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生產 > 靠包裝賺錢的產品有哪些

靠包裝賺錢的產品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06 00:14:36

⑴ 常見暴利產品有哪些

暴利行業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但一般來說以下行業利潤率較高:能源、葯品與醫療、眼鏡製造、殯葬、教材出版、美容整形、高速公路、有線電視、房地產、網路游戲。那麼,暴利產品又有哪些呢?下面我為大家收集整理了生活種常見的暴利產品,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暴利產品有哪些

1、食鹽

一袋食鹽2元錢,夠便宜了吧!但這完全就是一個暴利產品。一噸食鹽的生產成本大概是300元左右,到你手中摺合4000元/噸,這個夠暴利了吧?

2、電

一度電,正常是8毛錢。但一度水電的成本大概在3分錢左右,火電會貴一些,大概噸煤發電2500度左右,那麼成本應該是2毛多。但單純從單價與利潤上考量,電絕對算是又便宜又暴利。

3、流量費

流量費或者說通訊費,這是暴利行業應該沒有人反對。一次投資,後期維護,然後都是錢。早期數據是一個基站差不多投資20萬元,15萬門信號流量,一個人一個月50元,750萬/收入。

4、飲料

一瓶飲料三四元錢,但其實生產成本也就2毛錢甚至更少。市場零售價2塊錢的果汁飲料連包裝成本+設備成本只有7分錢,而易拉罐飲料則更低,僅有5分錢,但易拉罐包裝大概需要2毛錢。

5、葯品

這是眾所周知的,幾倍、十幾倍、幾十倍的利潤,後來2000%、6500%、9137.5%的利潤,從這些數據就可以知道,葯品有多麼暴利。但葯品研發費用巨大,尤其是新葯,都是葯企投入大量的經費,人員等。目前市場上葯價虛高,主要是中間流通渠道亂來。

6、保健品

這個比葯品利潤還高,講真的,保健品不需要那麼多研發投入,主要營銷費用,說白了就是廣告費。一盒腦白金的成本,不超過10元,然後你跟市場上的價格比一比就知道這個利潤有多少。而且不需要後續投入研發資金,純利潤啊。

7、白酒

看看茅台酒的股價就知道。或者看看它每年利潤就知道。每噸糧食的收購價格大概是400塊錢,而生產出的產品在市場上零售則最多可達到20000元也是正常的,這是指常規白酒,不是高檔的茅台五糧液。

8、牙膏

這其實說的是日用品。國產的低端產品就不算了,就算是用硅磨料的佳潔士,180克裝市場零售價為13元左右,6000隻能賣多少錢?

9、骨灰盒。

骨灰盒就是一小盒,成本是非常低的,不足十元。可賣價很高,有的地方1萬1個,不能說不是暴利。令人驚訝的是很多人不在乎這個價格,細想一下也許是死者花的最後一筆錢吧。

10、化妝品。

化妝品賣的是一種希望,美的希望,為了美麗很多人不惜代價、不計成本,特別是那種高端的化妝品,動不動就上千,其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11、酒。

酒產品同質化非常明顯,單純從產品品質上去做訴求,已經沒有什麼賣點了。所以現在酒都是賣文化,一賣文化價格就提升了,有時候提升得有點離譜。如果你去分析上百上千的那些酒,你會發現成本是積極低的`。

12、盲人按摩。

盲人按摩是服務,服務也是一種產品,只不過是無形的產品罷了。盲人按摩店只需前期的投入,按摩人員是沒有工資的,都是靠提成。正可謂一本萬利,坐在家裡收錢。

13、肉夾饃。

前幾天在超市購物時,買了幾個肉夾饃,一個3.5元。後來我拿肉夾饃去問開飯店的朋友肉夾饃的成本有多少,他告訴我不到1元。我說這裡面也有很多肉啊,他說肉很少的,而且都是肥肉,裡面更多的是辣椒、香菜和湯。你說肉夾饃是暴利嗎?

