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製造業如何向高端服務業轉型升級
進入服務業發展新時代,13億人的潛在消費需求成為中國增長轉型的突出優勢;13億人服務需求釋放的規模與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經濟結構、利益結構、城鄉結構調整的進程。釋放13億人的服務消費需求,推進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變,既是未來6年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又是決定增長、轉型與改革的關鍵所在。
1. 加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新常態。從工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的轉型與人均GDP水平有著內在聯系。中國從人均GDP 6500美元到1萬美元的過渡階段中,服務業的比重至少會提高10個百分點。總的判斷是,到2020年中國服務業佔比達到55%以上是有條件、有可能的。
第一,人口城鎮化為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提供了重要載體。從國際經驗看,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發展型消費需求越來越依賴於教育、健康、醫療等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2013年中國的名義城鎮化率為53.7%,而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6%左右。從新型城鎮化的進展看,2020年名義城鎮化率有可能達到60%左右,人口城鎮化率有可能達到50%以上。這幾年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帶動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0.77個百分點。以此估算,未來6年即使人口城鎮化率僅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也有可能帶動服務業比重提高7-8個百分點。
第二,工業轉型升級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注入內在動力。從國際經驗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工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的轉變。傳統農業和工業的轉型升級直接依賴於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由此形成對生產性服務業的巨大市場需求。新一輪工業革命最為突出的特徵是,信息、研發、設計、物流、銷售、大數據等生產性服務業引領傳統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的升級。就是說,高端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相互融合是一個大趨勢,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提升製造業競爭力的主要推動力。以德國為例,高端製造業之所以能夠保持世界領先地位,重要原因在於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高達50%以上。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創造」的優勢遠未凸顯,就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後,其占服務業的比重僅為15%。未來6年,中國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至少需要提高15-20個百分點,達到30%-40%。這是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是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2. 形成服務業主導的新格局牽動影響經濟轉型升級的全局。服務業的發展程度是形成經濟新常態的重要標志。它不僅成為經濟轉型的主要推動力,而且也將不斷釋放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第一,形成中速增長的新常態。中國仍是一個經濟轉型大國,經濟增長新常態取決於盡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近幾年,中國服務業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以帶動GDP增長約0.4個百分點。如果未來6年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可以帶動經濟增長4個百分點左右,為中速增長的新常態奠定重要基礎。
第二,形成新增就業不斷擴大的新常態。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是擴大就業的主渠道。從近兩年的情況看,服務業增加值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創造約10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未來6年服務業增加值按年均10%增長估計,每年新增就業將達到1000萬人左右。
第三,形成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新常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生產性服務業直接融入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全過程。例如:技術升級與服務需求直接融合,技術升級如果不能反映服務需求變化就很難產生內在動力,就很難有好的市場前景;企業競爭力與服務質量直接關聯,企業的競爭力主要取決於服務環節是否專業化、精細化。為此,服務業主導不僅是形成新一輪創新創業潮的主要推動力,而且將為創新創業開辟巨大的市場空間,由此形成創新驅動新格局的重要條件。
第四,形成利益結構和社會結構優化的新常態。從國際經驗看,服務業快速發展將帶來中產階層規模的不斷擴大。以美國為例,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的30年間,伴隨服務業主導新格局的形成,白領階層的規模同時也擴大了5倍。未來6年,隨著服務業主導地位的確立,中國服務業就業比重有望達到50%以上,到2020年服務業就業的人口將不少於4億,由此將帶動中等收入群體的倍增。
3. 把實質性提高服務業佔比作為「十三五」規劃的約束性目標。「十三五」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5年,能不能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對中國未來10-20年的發展至關重要。
第一,明顯提高服務業比重。建議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把服務業佔GDP比重達到55%、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達到30%作為主要的約束性目標,以此作為衡量結構調整優化的主要標准。
第二,加快推進投資轉型。與服務需求快速增長趨勢相適應,重點加大教育、醫療、健康、文化、體育等生活性服務領域的投資;從工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出發,重點加大信息、研發、設計、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投資。
第三,實現發展理念的深刻轉變。由工業大國走向服務業大國,無論企業、社會、還是政府,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尤其是需要改變某些傳統的發展理念。例如,走向服務業大國,形成服務業主導的新格局,不是不要製造業,不是不要工業,而恰恰是通過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傳統工業,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升級。
Ⅱ 華為榮耀手機如何通過會員服務申請升級
華為榮耀手機如何通過會員服務申請升級呢?接下來我就為大家分享一下華為榮耀手機通過會員服務申請升級的方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首先點擊會員服務,如圖。
點擊同意,如圖。
點擊登錄或者開始體驗都可以,這里以點擊開始體驗為例,如圖。
點擊右下角的升級嘗鮮,如圖。
可以看到本機顯示已經是最新版本了。如果需要更新的話,會有更新提示按鈕。
個人的生活小分享,希望能幫到大家!
