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空氣污染物有什麼主要污染物介紹
相信大家對於空氣污染物都有一定的了解,空氣污染物包括了很多氣體,氧氣之外的大部分氣體都是具有污染空氣的作用的。比較常見的空氣污染物就是一氧化碳和臭氧,這兩種是五毒無味的空氣污染物,當它們的含量達到一定的比例的時候,就會對空氣造成污染。空氣污染物,還包括了一些硫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都是比較常見的空氣污染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空氣污染物都有哪些。
1、一氧化碳 :是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的易燃有毒氣體,是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燒的產物,在高海拔城市或寒冷的環境中,一氧化碳污染問題比較突出。氮氧化物:主要是指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兩種,它們大部分來源於礦物燃料的高溫燃燒過程。一氧化氮相對無害。,但它迅速被空氣中的臭氧氧化,黑心化為二氧化氮。燃燒含氮燃料(如煤)和含氮化學製品也可以直接釋放二氧化氮。一般來說機動排放是城市氮氧化物主要來源之一。
2、臭氧: 是光化學煙霧的代表
性污染物,主要由空氣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在強烈陽光照射下,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大氣化學反應而形成和富集。雖然在高空平流層的臭氧對地球生物具有重要防輻射保護作用,但城市低空的臭氧卻是一種非常有害的污染物。碳氫化合物:自然界中的碳氫化合物主要由生物的分解作用而產生,[2]如甲烷、乙烯等。甲烷的結構穩定,不會引起光化學污染的危害,但乙烯的光化學活性較強,還會產生甲醛而刺激眼睛。人為的碳氫化合物排放主要來自不完全燃燒過程和揮發性有機物的蒸發。大部分碳氫成分對人體健康無害,但能導致光化學煙霧的形成。
3、硫氧化物: 主要是指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和硫酸鹽,[3]如燃燒含硫煤和石油等。此外,火山活動等自然過程也排出一定數量的硫氧化物。二氧化硫對人體健康有重要影響,二氧化硫對人體的結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強烈刺激性,可損傷呼吸器管可致支氣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腫呼吸麻痹。
㈡ 蘑菇產品中常有哪些污染物其來源出自何方
(1)重金屬 重金屬對人體損害機理是與蛋白質結合成不溶性鹽而使蛋白質變性。人和動物通過飲食和富集大量重金屬而出現中毒症狀,其中以鎘、鉛、汞、砷最為常見。
①鎘:鎘是食品中最常見的重金屬污染種類之一。鎘可在人體內蓄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形成公害病。鎘對腎臟有毒性作用,有害於個體的發育,可致癌、致畸,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八大公害之一。食用菌產品中鎘的來源主要是栽培環境,包括土壤、水源、空氣和培養基質。對於採用覆土栽培的食用菌,產品中鎘的含量來自基質和覆土材料。如姬松茸產品中鎘的含量主要來自牛糞、稻草和覆土材料。經分析測定,以牛糞和稻草為培養基,牛糞中含量最多,稻草其次,土壤再次。環境中鎘的來源主要是電鍍廢液、金屬提煉廠的廢氣和煙霧及含鎘的金屬容器。
②鉛:鉛也是食品受重金屬污染最常見的種類之一。鉛對人體危害涉及神經系統,造血器官和腎臟。鉛污染的來源主要有受污染的基質,生產環境中主要來自含鉛的水源、土壤、汽車尾氣所帶來的污染,含鉛的工具、器皿在食用菌加工、儲藏、運輸過程使用也會引起鉛污染。
③汞:汞在自然界進入水系後,經過自然生物轉化變成神經毒素甲基汞(CH3—HgCl)。汞可在人體內集聚,人體汞中毒後的典型症狀是感覺障礙、視野縮小、運動失調、聽力障礙、語言障礙、神經錯亂。日本著名的水俁病就是汞污染造成的。污染的主要來源是來自含汞的農葯和含汞工廠的三廢排放。
