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碳足跡的概念簡述
(carbon footprint),它標示一個人或者團體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越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製造得越多,「碳足跡」就越大;反之,「碳足跡」就越小。
A carbon footprint is historically defined as"the total set ofgreenhouse gas(GHG) emissions caused by an organization, event, proct or person." 碳足跡指的是由企業機構、活動、產品或個人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的集合。溫室氣體排放渠道主要有:交通運輸、食品生產和消費、能源使用以及各類生產過程。通常所有溫室氣體排放用二氧化碳當量()來表示。 其中「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製造得多。
製造企業的供應鏈一般包括了采購、生產、倉儲和運輸,其中倉儲和運輸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B. 什麼是碳足跡標簽呢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低碳製造以應對來自政府、社會及公眾的壓力,展示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眾多行業內優秀企業開始著手從產品源頭設計開始,減少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GHG排放量。
由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聯手香港環境保護總會舉辦的「中國企業低碳管理與行動論壇」在廣州召開,CQC開展的ISO14064溫室氣體核查及產品碳足跡認證企業有30餘家,3A環保漆、藍月亮等成為國內首批通過CQC碳足跡認證的企業。
從CQC分析的數據得出,2013塗料行業中採用高耗能的設備,以及部分原材料本身具有較多的碳排量,是造成大多數品牌塗料產品碳排放居高不下的主因。
《「十二五」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發展專項規劃》正式發布。《專項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我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撐低碳經濟發展,支撐「十二五」期間和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相信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將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接受產品碳足跡評估認證,這也將成為評估企業低碳環保社會價值的新坐標。
認證標准
據易碳家了解到,按照預定程序,由國際標准化組織起草的ISO14067產品碳足跡國際標准(簡稱ISO碳足跡標准)的最終版草案稿仍將在2013確定,定稿將在2013年內發布。專家普遍認為,根據該標准最新版的徵求意見稿,大國將展開新一輪碳減排博弈。該標准旨在為產品碳足跡的量化、通報和核查制定更確切的要求,提供清晰和具有一致性的敘述方式,也許很快它就會成為一項有關碳足跡的評估、監測、報告和核查的國際通行標准。
不排除以後一些國際采購商會將其納入自己的全球供應鏈管理體系中。據易碳家了解到,英、日、美等國已建立多種低碳認證制度及標簽,許多發達國家的企業也通過在其產品上標注碳排放或節能信息,迎合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一方面,ISO碳足跡標准會形成新的貿易門檻,增加碳認證、碳標識等開支,加大小型出口企業成本,削弱其產業競爭力;另一方面,該標准會形成新的技術門檻,加速落後技術的淘汰,大多數企業不得不花高價錢向發達國家購買先進技術。
參與標准制定工作的專家認為,我國雖然是全球出口大國,但大多數行業屬於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以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家電為例,產品的大部分碳排放出現在使用階段,但如果按照ISO碳足跡標准,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都會被算在中國頭上,這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出口大國是不合理的。ISO碳足跡標准一旦通過,就可能納入到WTO框架下,成為各個成員國都必須遵守的規則;中國是WTO成員國,也必然受制於該標准。一旦ISO碳足跡標准正式發布,根據WTO的規則,該標準的出台將極有可能將碳稅徵收納入到WTO的多邊TBT體系框架內,屆時中國將只能非常被動地接受這種多邊機制。
為此,檢驗檢疫機構提醒各相關出口企業要積極關注ISO碳足跡標准發展進程,多了解相關低碳認證制度及標簽;要加大研發力度,改進工藝技術方法。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企業利益。
C. 什麼叫碳足跡
碳足跡,英文為Carbon Footprint,是指企業機構、活動、產品或個人通過交通運輸、食品生產和消費以及各類生產過程等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的集合。它描述了一個人的能源意識和行為對自然界產生的影響,號召人們從自我做起。目前,已有部分企業開始踐行減少碳足跡的環保理念。
其中「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製造得多。
製造企業的供應鏈一般包括了采購、生產、倉儲和運輸,其中倉儲和運輸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環保方面
植樹造林
保護和管理好現有森林,擴大森林面積、蓄積量、生物量和生長量,可增加森林對碳的吸收,發揮森林碳匯作用,不僅能夠有效遏制和減緩全球氣候變化,還能美化和改善環境,發揮森林的生態、社會、經濟、文化功能和效益。
比如一棵冷杉30年能吸收111公斤二氧化碳,平均每年吸收4公斤左右;1棵成年的沙棘樹每年可以吸收的二氧化碳為1.66kg。3A環保漆在甘肅種植30多萬棵沙棘林,已經形成了很好的減碳與生態扶貧效果。
