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表內委外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銀行的委外業務和表外業務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的經營活動,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表外業務是指那些雖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的資產業務或負債業務關系密切的業務。廣義的表外業務除包括上述狹義的表外業務外,還包括結算、代理、咨詢等業務。表外項目也被稱為「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項目,或者叫「或有資產和負債」。
委外業務,也稱為委託投資業務,指委託人將資金委託給外部機構管理人,由外部機構管理人按照約定的范圍進行主動管理的投資業務模式。委託方,即資金提供方,可以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也可以是企業類法人;管理人,即資金實際投資運作方,一般是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及陽光私募,部分商業銀行現階段也充當委外投資管理人。委託人按照協議約定獲得投資管理的收益,管理人一般以「固定管理費率加超額業績分成」的方式收取管理費。目前,委外業務資金提供方主要是商業銀行的理財及自營資金。
由上可知,委外業務是表外業務的一種實際落地方式,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問題二:表外理財是委外嗎 表外理財就是委外。
表外理財業務是:(1)資金不統計在資產負債表中,較少受到銀監會的監控。
(2)近年由於存款准備金率大幅提升,表外業務擴張劇烈,造成風險擴大,銀監會目前已開始控制其發展。
表外理財產品 是:(1)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基本都是把儲戶的錢集中起來,做一個或短或長的投資,資金被轉移了!本來的存款(負債)少了,銀行做了理財產品後要在表外科目中體現這一業務,而不能在資產負債中體現,
(2)因為資金轉移了不在銀行賬上!但是產生的收益卻在中間業務收入中!
問題三:u8委外訂單列表存在資料庫的哪個表中 創建資料庫
選擇開始菜單中→程序→【Management SQL Server 2008】→【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命令,打開【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並使用Windows或 SQL Server身份驗證建立連接。
在【對象資源管理器】窗口中展開伺服器,然後選擇【資料庫】節點
右鍵單擊【資料庫】節點,從彈出來的快捷菜單中選擇【新建資料庫】命令。
執行上述操作後,會彈出【新建資料庫】對話框。在對話框、左側有3個選項,分別是【常規】、【選項】和【文件組】。完成這三個選項中的設置會後,就完成了資料庫的創建工作,
在【資料庫名稱】文本框中輸入要新建資料庫的名稱。例如,這里以「新建的資料庫」。
在【所有者】文本框中輸入新建資料庫的所有者,如sa。根據資料庫的使用情況,選擇啟用或者禁用【使用全文索引】復選框。
在【資料庫文件】列表中包括兩行,一行是資料庫文件,而另一行是日記文件。通過單擊下面的【添加】、【刪除】按鈕添加或刪除資料庫文件。
切換到【選項頁】、在這里可以設置資料庫的排序規則、恢復模式、兼容級別和其他屬性。
切換到【文件組】頁,在這里可以添加或刪除文件組。
完成以上操作後,單擊【確定】按鈕關閉【新建資料庫】對話框。至此「新建的數據」資料庫創建成功。新建的資料庫可以再【對象資源管理器】窗口看到。
問題四:委外加工成本核算表 委託加工的成本,包括發出的材料,加工費這兩部分,沒有具體的表格格式,在會計科目里分別核算就可以。
問題五:表外業務與委託貸款的區別? 表外業務是指不進入資產負債表的業務,包括委託貸款、對外擔保、保函、信用證等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業務。
問題六:求委外加工的EXCEL表格 20分 沒模板,但是應該是可以簡單製作出來的
問題七:K3委外加工業務,核銷數據是在後台哪張表查詢? 這個可以自己數據跟蹤一下。
問題八:請問在用友U8系統的委外管理模塊中委外訂單的超訂單發料怎麼做呢? 你委託加工的材料出庫單,必須參照委外訂單才有可能做得了出庫啊,你說的補料的單子沒有由該訂單自動生成,那你是怎麼做的呢,所有的材料出庫單,若想與委外訂單匹配,結算核銷,則必須參照訂單生產,只是核銷的時候可以通過供應商匹配,訂單匹配等。
問題九:求「委外加工」的進出庫Excel表格,最好能夠把在加工產品自動顯示在另外一張表格上. 20分 做一個透視表,簡捷、靈活、高效。
問題十:表裡不一,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虛與委蛇,道貌岸然什麼意思 表裡不一:意思為表面與內在不一樣,一般用作形容人的品性。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外面像金像玉,裡面卻是破棉絮。比喻外表漂亮,內里破敗。虛有華美的外表,實質卻一團糟。
虛與委蛇:虛:假;委蛇:隨便應順。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道貌岸然:道貌:正經嚴肅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樣子。指神態嚴肅,一本正經的樣子。
2. 銀行理財產品哪些在表內,哪些在表外
傳統的銀行表內業務主要就是存款、貸款、匯兌業務,理財類嚴格上都屬於表外業務。
