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稅延養老保險是什麼意思
稅延養老保險是指投保人在稅前列支保費,等到將來領取保險金的時候再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就能夠略微地降低個人的稅務負擔,也能夠鼓勵個人去參與商業保險、以提高將來的養老生活質量。
稅延養老保險和那些需要在個人收入納稅後才能購買的商業保險不同,稅延養老保險要繳納的保費在一定金額之內是可以在稅前的工資中進行扣除的,等到將來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時候再繳納就行了。
根據現行方案,辦理了稅延養老險,那麼在參保人繳納保費時,其月收入的6%、最高不超過1000元范圍內的錢就不用再交個人所得稅了。
打個比方,若參保人每月的稅前工資為1萬5,其保費扣除限額按月收入的6%計算則是900元。那麼扣除了這900元的保費後,再計算納稅額,每個月就可以少繳稅180元。
『貳』 稅延養老險的條件
稅延養老保險的條件為16周歲以上、未達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符合相關規定的個人,均可參保稅延養老保險產品。稅延養老保險產品將是長期鎖定和可以終身領取的。除了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以及個人身故、發生保險合同約定的全殘或罹患重大疾病等財稅政策允許的條件外,參保人購買稅延養老保險產品積累的資金在其個人賬戶中是長期鎖定的、不能提前支取的。終身領取是指稅延養老保險產品應當至少提供終身領取方式,即參保人達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或約定的領取年齡(不早於國家規定退休年齡)時,保險公司按照保險合同約定向其按月或按年給付養老年金,直至身故。稅延養老保險產品提供的終身領取方式是保證返還賬戶價值終身領取,即無論參保人退休後生存多久,其本人或其繼承人都能夠把其退休時個人賬戶中積累的資金領完,如果參保人領的錢已經超出了其退休時個人賬戶積累的資金總額,只要其仍然生存,保險公司仍會按照保險合同約定的固定標准向其給付養老年金,直至其身故。在終身領取方式之外,考慮到客戶差異化的養老金領取需求,稅延養老保險產品還可提供不少於15年的長期領取方式,包括固定期限15年(月領或年領)、固定期限20年(月領或年領)等其他領取方式。
『叄』 稅延養老保險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稅延養老保險的意思就是說,投保人在稅前列支保費,等到未來領取保險金的時候再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稍微降低一些個人的稅務負擔,而且可以鼓勵個人參加商業保險,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將來的養老質量。
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是個人通過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一定標准內稅前扣除,計入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個人領取商業養老金時再徵收個人所得稅。
一般來說,越早參加稅延養老保險,那麼未來可以省下來的稅額也就越高;若是在同一時間投保稅延養老保險,則收入越高,那麼未來可以省下的稅額也就越高。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五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自願參加社會保險的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
『肆』 稅延養老險有必要買么
稅延型養老險有必要購買,原因在於:1、提高了個稅起征點:個稅起征點由每月 3500 元提高至每月 5000 元,起征點越高交的稅越少,到手的工資就越多。2、放寬了低稅率的范圍:從往年的個稅收入結構看,50% 以上都是普通工薪一族工資所得貢獻的,所以這次重點對中低收入人群進行了調整,不僅提高了起征點,也調整了稅率范圍:3、增加了稅前列支項目:除了五險一金不用交稅外,還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稅延養老險早在 2007 年就被提出,歷時 10 年終於成功落地。所謂 「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是指我們交的保費可以在稅前扣除,在領取養老金的時候時再交個稅。作為福利性養老產品,稅延險具有以下三大特點:1、可以抵扣個稅:稅延險交的保費,可以像社保一樣在稅前扣除,納稅越多,投保越早,節省的個稅就越多。2、固定儲蓄,專款專用一旦購買了稅延險,除了因重疾、身故、全殘可以申請理賠外,賬戶的錢不可隨意取用。3、養老賬戶可隨意轉換:這筆錢由保險公司統一管理投資,還可以享受長期的保證收益,不需要我們勞心勞力去打理。並且存在不同的賬戶,可以由投保人根據自己的風格,選擇投資渠道。
『伍』 稅延養老險的內容
