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假冒偽劣產品的認定
假冒偽劣產品違法所得的認定是指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獲利的數額。法律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② 偽劣產品的認定標准
刑法規定,認定標准: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認定,關鍵在於行為人在主觀上,是否存在故意和客觀方面的結果進行考慮。如果行為人故意製造、銷售偽劣產品,並且銷售金額達到法律規定的五萬元以上,那麼就構成犯罪。如果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那麼該行為就只屬於一般的違法行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會依法進行行政處罰。
【法律分析】
假冒偽劣產品主要有以下幾種:1、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牌產品標志、免檢標志等質量標志和許可證標志的2、偽造或者使用的虛假的產地的3、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的4、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5、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6、失效、變質的7、存在危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的8、所標明的指標與實際不符的9、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生產、銷售的。國家質檢總局還規定,經銷下列產品經指出不予改正的,即視為經銷偽劣商品:1、無檢驗合格證或無有關單位允許銷售證明的2、內銷商品未用中文標明商品名稱、生產者和產地(重要工業品未標明廠址)的3、限時使用而未標明失效時間的4、實施生產(製造)許可證管理而未標明許可證編號和有效期的5、按有關規定應用中文標明規格、等級、主要技術指標或成分、含量等而未標明的6、高檔耐用消費品無中文使用說明的7、屬處理品(含次品、等外品)而未在商品或包裝的顯著部位標明「處理品」字樣的8、劇毒、易燃、易爆等危險品而未標明有關標識和使用說明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③ 假冒偽劣產品的認定標准有哪些
一、假冒偽劣產品的認定標准有哪些
1、假冒偽劣產品有四個認定標准:
(1)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
(2)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產品;
(3)不合格的產品;
(4)失效、變質的產品。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二、假冒偽劣商品罪立案標準是什麼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1、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
2、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
3、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後,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
④ 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准
法律分析: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1、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
2、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
3、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後,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
這里要注意的是:
1、「摻雜、摻假」,是指在產品中摻入雜質或者異物,致使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或者產品明示質量標准規定的質量要求,降低、失去應有使用性能的行為;
2、「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種使用性能的產品冒充具有該種使用性能的產品的行為;
3、「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級、低檔次產品冒充高等級、高檔次產品,或者以殘次、廢舊零配件組合、拼裝後冒充正品或者新產品的行為;
4、「不合格產品」,是指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的質量要求的產品。
對於上述行為難以確定的,應當委託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進行鑒定。
5、「銷售金額」,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出售偽劣產品後所得和應得的全部違法收入;
6、「貨值金額」,以違法生產、銷售的偽劣產品的標價計算;沒有標價的,按照同類合格產品的市場中間價格計算。
對於貨值金額難以確定的,按照《扣押、追繳、沒收物品估價管理辦法》的規定,委託估價機構進行確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四十條 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准為: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後,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
衍生問題:
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如何索賠
購買假冒偽劣商品可以通過起訴等方式索賠。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此外,還可以要求懲罰性賠償,消費者對生產或銷售假冒偽劣問題主張懲罰性賠償的法律依據,主要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和《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對有欺詐行為的消費糾紛,《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了消費者主張雙倍賠償的權利。對生產或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食品安全法》賦予了消費者主張十倍賠償的權利。
⑤ 假冒偽劣產品的認定有什麼方法
法律分析:1、對商品商標標識及其包裝、裝潢等特殊標志真偽進行鑒別;2、通過感官品評或其他簡易手段進行鑒別;3、按照國家標准對商品理化、衛生等各項指標進行檢測;4、利用本部門的專業特長,特別是長期實踐積累的經驗,對本企業或行業生產或經銷的商品進行鑒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第十五條 產品或其外包裝必須具備以下標識:一、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二、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名和廠址;三、產品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的名稱和含量:四、生產日期、安全使用期或失效日期;五、使用不當易造成產品損壞或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要有警示標志或中文警示。
⑥ 偽劣產品罪怎麼認定
法律分析: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的認定:
(1)主觀上對偽劣產品是否存在明知。如不知是偽劣產品而予以生產、銷售的,由於其主觀上不具有的故意,不構成犯罪。
(2)與一般違法行為的界限。如果行為人生產、銷售偽劣產品,銷售金額未達到立案規定的,屬於一般違法行為,不以犯罪論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特殊的情況應當除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⑦ 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立案標准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立案標准一般是:出現以下情況之一的,公安機關可以立案追究:1、偽劣產品銷售金額達到了5萬元以上;2、偽劣產品還沒有銷售,貨值金額達到了15萬元以上;3、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5萬元,但是把已經銷售的金額乘以3倍後,和還沒有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一共達到15萬元以上的。⑧ 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怎麼認定的
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認定:(1)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商標的;(2)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認證標志、名優標志、批准文號、原產地、企業名稱、字型大小、地址或者代碼標識的;(3)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4)不符合有關保障人體健康、人身安全或者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或者存在危及人體健康、人身安全或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的;(5)超過使用期限、失效或者變質的;(6)國家明令淘汰的;(7)標明的技術指標與實際不符並且不具有應有使用價值的;(8)使用不當,容易危及人體健康、人身或者財產安全,未提供中文警示說明或者警示標志的。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