不過近幾年隨著銀行業的發展,及表外業務的泛濫導致銀行業錢荒越來越嚴重,銀監會開始加大對表外業務的監管力度,基本上由銀行自己設計自己對外銷售的也歸為表內業務,因為這一部分業務銀監會是可以監管到的;而銀行代理的其他渠道或者公司的產品,銀監會難以監管到的,都屬於表外業務。
資產池理財產品指的是對多個類型的資產(債券、票據、存款、市場貨幣工具等)所組成的集合性資產包進行持續募資並進行動態管理的混合型理財產品。有點類似混合型基金,只不多該產品所包含的資產僅限於銀行業務內的資產。
3. 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是表內業務還是表外業務
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是表外業務。
首先要了解一下表外業務的概念,表外業務是指不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之內的,銀行不承擔投資風險,但能給銀行帶來收益(例如傭金、手續費)的業務。大部分銀行選擇將債權轉移,實現資產從表內到表外的搬運。
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的經營活動,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表外業務是指那些雖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的資產業務或負債業務關系密切的業務。廣義的表外業務除包括上述狹義的表外業務外,還包括結算、代理、咨詢等業務。表外項目也被稱為"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項目,或者叫"或有資產和負債"。
所謂表外業務(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S),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通行的會計准則不列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影響其資產負債總額,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改變銀行資產報酬率的經營活動。
表外業務基本途徑有:
1、委託貸款:委託人是債權人,主要表現為同業買入返售等。
2、銀信、銀證、銀保合作:合作公司是債權人,主要表現為受益權轉讓。
3、發行理財產品:投資者是債權人。
4、資產證券化:投資者是債權人,主要通過SPV將資產打包成標准化產品(一般是債券)並在市場上掛牌出售。可以看出理財就是表外業務的一種。
(3)什麼是表外理財產品擴展閱讀:
表外業務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表外業務指那些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關系密切,並在一定條件下會轉為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經營活動。通常把這些經營活動稱為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它們是有風險的經營活動,應當在會計報表的附註中予以揭示。
狹義的表外業務包括:
(1)貸款承諾,這種承諾又可分為可撤銷承諾和不可撤銷承諾兩種;
(2)擔保;
(3)金融衍生工具,如期貨、互換、期權、遠期合約、利率上下限等;
(4)投資銀行業務,包括證券代理、證券包銷和分銷、黃金交易等。
廣義的表外業務則除了包括狹義的表外業務,還包括結算、代理、咨詢等無風險的經營活動,所以廣義的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所有不在資產負債表內反映的業務。按照巴塞爾委員會提出的要求,廣義的表外業務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或有債權(債務),即狹義的表外業務。
二是金融服務類業務,包括:
(1)信託與咨詢服務;
(2)支付與結算;
(3)代理人服務;
(4)與貸款有關的服務,如貸款組織、貸款審批、辛迪加貸款代理等;
(5)進出口服務,如代理行服務、貿易報單、出口保險業務等。
通常我們所說的表外業務一般是指狹義表外業務。
1.擔保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的委託對第三方表外業務承擔責任的業務,包括擔保(保函)、備用信用證、跟單信用證、承兌等。
2.承諾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向客戶提供約定的信用業務,包括貸款承諾等。
3.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或自身頭寸管理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包括外匯)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
4. 表外理財業務是什麼意思啊
表外理財業務是:
(1)資金不統計在資產負債表中,較少受到銀監會的監控。
(2)近年由於存款准備金率大幅提升,表外業務擴張劇烈,造成風險擴大,銀監會目前已開始控制其發展。
表外理財產品 是:
(1)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基本都是把儲戶的錢集中起來,做一個或短或長的投資,資金被轉移了!本來的存款(負債)少了,銀行做了理財產品後要在表外科目中體現這一業務,而不能在資產負債中體現,
(2)因為資金轉移了不在銀行賬上!但是產生的收益卻在中間業務收入中!