D. 什麼是「碳足跡」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它標示一個人或者團體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製造得多,「碳足跡」就大,反之「碳足跡」就小。
什麼是「碳足跡」?「碳足跡」來源於一個英語單詞「Carbon Footprint」。維基網路關於這個詞的解釋是:A carbon footprint is the total amount of CO2 and other greenhouse gases emitted over the full life cycle of a proct or service. 打個比方,一個人開著車子在馬路上轉一圈就留下了一個碳足跡。總的來說「碳足跡」就是指一個人的能源意識和行為對自然界產生的影響。
E. 在學習低碳經濟的時候,遇到了兩個新概念:碳足跡和隱含碳,請問這兩個概念到底有什麼區別
碳足跡,一個嶄新的話題。幾句話講不清楚。
「碳足跡」來源於英語單詞「Carbon Footprint」,是指「個人、組織、產品或者活動在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直接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ISA, 2007)」。
二氧化碳排放的本質是能源消耗。比如你家裡燒煤,煤氣,汽車燒油,用電等都要排放二氧化碳,所以,國際上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來衡量某個人,某個家庭,某個團體的能源消耗水平,並用碳足跡稱呼。一個人,節電節能意識強,能源消耗少,碳足跡小,越環保。因為世界的煤炭石油越來越少了,號召大家節約。
對於個人、企事業單位,碳足跡的統計計算比較簡單,統計期一般為一年,不涉及生命周期的問題。
而產品的碳足跡計算,就沒這么簡單,有一個生命周期的概念,也就是說,計算要考慮原材料的提取過程,產品的裝配製造過程,運輸過程,銷售過程、用戶使用過程,廢棄處置過程,它的一生,從搖籃到墳墓,總共消耗了多少能源,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這是正宗的碳足跡概念。
請耐心閱讀。
比如,一瓶礦泉水的碳足跡計算,要從塑料瓶的原材料開始計算,也就是說,首先要計算製造一個塑料瓶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然後計算礦泉水工廠的排放,包括水的凈化、加工,設備能源消耗等,折算一瓶水封裝完畢排放量了多少二氧化碳。再計算運輸到超市的過程,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電冰箱儲存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太復雜,不再贅述。
國際上沒有隱含碳一說,在國內部分人可能有這個概念,我查了一下,他是這樣計算的:計算了塑料瓶的碳排放,計算了工廠裝瓶完畢後的碳排放,最後結果是,平均每瓶水排放108g二氧化碳。他沒有計算礦泉水運輸到超市,以及超市冷凍儲存的排放。顯然,他沒有計算完整,他把這一部分未計算的排放稱為隱含碳。
F. 生態足跡和碳足跡的度量相同嗎
相同,「碳足跡」的概念源自於「生態足跡」,主要以二氧化碳排放當量(CO2 equivalent,簡寫成CO2eq)表示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活動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
G. 低碳知識百問
低碳生活既是一種生活態度,又是一種生活習慣,那麼你對低碳知識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低碳知識百問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低碳知識百問——基礎知識篇
1. 什麼是低碳?
低碳,指溫室氣體排放更低的社會生產生活模式。低碳的內涵為:低碳社會、低碳經濟、低碳生產、低碳消費、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區、低碳家庭、低碳旅遊、低碳 文化 、低碳生活方式等。其核心內容為低碳生活和低碳經濟。
2. 為什麼要設立全國低碳日?
2011年,國家信訪局接到有關學者關於設立“全國低碳日”或“全國低碳周”的建議函。根據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精神,國務院法制辦和發展改革委經過認真研究,並協調多個部門的意見,以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名義向國務院提出了設立“全國低碳日”的建議。2012年9月19日,國務院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3年起,將每年6月全國節能宣傳周的第三天設立為“全國低碳日”以普及氣候變化知識,宣傳低碳發展理念和政策,鼓勵公眾參與,推動落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任務。
2013年6月17日是第一個全國低碳日,主題是“踐行節能低碳,建設美麗家園”。
3. 為什麼要提倡節能低碳?
隨著世界工業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劇增、生產生活方式的多樣化,世界氣候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二氧化碳排放量越來越大,地球臭氧層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全球災難性氣候變化屢屢出現,已經嚴重危害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類曾經引以為豪的高速經濟增長也因為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而大打折扣。為此,我們必須節能低碳,保護我們唯一、共同的地球,建設美麗家園。節能低碳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長遠發展戰略,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4. 什麼是氣候變化?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將 “氣候變化”定義為: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觀察,在自然氣候變化之外由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地改變全球大氣組成所導致的氣候改變。
5. 氣候變化的表徵是什麼?
