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旅遊景點土特產如何打造
旅遊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產業,但作為旅遊產業鏈中的高附加值產業,文創產業的發展卻並不盡人如意。據了解,目前境內旅遊購物收入僅占旅遊總收入25%左右,與國外旅遊發達國家和地區的40%到70%相距甚遠。
景區文創產品銷量低與產品的質量低劣不無關系。近年來,一些景區充斥著品質不高、同質化嚴重的旅遊紀念品,無法體現出景區的文化內涵、民俗風情及深層價值。這樣的旅遊紀念品已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市場呼喚有內涵的文創產品脫穎而出。
那麼,如何開發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景區文創產品呢?六大法則給你答案。
旅遊景區文創產品開發六大法則
|| 一把手抓 全盤布局
這幾年國內很多5A景區逐漸意識到旅遊文化創意產品的重要性,但最終效果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始終不見起色。
原因其一就是將旅遊文化創意產品簡單歸納為單一部門、單一設計環節的問題。而旅遊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關鍵在於這是一個景區多部門協同作戰的產業,從景區的角度必須要一把手主抓,充分調動景區的財力、渠道、銷售、營銷、地段等資源,才能為遊客提供立體化的游覽體驗、情感體驗,從而實現文化創意產品的變現轉化。旅遊文化創意產品的產業創新、文化變現、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並非設計單方面的任務,文化新造、技術創新、營銷模式創新、經營管理系統創新等等,歸根結底必須是景區一把手主抓,上下一條心,景區跨部門整合協作的結果。
B. 如何打造文化特色高品質的旅遊產品很難
深入挖掘利用特色文化旅遊資源。文化資源是現代旅遊的第一資源。要深入挖掘西安歷史、革命、民俗、宗教和山水文化等資源,進行科學規劃,重點開發,走差異化和特色化發展之路。一是由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學者、民俗顧問以及其他社會力量通過實地走訪、調研、查閱文獻資料等方式,對全市文化資源特別是歷史遺跡、民俗文化、人文景觀、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進行全面梳理,建立旅遊文化資源資料庫,為今後作為旅遊開發與保護、規劃與建設提供基礎性資料。二是實施文化旅遊創意戰略,對文化資源進行再創造、再包裝,積極打造特色文化旅遊產品,不斷提升文化資源的旅遊功能和價值。對歷史傳統、風土人情、民間傳說等,要尋求其與自然景觀以及遊客審美和情感需求的有效對接渠道,實現文化內涵與自然景觀的有機交融。對西安鼓樂、藍田普化水會音樂、臨潼孫家皮影、周至啞柏刺綉、長安楮皮紙製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利用中保護」的原則,推動更多的
C. 結合實際,試述如何進行旅遊產品開發
旅遊產品開發要結合具體的旅遊項目來談。
D. 旅遊產品開發的旅遊產品開發策略
旅遊產品的開發可以分為旅遊地開發和旅遊線路開發兩個方面,下面分別就具體開發策略進行討論。
(一)旅遊地開發策略
旅遊地開發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一個旅遊地要進行旅遊產品開發,首先必須憑借其旅遊資源的優勢,或保護環境,或築亭壘石,或造園修橋,使之成為一個藝術化的統一游賞空間,讓原有風光更加增輝添色,更符合美學欣賞和旅遊功能的需要。旅遊地開發的策略,根據人工開發的強度及參與性質可分為以下幾種:
1.資源保護型開發策略。對於罕見或出色的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要求完整地、絕對地進行保護或維護性開發。有些景觀因特殊的位置而不允許直接靠近開發,它們只能作為被觀賞點加以欣賞,其開發效用只能在周圍景區開發中得以體現,對這類旅遊地的開發,其要求就是絕對地保護或維持原樣。
