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針對產品的生命周期做好運營(上)
前面說到產品四大生命周期: 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
引入期 :用戶對產品還不了解,用戶增長緩慢,產品還在探索中,市場前景不明朗。
成長期 :用戶已經對產品熟悉,用戶量增長迅速,競爭者紛紛進入。
成熟期 :用戶增長緩慢,直至轉而下降,潛在用戶已經很少,市場需求飽和,競爭加劇。
衰退期 :新產品或替代品出現,用戶轉向其他產品,使原來產品用戶的用戶量迅速下降。
但是,作為一個運營,在產品不同的生命周期,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所以接下來這個問題,相信一定是很多運營小夥伴們最為關心的:身處不同周期,到底要做什麼
產品在引入期,運營應該做的事情是: 用戶拉新、用戶維護,並且不斷尋找突破 。
在用戶拉新方面,任何一個產品,在引入期時,最大的需求就是拉新,而且是0成本的拉新。並且在拉新的過程中,老闆如果發現這種商業模式是正確的,開始在項目裡面開始投錢或繼續以免費的形式繼續獲取大量用戶,形成巨大突破。
在用戶維護方面,試想,一個新用戶在功能不完善的時候,使用你的產品,發現你的產品的BUG,但是你並沒有及時答復或者引導。那麼這個用戶便會流失,所以必須高度重視維護和服務。
在尋找突破方面,如果想要通過現有的資源和模式,達到更好的效果,那麼就需要所有運營人員高度配合和快速落實。運營人員拉新和維護用戶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復盤,來尋找適合產品的運營方式,如果在用戶拉新人數少的情況,需要思考「是不是沒有市場」、「如果有市場,是不是所用方法沒有堅持」、「如果一直在使用這個方法,那麼是不是堅持的方法不對」,如果所用的方法不對,那麼就需要快速矯正。如果前面說的都行不通,那麼就需要我們去借鑒和學習行業中成功的案例,並且去尋找資源。並且如何通過現有的資源和模式,達到更好的效果,要求員工高配合和快速落實。
當一個產品進入到成長期,需要快速獲取用戶,此時運營應該做的事情: 使用內增長*外增長達到低成本獲取用戶、留存+維系、形成商業化模式。
在內增長*外增長方面,外增長主要是指投放廣告,增加線下地推成員,開展更多的裂變渠道去增粉、買粉換量,外增長的原因是內部缺用戶。使用內增長*外增長的原因是:可能引流用戶不精準,而且如果承接的用戶不是很好,不能起到二次裂變的作用。所以做好的方法是用內部功能性的增長來承接外部增長的流量,來產生多次裂變。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考慮的是投放的低成本。並且在實施過程中,能找到某一個點實現持續性突破,這個階段也要不斷完善和調整UP。
在留存和維系方面,需要中維護,要重服務,如果是重維護,可能人手不夠,就需要重度服務,因為服務就是口碑,這個階段,口碑對於產品是相當重要的。
對於商業化方面,很多公司都沒有做好,原因就是沒有從用戶出發,考慮用戶的真正的需求和喜歡的方式。然後就是精細化落實,詳細做好數據統計和分析,記錄每一步步驟,並且做好轉化率分析。
今天就先分享到這里,下一次為大家帶來成熟期和衰退期的運營策略。
❷ 關於臨近效期的商品如何管理
葯品近效期處理:
具體措施如下: ①≤葯品管理制定責任制≥。健全效期葯品管理制度,葯品養護管理制度,貴重葯品交接班制度,積壓葯品申報制度等。 ②≤合理的庫存管理≥。效期葯品具有嚴格的時效性,對效期葯品應按系統分類,核定合理的庫存量,非急需近效期葯品勿購入,根據臨床用葯情況及庫存情況,按市場所需制定采購計劃。葯品采購部門在購進葯品時,要求葯品距離失效期不得低於1年(有效期在1年以內的,離失效期不得低於8個月)。新增品種需經葯事委員會研究通過並定期清查、核對、更新調換。 ③≤倉儲單位先進先出原則是保證葯品不會過期的一個重要措施≥。目前逐漸普及的醫療機構零庫存方案,可能是解決因醫院采購計劃估計過多引起的過期問題的良策之一。隨著葯品供應公司配送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會採取葯品零庫存的供應模式,實際上是將各家原來的葯品倉庫集中於葯品供應公司,隨用隨送,葯品直接到一線窗口,壓縮了葯品在各級倉庫的周轉時間,基本可以解決葯品有效期近的問題。不過,交通不方便的地方可能難以實施這種模式。 ④≤規范葯品養護程序≥,做好在庫葯品的養護工作。葯品進葯房後,應嚴格按照效期的遠近,按批號分別存放,在擺放葯品時應將效期較近的葯品放在易於拿取的外側,嚴格執行「近期先出,易變先出」的原則,防止過期失效。