5. 表外理財是委外嗎
表外理財就是委外。
表外理財業務是:(1)資金不統計在資產負債表中,較少受到銀監會的監控。
(2)近年由於存款准備金率大幅提升,表外業務擴張劇烈,造成風險擴大,銀監會目前已開始控制其發展。
表外理財產品 是:(1)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基本都是把儲戶的錢集中起來,做一個或短或長的投資,資金被轉移了!本來的存款(負債)少了,銀行做了理財產品後要在表外科目中體現這一業務,而不能在資產負債中體現,
(2)因為資金轉移了不在銀行賬上!但是產生的收益卻在中間業務收入中!
6. 什麼是表外資金
問題一:表外資產的介紹 表外資產,一般是按公認會計原則(GAAP)容許的會計技巧,企業將旗下一些資產,包括子公司、貸款、衍生工具等置於此項,以降低公司債務與資本比率;表外資產毋須列於資產負債表內,但要在財務報告以注釋形式列明。 研發投入、組織建設、品牌渠道等都屬於表外資產。
問題二:表外負債和表外資產是什麼意思? 表內資產是貸款和表內負債是存款,表鼎業務是擔保等業務; 銀行的中間業務也叫收費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客戶辦理收付及其他委託代理事項、提供各種金融服務的業務。在辦理這類業務時,銀行既不是債務人也不是債權人,而是處於受委託代理地位,以中間人身份進行各項業務活動。不構成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的非利息收入的業務.
所謂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現行的會計准則不記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增加銀行收益的業務。廣義的表外業務則除了包括狹義的表外業務,還包括結算、代理、咨詢等無風險的經營活動,所以廣義的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所有不在資產負債表內反映的業務。通常我們所說的表外業務主要指的是狹義的表外業務。狹義的表外業務一般包括以下三種類型:(一)擔保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的委託對第三方承擔責任的業務,包括擔保(保函)、備用信用證、跟單信用證、承兌等。(二)承諾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向客戶提供約定的信用業務,包括貸款承諾等。(三)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或自身頭寸管理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包括外匯)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表外業務是一種風險經營活動,形成銀行的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其中一部分在一定條件下可能轉變為銀行的實有資產和實有負債,也即表外業務可能會轉化成表內業務,所以,金融會計制度要求銀行企業在會計報表的附註中予以揭示
問題三:表外理財業務是什麼意思啊 也就是資金不統計在資產負債表中,較少受到銀監會的監控。近年由於存款罰備金率大幅提升,表外業務擴張劇烈,造成風險擴大,銀監會目前已開始控制其發展。
問題四:表外負債和表外資產是什麼意思?麻煩告訴我 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貸款 ―― 表內資產
貸款承諾――表外資產
銀行為了降低風險,以及規避表內資產過大導致的監管成本過高(監管費根據表內資產按比例收),還有資本充足率的因素,同時也為了實施主動資產負債管理,往往會大力發展表外業務,亦即中間業務。
在這種情況下,僅考慮表內業務往往會忽略客戶的整體風險情況,故有時候考慮表內外資產余額更加合適。
對銀行整體而言,表內外資產余額更多指表內外風險加權資產余額。這個是計算資本充足率的基礎。