14、各式各樣的奢侈品。

奢侈品就是暴利,沒有暴利就不叫奢侈品了。

15、眼鏡。

眼鏡業里有這樣一段廣為流傳的順口溜:「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你是講交情,400元賣你是講行情」。而「一副眼鏡,你帶三天就壞,屬於使用不當,帶三個星期就壞,應該習以為常,如果過了三個月才壞,就算你大賺特賺。」一般來說,鏡片的成本不到售價的10%都不到。現在很多連鎖眼鏡店打著平價的旗號,但利潤還是很豐厚的,還是很「暴利」的。

16、通訊。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今年年初,去蘇州之前話費還有200元,在蘇州接了幾次電話話費就沒了,後來得知是漫遊費,想了很長時間就是不明白中國移動要付出什麼成本在漫遊費上。

一美國朋友問我,你們怎麼那麼喜歡發簡訊,我們那都是打電話。我告訴他我們打不起電話,電話太貴了,只有發簡訊了。

據北郵的教授介紹:中國每個人每月花費16元,通訊公司就可以很賺錢了。而大家算下你每個月平均要花多少錢。

記得05年11月18號,央視招標現場,中國移動與奇瑞爭奪世界盃期間中央台的媒體資源,當奇瑞加到6000萬時,中國移動加到了一個億,奇瑞傻了,「小樣,敢跟我斗,整不死你。」

行業的壟斷造就了通訊業的暴利,壟斷的行業基本上都是暴利,因為不存在競爭,沒有競爭壓力,能賺多少就賺多少,沒有理由跟錢過不去吧。

17、婚紗攝影。

「人生就那麼一次,花點錢也不算什麼」,正是摸准了新人的心理,婚紗攝影的價格實在是高。哥哥結婚,在北京某婚紗影樓拍了結婚照,價格是6000元,同等的服務在青島2000元,在連雲港不到1000元。你說影樓要付出什麼成本,能不是暴利嗎?

18、電影院票價。

在美國,一張電影票相當於居民人均月收入的1/400,中國則相當於人均月收入的1/20,是前者的20倍。在中國到電影院看場電影70元,絕大部分的中國人的收入很低,支撐不起這么高的票價,你說他不去買盜版還能幹什麼。

⑵ 淘寶上暴利產品有哪些 哪些產品利潤高

看到別的商家都在淘寶上賺到了錢,也是讓很多沒有利潤的賣家眼紅,紛紛效仿看別人做什麼,自己就做什麼,但是結果並不理想。尤其是在產品選擇上,一定要慎入熱門領域,因為你做未必比得過別人。那麼現在淘寶上賣什麼產品是能夠取得暴利收益的。

其實在類目的選擇上,盡量往冷門上靠,因為淘寶冷門高利潤產品,也是非常賺錢的,而且競爭對手也不會太多。

哪些產品的利潤高?

1.生日禮品

來生日禮品店消費的消費者一般不會特別在意價格,生日用品價格不好比較,商家可根據消費水平按市場價上浮價格,故生日用品的平均利潤率至少在一半以上。像生日小禮品不同時代價格都不一樣,產品獨特再配上精美設計的統一包裝,對於男女都很有吸引力,有的甚至可以賣上百元,而且這類店鋪沒有淡旺季之分,每天都有人過生日,只要店鋪有足夠吸引力就可以贏利。

建議:經營的禮品不必追求大而全,但要精選類小眾的,如生日報紙等,這類產品本小利厚銷售又快,利於賣家早期經營。

2.葯品和醫療用品。這個也是個傳統暴利行業,大部分朋友都清楚葯品的利潤有多大,幾十上百倍都是鬧著玩兒一樣,所以如果你有方面的資源,那可就太幸運了!不過,這里也是要提醒一下,這個行業的准入標准也是非常的高,手續、資質要求異常嚴格,畢竟葯有問題是會出人命的,所以沒有十足的把握,千萬別做這個!

