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副產品怎麼做電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下現在比較普遍的幾種農產品電商模式:
1、B2B:由老百姓直接通過平台批發給收購商,種植戶/合作社——一級批發/二級批發/商店。主要代表有一畝田。
2、B2C:由老百姓直接通過平台零售給終端客戶,種植戶/合作社——終端消費者。
3、一件代發:一件代發主要指老百姓不具備平台操作能力,不具備品牌建設能力的情況下,怎樣能做好農產品電商銷售呢?那就是直接合作各平台的水果店鋪,來按照店鋪方的要求進行供貨。
4、同城配送:嚴格意義上來講,同城配送並非純電商模式,主要是通過同城生活平台,老百姓在平台上下單,供應商進行農產品配送,類似美團模式。
5、預售模式:預售模式也並非純粹的電商模式,與訂單式生產大同小異,即在農產品快上市前,通過平台提前進行預售。
6、眾籌模式:農產品設置較大起訂量,在平台上進行預售,消費者進行拼單,單量達到起訂量時便開始發貨,通過集中訂單的模式來降低成本。主要代表輕松籌。
以上幾種就是現在農產品電商的主流銷售模式。從銷售模式上可以看出來,農產品電商與傳統農產品批發最大的區別其實是供應鏈。
選擇農副產品:農副產品選擇上一定要適合電商的經營邏輯。
電商平台選擇——結合公司定位考慮
電商平台選擇很關鍵,結合自身資源和公司定位決定
三頃良田將立足農產品消費服務的廣闊天地,以人為本、整合資源、創新模式,圍繞「米袋子」、「菜籃子」、「大型現代涉農集團」的總體戰略目標,以「立足農、提升農、跨越農」為導向,建設「時令農產社交平台」的功能體系,著力打造以時令農產品產業園項目為龍頭,依託輻射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終端銷售網路實體與電商平台的產業版圖,發揮線上線下網路優勢和規模效應,構建行業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多品種、多層次、多模式的時令農產品綠色交易新體系,樹立行業領頭羊的地位。
Ⅱ 較好的農副產品資源 可以通過哪些渠道銷售
電商銷售農副產品比較好一點 ,電商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 。這種銷售農副產品的渠道比較廣,銷售快 ,在互聯網下,傳播性快,全國國地都有網站與平台 。
在科技發展的時代,每個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機 ,可以幫農戶變賣農副產品 。網上開網店,做微商 ,他是以經紀人,批發商,零售,通過網上平台變賣。產品的消費者 ,或者電商直接到農戶里采購,然後在網上變賣 ,可以在手機上拍小視頻,做直播介紹農副產品 ,下的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很紅火 ,網上變賣農副產品,物流也特別快 。
Ⅲ 如何做好農副產品營銷
准確定位。
要在眾多同質化產品中脫穎而出,宣傳定位上獨特的賣點和主張必不可少,其承諾利益點能否切中要害,具備傳播性和延展性,事關一個產品在市場中到底能走多久,能否給目標消費者留下有效記憶。
農副產品要明白,如果你不主動定位,就會被別人和這個社會「定型」。因此,你是定位在綠色生態有機上,還是功能情感情趣上,或者美容美膚養生養顏上,如何精準定位直接關系能否吸引住相關的目標群體。
二、體驗優化。
以體驗為中心為顧客創造全新美好的個性化全渠道全觸點營銷模式,通過消費者圍繞產品帶來的切身體驗與感受,讓他們當家作主,積極參與進來,從中領略產品功能上的物質收獲與情感享受。一般通過試用、試服、試飲等服務顧客的方式來展開,由於滿足了個性化的需求,建立起了口碑和雙方的溝通互動,使產品的特色和功能被消費者迅速的接納,省下了許多廣告費。
三、促銷創新。
在一些農產品展會上,一些特色產品往往能吸引人們的眼球,一些半成品的商品被商家直接製作成可以食用的食品讓消費者品嘗,還免費教其製作方法,貯存方法等,讓消費者不會因為雖然喜歡產品但卻苦於不知道如何烹調而放棄了購買。
由此可見,農副產品更多的可通過廣大的消費者來尋找內容解決方案,可以是消費者興趣所在,也可以是企業提供某種獎勵措施。
四、重設目標。