嚴格按照其相應的儲存條件保管葯品,密切關注室內儲存條件,尤其是光線、溫濕度變化。根據葯品性質做到密閉、低溫、避光保存,以保證貯存期葯品質量。中葯飲片要特別注意霉變、失效、蟲蛀,應經常檢查晾曬。發現異常,應停止使用,並報告科室,確認合格後方可繼續使用。做好葯品衛生工作,保證葯品整潔有序,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大掃除。 ⑤≤葯品有效期的月盤查制度≥。我院葯房堅持葯品單品種管理制度,實行各葯房每月盤存措施,工作人員定櫃、定品種進行盤存,盤存中除要求單品種葯品帳物相符外,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詳細查看葯品的有效期,對於大多數葯品的效期查詢,我們是這樣要求的,一般有效期在3~5年的,而且使用量比較大的可以半年查1次效期,比如大部分口服葯和一些比較穩定的粉針及水針注射劑;對於部分用量較小或有效期在2~3年的,需要3個月查1次效期;只有極少部分葯品有效期為1~1.5年的,如一些臨床急診常備的搶救葯品,應每月查效期。對於後者這種短效期而用量不大,但又是臨床必需的葯品,可以使用到效期1個月內,以減少葯品浪費。對發現的近效期葯品,即有效期在6個月以內(含6個月)的葯品,要詳細填表記錄其品名、規格、劑型、數量、批號、有效期、生產廠家等,由負責葯品有效期管理的葯師核查、匯總,上報葯劑科主任,並協調處理。這樣既定期查看葯品的有效期,又沒有重復工作,方便易行。 ⑥≤近效期葯品通知臨床≥。葯劑科每月25日前將庫存半年內的近效期葯品填入《近效期葯品通知單》,還可以將可能出現積壓的葯品提交臨床葯學室;臨床葯學室再根據本院的臨床用葯特點,每月向臨床發放,及時和臨床協調溝通,傳遞葯品使用信息,並將這些葯品在本院的臨床使用范圍作一簡要介紹,與此同時提醒臨床醫師加大對該種葯品的使用。 ⑦≤實現葯品管理網路化≥。在葯品各流通環節採用微機化管理,能更快捷地了解葯品進、銷、存情況,為葯品規范化管理提供准確的依據。設置滯銷葯品管理功能,可對任意時間段內無出庫記錄的葯品品種進行匯總,防止積壓。具體做法:定人、定時、定期收集近效期葯品信息,建立格式化的葯品效期管理電子表格,可以設置每種葯品的庫存上、下限,以便及時購進和補充葯品。設置效期葯品(在入庫操作時即以錄入效期)管理功能,對效期在6個月,3個月和1個月內的葯品進行三級預警。庫房管理人員在得到預警後對在庫葯品效期在3個月以內的下架到退貨區,葯房人員則對效期在1個月以內的葯品下架退庫,按規定作處理。 ⑧≤標示葯品、分類處理≥。將在庫葯品分五類,一類★按發陳貯新的原則發放,不做特殊處理;二類★及時上報科領導和院采購辦,數量較大者與供貨單位或用量較大的醫院聯系,盡快調換為較長有效期的新批號葯品或作退貨處理,盡早使用;數量少且不能退換的近效期葯品,盡快協調葯劑科內部各部門間使用;三類★重點在葯劑科內部各部門協調使用,同時走訪臨床各科,根據病種協調使用;四類★葯品下架放入專用葯櫃,積極走訪臨床科室,掌握葯品使用動態,重點協調使用;五類★葯品下架放入專用葯櫃,積極協調臨床科室使用並登記當月使用數量和使用科室,同時上報做好報廢處理。 ⑨≤查找過期原因≥。庫存葯品失效後,除按正常手續辦理報損、銷毀外,要認真分析原因,看是否存在報表不及時,促銷不得力或不正當商業促銷行為。分清造成葯品在庫失效的責任,及時查找原因:如果屬於原包裝破損、變質、污染、短缺的,及時跟庫房人員反映,做退庫處理;屬於自然報損的葯品及時在電腦上做報損處置,報主管部門批准後進行銷毀
❸ excle怎麼統計同一個產品下面多個客戶的購買記錄
1、在「開始」選項卡上選擇:「編輯」-「排序和篩選」-「自定義排序」。
2、然後點擊小黑色的三角形,按所需要的產品名稱進行篩選,就能將一個excel表格裡面的同一個產品名稱下面的多個客戶的數據篩選出來。然後統計即可。
❹ 如何做好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隨著中國在製造業產業升級力度上的加大,企業家們正將目光由單純的產品加工或裝配環節轉移至產品的整個價值鏈。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ro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理念自發源以來,因其以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從新產品需求的提出或產品創意的萌芽到產品的退役及處置)為管理主線所蘊含的巨大價值得到了眾多製造型企業的認可。然而,對許多新接觸PLM這一理念的人來說,因「管理」一詞過於寬泛而無法從字面本身獲得更多的信息。
