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購買外匯理財產品
如何選擇外匯理財產品:
1、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2、匯率風險。對於一些跨幣種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投資者應警惕匯率風險。
3、產品掛鉤標的。在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中區間累計型和直接掛鉤利率的產品比較多,掛鉤能源、貴金屬、指數基金價格的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也有所增加。
4、贖回條件。
拓展資料:
外匯(Foreign currency)是貨幣行政當局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外匯主要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證券等,是一個國家國際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清償國際債務的主要支付手段。
普遍分類
按受限程度:分為自由兌換外匯、有限自由兌換外匯和記帳外匯
自由兌換外匯,就是在國際結算中用得最多、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可以自由買賣、在國際金融中可以用於償清債權債務、並可以自由兌換其他國家貨幣的外匯。例如美元、港幣、加拿大元等。
有限自由兌換外匯,則是指未經貨幣發行國批准,不能自由兌換成其他貨幣或對第三國進行支付的外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凡對國際性經常往來的付款和資金轉移有一定限制的貨幣均屬於有限自由兌換貨幣。世界上有一大半的國家貨幣屬於有限自由兌換貨幣,包括人民幣。
記賬外匯,又稱清算外匯或雙邊外匯,是指記賬在雙方指定銀行賬戶上的外匯,不能兌換成其他貨幣,也不能對第三國進行支付。
按來源用途:分為貿易外匯、非貿易外匯和金融外匯
貿易外匯,也稱實物貿易外匯,是指來源於或用於進出口貿易的外匯,即由於國際間的商品流通所形成的一種國際支付手段。
非貿易外匯是指貿易外匯以外的一切外匯,即一切非來源於或用於進出口貿易的外匯,如勞務外匯、僑匯和捐贈外匯等。
金融外匯與貿易外匯、非貿易外匯不同,是屬於一種金融資產外匯,例如銀行同業間買賣的外匯,既非來源於有形貿易或無形貿易,也非用於有形貿易,而是為了各種貨幣頭寸的管理和擺布。
按市場走勢:分為硬外匯和軟外匯,或叫強勢貨幣和弱勢貨幣。
❷ 新手怎麼選擇理財產品
新手在買理財產品時,注意以下幾點:
1、風險評估
新手在買理財產品時,應該先進行風險評估,再選擇與自身風險等級相匹配的理財產品。比如:對於穩健型的投資者來說,可以選擇低風險型的理財產品;而對於比較激進的投資者來說,可以選擇中高風險型的理財產品。
2、理財產品的靈活性
一般來說靈活性較低的理財產品,其預期收益率高於靈活性較高的理財產品,對於資金閑置時間較久的投資者來說,可以選擇靈活性較差的理財產品,而對於資金閑置時間較短的投資者來說,可以選擇靈活性較好的理財產品。
3、理財產品的成長性
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可以根據理財產品所投資的標的物來預測其成長性,選擇成長性較好的理財產品。
拓展資料:
「理財」一詞,根據眾銀網數據中心統計最早見諸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末端。隨著國內股票債券市場的擴容,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日趨豐富和市民總體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財」概念逐漸走俏。個人理財品種大致可以分為個人資產品種和個人負債品種,共同基金、股票、債券、存款、人壽保險、黃金、網貸等屬於個人資產品種;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個人消費信貸則屬於個人負債品種。
什麼是理財
一般人談到理財,想到的不是投資,就是賺錢。實際上理財的范圍很廣,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也就是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與風險管理。包含以下涵義:
1、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僅僅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而已。
2、理財是現金流量管理,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錢(現金流出),也需要賺錢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不管現在是否有錢,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財。
3、理財也涵蓋了風險管理。因為未來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確定性,包括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與市場風險,都會影響到現金流入(收入中斷風險)或現金流出(費用遞增風險)。
哪裡能理財
目前國內能夠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的機構主要有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公司、經濟管理公司等。
1、銀行理財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分為保本固定收益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產品與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三類。
2、證券公司理財
證券理財一般包括股票、基金、商品期貨、股指期貨、外匯期貨等,個人或機構投資者可以按照其不同需求及投資偏好選擇不同理財工具。
3、投資公司理財
