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評價Apple Watch的交互與視覺設計
Apple Watch大篇幅介紹工業設計如何優秀,各種表帶和製造工藝。在我看來,這是錯誤的方向。顛覆傳統手錶行業,靠的是在交互上改變用戶使用習慣,而不是在工業設計與其他老牌手錶廠商比拼。Apple Watch的設計思路比三星Galaxy Gear高明不了多少。
1.Apple Watch是iPhone的附屬設備,像小屏幕的iPhone。能用手邊的iPhone完成的操作,用戶為什麼要用小屏幕Apple Watch去完成?Apple Watch甚至集成Twitter等APP的主要功能,而不是像Android Wear那樣只有通知功能,用戶真的要在手錶上發Twitter嗎?
2.為了實現復雜的操作,Apple Watch賦予錶冠更多功能,核心思路並不是如何簡化用戶的操作,智能手錶的界面可點擊區域要控制在一定數量內。
通常情況下,扭轉錶冠,用戶需要把手錶從手腕上拿下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Apple Watch並不是居中排布,但預計這樣的錶冠操作的體驗不會太好。
3.與之前的產品不同,Apple Watch居然沒有考慮到使用情景。Apple Watch是Apple的炫技,在工業設計上的高超造詣,交互層面思考很少,創新不足,出發點與Android Wear有明顯的區別。
Apple Watch對瑞士手錶沒有威脅,頂多是iPhone用戶的高端玩具罷了,眾多手錶廠商中多了Apple而已。
2. 設計師如何評價 Apple Watch 的交互與視覺設計
我覺得Apple Watch是一個很不錯的產品,在蘋果系列中有很大的市場,所以我對他的設計和產品很是喜歡。
溝通更方便
整體UI在視覺上,這個東西可能還是會有所不同。 正方形的皇冠和圓形的應用層相互補充看起來。 整體風格還是比較平淡的,效果非常流暢,看起來很舒服。 不同的表帶將搭載不同的主題。 視網膜屏幕無論是平面還是平行,效果都應該顯示得很好。 手錶的基本功能是看時間,為了表現時間的形式,AW在設計上也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融入了時代本身的文化和歷史意義。
總結:Apple Watch很實用,很方便,就是價格不平民。
3. 如何在視覺設計產品中體現出價值
受DNA的影響第一個原因來自於我們的DNA,E.詹森在他的《基於腦的學習》一書中指出,40%的腦神經與視網膜相連,與所有其他感官的總和相比更多的神經元致力於視覺,大腦中所有東西,約有90%由視覺刺激觸發的。此外,研究表明,約65%的人是視覺學習者,他們更喜歡學習和接觸與視覺元素相關的信息。我們的大腦只需13ms就可以捕捉到眼睛看到的圖像,比眨眼快10倍,這意味著我們的大腦以驚人的速度吸收著視覺信息。 用戶界面因此人們通常認為,在用戶界面上使用一些視覺元素,諸如:插畫、圖形、色彩、排版、圖標等會給我們設計的產品帶來比較好的視覺吸引力。 但是這些視覺元素有效嗎?它們對我們有什麼好處?他們的影響是什麼?最後,是什麼讓我們相信它們在用戶與產品的交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做了一次調研,采訪了各類設計師,調查了一些關於用戶行為的研究。因此,我總結了5個理由來解釋:為什麼視覺設計對於用戶行為和整體產品體驗如此重要:一、加速視覺感知
二、加強長期記憶
三、觸發愉悅感
四、引導注意力
五、可訪問性 一. 加速視覺感知視覺感知是向大腦發送信息最有效、最快的方式之一。 根據《思考,快與慢》的作者丹尼爾·卡尼曼的說法,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有兩個系統,第一個系統稱為:系統1(感性思維,依賴於情感、記憶和經驗作出迅速的反應和判斷),第二個系統為:系統2(理性思維,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思考、解決問題,並作出決定。) 關鍵是當我們使用插畫、圖形、色彩等視覺元素時,我們的大腦會立即運行系統1,因此我們所吸收信息的速度要快得多,比如當我們看到下圖時,會立即觸發系統1,只有在遇到問題時我們才會切換至系統2。 根據S.Thorpe 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視覺系統中的處理速度非常快,大腦處理圖像只需要150ms,而理解圖像的意思僅需要100ms。