對部分有意實施或正在選擇PLM產品的企業來說,很多時候他們是通過接觸不同供應商的解決方案來對PLM產品做更深入的了解。但這種方法的缺點是,不同的解決方案往往有不同的構架思路及宣傳策略,單單以某一個或幾個解決方案的性能與功能特性為基礎來認識PLM可能會給後續的規劃及實施帶來一定的局限性。若能擺脫具體的PLM解決方案從更宏觀的層面對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管理」一詞加以認識,企業則會更好地將PLM理念與自身發展的實際需求相結合並制定適合自身的PLM戰略,而不是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被軟體供應商們牽著鼻子走。
對管理的常規定義是:通過對人及其它資源的組織與運用達到設定的目標。業界廣泛認可的應用PLM所能實現的目標包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縮短產品上市時間等等。那麼,PLM又是如何組織和運用人及其它各項資源以達到這些目標的呢?以下幾個方面將有助於您進一步認識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管理」一詞的含義。
提高產品定義的效率
在向客戶交付一項產品之前,該產品必須經過完整的定義才可從最初的原材料轉變成可交付使用的最終產品。在這里,我們之所以使用「定義」而非「設計」一詞是因為設計僅僅只是定義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常規概念中的設計主要是指確定產品的組成物,包括材料、幾何尺寸及相應的製造工藝等。這些信息基本滿足了產品製造的需求,但如果站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或從客戶的角度看,這些信息其實是不充分的。產品定義信息除了設計數據外,還應包括來自於設計階段之前的產品概念信息(如需求說明、產品創意、概念說明等)、來自於製造階段的信息(如產品配置、交付期、用於產品持續改進的製造數據等),以及面向客戶的信息(如產品說明書、產品維護及服務數據、產品處置信息等)。面對如此龐大而格式各異的信息,高效的產品定義流程是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關鍵所在。
企業提高產品定義效率可從兩個主要方面入手。首先是提高產品定義信息的生成效率。在這一方面,諸如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以及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等可直接提高效率的PLM工具已得到了大量的應用。然而光提高了產品定義信息的生成效率是不夠的。以下兩個例子常常在PLM軟體供應商的宣傳材料中用以描述企業在實施PLM之前的狀況。第一個例子是,設計人員花了一個小時找到了一張他可以用半個小時就能重新設計完成的圖紙。第二個例子是,盡管企業內部已經對產品進行了更改,但因為設計人員忘記發送產品設計變更的電子郵件,零部件供應商還在按舊的設計進行生產。這些現象確實存在,並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說,產品定義信息的分發與共享效率與它的生成效率同樣重要。這項需求在很多企業實現了「甩圖板」之後顯得更加突出。
維護產品定義信息的准確性
產品定義信息的准確性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含義。首先是產品定義信息的完整性。比如說,A、B兩個產品共享零件C,因市場的變化,設計人員對C進行了修改以適應A產品新的設計需求,此時,PLM系統應該有相應的措施以保證B產品的信息完整性 – 通知B產品的設計師並標記所有受影響的零部件、在B產品的設計人員確認前禁止對C進行修改、或者終止共享關系並為A和B生成獨立的C零件實例,具體採取何種措施則需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來確定。
產品定義信息的准確性的另一個含義是針對時間或事件的有效性。如今,企業往往基於一個模型針對不同的需求同時生產不同配置的產品,另外來自於製造環節的因素也對設計環節產生影響(如原材料價格的變化導致設計上的變更)。這就使得產品定義信息是與其環境因素息息相關的。不同的時間、訂單、批次,以及動態的市場銷售、供應商、庫存等信息都可能需要產品定義信息做適時的變更以適應特定的需求。筆者曾服務於中國一家較早從事產品數據管理(PDM)理念推廣的軟體開發商。當時我們的口號是「確保產品數據一致、最新、安全」。很多年過去後,筆者仍然堅信這一特性是PLM的基石之一。
