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通貨緊縮是什麼意思
通貨緊縮是什麼意思
通貨緊縮是什麼意思,對於通貨緊縮的涵義,與對通貨膨脹一樣,在國內外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從爭論的情況來看,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以下是關於通貨緊縮是什麼意思。
通貨緊縮是指經濟中貨幣供應量少於客觀需要量,社會總需求小於總供給,導致單位貨幣升值、價格水平普遍和持續下降的經濟現象。與通貨膨脹一樣,通貨緊縮也是貨幣供求失衡、物價不穩定的一種表現,對整個經濟增長也同樣有著不利的影響。
通貨緊縮(deflation) :當市場上流通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至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1]對於其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爭議。但經濟學者普遍認為,當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連跌三個月,即表示已出現通貨緊縮。通貨緊縮就是產能過剩或需求不足導致物價、工資、利率、糧食、能源等各類價格持續下跌。
2012年7月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6月份CPI同比上漲,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中國經濟將進入通貨緊縮。一是物價的普遍持續下降;二是貨幣供給量的連續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全面衰退。這種觀點被稱為「三要素論」。
1、通貨緊縮的原因
(1)貨幣供給減少。
(2)有效需求不足。
(3)供需結構不合理。
(4)國際市場的沖擊。
2、通貨緊縮的影響
(1)導致社會總投資減少。
(2)減少消費需求。
(3)影響社會收入再分配。通
3、通貨緊縮的治理對策
(1)擴大有效需求。
(2)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3)引導公眾預期。
通貨緊縮是什麼意思?
通貨緊縮指的是商品和勞務的貨幣價格總水平的持續下跌現象,這種現象是由於貨幣升值引起的。貨幣供應量少於流通,貨幣的實際需求量而引起貨幣升值,自然就會出現通貨緊縮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債務的負擔會隨著通貨緊縮增加。
總的來說,通貨膨脹是流通貨幣增加導致的,會引起物價上漲。通貨緊縮是流通貨幣減少導致的,會引起物價下降。不可忽視的是,通貨膨脹指的是任一商品與服務的價格全面上升的現象,通貨膨脹一般發生在經濟復甦至繁榮階段。
具體類型
通貨緊縮通貨緊縮類型的劃分,對於全面准確地把握通貨緊縮的性質、機理,針對不同情況尋找不同的治理對策具有重要意義。按照不同的標准,通貨緊縮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主要有:相對通貨緊縮和絕對通貨緊縮。
相對通貨緊縮
相對通貨緊縮是指物價水平在零值以上,在適合一國經濟發展和充分就業的物價水平區間以下,在這種狀態下,物價水平雖然還是正增長,但已經低於該國正常經濟發展和充分就業所需要的物價水平,通貨處於相對不足的狀態。這種情形已經開始損害經濟的正常發展,雖然是輕微的,但如果不加重視,可能會有量變到質變,對經濟發展的損害會加重。
絕對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絕對通貨緊縮是指物價水平在零值以下,即物價出現負增長,這種狀態說明一國通貨處於絕對不足狀態。這種狀態的出現,極易造成經濟衰退和蕭條。
根據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又可以分為輕度通貨緊縮、中度通貨緊縮和嚴重通貨緊縮。而這三者的劃分標准主要是物價絕對下降的幅度和持續的時間長度。一般來說,物價出現負增長,但幅度不大(比如—5%),時間不超過兩年的稱為輕度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幅度較大(比如在—5%~10%),時間超過兩年的稱為中度通貨緊縮。
物價下降幅度超過兩位數,持續時間超過兩年甚至更長的情況稱為嚴重通貨緊縮,上個世紀30年代世界性的經濟大蕭條所對應的通貨緊縮,就屬此類。
可以分為需求不足型通貨緊縮和供給過剩型通貨緊縮。
需求不足型
需求不足型通貨緊縮,是指由於總需求不足,使得正常的供給顯得相對過剩而出現的通貨緊縮。由於引起總需求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消費需求不足,投資需求不足,也可能是國外需求減少或者幾種因素共同造成的不足,因此,依據造成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可以把需求不足型的通貨緊縮細分為消費抑制型通貨緊縮、投資抑制型通貨緊縮和國外需求減少型通貨緊縮。
供給過剩型
供給過剩型通貨緊縮,是指由於技術進步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在一定時期產品數量的絕對過剩而引起的通貨緊縮。這種產品的絕對過剩只可能發生在經濟發展的某一階段,如一些傳統的生產、生活用品(像鋼鐵、落後的家電等),在市場機制調節不太靈敏,產業結構調整嚴重滯後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絕對的過剩。