2.資源修飾型開發策略。對一些旅遊地,主要是充分加以保護和展現原有的自然風光,允許通過人工手段,適當加以修飾和點綴,使風景更加突出,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在山水風景的某些地段小築亭台;在天然植被風景中調整部分林相(林業術語,指各種植物群);在人文古跡中配以環境綠化等,就屬於這類開發。
3.資源強化型開發策略。這類開發指在旅遊資源的基礎上,採取人工強化手段,烘托優化原有景觀景物,以創造一個新的風景環境與景觀空間。如在一些自然或人文景點上搞園林造景,修建各種陳列館和博物館,以及各種集萃園和仿古園等。
4.資源再造型開發策略。這類開發不以自然或人文旅遊資源為基礎,僅是利用旅遊資源的環境條件或基礎設施條件,打造一些人造景點和景觀形象。如在一些交通方便、客流量大的地區上興建民俗文化村、微縮景區公園;在一些人工湖泊打造一些樓台庭閣、旅遊設施等。
(二)旅遊路線組合策略
旅遊路線開發以最有效地利用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旅遊者需求和最有利於企業競爭為指導,遵循旅遊產品開發的原則,具有以下幾種旅遊路線產品的組合策略:
1.全線全面型組合策略。即旅遊企業經營多條旅遊產品線,推向多個不同的市場。如旅行社經營觀光旅遊、度假旅遊、購物旅遊、會議旅遊等多種產品,並以歐美市場、日本市場、東南亞市場等多個旅遊市場為目標市場。企業採取這種組合策略,可以滿足不同市場的需要,擴大市場份額,但經營成本較高,需要企業具備較強的實力。
2.市場專業型組合策略。即向某一特定的目標市場提供其所需要的旅遊產品。如旅行社專門為日本市場提供觀光、尋蹤、考古、購物等多種旅遊產品;或針對青年遊客市場,根據其特點開發探險、新婚、修學等適合青年口味的旅遊產品;或針對老年遊客市場,開發觀光、懷舊、度假、養老旅遊產品等。這種策略有利於企業集中力量對特定的一個目標市場進行調研,充分了解其各種需求,開發滿足這些需求的多樣化、多層次的旅遊產品。但由於目標市場單一,市場規模有限,企業產品的銷售量也受到限制,所以在整個旅遊市場中所佔份額較少。
3.產品專業型組合策略。即只經營一種類型的旅遊產品來滿足多個目標市場的同一類需求。如旅行社開發觀光旅遊產品推向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市場。因為產品線單一,所以旅遊企業經營成本較少,易於管理,可集中企業資金開發和不斷完善某一種產品,進行產品的深度加工,樹立鮮明的企業形象。但採取這種策略使企業產品類型單一,增大了旅遊企業的經營風險。
4.特殊產品專業型組合策略。即針對不同目標市場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旅遊產品。如對歐美市場提供觀光度假旅遊產品,對日本市場提供修學旅遊產品,對東南亞市場提供探親訪友旅遊產品;或者經營探險旅遊滿足青年市場的需要,經營休閑度假旅遊滿足老年市場的需要等。這種策略能使旅遊企業有針對性地開發不同的目標市場,使產品適銷對路。但企業採取此種策略需要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投資較多,成本較高。
E. 如何進行旅遊產品開發
旅遊產品開發是根據市場需求,對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人力資源及旅遊景點等進行規劃、設計、開發和組合的活動。由於旅遊產品的生命周期客觀存在,為保持旅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有處於成熟期的一代旅遊產品,也有處於成長階段的一代產品,同時還有正在開發當中的一代產品,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旅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企業應該未雨綢繆,及時分析外部環境,預測旅遊產品的生命周期,具有前瞻性地適時進行旅遊產品的開發。