推動全生命周期的產品協同
當今市場環境下的普遍趨勢是,產品的生命周期在縮短但產品的價值鏈卻變得更為復雜。如今,不僅是製造流程,設計、測試、及各種管理性職能都可以外包方式執行。這就使得產品價值鏈上各方的協同作業顯得尤為重要。
毫無疑問,之前所述的產品定義效率和定義信息的准確性是保證高質量的產品協同的基礎。除此之外,產品信息的能見度(visibility)和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是另外兩項推動產品協同的關鍵技術。產品定義信息之所以對這兩項技術產生如此大的需求,是因為當今的企業運營環境和企業信息技術應用環境十分的復雜。一方面,大量的格式各異的PLM工具在企業中得以應用,甚至同一個企業中使用多種三維CAD產品的情況也不少見。另一方面,企業內及企業間復雜的管理類信息系統的架構使得數據的及時互通成為全球化運營的一個瓶頸。簡單地說,產品定義信息的能見度要求所有用戶(無論他們是否屬於同一個部門、同一個企業,也無論他們使用什麼樣的工具和系統)都能獲得相同的信息;產品定義信息的互操作性則要求用戶可在合理的控制機制下對他人的信息進行必要的操作。PLM盡管不能承擔起所有的企業內及企業間的協同作業,但它至少保證了與產品相關的主數據(Master Data)的及時性與准確性。
增強產品的可持續性
可持續性發展已經越來越為當今的企業所重視。一個企業如果想長期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那麼它所提供的產品(包括服務)必須永遠受用戶的歡迎。產品可持續性(Proct Sustainability)正是基於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提出來的。
為支持產品的可持續性,一個好的PLM系統首先必須是歷史敏感的(history-conscious)。這意味著所有與產品相關的信息必須具有可回溯性以支持產品的持續改進。其次,一個好的PLM系統還必須是面向未來的(future-oriented),也就是說,在產品生命周期開始之時,就必須將產品今後對環境及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考慮在內。企業現在普遍認識到在產品開發階段,供應商、客戶及其它合作夥伴參與得越早,所開發的產品就越能獲得成功。
以上四點是企業在考慮實施PLM項目時對「管理」一詞所應有的基礎性認識。然而,企業各有各的特點,具體如何來准確看待管理並使應用PLM的效益最大化,還應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出發。相信隨著對PLM認識的不斷深入,每個企業會找到最符合自身需求的對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定義。
參考資料來自IT商業新聞網
❺ 在EXCEL表格中里如何求同一個客戶及多種產品第一次及最後一次的拿貨日期呢
G2=MIN(IF(($B$2:$B$100=E2)*($C$2:$C$100=F2),$A$2:$A$100,""))
數組公式,需要同時按 CTRL shift 回車鍵
H2=MAX(IF(($B$2:$B$100=E2)*($C$2:$C$100=F2),$A$2:$A$100,""))
數組公式,需要同時按 CTRL shift 回車鍵
❻ Excel表中如何對不同產品的效期分別用顏色表示如何篩選
數據菜單下的篩選,點擊高級篩選,根據自己的條件進行設置就ok啦
❼ 食品保質期測試方法
科學的食品保質期試驗方法
摘要:利用化學動力學的原理,改變儲存環境來縮短食品儲存期,從而在短時間內可得到長壽食品的儲存期,以及應用於食品穩定性的測試,確保食品的商業儲存期,即食品保質期。
Abstract: using the principle of chemical kinetics, change the storage conditions to shorten the shelf life of food, and in a short time can get the shelf life of long life foods at normal condition, and apply in stability test for food, to insure the commercial shelf life of foods.