3.小家電,日用品。這些東西就很常見了,平時用的剃須刀、電水壺、豆漿機、毛巾、牙刷、香皂盒等等都算,別看它們售價都不高,但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家是以量取勝,一個哪怕賺10元,如果你賣出去1萬件呢?10萬件呢?那利潤可就相當可觀了哦!

4.老年用品

目前我國老齡產品和市場需求為每年都是數億元,但目前每年為老年人提供的產品有服務則不足1千個億,供需之間的巨大差距讓老齡產業存在巨大商機。

暴利的產品在選擇上熱門盡量不要去參與,選擇相對冷門有利潤的產品,競爭對手也少,這樣容易賺到錢,但是在質量上一定要把關,太差會很影響口碑,而且對於吃的東西,絕對更是不能有一絲問題,賣東西還是要講良心,可以是暴利行業,但是絕不能損壞他人的利益。(關注電商知識網,可獲取更多電商資料)

⑶ 包裝什麼食品最賺錢

包裝洋酒等高檔貨...反正是能低價購入,高價售出的。

⑷ 什麼東四大包裝改小包裝賺錢

飲料吧,同樣的飲料,小瓶裝比大瓶裝更貴。
飲料領域大包裝的成本是低於小包裝的,其中不僅僅是包裝成本,還有人工、運輸等方面。

⑸ 最賺錢的一瓶水將上市,盤點包裝水這本「生意經」究竟有多暴利

已經確定了,農夫山泉在香港上市!


作為目前最賺錢的一瓶水,就在8月25日,農夫山泉開始正式招股,並於9月8日將以「9633」代碼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農夫山泉成立於1996年,主要生產包裝水。


從1997 年的廣告語「農夫山泉有點甜」,到2008年的「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再到2017年「什麼樣的水源,孕育什麼樣的生命」。一直以來,農夫山泉塑造出 健康 化、天然化的品牌形象總是能夠以比較溫馨互動的洗腦廣告使得其深入人心。


目前,農夫山泉早已經超越過去的娃哈哈、康師傅、怡寶這些大品牌成為我國包裝飲用水及飲料的龍頭企業,並在2016年至2019年間,還連續四年蟬聯中國包裝水冠軍。


那麼,農夫山泉這一瓶水究竟有多賺錢呢?


從招股文件可以看到,最近幾年,農夫山泉的毛利率基本上保持在55%-60%的水平。如果與軟飲料之一的啤酒對比,農夫山泉的毛利率居然可以高出國內主要啤酒企業毛利率約20%左右,並且基本接近高端啤酒的毛利率水平。


再直白來講,一瓶成本價在6毛左右的農夫山泉,賣2塊便可以賺得1.2塊的毛利。目前能想到這么暴利的軟飲料只有巴菲特每次股東大會的時候一直推崇的可口可樂。



既然如此賺錢,那麼引申一下,包裝水是不是門好生意?


可能在每個國家的每個市場特點不同,但在中國市場,這絕對是一門好生意。


為什麼是個好生意?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包裝水對於我國消費者而言,屬於剛性需求,由於成年人每天需要攝入至少1500-2000ml的水,其中直接飲水就有約佔50%,那麼這就決定著其市場空間必然十分巨大。


有一個現象可以證明的是,國內包裝水市場已經從過去2000年的不足100億元已經快速增長至2019年的2017億元。而且,在2015年的時候,包裝水就超越了飲茶成為軟飲料的最大品類。


其次,品牌、水源及 健康 屬性使得包裝水溢價非常明顯。若從利潤分布來看,一瓶零售價1.5元的瓶裝水出廠價約為0.6元,但在品牌、水源及 健康 屬性輔之渠道加價後,可以使得價格直飆2-3倍,顯然,利潤空間也是實在十分豐厚。


最後,包裝水生意模式極其簡單,包裝水生意模式體現為原材料構成單一、生產工藝簡單、保質期長,不會存在過多的成本。由於水不值錢,包裝水的成本主要來自瓶身PET、包裝材料加上製造費用及人工費,除去水外,其足足佔到了整體成本約90%。