研究表明,我們大腦識別圖像、顏色、插畫等的速度比文本內容快6萬倍,但僅使用這些視覺元素並不能完全代替文本或標簽,通常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可以使界面的識別速度更快、更高效。但是,並非所有用戶群體的識別率都是一樣的。研究表明,識別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如下圖,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用戶對圖標含義的識別率為60%,而20-30歲的用戶對圖標含義的識別率高達90%。此外,圖標的復雜度影響視覺識別。如下圖,數據顯示:鬧鍾的識別率為100%,而日歷的識別率只有40%。 二. 加強長期記憶即使圖片只展示一次,人類也具有令人驚艷的長期記憶的能力。這使得我們在產品設計中使用視覺元素成為用戶體驗的一種方式。研究表明,當被要求在兩個不同的測試中記住612張圖片時,觀眾在6秒內命中率高達98%。與單詞或短句記憶測驗相比,這一比率下降到88%。實驗還表明,圖片記憶始終優於語言記憶。第一,因為圖像的記憶能力幾乎是無限的。第二,因為圖像比文本有更好的記憶率。而且,生動的圖像比正常的圖像能更好的保存在我們的大腦中。視覺與聽覺也是有差異的,在埃德加·戴爾的一項研究中表明,當人們聽到信息時,3天後該信息被記住的可能性約為15%。但是當相同的信息用視覺元素去表達時,3天後該信息被記住的可能性將近55%。 三. 觸發愉悅感通過研究專家Piotr Winkielman與John T. Cacioppo的一項名為「頭腦輕松,面帶微笑」的研究中表明,當我們的大腦通過少量的認知就可以快速理解時,我們的身體就會做出積極的反應,從而觸發一種愉悅感。實驗讓參與者觀察一系列圖像,同時監控他們的表情。由於表情的變化過於微妙和短暫,觀察者無法察覺,所以在臉頰、眉毛和眼睛周圍放置了設備,以監測圖像上情緒波動的跡象。研究表明:當圖像更容易識別時,人們會漏出輕微的笑容和額頭放鬆。這似乎是系統1的一個特點,即認知舒適度與良好的感覺有關。因此,由於視覺元素的使用首先驅動了系統1的快速和自動化識別,可以說這些視覺元素的使用也為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提供了愉悅感。 四. 引導注意力視覺元素可以改善整個界面導航。字體、留白、CTA、排版和圖像等都可以作為模塊間的可視分隔符,使用戶可以清楚地看到前面發生的事情。尼爾森的一項研究表明,盡管文本內容佔用了316%的屏幕空間,但用戶看圖片的時間比看文本的時間多10%。我們來看下Uber是如何通過更改視覺元素來優化著落頁的? 通過替換第一頁的封面圖片和排版,100%的測試人員可以看到標題,而在上一個版本中只有90%的測試人員看到,這意味著有10%的人沒有注意到標題內容。 此外,新版標題被識別時間大約為1秒,舊版本中用戶則需要1.5秒才看到標題。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盡管進行了一些排版細微上的調整,比如將標題字型大小放大、加粗、優化文本等,但是對數據影響最大的是更改了封面圖片。 五. 可訪問性最後,界面中的圖標、色彩、插圖以及其他類型的視覺元素可以使產品更容易訪問,特別不同用戶群在使用產品時。因此,我們可以說圖形化的運用提高了整體的理解力。此外,對於那些文本識別障礙(如閱讀障礙、閱讀困難或無法閱讀)的用戶來說,圖形化也會打破他們的感知界限。
4. 設計師如何評價 Apple Watch 的交互與視覺設計
作為一款應用場景比較局限的產品,它的交互必須十分專注。可以看出Apple Watch的設計理念和iOS 7一樣:內容至上,交互讓位於內容,沒有多餘的擬物裝飾。另外要提一下,Johny Ive在Apple Watch的介紹視頻中提到的兩個關鍵詞:Light Interaction(輕交互),Subtle(微觀)。Light Interaction這個理念貫穿在它的界面設計里。
5. 如何評價Apple Watch的交互與視覺設計
不考慮產品整體上佩戴的美感和舒適度,不考慮硬體的穩定性和續航能力。
基於現有的官網線上展示,僅從單純的人機交互角度來回答問題。
6. 設計師如何評價 Apple Watch 的交互與視覺設計
1、Apple Watch可以實現如接打電話、Siri 語音、信息、日歷、地圖等功能,通過手錶可以調節iPhone 的GPS。