④砷:砷對人體和動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作用。砷因其氧化物在人體內的不同量而產生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砷的來源主要是某些殺蟲劑,某些飼料添加劑中也含有砷的成分。在食用菌生產中勿選用配製含有砷成分的飼料麩皮,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避免選用有砷成分的試劑。
(2)化學物質 以下各項是人為操作過程可能造成的食用菌產品污染。
①塑料製品帶來的有毒成分:食用菌栽培中使用的菌袋,覆蓋的塑料膜,包裝用的食品袋,腌製品用的包裝桶均為塑料製品,這些塑料製品在製造過程中需要加入增塑劑,增塑劑主要成分以苯酐為原料的鄰苯二甲酸酯類,最常用的有二甲酸辛酯、二異辛酯、二丁酯和二異丁酯等4種。若使用含有以上有毒成分的塑料製品可釋放出有毒的氣體為菌絲或子實體吸收而造成污染。採用聚乙烯薄膜袋的污染小,包裝桶推薦用聚酯(PET)包裝桶。
②煤炭和木材燃燒引起的污染:在食用菌加工中,特別是烘烤加工採用煤炭或木材為燃料。這些燃料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如二氧化硫、萘、木酚、正壬酸等化合物。這些有毒物質會因子實體吸附而造成產品污染。
③保鮮劑、添加劑帶來的污染:在食用菌鮮品的內外銷售過程中,為了延長保鮮期或長途運輸,常需要經保鮮處理後運輸銷售。保險方法除氣調保鮮外有的採用化學保鮮,如焦亞硫酸鈉等,此類的試劑會造成子實體中硫化物超標。如蘑菇的硫化物超標主要是來源由如下兩個方面:一是蘑菇培養基質中的硫化物成分代謝進入子實體,如在培養基中加入過量的硫酸鎂、硫酸鈣等;保鮮蘑菇採用亞硫酸鈉、偏亞硫酸鈉或硫代硫酸鈉抑制鮮蘑菇褐變,進行化學保鮮,均可造成硫化物含量超標。二是環境中因使用煤或木材等燃料,造成硫化物氣體被子實體所吸附。
可能導致食品污染的外加物還有食品添加劑。有的食品添加劑對保持食品的營養成分和質量有益,有的食品添加劑本身在添加過程中會與食品產生特殊反應,引起中毒;有的產生化學反應或生化反應轉化為有毒代謝產物;有的添加劑本身無毒,但由於成分不純,而不純的成分正是有害的成分,因而添加劑不純造成污染。添加劑的日益增多和濫用已成為一種食品公害。任何食品添加劑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毒理試驗才能使用。
(3)加工過程形成的嫌忌成分造成的污染 食用菌在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嫌忌成分造成的污染,如腌制過程產生的亞硝酸鹽成分和保鮮、漂白加入的亞硫酸鹽。食用菌產品中的亞硝酸鹽主要來源於培養基中添加有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的成分,覆土栽培的產品亞硝酸鹽成分還可能來自含有大量使用硝酸銨的土壤。亞硫酸鹽來源於添加有硫酸鹽的基質,或來源於保鮮劑及環境中的有害氣體。
(4)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是指在食用菌生產、加工、儲運過程中造成的有害微生物的污染。這種污染可能是生產過程造成的,也可能是加工過程造成的。污染的介質為水、空氣、操作人員、加工設備、包裝物、儲存環境等。常見的有害微生物如沙門氏桿菌、大腸桿菌、腸毒素、肝炎病毒等。對食用菌產品除防止各種化學物質污染外,主要是預防為主,進行規范化栽培和標准化加工。嚴格按照食品加工的質量要求進行各操作環節安全衛生標准控制。
(5)微生物毒素 微生物毒素對食用菌產品的污染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微生物直接污染,產品在加工、儲存過程中受微生物侵入,微生物分泌毒素造成食用菌產品變質、變味、變色成為受污染物;二是間接污染,食用菌栽培基質原本或在栽培過程中受微生物侵入,微生物分泌的毒素並非直接污染食用菌產品,而是在食用菌栽培基質中通過菌絲吸收從而污染子實體。