以市場上一瓶零售價2塊的農夫山泉為例,其配料表中只標注「天然水」一項,水源類別為深層湖水,保質期可達到1-2年。而從大自然搬運過來的水,要變成了一瓶農夫山泉也很簡單,生產流程只需經過「取水及檢查、過濾、殺菌、罐裝」簡單工序便可。


此外,包裝水能夠這么賺錢其實還是進入壁壘導致的,極高的行業壁壘使得包裝水企業數量一直以來寥寥無幾。


包裝水的進入壁壘主要體現在水源開采是否取得許可證的資格。


我國法律早已規定,直接從自然資源取用水資源的單位須申請領取許可證。例如,你要賣礦泉水就需要擁有好的水源,水源的勘查、開發和利用則必須取得國家的「采礦許可證」才行。而「采礦許可證」的取得其實並不容易,尤其近年來由於環保污染加劇,水源地數量正在減少,能夠開發優勢礦泉水的水源愈發稀缺。使得「采礦許可證」的拍賣價格變得非常昂貴。


據2014年5月的一則新聞報道,當時吉林省長白山腳下靖宇縣白漿泉的礦泉水探礦權起初僅以5萬元起拍,最終反而卻以1.5億天價成交,成為我國史上最貴的礦泉水探礦權。


既然包裝水這么賺錢,那麼包裝水未來還有增長空間嗎?


據統計,2019年,我國的包裝水的人均消費量為31.1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而美國包裝水的人均消費量為108.4升,是我國的3.5倍,韓國和日本的包裝水人均消費量分別為58升、37.4升,是我國的1.9倍、1.2倍。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由於地理環境因素導致水質更多偏向硬水,不能直接飲用,因此對包裝水的消耗非常龐大,而日本因為很多地方,比如公園、 娛樂 場所都建直飲供水系統,所以在包裝水人均消費量方面與我國差距並不大。


鑒於我國供水系統尚未未達到直飲標准,預計隨著人均收入的提升,包裝水人均消費量將介於韓國、日本和美國之間。包裝水作為一種便攜且價格合理的飲料,在未來會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可以說,現在的包裝水行業仍處在增量階段。


包裝水的生意經背後,其行業格局如何?


先從 歷史 贅述。


國內包裝水 歷史 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紀30年代的嶗山礦泉水。嶗山礦泉水在當時是首款包裝水產品,在新中國成立後便收歸國有,一直到80年代都是本土唯一包裝水品牌。


1987年,國標GB8537-87《飲用天然礦泉水》出台是包裝水行業的轉折點。



接下來,包裝水跟隨時代浪潮,呈現幾個不同階段的發展。


1980-1990年中期,椰樹、益力、五大連池等礦泉水廠相繼成立,瓶裝礦泉水出現擴產高峰,其中益力瓶裝水全國市佔率達到15%以上。


1995-2005年,國內家庭電視機普及,包裝水進入大流通時代。


娃哈哈、康師傅、樂百氏、農夫山泉等進軍瓶裝純凈水市場,通過投放大量廣告進行消費者教育,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市場主要形成娃哈哈、康師傅、樂百氏三大純凈水品牌,俗稱「舊三強」,其中娃哈哈還是包裝水的龍頭。與此同時,外資品牌雀巢、冰露進入國內,達能於1996年與娃哈哈合資、1998年收購了益力。


2000年,農夫山泉宣布不再生產純凈水,而推出所謂的「天然水」,以低價策略引發一場跨「世紀水戰」,與行業巨頭娃哈哈和樂百氏悍然為敵。


不過,這個時候消費者也第一次認知了「天然水」的概念,開始更加關注日常飲用水的 健康 、天然和安全性。農夫山泉的市佔率才得以快速提升,超越了樂百氏,僅次於娃哈哈和康師傅。


2004年,康師傅推出「礦物質水」概念,模仿農夫山泉發起「第二次水戰」,一舉取代娃哈哈成為包裝水龍頭。但是在2008年「水源門」事件受到 社會 關注,康師傅品牌不再,銷量持續下滑。