保質期試驗專用設備-採用東莞百航儀器廠生產的國內先進的保質期試驗箱,通過模擬市場銷售環境和儲存環境等進行加速試驗(也就是破壞性實驗),來檢測產品的保質期。
A.基本原理
食品儲存期加速測試的原理就是利用化學動力學來量化外來因素如溫度、濕度、氣壓和光照等對變質反應的影響力。通過控制食品處於一個或多個外在因素高於正常水平的環境中,變質的速度將加快或加速,在短於正常時間內就可判定產品是否變質。因為影響變質的外在因素是可以量化的,而加速的程度也可以計算得到,因此可以推算到產品在正常儲存條件下實際的儲存期。目前國內先進的設備有百航牌保質期試驗箱。
由於許多包裝食品通常可以儲存超過一年,評價對儲存期產生影響的外在因素,如產品本身配料的改變(採用新的抗氧化劑或增稠劑),加工過程的改變(採用不同消毒時間或溫度),或包裝材料的改變(採用新的聚合體薄膜),都會希望儲存期盡可能持續到產品所要求的時間(商業儲存期)。但許多公司都等不起這么長的時間來知道這些新產品/新加工過程/新包裝材料能否提供足夠的儲存期,因為會影響到其他決定(如新工廠的合同,采購新設備,或者安排供應新包裝材料等都有時間限制)。因此需要有一些方法來加快產品儲存期的測試,食品儲存期加速測試(ASLT)因此產生了。制葯工業早就廣泛應用類似的方法來進行儲存期及葯效測試。
在給定的條件下,產品質量的衰退與時間成反比例。溫差為10°C的兩個任意溫度下的儲存期的比率Q10=溫度為T時的儲存期 / 溫度為(T+10°C)時的儲存期,對儲存期有極大的影響:
Q10對儲存期的影響
儲存期(周數)
溫度°C Q10=2 Q10=2.5 Q10=3 Q10=5
50 2* 2* 2* 2*
40 4 5 6 10
30 8 12.5 18 50
20 16 31.3 54 4.8年
* 假設50°C時的儲存期為2周。
通常來說,罐頭食品的Q10為1.1~4,脫水產品為1.5~10;冷凍產品為3~40。
若為新產品則要進行多次試驗確定Q10。
B.食品儲存期加速測試(ASLT)步驟
可採用以下步驟來設定食物產品的儲存期:
a. 測定產品的微生物安全及質量指標;即理化測試。
b. 選擇關鍵的變質反應,哪些會引致產品品質衰退,而這些品質衰退是消費者所不能夠接受的,並決定哪些測試必須在產品試驗過程中進行(感官上或儀器上的);
c. 選擇使用的包裝材料:測試一系列的包裝材料,這樣可以選擇出一個最為劃算的材料(即經濟又滿足一定的儲存期)。
d. 選擇哪些將作用於加速反應的外在因素,見下表所建議溫度,必須選擇最少2個。
ASLT建議儲存條件
冷凍食品 脫水食品 罐頭食品
- 40°C 0°C 5°C
- 15°C 23°C(室溫) 23°C(室溫)
-10°C 30°C 30°C
- 5°C 40°C 35°C
45°C 40°C
e. 使用坐標曲線,記錄在測試溫度下,產品的儲存有多久。如果未知Q10值,則必須進行全面的ASLT測試。百航牌保質期試驗箱配備專用分析圖表。
M
時間
(月)
T 溫度°C
f. 確定測試的次數
f2=f1 Q10∆/10
f1:在較高測試溫度T1下的測試時間(天,周)
f2:在較低測試溫度T2下的測試時間(天,周)
∆:T1與T2的溫度差
因為如果一個產品在40°C測試一個月,則30°C,Q10=3,產品需最少測試
f2=1x3(10/10)=3個月。
如Q10未知,最好進行多次測試,最少需要有6個資料點來將誤差最小化,否則得到的儲存期可信度就會貶低。
g. 計算各個測試條件下,儲存的樣品的數量。
h. 開始ASLT,把得到的資料畫在坐標圖上,可根據需要增加或減少取樣的次數。
i. 從各個測試儲存條件,評估K值或儲存期並適當建立儲存期圖形,據此估算出正常條件下的儲存期。
C.實際應用例子
以產品脫水湯料為例,選擇兩個儲存條件:30°C/75%相對濕度和37°C/75%相對濕度。
- 感官測試方法按照國際標准方法ISO3972。
- 恆溫恆濕裝置:可採用百航產的BH-188型保質期試驗箱,調整到所需的溫濕度;或將玻璃乾燥皿內乾燥劑取出,放入氯化鈉飽和溶液,再將它放到溫度分別為30°C和37°C和保質期試驗箱內。
- 無色、無味的飲用水。
- 電爐或煤氣爐。
- 要求測試者回答的問卷。
- 獨立、隔音的測試區域,白色熒光燈。
- 標准樣(湯料產品,調料產品….)
