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資產管理類理財產品的定義是什麼怎麼理解
資產管理可以在網路里查,在這不再贅述。至於資產管理類理財產品是指一些金融機構,比如信託公司、券商、銀行(比較少見,銀行私人銀行部可能多點)、資產管理公司(風險一般比較大),發行的資產管理計劃,進行打包、拆分若干份。然後銷售給高凈值人士的一種理財產品。產品一般收益年化在10%左右。期限有半年期(比較少)、一年期、兩年期等等。期限越長收益越大,但存在的風險越大。
『貳』 能否幫忙區分各個機構都可以發行什麼理財產品或者叫資管產品。有什麼區別
我看唯達理財上說到資管產品只是最近才興起的,其實它的主要風險分類的都可以照搬信託產品,大體道理應該是相通的吧我覺得
『叄』 資管是什麼意思
資管即集合資產管理。
集合資產管理是集合客戶的資產,由專業的投資者(券商)進行管理。它是證券公司針對高端客戶開發的理財服務創新產品,投資於業績優良、成長性高、流動性強的股票等權益類證券以及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的資產。
(3)發行資管產品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集合資產管理的優勢:
①有些優質債券,投資者自己不容易買得到。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憑借證券公司的債券業務優勢,可獲得比普通投資者更多的機會。
②一般投資者沒有足夠的精力進行債券的組合優化投資。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由從業多年的專業人士專門管理,可進行充分、科學的債券組合優化投資。
③有些市場如銀行間債券市場,一般投資者的進入受到限制。而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管理人擁有多種市場交易資格,可進行多品種投資,獲得一般投資者所無法獲得的收益。
④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管理人在購買債券時憑借其資金量大的優勢,可以在更低的費率下購買。
『肆』 什麼是資管產品
大家俗稱的理財產品在金融監管部門的制度里被稱為【資產管理產品】,簡稱資管產品。資管產品是一種載體,金融機構作為管理人通過這個載體對普通大眾委託的資金進行投資和管理。
資管產品是為獲得監管部門批准公開發行的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將特定客戶委託為資產管理人,受託人為資產託管人,以平衡客戶利益,將信託財產投資於標准化的金融產品。
所謂資管產品,一般也叫資管計劃,是由持牌的資產管理公司發行和管理的,面向特定人群募集資金的一種金融產品;所謂信託產品,也叫信託計劃,簡單來說是有信託公司發行和管理,面向特定人群募集資金的一種金融產品。資管產品一般不會做銀行固收。除非是投資於金融市場,然後投資了一定比例之後。剩餘的部分才會考慮投資銀行理財。
資管產品的經營范圍包括: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專項客戶資產管理計劃、合計資產管理計劃、定向資產管理計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債券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股票債券組合型投資計劃、資產支持計劃、投資組合保險資產管理產品、養老保險管理產品等。
拓展資料: 資管產品與信託產品的區別?
與信託產品相比,資管產品的差異如下:
(1)本質相同,但發行渠道不同,即發行主體不同:一家是信託公司,另一家是資產管理公司,是公募基金公司的子公司。截至2015年7月,全國擁有該資質的發證公司78家;
(2)監管不同:信託受銀監會監管,資產管理計劃受證監會監管;
(3)不同的備案時間:信託應一次性向銀監會備案,充分募集資金後成立;資金管理計劃申報2次,開始募集資金1次,全額募集資金後驗資報告1次,成立後2天驗資;
『伍』 資管產品是什麼意思
資管產品,是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准化金融產品。
如需了解更多平安銀行代銷資管產品業務,可以點擊下方鏈接選擇首頁右上角在線客服圖標或者關注平安銀行微信公眾號(pingan_bank)進行咨詢。
https://b.pingan.com.cn/branch/mkt/bankonline/dist/onlineBankless.html#
『陸』 什麼是資管計劃
資管計劃就是資管產品,是指獲得證監會批準的證券公司或者公募 基金管理公司,募集符合監管機構規定的特定客戶的資金或通過擔任資產管理人的形式接受特定客戶的財產委託,
由資產託管人託管並交由專業資產管理人來管理, 是基金子公司為了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客戶的資產進行投資的一種理財服務創新類的標准化金融產品。
通俗點說就是投資者將自己的資金交給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進行管理,避免了因專業知識和投資經驗不足而可能引起的不必要風險,同時能取得穩定收益的一款安全度較高的理財產品。
(6)發行資管產品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資管計劃與傳統理財產品的區別