氣溫上升。 自1979年開始,陸地溫度上升幅度約為海洋溫度上升幅度的一倍(陸地溫度上升了0.25℃,而海洋溫度上升了0.13℃)。從20世紀初開始至今,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增加了約0.6℃ ;在20世紀,全球變暖的程度是更超過在過去400-600年中任何一段時間。中國1951-2001年間平均氣溫上升約1.1℃。
極端氣候災害頻發。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我國極端天氣事件多發、頻發,多項破歷史記錄:2005年,江西發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2006年,川渝遭受百年一遇乾旱;2008年,南方發生歷史罕見低溫雨雪冰凍災害;2010年,西南地區發生特大乾旱;2012年,北京遭遇61年來的最大暴雨。極端天氣不僅在中國頻發,整個世界似乎都“不好過”。2007年,英國遭遇200年一遇暴雨;2010年,巴基斯坦出現世紀大洪水,俄羅斯發生百年大旱;2013年,美國龍卷風造成重大傷亡。
6. 氣候變化的成因是什麼?
引起氣候系統變化的原因有多種,概括起來可分成自然的氣候波動與人類活動的影響兩大類。前者包括太陽輻射的變化,火山爆發等;後者包括人類燃燒化石燃料以及毀林引起的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近年來,國際社會基本達成共識,認為人類活動是近幾十年來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7. 溫室氣體包括哪些氣體?
溫室氣體是指任何會吸收和釋放紅外線輻射並存在大氣中的氣體。《京都議定書》中控制的6種溫室氣體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 、氫氟碳化合物(HFCs) 、全氟碳化合物(PFCs) 、六氟化硫(SF6)。
8. 什麼是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是指大氣中溫室氣體吸收了地球表面發出的長波輻射能量,導致地球表面平均溫度升高。溫室效應是地球大氣自身的一種特性,並非由大氣污染所導致。但由於人類活動增強了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可能加劇了大氣的保溫能力,引發全球氣候變化。
9. 溫室效應的歷史由來是什麼?
溫室效應主要是由於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大量排放尾氣,這些燃料燃燒後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已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嚴重問題,引起了全世界各國的關注。
10. 應對氣候變化與節能減排有什麼不同?
應對氣候變化與節能減排既有共同之處,又存在一定的差異:
行動目的不同。應對氣候變化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不僅僅涉及環保和節能,更多的是要求優化產業結構、調整行為方式、加強可再生能源利用,增加對大氣中已有溫室氣體的吸收,減緩溫室效應。
關注對象不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更關注溫室氣體的排放。
企業承擔的義務不同。目前我國對企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暫無強制性規定,但是對企業的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等指標有專門的限制。
11. 湖南省每年要排放多少溫室氣體?
根據湖南省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我省2005年度溫室氣體凈排放總量為27681.52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能源活動排放佔81.08%,農業排放佔16.45%,工業生產過程排放佔6.77%,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碳匯占-5.77%,廢棄物處理排放佔1.47%。據估算,2010年,我省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為40926.4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2015年預計將達到53076萬噸。我省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重要階段,經濟發展較快,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溫室氣體排放必然加劇,推動低碳生活、低碳經濟面臨巨大壓力。
12. 誰是湖南省溫室氣體排放大戶?
我省2005年度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數據顯示,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機構狀況決定地區的碳排放水平。碳排放總量前三名為長沙、岳陽、株洲,碳排放強度前三名為婁底、湘潭、郴州,人均碳排放量前三名為湘潭、長沙、株洲。工業領域是我省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其中電力、石化、採掘、鋼鐵、交通、建材、有色金屬、運輸、輕工和農業位居前10位,占總排放量90%以上。
13. 氣候變化對湖南省有哪些影響?
農業。受氣候變化影響,我省旱洪災害發生頻率增大、強度增強,直接造成農作物產量減產嚴重。 種植 制度和作物品種發生改變,氣溫升高也使作物的發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縮短,單產下降;氣候變化使病蟲害和動物疫病有新發和加劇趨勢。
水資源。由於降水變率加大,洪澇和乾旱災害出現的頻率增加,強度加大;氣溫升高導致蒸發量加大,加重了河流污染程度,特別是枯水季節,水溫升高,促進河流中細菌和微生物繁殖,導致水質下降,從而威脅城市飲用水源安全。
交通和旅遊業。交通安全隱患增大,水毀災害增多,旅遊業成本提高。
人體健康。 氣溫升高有利於血吸蟲病傳播,洪澇災害增多為血吸蟲病的流行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夏季高溫熱害發生頻率加大、強度增強,導致因中暑、心腦血管病、胃腸道疾病等患病人數增加。
14. 氣候變化對湖南省的雨量有什麼影響?