(一)旅遊地開發
旅遊地是旅遊產品的地域載體,是遊客的目的地。旅遊地開發是在旅遊經濟發展戰略指導下,根據旅遊市場需求和旅遊產品特點,實施對區域內旅遊資源進行規劃,建造旅遊吸引物,建設旅遊基礎設施,完善旅遊服務,落實區域旅遊發展戰略的具體措施等。因此,旅遊地開發就是在一定地域空間上開展旅遊吸引物建設,使之與其他相關旅遊條件有機結合,成為旅遊者停留、活動的目的地。旅遊地開發通常可分為五種形式。
1.以自然景觀為主的開發。這類開發以保持自然風貌的原狀為主,主要進行道路、食宿、娛樂等配套設施建設,以及環境綠化、景觀保護等。如一個地區的特殊的地貌、生物群落、生態特徵都是可供開發的旅遊資源。自然景觀只要有特點就可以,不必非要具備良好的生態環境,比如沙漠、戈壁開發好了都是值得一游的旅遊吸引地。但是自然景觀式景點的開發必須以嚴格保持自然景觀原有面貌為前提,並控制景點的建設量和建設密度,自然景觀內的基礎設施和人造景點應與自然環境協調一致。
2.以人文景觀為主的開發。這類開發是指對殘缺的文化歷史古跡進行恢復和整理。如對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古跡、遺址、園林、建築等,運用現代建設手段,對之進行維護、修繕、復原、重建等工作,使其恢復原貌後,自然就具備了旅遊功能,成為旅遊吸引物。但是人文景觀的開發一定要以史料為依據,以遺址為基礎,而切忌憑空杜撰。人文景觀的開發一般需要較大的投資和較高的技術。
3.在原有資源和基礎上的創新開發。這類開發主要是利用原有資源和開發基礎的優勢,進一步擴大和新添旅遊活動內容和項目,以達到豐富特色,提高吸引力的目的。比如在湖濱自然景觀旅遊中,增添一些水上運動項目,諸如飛行傘、劃艇、滑水等都是不錯的項目,不僅未破壞原有景觀,還可以和原有的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成為新的風景點。
4.非商品性旅遊資源開發。非商品性旅遊資源一般是指地方性的民風、民俗、文化藝術等,它們雖然是旅遊資源但還不是旅遊商品,本身並不是為旅遊而產生,也不僅僅為旅遊服務。對這類旅遊資源的開發,涉及到的部門和人員較多,需要進行廣泛的橫向合作,與有關部門共同挖掘、整理、改造、加工和組織經營,在此基礎上開發成各種旅遊產品。應該引起開發者注意的是,這些地區一旦成為旅遊目的地,大量遊客進入景點後,會改變原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習俗,同時遊客帶來的外來文化,會對當地的文化生態造成較大的污染。
F. 景區經營旅遊營銷如何實施
目前全國范圍內的景區已有2萬余家,各種新的景區又層出不窮,不斷涌現,導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如何在眾多的景區中脫穎而出,吸引遊客?通過學習教材和查閱有關資料,得出以下幾點。
一、 樹立科學的營銷觀念
樹立「以人為本」的營銷觀念。景區營銷發展到今天,觀念、認識、方法都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提的最多的「以人為本」的思想仍沒有在景區的營銷過程中得到貫徹,並且這一口號的無處不在已經沖淡了它的基本含義和有效性。事實上,「以人為本」不僅體現為尊重人(包括員工、遊客、銷售商),更體現為為遊客提供增值的服務。景區的產品可以帶給遊客超出他(她)期望的體驗,他(她)就很滿意,然後對他(她)的親人、朋友或周圍的人講整個遊玩的美妙感受,促使他們也來景區消費。這是一種最有效,也最經濟的營銷方法。景區營銷一定要樹立這種廣義上的「以人為本」認識,以遊客為導向設計產品、設計營銷策略。
二、 做一個科學的營銷規劃
