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生產 > 什麼農產品出口成本貴

什麼農產品出口成本貴

發布時間:2023-01-08 07:26:31

❶ 中國農產品出口的比較優勢有哪些

1.包括穀物及其製品在內的糧食產品已經基本失去比較優勢。糧食產品為土地密集型產品,中國人均佔有土地資源率較低,不具備競爭的自然稟賦優勢。目前中國還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僅有大米、未粗磨玉米和小麥類混合粉及團狀物。
2.肉及其製品與活動物一直具有比較優勢。目前中國的生豬等畜產品多為農戶散養型,勞動力資源是比較優勢;相關產品的加工製品因國內消費偏好影響,也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3.油類產品比較優勢變化明顯。其中固態固定植物油和含油籽仁及果實由比較優勢變為比較劣勢。
4.園藝類農產品仍然具有比較優勢。園藝類農產品主要包括各類水果、觀賞類樹木及蔬菜,多為勞動密集型農產品。中國在此類產品上具有勞動力豐富的比較優勢:除乾果、鮮果及堅果失去比較優勢外,其它類別一直保持了比較優勢。
5.紡織纖維失去了比較優勢。主要原因是植物纖維和黃麻纖維由具有顯著比較優勢到失去比較優勢。棉花和蠶絲本來是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但由於1990年代以來國內需求的激增和生產成本的不斷提高,到1995年左右均失去了比較優勢。
入世對中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入世對中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是兩方面的。一方面,中國農產品的出口將獲得諸多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入世會使中國的農產品進口進一步增加,特別是小麥、玉米等糧食的進口數量將大幅度增加,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自1995年以來,中國糧食已經完全失去了價格優勢。其中小麥價格高出國際市場價格28%,玉米高出71.1%,大米高出17.8%。
2.美國對穀物的出口補貼,使中國糧食產品的競爭力進一步下降,加上中國對美國西北部小麥進口禁令的解除,可以預計從美國進口的糧食將急劇增長。
3.進口配額與以往實際進口量相比增加較多。到2005年,小麥、玉米和稻米的配額量將分別達到930萬噸、720萬噸和530萬噸,而1992-1998年小麥、玉米和稻米的實際平均進口量僅為681.8萬噸、85.3萬噸和53.4萬噸。
4.入世後,每年進口配額的一部分必須分配給私營部門。在這種條件下,只要國際市場價格低於國內市場價格,政府就不能再用傳統的辦法通過國有外貿部門的壟斷地位把進口數量控制到配額數量以下。
5.中國入世後,農業平均關稅要從22%降至17.5%(除糧棉油免稅外,中國一般的農產品關稅稅率為50%-70%,高的達100%以上),降幅很大。這樣一來,以前受保護越大的產品,其進口增長的幅度就會越大。

❷ 中國出口前十農產品

中國出口前十的農產品有:玉米,小麥,水稻,水果,蔬菜,肉類,茶葉,棉花,蜂蜜,煙草。這些的產量也位居世界第一。

❸ 中國農產品出口的比較優勢。(國際貿易的問題)

一、中國農業具備出口優勢嗎?

中國農業不僅關繫到13億人口的糧食安全,而且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是8億多農民增收和就業的基本來源。但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世界平均數的43%,人口增加、耕地減少,耕地資源緊張的矛盾將長期存在。不僅如此,中國還是世界上水資源最短缺的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如此嚴酷的資源條件,將始終約束著中國農業的發展,在根本上使中國農業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研究表明,中國糧、棉、油料等大宗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從90年代中期以來開始下降,目前已基本不具備國際競爭力。如從資源成本角度看,1997年中國每生產1公斤小麥虧損0.15元,到2001年,進一步虧損0.39元,資源配置缺乏效率。而與此相反,大米、畜產品、園藝產品等具有比較優勢(表1和2以及附表1、附表2)。

研究進一步顯示,90年代以來農產品生產國內資源機會成本的上升,是導致比較優勢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目前中國農業資源稟賦條件下,土地密集型的小麥、棉花、大豆等產品明顯缺乏比較優勢,不具備參與國際商業競爭的基本條件。與此相反,由於中國具有豐富勞動力資源,勞動力價格低廉,因此畜產品、園藝產品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具有較強的出口潛力(程國強等,1999年,2003年)。