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認為這也是品牌再定位的方法之一。
當已有的品牌形象和功能訴求不能吸引原有消費者時,重新尋找目標消費者,即尋找那些對本品牌提供的好處感興趣的人,以他們為目標,也能使品牌獲得新的發展契機。當然,這需要對產品對市場的充分了解,不然即使重新定位,沒有找准目標,還是無濟於事的。
五、服務營銷。
殘酷的市場競爭,也逼迫許多農副產品企業將產品營銷過渡到服務營銷,這也是實現營銷突圍的關鍵所在。
一個企業要想生存,立穩腳跟,就要深刻領悟並認真執行有關服務理念在市場操作中的具體落實,而切忌不要盲目的跟風、追隨,現在營銷界也存在著看似餡餅實則陷阱的東西,因而許多盲目的企業容易受其忽悠、蒙騙而最終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真是可惜。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於斐老師指出,現代的服務營銷模式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要創造顧客滿意價值,二是要做好客戶的資料庫處理。
當前中國絕大多數農副產品企業不重視顧客資料的收集,不知道怎樣有效利用顧客資料庫,不知道完善作業流程,不知道怎樣用售前服務提升銷售效果,也不知道怎樣用售後服務提高顧客忠誠度,因此不能領會服務精髓。此種狀況的出現,就決定著企業勢必支撐不了多久。
說老實話,不管營銷模式上刮什麼東西南北風,只要領會服務的此中精髓,自然也就會坐懷不亂,找到最切中市場需求的應對之策。
一些農副產品通過服務訂制的市場契機,以顧客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創新為根本,在盤活現有資源基礎上,強調為個別客戶設計產品、服務、溝通方式的能力。這需要營銷人員對前來購買的顧客進行細致的觀察,能一語中的的說出消費者所需要的產品,讓消費者產生信服,突出自己的專業性,進而向消費者介紹產品才能使其產生認同,並且購買自己的產品。
六、差異訴求。
考量一個產品是否具有營銷優勢,自身與眾不同的宣傳手段是否對消費者產生強大的沖擊力與殺傷力,除了在競品包抄中尋求宣傳突圍,另闢蹊徑外,關鍵在於差異化是否能通過宣傳的攔截來凸現身身品牌輻射帶來的功能延展性。
實施差異化營銷策略,滿足消費者對多樣化、個性化產品需求,變傳統的價格為主的競爭手段為價值為主的差異化策略。主要應從兩個方面求差異:一方面是向消費者提供不同於競爭對手的產品,即營銷產品的差異化;另一方面則是採取與競爭對手不同的形式或程序,即營銷過程的差異化。營銷產品的差異化取決於農產品需求層次的差異。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基本上可分為基本需求、期望需求、附加需求和潛在需求等幾個層次。
農產品營銷過程的差異化,強調的是農產品營銷手段、服務形式、運作程度等方面,做到:在滿足程度上,比對手更周到地為消費者服務;在滿足方式上,比對手更具創意;在滿足速度上,比對手更快。
當前,網路經濟的日益紅火,也派生出在網路上進行農副產品的營銷越來越流行,什麼樣的產品均可以在網上找到,網路重點介紹產品的生產、銷售過程,重點突出產品的營養價值,什麼樣的消費者適應,有什麼好處,吃了後能對身體有什麼改變等,這樣的營銷在網上越流行,產品的知名度就越高,越能夠與消費家庭融合。但需注意的是,在運用網路宣傳推廣時,仍要注意對自身產品的准確定位,尋求到最佳的差異化賣點和良好的贏利模式。
Ⅳ 農戶種植的農產品都有哪些銷售渠道
一:農產品
農產品是指農戶種植出來的水果、蔬菜等產品;養殖出來的雞鴨魚等等這些產品。農產品的營養價值很高,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極大的好處。
綜上所述:現階段,農產品產量在不斷上升,同時,也漸漸打開了銷售渠道,5G時代的到來,處在大數據時代,農戶的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多了,帶來了經濟效益。
Ⅳ 電大農副產品網路銷售常用促銷手段有哪些