「規劃就是財富」已成為業界共識,很多景區在開發前都做了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包括修規和控規)。但是,這還遠遠不夠。總體規劃可以在景區的總體定位、發展戰略及景區發展各要素安排上進行總體的部署和安排,營銷規劃在總規中雖有專門章節,但是畢竟還是粗線條的勾勒,並且滿足不了景區營銷的動態性特點及要求;修規或控規對景區景觀和各項工程建設提出要求,但多是「硬體」的,對於營銷、管理等「軟體」方面的內容卻沒有涉及。因此,景區還應該有營銷的專項規劃。一個科學的營銷規劃是保證景區營銷工作得以有效開展、達到預定目標的必要內容,而且從長遠來看,景區做專門的營銷規劃是一個趨勢。這樣可以根據景區實際的建設情況適時的進行營銷工作,從而避免盲目的、沖動的、無序的開發市場,科學的營銷規劃可以事半功倍,目標准確,更有效的使用資金,從而帶來豐厚的收益。
三、 景區產品科學定位
景區要想在紛爭的旅遊市場中取得優勢,就得在信息傳遞中把自己的突出特色宣揚給廣大消費者,並能牢牢抓住消費者,讓自己的產品占據一定的市場地位。景區可以採用的定位方法有:攀附定位,心理逆向定位,狹縫市場定位和變換市場定位。攀附定位是一種「借光」定位方法。它借用著名景區的市場影響來突出、抬高自己,比如把三亞譽為「東方夏威夷」,把雲台山譽為「北方九寨溝」。 理逆向定位是打破消費者一般思維模式,以相反的內容和形式標新立異地塑造市場形象。比如,寧夏的沙坡頭,內蒙古的響沙灣本是沙漠。狹縫市場定位是景區不具有明顯的特色優勢,而利用被其他景區遺忘的旅遊市場角落來塑造自己旅遊產品的市場形象。比如山西省的大寨本來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山村,由於歷史上「學大寨」的事情,山村開始走旅遊發展道路。變換市場定位是一種不確定定位方法。它主要針對那些已經變化的旅遊市場或者根本就是一個易變的市場而言的。市場發生變化,景區的特色定位就要隨之改變。
四、景區產品組合,
首先要對自己的旅遊產品有所認識。根據景區所提供旅遊產品的主要內容和特徵,組成完備的營銷組合,然後再來考慮其營銷策略的制定。
1、景區要正確認識自己的產品
景區的產品不能僅僅理解為旅遊地的風景名勝、人文景觀、歷史文化等,還應該包括必要的旅遊設施、旅遊環境、遊客觀賞和參與的活動項目、景區的管理和各類服務等。景區產品的實質是服務,而不是風景名勝本身。風景名勝不能通過購買發生所有權的轉移。
2、景區產品營銷組合因素:
(1)景區吸引物。
景區吸引物就是景區內標志性的觀賞物。它是景區旅遊產品中最突出、最具有特色的景觀部分。這是景區賴於生存的依附對象,是景區經營招徠遊客的招牌和幡簾,是景區旅遊產品的主要特色顯示。沒有這個吸引物,遊客就不可能來景區旅遊消費,尤其在今天旅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吸引物不僅靠自身獨有的特質來吸引遊客,還要有一個良好的形象塑造和宣傳才能起到應有的引力效果。
(2)景區活動項目。
景區活動項目是指結合景區特色舉辦的常規性或應時性供遊客或欣賞,或參與的大、中、小型群眾性盛事和游樂項目。景區活動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如文藝、體育表演、比賽,民間習俗再現,各種絕活演藝,遊客參與節目,尋寶抽獎等等。這些活動不僅是景區旅遊產品的一部分,而且還可作為促銷活動的內容。
(3)景區管理與服務。
景區產品表達形式盡管呈多樣化,但其核心內容仍是服務。服務的特點就是它的提供與消費常常處於同一時間,每一次服務失誤就是一個不可「回爐」修復的遺憾的廢品產出。在服務過程中的管理尤顯重要。實際上管理就是最核心的服務。景區管理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對員工的管理,二是對景區的管理。不管是哪種服務,都要以最大限度滿足遊客需要為宗旨,為遊客服務。
(4)景區可進入性
可進入性指的是景區交通的通達性。由於很多景區處在交通不方便的偏僻地區,使得遊客進出景區大受限制,甚至交通成為營銷瓶頸。景區的產品銷售過程與有形商品銷售不同,是景定人動,遊客必須來到景區享受服務,經營要靠大量的客流。
五、景區如何選擇市場
1、景區要先以地域為界去選擇市場 景區對旅遊市場的選擇是分層次的。首先要以地域為界去選擇市場,然後再考慮其他影響旅遊的因素。在以地域為界選擇市場時,應該遵循由近到遠、逐步擴大的原則展開市場營銷。
2、景區營銷要瞄準中心城市
