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次和供應商交談應該說些什麼
還是首先先對自己的產品有一定不共的了解,然後和老客戶談的知道你就抓住你們產品的幾個特點和賣點,去和客戶溝通,畢竟他們是老客戶他們肯能比你懂的還要多,所以你要學會聽,俗話說禍從口出嗎,你本來就不是很了解自己的產品,你在那呵呵一頓亂介紹人家一看你就不行,直接對你的產品也就不信任了。你想想吧,我希望能幫到你,
㈡ 和客戶方的采購吃飯,一般聊點什麼最合適
你可以聊二點,一是你們工作上的事,從事多久呀,這樣你可以此客人是否專業,或是入行多久,對你以後工作也有所幫助,第二點就是可以聊些關於家庭,生活,國家, 這樣也有助於你了解一個客人。
㈢ 各位產品經理是如何與用戶溝通的呢
如何成為一個好的產品經理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經要和同事的技術人員處好關系,還要和每個產品的用戶都打好關系。當然和用戶打好關系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我們應當學會通通。相信做過產品經理的人都應該知道和用戶溝通呢也是需要很多技巧的,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好了關於各位產品經理是如何與用戶溝通的呢?這個話題我就先聊到這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㈣ 我是一個采購新手,當面對供應商的拜訪時,我該聊些什麼才能讓氣氛活躍點
采購老手給你的建議:1、你是甲方,沒必要去迎合別人,你要保持高調;2、每人供應商來訪,凡是有合作可能的,就留個活口,方便日後聯系。
㈤ 如何與供應商談合作
成功的商人知道達成「雙贏」是最好的談判結果。他們把沖突當作是相互了解和成長的機會,而且認為妥協比勝利還重要。成功的商人有耐心,能敏感地察覺他人的需要,即使受到人身攻擊,也不會產生情緒反應,而且始終保持正確態度:尋求雙贏的結果。
在雙贏情境中,談判雙方都從談判中或多或少地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即使沒有達成預期的結果,也不會有人空手而返。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對談判的結果感到滿意,不過每個人多少可從中獲益,所以大家還是會努力促成談判。一旦獲得雙贏的結果,談判雙方會更加努力尋求更好的結果。
而達成雙贏的秘訣則在於:尋求滿足談判各方需求的途徑。換句話說,就是站在每一個談判者的立場,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任何談判要想達到雙贏效果,請遵循下列策略:
知己知彼。大部分人都知道他們想從談判中獲得什麼,但是很少人會考慮到他們願意妥協的部分。
還有,另一方的目標為何?盡量了解對方的立場,然後評估各方信息,找出一個對大家都有利的結果。
理清立場徹底了解議題,並能清楚解釋給他人聽,是非常重要的。有什麼理由可用來說明你的立場?要如何提出這些理由,讓對方也能了解你的立場,並設身處地為你著想?談判對方對你的觀點看法如何?在哪些觀點上他們是正確的?他們能正確了解你哪些觀點,而你又將如何回應?
需要和欲求的區分。要想達到雙贏結果,就表示你必須放棄某些想要的東西,以獲取某些你需要的。所以在談判前,必須先了解自己犧牲的底線何在。另外也要知道,如果無法達到你的最低要求時,有沒有什麼其他的變通辦法。
許多沒有經驗的談判者因為把對方當作「敵人」,以致談判失敗;或把談判對方視為對手,從而使談判變成一場你死我活的競賽。結果,在你看來,任何和你意見不同的人,不是笨蛋就是大壞蛋。
成功的商人會花時間、心思去了解談判對手。他們很清楚,如果能和對方建立良好的關系,彼此會更容易溝通,也更容易找到雙方共同的利益,以達到雙贏結果。
所以,不要等到要談判時,才急著和對方建立關系。要在談判前,和對方見個面,或是前一天晚上一起吃個飯。這時可以先向對方說明,你不想在這些場合討論任何有關談判的事,你只是想認識他,想和他聊聊。如果對方還是心存懷疑,不妨直說你對即將進行的談判所抱的態度是希望雙方的需要都能獲得滿足,所以希望談判之前碰個面,也許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談判氣氛。
點明主題是任何談判的第一個步驟,可讓雙方有機會說明他們的立場。大家對問題的看法愈一致,就愈容易達到共同的解決方案。其實,如果雙方都認為問題界定得夠清楚的話,談判就很容易有結果。
㈥ 一件代發需要和供應商聊什麼
聊價格!不過,是在你有量的情況下。如果你沒量,單很少,人家一般不理的。1688都是供貨商。一般一件和商家聊,什麼也聊不下來。
並且,你會發現,1688上雖是貨源網站,但上面的價格,很多比淘寶貴,並且,很多也都不包郵,這是因為,這顯示的是零售拿貨價,主要針對,新手一件代發申請的價格!如果你上架了他們的產品,每天訂單很多,那麼你就可以去找商家談!談拿貨的價格和包郵的問題。這些都可以談!
