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產品方法:如何將用戶需求轉換為產品需求
前兩天在知乎上有人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一開始覺得自己工作中經常碰到就嘗試回答了下,但下筆後又發現又有點復雜。很多時候,用戶的需求是一個問題、一個想法或者是一個吐槽,但是想要轉換為產品需求,這中間的過程會有很多坑。下面拿一個例子就是之前我吐槽「網路地圖的公交導航沒有公交車的實時進度提示」,來說明如何將用戶需求轉換為產品需求,分為還原、抽象和設計這三個步驟。
1、需求還原:需求是什麼,是否真實、合理?
這個需求在現實情況下,應該是這么被提出來的「哇靠,網路地圖不行啊,公交車到哪了都不知道」、或者 「等了這么久,還說是最佳方案,結果公交車到現在都沒來,方案不準吧」,然後用戶可能把問題或者需求反饋給客服。一般產品經理接到手的需求可能是轉過幾手的,不一定是初始需求了,所以一定要做需求還原的工作,盡可能把用戶的真實需求還原出來。
1.1、誰有需求。在還原用戶需求的時候需要明確需求的主語是誰,比如是老闆、運營、客服還是市場等,並且盡可能詳細的描述出來。這里不能直接寫成是網路地圖的用戶,這樣就無法區別是駕車導航的用戶還是公交導航的用戶,而駕車導航的用戶根本就沒有這個需求。很多時候,產品經理一頭扎入需求的細節當中去,到最後卻忘了給誰做的,所以做出來的產品也就有很多問題。
1.2、什麼場景下發生。還原需求發生的場景,需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並且盡可能全面的描述出來有哪些場景。描述場景一般主要從時間、地點、人物、行為、心理這5個方面去描述(描述心理狀況是最能看清楚是否真實的),目的是還原需求發生的場景,證明其存在的真實性,後面亦可用於指導需求的方案設計。這個需求的場景如下:
1.3、解決什麼問題。需求場景雖然真實存在,說明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此時再問一遍自己,這個需求到底解決什麼問題。因為人們真正的需求,往往隱藏在表面問題之下,即問題是有層次的。比如開頭的「等了這么久,還說是最佳方案,結果公交車到現在都沒來,方案不準吧」這個問題,乍一看是說推薦方案不準確,其實仔細分析一下用戶在抱怨「等了好久,公交車還沒來」,問題也就是不知道公交車到哪了,但如果一開始就知道公交車還有好多站要等,是不是就不會抱怨了。
一般描述問題可以寫一個表面的用戶問題,以及深層的問題(問題的本質)。不需要分層太多,分的太多說明沒有了解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如下是這個需求要解決的問題:
以上,基本可以說明需求是什麼,並且是否真實與合理。
2、需求價值:要不要做,什麼時候做?
2.1、用戶價值。主要說明這個需求對於用戶來說,處於什麼價值區間。可以用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提出的KANO來描述如下圖(具體描述可以自己查下),分數代表用戶體驗增減。這個需求是可以落在期望需求之列,因為首先這個對導航工具來說不是必備功能,但是提供後可以提升用戶體驗;而用戶在查看導航方案之後,是期望有一個公交車進度提示的(算不上興奮,因為用戶在具體的情景下是想得到的)。
2.2、企業價值。可以從品牌增值與收入增值兩個點分析,塑造品牌是企業長期價值所在,收入是更看得見的價值。對2C來說提升用戶體驗就相當於品牌增值,因為體驗好就會黏性強,也就會吸引更多人使用,而流量就是收入。
2.3、可行性與成本。產品經理可以不了解技術實現的細節,但必須要了解實現需求的可行性及其投入成本。這個需求其實網路的產品經理絕對是想到過的,並且也深入分析了,畢竟高德地圖都做出來有一段時間了。為什麼沒做?因為要實現這個需求,必然需要知道每一輛公交車的實時到站數據,這里簡單描述下可行性(沒有深入研究過這里的可行性):
2.4、排定優先順序。根據價值、可行性與成本的分析,對需求進行優先順序的排序,比如優先順序P幾,跟著哪個版本研發。這個需求還是需要提案出來,進行商定的,需要做的前期准備較多。
以上,需要確定需求的價值,即要不要做,什麼時候做。
3、需求設計:怎麼實現?
關於需求設計這塊,主要是講如何把需求落地到可研發的產品需求,即業務流程、功能清單、原型設計等方面的詳細描述。可以參考: 《產品方法:需求處理的正確姿勢》
所以,深入的去分析一個用戶需求,並將它轉化為靠譜的產品需求,是一件可以做的很復雜的事情。稍微拔高下,相當於你有一個idea,打算把它當成是一個創業項目,去拉團隊、拉VC,結果每一個人說你「想多了,怎麼可能」。整個過程叫做如何將你的夢中Idea變成靠(苦)譜(逼)的創業項目。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1d37aac4c8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