2、Apple Watch採用磁力MagSafe插頭,支持無線充電,這一設計有效解決了續航問題。Apple Watch也可使用Apple Pay。
3、為了克服手錶表盤屏幕過小的限制,Apple Watch設置了一個數碼轉輪,通過轉動它可以對圖像進行縮放或移動圖 案。
4、Apple Watch的屏幕同樣支持多點操控。Apple Watch的錶冠下有一顆單獨的溝通按鍵,專門啟動一個 叫Communication的通訊應用。
5、蘋果對Apple Watch的界面進行了全新設計,用戶可以在手錶上看到好友列表,與好友通話,甚至把自己 的心率信息分享給好友。
6、Apple Watch採用蘋果自行開發的S1晶元,背部有很多感應器,當用戶抬手時,顯示屏會自動打開。顯示屏上會出 現點狀圖標,供拉動或點擊。
7、Apple Watch其還能夠記錄佩戴者的體形狀況以及心跳次數等數據。
7. 評價視覺功能的客觀技術手段是什麼
人的感覺有許多種,如觸覺、味覺、嗅覺等,可通過觸摸物體的形狀、品嘗味道、嗅其氣味來感覺物體。而視覺是一種極為復雜和重要的感覺,人所感受的外界信息80% 以上來自視覺。視覺的形成需要有完整的視覺分析器,包括眼球和大腦皮層枕葉,以及兩者之間的視路系統。由於光線的特性,人眼對光線的刺激可以產生相當復雜的反應,表現出多種功能。當人們看東西時,物體的影像經過瞳孔和晶狀體,落在視網膜上,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在受到光刺激後,將光信號轉變成生物電信號,通過神經系統傳至大腦,再根據人的經驗、記憶、分析、判斷、識別等極為復雜的過程而構成視覺,在大腦中形成物體的形狀、顏色等概念。人的眼睛不僅可以區分物體的形狀、明暗及顏色,而且在視覺分析器與運動分析器(眼肌活動等)的協調作用下,產生更多的視覺功能,同時各功能在時間上與空間上相互影響,互為補充,使視覺更精美、完善。因此視覺為多功能名稱,我們常說的視力僅為其內容之一,廣義的視功能應由視覺感覺、量子吸收、特定的空間- 時間構圖及心理神經一致性四個連續階段組成。感官評價是用於喚起、測量、分析和解釋產品通過視覺、嗅覺、觸覺、味覺和聽覺而感知到的產品感官特性的一種科學方法。通俗的講,就是以「人」為工具,利用科學客觀的方法,藉助人的眼睛、鼻子、嘴巴、手及耳朵,並結合心理、生理、物理、化學及統計學等學科,從而得出結論,對食品的色、香味、形、質地、口感等各項指標做出評價的方法。
過程:喚起→測量→分析→解釋
感官特性(sensory attributes):只用感覺器官感知的產品特性,包括外觀、風味、組織狀態等。
喚起(evoke):指在一定的控制條件下制備和處理樣品,以使偏見因素最小。在感官品評中針對不同產品都應該建立一套標準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項。
測量(measure):通過收集數據,在產品特性和人的感知之間建立起合理的、特定的聯系。
分析(analyze):即進行數據分析。評價人員的個體不同,產生的評價結果數據就不同。為評價在產品性質和感官反應之間建立起的聯系是否真實,需要用統計學對數據進行分析。
解釋(interpret):基於數據、分析和實驗結果得到合理的判斷,提出合理的措施,並結合具體實驗目的提出現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以指導實踐。
由於分析目的的不同,感官分析可以分為分析型感官檢驗和偏愛型感官檢驗兩大類。
分析型感觀評價:把人的感覺器官作為一種測量分析儀器,來測定物品的質量特性或鑒別物品之間的差異。稱為Ⅰ型或A型感觀評價。評價員對物品的客觀評價,其分析結果不受人的主觀意志干擾。
偏愛型感觀評價:以物品作為工具,來測定人的感官特性。也稱為Ⅱ型或B型感觀評價。這種評價是依賴人們生理和心理上的綜合感覺,完全是一種主觀的行為。
8. 如何評價Apple Watch的交互與視覺設計
對於AW產品定位上的理解
iP6和iP6+尺寸的增大導致從兜里(包里)掏出手機是一件麻煩而又不夠優雅的事情,AW的出現是對大屏手機在某些使用場景下的補充,在不掏出手機的情況下完成與別人交流的過程。
在這個場景之下,AW可以把交流的過程更加碎片化。用一些簡單的動作,回歸到最原始的交流方式。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加入運動健康和時間管理就是AW的全部了。
輸入和輸出
