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康師傅的形式產品是什麼
核心產品:方便、快捷、享受;
形式產品:包裝、面餅形狀;
延伸產品:質量保證、售後服務
1 任何一個產品都是由三層構成的,最裡面是核心產品,第二層是外圍產品,第三層是外延產品。核心產品是指向顧客提供的產品的基本效用或利益。核心產品也就是顧客真正要購買的利益,既產品的使用價值。
2 形式產品是指核心產品藉以實現的形式或目標市場對某一需求的特定滿足形式,包括品質、式樣、特徵、商標及包裝。
3 延伸產品是指顧客購買形式產品和期望產品時,附帶獲得的各種利益的總和,包括產品說明書、保證、安裝、維修、送貨、技術培訓等。
❷ 產品包含那幾個層次
一般來說,產品包含五個層次。
(一)核心產品
產品最基本的層次是核心利益,即向消費者提供的產品基本效用和利益,也是消費者真正要購買的利益和服務。消費者購買某種產品並非是為了擁有該產品實體,而是為了獲得能滿自身某種需要的效用和利益。例如,洗衣機的核心利益體現在它能讓消費者方便、省力、省時地清洗衣物。
(二)形式產品
產品核心利益需依附一定的實體來實現,產品實體稱為形式產品,即產品所展現在消費者面前的基本形式。它主要包括產品的構造、外形等。
(三)期望產品
期望產品是消費者購買產品時期望獲得的一整套屬性和條件,例如,對於購買洗衣機的人來說,期望該機器能省事、省力地清洗衣物,同時不損壞衣物,洗衣時雜訊小,方便進排水,外形美觀,使用安全可靠等。
(四)附加產品
附加產品是產品的第四個層次,即產品包含的附加服務和利益,主要包括運送、安裝、調試、維修、產品保證、零配件供應、技術人員培訓等。
(五)潛在產品
產品的第五個層次是潛在產品,潛在產品預示著該產品最終可能的所有增加和改變。
❸ 產品整體概念分為五個層次:
1、核心產品:指整體產品提供給購買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通俗來說核心產品體現了產品的使用功能,是客戶真正要買的東西。每一種產品實際上都是為了解決某些問題而提供的服務,這是產品的核心所在。核心產品在產品整體概念中是屬於最基本且最主要的部分。
2、基本產品:基本產品也稱一般產品或形式產品,它代表核心產品的宏觀化,一般指產品在市場上出現的物質實體形態,即指核心產品藉以實現的形式,主要包括產品的造型式樣、品質、特徵、商標和包裝這五個方面。即便是純粹的無形服務,也會具備類似的形式特點。
3、期望產品:是指客戶在購買產品時期望得到的與產品密切相關的一整套屬性和條件。
4、延伸產品:指客戶購買基本產品和期望產品時獲得的各種附加利益的總和,包括產品說明書、質量保證、產品運送、安裝、維修和技術培訓等,這些都是在服務上給予消費者實實在在的好處。
5、潛在產品:指對於現有產品或開發物而言,在未來可能通過改進和變革而產生的潛在狀態的產品。潛在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呈現了現有產品可能的演變趨勢和前景,對於引領市場是很重要的。在產品設計時,設計具有前瞻性的潛在產品是需要扎實功底的。
(3)形式產品層由什麼構成擴展閱讀:
產品整體概念的五個層次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菲利普-科特勒等學者提出的,認為使用五個層次來表述產品整體概念可以更為深刻和准確。在產品整體概念中,營銷人員在規劃市場供應物時,必須要充分地考慮到能提供顧客價值的上述五個層次。