黃麴黴毒素,產生肝毒性代謝物,毒素種類有許多,以可致癌的B1最為常見。棕麴黴毒素,是棕麴黴的代謝產物,由A、B、C三種同系物,以A的毒性最大,可致肝腎損害和腸炎。麴黴類在食用菌栽培中常是競爭性的雜菌,使用不新鮮的霉變糧食加工物易受此污染。小柄麴黴毒素是致肝癌毒素。霉變甘薯毒素是甘薯被甘薯黑斑病菌和茄柄鐮刀菌寄生後生理反應產生的次生產物,並非黴菌本身的代謝產物,主要的毒素成分可導致人畜肺氣腫、肝損害。鐮刀菌毒素,分布在土壤中,能污染與土壤接觸的有機物,食用菌產品攤曬在地面上可受鐮刀菌污染,其毒素可致人體白血球減少、皮炎、皮下出血、黃疸、肝損傷。青黴素,某些青黴品種分泌的毒素有強烈的致癌作用。
污染食用菌產品的細菌毒素主要有沙門氏菌毒素、葡萄球菌腸毒素。我國蘑菇罐頭曾出現葡萄球菌腸毒素污染而造成出口大量下降的教訓。沙門氏菌毒素可導致人體急性胃腸炎;葡萄球菌毒素中毒後2~3小時可發生流涎、惡心、嘔吐、痙攣及腹瀉等症狀。
㈢ 常見的污染治理產品及技術有哪些
每污染類型都有許多種防治技術首先大氣污染類型重要有七種里按照類型分別簡述下相關主要防治技術類型:1、SOx(主要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因大氣污染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主要來源於燃料燃燒因此脫硫技術主要有三類型:燃料脫硫(清潔煤技術、煤液化和氣化脫硫技術等);燃燒過程脫硫(燃燒室加入石灰石等脫硫劑生成硫酸鈣);燃燒尾氣(煙氣)脫硫又分三類:干法半干法(濕-干法)和濕法(利用鹼液或鹼性液漿吸收)其濕法幽暗其吸收劑種類和吸收劑循環與否進步劃分石灰石-石灰法;曼-洛法;雙鹼法等些新發展技術里介紹了2、固體顆粒物主要方法有重力沉降、旋風除塵、慣性除塵、靜電除塵、布袋除塵、濕法除塵、文丘里除塵等3NOx對於汽車而言主要通過三元催化劑進行還原處理;大多數情況下煙氣脫氮吸收-氧化技術核心電子束照射、等離子技術等等目前主要通過控制鍋爐燃燒溫度及其燃燒條件(主要燃燒空氣供給量方面做些調整)4、CO、碳氫化合物主要通過充分燃燒和催化氧化辦法處理大規模低濃度污染氣體;同時也有通過吸收和吸附方法5、重金屬通過降溫和除塵設施去除6、臭氧(二次污染物)主要通過控制和降低空氣碳氫化合物濃度及NOx實現控制7、放射性氣體(氡氣)通風技術目前有效控制技術再細分下去我把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技術前言大部分講完了瞧下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方面書謝謝
㈣ 常見食品污染有哪些
對於食物從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烹調等每個環節,都可能受到環境中各個有害物質污染,以致降低食品營養價值和衛生質量,給人體健康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導致機體損害,常表現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及致畸、致癌、致突變的「三致」病變。
常見的食品污染主要有以下三類:
(1) 生物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包括細菌性污染、病毒及寄生蟲污染、黴菌及黴菌毒素污染。各種致病菌大多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如海產品易受嗜鹽菌污染,肉類、蛋類易受沙門菌污染等。
(2) 化學性污染:食品中化學污染的來源廣、品種多、成分復雜。主要包括農葯殘留物,各種有害金屬和非金屬,以及其他污染物如亞硝基化合物、多環芳烴類;濫用食品添加劑,使用有毒的食物容器及包裝材料等也可造成化學性污染。
化學性污染對人體的危害有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遠期危害。急性中毒時會表現、為集體性食物中毒,其污染物有農葯、金屬鉛、銅、砷、汞等。慢性中毒主要發生在砷、汞等金屬的長期攝食。遠期危害主要表現為「三致」病變。
(3) 放射性污染:使用放射性物質的生產活動和醫療、科學實驗的放射性廢物排放,以至超過安全限量造成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㈤ 哪些東西污染環境