這就相當於我們去當地的批發市場買衣服,會以為,肯定比外面的便宜,其實,如果只買一件兩件,價格和外面的差不多,那如果你說拿貨,我批發多少回去賣,那價格肯定是比較低的。
SO:不論是談價格,還是快遞,發貨時間,退貨售後等等問題,在你沒量之前,人家都是不理的!所以,如果想做1688,就直接去找自己想賣的產品,如果支持一件代發,就上架賣,不支持,就看下一家,你挑廠家,廠家也挑你,如果還沒開始賣,就找人家問這問那的話,基本沒幾個會理的。
並且,現在做1688一件代發,基本沒什麼優勢了!因為好點的廠家,對店鋪都是有要求的,只和有穩定客源的老店合作,新店都是不理的,差點的廠家呢,產品各方面也都不出彩,給提供的產品數據包,也都模糊的,如果要做,你還需要從新拿產品,一個個的拍照,P圖,做主圖詳情。
手動一個個上架,產品上架後,因為操作模式和傳統網店一樣,店鋪還需要開車補單,做付費推廣,開車每天幾百上千,需要豐富的運營經驗和大量的資金支撐,沒個一萬兩萬的,很難開展。
如果你想做一件代發,預算只幾千,也不想做付費推廣的話,可以選擇另一種,採集型一件代發。通過採集全網別家店鋪銷量好的產品,來賣貨收米差價。和1688一件代發類似,也是不用進貨囤貨,打包發貨,但貨源和操作模式不同!
採集型一件代發,貨源來自全網熱銷產品,1688一件代發,貨源僅限1688!並且,操作模式也不同,採集型一件代發,店鋪是通過,選品採集上新,運營優化,獲得平台的自然搜索流量,成交訂單的,所以店鋪也不用開車補單,做付費推廣,運營店鋪0!五千左右就可以開店,後期也沒別的花費!
㈦ 面試產品經理一般會問什麼問題,應該如何准備
1、通用能力>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的考察,面試官可能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進行。1、看你的大學專業排名(還有獲得榮譽等),排名靠前的學習能力至少不會差。如果你專業排名不行,那麼你就需要提前考慮下如何證明你的學習能力。比如你覺得應試考試並不能真正體現你的能力,你更多的時間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上了,因此每次考試都是考前花一天突擊下,然後就能通過了。2、詢問你最近學到的新的東西,看你的學習效果,比如說問你最近在看的書,讓你站在作者的角度來給面試官講述這本書的精華以及看了之後你自己的收獲、成長等。3、如果面試官接下來還會參與對你的面試,那麼他可能給你安排一個簡單的學習任務,比如學習視頻剪輯軟體Premiere,並在下次面試時給他講解下你的學習過程、心得、感悟等。學習能力是一個最基礎的能力,在大家都還是一片白紙的情況下,學習能力是面試官非常關心的一個能力,大家務必多做准備
2、通用能力>執行力:
執行能力的考察,面試官可能通過以下兩個方面進行。1、你是否有年度目標(季度、月度都行,目的是問到面試者的目標),你的目標完成情況怎麼樣,在制定目標到完成目標之間,你做了些什麼來保證執行順利?遇到突發問題時,你又是怎麼解決的。2、你大學期間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你又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解決問題過程中你是否形成了一些經驗,把經驗分享下。另外有些面試官可能會給你一個任務(比如讓你策劃一場校園歌唱比賽),問你怎麼去完成。但是個人感覺這種問題更多考的是面試者的邏輯/規劃能力,執行能力可能只體現很少一部分
3、通用能力>溝通能力:
溝通能力一般很少通過提問的方式來考察,基本在整個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就能對面試者的溝通能力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強調一下,對於產品經理而言,溝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提升溝通能力的方式還是多鍛煉,去不同的場合,接觸不同的人。在方法上可以去看看金字塔原理以及學會提問兩本書,他們對於提升溝通能力還是有幫助的
4、通用能力>行業融入感+主人翁精神:
一般而言我很少去考察應屆生的行業融入感,如果需要的話,我可能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1、說說你對XX行業的了解。2、如果給你機會在XX行業發展,你想要做些什麼,到達什麼目標。總的來說,行業融入感這個對於畢業生而言比較虛,因為大家都剛畢業,對每個行業其實沒有很清晰的認識,也不可能有很強的行業融入感
一般而言我也很少去考察應屆生主人翁精神。只有當企業和員工建立了很好的情感聯系並且給予了員工主人翁的待遇後,員工才可能會具有主人翁精神。主人翁精神更多的需要我們站在公司、集體利益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產品經理就需要更多的站在做大做強自己產品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5、通用能力>心態和情商:
在產品生涯中,我們會遇到非常多的問題,因此有個積極向上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關於心態的考察,我可能會有如下兩個問題。1、你大學期間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你又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在這期間你的心態是怎麼變化的?2、如果今天你沒有通過本次面試,你的感受是怎樣的,接下來你要做些什麼?