按照經典的國際貿易理論解釋,一國如果對生產要素進行最佳組合,在某種商品中密集使用資源稟賦相對豐裕、價格相對低廉的生產要素,就能夠在該種商品上具有較低的比較成本,從而具有出口優勢。顯然,從理論上觀察,中國的蔬菜、水果、水產品、肉類產品和加工食品等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具有能夠參與國際市場分工和競爭的比較優勢。

資料來源:程國強、彭廷軍,2000年。

資料來源:程國強、陳俊紅,2003年。

二、中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優勢的源泉

中國農產品的出口貿易實績印證了這一理論判斷。表3顯示,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出口在中國農產品出口佔76%以上的份額,而且呈進一步擴大的趨勢,表明中國農產品出口優勢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農產品。

註:a. 勞動密集型農產品:水產品、畜產品、園藝產品、農產品加工品。
b. 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糧食、油料、棉花等大宗農產品。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整理。

表3也表明,中國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出口最近5年才得以快速增長。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階段與結構特徵,中國以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為特徵的出口優勢還可以保持相當長的時間。

第一,中國農業勞動力嚴重過剩,為出口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服務能夠在較長的時期內提供低成本、充裕的勞動力供給。研究表明,目前中國農業部門需要勞動力的合理數量為1.96億人,但2002年農業部門的就業人口達3.25億,剩餘勞動力1.29億人,農業部測算到「十五計劃」期末,農業剩餘勞動力將進一步增加到1.8億人(農業部課題組,2000年)。

第二,中國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進程,目前城市化速度緩慢,鄉鎮企業發展受阻,城市和非農產業對農村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有限。即使今後20年內中國城市化率到達50%(按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總人口15億估計),農村人口依然還有7.5億,農村勞動力3.75-4.5億(按50-60%的比率估計),考慮技術進步因素,農村剩餘勞動力至少為2億。中國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將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第三,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制約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中國農村勞動力受教育年限比較少,初中以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達89.04%,其中,文盲比重為9.56%。小學文化程度比重為34.4%(蘭徐民等,2002),難以適應城市工商業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

因此,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農村勞動力具有無限供給的特徵,這決定中國農產品出口必須實施充分發揮中國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比較優勢的戰略。不僅如此,中國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還有下述三個有利條件:

第一,農業資源多樣性優勢。中國跨越亞熱帶和溫帶,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多種多樣,能夠生產各類農產品,滿足世界市場多樣化的食品需求。中國正在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實施扶優扶強的非均衡發展戰略,重點培育優勢農產品和優勢產區,建設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如目前已經或正在形成長江上中游、贛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閩南粵東柑橘主產區;渤海灣和西北黃土高原蘋果生產優勢區;中原和東北肉牛優勢區;中原、內蒙古、河北、西北、西南肉羊優勢區;東北、華北及京津滬牛奶優勢區;東南沿海、黃渤海出口水產品優勢養殖帶。中國大部分地區飼養畜禽、種植蔬菜均具有比較優勢。

第二,市場區位優勢。如亞洲地區是世界農產品貿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長潛力的市場,2002年亞洲市場進口的農產品佔世界的22.7%(1323.4億美元),其中,日本、韓國、香港、台灣、印度尼西亞、泰國的農產品進口位居世界前十五名。這些地區也是中國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其中,中國農產品占日本農產品進口的10%,韓國佔16%,香港佔20%,印尼佔11%,且中國對這些地區農產品的出口呈擴大趨勢。中國對亞洲市場出口農產品,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由於運距短、運銷便捷,適宜蔬菜、水果、水產品、肉類等高價值農產品出口,有利於充分發揮中國農產品的比較優勢。

第三,大國效應與後發優勢。規模巨大且富有增長潛力、日益開放的中國市場,既為中國農產品提供巨大的消費需求和市場空間,推動中國農業逐步提高競爭力,加快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也將促進世界農產品貿易發展和貿易格局的調整。中國作為WTO成員,正在對國際多邊貿易體系產生重要影響,有利於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農業貿易競爭環境。與此同時,中國正在推動與東盟等地區的經濟一體化以及貿易自由化進程,將進一步改善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環境。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由於堅持實施改革開放戰略,引進國外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正在形成技術、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後發優勢」,將逐步縮小中國農產品與世界市場的差距,促進出口競爭能力的提高,有利於擴大優勢農產品的出口。