1、塑料
其來源於購物的塑料袋和塑料包裝、一次性聚苯乙烯快餐飯盒、塑料餐具和杯盤、塑料瓶等等。
危害:由於塑料垃圾難以分解,降解時間久至200年。它的長期堆放給鼠類、蚊蠅提供了繁殖的場所,威脅人類的健康且影響市容面貌,焚燒處理塑料垃圾會釋放出多種有害的化學物質。其中二惡英(Dioxin)對動物毒性極大,能使鳥和魚類出現畸型和死亡,對人體的傷害表現為:使人消瘦、肝功紊亂、神經損傷、發生癌症等。
2、電池
電池含鈕扣電池、普通鋅錳電池、充電電池、普通鹼性電池和汽車鉛電池等。鈕扣電池、普通鋅錳干電池和鹼性電池含有汞。
危害:當其廢棄在自然界里,汞就會慢慢從電池中溢出來,進入土壤或水源,再通過農作物進入人體,損傷人的腎臟。另外,汽車廢電池中的酸和重金屬鉛泄漏到自然界可引起土壤和水源污染。
3、剩餐
剩餐主要來源於餐飲業,吃盒飯的流動人口和上班族。
危害:剩餐提供的營養還促使垃圾中的細菌大量繁殖,產生對人畜有毒的氨氣和硫化氫氣體,也可促進垃圾中沼氣的產生,埋下發生垃圾爆炸的隱患。
4、油漆、粘合劑、顏料
來源於建築、家庭裝修後的廢棄物。
危害:含有有機溶劑的油漆和粘合劑類垃圾具有危險的毒性。它因揮發性高,易被人體吸入。可引起頭痛、過敏甚至昏迷,或致癌。較為常見的會使人的神經、消化、血液循環和泌尿系統受傷害。
5、廢紙張、易拉罐和玻璃瓶來源於辦公室、學校、寫字樓、商場、冷飲處、家庭等。
6、醫療垃圾
醫院產生的醫療垃圾除無機垃圾外,還有一次性輸液器、注射器、手術器具、人體組織等,以及治療用的紗布、脫脂棉等。
㈥ 農產品污染的主要來源為,農產品污染類型有哪些
農業生態環境和農產品的主要污染來源為工業三廢、城市垃圾污染、自然環境原始污染、農事操作中的污染。農產品污染類型有農葯殘留污染、重金屬污染、化肥污染、沒經過消毒處理的農家肥所生產農副產品的二次污染、化學合成的植物生長激素污染、放射性物質污染、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污染、種植生態環境污染、病蟲害農產品污染、加工、包裝和運輸過程中化學添加劑污染、化學保鮮劑污染等。
一、農產品污染的主要來源為
農業生態環境和農產品的主要污染來源為工業三廢(廢水、廢渣、廢氣)、城市垃圾污染(居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自然環境原始污染(土壤以及灌溉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農事操作中的污染(化肥、農葯),其中對農業生態環境和農產品造成污染最嚴重的是化肥和農葯的污染。
1、工業三廢
(1)主要指的是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對農作物有毒、有害的廢水、廢渣、廢氣所造成的的污染。
(2)解決方法:將農業生產基地建立在遠離工業生產區域處。
2、城市垃圾污染
(1)主要指的是居民在生活過程中產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所造成的污染。
(2)解決方法:農業生產基地遠離城市居民區,同時盡量避免城市生活垃圾作為肥料使用以及生活污水作為灌溉水使用。
3、自然環境原始污染
(1)主要指的是自然狀態下土壤以及灌溉水中所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超標(比如重金屬、有害生物、化合物等)所造成的污染。
(2)解決方法:根據有關農業生產環境要求規定,選擇合適的地點作為農業生產基地,同時使用符合灌溉標準的水進行灌溉。
4、農事操作污染
(1)主要指的是農葯和化肥使用不當所造成的污染。
(2)解決方法:科學使用化肥和農葯。多施有機肥,少施化肥,多選用生物源性農葯,植物源性農葯以及低毒、低殘留農葯。
二、農產品污染類型有哪些
1、農產品污染類型主要包括化肥污染、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污染、化學合成的植物生長激素污染、農葯殘留污染、重金屬污染、放射性物質污染、種植生態環境污染、病蟲害農產品污染、沒經過消毒處理的農家肥所生產農副產品的二次污染、加工、包裝和運輸過程中化學添加劑污染、化學保鮮劑污染等。
2、農產品安全可以分為物理性污染、化學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和本底性污染四種類型。