關於產品幾個層次的概念可能有些抽象,舉個例子或許更容易讓人理解。譬如,夏天太熱,想買台空調降暑,那麼用戶心中會對心儀的空調產生一個期望產品;購買了一台空調,空調就是一個基本產品,客戶得到了空調的室內溫度調節等功能(這就是核心產品),商家為客戶提供免費配送、安裝及售後服務,這便是延伸產品(附件產品)。
❹ 形式產品是產品的最基本的層次是滿足顧客需要的產品的核心功能在旅館顧客要購
這句話是對的。
形式產品作為核心產品藉以實現的形式或目標市場對某一需求的特定滿足形式。形式產品又5個特徵所構成,即品質、式樣、特徵、商標、包裝、顏色、質量、重量、體積、視覺、手感等。
即使是純粹的服務產品,也具有與此類似的5個特徵。產品的基本效用必須通過特定形式才能實現,市場營銷人員應努力尋求更加完善的外在形式以滿足顧客的需要。
(4)形式產品層由什麼構成擴展閱讀:
產品質量水平決策根據目標市場的需求水平、競爭者產品的質量水平以及企業的產品定位戰略等情況綜合加以確定,將企業產品的質量水平確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上。一般來講,企業對產品質量水平的決策應是不斷地提高產品質量,逐步豐富產品功能,創名優品牌。
企業可根據目標用戶的需要來設計產品的特色。如豐田公司總是通過增加一些功能,以此提高價格,並獲得經營上的成功。
企業的營銷者一定要了解用戶對各種特色的感受,然後研究各種特色的成本,這樣企業就可以對各種特色的利潤大小作到心中有數,並在營銷管理活動中,優先增加那些利潤多的特色。
❺ 產品整體概念的五個層次
1、核心產品層次:
該層次是指向顧客提供的產品的基本效用和利益。從根本上講,每個產品實質上都是為解決問題而提供的服務。例如,消費者購買口紅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到某種顏色某種形狀的實體,而是為了通過使用口紅提高自身的形象和氣質。
2、形式產品層次:
該層次是指核心產品藉以實現的形式或目標市場對需求的特定滿足形式。形式產品一般有五個特徵構成,即品質、式樣、特徵、商標及包裝。核心產品必須通過形式產品才能實現。
3、期望產品層次:
這是指購買者在購買產品時期望得到的與產品密切相關的一整套屬性和條件。旅館的客人期望得到清潔的床位、洗浴香波、浴巾、電視等服務。
4、延伸產品層次:
這是指顧客購買形式產品和期望產品時,附帶獲得的各種利益的總和,包括說明書、保證、安裝、維修、送貨、技術培訓等。
5、潛在產品層次:
這是指現有產品包括所有附加產品在內的,可能發展成為未來最終產品的潛在狀態的產品。潛在產品指出了現有產品可能的演變趨勢和前景。如彩色電視機可發展為錄放映機、電腦終端機等等。
❻ 例舉產品的核心層、形式層、附加層分別是什麼
如手機,核心層是手機內構造,形式層是手機的外殼,附加層就是你給手機外殼再加上的保護膜或保護套。
❼ 買房子的核心產品,形式產品期望產品、延伸產品、潛在產品有哪些
買房子的核心產品,形式產品期望產品、延伸產品、潛在產品有哪些,形式產品是實質存在的商品,期望產品是客戶的預期,延伸產品是上述產品附帶利益的綜合。
1、形式產品是指核心產品藉以實現的形式或目標市場對某一需求的特定滿足形式,包括品質、式樣、特徵、商標及包裝。
2、期望產品是指購買者在購買產品時期望得到的與產品密切相關的一整套屬性和條件。
3、延伸產品是指顧客購買形式產品和期望產品時,附帶獲得的各種利益的總和,包括產品說明書、保證、安裝、維修、送貨、技術培訓等。
❽ 電腦產品的五個層次舉例
電腦產品的五個層次舉例:
1、核心產品層次: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基本效用、利益,產品能夠提供給消費者的基本效用和利益.如購買一台電腦是為了上網、學習、管理的需要。在網路營銷時代,產品的研發、設計更加註重產品的核心利益層次,而非產品本身。
