司用來搭基站用的所有設備,華為都做.

2.與通信有關的比如:手機.無線網卡.路由器.交換恭.電話機.
阿里,萬達,華為那個公司出名,賺錢多
華為!而且多數是賺的外國人的錢!好像共5845億,今年的利潤!

我想問一個問題,1.就是跨國公司是如何在其他國家賺錢的,我用兩個公司做例子,中國的華為公司和美國的
對於央行來說,它是不管企業的,它只對銀行做業務。對於銀行來說,大額提現要預約,就好像你普通貧民想去銀行拿自己的十幾二十萬,沒有預約的話,銀行可以拒絕(我這里超過5萬還是十萬就要預約)。而對於企業來說,超過萬為單位的帳,都是銀行轉賬(方便查賬什麼的)
網盤公司靠什麼賺錢維持
一般靠用戶充值會員,推廣廣告,使用流量,與企業合作等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商業模式? 5分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商業模式:

分四個階段:

一、品牌代理(了解技術,了解市場)

二、實現自有產品(不惜一切手段取得市場突破)

三、實現技術領先(不計代價投入達到業內領先)

四、資本運作(保持原有產業,進入其他高投入高效益領域)
作為程序員,我是怎麼月薪3w的
我出身在一個普通家庭,家庭條件一般。從小時候起,我就發誓,長大後一定要出人頭地,讓家裡過上好日子。從小好好學習,終於考上了重點大學。最近計算機很熱門,聽說賺錢也挺多的,我對計算機也比較感興趣,於是大學就報了軟體工程專業。

大家都軟體行業很辛苦,需要學很多東西,而且需要不停地去學習,因為新的技術發展的太快。於是,我認真聽課,其實最重要的是要理論和實踐結合,於是我就經常泡在機房裡做實驗。干程序員這一行,首先必須得精通編程語言,C++、java、C#我都有涉獵,Ruby這樣的腳本語言我也嘗試過。數據結構這門課也很重要,各種演算法、結構 必須瞭然於胸。我平時也比較留意一些公司的招聘,注意到很多公司對linux下的編程經驗都有要求,於是我要自學了linux,自己也做了一些小應用。後來一個老師感覺我不錯,讓我跟他在實驗室幫他做項目。在實驗室里我學到了很多,實驗室里各種大牛,為了不脫後腿,我唯有更拚命的努力。順便說一下,程序員是很辛苦的,以後上班了幾乎每天都在電腦前,沒有好的身體很難堅持下去。我每天晚上都堅持去操場跑步鍛煉身體。跑步的時候可以想想今天學到了哪些東西,規劃一下最近幾天的打算,其實對學習也是很有幫助的。大四了,憑借我扎實的基礎和豐富的項目經驗,我成功的進了華為。我們學院這么多人去,只錄了兩個,我很驕傲。

華為的工資還不錯,不過就是太累了,經常晚上加班,周六周日加班(而且不給加班費)。雖然工資還可以,但是在大城市裡也只夠平時消費,物價太貴,每個月也余不了多少錢。我想,我一定要好好乾,爭取多拿點年終獎,甚至升職,我給自己定了個目標,三年內升項目經理。每天我的生活很固定,公司———租房,雖然很辛苦,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成功的。畢竟華為里人才太多,要想在這里嶄露頭角,必須比別人更努力。工作很緊張,甚至上廁所的時候都在想bug怎麼解決。有一天,在廁所的門上,看見了一個廣告:招男女公關,情感陪護,月入過萬不是夢。於是我打了電話去,憑借我大學時每天跑步鍛煉出的好身體,我每個月賺3W以上很輕松
電子專業在塔塔集團和華為那個掙錢多
創業吧,現在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但是行業有點擁擠,選擇一個好一點的電子商務平台很有發展前途,比如風林購就不錯,擁有自己的三級分銷模式。
是小米公司實力強還是華為公司實力強? 20分
自然是華為實力強啊,華為的歷史比小米長多了,底蘊也深厚
華為vs阿里巴巴,馬雲和任正非到底誰公司更厲害
從公司實質來講,華為略遜一籌,從布局來講,馬雲的全球戰略布局更厲害,

閱讀全文

與如何利用華為產品賺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刪去手機中的系統數據 瀏覽:753
程序編碼憑證怎麼做 瀏覽:483
宋朝怎麼對外交易 瀏覽:499
項目代理合同是什麼 瀏覽:834
東莞貸款代理公司怎麼這么多 瀏覽:353
硅烷產品的主要優點都有哪些 瀏覽:336
紐威機床如何調程序 瀏覽:173
小公司財務代理記賬哪裡找 瀏覽:36
現在加價購買的電子產品有哪些 瀏覽:302
什麼產品親測能變白 瀏覽:195
如何開一家白酒代理商 瀏覽:896
微信推廣怎麼代理 瀏覽:24
專業技術崗位如何轉正 瀏覽:314
農產品加工怎麼搶零食 瀏覽:921
智能小程序包怎麼修改 瀏覽:372
品牌縣級代理商是什麼級別 瀏覽:122
新車沒信息怎麼辦 瀏覽:100
體制內技術行業有哪些 瀏覽:828
qq小程序的游戲如何反饋 瀏覽:760
泡殼包裝產品如何包裝 瀏覽: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