投資公司理財一般包括信託基金、黃金投資,玉石,珠寶,鑽石等,需要的起步資金較高,適合高端理財人士。
4、APP理財
目前手機上出現了很多一系列APP理財方式,零起步資金,適合大眾所有人群。
如何理財
目前,到銀行、證券公司理財需開立相應理財賬戶。一般而言,通過銀行開立的理財賬戶可以辦理儲蓄類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以及基金類產品,大型銀行還可通過銀行系統購買國債。由於銀行網點分布較廣,通過銀行渠道開立的投資理財賬戶可到銀行櫃台辦理。[7]
證券公司開立的理財賬戶可用於股票(包括A股、B股、H股等)、債券(包括國債、企業債、公司債等)、期貨(包括金融期貨如股指期貨、外匯期貨等,商品期貨如黃金期貨、農產品期貨等)等一系列的投資理財工具的投資。證券賬戶的開立可到各證券公司營業部辦理,需要在交易日內辦理。
投資公司的手續比較方便,一般只需要提供自己的身份證和銀行卡復印件。投資公司也會為客戶定製專屬理財計劃。
❸ 怎麼買外幣理財
目前境內個人可參與外匯理財的方式:
1、外匯買賣交易,可以進行不同幣種之間的轉換,買進強勢幣種,賣出弱勢幣種,賺取差價。
2、外匯保證金交易,通過人民幣或美元為保證金做多或做空某一幣種,賺取差價,現在不加杠桿需100%保證金,如中行的「外匯寶」業務。
3、銀行的外幣理財產品,外幣理財產品以美元、澳元、歐元、港幣、英鎊和加元為主。從銀行目前發行的外幣理財產品來看,仍走穩健型風格,多數為風險性適中和較低的產品。
拓展資料:
外匯保證金交易又叫炒外匯,是指通過與銀行簽約,開立信託投資帳戶,存入一筆資金做為擔保,由銀行設定信用操作額度。
投資者可在額度內自由買賣同等價值的即期外匯,操作所造成之損益,自動從上述投資賬戶內扣除或存入,讓小額投資者可以利用較小的資金,獲得較大的交易額度,和全球資本一樣享有運用外匯交易作為規避風險之用,並在匯率變動中創造利潤機會。
綜合的說,炒外匯就是一個投資行為。
市場上炒作外匯的教程和方法很多,有些側重於基本面,有些側重於技術面,但無論從消息面還是技術面來看,都有其局限性。
首先:消息面的影響層面較弱,只能局部影響到匯率的波動,但日常的震盪和走勢更多的取決於全球投資人的預判;技術面則更為復雜,而且外匯交易市場本質上是一個混沌狀態,沒有100%的自然規律可言,如果一味誤信技術則可能導致判斷完全失誤;
目前市場比較高端的交易方式為自發式針對性交易系統的打造:也就是打造一套屬於自己的個人風格的外匯交易系統,系統即一系列規則綜合,考慮了所有的資本投入比與風險控制機制,而不僅僅是某個技巧,利用外匯交易系統,普通人做外匯也可以賺的盆滿缽滿。
各國外匯一般相對恆定,不會有特殊起伏。但不排除特殊情況,例如現在的土耳其里拉。
外匯投資的好處是各國外匯都緊跟該國經濟政治形勢,所以有可預見性,例如美元加息就有可預見性,如果判斷得當風險控制力強,風險相對期貨股票來說小一些。
外匯交易的壞處是人的貪欲,因為匯率變動幅度相對小,所以很多交易平台會掛杠桿,外匯交易里100倍200倍杠桿稀鬆平常的,所以風險會非常大,再加上賣空買空的機制,對於新手實際風險很大。
另外股票都玩不好外匯更沒有可能玩好,即便是美元加息可以預期,但是在10倍杠桿情況下,一個小小的正常波動就可以讓你強平了,所以任何投資要面對的是自己的貪欲。
❹ 外匯託管理財
外匯託管融資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因為外匯交易公司較多,要提防騙子公司。
外匯託管是指由於時間不足或收益較低的交易員將自己的外匯賬戶交由專業公司或專業分析師託管。作為回報,受託人獲得一份利潤。對於那些沒有時間或經驗自己做交易決定的人來說,託管賬戶通常是首選的選擇。專業的事要專業的人去做,由技術團隊統一交易利潤。
外匯投資理財規劃:
外匯理財規劃的基本內容有以下兩個方面:
1、確定個人外匯理財目標
2、選擇外匯理財產品
註:外匯託管理財走的是資管概念,但是相應的手續記得自己留存證據。畢竟外匯在國內屬於灰色地帶。
防範外匯詐騙需要加強全球監管:
金融在經濟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良性的金融工具、健康的金融市場在引導社會資金流動、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經濟發展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鑒於此,長期以來金融都是社會輿論共同關心的熱點話題,但也因此受到了不法分子覬覦,通過犯罪手段從中牟利,對社會財富安全以及金融財稅秩序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就外匯詐騙而言,其實詐騙機構大多數運用的都是「龐氏騙局」,又稱為金字塔(傳銷)騙局,所不同的只是它披上了新的外衣,製造新的噱頭,好讓其重新粉墨登場。
當然,也有一些黑心外匯平台,雖不是「龐氏騙局」,但極其不負責任地給投資者造成慘重損失。所利用的,依然是投資者或消費者對於相關法規及行業的知識盲區以及揣著一顆浮躁之心、渴望走捷徑實現一夜暴富的貪念。
因此,如何從快從嚴打擊各種外匯詐騙,盡快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防範措施,是目前世界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從長遠防範來講,每個國家可考慮採取類似近期緊急叫停首次代幣融資(ICO)的做法。虛擬貨幣融資在內的「代幣發行融資」的存在,構築了一個法定貨幣之外進行資產轉移、融資的違規金融市場,增加了監管部門對金融安全和穩定的管理難度,滋長了監管套利、金融犯罪。
它給金融市場帶來的風險和社會安全隱患,已經遠高於其創新價值。
怎樣有效防範各種外匯詐騙,不「錯殺」正規實盤外匯平台?每個國家因為國情的不同,對外匯詐騙的處理方式也不同。但基本出發點都是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利益,鼓勵公平競爭,合法經營。可參考國際做法,找到符合國情、全社會可以接受的反欺詐手段。
以澳大利亞為例,澳大利亞並沒有專門的針對性很強的傳銷相關的法律法規,但為什麼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扼殺非法傳銷活動的蔓延。
簡單來講,澳大利亞能做到標本兼顧。從源頭上抓預防,全社會建立一個協調機制,保證信息交流暢通,及時公布有關案件及處罰結構,努力規范相關條款,提高法律的適用性和針對性。
同時,澳大利亞行為監管的實踐經驗也可為各國在金融監管改革中強調的優化行為監管框架起到很好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