問題五:銀行表外資產的表外業務 首先要搞清楚這個表外業務是怎麼一回事。表外業務是沒有資金風險的資金流動,銀行除承擔擔保責任時外,只收取手續費,不代墊資金,不承擔風險。以委託貸款為例,銀行只是受託為委託人劃付資金,同時將有關信息登記在表外。對於銀行要承擔風險的業務,以及存在或有事項時,則應在表內核算。如銀行為客戶辦理貼現又向中央銀行再貼現。表外業務則是指不記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改變損益的業務。分類包括擔保、承諾、金融衍生交易三類業務。 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或自身頭寸管理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包括外匯)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如何區分表內表外業務呢?就是要首先了解該項業務的實質,分析銀行是否對其承擔風險,是否存在或有事項。
問題六:銀行資產如何從表內轉往表外 銀監關於銀行的監管是很嚴厲的,特別是對表內資產,有無數的監管指標盯著。並且表內資產大量佔用資本和信貸范圍,影響了銀行的信貸投放才能和資產收益率,因而,銀行為了或騰出信貸范圍,或減少資本佔用,或為了進步收益,或為了減少稅收等緣由,常常會有把局部資產從表內往外挪需求,或者挪到表外,或者找下家接手。這種資產轉移過程肯定不能 *** 裸的做報表調整,必需藉助某種工具,這個工具就是通道。 普通來說,通道需求契合以下條件: 一、可以完成資產出表,這是前提,不用多說。 二、可以躲避監管,這是根本請求。直接報表騰挪是違規,通道則是打監管的擦邊球,銀行也心虛啊,所以通道一定要能躲避監管,普通來說就是三個手腕:跨區域,跨行業,抽屜協議。跨區域就是找外省的做,讓你不便當查;跨行業就是銀行(銀監會管)找信託、資管等(證監會管)做,讓你信息溝通不暢;同樣的,通道業務常常有些不能拿到桌面上來談的東西,因而很多狀況下會有一份抽屜協議。 三、可以完成兩端不入表。這里的兩端不入表,是指在一筆通道業務中,資產的出讓方和最終持有方都不把該資產入表,沒人喜歡買一塊資產來壓著自家的表,所以不能完成兩端不入表的通道不是好通道。
通道的類型大約有幾種: 1、雙買斷方式,即賣方在把資產出賣的同時,又和買家簽個遠期回購的抽屜協議。關於賣方來說,將該買賣視為不相乾的兩個業務,在當期完成出表;而對買方來說,將該業務視為買入販售,也不入表。這是最簡單的通道業務,銀監怒了,09年在《關於標准信貸資產轉讓及信貸資產類理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中直接封殺了。 2、信貸轉理財,即銀行經過發行理財富品籌集資金,再由該理財資金投向本來應由信貸資金發放的信貸項目。結果銀監會又怒了,10年在《關於進一步標准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轉讓業務的通知》中又封殺了理財資金購置信貸資產。 3、受益權轉讓方式,即經過信託、資管方案等做包裝,經過受益權轉讓的方式來完成資產出表。這一形式主要應用於擬投放的信貸項目。首先,資產出讓方尋覓一家協作銀行,由該協作銀行出面作為甲方,與信託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簽署一份協議,將該信貸項目打包成為信託方案或資管方案;其次,該協作銀行將信託資管的受益權轉讓給資產出讓方。有時分,該類型還會再增加一個遠期受益權轉讓協議加一份免責函作為抽屜協議。這樣資產出讓方就完成了經過非信貸資金來給信貸項目放貸的目的。 4、拜託投資方式,該方式與受益權轉讓形式相似,只不過沒有了信託和資管的包裝,資產出讓方將一筆資金以同業寄存的名義存入協作銀行,同時與協作銀行簽署一份拜託協議,商定以該筆同業資金向特定對象投資。由於該拜託是抽屜協議,在出讓方的表內只會表現為寄存同業,而在協作銀行處則表現為代理業務。 5、資產證券化,即經過中介機構,將擬出讓資產打包成規范化產品(普通是債券)並在市場上掛牌出賣,為了完成這一目的,銀行需求找一個(或者痛快本人成立)SPV,將該資產出賣給它,然後由SPV打包成債券,並經過評級公司評級之後才幹出賣,很費事,本錢也很高,目前很少銀行做,不過這種做法是合規的,不怕被監管查。
問題七:表內籌資和表外籌資分別是什麼意思 一,企業籌資的含義和動機:
企業籌資是指企業根據生產經營等活動對資金的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採取適當的方式,獲取所需資金的一種行為.企業籌資的動機可分為四類:設立性籌資動機,擴張性籌資動機,償礎性籌資動機和混合性籌資動機.