2007年,又有怡寶在廣東橫空出世,嫁接華潤資源全國騰飛,成為華南地區的領導品牌,同時開啟全國化進程,制定了「西進、東擴、北伐」戰略,在2009年怡寶包裝水躋身市場第四。


2013年來定位「水中貴族」的景田百歲山劍走偏鋒,主打中高端市場,市佔率竟然提升明顯。在2018年景田百歲山竟以10.1%的市場份額成功超越康師傅,擠進行業銷量前三。


2014年,2元水時代來臨,農夫山泉、怡寶取代康師傅、娃哈哈成為包裝水行業領頭羊。包裝水市場演變成兩超多強。


2015年,怡寶30周年之際,將品牌定位是升級到人文營銷層面,宣傳標語變為「心純凈,行至美」,並配合「百所圖書館」公益慈善項目等線下活動進行推廣,搭建起與消費者溝通的橋梁,實現市場迅速擴張,當年包裝水銷售額超過百億元,市場份額達到20.8%,首次超越農夫山泉。


不過,2015年後,農夫山泉通過「水源地布局+推新能力+品牌建設+渠道網路」使得市佔率持續提升明顯,開始與怡寶拉開越來越大的差距,至此,雙寡頭向單寡頭農夫山泉格局演變。


但可以看到,從1980年出現到隨後激盪40年間,包裝水龍頭在不斷變遷。



目前,包裝水六大巨頭瓜分行業80%的份額,它們的市佔率由高到低分別為農夫山泉(26.5%)、華潤怡寶(21.3%)、百歲山(10.1%)、康師傅(9.9%)、冰露(7.4%)、娃哈哈(5.3%)。其中,農夫山泉、怡寶、百歲山組成包裝水市場的「新三強」,CR3達到60%。


雖然包裝水現在行業集中度高,但實際上行業格局並未穩定。原因主要是剛需影響和消費升級。


剛需影響意味著在當前人均消費量仍較低的情況下,還有極大的增長空間。而且,目前國內包裝水主打的市場大多聚焦在中低端領域。難以做到像法國依雲、巴黎水這些天然礦泉水定價均在10-15元/瓶之間,消費場景以家庭和高端商務活動為主。不過在未來,中產階級崛起後隨著對飲水 健康 關注度提升,中高端天然礦泉水也會受到歡迎。到時候,中、高端化趨勢有可能使得當前的包裝水市場格局再次發生改變。


(文章來源於:解析投資)

⑹ 改變包裝增加銷量的產品有哪些

好的包裝設計不僅能從視覺上吸引特定的消費群體,還能從心理上捕捉消費者的興奮點與購買欲。

在傑克·特勞特提出的有關品牌傳播認知在人們心智中的運作過程中,提到「人們的心智總是拒絕改變」,在人的心智中總是認為已經了解到的信息是正確的,如果你硬是顛覆這種認識。

難度將會非常大,多以失敗結束,所以要順應人們的認知。如:兒童喜歡活潑鮮亮的色彩,功能多的包裝盒,如果你硬是用簡約設計,一種淡雅的色彩,將面臨不被小朋友認可的失敗。

包裝營銷觀念上存在誤區,包裝策略沒能與「4P」策略有效整合:

在企業包裝營銷活動中,對包裝的認識沒有擺脫最初、最單純的看法,即包裝的對象拘於靜止的物品,而不是還要考慮到影響其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外在人為因素。一些企業在包裝策略上「只注重經濟效益,不注重社會效益」的現象和營銷觀念經常出現。

對包裝的功能與作用缺乏正確認識,有些企業在利用包裝營銷過程中,從過去忽視包裝到盲目運用包裝營銷,企業包裝營銷在觀念和做法上存在一定的誤區。企業在包裝營銷中往往忽視對 「4P」策略的綜合考慮,忽視其他營銷策略對企業包裝的影響。

