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刑法規定的製造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主要針對違反什麼原則的犯罪行為
對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犯罪行為。製造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是違法產品質量法的行為,就是違背了人的誠信
⑵ 商家賣假貨觸犯了什麼法律
觸犯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
【法律分析】
如果行為人去銷售假冒的產品,或者銷售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產品,以及去銷售有關部門所沒收的不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品,應該對行為人處以罰款的處罰,罰款的標準是行為人售賣不合格的產品,這裡面也包括行為人還沒有進行售出的產品,按照這些不合格產品價值的三倍以下,這樣的處罰標准進行處罰。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⑶ 假冒產品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在我國相關法律中,對於假冒產品的行為明確規定,商家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話,有可能會被當地的工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沒收違法所得,如果情節非常的嚴重,主要責任人有可能面臨刑事處罰。市場當中銷售的這些假冒偽劣的產品不僅給正規廠家的聲譽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甚至有一部分的假冒偽劣產品會直接傷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所以,打擊假冒偽劣產品肯定是勢在必行的,一般的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主要是面臨行政處罰,消費者對於這種無良商家也要及時到消協舉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⑷ 關於賣假貨的處罰。
首先看你賣了什麼假貨,賣了多少。刑法上面對偽劣產品犯罪,是由專門規定的。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第一百四十一條 【生產、銷售假葯罪】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第一百四十二條 【生產、銷售劣葯罪】生產、銷售劣葯,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⑸ 偽劣產品是不是商品
一、 偽劣產品 1、偽劣商品是指生產、經銷的商品,違反了我國現行法律、行政 法規 的規定,其質量、性能指標達不到我國已發布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及地方標准所規定的要求,甚至是無標生產的產品。 2、假冒產品是指使用不真實的廠名、廠址、 商標 、產品名稱、產品標識等從而使客戶、消費者誤以為該產品就是被假冒的產品。偽劣產品是指質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產品。 二、 國家技術監督局1989年6月<關於嚴厲懲處經銷偽劣商品責任者的意見>中有明確規定 : 1、失效、變質的商品; 2、危及安全和人身健康的商品; 3、所標明的指標與實際不符的商品; 4、冒用優質或認證標志和偽造許可證標志的商品; 5、摻雜使假、以假充真或以舊充新的商品; 6、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生產、銷售的商品。 三、 偽劣產品是不是商品 1、從法律上看,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明顯是違法行為,應堅決予以打擊。 2、從道德上看,銷售假冒偽劣產品,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是不道德的行為,應予以譴責。 四、 拋開法律和道德,單從商品概念上講,要區別情況看待 : 1、如果某產品本身沒有質量問題,只是假冒名牌產品,那當然是商品。 2、如果某產品本身有質量問題,但仍舊可以使用(比如一些劣質衣服),那也應該是商品。 3、如果某產品本身有質量問題,而且根本無法使用,或者回嚴重危害消費者身心健康(如假白酒、有毒大米等),那說明它沒有使用價值,就不是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