二,企業籌資的分類:
(1)按照資金的來源渠道不同,分為權益籌資和負債籌資
(2)按照是否通過金融機構,分為直接籌資和間接籌資
直接籌資不需要通過金融機構,直接籌資的工具主要有商業票據,股票,債券;
間接籌資需要通過金融機構,典型的間接籌資是銀行借款.
(3)按照資金的取得方式不同,分為內源籌資和外源籌資
內源籌資:是指企業利用自身的儲蓄(折舊和留存收益)轉化為投資的過程.
外源籌資:是指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閑置資金,是指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
(4)按照籌資的結果是否在資產負債表上得以反映,分為表內籌資和表外籌資
表內籌資是指可能直接引起資產負債表中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動的籌資;
表外籌資是指不會引起資產負債表中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動的籌資.
(5)按照所籌資金使用期限的長短,分為短期資金籌集與長期資金籌集
籌資方式最基本的分類:權益資金籌集方式和負債資金籌集方式,其中負債分為長期負債和短期負債,權益資金和長期負債稱為長期資金,短期負債稱為短期資金.
問題八:銀行表內業務的表內業務與表外業務的區別 表外業務的風險管理與表內業務有很大差異。表內業務在損失體現和處理方面,主要表現為計提和損失本金的承擔上;而表外業務需要通過合約的完備性體現風險管理,損失處理主要是依據合約的權利與義務而定,而約定內容是獨立的風險定價能力。 一般認為貸款和存款涉及銀行資產和負債為表內業務,結算業務不涉及資產負債為表外業務。表外業務是不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但是在一定時期可以轉化成資產負債表上的內容的或有負債業務.比如,擔保業務、承諾業務。表外業務也稱為中間業務。
問題九:銀行理財產品哪些在表內,哪些在表外? 傳統的銀行表內業務主要就是存款、貸款、匯兌業務,理財類嚴格上都屬於表外業務。
不過近幾年隨著銀行業的發展,及表外業務的泛濫導致銀行業錢荒越來越嚴重,銀監會開始加大對表外業務的監管力度,基本上由銀行自己設計自己對外銷售的也歸為表內業務,因為這一部分業務銀監會是可以監管到的;而銀行代理的其他渠道或者公司的產品,銀監會難以監管到的,都屬於表外業務。
資產池理財產品指的是對多個類型的資產(債券、票據、存款、市場貨幣工具等)所組成的 *** 性資產包進行持續募資並進行動態管理的混合型理財產品。有點類似混合型基金,只不多該產品所包含的資產僅限於銀行業務內的資產。
問題十:銀行為什麼要把表內資產轉到表外 銀監關於銀行的監管是很嚴厲的,特別是對表內資產,有無數的監管指標盯著。並且表內資產大量佔用資本和信貸范圍,影響了銀行的信貸投放才能和資產收益率,因而,銀行為了或騰出信貸范圍,或減少資本佔用,或為了進步收益,或為了減少稅收等緣由,常常會有把局部資產從表內往外挪需求,或者挪到表外,或者找下家接手。這種資產轉移過程肯定不能 *** 裸的做報表調整,必需藉助某種工具,這個工具就是通道。 普通來說,通道需求契合以下條件: 一、可以完成資產出表,這是前提,不用多說。 二、可以躲避監管,這是根本請求。直接報表騰挪是違規,通道則是打監管的擦邊球,銀行也心虛啊,所以通道一定要能躲避監管,普通來說就是三個手腕:跨區域,跨行業,抽屜協議。跨區域就是找外省的做,讓你不便當查;跨行業就是銀行(銀監會管)找信託、資管等(證監會管)做,讓你信息溝通不暢;同樣的,通道業務常常有些不能拿到桌面上來談的東西,因而很多狀況下會有一份抽屜協議。 三、可以完成兩端不入表。這里的兩端不入表,是指在一筆通道業務中,資產的出讓方和最終持有方都不把該資產入表,沒人喜歡買一塊資產來壓著自家的表,所以不能完成兩端不入表的通道不是好通道。 通道的類型大約有幾種: 1、雙買斷方式,即賣方在把資產出賣的同時,又和買家簽個遠期回購的抽屜協議。關於賣方來說,將該買賣視為不相乾的兩個業務,在當期完成出表;而對買方來說,將該業務視為買入販售,也不入表。這是最簡單的通道業務,銀監怒了,09年在《關於標准信貸資產轉讓及信貸資產類理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中直接封殺了。 2、信貸轉理財,即銀行經過發行理財富品籌集資金,再由該理財資金投向本來應由信貸資金發放的信貸項目。