綜合而言,現階段中國農產品的出口潛力,但主要體現為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低成本競爭優勢。相對而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農產品出口國,既有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又有加工、技術、管理和營銷等方面持續投資和創新的高端競爭優勢,中國和這些國家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上既有合作分工和優勢互補,也有明顯的競爭和利益沖突。但是,中國如果不盡快調整目前的這種低成本競爭戰略,一旦農產品的比較優勢結構出現弱化趨勢,就很有可能在國際分工中失去自身的位置。

三、影響中國擴大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問題

盡管從長期看,中國農產品出口需要逐步調整低成本競爭優勢戰略,但近期仍然是中國發揮農業比較優勢、擴大農產品出口的關鍵時期。但是,目前還有一系列問題影響到中國農產品出口優勢的發揮,使中國農產品的資源優勢、比較優勢還不能有效的轉化為競爭優勢和出口現實。

中國農產品出口所面對的復雜的國際環境,如發達國家設置的技術壁壘越來越高,反傾銷、「特保」調查在今後幾年有可能頻繁發生,「知識產權壁壘」、「輿論壁壘」等新型貿易壁壘也呈上升之勢,不利於中國發揮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的低成本競爭優勢,將成為今後中國農產品出口的主要限制因素。

❹ 農產品成本高成本高競爭力第一次導致我國大量進口農產品的原因之一對嗎

是的,進口農產品其實是市場經濟的結構,主要是價格因素,比如:目前我國主要農產品中,只有大米基本自給,其他的如玉米、大豆等,進口到岸價都低於國內價,大量進口是客觀規律。與此同時,中國的糧食價格也在不斷增長,2009年至今小麥和大米的價格分別上漲59%和69%,糧價的上漲也進一步推高了食品價格。

❺ 中國大量農產品價格高於國際市場,為什麼

1、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農民少
2、物價上漲,作物成本上升,而農民收入上漲幅度低於物價上漲幅度
3、外國技術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導致出口成本上升
4、中國農產品技術不高,耕地少,不達規模經濟;而國外的都是大型農場,高科技養殖,附加值高
5、政策支持不夠有效
正好在寫這篇論文,就跟你說一說,純手打哦~

❻ 為何很多國產的農產品價格比進口的貴究竟是怎麼回事

中國糧食種植現在大部分歸屬於農民某些化運營模式。每一個農戶家庭養殖多畝土地資源,這類種植方式造成了栽種成本費花費的提升。比如,生產手段農葯化肥、機械自動化工作、人工成本資金投入會比規模化種植大很多,這也是無形之中提升糧價。像國外這種糧食出口大國,學生的土地資源已實現了大農場化,一個人可以根據機械化種植大面積土地資源,這類耕種方式造成各類成本費大幅度降低,因而別的種植方式都是糧價不同類型的主要原因之一。

俗話說得好,「並沒有工人,並沒有糧食作物不穩」,糧食問題是個難題,它不僅僅是必須品,還要處理數千萬農民金錢問題,而且也是人們的生活最基本的確保,必須平穩糧價,從而減少人們的生活的經濟負擔。糧價多年以來並沒有快速上漲,農業生產者的獲得幾乎為零,但是和從國外進口的糧食作物對比,價錢已不太低了。

❼ 中國主要出口什麼農產品

中國出口農產品有小麥、玉米、大麥、蘿卜、山葯等。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關繫到國計民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1995年,中國農業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大關;進入21世紀以來,農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2011年達到47712億元。伴隨農業生產總值的穩步增長,中國農業生產經營水平穩步上升,農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市場價格

產品跌價原因復雜造成產品跌價原因很多,有市場的、社會的,也有經營者本身的原因,歸納起來影響產品跌價的因素有:

1、經營者生產能力過剩,但又不能通過產品改進和加強銷售工作擴大銷售,只能考慮採取跌價措施。

2、在競爭壓力下,迫使經營者通過降價來擴大市場份額

3、經營者生產成本比其他競爭對手低。

❽ 種什麼農作物利潤高、成本低、穩賺不賠原因是什麼呢

我家是種了一輩子地的庄戶人,說實話,既要利潤高、成本低,還要穩賺不賠,這樣的農作物基本沒有。農村種植業很多都是風險與利潤並存,再說,種地哪來的穩賺不賠?人禍可以免,天災不可免,萬一遇到「受災年」,賠本就是鐵定的事實,根本談不上穩賺不賠。我這里屬於大西北河西走廊地區,當地農村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麥、胡麻、土豆、黃豆、青稞等等。這幾樣農作物當中,沒有一樣符合利潤高、成本低、穩賺不賠這3個條件。