⑺ 江西九江第一富豪,靠做產品包裝生意,大賺167億財富

江西又一百億富豪出現,靠做產品包裝,大賺167億財富

推薦語: 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包裝(打扮)是非常重要的。有句話說「三分人才,七分打扮」,這就說明了人的穿著、外在形象包裝是重中之重,畢竟一個人在別人眼中會是什麼形象,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你的包裝(打扮)。

而對於如今市面上的各種各樣的商品來說,包裝更是必不可少,也只有一個高檔的包裝,才能夠襯托一個好的產品。

而個性化、有識別性的產品包裝,更能使產品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因而產品包裝影響力是比較巨大的,特別對於初創品牌來說,在缺少預算的情況下,包裝的作用就更加凸顯了。

而在江西,就有這樣一位神秘富豪,他憑借為各種企業做產品包裝而大賺百億財富,此人名字叫做——王華君。

網路資料顯示:王華君,1970年9月出生於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裕同 科技 創始人,深圳市裕同包裝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最新公布的《2021新財富500富人榜》上,王華君和妻子吳蘭蘭財富高達167億,是江西九江地區為數不多的百億富豪。

而夫妻二人掌舵的裕同 科技 (深圳市裕同包裝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是一家高端品牌包裝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為消費電子、大 健康 、煙酒、化妝品、食品等行業客戶提供專業的包裝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

公司主要客戶均為世界500強企業及行業領軍企業,比如華為、蘋果、小米、OPPO、SONY、富士康、 貴州茅台、洋河股份、迪奧、歐萊雅、蘭蔻 等知名企業,均是裕同 科技 的長期合作客戶。

王華君是江西富豪中白手起家的典範。年輕時,王華君只是江西一個很普通的農村窮小子,1989年,王華君考上了江西化工學校。

從學校畢業後,王華君和朋友一起去廣東打拚,進入了一家紙製品包裝廠做業務員,也由此發現了包裝行業存在的巨大機會。

積累了一定的行業經驗和人脈後,王華君決定自己創業當老闆。1996年,他東湊西借拿了20萬元,成立了深圳裕同包裝實業有限公司。

恰好,當時深圳出現了大量外資企業入駐,王華君的生意慢慢做了起來。

然而,深耕行業的王華君也逐漸意識到,如果拿不下大客戶作為基礎,那麼裕同 科技 根本無法長期立足。

於是他開始帶領企業轉變,主動嘗試為一些高 科技 企業提供包裝,並在不久後成功拿下了索尼 游戲 機的包裝訂單,在行業積累了極佳的口碑。

在王華君帶領下,多年來裕同 科技 始終將「堅持自主創新,保持技術領先」作為核心戰略,設立了裕同研究院,累計有上百項行業領先技術。

由於在行業表現優異,裕同 科技 還先後獲得了「中國印刷包裝企業100強第一名」、「中國優秀包裝品牌」等榮譽稱號。

值得一提的是,在事業逐漸起步之時,王華君也一直默默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家鄉建設和希望工程捐助巨資。

比如早在2004年,他就帶頭捐款80萬元支持家鄉建設;2005年為九江地震災區捐款30萬元;2007年捐款300萬元資助九江地區貧困學子;2020 年捐款300萬元抗擊新型肺炎疫情。

不知道大家對這位江西富豪怎麼看呢?

⑻ 什麼產品利潤大

你可以借鑒一下這篇文章:

十大暴利行業成本低得嚇人

日用品:最高級牙膏每頓成本不過100元

日用品中以個人清潔化學製品利潤最恐怖。以牙膏為例,其中最貴的成分――發泡劑成本僅為600元?頓左右甚至更低,而這600元的發泡劑足足能夠裝滿6000支最大號的180克牙膏。每支牙膏的發泡劑成本約一角錢。碳酸鈣粉末每頓成本僅為120元左右,最高級的含氟牙膏其有效成分――單氟磷酸納每頓成本不過100元。

另外,製作牙膏管的復合片材每平方米價為25元,可生產60個牙膏管,一個牙膏管成本約0.4元。這樣算下來,一支120克裝的牙膏,它的成本大概在0.48元左右。而售價要好幾元甚至十幾元,有廠商在央視做廣告後,競賣到30多元,中國人是多麼容易受騙的呀!