一、發行主體
資管計劃:基金子公司/證券公司
傳統理財產品:商業銀行自主發行
二、監管機構
資管計劃:證監會
傳統理財產品:銀監會
三、收益率表現方式
資管計劃:產品購買份額*產品單位份額凈值差
傳統理財產品:本金*收益率*持有時間
四、投資期限
資管計劃:1-3年,客戶可在每月或每季度開放期進行申購和贖回
傳統理財產品:合同中註明,1個月至幾年不等
五、風險
資管計劃:浮動收益類產品,非保本
傳統理財產品:固定收益類產品,本金有保障
六、參與/退出方式
資管計劃:指定開放期內參與;投資人可選擇全額贖回,也可選擇部分贖回
傳統理財產品:認購期內參與;正常運作至投資期限結束,無需進行贖回
『柒』 資管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資管帶綴是什麼意思? 資管,即資產管理,就是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的公募基金子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等,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行為。這個過程可以形成標准化的金融產品 ,謂之資管產品。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資管業務主要包括:基金子公司資管、券商資管、保險資管,以及銀行資管。當然,我們熟悉的信託也屬於資管范疇,在這里就不贅述了。
【基金子公司資管】
政策法規:2012年9月26日,證監會公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10月31日發布《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自此,向基金管理公司全面放開資管業務。此後一年半的時間,基金資管行業發展迅速。截至2013年底,基金子公司已成立62家,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很快將破萬億。
優勢:小額充足,300萬元以下的小額200個;在操作模式上與信託最接近;且由於讓利於投資者,產品收益高於信託,在募集速度和投資者喜好程度上更勝信託。
劣勢:基金子公司成立時間較短,自身資本實力不如信託;以降低費用,提高產品收益,壓縮自身利益擴張發展的模式不可持續;運作尚不夠成熟,產品需要精挑細選。
【券商資管】
政策法規:2012年10月18日,證監會公布《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及配套的《證券公司 *** 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和《證券公司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證券公司被譽為擁有了金融投資全牌照,能夠開展信託公司能做的大部分業務。券商資管一經放開,便迅速發力。據統計,截至2013年3季度末,券商資管規模達到3.89萬億元,目前規模已近4萬億,有強勢超越信託之勢。
優勢:小額充足,300萬元以下的小額200個;營業部網點多,在客戶資源、營銷能力和投資證券市場等方面具有先天優勢,以及和銀行、基金、信託、保險等機構長期合作建立了良好的渠道。
劣勢:大部分為操作簡單,缺少技術含量的通道業務,主要依賴銀行渠道,難以形成持續競爭力;審批制,審批流程長,效率不高。
【保險資管】
政策法規:2012年10月22日,保監會發布《關於保險資金投資有關金融產品的通知》、《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管理暫行規定》;2013年2月17日,發布《關於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開展資產管理產品業務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後,保險資產管理的業務范圍得以拓寬。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國保險資產管理規模6833億元。
優勢:保險資管因其行業特殊性,擁有先發的資金優勢;風險較低,安全性高。
劣勢:因對資金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保險資管過於保守、弱勢,產品收益相對偏低。數據顯示,2013年保險行業的投資收益率為5.04%,市場可查詢的主要幾款保險資管產品的收益率大多處於2-3%。
【銀行資管】
政策法規:2013年9月末,銀監會批准了國內11家商業銀行開展理財資產管理業務試點,宣告銀行理財正式進入資管時代。截至2013年底,試點銀行均完成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申報,總規模超過100億元。
優勢:客戶基礎好,具有平台優勢,資金實力強。
劣勢:資管能力不強,需要一個積累和發展的過程;鑒於銀行的國民地位,銀行資管對產品的安全性要更為謹慎,投資策略較保守,產品收益不高;收手續費和業績提成。...>>
問題二:資管和信託的區別是什麼? 一個是發債股,一個是海外基金,高搜易歡迎你
問題三:第三方資管業務是什麼意思 資產管理業務的含義:資產管理業務是指證券、期貨、基金等金融投資公司作為資產管理人,根據資產管理合同約定的方式、條件、要求及限制,對客戶資產進行經營運作,為客戶提供證券及其它金融產品的投資管理服務的行為。