稅延型養老保險是指投保人在稅前列支保費,等到將來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可略微降低個人的稅務負擔,並鼓勵個人參與商業保險、提高將來的養老質量。中國人口老齡化明顯。國家統計局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3億,占總人口的16.7%。預計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4.83億,佔比達34.1%。而與此同時,養老金的資產總量卻並不樂觀。國家社保局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養老金體系三個支柱積累的養老資產約為7.05萬億元,僅佔GDP的8.52%。在龐大的養老需求下,推動個人稅延養老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成為迫在眉睫之事,而跟養老息息相關甚至是沖在市場前線的保險機構也及時預見到了這塊藍海。此次稅延養老險政策的出台無疑是給保險企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以一名30歲的工薪族為例,其扣除五險一金等稅前列支項目後工資為18000元,按照試點扣除標准,可以有1000元免稅額,據其收入所對應的25%最高稅率計算,稅延政策使他延後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每月250元,一年為3000元。到60歲退休時,合計免稅9萬元。退休後,從個人賬戶支取商業養老金,根據30年後起征點及稅率進行繳稅,由於退休後的收入通常不會高於工作時的收入,因此退休後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通常較低,再扣除通脹因素,稅收負擔將會大大減輕。
『陸』 稅延型養老保險好處
什麼是「個人稅收遞延型保險」?
企業個人均可獲利
所謂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是指個人收入中用於購買商業補充養老保險部分,其應繳個人所得稅延期至將來提取商業養老保險時再繳納。說得直白些,就是指投保人在稅前買入養老保險產品,在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人所得稅,對投保人而言有一定的稅收優惠。這一產品在許多國家已發展得相當成熟,其中最知名的屬美國的「401K計劃」。
與市場上現有的養老險品種相比,該險種有一定的稅收優惠。專家認為,發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能夠有效拉動內需,釋放存款,此外,還有利於改善民生、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更重要的是,養老基金規模的擴大,可以為國家積累大量的長期建設資金,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舉例來說,如果個人月收入為6500元,每月拿出500元購買養老保險產品,那麼當月需要納稅的工資收入就只剩下6000元,在退休後領取養老金時,再繳稅就可以了。
對於投保人而言,購買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最大的好處是減輕稅收負擔,因為購買此類產品的多為青壯年,在領取保險金時,他(她)已經退休,在這期間大約有20年—30年時間,而通脹、提高個稅起征點等因素已經把個稅給稀釋了。
去年9月1日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將個稅起征點從2000元提高至3500元,同時征稅幅度也出現了調整,通過合理購買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其對於每月個稅的繳納將產生很大的影響。而在退休之後,由於收入已經降低,即使再繳稅的話,數量也將遠遠低於現在。
企業個人均可獲利
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對於企業和個人來說是個雙贏的舉措:從企業的角度來說,購買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是員工自己投保,企業不需要支付額外的費用,卻能提高員工的福利;對於個人來說,由於在稅前購買養老保險,就能減免部分當期的個人所得稅。
之所以目前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遲遲沒有實施,並不是技術上有操作難度,關鍵是每月繳費金額還是有著很大的爭議,業內曾經有過一個測算:以月收入在6250元者為例,扣除四金後(按照佔比工資19%計算)以及個稅起征點3500元後,應納稅的收入為1562.5元左右,繳稅標准應參照10%的稅率計算,再減去速算扣除數105元,需要繳稅51.25元。
如果可以稅前列支600元作為保費,月收入6250元左右則應納稅的收入為962.5元,按照3%稅率計算,應繳稅28.875元。也就是說,如果購買了個稅遞延型養老產品,每月可以避稅22.375元。
以此類推,如果每月購買600元的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收入越高,其避稅的金額就越大。
另外,如果實行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初期可行的辦法就是通過個人所在企業代繳保費,等到領取保險金時,再由保險公司代扣稅。而且,稅延型養老保險產品將採用個人保單團體投保的形式,投保人在保費上還能享受到團險的較低費率。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