二. 飲料:易拉罐飲品成本只有五分錢

非碳酸類果汁飲料的利潤最大,市場零售價2元錢的果汁飲料連包裝成本加設備成本只有7分錢,而易拉罐飲料則更低,僅有5分錢。

當然這只是飲料的生產成本。一個產品從生產出成品經諸多環節到與消費者見面,還包括了研發成本、包裝成本、廣告成本、渠道成本等等。但飲料行業的高利潤由此可見一斑。例如「維C」飲料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商家利用人們追求健康的心理,大炒「維C」概念。一瓶100粒的維生素C丸在葯店的售價在一元左右,每瓶維C飲料所添加的維C量,其成本只有幾分錢。但就是加了這成本低廉的維C,主要利用了對消費者強制誘惑概念的「被消費」,讓維C飲料的售價幾乎比普通飲料貴岀一倍。

三. 白酒: 陳釀是用催化劑加快發酵的

每頓糧食可生產500公個左右的白酒 ,其中50公斤為優質酒,其餘可生產低檔產品。每頓糧食的收購價格大概在1000元,而生產岀來的產品在市場上零售則最多可達15000元左右。大家不要相信某些白酒所宜傳的N年陳釀,廠家沒那耐心真的去陳釀,只不過是用現代工業的催化劑加快發釀過程罷了。大把鈔票進帳才是老闆的樂事。安徽一家酒齡與年齡相當的白酒企業的銷總監說,瓶子里那點東西,其實最多值三五十元。據分柝,酒液與酒瓶包裝的價值僅占產品岀廠價的10%—15%。再算入固定資產折舊人工等一起,占岀廠價的20%—25%。稅收是最重的一塊,超過25%。像茅台、五糧液這樣的市場銷售明星高端酒是根本不需要花多少市場推銷費的。根據已公布的數據,貴州茅台就以90.3%的高毛利率排在「2008最暴利公司」榜首。

四. 葯品 降價一半也還是有利可圖

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一個岀廠價12元的葯,銷售價是40,在差價28元里,流通成本大概要7元到15元,而所謂的「流通成本」

絕大部分是回扣,也就是說,回扣占葯價的30%—40%。在葯價虛高的聲討聲中,一些平價葯房在全國遍地開花,有的平價葯房以「比核。定零售價平均低45%」的價格銷售。即使降價45% 仍能有利可圖,完全可以想像葯品零售業的暴利程度。

五. 保健品 沒有哪個的價格對得起效果

這東西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但從來沒有一個保健品能真正起到其宣傳所稱的效果。這里所說的保健品是指真正意義上的由正規廠家通過正規配方生產的產品,並非假冒偽劣產品。由於行業競爭激烈,

保健品在前兩年的暴利狀態巳經改變了許多,尤其是異軍突起的「乂乄金」,雖說是購買了美國的淘汰配方,但其近200元的售價比起其每單位十多元的成本(包括包裝成本、配料成本、廣告成本)來說,比例顯然低了許多與葯品不同的是,保健品的研發及設備成本較低,

吃不死人就成,最好也別吃岀事來。

六. 通訊 通話成本每分鍾不超過4分錢

其中以移動通訊更甚,典型的一次投入長久收益的例子。GSM基站每台的造價約為20萬,但卻可以負擔15萬門的信號留量,以每人40元月租算,即算這15萬人不打電話,一個月的月租就能買30個基站。當然,移動通訊行業還有其他設備及科技成本投入,這里就不細算了。一位業內人士曾透露「業內公認的秘密」:算上設備投入、人員、管理成本等,手機通話的成本每分鍾不超過4分錢,純利潤在50 % 以上。