問題四:什麼是資管計劃? 資管計劃也稱資管產品,是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准化金融產品。
資管產品和信託產品相比,有小額數量的優勢,如果投資者是小額投資可以考慮近期前景很好的資管產品揚州安置房資管。謝謝
問題五:如何理解什麼是「大資管」 一般意義上的財富管理業務(wealth management),通俗講就是理財業務,也有稱之為「泛資管、大資管」,這些都是一種相對廣義、泛泛的財富管理概念,具體深入分析以後,它實際既包括以基金經理為代表的資產管理業務,也包括以財富顧問為代表的狹義財富管理業務這兩個方面或說兩個環節。而且這二者所要求的專業技能有較大不同,實際上是金融行業中兩個不同的領域。
資產管理業務的典型代表就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他們通常負責尋找具體的投資項目、某某股票、某某債券等具體投資品種,決定相應的買入賣出時機,他們是理財產品的投資管理人。其他諸如國內商業銀行內部負責理財產品設計的產品部門(如一些銀行內部的資產管理部、投資銀行部等)、國內信託公司、券商、私募機構等目前都在從事資產管理業務,他們都屬於資產管理機構范疇,到處尋找各個具體投資項目、投資標的進行投資,並承擔之後的投資管理職責。
而狹義財富管理業務的典型代表就是財富顧問,他們負責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幫助投資者尋找符合投資者自身風險偏好特徵、適應某一特定時期市場風格的理財產品,即將合適的產品在合適時機銷售給合適的客戶,他們是理財產品的銷售者(如國內商業銀行內部的個金部和私人銀行部等)。不同於資產管理機構的內設銷售部門,如基金公司的銷售部門,他們也在做銷售,但他們僅僅是在銷售本機構的產品,一般不屬於財富顧問的范疇,財富顧問往往需要在不同市場、不同資產管理機構,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私募等機構之中,尋找同類產品中表現最優的產品,而不僅僅是銷售本機構的產品。為了給財富顧問提供豐富的產品選擇,國內首家理財產品分銷平台金融港應運而生,破除分業經營是狹義財富管理業務的發展趨勢。
具體而言,財富顧問除了需要充分了解客戶的投資風險偏好選擇合適的客戶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能幫助客戶在諸多參差不齊的資產管理機構和基金經理之中挑選合適的、同類產品中表現最優的產品和產品管理人,實際就是要有本事篩選出優秀的基金經理,評價該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歷史業績和投資風格;同時財富顧問還要有能力判斷評估當前或未來某一時段的市場風格,當前市場適合哪個大類資產,買債券類產品,還是買股票類產品,股票類產品中適合買投資成長類股票的產品,還是投資大盤藍籌類股票的產品,以便下一步挑選出擅長相應某一類市場風格的基金經理適時推薦給客戶;反之,當前是不是應該賣出某類產品等。
這些都需要較強的專業能力,需要始終面對投資市場永恆的變化波動和不確定性,不斷學習更新知識,還需要有敬畏市場的態度。只有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務好客戶,賺取相關業務收入,也才能更加有利於防範銷售風險,減少銷售糾紛。另一方面,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促進下,像金融港這樣的分銷平台充當了篩選產品的角色,在篩選過程中提供了一定的風控建議,便於財富顧問快捷地挑選優質產品。
問題六:資管和信託有什麼區別嗎 資管產品,是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准化金融產品。
資產管理業務是指證券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根據資產管理合同約定的方式、條件、要求及限制,對特定客戶資產進行經營運作,為客戶提供證券及其他金融產品的投資管理服務。
而目前資管業務用來發行固定收益類信託產品,是證監會提倡的金融創新的結果,未來基金資管和券商資管用來分拆信託或發起類信託產品是一種趨勢。基金資管是證監會監管的產品之一,證監會監管產品統一要求資金託管某一指定銀行,基金資管及券商不能接觸客戶資金,來保證資金安全。
主要區別如下:
1)本質相同,只是通道不同,即發行主體不同:一個是信託公司,一個是資產管理公司,系公募基金公司的子公司,目前全國有32家有這樣的資格發行(截止7月5日);
2)監管不同:信託是銀監會監管,資管計劃是證監會監管;
3)報備次數不同:信託報備銀監會1次,募集滿即可成立;資管計劃要報備2次,募集開始時報備1次,募集滿後驗資報備1次,驗資2天後成立;
4)小額數量不同:信託300萬以下小額50個,資管計劃小額可以有200個
問題七:資產管理是什麼意思啊? 資產管理可以定義為機構投資者所收集的資產被投資於資本市場的實際過程。雖然概念上這兩方面經常糾纏在一起,但事實上從法律觀點來看,資產管理者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機構投資者的一部分。實際上,資產管理可以是機構自己的內部事務,也可以是外部的。因此,資產管理是指委託人將自己的資產交給受託人,由受託人為委託人提供理財服務的行為。是金融機構代理客戶資產在金融市場進行投資,為客戶獲取投資收益。在國內資產管理又稱作代客理財。
資產管理的另一種方式是作為資產的管理者將託管者的財產進行資產管理,主要投資於實業,包含但不限於生產型企業。此項管理風險較小,收益較資本市場低,投資門檻較低。