這種狀態從某個角度來看,它並不是一個壞事,因為它說明人類的進步,是前進過程中的現象。但這種通貨緊縮如果嚴重的話,則說明該國市場機制存在較大缺陷,同樣會對經濟的正常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可以把通貨緊縮分為顯性通貨緊縮和隱性通貨緊縮。
界定通貨緊縮,在一般情況下可以而且能夠用物價水平的變動來衡量,因為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一樣是一種貨幣現象。但是如果採取非市場的手段,硬性維持價格的穩定,就會出現實際產生了通貨緊縮,但價格可能並沒有降低下來的狀況,而這種類型的通貨緊縮就是隱性通貨緊縮。
隱性通貨緊縮的存在為我們的.判斷帶來了困難,但並不影響我們以物價水平的變化作為通貨緊縮的標准,就像隱性通貨膨脹的存在,不影響我們以物價水平作為通貨膨脹是否發生的判斷標准一樣。
通貨緊縮(deflation)是股票經濟術語。指的是當市場上的流通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至下跌,造成通貨緊縮的現象。從本質上來說,通貨緊縮既是一種貨幣現象,也是一種經濟現象。如果一個國家長期處在通貨緊縮的狀態,那麼國家的失業率就會升高,經濟也會衰退。
通縮即通貨減縮,指消費者購買力增加,但持續下去會導致債務負擔加重,企業投資收益下降,消費者消極消費,國家經濟可能陷入價格下降與經濟衰退相互影響、惡性循環的嚴峻局面。
通貨緊縮是指一般物價水平持續下降的一種貨幣現象。在經濟實踐中,判斷某個時期的物價下跌是否是通貨緊縮,一看通貨膨脹率是否由正轉變為負,二看這種下降的持續是否超過了一定時限。
通貨膨脹是物價持續上漲,超出國民經濟正常發展速度,市場上貨幣供應量大,也就是市面上流動的錢多,錢越來越不值錢,商品越來越貴,投機和炒作往往將泡沫放大.通貨膨脹的發生往往預示著經濟泡沫的產生.
通貨緊縮則與通貨膨脹相反,市面上流動的錢越來越少,物品越來越便宜,大家因為預期物價還將下降,而持幣等購,最終造成經濟衰退.
這兩種情況都是各國政府在發展經濟時所時常面臨但又要盡力避免或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的,因為這兩種情況發展下去的話,要麼會導致泡沫的最終崩潰,要麼造成經濟的長期衰退,對於國力、民生都將造成巨大的破壞。
❷ 通貨緊縮是什麼
通貨緊縮 (deflation) 是指,當市場上流通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至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通俗的講,通貨緊縮就是產能過剩或需求不足導致物價、工資、利率、糧食、能源等各類價格持續下跌。
依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的表述,價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貨緊縮。也有學者將通貨緊縮細分為deflation與disinflation,前者的標志是CPI(居民消費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轉為負數,亦即物價指數與前一年度相比下降;後者的標志是CPI連續下降,亦即物價指數月度環比連續下降。
通貨緊縮是指物價水平的全面持續下降,判斷通貨緊縮的程度就必須解決兩個以下問題:一是用什麼指標來測度物價水平的變化;二是連續下降多長時間才可看作持續下降。反映物價總水平變化的指標。
通貨緊縮的原因:
(1)貨幣供給減少。主要是由於政策時滯的原因,在通貨膨脹時期的緊縮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沒有及時調整,導致投資和需求的下降,進而影響社會有效供給。
(2)有效需求不足。當實際利率較高時,消費和投資就會出現大幅下降而導致有效需求不足,進而物價持續下跌;金融機構貸款意願下降和提高利率時,會減少社會總需求,導致物價下跌;制度變遷和轉型等體制因素,導致居民消費行為發生變化,儲蓄傾向上升,消費傾向下降,即期支出大量地轉化為遠期支出,也會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導致物價下降。
(3)供需結構不合理。由於經濟中存在不合理的擴張和投資,造成了不合理的供給結構和過多的無效供給,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必然加劇供給之間的矛盾,導致供過於求,產品價格下跌。
(4)國際市場的沖擊。對於開放度較高的國家,在國際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國內市場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出口下降,外資流人減少,導致國內供給增加、需求減少,產品價格下降。
(2)什麼叫通縮產品擴展閱讀:
對於通貨緊縮的涵義,與對通貨膨脹一樣,在國內外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從爭論的情況來看,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