寫在最後




總之,在農村並沒有絕對化的利潤高、成本低、穩賺不賠的農作物,我們只能和種植的普通農作物做對比。從中挑選出幾樣相對利潤較高、成本較低、風險較小的農作物。我上面說的塑料大棚蔬菜、紫花苜蓿牧草、常見的中葯材,雖然並不能保證穩賺不賠,但起碼比種植小麥、玉米等普通農作物的經濟效益強很多。

❾ 中國楊梅 60 元一顆出口迪拜,為什麼能賣這么貴

看到這個新聞我也是心裡一驚,差點把剛剛吃到肚子里的幾顆楊梅都吐出來,我這都是做了什麼呀,這楊梅都這么貴了,我乾的事是不是有點奢侈了。同時再次為這個阿聯酋國家頂禮膜拜,真是太有錢了,貧窮真的完全限制了我的想像。但是震驚之餘也不免還是想問一句,這是真的么?查看了資料說說我的觀點吧。

剛才只是開個玩,無論如何,國內的這么好的產品,可以為國外的消費者所喜歡,而且願意用高價買單,這說明我們的產品真的物有所值,是很有競爭力的。希望我們的農產品出口再多出幾個東魁楊梅這種的拳頭產品,這樣即可以改善當地農民的生活,又可以為國家出口創匯。這真是一件二全其美的大好事。

❿ 農副食產品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

樓主你發錯地方了,應該發去金融分類去哈~
科技越發達 成本應該越低啊
誰和你說科技越發達成本就越低的,你說的成本其實本身就是一種農產品,所以我覺的沒有什麼所謂科技發達的說話,農產品的價格波動主要還是看國家的政策和金融機構各方面的不但只是一點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農副食產品價格普遍上漲的情況?諸多專家分析,5大原因導致了近期農副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

第一是惠農政策導致了糧食價格的「恢復性」上漲。比較普遍的看法是,農副產品價格上漲是我國農產品價格長期在低價位徘徊的正常復歸。現在農產品價格恢復性上漲,是對惠農政策的積極反應。

第二是農產品需求量大增帶動價格上漲。由於生物能源的開發利用,對玉米等農產品需求大增,導致玉米價格的上漲,帶動了飼料及其他農產品價格的變動,引起連鎖反應。

第三是人民幣升值引起農產品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不僅使農副產品出口成本增加,而且引來大量外匯兌成人民幣在國內流通,在農副產品數量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的增加意味著農副產品價格的普遍上漲。

第四是全面上漲因素帶動了農副產品價格上漲。事實上,本輪價格上漲的不僅是農副產品,房價、股票、燃氣、油價等的上漲,帶動了其它產品的價格也普遍上漲;農用生產資料等的價格上漲,勢必帶動農副產品價格上漲。

第五是國際大市場與農副食產品價格上漲有關。到目前為止,國際主要農產品期貨價格已經連續幾個月大幅走高,從而帶動國內農副產品價格上漲。

盡管如此,專家認為,當前市場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沒有消費過熱現象出現,絕大部分農副食產品價格上漲在合理區間。

閱讀全文

與什麼農產品出口成本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項目代理合同是什麼 瀏覽:834
東莞貸款代理公司怎麼這么多 瀏覽:353
硅烷產品的主要優點都有哪些 瀏覽:336
紐威機床如何調程序 瀏覽:173
小公司財務代理記賬哪裡找 瀏覽:36
現在加價購買的電子產品有哪些 瀏覽:302
什麼產品親測能變白 瀏覽:195
如何開一家白酒代理商 瀏覽:896
微信推廣怎麼代理 瀏覽:24
專業技術崗位如何轉正 瀏覽:314
農產品加工怎麼搶零食 瀏覽:921
智能小程序包怎麼修改 瀏覽:372
品牌縣級代理商是什麼級別 瀏覽:120
新車沒信息怎麼辦 瀏覽:99
體制內技術行業有哪些 瀏覽:827
qq小程序的游戲如何反饋 瀏覽:759
泡殼包裝產品如何包裝 瀏覽:383
菜市場賣菜的商戶怎麼好招商 瀏覽:36
喜歡消費的女人用什麼產品 瀏覽:527
表格數據變日期了怎麼辦 瀏覽: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