2、形式產品層次:產品的具體形式,是核心產品層次的物質載體。形式產品是顧客能夠以觸覺、感覺、嗅覺的產品外在形式,顧客對產品的首要印象一般來源於形式產品。因此,無論是形式產品的質量、品牌、包裝都相當重要。
3、期望產品層次:顧客在商品交易過程完成之前對產品本身所產生的期望,包括產品本身的質量、款式、價格以及使用的便利性,人性化程度,甚至是購買過程中的體驗。比如購買一台電腦,顧客通常期望這台電腦是著名品牌、價格適當、合理的內存硬碟等等的配置,而且還有保修等售後服務。
4、延伸產品層次、顧客購買產品和服務所得到的附加服務。對於網路銷售的實體產品,包括包裝、送貨、安裝、保修等售後服務,對於通過網路銷售的虛擬產品,則包括後期的培訓、溝通、保證。
5、潛在產品層次:由於購買某一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而獲得的遠期的利益或者服務。如軟體公司為用戶提供的免費升級、維護服務。
❾ 產品的三個層次中的核心產品是無形的嗎
產品的三個層次中核心產品是無形的。
從層次的角度,產品是由三個層次構成的:核心產品、有形(形式)產品和附加(擴展)產品。
產品核心層次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服務,即消費者真正購買或使用該產品的原因。產品的核心層次要能幫助使用者解決最基本的問題。
產品的有形層則是將產品轉化為有形實體或服務,這是最直觀,也是最能吸引使用者的一個層次。
產品延伸層則是指廠商能提供消費者在實體商品之外更多的服務與利益。
❿ 品牌 屬於形式產品層要素嗎
——「品牌體驗化」是構建消費心理機制的核心
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客戶需求從實體因素逐步向情感因素轉移,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最底層邁向更高層次(如,自我實現需要),以及營銷人員對非理性因素在客戶購買決策中作用的重新認識,培養良好的客戶體驗,開展體驗營銷,遂成為企業實施品牌差異化戰略的又一新訴求點。
一、品牌體驗化與體驗品牌化
我們在對肖恩•斯密斯就《顧客體驗品牌化》的研討交流中,同樣感受到品牌體驗化與體驗品牌化雖二者殊途同歸。前者從品牌價值出發,將品牌價值轉變成針對目標客戶的承諾,然後通過客戶與人員、流程、產品的每一個互動傳遞品牌承諾。後者是先為目標客戶設計一種新體驗後發展相應的品牌。
快樂-暢想的品牌體驗讓喜力啤酒熱銷170多個國家。
奧古特品牌專家們親身體驗並全面系統考察了喜力啤酒企業集團的發展歷史,品牌成長歷程,整體生產流水線,啤酒文化體驗博物館以及喜力啤酒吧的體驗活動等。喜力啤酒至今已發展成為名譽國際的啤酒品牌,世界第四大啤酒公司是憑借出色的品牌戰略和過硬的品質保證,成為全球頂級的啤酒品牌。參觀阿姆斯特丹喜力啤酒工廠,完成喜力啤酒品牌化體驗之旅,感受極深。喜力啤酒說:「我們創造快樂」。為追求快樂、幸福,有喜力啤酒;奧古特專家認為:喜力啤酒在消費大眾的情感釋放的細分上展開的品牌戰略管理策略的確值得我們研究、分析和借鑒。快樂——表達出生命永恆的主題,我們這些做品牌建設的踐行者們都應該認真地去洞察和讀懂消費者的心—人的內在動因與渴求。
肖恩•斯密斯(Shaun Smith)雖未對體驗做過界定與分類,但給出了判定體驗品牌四個標准。通過案例研究發現,唯有同時具備了持續性、目的性、差異性與價值性四個特徵方能成為體驗品牌。由於沒有持續性和目的性,我們獲得的都是偶然性的體驗,即便在同一店鋪,不同時間、不同營業員提供的服務也彼此迥異。