近年來,湖南省春、秋季降水量在減少,夏、冬季降水量增多,導致我省旱季更旱、豐水季節 雨水 更豐。據預測,我省2011~2050年平均年降水量與1961~1990年30年平均相比,增減變化更加頻繁,最大增減幅度分別達20%和15%。
降水頻率加大導致洪澇和乾旱災害出現的頻率增加,強度加大。氣溫升高導致蒸發量加大,加重了河流污染程度,特別是枯水季節,水溫升高,促進河流中細菌和微生物繁殖,導致水質下降,從而威脅城市飲用水源安全。
15. 氣候變化對湖南省氣象災害有什麼影響?
受氣候變化影響,1951年以來全省8次大范圍嚴重洪澇災害有7次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之後。根據熱帶氣旋影響造成的暴雨過程強度排位,20世紀90年代之後有6次過程進入前10位。此外,自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全省年霾日數波動攀升,屢創新高。
16. 氣候變化的表現有哪些?
氣候變化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一是氣溫升高,二是極端氣候。
17. 湖南省近年來氣溫升高了多少?
1961年以來,湖南全省年平均氣溫升高了0.7℃,1998年至2010年,有12個年份位居1961年以來氣溫最高的14個年份之列。升溫最顯著的季節是冬季,幅度達1.1℃。據預測,2011~2050年全省年平均氣溫與1961~1990年30年平均相比,將升高1.3℃。
18. 為什麼我們要將地球平均氣溫上升量控制在2℃以內?
氣候變暖就像漸漸擰開的水龍頭,涓涓細流會在瞬間轉為噴涌四濺。據預測,與工業化前相比,如果地球平均氣溫上升量超過2℃時,地球將會發生人類難以承受的氣候變動,從而社會和生態系統遭到毀滅性破壞。為了防止這種危害的發生,歐洲各國把地球平均氣溫上升量控制在2℃以下(與工業化前相比)並確定為今後氣候政策的長期目標。因此,2℃是人類不可逾越的氣候警戒線。
地球平均
氣溫上升量可能導致的後果
1℃珊瑚礁白化;非洲農作物收成減少;昆士蘭的熱帶雨林減少50%。
1.5℃地中海、中亞、南亞等地缺水人口將會劇增,飲用水缺乏人口增加1億-2億,2050年飲用水缺乏人口達到25億;印度洋珊瑚滅絕,格陵蘭島的冰川開始融化;氣候異常現象增加。
2℃西南極冰蓋開始融化,海面上升,很多沿海地區將會遭受洪水災害,最大遷移人數2600萬;全世界穀物生產下降,食品價格提高;瘧疾患者增加。
2.5℃中國北方森林消失,亞馬遜沙漠化。
3℃對陸地生態系統產生很大影響,海洋大循環將會停止;50%~60%人口有登革熱感染的危險;歐洲變冷,永久性凍土地帶急劇融化,凍土層中所含的甲烷氣體將大量排放,進一步加劇氣候變暖,導致地球系統的調節發生異常現象。
19. 濕地最“怕”什麼?
我省濕地資源豐富,但氣溫升高、降水變化、極端氣候天氣都會對濕地產生嚴重影響:
氣溫升高引起濕地蒸發量增加,導致濕地乾涸、面積縮小,濕地和物種棲息地“島嶼化”和“片段化”程度加重。
降水變化引起河流徑流量變化,導致湖泊蓄水量變化,局部水體污染嚴重,濕地生態環境承載力下降。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使濕地生態系統遭遇乾旱、洪水、冰凍等災害的困擾加大,濕地物種資源減少,生物多樣性降低。
20. 誰因氣候變化問題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
2007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和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一起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因為兩者“為確立和傳播人類活動引起氣候變化的更多知識作出努力,進而為採取抵消這類變化的 措施 奠定了基礎”。
21. 什麼是低碳社會?
低碳社會是指能夠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種新的社會整體型態。低碳社會是在全面 反思 傳統工業社會的技術模式、組織制度、社會結構與文化價值的基礎上,以可持續性為首要追求,通過低碳技術、低碳文化、低碳生活等系統變革,實現全社會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較低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低碳社會建設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前提。
22. 什麼是碳匯?
碳匯一般是指從空氣中清除二氧化碳,主要是指森林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1棵樹1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相當於減少了等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全國3.9億戶家庭每年都栽種1棵樹,那麼每年可多吸收二氧化碳734萬噸。
23. 什麼是碳排放?