3、物理性污染指的是在農產品收獲或加工過程中操作不規范,不慎在農產品中混入有毒有害雜質,導致農產品受到污染。
4、化學性污染指的是在農產品生產或加工過程中,化學合成物質使用不規范,導致農產品受到污染。
5、生物性污染指的是致病性細菌、病毒以及毒素等各類生物性因子對農產品造成的污染。
6、本底性污染指的是農產品產地環境中的污染物對農產品造成的污染,比如灌溉水污染、土壤重金屬超標。
㈦ 常見的裝修污染有哪些物質 生活中哪些物品含有甲醛和苯
室內裝修污染的五大污染物:甲醛、苯系物、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氨、氡
1:甲醛污染的來源:
主要來自於裝修材料的人造板板材製作的辦公傢具、裝修用膠粘劑、牆壁上的塗料和壁紙、布藝沙發、窗簾等,辦公桌抽屜中的膠合板材、各走廊和房間中牆面的裝修塗料,天花、隔音板等。還有就是來自於各種膠粘劑,行業內常說的「無醛不成膠」也就是說出了膠粘劑中甲醛不會少。尤其是各種的合成板材,多層板、膠合板、刨花板、寶麗板、密度板、顆粒板等等這些人工合成的板材。
2:苯系物的來源:
室內裝修污染的苯系物一般是指:苯、甲苯、二甲苯,俗稱:三苯
主要來自於合成纖維、地毯、各種油漆塗料及添加劑和稀釋劑、溶劑型膠粘劑、防水材料,桌椅油漆表面、各合成板材中的膠粘劑、木製品房間門等。
3: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的來源
TVOC是「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縮寫,意思是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主要來自於油漆、塗料、膠粘劑、牆體添加劑、保溫材料、防水材料、人造板、化學纖維製品、壁紙、地毯等。會議廳中的軟包座椅、地毯、隔音材料、各種木製品表面的油漆、牆面中的塗料、各中粘合劑等。
4:氨 主要來源於建築材料中,例如北方冬天使用的防凍劑,裡面的主要成份就是氨鹽,還有就是一些防水塗料,及合成板中也會含有部分氨物質
5:氡 主要來源於天然石材、大理石、土壤以及建築材料的礦渣磚中,這個跟前面所講到四種並不相同,前面的甲醛、苯系物、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氨屬於化學類有害物質,而氡是放射性在物質。
6:室內空氣交叉混合污染
在室內存在的污染源中,一般而言不僅含有一種有害物質,更多的是幾種有害物質疊加共存,例如,合成板材的膠粘劑中,不僅含有甲醛、苯系物、而且還含有大量的VOC,同樣,油漆表面、軟座椅中的海綿,沙發外表的皮革以及吸音板的填充物等,這些化學合成的產品中,更是各有害物質的集合體。
㈧ 污染物有哪幾類
污染物主要是指由於人類活動而產生的環境污染物質。按污染物的性質,一般可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和生活性污染物三大類。化學性污染物主要有汞、鎘、砷、鉛、多環芳烴等;物理性污染物主要有雜訊、振動、放射性、熱污染等;生物性污染物主要有對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蟲等病原體和變應原。
希望採納
㈨ 新型污染物有哪些
1、全氟有機化合物
用於化工、紡織、塗料、皮革、合成洗滌劑、炊具製造(如不粘鍋)、紙制食品包裝材料等的全氟有機化合物,其代表性化合物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及其鹽類應用十分廣泛,在全球范圍內普遍存在。目前,在世界范圍內的海水、地表水和飲用水中都檢測到了pfos 的污染,包括北極圈在內的全球生態系統,如野生動物體內及人類血清中均廣泛存在著pfos、pfoa 污染。我國是全氟化有機化合物生產和使用的大國,我國人體pfos污染水平較高,居世界前列。
pfos對嚙齒類動物具有生殖、發育和神經毒性等多種毒性效應,對職業性暴露人群存在潛在致癌性。pfoa對免疫系統能產生抑製作用。動物實驗表明,該化合物暴露可能與乳腺、睾丸、胰和肝腫瘤有關。
2、人用和獸用葯物制劑
近年來,人用和獸用葯物制劑越來越多地在水體等環境中檢測到,因而其對飲用水安全是否造成威脅受到關注。目前懷疑其對野生動物和人體產生類雌激素效應及其他健康影響,並被列為一類新型污染。