一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是經濟衰退的貨幣表現,因而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特徵:
一是物價的普遍持續下降;二是貨幣供給量的連續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全面衰退。這種觀點被稱為「三要素論」。
另一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是一種貨幣現象,表現為價格的持續下跌和貨幣供給量的連續下降,即所謂的「雙要素論」。
第三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就是物價的全面持續下降,被稱為「單要素論」。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盡管對通貨緊縮的定義仍有爭論,但對於物價的全面持續下降這一點卻是共同的。
一般來說,單要素論的觀點對於判斷通貨緊縮發生及其治理更為科學。這是因為,通貨緊縮作為通貨膨脹的反現象,理應反映物價的變動態勢,價格的全面、持續下降,表明單位貨幣所反映的商品價值在增加,是貨幣供給量相對不足的結果,貨幣供給不足可能只是通貨緊縮的原因之一,因此,雙要素論的貨幣供給下降的界定,將會縮小通貨緊縮的范圍;而三要素論中的經濟衰退,一般是通貨緊縮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因此,用經濟衰退的出現來判斷通貨緊縮就太晚了。根據單要素論的觀點,判斷通貨緊縮的標准只能是物價的全面持續下降,其他現象可以作為尋找成因,判斷緊縮程度等的依據,但作為通貨緊縮的構成要素是不妥的。
❸ 什麼是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其主要特徵是什麼
1、通貨緊縮:如果商品和勞務價格水平普遍、持續下降,則稱為通貨緊縮。
其具體特徵: 物價水平的持續下降和貨幣供應量的持續下降,企業投資收益下降,消費者消極消費,國家經濟可能陷入價格下降與經濟衰退相互影響、惡性循環的嚴峻局面。
2、通貨膨脹 : 一般是指商品和勞動價格水平的普遍、持續上升。也是一 種貨幣現象, 當貨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現 象。從物價上漲率角度可分為溫和的通貨膨脹、奔騰的通貨膨脹;按形成原因分為三種類型:需求拉動通貨膨脹、成本推動通貨膨脹、成本推動混合型通貨膨脹。
其具體特徵:
⑴通貨膨脹與紙幣流通相聯,是紙幣流通條件下的特有現象;
⑵通貨膨脹與物價相聯;
⑶通貨膨脹與物價總水平相聯;
⑷通貨膨脹與物價的持續上漲相聯;
⑸通貨膨脹的價格上漲存在公開和隱蔽兩種類型。
財政政策:財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過改變財政收入和支出來影響社會 總需求,以便最終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財政政策的目標是要實現充分 就業、經濟穩定增長、物價穩定,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綜合目標。財政政策的實施工具:財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購買支出、轉移支付和政府投資 政府購買支出是指各級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支出;轉移支付是政府在社會
福利保險、貧困救濟和失業救濟金、農業補貼及退伍軍人津貼等方面的支出; 在市場經濟國家,政府投資只包括公共項目工程和國家特殊重大項目的固定資 產投資和存貨投資。
財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稅收和公債等。
稅收是政府為實現其職能按照法律規定的標准,強制地無償地取得財政收 入的一種手段。
公債實際上是政府對公眾的債務,或公眾對政府的債權。公債按照還期的 長短不同,可以分為短期債券、中期債券。
2、貨幣政策:貨幣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貨幣供 給量以實現經濟發展既定目標的經濟政策手段的總和。
貨幣政策的實施工具: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率和存款准備金率等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或售賣政府債券,從而影響 利率和貨幣供應量達到既定目標的一種政策措施。它是中央銀行為穩定經濟而 經常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也是比較靈活的貨幣政策手段。
再貼現率是美國中央銀行最早運用的貨幣政策工具。通常市場經濟國家把 中央銀行給商業銀行的貸款叫做再貼現,把中央銀行給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叫 做再貼現率。我國分別稱為再貸款和再貸款利率。
存款准備金占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的比例稱為存款准備金率。由於這一比例 是法定的,所以其又被稱為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作為政府需求管理的兩大政策,其運作就是通過增加
或者減少貨幣供給來調節總需求,從而解決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