Ⅲ 為了提升顧客的滿意度,可採取哪些措施來提供優質服務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Ⅳ 1、服務如何升級,更有溫度;2、管理如何突破;3,產品如何精準定位,策劃推廣(流
摘要 突破思維的局限,才能藉助電商轉型走出發展困局,才有可能藉助新一輪消費升級抓住賺... 推廣的營銷思路:教會學員如何添加高品質粉絲,並通過社
Ⅳ 如何提升服務的演講稿 〔商場賣衣服〕 2000字左右 寫的好的加分。
1、顧客說:我要考慮一下。對策:時間就是金錢。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1)詢問法: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顧客對產品感興趣,但可能是還沒有弄清楚你的介紹(如:某一細節),或者有難言之隱(如:沒有錢、沒有決策權)不敢決策,再就是挺脫之詞。所以要利用詢問法將原因弄清楚,再對症下葯,葯到病除。如:先生,我剛才到底是哪裡沒有解釋清楚,所以您說您要考慮一下?
(2)假設法:
假設馬上成交,顧客可以得到什麼好處(或快樂),如果不馬上成交,有可能會失去一些到手的利益(將痛苦),利用人的虛偽性迅速促成交易。如:某某先生,一定是對我們的產品確是很感興趣。假設您現在購買,可以獲得××(外加禮品)。我們一個月才來一次(或才有一次促銷活動),現在有許多人都想購買這種產品,如果您不及時決定,會……
(3)直接法:
通過判斷顧客的情況,直截了當地向顧客提出疑問,尤其是對男士購買者存在錢的問題時,直接法可以激將他、迫使他付帳。如:××先生,說真的,會不會是錢的問題呢? 或您是在推脫吧,想要躲開我吧?
2、顧客說:太貴了。 對策:一分錢一分貨,其實一點也不貴。
(1)比較法:
① 與同類產品進行比較。如:市場××牌子的××錢,這個產品比××牌子便宜多啦,質量還比××牌子的好。
② 與同價值的其它物品進行比較。如:××錢現在可以買a、b、c、d等幾樣東西,而這種產品是您目前最需要的,現在買一點兒都不貴。
(2)拆散法:
將產品的幾個組成部件拆開來,一部分一部分來解說,每一部分都不貴,合起來就更加便宜了。
(3)平均法:
將產品價格分攤到每月、每周、每天,尤其對一些高檔服裝銷售最有效。買一般服裝只能穿多少天,而買名牌可以穿多少天,平均到每一天的比較,買貴的名牌顯然劃算。如:這個產品你可以用多少年呢?按××年計算,××月××星期,實際每天的投資是多少,你每花××錢,就可獲得這個產品,值!
(4)贊美法:
通過贊美讓顧客不得不為面子而掏腰包。如:先生,一看您,就知道平時很注重××(如:儀表、生活品位等)的啦,不會捨不得買這種產品或服務的。
3、顧客說:市場不景氣。 對策:不景氣時買入,景氣時賣出。
(1)討好法:
聰明人透漏一個訣竅:當別人都賣出,成功者購買;當別人卻買進,成功者賣出。現在決策需要勇氣和智慧,許多很成功的人都在不景氣的時候建立了他們成功的基礎。通過說購買者聰明、有智慧、是成功人士的料等,討好顧客,得意忘形時掉了錢包!
(2)化小法:
景氣是一個大的宏觀環境變化,是單個人無法改變的,對每個人來說在短時間內還是按部就班,一切「照舊」。這樣將事情淡化,將大事化小來處理,就會減少宏觀環境對交易的影響。如:這些日子來有很多人談到市場不景氣,但對我們個人來說,還沒有什麼大的影響,所以說不會影響您購買××產品的。
(3)例證法:
舉前人的例子,舉成功者的例子,舉身邊的例子,舉一類人的群體共同行為例子,舉流行的例子,舉領導的例子,舉歌星偶像的例子,讓顧客嚮往,產生沖動、馬上購買。如:某某先生,××人××時間購買了這種產品,用後感覺怎麼樣(有什麼評價,對他有什麼改變)。今天,你有相同的機會,作出相同的決定,你願意嗎?
