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主要工業產品有工業分布特點是什麼
工業分布: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屬於臨海分布型)
註:新興電子工業多分布在九州島(硅島)和本洲東北部。
原因:因為這些地區多優良港灣,交通便利,有利於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產品。
Ⅱ 日本有哪些工業品
松下索尼的電器
豐田
日產
雅馬哈
鈴木的汽車製造
三菱重工等
更多的工業品你可以登陸商業搜索引擎去看看!
Ⅲ 日本的前五大產業是什麼按順序來
1、汽車產業:進入70年代以後,汽車業取代了鋼鐵業成為日本的支柱產業,汽車在日本得到普及。 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45%—50%左右,是日本的龍頭產業。
日本因為國土面積小,資源與能源貧乏,所以很謹慎開發大排量車型,日本汽車的總體特色是注重經濟實用,更加追求良好的性價比,對於節約資源和降低石油消耗的造車理念讓日本汽車先於歐美、成為節能、降耗的先行者。
2、動漫產業:年產值230萬億日元的日本第二大支柱產業,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8%—25%左右。
日本動漫對日本社會的影響非常深遠,幾乎所有當代日本人都受到過漫畫的影響,如同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連環畫(小人書)對中國人的影響一樣。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日本漫畫也隨之變化,持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3、數字媒體產業:日本是世界上數字媒體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數字媒體產業的產值已經超過鋼鐵製造業等傳統產業,成為日本目前三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5%—17%左右。
4、情色產業,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3%——20%左右。眾所周知,日本的情色產業,在戰後幫助日本度過了一段經濟低迷期。
5、電器製造業,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4%—11%左右左右。
(3)日本有哪些著名的工業產品擴展閱讀
日本經濟的大致發展:
回顧日本的經濟發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從「成功」轉向「失落」的曲線。
二戰以後,日本經濟率先復甦,突飛猛進,曾一舉躍升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2010年被中國超越)。
1985年,日本經濟進入泡沫化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泡沫破滅之後,日本經濟一蹶不振,陷入「失落年代」,至今仍未能完全走出來。
1868年~1945年屬於明治維新後的崛起階段。
經過1894年的甲午海戰和1904年的日俄戰爭,日本獲得了大量的戰爭賠款,並從殖民地、半殖民地攫取了大量的資源類產品,成為西方國家中的後起之秀。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的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56.8%,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但在1929年~1933年的大危機中,日本同樣受到巨大打擊,工業生產降幅超過35%。
在此背景下,日方開始宣揚對外擴張理論,並走上了擴軍備戰之路。
從1931年入侵我國東北到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再到1941年挑起太平洋戰爭,日本的戰爭費用直線上升,國債余額從1930年的62億日元增加到1945年底的1439億日元。戰爭最終拖垮了日本經濟,到1945年戰爭結束,日本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1946年~1985年屬於戰後經濟復興及高速增長階段。這個階段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1946年~1955年為戰後經濟復興時期。戰後,日本在美國佔領當局的「間接統治」下,推進了解散財閥、農地改革、勞動立法等一系列民主改革,完成了從戰時統治經濟向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的轉變,這被稱為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的「第二次大改革」。
1946年採取的「傾斜生產方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方式將經濟重建重點放在煤炭、鋼鐵的擴大生產上,通過兩者的循環增產,階段性地帶動其它產業發展。
1951年爆發的朝鮮戰爭為日本經濟起飛帶來了機遇,大量的戰爭特需使日本工礦業明顯活躍起來,經濟觸底反彈。1951年日本與美國簽訂《舊金山和約》,宣告美國對日本全面軍事佔領時期的結束,日本取得主權國家地位。
1953年日本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1955年又加入關貿總協定(現為世界貿易組織),以二戰戰敗國身份回歸國際社會。到1955年,日本的所有經濟指標已全面恢復或超過戰前水平。
Ⅳ 日本著名工業品都有哪些
一個狹長型的工業地帶擁有亞洲最悠久的工業史。許多產業在日本是高度發展,包含消費性電子、汽車、半導體、光纖、光電、多媒體、影印機、高級食品。但是也有一些產業日本並不重視或是沒有發展條件例如衛星、火箭、大型飛機。因為這些需要大量礦產基礎也具有軍事敏感性,所以JAXA也許會採用和別國合作方式完成載人登月行動,因為這些行業的配套行業例如電腦補助生產(CAD/CAM),軟體資料庫,日本都已經具備。總體而言「日本製造」的高品質深植人心。
http://ke..com/view/1554.htm#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