在做產品時,由於經常要和跨部門、跨地域的同事溝通、協作,因此情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能力。一般在面試中我會通過以下幾點去觀察面試者是否具有較高的情商。1、比如當你問一些刁難性的問題時,看面試者如何化解。2、看面試者是否會在面試時打斷你的提問。3、不斷追問時,面試者是否顯出不耐煩等。關於如何提高情商,建議大家看人性的弱點這本書,他會教你如何贏得朋友與影響他人
6、專業知識>技術知識:
關於技術知識這塊,其實我在面試中都是不對面試者有要求的。因為從我本身來講,我6年前就是從非IT專業跳槽到產品經理崗位的,因此我認為技術知識不是作為入門產品經理的一個條件,如果你有較強的技術知識,那可以作為面試的一個加分項。但是這里有一點,如果你本身是IT相關專業,那你就至少就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術知識,如果你作為IT相關專業,連基礎的技術知識都沒有掌握的話,那可能會影響面試官對你學習能力的評判
7、專業知識>項目管理:
項目管理對於每個人來說,只要你涉及到團隊分工協作的事情,那你都會涉及到項目管理,項目有大有小。一般在此能力的考察時,面試官會讓面試者說下在大學期間參與過的項目,在此項目中自己的職責是什麼,團隊分工、流程、時間把控分別是怎麼進行的,最終項目結果是什麼等。關於項目管理部分,建議大家如實回復就行,不要誇大,往往誇大後就會出現漏洞,反而讓面試官知道你虛假陳述。項目管理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如果大家時間來得及,可以去看看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這本書,或者網上搜索下相關視頻看看即可
8、專業知識>其他知識:
其他知識部分,一般在我的面試中,很少去主動考察,只有當面試者簡歷中有體現精通或熟練相關知識後,才會去設計問題
9、專業技能>產品規劃:
關於產品規劃部分,往往大多數面試官會設計一個產品問題,通過此問題來考察面試者的能力。比如可以這樣設計一個問題:現在你被公司委派做一個新項目,這個項目目前市面上沒有競品,且公司給你的研發資源有限,在這種情況下,你會去怎麼推動這個項目。在回答類似的問題時,有幾個注意點的,分別是:1、問題給的條件非常少,因此回答之前盡可能的把你想問的前置條件都問齊,然後再進行回答,比如公司對該產品是否已做過推演、是作為探索性的項目還是已經是一個確定方向的項目、公司對該產品的預期是什麼(多久達到什麼目標等),在完成相關前置條件的確定後,再回答你如何推動該項目2、產品做的任何事,都必須建立在用戶需求之上,由於是新項目且沒有競品,那麼用戶需求上可能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在這種項目時必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驗證需求的真偽以及需求的大小,如果面試者在回答時沒有包含這一步,那麼基本這個問題的回答不會得到高分。3、產品規劃時,我們一定要有MVP的思想,因此將產品功能拆分,多期開發的思想一定需要體現,這里也是和研發資源有限相結合。4、新項目存在的風險較大,因此一定要及時復盤確定方向是否正確
10、專業技能>專業設計能力:專業設計能力的考察,基本會和上面的產品規劃能力一起來考察,比如會問一個具體點的問題,然後問你怎麼解決。關於這點,大家可以參考下面的一個解決方案確認流程圖(如何從產品需求找到最終的產品解決方案)。
僅供參考
11、專業技能>市場分析能力/前瞻性:
關於市場分析能力這塊,建議大家都試著對自己熟悉的某一個市場進行分析下,並且自己完成一篇簡單的行業分析報告,行業分析報告一般需要包含如下要素:1、行業&專業名詞概述 2、市場洞察 3、競爭格局4、趨勢展望&市場機會,基本上自主完成一篇行業分析報告後,在面試中再被問倒的幾率就降低了很多。關於市場分析能力這塊的考察,一般我的方式是讓面試者站在局外人分析我們當前所處的行業情況,通過這種方式去了解面試者的市場分析能力,在這種問題回答時,面試者的分析一定要包含上面說的2、3、4三點內容