4、顧客說:能不能便宜一些。 對策: 價格是價值的體現,便宜無好貨
(1)得失法:
交易就是一種投資,有得必有失。單純以價格來進行購買決策是不全面的,光看價格,會忽略品質、服務、產品附加值等,這對購買者本身是個遺憾。如:您認為某一項產品投資過多嗎?但是投資過少也有他的問題所在,投資太少,使所付出的就更多了,因為您購買的產品無法達到頒期的滿足(無法享受產品的一些附加功能)。
(2) 底牌法:
這個價位是產品目前在全國最低的價位,已經到了底兒,您要想再低一些,我們實在辦不到。通過亮出底牌(其實並不是底牌,離底牌還有十萬八千里),讓顧客覺得這種價格在情理之中,買得不虧。
(3)誠實法:
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機會花很少錢買到最高品質的產品,這是一個真理,告訴顧客不要存有這種僥幸心理。如:如果您確實需要低價格的,我們這里沒有,據我們了解其他地方也沒有,但有稍貴一些的××產品,您可以看一下。
5、顧客說:別的地方更便宜。 對策:服務有價。現在假貨泛濫。
(1)分析法:
大部分的人在做購買決策的時候,通常會了解三方面的事:第一個是產品的品質,第二個是產品的價格,第三個是產品的售後服務。在這三個方面輪換著進行分析,打消顧客心中的顧慮與疑問,讓它「單戀一支花」。如:××先生,那可能是真的,畢竟每個人都想以最少的錢買最高品質的商品。但我們這里的服務好,可以幫忙進行××,可以提供××,您在別的地方購買,沒有這么多服務項目,您還得自己花錢請人來做××,這樣又耽誤您的時間,又沒有節省錢,還是我們這里比較恰當。
(2)轉向法:
不說自己的優勢,轉向客觀公正地說別的地方的弱勢,並反復不停地說,摧毀顧客心理防線。如:我從未發現:那家公司(別的地方的)可以以最低的價格提供最高品質的產品,又提供最優的售後服務。我××(親戚或朋友)上周在他們那裡買了××,沒用幾天就壞了,又沒有人進行維修,找過去態度不好……
(3)提醒法:
提醒顧客現在假貨泛濫,不要貪圖便宜而得不償失。如:為了您的幸福,優品質高服務與價格兩方面您會選哪一項呢?你願意犧牲產品的品質只求便宜嗎?如果買了假貨怎麼辦?你願意不要我們公司良好的售後服務嗎?××先生,有時候我們多投資一點,來獲得我們真正要的產品,這也是蠻值得的,您說對嗎?
6、顧客講:沒有預算(沒有錢)。 對策: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沒有條件可以創造條件。
(1)前瞻法:
將產品可以帶來的利益講解給顧客聽,催促顧客進行預算,促成購買。如:××先生,我知道一個完善管理的事業需要仔細地編預算。預算是幫助公司達成目標的重要工具,但是工具本身須具備靈活性,您說對嗎?××產品能幫助您公司提升業績並增加利潤,你還是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預算吧!
(2)攻心法:
分析產品不僅可以給購買者本身帶來好處,而且還可以給周圍的人帶來好處。購買產品可以得到上司、家人的喜歡與贊賞,如果不購買,將失去一次表現的機會,這個機會對購買者又非常重要,失去了,痛苦!尤其對一些公司的采購部門,可以告訴他們競爭對手在使用,已產生什麼效益,不購買將由領先變得落後。
7、顧客講:它真的值那麼多錢嗎? 對策:懷疑是奸細,懷疑的背後就是肯定。
(1)投資法:
做購買決策就是一種投資決策,普通人是很難對投資預期效果作出正確評估的,都是在使用或運用過程中逐漸體會、感受到產品或服務給自己帶來的利益。既然是投資,就要多看看以後會怎樣,現在也許只有一小部分作用,但對未來的作用很大,所以它值!
(2)反駁法:
利用反駁,讓顧客堅定自己的購買決策是正確的。如:您是位眼光獨到的人,您現在難道懷疑自己了?您的決定是英明的,您不信任我沒有關系,您也不相信自己嗎?