結果銀監會又怒了,10年在《關於進一步標准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轉讓業務的通知》中又封殺了理財資金購置信貸資產。 3、受益權轉讓方式,即經過信託、資管方案等做包裝,經過受益權轉讓的方式來完成資產出表。這一形式主要應用於擬投放的信貸項目。首先,資產出讓方尋覓一家協作銀行,由該協作銀行出面作為甲方,與信託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簽署一份協議,將該信貸項目打包成為信託方案或資管方案;其次,該協作銀行將信託資管的受益權轉讓給資產出讓方。有時分,該類型還會再增加一個遠期受益權轉讓協議加一份免責函作為抽屜協議。這樣資產出讓方就完成了經過非信貸資金來給信貸項目放貸的目的。 4、拜託投資方式,該方式與受益權轉讓形式相似,只不過沒有了信託和資管的包裝,資產出讓方將一筆資金以同業寄存的名義存入協作銀行,同時與協作銀行簽署一份拜託協議,商定以該筆同業資金向特定對象投資。由於該拜託是抽屜協議,在出讓方的表內只會表現為寄存同業,而在協作銀行處則表現為代理業務。 5、資產證券化,即經過中介機構,將擬出讓資產打包成規范化產品(普通是債券)並在市場上掛牌出賣,為了完成這一目的,銀行需求找一個(或者痛快本人成立)SPV,將該資產出賣給它,然後由SPV打包成債券,並經過評級公司評級之後才幹出賣,很費事,本錢也很高,目前很少銀行做,不過這種做法是合規的,不怕被監管查。
7. 銀行理財是表外業務嗎
表外理財成為大眾的焦點,從16年的表外理財納入mpa可以看到其影響力,不少用戶對表外理財是什麼並不是很了解,且銀行理財是表外業務嗎?也存在認識模糊。
銀行理財為什麼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低? 2017年銀行理財風險大嗎?
什麼是表外業務?
表外業務是指不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之內的,銀行不承擔投資風險,但能給銀行帶來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例如傭金、手續費)的業務。大部分銀行選擇將債權轉移,實現資產從表內到表外的搬運。
表內業務,就是指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業務。比如銀行存款、貸款等,這個很好理解,銀行每吸納一筆存款、放出一筆貸款,都會在資產負債表上註明。
基本途徑有:
1、委託貸款:委託人是債權人,主要表現為同業買入返售等。
2、銀信、銀證、銀保合作:合作公司是債權人,主要表現為受益權轉讓。
3、發行理財產品:投資者是債權人。
4、資產證券化:投資者是債權人,主要通過SPV將資產打包成標准化產品(一般是債券)並在市場上掛牌出售。可以看出理財就是表外業務的一種。
表外業務分類:
一類是能給銀行帶來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和/或費用,但不會給銀行帶來潛在的資產或負債的業務,比如銀行的各類代理、結算和咨詢服務等,這類業務也叫金融服務類表外業務;
另一類業務則會給銀行帶來潛在的資產或負債,比如涉及銀行的各種承諾、擔保等,主要包括擔保類業務、承諾業務和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這類業務有一定風險,會增加銀行的資產或負債。近日銀監會要求自查、檢查的重點是這塊業務。
舉個例子,銀行為某個企業擔保,收取一定的擔保費。如果企業正常兌付,銀行在擔保過程中獲得了相應的服務費,但不會改變資產負債表。
但如果該企業不能按時兌付,銀行作為擔保機構極有可能要承擔相應責任,比如替該企業兌付。如果那樣的話,銀行要支出一筆資金用於兌付,顯然會減少銀行的資產,這筆錢肯定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上體現。這時,表外業務就納入了資產負債表,轉換成表內業務。
如果銀行存在大量的這類表外業務,雖然沒有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但不排除隨時轉換成表內業務的可能。這會增加銀行的風險。
8. 銀行理財產品:表外理財和表內理財的意思麻煩具體舉個例子,謝謝!!
其實都一樣只是風險大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