(一)通貨緊縮時採取的政策:
1、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採用寬松的貨幣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國民收入,當總需求不足、失業增加時,中央銀行採取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降低再貼現率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等辦法,擴大貨幣供應量,增加貸款規模,促進經濟增長。
2、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擴大財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總需求,還可以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帶動私人投資的增加。在政府增加支出或減少稅率的同時,抑制利率上升,擴大 信貸,刺激企業投資,從而擴大總需求
(二)通貨膨脹時採取的政策:
1、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當總支出過大、價格水平上升時,則中央銀行採取在公開市場上賣出政府 債券、提高再貼現率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等方法,以減少貨幣供給量和貸款規 模,控制社會需求,抑制經濟過熱增長。
2、緊縮性的財政政策
通過增加財政收入或減少政府購買和投資,減少轉移支付,縮小財政赤字等。
3、相配合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某些特定條件下,可以根據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作用特點,按照相反方 向配合使用這兩種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有助於通過減稅和增加支出,克服總 需求不足和經濟蕭條。緊縮性貨幣政策,則可以控制貨幣供給量的增長,從而 減輕擴張性財政策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緊縮性財政政策可以減少赤字,而擴幣政策不會帶來排次效果。但是單方面的政策一般很難起到相應效 果,所以一般來說他們是配合進行的。
❹ 什麼是通貨緊縮
依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的表述,價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貨緊縮。也有學者將通貨緊縮細分為deflation與disinflation,前者的標志是CPI轉為負數,亦即物價指數與前一年度相比下降;後者的標志是CPI連續下降,亦即物價指數月度環比連續下降。對於通貨緊縮的涵義,與對通貨膨脹一樣,在國內外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從爭論的情況來看,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一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是經濟衰退的貨幣表現,因而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特徵:一是物價的普遍持續下降;二是貨幣供給量的連續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全面衰退。這種觀點被稱為「三要素論」。另一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是一種貨幣現象,表現為價格的持續下跌和貨幣供給量的連續下降,即所謂的「雙要素論」。第三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就是物價的全面持續下降,被稱為「單要素論」。 通貨緊縮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盡管對通貨緊縮的定義仍有爭論,但對於物價的全面持續下降這一點卻是共同的。一般來說,單要素論的觀點對於判斷通貨緊縮發生及其治理更為科學一些。這是因為,通貨緊縮作為通貨膨脹的反現象,理應反映物價的變動態勢,價格的全面、持續下降,表明單位貨幣所反映的商品價值在增加,是貨幣供給量相對不足的結果,也就是說,貨幣供給不足可能只是通貨緊縮的原因之一,因此,雙要素論的貨幣供給下降的界定,將會縮小通貨緊縮的范圍;而三要素論中的經濟衰退,一般是通貨緊縮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因此,用經濟衰退的出現來判斷通貨緊縮就太晚了。根據單要素論的觀點,判斷通貨緊縮的標准只能是物價的全面持續下降,其他現象可以作為尋找成因,判斷緊縮程度等的依據,但作為通貨緊縮的構成要素是不妥的。 [編輯本段]通貨緊縮的測度 既然通貨緊縮是指物價水平的全面持續下降,那麼,判斷通貨緊縮的程度就必須解決兩個以下問題:一是用什麼指標來測度物價水平的變化;二是連續下降多長時間才可看作持續下降。 