12、專業技能>對外商務溝通能力:
關於這一塊,目前在我6年職業生涯中其實都還沒有涉及到,所以一般我去面試的話,這塊能力都是不會去考察的。更多的是關注與之相類似的溝通能力。在目前各崗位分工非常明確的前提下,產品經理實際上很少去進行商務溝通(基本有的時候,也都有商務和你一起),因此對於該能力,大家可以不必要做准備。
13、專業技能>運營數據分析:
關於運營數據分析能力,在面試應屆生階段,基本我很少出問題去考察。如果需要考察的話,那基本也是考察面試者的數據意識,分析的工具以及技能這個在後面工作中其實是很容易彌補的
14、專業技能>市場營銷:
市場營銷能力這塊,對於應屆畢業生基本還沒有要求。即使對於大多數工作的產品經理來說,這塊能力也是要求能一起和市場、營銷團隊合作,進行相關策略的制定、實施等
15、專業技能>渠道管理:
如果要做好渠道管理,對於產品經理來說,首先需要有好的溝通能力,其次還要有好的渠道管理方法論。在目前的公司體制下,我的工作目前還沒有涉及到渠道管理的相關技能,因此這里就不和大家分享。從面試來說,一般是不會有哪個喪心病狂的面試官去要求一個應屆畢業生有渠道管理能力的
16、專業技能>市場/用戶的調研與分析:
這一塊能力的考察,主要為考察面試者的競品、用戶調研與分析能力。關於競品的調研主要的問題方式就是:你對XX產品熟悉嗎,分析下XX產品。一般不會指定分析方向,主要看面試者能從哪些方向分析,然後再深入的提問,從面試者的角度來說,當遇到這種問題,最好先分方向去分析,比如用戶層面、商業模式層面、產品功能層面、他所處的行業地位層面等。從很多面試者的面試情況來看,他們大多隻會考慮到產品功能層面。關於用戶調研,一般會問:如果讓你去調研某個功能的用戶使用情況,你會怎麼做?這種問題的回答,建議面試者先問清楚很多前置條件,比如這個功能總共有多少人用、是否有線上反饋渠道、是否有客服反饋渠道、是否能拿到用戶聯系方式、是否有種子用戶群等。總之,先問清前置條件後再回答你怎麼做用戶調研。關於競品、用戶調研,還有一個比較關鍵的點就是需要進行文檔化,因此大家可以去網上搜索下怎麼寫用戶調研、競品調研的文檔
17、組織影響力>方法論建設:
關於方法論這塊的考察,主要結合面試者自身的專業以及經驗來進行。比如說面試者某一方面很厲害,那基本就會讓他分享他在某一方面的方法論,以此來看他是不是一個善於總結的人
18、組織影響力>知識傳承
知識傳承這塊更多的考察我們分享的能力,是否在大學期間進行過相關的分享以及是否作為學長/學姐教授其他同學知識都會作為一個考察點,但是實際情況中我很少去考察
㈧ 產品經理工作內容
每個公司對產品經理的定位和職責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會涉及到的工作就是需求調研、挖掘需求、畫原型寫各種文檔(MRD、PRD、產品說明文檔、產品使用文檔等)、跟進項目進度、協調各部門人員。(你說的注行業動態、關注產品數據都只是對幫忙你更好的需求調研、學習的一部分,你提高你自己能力的一部分,並不是產品責任本來,只是它的延展罷了)
大公司里的產品經理,負責產品的需求收集、整理、歸納、深入挖掘,組織人員討論需求,然後寫MRD,進行產品規劃,然後畫原型,寫PRD,與UI設計師、交互設計師、開發人員、運營人員溝通,並推進、跟蹤產品開發到上線,上線後再根據運營人員收集的用戶反饋、需求,進行一下版本開發、迭代。
小公司里的產品經理,根據老闆提的產品方向,然後開始研究競品、收集整理用戶需求,進行產品規劃,畫原型、寫PRD,與UI設計師、開發人員溝通,並推進、跟蹤產品開發。開發完之後再去各大第三方應用市場上架,推廣、維護,自己收集用戶反饋意見,需求,進行下一版本的開發、迭代。
產品經理收集分析用戶需求,寫MRD,然後根據需求來策劃產品功能,畫產品原型、編寫PRD等文檔,同時也要負責產品的項目進度,與產品設計師、交互設計師、技術開發人員做溝通;
產品設計師:通俗點說法就是美工,用PS等工具設計出產品效果圖;
交互設計師:就是根據用戶習慣,調整原型、效果圖里的布局,文字、按鈕擺放位置、形式等等,完善下交互細節,提長用戶體驗,將產品更加易用、好用(產品經理是設計出產品功能,讓這東西能用);