人用常用葯物主要是抗生素類、鎮痛消炎類、神經系統類、降血脂類、β-受體阻斷類、激素類等。城市廢水中葯物主要來源於人們的正常使用以及丟棄。醫院和制葯廠的廢水、垃圾掩埋場中的葯物含量也很高,不易降解的葯物制劑進入江海湖泊,甚至對地下水和飲用水造成污染。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用於農業肥料後,造成土壤和地表水的污染。
獸葯指用於家畜、家禽、寵物、野生動物、水產動物和蠶、蜂等的各種葯物,主要有抗菌葯、抗寄生蟲葯、激素及其他促生長添加劑。隨著集約化畜牧業的發展,動物的疾病越來越復雜,獸葯和飼料添加劑的使用量也日漸增加。動物使用葯物後,其糞、尿等排泄物進入生態環境,給環境土壤、表層水體帶來不良影響,並通過食物鏈產生生態毒害作用,影響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動,最終影響人類健康。
3、飲水消毒副產物
飲水氯化消毒副產物(cdbps)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當前極受關注。目前已檢測到的cdbps多達數百種,其中氯仿的致癌作用已為眾多研究者證實。研究表明,氯仿主要是通過非遺傳毒性作用誘導動物產生腫瘤。
4、遮光劑/濾紫外線劑
遮光劑/濾紫外線劑主要用於美容劑、化裝液、唇膏、噴發劑、染發劑和洗發液等個人護理用品中。這類物質具有內分泌和發育毒性。濾紫外線劑分為有機濾紫外線劑和無機濾紫外線劑,前者通過吸收紫外線而發揮作用,後者的作用原理是通過反射和分散紫外線而發揮作用。除通過皮膚和呼吸途徑造成人體接觸外,這些物質還可以通過洗澡、洗滌衣物、游泳等方式進入水生環境,由於其大多數為親脂化合物,故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存在一定的風險。
5、汽油添加劑
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為一種新型的無鉛汽油添加劑,目前正在各國使用。mtbe不僅可以提高燃燒效率,而且可以減少一氧化碳和臭氧、苯、丁二烯等有害物質的排放,因而需求量不斷增長。
mtbe有較強的水溶性,易滲入土壤並以輻射的方式擴散污染水體。受污染的水體不僅有地表水,還有地下水,嚴重威脅飲用水源。mtbe很難降解,因而在地下水系統中需10年時間才可降解到不威脅人類健康的水平。
mtbe添加劑是一種具有特殊氣味的可燃性液體,極易溶於水。吸入少量就會引起鼻咽部炎症,即使在濃度很低時也會導致水質發生惡臭。動物實驗表明,mtbe能誘發動物的睾丸腫瘤、腎腫瘤、子宮瘤等,對動物肝、腎及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損害,還能影響中樞神經系統。
6、溴化阻燃劑
為降低火災發生的頻率和危害程度,各種阻燃型化合物添加到各種產品中,多溴二苯醚(pbdes)作為一大類阻燃物質,廣泛應用於電器線路板、建築材料、泡沫、室內裝潢、傢具、汽車內層、裝飾織物纖維等各種消費產品中。pbdes在材料通電加熱後會從電子元件中揮發出來,擴散到周圍空氣中;水體底泥中pbdes也被檢出。pbdes其他可能的污染源有城市和醫院的垃圾焚燒、電器產品的循環利用、垃圾填埋以及意外的火災。目前,pbdes在水中、空氣和人體中都被檢出,因此被認為是一類生態環境中普遍存在的新型污染物。
人類和動物攝取pbdes 的主要途徑是通過食物鏈的傳遞。pbdes 在食物鏈中具有生物累積和生物放大作用,一旦被生物吸收,就有可能在生物體內積累並通過食物鏈放大幾十萬倍。pbdes主要具有甲狀腺、神經系統以及生殖發育的毒性效應。目前在我國電視機、冰箱、洗衣機、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已進入更新換代期,電子垃圾產量已開始步入高峰期,而這些電子產品中都含有pbdes。
7、苯並三唑類化合物
近兩年來,苯並三唑類化合物和環己烷甲酸也在環境中檢出,均常在機動車冷凍劑和防凍液中做防腐劑。實驗室研究表明,環己烷甲酸對一些陸地植物、發光細菌、浮游生物、魚類有毒性作用。大鼠暴露研究發現,肝臟是環己烷甲酸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