通貨緊縮 反映物價總水平變化的指標,最為常見的不外乎這么三種:國民生產總值物價平減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即批發物價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在前面通貨膨脹一節,我們對其內容已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在此不再贅述。在此要說明的是,依據不同的價格指數來進行判斷,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因為不同的價格指數在抽樣時覆蓋的商品范圍不同,不同產品的價格變動對貨幣變動的反應時滯也不同(一般批發價格的反應快於消費價格),而且不同價格指數的測算都會存在各自的誤差。應該說,三種價格指數都可作為測度指標,但綜合分析,為了進行國際比較和考慮對居民的影響程度,採用消費者價格指數可能更合適一些。 而消費者價格指數又有兩種:一種是同比價格指數,另一種是環比價格指數。這兩種價格指數對於判斷價格走勢,有時是一致的,有時又會出現差異。對於一般的分析判斷,可以用同比價格指數,但據此得出的結論,對於輕度的通貨緊縮可能不太准確。對於專業分析,用環比價格指數來衡量和判斷通貨緊縮的出現、程度更為合理與准確,但限於統計資料的不足,用環比價格指數時要對統計數據進行專業調整。 經濟運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難免會有偶然事件的發生。如果因為突發事件導致物價的下降,而據此界定通貨緊縮無疑是荒謬的。那麼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確認發生了通貨緊縮呢?這是一個需要繁雜論證和計算的課題,但有一個起碼的標準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這個時間,至少應長到能夠判定物價的下降並非偶然因素所致。而這又與我們對經濟形勢的認識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它將是一個不斷縮短的量值。從我國的情況來看,如果價格水平連續二到三個季度以上下降就應視作持續下降。 [編輯本段]通貨緊縮的類型 通貨緊縮類型的劃分,對於全面准確地把握通貨緊縮的性質、機理,針對不同情況尋找不同的治理對策具有重要意義。按照不同的標准,通貨緊縮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主要有: 通貨緊縮 (一)按照通貨緊縮的發生程度不同,可以分為相對通貨緊縮和絕對通貨緊縮 相對通貨緊縮是指物價水平在零值以上,在適合一國經濟發展和充分就業的物價水平區間以下,在這種狀態下,物價水平雖然還是正增長,但已經低於該國正常經濟發展和充分就業所需要的物價水平,通貨處於相對不足的狀態。這種情形已經開始損害經濟的正常發展,雖然是輕微的,但如果不加重視,可能會有量變到質變,對經濟發展的損害會加重。 絕對通貨緊縮是指物價水平在零值以下,即物價出現負增長,這種狀態說明一國通貨處於絕對不足狀態。這種狀態的出現,極易造成經濟衰退和蕭條。根據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又可以分為輕度通貨緊縮、中度通貨緊縮和嚴重通貨緊縮。而這三者的劃分標准主要是物價絕對下降的幅度和持續的時間長度。一般來說,物價出現負增長,但幅度不大(比如—5%),時間不超過兩年的稱為輕度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幅度較大(比如在—5%~10%),時間超過兩年的稱為中度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幅度超過兩位數,持續時間超過兩年甚至更長的情況稱為嚴重通貨緊縮,上個世紀30年代世界性的經濟大蕭條所對應的通貨緊縮,就屬此類。 (二)按照通貨緊縮產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分為需求不足型通貨緊縮和供給過剩型通貨緊縮 所謂需求不足型通貨緊縮,是指由於總需求不足,使得正常的供給顯得相對過剩而出現的通貨緊縮。由於引起總需求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消費需求不足,投資需求不足,也可能是國外需求減少或者幾種因素共同造成的不足,因此,依據造成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可以把需求不足型的通貨緊縮細分為消費抑制型通貨緊縮、投資抑制型通貨緊縮和國外需求減少型通貨緊縮。所謂供給過剩型通貨緊縮,是指由於技術進步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在一定時期產品數量的絕對過剩而引起的通貨緊縮。這種產品的絕對過剩只可能發生在經濟發展的某一階段,如一些傳統的生產、生活用品(像鋼鐵、落後的家電等),在市場機制調節不太靈敏,產業結構調整嚴重滯後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絕對的過剩。這種狀態從某個角度來看,它並不是一個壞事,因為它說明人類的進步,是前進過程中的現象。但這種通貨緊縮如果嚴重的話,則說明該國市場機制存在較大缺陷,同樣會對經濟的正常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三)按照通貨緊縮的表現方式不同,可以把通貨緊縮分為顯性通貨緊縮和隱性通貨緊縮 界定通貨緊縮,在一般情況下可以而且能夠用物價水平的變動來衡量,因為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一樣是一種貨幣現象。但是如果採取非市場的手段,硬性維持價格的穩定,就會出現實際產生了通貨緊縮,但價格可能並沒有降低下來的狀況,而這種類型的通貨緊縮就是隱性通貨緊縮。隱性通貨緊縮的存在為我們的判斷帶來了困難,但並不影響我們以物價水平的變化作為通貨緊縮的標准,就像隱性通貨膨脹的存在,不影響我們以物價水平作為通貨膨脹是否發生的判斷標准一樣。