資產管理業務主要有3種:
1.為單一客戶辦理定向資產管理服務。
2.為多個客戶辦理 *** 資產管理業務。
3.為客戶特定目的辦理專項資產管理業務。
問題八:資管計劃的優先放和劣後方是什麼意思? 比如你覺得自己炒股很牛,就可以自己拿出100萬資金來做劣後資金,然後找人配300萬優先資金構成一個400萬投資載體。
作為優先資金的回報,你允諾1年給7%的回報,300萬×7%就是21萬,與此同時優先資金不享受進一步的分配。
所以這400萬一年後要拿出321萬還給優先資金,剩下的就都是自己的了。如果你賺了50%變成600萬元,那麼600-321=279萬就都是你的盈利了,相比你直接用自有100萬資金賺50萬要多許多。
當然,如果你不幸投資組合10%虧了,400萬變成360萬元,你依然要拿出321萬還給優先資金,所有的損失都由你自己承擔(所以叫劣後),也就是說原來的100萬就變成360-321=39萬元了,損失超過60%。可見雖然賺的時候可以多賺許多,但是虧起來更厲害。
『捌』 資管產品的分類有哪些資管產品與信託有什麼區別
資管產品包括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定向資產管理計劃、私募投資基金、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股債結合型投資計劃、資產支持計劃、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養老保障管理產品等。
資管產品與信託的區別
一、本質相同,即發行主體不同
1、資管產品:資產管理公司,系公募基金公司的子公司
2、信託:信託公司
二、監管不同
1、資管產品:證監會監管
2、信託:銀監會監管
三、報備次數不同
1、資管產品:資管計劃要報備2次,募集開始時報備1次,募集滿後驗資報備1次,驗資2天後成立;
2、信託:信託報備銀監會1次,募集滿即可成立
四、小額數量不同
1、資管產品:資管計劃小額可以有200個
2、信託:信託300萬以下小額50個
(8)發行資管產品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信託的作用是信託職能發揮的結果,包括:
1、代人理財的作用,拓寬了投資者的投資渠道。
2、聚集資金,為經濟服務:
由於信託制度可有效的維護、管理所有者的資金和財產,它具有很強的籌資能力,為企業籌集資金創造了良好的融資環境,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將儲蓄資金轉化為生產資金,可有力的支持經濟的發展。
3、規避和分散風險的作用:
由於信託財產具有的獨立性,使得信託財產在設立信託時沒有法律瑕疵,在信託期內能夠對抗第三方的訴訟,保證信託財產不受侵犯,從而使信託制度具有了其他經濟制度所不具備的風險規避作用。
4、促進金融體系的發展與完善:
5、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
通過設立各項公益信託,可支持我國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慈善等事業的發展。
6、信託制度有利於構築社會信用體系:
信用制度的建立,是市場規則的基礎,而信用是信託的基石,信託作為一項經濟制度,如沒有誠信原則支撐,就談不上信託,而信託制度的回歸,不僅促進了金融業的發展,而且對構築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玖』 信託產品和資管產品有什麼區別
1、發行機構不同。
信託產品由信託公司發行,基金資管產品由基金子公司發行。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的公募基金都成立了基金子公司。
2、監管部門不同。
信託公司由銀監會監管,基金子公司的監管和公募基金一樣,都是由證監會監管。
3、行業發展時間長短不同。
第一批基金子公司2012年11月份獲批,基本上2013年才開展業務,當初設立基金子公司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股票市場長期處於熊市,基金公司日子比較難過,而同期信託行業卻突飛猛進。所以基金子公司的出現帶有平衡照顧的性質。
4、經驗積累有差別。
基於上一條基金子公司比信託公司發展時間短,所以客觀地說,其在風控經驗積累、項目資源、客戶資源方面,總體上要弱於信託公司。
5、注冊資本金差異較大。
現在信託公司的注冊資本金基本都在10億級別,而基金子公司的產品則在幾千萬的級別。
6、「剛性兌付」的潛規則需要觀察。
雖然「剛性兌付」對行業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但投資者還是非常關心這一問題。基金子公司成立時間不長,多數項目還沒到期,所以爆出風險問題的比較少,如果出現了兌付風險問題,能否延續信託產品的「剛性兌付」規則還很難說。
7、小額投資者數量限制不同。
一個信託產品最多隻能有50個投資金額在300萬以下的小額投資者,而基金資管產品最多能擁有200個投資金額在300萬以下的小額投資者。
基於上述分析,可以認為,信託產品總體上要優於基金資管產品。但是,基金資管產品的劣勢主要體現在受託人層面,而在一個產品的風險主要還是取決於產品本身,很多基金資管產品的融資方、還款來源和保障措施都非常不錯,比部分信託產品還要好,這種產品可以其實也可以考慮。而且,一般來說,基金資管產品的收益要比信託產品高1-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