- 盤子、玻璃杯、湯匙。
將樣品放入保質期試驗箱內,每隔1.5~3個月評價一次(時間間隔根據產品的種類和儲存條件不同而定),並與標准樣相比較。
評價結果按以下評分:
5,- 產品的所有特徵與標准樣完全一致
4,5 產品可以接受,但與標准樣相比較則有輕微差別
4,- 產品可以接受,但與標准樣相比較則有些差別
3,5 產品可以接受,但與標准樣相比較則有明顯差別
3,- 產品既不能接受,也不能說不能接受
2,5 產品稍微有點不能接受
2,- 產品有點不能接受
1,5 產品很明顯地不能接受
1,- 產品完全不能接受
將得到的結果進行平均。
分數3是可以接受的臨界點,如果達到了這個分數就說明產品已到了儲存期限了。
作為一個通用的標准,如果脫水產品(湯料,調料)分別在保持37°C/75%相對濕度和30°C/75%相對濕度的條件下儲存3和12個月,仍可得到不低於3的分數,則此產品可被認為是合格的。
根據原理,脫水湯料產品可以根據以下ASLT資料所組成的坐標圖來估算出標准儲存條件下的儲存期:
溫度T°C 儲存期LogSL
T1 LogSL1
T2 LogSL2
T3 LogSL3
.
.
. .
.
.
標准儲存溫度StdT(°C) 標准儲存期Log(Std SL)
D. 穩定性測試
同樣,還可以利用這個方法對產品進行穩定性測試,以確保產品的商業儲存期,
所用方法和儀器與以上相同,只是畫的坐標圖不同而已。用雞粉為例,作出詳細的檢驗,評估,分析,結論是此產品的商業儲存期設為24個月是可以保證的。
採用國內先進的百航牌保質期試驗箱還配有專用的PH值及電導率,感官等多功能分析軟體。
(見文件「產品穩定性測試」)
[1] Gordon L. Robertson Food Packag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1993.
[2] Labuza, T.P. Shelf-life Dating of Foods. Food and Nutrition Press Inc., Westport, Connecticut, 1982.
❽ 如何在EXCEL中實現產品效期報警管理,EXCEL高手進來看看!
各路高手紛紛出馬啊!
-|A|B
1|A|20071201
2|B|20080101
假設這樣的數據:
A列是商品名稱,B列是生產日期.
C1剩餘有效期:
=LOOKUP(A1,{"A";"B"},{24,30})-DATEDIF(--TEXT(B1,"0000-00-00"),NOW(),"M")
D1報警級別:
=LOOKUP(C1,{-10000,0,5,10,13},{"超過有效期","三級","二級","一級","有效期內"})
C1稍有問題就是它的有效期是不足一月算一個月。
如果不足一月算0月的話,把公式-1
❾ EXCEL中一個產品有多個銷售日期,我只想保留這個產品的最後銷售日期怎麼辦
步驟如下:
1.按升序排列你的日期,在日期前插入一列,給所有的產品記錄按升序排列一個序號
2.篩選產品不重復記錄,復制到新的工作表備用
3.在新的工作表輸入數組公式:=MAX((Sheet1!A$1:A$11=Sheet2!A1)*(Sheet1!B$1:B$11)
4.在原工作表用VLOOKUP公式找到新工作表中對應的序列號,其它的刪除,即可完成。
❿ 假如一個訂單已多次發貨的,如何在匯總表裡直接透視出多次發貨記錄呢
這個問題分三個層面進行回答。
一、實際業務操作的記錄
excel只是工具,真實業務發生了多次交易,台賬就應該有相應的記錄,反映真實情況。記錄的標准格式,建議是:
交貨日期 貨物編號 交貨量
2015-12-31 100175 5
2016-1-5 100175 8
這個記錄要求:同一個訂單號可以發生多次交貨,但訂單號確保不能錯誤。日期必須按照標准寫法yyyy-m-d,記住,是減號,不是小數點。(這點很重要,後面有講)
二、統計分析如何操作
原始台賬要匯總統計,才能方便查閱,根據查閱的目的,會有不同的匯總方式。匯總的方法:數據透視表
1、統計各貨物的出貨量,以便對照庫存是否安全庫存。
操作:選擇這個交貨表,插入→數據透視表→確認→行標簽選擇貨物編號,數值選交貨量,數值匯總方式選擇求和。這樣就可以統計出出貨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