碳排放是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總稱或簡稱。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作為代表。能源消耗增加、人口數量上升、經濟增長是碳排放增加的原因。多數科學家和政府承認過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已經並將繼續為地球和人類帶來災難。
24. 什麼是碳捕捉與封存(CCS)?
碳捕捉與封存(CCS)是一種用於減緩氣候變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術,其雛形是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用二氧化碳驅油以提高石油採收率的技術。CCS具有諸多優勢,如可觀的減排效果、與化石能源系統具有良好的結合度、能有效配合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長期減排成本低廉等。同時,人們還逐漸認識到二氧化碳也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應當善加利用。
25. 什麼是“碳標簽”?
碳標簽是為了緩解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廣低碳排放技術,把商品在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產品標簽上用量化的指數標示出來,以標簽的形式告知消費者產品的碳信息。也就是說,利用在商品上加註碳足跡標簽的方式引導購買者和消費者選擇更低碳排放的商品,從而達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緩解氣候變化的目的。“碳標簽”主要針對出口產品,未來將對“中國製造”形成一定的外部壓力。
26. 什麼是碳中和?
碳中和也叫碳補償,是現代人為減緩全球變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這種環保方式,人們(包括單位、企業、個人)計算自己日常活動(生產)直接或間接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並計算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經濟成本,然後個人付款給專門企業或機構,由他們通過植樹或其他環保項目抵消大氣中相應的二氧化碳量,以達到降低溫室效應的目的。它是人們對地球變暖的現實進行反思後的自省、自律,是世界人民覺醒後的積極行動。它最初由環保人士倡導,並逐漸獲得越來越多民眾的支持,並且成為受到各國政府所重視的實際綠化行動。通常可以通過推動使用再生能源和植樹造林等方式,來實現碳中和。
2003年,美國電影演員迪卡普里奧就付錢在墨西哥植樹,用於抵消他製造的二氧化碳。迪卡普里奧因此宣稱自己是美國第一個碳中和公民。2005年,好萊塢影片《辛瑞那》成為第一部碳中和影片。美國前副總統戈爾2006年執導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時也計入了碳中和成本。
27. 什麼是碳盤查?
碳盤查也稱碳計量、碳排放量計量或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碳排放是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總稱或簡稱。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來代表溫室氣體。針對某產品,碳排放量是指在生產、運輸、使用、回收和處理該產品時產生的平均溫室氣體量,同一產品的各個批次之間會有不同的動態碳排放量;針對某機構或企業,碳排放量是指其在運作過程中產生的直接、間接、和其他碳排放量。
28. 什麼是碳足跡?
碳足跡是指企業機構、活動、產品或個人通過交通運輸、食品生產和消費以及各類生產過程等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的集合。通常所有溫室氣體排放用二氧化碳當量來表示。碳足跡它標示一個人或者團體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製造得多,“碳足跡”就大。反之“碳足跡”就小。
29. 家庭日常活動的碳足跡是多少?
家庭生活中主要活動的碳足跡(以二氧化碳排放量表示)如下:
活動名稱碳足跡(千克)活動名稱碳足跡(千克)
燙衣服0.02洗熱水澡0.42
搭電梯上下一層樓0.218開冷氣機一小時0.621
看電視一小時0.096聽收音機一小時0.006
聽音響一小時0.034開節能燈一小時0.011
開白熾燈一小時0.041開電扇一小時0.045
用 筆記本 電腦一小時0.013開車一公里0.22
騎機車一公里0.055每用一噸水0.194
用一立方米天然氣2.1搭高速列車一公里0.05
搭公交車一公里0.08使用一公斤木炭3.7
外食一個便當0.48丟一公斤垃圾2.06
吃一公斤牛肉36.5買一件T恤4
H. 什麼是碳足跡標簽呢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它標示一個人或者團體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製造得多,「碳足跡」就大,反之「碳足跡」就小。碳足跡是指一個產品生命周期內所產生的碳排放比如一包煙,從煙草種植,採集,運輸,生產,銷售,包裝回收,這一系列行為產生的碳排放就是這個產品的碳排放總值。目前已有的碳足跡標準是PAS 2050,未來會有ISO 14067,方法論基本一樣,ISO 14064:2006標準是ISO 14000族國際環境管理體系最新增加的標准。ISO14064標准提供給了政府和工業界一個項目的整套工具,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增強排放權交易信用。ISO :14064分三個標准,分別就溫室氣體在組織層面和項目層面的量化和報告,以及審查和核證做出詳細報告。
ISO :14064-1:2006《溫室氣體-第一部分:在組織層面溫室氣體排放和移除的量化和報告指南性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