輸入:小屏幕整體上不適用鍵盤輸入,而語音輸入整體上不夠穩定,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所以AW在整體上會弱化常規的閱讀和輸入的過程,尤其是文字輸入。通過簡化交流過程,盡量不使用文字,用表情等替換文字交流內容,來提高產品的可用性。在這個基礎之上,AW應該還會對Siri做很多優化和改進,再加入一些輔助動作,比如更加靈敏的動作感應,識別觸碰和感知觸碰力度。各種感測器可以更加精確的識別使用場景,從更多的維度來實現輸入的過程。數碼錶冠的設計實在是精妙,傳統機械腕錶的核心部件在這里得到了良好的繼承,對於AW來說更是一種全新維度的輸入模式。它從根本上解決了在小型顯示屏上進行內容放大的難題,而且按下錶冠的即可返回主屏幕,iPhone的Home鍵的映射關系也在這里得以體現,正如官方所言:這是AW使用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輸出:小屏幕的天生弱勢決定了頁面內容的承載量有限,閱讀起來效率不高,甚至是有困難。因此表盤空間比手機屏幕更加珍貴,如何優化排版和簡化識別過程是及其重要的,哪怕是最微妙的優化也會影響使用的感受。為此AW提起手腕即可喚醒屏幕,圍繞簡單的手勢識別,簡化了人機交互的過程。AW還開發了一種新字體來提高閱讀性。AW還提供了音頻的輸出,Taptic Engine 生成的觸覺反饋。從視覺,聽覺,觸覺三個維度來輸出信息。
自從 19 世紀手錶誕生以來,瞥一眼手腕查看時間,已經成了人們的習慣動作,而現在,有了 Apple Watch,這個習慣性的一瞥可以給你更多訊息。我們開發了 Glances,這個功能會將你查看最頻繁的信息進行精簡,為此,我們針對性地優化了許多常用 app。要查看相關訊息時,你只需用手指在表面上輕掃一下,就能立即瀏覽天氣預報,查看日歷上的下一步安排,或在地圖上查找當前位置。你可以通過手指輕掃來翻閱不同的 Glances 視圖,輕點其中一個,即可打開相應的 app 查看詳情。
通過Glances提高信息的可讀性,純粹就是排版技巧上的炫耀。難點在於多國語言的處理,不同語言信息密度不同,而且像阿拉伯語這種從右往左的閱讀習慣不知道看起來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信息:使用 Apple Watch 可以輕松收發信息。你可通過聽寫來錄入一條信息,或從預設選項里選取。Apple Watch 會根據你最常編寫的內容給出建議。你也可以不用語言,分享一個全新的動畫表情。
聽寫錄入、預設簡訊、AW給出編寫建議都是弱化輸入輸出的過程。不使用語言使用表情的功能就是簡化交流過程,甚至是提高交流的效率。
電話:藉助內置的揚聲器和麥克風,你既可快速聊上幾句,也可順暢地將來電轉至你的 iPhone,再慢慢細聊。你還能把電話從你的 Apple Watch 轉接到車載揚聲器或藍牙耳機。也可用手遮住 Apple Watch 的屏幕,將來電轉為靜音。
這個功能還是要真正體驗一下才能感受到,用手遮住AW的屏幕讓來電靜音倒是一個挺抖機靈的設計,有點意思。
郵件:當你收到郵件時,Apple Watch 會立刻提醒你。你可以閱讀消息,然後為它標旗,將它標記為已讀或未讀,或者移入垃圾箱。你還可以轉到你的 iPhone 上打開消息,編寫較長的回復。
郵件我相信大部分普通用戶使用的頻率不是很高,這個功能也沒有看到AW有什麼亮點。
除了這些,每一款內置應用都是針對輕量級的交互來進行設計的。
9. 如何評價Apple Watch的交互與視覺設計
技術創新編輯
1、Apple Watch可以實現如接打電話、Siri 語音、信息、日歷、地圖等功能,通過手錶可以調節iPhone 的GPS。
2、Apple Watch採用磁力MagSafe插頭,支持無線充電,這一設計有效解決了續航問題。Apple Watch也可使用Apple Pay。
3、為了克服手錶表盤屏幕過小的限制,Apple Watch設置了一個數碼轉輪,通過轉動它可以對圖像進行縮放或移動圖 案。
4、Apple Watch的屏幕同樣支持多點操控。Apple Watch的錶冠下有一顆單獨的溝通按鍵,專門啟動一個 叫Communication的通訊應用。
5、蘋果對Apple Watch的界面進行了全新設計,用戶可以在手錶上看到好友列表,與好友通話,甚至把自己 的心率信息分享給好友。
6、Apple Watch採用蘋果自行開發的S1晶元,背部有很多感應器,當用戶抬手時,顯示屏會自動打開。顯示屏上會出 現點狀圖標,供拉動或點擊。
7、Apple Watch其還能夠記錄佩戴者的體形狀況以及心跳次數等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