大公司里產品經理和交互設計師是兩個崗位,小公司則都是產品經理一人負責,有些各小的公司連UI設計師、產品經理、交互設計師都是一個人搞定。
㈨ 談談我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是怎麼尋找客戶的
作為一個軟體行業的產品經理,一般而言我都是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尋找客戶的,有的見效快有的見效慢,但最起碼這幾中方法都是有用的。
首先就是第一種:圈養客戶
圈養客戶顧名思義就是劃塊地方把潛在的客戶都聚集到一起,我喜歡吧客戶圈養到微信群里,不打廣告,但是時常會聊聊行業相關,起碼要讓他們知道我是做軟體開發的,也會聊聊我的團隊擅長哪個領域,要注意的是不能太頻繁,會顯得你很閑,給他們留下一個印象就好了。
一般這樣的客戶我會從QQ群微信群尋找,加許多質量比較好的群,然後再將那些質量比較好的潛在客戶圈養在自己的群里。這個方法見效不快,但是一旦見效就不會只有一個項目,因為大家互相熟悉了,口碑推廣方面就會更有效果,加上客戶群比較精準,就能夠多得到幾個項目。
但這種方法也是有風險的,你一定要保證讓第一個客戶滿意,不然的話你長期建立起來的信任感就沒有了,等於白忙活了。
第二種:發布分類信息
這是最為按部就班的一種方法,見效不快,但是找你的客戶量大,怎麼做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搜搜行業關鍵詞,看你排在首頁的同行們主要用的是那些平台,很簡單,都用上就行了。
但是這種方法見效是沒有那麼快的,它主要是一個由量變累積到質變的過程。首頁大家每天都要記得發信息,重在累積。發分類信息之後我每天都會接到很多電話,最開始是平台打過來的,然後是打廣告的,但最後就是潛在客戶了。
使用這種方法能得到的潛在客戶是很多的,我一般不會圈養他們,而是一對一的交流,原因有兩點,第一個就是這樣的潛在客戶質量不會特別高,十個電話里有一個真正適合團隊的就很不錯了,第二個就是這樣的潛在客戶因為各種原因談崩的幾率很大。如果把他們拉到我圈養地,那麼首先我不可控的就是他們的自身素質以及他們對我和我團隊口碑帶來的影響。
要注意的是,任何時候不要對這樣的客戶低聲下氣,讓步太過往往會讓我們和團隊血本無歸。
第三種:成為平台服務商
這一種方法是見效比較快的,我在前期和現在都有嘗試,中期我主要把精力放在了分類信息和圈養客戶上。原因是前期入駐平台給我的體驗真的是相當的差,所以大家在挑選平台的時候就要注意了。
最開始我入駐的是威客平台,就是像豬八戒一品威客這些,的確他們的平台很大,信息量也很大。但是首先前期你要有資金投入,各種的入駐費服務費會員費,只有交了錢你才有得到項目的機會,這就有一筆很大的成本了。很多人會想我們這行的利潤不是很高嗎?這點成本算什麼?關於這個我已經懶得吐槽了,再大再高的利潤也要你有項目啊,沒項目還送錢出去你要讓身後的團隊一起和西北風去啊?
其次就是信息太雜太亂,看上去多,能用的一個沒有,當我知道我那個月的話費是我平時的三倍之後我就再也沒有主動去「騷擾」客戶了,實在是自尊和錢包都傷不起。
現在我入駐的是匯新雲,這個是軟體開發行業的一站式解決互聯網+產品定製服務平台,面對的是我們這些產品經理,給我們提供展現平台。最開始我選擇這個平台很簡單,因為它不要錢,那麼就多個平台多條路,試試也無所謂。但是我也差點放棄過這個平台,因為他們的審核要比威客平台嚴格N倍,還好我當時通過了審核。
這個平台比之前那些平台好的地方就是給我們的不是客戶信息,而是項目,我們都需要一個個去聯系客戶,客戶會主動來找我們,質量非常的高。但是這個平台也有個「弊端」。我們的項目要是做得不好是無法給客戶驗收的,平台會比較保障這一塊。那些技術不達標的團隊就不適合這個平台。
還是那句話,挑選入駐平台跟挑老婆一樣,要謹慎。今天就說到這里,大家有什麼不一樣的方法和意見都可以拿出來交流探討一下,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給我們的團隊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