❺ 通貨緊縮是什麼意思
通貨緊縮(deflation) :當市場上流通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經濟學者普遍認為,當消費者物價指數連跌兩季,即表示已出現為通貨緊縮。從本質上說,它是一種貨幣現象,也是一種經濟現象。
通貨緊縮類型的劃分,對於全面准確地把握通貨緊縮的性質、機理,針對不同情況尋找不同的治理對策具有重要意義。按照不同的標准,通貨緊縮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主要有:相對通貨緊縮和絕對通貨緊縮。
經濟學家普遍拒斥通貨緊縮、支持通貨膨脹。他們認為當價格水平下滑時,消費者就會推遲消費,以便在未來更便宜的時候購買,這會導致價格水平進一步下降,惡性循環以致出現通貨緊縮,使經濟蕭條發展。
但是日常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不管消費者對未來降價幅度的預計有多大,為了滿足當前的個人需求,總是會消費一定量的消費品。這就是為什麼商家在夏天賣羽絨服時折扣要比冬天賣大得多,但即使夏天羽絨服再便宜,它的銷量還是不如冬天的大,還是沒有足夠的誘惑讓消費者購買。又比如說我的工作急需要一台新的電腦,我知道幾年後電腦的價格肯定會下降,為什麼不等那時候再買呢?又比如說蘋果手機,它可是從不缺乏人們消費的熱情。
雖然通貨緊縮會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造成嚴重傷害,使資源閑置浪費,經濟萎縮,失業增加,人們生活水平下降。但需求的時效性告訴我們,有時候通貨緊縮不一定會對產品利潤產生負面影響。
❻ 什麼是通貨緊縮為什麼會出現通貨緊縮的現象
通貨緊縮(deflation)是指當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依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的定義:價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貨緊縮。經濟學者普遍認為,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跌兩季,即表示已出現為通貨緊縮。通貨緊縮就是物價、工資、利率、糧食、能源等統統價格不能停頓的持續下跌,而且全部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況。
通貨緊縮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緊縮性的貨幣財政政策
如果一國採取緊縮性的貨幣財政政策,降低貨幣供應量,削減公共開支,減少轉移支付,就會使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出現失衡,出現"過多的商品追求過少的貨幣",從而引起政策緊縮性的通貨緊縮。
2、經濟周期的變化
當經濟到達繁榮的高峰階段,會由於生產能力大量過剩,商品供過於求,出現物價的持續下降,引發周期性的通貨緊縮。
3、投資和消費的有效需求不足
當人們預期實際利率進一步下降,經濟形勢繼續不佳時,投資和消費需求都會減少,而總需求的減少會使物價下跌,形成需求拉下性的通貨緊縮。
4、新技術的採用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由於技術進步以及新技術在生產上的廣泛應用,會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導致商品價格的下降,從而出現成本壓低性的通貨緊縮。
5、金融體系效率的降低
如果在經濟過熱時,銀行信貸盲目擴張,造成大量壞賬,形成大量不良資產,金融機構自然會"惜貸"和"慎貸",加上企業和居民不良預期形成的不想貸、不願貸行為,必然導致信貸萎縮,同樣減少社會總需求,導致通貨緊縮。
6、體制和制度因素
體制變化(企業體制,保障體制等)一般會打亂人們的穩定預期,如果人們預期將來收入會減少,支出將增加,那麼人們就會"少花錢,多儲蓄",引起有效需求不足,物價下降,從而出現體制變化性的通貨緊縮。
7、匯率制度的缺陷
如果一國實行釘住強幣的聯系匯率制度,本國貨幣又被高估,那麼,會導致出口下降,國內商品過剩,企業經營困難,社會需求減少,則物價就會持續下跌,從而形成外部沖擊性的通貨緊縮。
一般來說,適度的通貨緊縮,通過加劇市場競爭,有助於調整經濟結構和擠去經濟中的"泡沫",也會促進企業加強技術投入和技術創新,改進產品和服務質量,對經濟發展有積極作用的一面。
但過度的通貨緊縮,會導致物價總水平長時間、大范圍下降,市場銀根趨緊,貨幣流通速度減慢,市場銷售不振,影響企業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強化了居民"買漲不買落"心理,左右了企業的"惜投"和居民的"惜購",大量的資金閑置,限制了社會需求的有效增長,最終導致經濟增長乏力,經濟增長率下降,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不利。由此看來,通貨緊縮對經濟發展有不利的一面。為此,我們必須通過加大政府投資的力度,刺激國內需求,抑制價格下滑,保持物價的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