二、體驗品牌的特徵
什麼是「體驗品牌」?企業以服務為舞台、以商品為道具,環繞著消費者,創造出值得消費者回憶的活動。她與商品、服務應該是有所區分的:一方面,商品是有形的、服務是無形的,而所創造的體驗是難忘的;另一面,商品、服務對消費者來說都是外在的,但體驗是內在,存於心中,是人在形體、情緒、知識上參與的所得。我們認為:按照消費者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客戶是融入情境還是只是吸收訊息兩個維度,將體驗分為四大類:娛樂體驗、教育體驗、遁世體驗、美學體驗,認為同時涵蓋四個維度,亦即處於四個維度交匯的「甜蜜地帶」,才是讓人感受最豐富的體驗。例如,蘋果、星巴克、迪斯尼樂園、哈根達斯等等。
與此不同的研究——率先提出體驗營銷理論的伯德•施密特教授(Bernd H. Schmitt)則將體驗客戶體驗劃分為五種不同類型:感官、情感、思考、行動、關聯,稱之為戰略體驗模塊。又將其分為兩類:一類是消費者在其心理和生理上獨自的體驗,即個人體驗,例如感官、情感、思考;另一類是必須有相關群體的互動才會產生的體驗,即共享體驗,例如行動、關聯。現實中很少有單一體驗的營銷活動,一般都是幾種體驗的結合,即體驗雜型。唯有同時涉及所有的五類體驗,才能成為全面體驗。肖恩•斯密斯(Shaun Smith)與喬•惠勒(Joe Wheeler)雖未對體驗做過界定與分類,但是他們給出了判定體驗品牌的四個標准。他們通過案例研究發現,唯有同時具備了持續性、目的性、差異性與價值性四個特徵方能成為體驗品牌。由於沒有持續性和目的性,我們在大眾商品市場上獲得的都是偶然性的體驗,即便在同一店鋪,不同時間、不同營業員提供的服務也彼此迥異。與之相反,體驗品牌則會通過員工培訓、制定標准和工作流程等管理方式,有目的地規范客戶體驗,使其成為與品牌一致,讓它從偶然性體驗轉變成客戶可預期的體驗。同時,成功的客戶體驗還必須不同於競爭對手,只有將自己與競爭對手區分開來,才能讓客戶選擇自己,而不是對手。但是,這種差異性必須是有價值的差異,換言之,這種差異一定是為目標客戶所認可的,能給客戶帶來價值。
三、努力超越顧客滿意
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現代營銷理論認為客戶是否購買取決於他是否感到滿意,並將客戶滿意定義為客戶將感知價值與其期望值兩相比較後做出的情緒反映。客戶感知價值與其期望相距越近,他們就越是滿意。較高的滿意度通常會引發再次購買,或者向他人推薦產品,從而增強品牌美譽度與忠誠度,由新客戶發展成為老客戶。
James C. Anderson與Jmas A. Narus於1998年提出的3C模型,將競爭的概念引入客戶價值理論,提出客戶價值的第二個參照系——競爭對手,強調客戶價值只是一個相對概念。他們認為,唯有當客戶從本企業的產品中獲得的「凈利益」比競爭對手多時,客戶才會購買本企業的產品並從中獲得滿意。肖恩•斯密斯與喬•惠勒對此似乎並不苟同,他們認為(A)感到滿意的客戶並不一定就是忠誠客戶。根據論壇機構一項調查,他們發現80%轉換了供應商的客戶表達了對前任供應商的滿意,但是他們還是轉投到它的競爭對手那裡去了,因為滿意已經被客戶認為是理所當然。顯然,僅僅實現客戶滿意並不足以保持客戶。
四、重復購買不等於忠誠客戶
重復購買不等於忠誠客戶。很多時候選擇你,不過是因為轉投其他廠商有著諸多不便,遠非覺得非你莫屬。廣為採用的忠誠客戶計劃,或許可以帶來客戶的重復購買,但它未能造就客戶忠誠。事實上,大多數客戶忠誠計劃不過是變相的價格促銷,客戶更多的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價格折扣,一旦其他廠商提供更大優惠,他們便會舍你而去,毫無留戀之情。他們的重復購買行為僅僅是一種旨在獲取最大收益的購買策略,而非出自情感歸屬的需要。