以景區所在地為中心,以距離遠近為半徑,按地域把旅遊市場劃分為近、中、遠三個梯次,分別對應於景區企業市場發展的近期、中期和長期規劃。無論哪個梯次都要以該區域范圍內的中心城市為主攻目標市場。因為消費也有梯次傳遞的規律,一般是從大城市到中等城市,再到小城市,最後到農村。時尚消費更是如此。旅遊是一種時尚消費,所以重點要抓中心城市旅遊市場。
3、特殊群體的市場
這類市場大多數以宗教、登山、戶外運動為主,多數遊客是出於自身的興趣前來旅遊。
六、景區的深度開發
景區雖然受地域限制,但發展市場的空間還是無限的。景區可以採取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內涵型發展模式,一種是外延型發展模式。
綜上所述,景區的營銷工作比常規的產品營銷要復雜。景區由於產品的特性:不可移動、不可復制、即時產生、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同時進行,因此營銷工作就區別於常規產品的銷售。制定體系化的營銷策略就是重中之重,有了科學系統的營銷策略才是完成整個景區的銷售任務的保障。
G. 如何將景區旅遊產品打造成直銷模式
地理標志既是產地標志、質量標准,是推動土特產走向市場的重要工具。十大名茶之首的龍井茶,國酒之稱的貴州茅台,慶元的香菇、景德鎮的瓷器、貴州的銀器、東南亞的乳膠枕……正是獨特的地理優勢賦予了它們獨一無二的特殊品質,是旅遊產業大發展後地方特產形成的品牌形象。
在景區營銷過程中,核心(爆款)旅遊商品是線路編排、門票價格制定、盈利點確認、旅遊產品競爭力的極其重要的一環。思考研究如何整合匹配旅遊特產銷售,對找到景區的商業模式,有效吸引客流並實現盈利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而旅遊商品的研發和銷售既有零售業的規律又有旅遊的特質,環顧很多景區在旅遊商品上的探索和努力,要麼關注了文化特色,要麼關了旅遊市場,二者未能兼顧,更不要說遵循零售行業本身的市場規律了。以什麼「介質」讓一個旅遊目的地的諸個景區間建立起統一的推廣策略,整合更多優質資源,形成組合拳產品,巧妙地運用好旅遊商品,有很重要的意義。
在景區營銷過程中,一款好的旅遊商品往往就是地理標志;一個核心(爆款)旅遊商品更是旅遊線路編排、門票價格制定、盈利點、提升旅遊產品競爭力的極其重要的一環。
下面從「產品競爭力、商業新模式、品牌影響力」三個方面分析旅遊商品在景區營運中的供給側運用,以及如何以此為依據,做好旅遊商品和景區營銷工作。
一
找准商品打造核心競爭力
地理標志既是產地標志、質量標准,是推動土特產走向市場的重要工具。十大名茶之首的龍井茶,國酒之稱的貴州茅台,慶元的香菇、景德鎮的瓷器、貴州的銀器、東南亞的乳膠枕……正是獨特的地理優勢賦予了它們獨一無二的特殊品質,是旅遊產業大發展後地方特產形成的品牌形象。縱觀發展歷史,既有潛心打造,也有市場倒逼。旅遊特產產業要想發展好,考慮當下品牌影響力成因以及互聯網大潮下的經濟發展規律,首先要做好「主題提煉」和「產品聚焦」以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生產競爭力
受互聯網銷去中間化沖擊,工廠直銷對零售實體店經營施壓越來越大,遊客在景區消費變得越來越理性,買東西前先上網比價已經沒有任何心理、技術障礙。基於此,一個旅遊目的地不宜打造過多品類的商品,要有核心產品,要有拳頭產品,聚焦聚焦再聚焦才能確保一個旅遊目的地的旅遊商品產業開個了好頭,結得了好果,否則很可能是做一堆商品壓庫存,變成「出口轉內銷」,甚至作為禮品贈送。有些商品本身有保持期,在保持期內不能完成銷售,處理方式要麼是贈送,要麼是銷毀。
便於控庫存
旅遊商品產業初創期不宜鋪天蓋地的做太多產品,一個景區十個產品,十家景區就能梳理出100個品類,一個品類以十萬元庫存來算,就得壓上千萬的庫存,這其中還不包括一個產品的小類,各種包裝、產品開模等等都是極大的成本。而這些商品不可能個個暢銷,有些商品又有保質期,這將會極大的增加經營風險。
小成本試錯
到底聚集什麼產品?這是一個非常難以評判的工作,既要考慮商品本身,又要考慮遊客和市場需求,個人建議可以小成本嘗試,大膽試錯,一旦試對,開足馬力,極力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