七. 汽車 一輛車拆開賣能賺兩輛車的錢

國外的汽車利潤已經很透明了,每輛成本在8000美金的車零售能賣到10000美金就不錯,但國內卻不然。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標准普爾公司去年的調查顯示,中國國內汽車製造商平均營運利潤為30%—35%,而西方成熟市場的平均營運利潤僅為5%。同一款車型,以中國售價普遍在20萬元以上的中高級車為例,在美國的售價在15萬元左右。在售後服務環節,國內許多專項車型的配件銷售權都指定給某4S店,以至於汽車維護的價格也居高不下。4S店內部人士透露,如果將一輛整車折開賣零件,競然能賺回兩輛車的錢。

八. 攝影 影樓隨口要價坑人不眨眼

如今,拍套寫真周歲或青春留念或拍婚紗照掛在新房巳成為市民不約而同的時尚。然而,拍好的好照片,想放大做成框或是水晶的掛在家裡,價格都嚇人,一般只能挑選一兩張放大,遺憾和捨不得讓有些市民選擇了更高價格的套系或加錢單做,又多花了一筆錢。可是你知道嗎?製作這些相冊、相框的成本價其實並不高,影樓工作人員主要就靠後期加工賺錢。一個1.2米長的烤漆皮雕的相框的價格可以賣到4000元,而在相框的製作店成本不過三四百元。據業內人士透露,2007年就要價128元的掌中寶相冊,她自已製作只花了20元,「12元一個本子,沖洗照片一張0.8—1元,再加上覆膜」。

九. 化妝品 成品10元的要賣650元

在化妝品行業,如果一個促銷員不能讓一個准備花費300元的顧客掏岀600元,那肯定不是一個好促銷員。讓買玉蘭油的人嘗試倩碧、碧歐泉,讓買單品的嘗試全面護理系列,目標就算達到了。至於效果怎麼樣,只要皮膚不過敏就是好的。同一家公司的產品,其所謂的高中低檔,大多隻是「包裝」不同,裡面裝的基本上是同一種東西。一家店主曾在網上透露,一種日本產的神仙水,中國市場價格是560元,其製造成本僅為人民幣6.5元。就算研發成本都加進去,每瓶成本也不超過10元。一日本品牌的650元/50克的眼霜連包裝成本也只有10元不到。而一些150元左右的低擋眼霜成本僅在3元左右。

十. 眼鏡 20元的鏡架翻十倍賣給你

2010年11月29日,盤錦《遼河晚報》刊豋了題為《探秘眼鏡業利潤鏈》等三篇文章,說有一家剛開業的眼鏡店便有人報料:「一副光學眼鏡架,生產廠家采購金屬成附加各種費用為4元左右,賣給消費者競為400元」。人們在描述眼鏡暴利狀況時有這樣一句話:「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 一副普通的鈦金屬眼鏡架,從批發商到零售商的環節,存在從17元到300元的價差。一副波士鈦鏡架進價不過600元,而在眼鏡零售店可賣2400元。一位眼鏡代理商口吐真言:「市場售價200元的眼鏡,其成本最多不超過10元」。

閱讀全文

與靠包裝賺錢的產品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轉賬收款的程序都有什麼 瀏覽:600
炒股交易操作多少次才會成熟 瀏覽:202
國盛期貨要下載哪個app交易 瀏覽:426
金數據如何在填完後顯示信息 瀏覽:143
司法技術室是什麼意思 瀏覽:719
創業板上市找什麼公司代理 瀏覽:895
肉類調理品有什麼產品 瀏覽:656
柘城對比淅川辣椒市場哪個大 瀏覽:79
餐飲小程序怎麼找紅利 瀏覽:438
微信發了多少條信息怎麼看 瀏覽:107
目前市場上的仿製葯有哪些 瀏覽:703
西部數據2400mb是什麼意思 瀏覽:516
什麼產品可以消痘 瀏覽:395
c語言如何查找源程序 瀏覽:374
吉客優品代理怎麼做 瀏覽:968
plc程序sftl什麼意思 瀏覽:764
標普技術進展如何 瀏覽:356
代理服務行業的賬怎麼做 瀏覽:54
歐盟農產品標准怎麼查看 瀏覽:854
什麼情況下可以不使用實質性程序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