通過行為觀察與統計數據來測量的外在的行為忠誠有時並不可靠,真正忠誠的客戶會持續購買該品牌產品,並且表現出極高的情感忠誠。換言之,唯有同時具有行為忠誠與情感忠誠的客戶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忠誠客戶。消費者的重復購買行為僅僅是一種旨在獲取最大收益的購買策略,而非出自情感歸屬的需要。
我們說「品牌只能來自於客戶體驗」的初步結論,提出這種體驗既可以是直接體驗,也可以是間接體驗。前者來自於客戶的親身消費體驗,而後者則是企業通過廣告、促銷與公關以及其他一系列營銷手段傳播、加強、累積既有客戶的直接體驗而在潛在客戶心目中形成。肖恩•斯密斯與喬•惠勒所言的從未親自體驗過也能成為品牌擁護者的現象,即是源自這種間接體驗的作用。他們則認為,忠誠客戶應是品牌擁護者:「擁護者是那些准備為你爭辯的人。他們不僅願意與你做生意,還願意提供他們的支持。」倘若能創造出一種差異化的客戶體驗,即便從未親自體驗過的人,也會成為擁護者,甘願充當品牌的推銷員,為產品銷售保駕護航。顯然與前面的觀點是一致的。
五、品牌體驗化感受
不經意間,我們步入了品牌時代,品牌競爭已成為時代經濟潮流的主題。如何有效的向消費者傳播品牌的核心價值觀,則成為推進品牌營銷的重要步驟。
1、體驗式—品牌傳播
說到體驗式傳播,就不能不提迪斯尼。在 2004 年 美國《商業周刊》所調查的《全球 100 家頂級品牌榜》中, 迪斯尼 高居第 6 位, 成為娛樂業各大品牌中的領頭羊。迪斯尼成功的因素很多,但其制勝關鍵與他們在品牌宣傳上採取體驗式傳播的方法關系密切。「 It all started with a mouse (一切都始於一隻老鼠)!」這是沃爾特•迪斯尼生前最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眾所周知,迪斯尼最初發家於動畫製作,米老鼠、唐老鴨、人猿泰山等一系列經典人物已是家喻戶曉,如今的迪斯尼已把它的觸角伸到了所有的信息傳播媒介,幾乎影響到世界每個角落的人。然而迪斯尼公司在數十年的成長過程中也曾風雨飄搖,幸運的是,它每次總能在最後關頭轉危為安,將快樂傳播。這都得益於迪斯尼的 企業精神 —— 「快樂 = 財富」 ,為把這個品牌形象更深入的傳遞給每個觀眾, 迪斯尼公司想出一個絕妙好辦法,通過體驗式品牌傳播——建立大型主題公園,將品牌形象植入人心。
2、體驗式—咖啡文化
星巴克賣的是服務不是咖啡,顧客體驗成就品牌。
星巴克就是成功利用了這一銷售模式,將自己的咖啡或者說是咖啡文化推向了全世界。為了使星巴克的咖啡文化更深入的影響消費者,他們在牆上運用了古色古香的壁畫、演繹咖啡歷史的圖片、咖啡器皿的陳列及隨手可及的大吧台,排滿了供顧客DIY的工具。獨特的小沙發、盡量模仿咖啡的色調變化的綠色、暗紅相間的色彩基調、時而動感、時而輕松、舒緩的音樂,永遠擺放整齊的星巴克小點心,還有那大大的白色馬克杯這一切的一切都在默默的、持續的、無形地植入給消費者。他們將普普通通的咖啡經營成非常獨特的體驗,並以此為賣點將自己的咖啡豆慢慢推向了全球,用自己的咖啡文化慢慢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鑄就了自己的輝煌。
3、體驗式—溫情與浪漫
讓我們再來一起探尋哈根達斯的實例。盡管有很多「有識之士」和「見多識廣之輩」已經「揭露」了無數次了:哈根達斯在美國只是一個大賣場品牌,然而就是因為她的營銷手段使之由體驗品牌化成為了「品牌化體驗」!