(3)肯定法:
值!再來分析給顧客聽,以打消顧客的顧慮。可以對比分析,可以拆散分析,還可以舉例佐證。
8、顧客講:不,我不要…… 對策:我的字典了里沒有「不」字。
(1)吹牛法:
吹牛是講大話,推銷過程中的吹牛不是讓銷售員說沒有事實根據的話,講價話。而是通過吹牛表明銷售員銷售的決心,同時讓顧客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讓顧客認為您在某方面有優勢、是專家。信賴達成交易。如:我知道您每天有許多理由推脫了很多推銷員讓您接受他們的產品。但我的經驗告訴我:沒有人可以對我說不,說不的我們最後都成為了朋友。當他對我說不,他實際上是對即將到手的利益(好處)說不。
(2)比心法:
其實銷售員向別人推銷產品,遭到拒絕,可以將自己的真實處境與感受講出來與顧客分享,以博得顧客的同情,產生憐憫心,促成購買。如:假如有一項產品,你的顧客很喜歡,而且非常想要擁有它,你會不會因為一點小小的問題而讓顧客對你說不呢?所以××先生今天我也不會讓你對我說不。
(3)死磨法:
我們說堅持就是勝利,在推銷的過程,沒有你一問顧客,顧客就說要什麼產品的。顧客總是下意識地敵防與拒絕別人,所以銷售員要堅持不懈、持續地向顧客進行推銷。同時如果顧客一拒絕,銷售員就撤退,顧客對銷售員也不會留下什麼印象。
Ⅵ 如何理解把服務升級為銷售將物業服務從產品升級為商品
服務升級為銷售,你服務的對象是消費者,你面對消費者提供的服務,可以反過來說消費者購買了服務,所以你提供的是銷售(服務)
同理,物業服務也是一種產品,提升到優質的商品,消費者才會去購買,要不然消費者可以換個物業的
Ⅶ 如何通過服務提升產品價值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產品要把服務做好,但具體要怎麼做才算是把服務做好了呢?這個抓手在哪裡呢?對用戶微笑,對用戶好就是服務嗎?海底撈的服務好,到底是哪裡好?
我們先回到產品本身,來看產品的價值是什麼?我在得到的《商業參考》里看到一個公式,說一個產品的價值 = 功能價值 + 情緒價值 + 資產價值。
功能價值,就是產品本身能解決什麼問題的價值。比如,包子、米飯都有解決「餓」的價值。
情緒價值,就是用戶為了獲得某種情緒和感受,而願意支付的價值。比如,你願意付費給某位主播打賞。
資產價值是產品本身的價值。比如房子本身就是一種資產。當然很多產品資產價值很低,只有功能價值和情緒價值。
現在產品提供的功能價值越來越雷同,用戶在選擇上,更傾向選擇那些具有「情緒價值」的產品。而這里的情緒價值我理解就是服務。所謂的服務好,就是能夠給用戶帶來」好的情緒「。這里說的「好的情緒」不一定都是正向的,在某些情境下,用戶需要悲傷,發泄等負面情緒也屬於「好的情緒」。
有基於場景去設計用戶情緒的。也有基於品牌自身給用戶帶來情緒的。但我覺得適合所有產品去研究的是基於用戶體驗設計的情緒。我們可以從用戶與產品的各個觸點開始著手。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用戶都是經過一個一個動作與產品進行交互。每一個動作就是一個接觸點。我們要做的就是基於觸點做分析,了解用戶在當時當下需要的是什麼,而我們又能如何超出用戶預期的滿足用戶訴求?我們需要把服務變成執行、驗證的產品。具體怎麼做呢?
首先,需要把用戶與產品接觸的點做拆分,拆分為一個一個場景。
其次,分析這個場景用戶的需求(痛點、癢點、爽點)
再次,在每個場景里把重要的觸點標記出來。這里尤其要關注的是開始、峰值和結尾。諾貝爾學者丹尼爾卡尼曼曾經做過實驗,證明大家對一段體驗的印象,主要是峰值和結尾。
再次,設計我們產品獨特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賣點)。這里的解決方案一定是標准化的。標准化也就意味著可以大規模復制。(海底撈的服務你為什麼學不會?那是因為海底撈把服務產品化了,而你光抄表面是做不好的。)
最後,賦予產品意義,然後把產品交付出去。對於很多服務行業,這里的交付是需要培訓的。
首先,我們可以按照公司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去參考執行。
其次,我們可以授權一些人員,在特定范圍內給予授權。
1. 服務就算做成了標准化的產品,在執行的時候,依然可能會變形。所以還需要有監督和反饋。
2. 服務也是有成本的,不要想著全部接觸點都做得很好。而應該先做最重要的幾項,在服務產生價值後,再迭代。
Ⅷ 如何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意識
一是硬體方面,也可以說是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首先作為工作者,工作流程必須牢記,並且要正確引導客戶。個人要相信自己並且熟練掌握工作技能,有效服務、節省時間,提高效率,讓客戶體驗到快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