哈根達斯的消費者需要的超越品質和場所的需求,是情感體驗帶來的內心感受。與愛人一起品嘗哈根達斯的那種幸福感;獨立女性購買時的那種自我犒賞、自我肯定的滿足感;男孩子贈送給心愛對象禮物被接受時的激動感……哈根達斯就是要為消費者塑造這種高層次的內心體驗,區別於任何冰激凌品牌的消費體驗。哈根達斯是怎麼做的呢?重視消費者的情感忠誠打造!不僅僅是近乎苛刻的高品質原材料,不僅僅是不斷推陳出新的產品系列,不僅僅是只在高檔商區設立高檔次的消費場所......哈根達斯更注重對消費者情感的召喚,尤其對女性消費者,喚起她們對於人生中美好事物的需求,通過她們最愛的美味以及最溫馨的場所。你能想像,哈根達斯的廣告詞換上「蒙牛」、「光明」、「伊利」的品牌名稱和產品,會造成怎樣的效果嗎?盡管他們的銷售額更大,銷售范圍更廣,可能有的消費者在夏天一天要吃上好幾支以上提到的某個品牌。但是他們不能稱之為「體驗品牌」。因為他們沒有在內心上給予消費者體驗,只是生理上低層次滿足罷了。
「愛她,就帶她去哈根達斯(If you love her,take her to Haagen-Dazs.)」。霸氣!就是這么不講道理!但是從消費者內心而言,又覺得無可厚非。因為哈根達斯對於中國的消費者而言,尤其是情侶,已經不再是冰激凌本身,而是一種「愛我」、「重視我」、「為我而捨得」的一種愛情體驗,是一種「甜蜜地帶」。
六、奧古特機構的品牌使命
多年的品牌咨詢服務讓自己和團隊成員們深刻認識到品牌概念已然不可能真正植入消費者的心智。沒有體驗化過程怎能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獨特的魅力。只有在參與多維體驗中品牌文化的穿透力才有可能在消費顧客的心智中留有一席之地。我們更加清晰自己的價值所在,我們努力幫助企業通過顧客服務的提升差異優勢,並通過顧客口碑傳播品牌。將體驗價值進行分享的風格品牌倡導者和踐行者。
2011年末的12月,奧古特機構與新加坡ACI亞洲消費者研究院伯德•史密特(Bemd Schmitt)先生在上海萬豪大酒店就客戶體驗管理、品牌化體驗展開了深入交流。在中國也將展開理論與實戰方面的項目合作。ACI面向全亞洲最前沿的研究,最透徹的公司策略,最具洞察力的網路與社團。伯德-史密特(Bemd Schmitt)先生演繹了客戶體驗管理研究成果。隨著亞洲各國經濟的強勁發展,帶動亞洲消費能力的迅速提高。我們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亞洲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消費行為、消費動機和消費喜好,已成為我們和企業成功增強競爭力的必經之路。奧古特機構將長期保持與ACI亞洲消費者研究院的密切合作。
相信在未來服務企業的品牌建設過程中,我們不僅僅停留在以市場為目標,而且還要更加關注,洞察消費者心路歷程與內在新的欲求……。
最後我們歡迎業內同仁和企業界朋友們一起來交流探討品牌化體驗與感受。
奧古特國際機構歡迎業內同仁和企業界朋友們一起來交流探討。
[獨家稿件聲明]奧古特國際咨詢機構提供,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奧古特國際品牌營銷機構:上海陸家嘴東方路8號
奧古特國際機構聯系電話:可在網上查詢
奧古特國際品牌營銷機構:搜索引擎上搜索奧古特
奧古特國際品牌營銷論壇:搜索品牌營銷論壇
奧古特風格品牌營銷博客:搜索新浪博客品牌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