1、農產品+可視農業。「可視農業」主要是指依靠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雷達技術及現代視頻技術將農作物或牲畜生長過程的模式、手段和方法呈現在公眾面前,讓消費者放心購買優質產品的一種模式。
「可視農業」還有一大功能,就是可靠的期貨訂單效應,眾多的「可視農業」消費者或投資者,通過利用網路平台進行遠程觀察並下達訂單,他們在任何地方通過可視平台都能觀察到自己訂的蔬菜、水果和豬牛羊等畜產的生產、管理全過程。
近年來,可視農業平台通過改造升級傳統農業,貫徹電子商務下鄉,升級商店對接餐飲,派發訂單生產等形式活躍農村市場,不斷向可視農業生產商派發訂單訂金,有效解決傳統農業市場通路、資金短缺和食品安全三大疑難問題,以低價格好產品,輸送到各個市場終端。
2、農產品+微商。其實,就是農特微商。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布自家的農產品信息,該信息包含:種植、成長、採摘等信息。把農產品的生長情況拍成圖片發布到微信里,讓用戶第一時間了解農產品的情況。
農產品+微商需要我們考慮幾個問題:
1.品牌打造:要打造一個人格化的品牌,通過品牌來溢價;
2.應鏈打造:配送與物流、冷鏈。這是農特微商的重點。
3.展示真實的自己:微信朋友圈賣的不是產品是人,是用戶我們的喜歡與認可。
3、農產品+電商的營銷模式。就是電商、互聯網平台對農產品進行展示及推廣,讓更多人了解、知曉,並方便用戶在線下單及購買。
農產品+電商要注意兩個問題:
1.農產品本身就是不是標品,但把農產品做成禮品或干貨的確是一條路子;
2.品牌改造的問題 藉助電商對農產品的重新定位,打造符合新時代消費者需要的工業品。
4、「農產品+餐飲」營銷模式。把餐飲店、餐飲體驗當做渠道或者平台,之後把農產品的體驗、農產品消費、農產品互動嫁接在餐飲店裡,從而破解農產品銷售與推廣困局。
採用「農產品+餐飲」營銷模式要思考幾個點:1)要不要自己做餐飲體驗店;2農產品的優、特上下功夫;3)吃、玩、學如何平衡。
5、「農產品+網路直播」營銷模式。去年最火的是網路直播,如范冰冰、趙麗穎等明星也紛紛參與網路直播,並獲得百萬的打賞。
Ⅵ 農副產品的產品銷售
在進行 銷售時,如果使用一定的技巧,將能夠更好地促進農副產品的銷售。
首先,一些農副產品成本便宜,所以銷售者都傾向於一次出售大量的該種農副產品,以求更快賺取利潤,但是消費者在購買農副產品時,通常只需要一小部分,如果每次出售的農副產品數量過多,超過了消費者的需求,則會欲速不達,起反效果。
其次,農副產品給消費者的印象通常是低檔的產品,而且一些農副產品銷售者也這樣認為,所以他們一般不注重農副產品的包裝。但是,如果對農副產品進行精美的包裝,不但能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慾望,而且還能夠提高農副產品的檔次,從而提高農副產品的價格,賺取更多的利潤。
最後,一些農副產品雖然質量較好,但是由於消費者對其所知不多,因此銷路不佳。對於這種農副產品,可以用免費品嘗的方法,讓消費者了解該種農副產品的品質,從而創造市場需求。
Ⅶ 農副產品怎樣通過網路營銷的渠道賣出去呢該怎樣去做
可以拓展線上銷售,在網路生活平台開展半成品銷售,推進餐飲、零售線上化。
引導傳統餐飲企業積極研發線上產品,拓展線上銷售,在網路生活平台開展半成品銷售,推進餐飲、零售線上化。鼓勵外賣平台減免傭金收費,推出商戶快速上線、客戶引流、團膳直供等服務。推動生鮮果蔬、餐飲通過「無接觸配送」等新模式進入社區。著力打造一刻鍾便民生活服務圈,支持企業加速鋪設「智能取餐櫃」、「智能取菜櫃」,為市民提供便捷、安全和優質的生活服務。
鼓勵電子商務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全面、深入、精準對接,不斷提高訂單農業、產銷一體、股權合作等長期穩定農產品流通模式在農產品流通中的比重,實現聯產品、聯設施、聯標准、聯數據、聯市場,打造上聯生產、下聯消費,利益緊密聯結、產銷密切銜接、長期穩定的新型農商關系,構建符合農產品流通需求的農產品電子商務供應鏈體系,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率。
(7)農副產品如何做銷售擴展閱讀:
農副產品網路營銷的相關要求規定:
1、結合產品區域和分類,優化「一部手機雲品薈」專區設置,設立面向生產端和消費端開放的對接服務專欄,以縣級為主體,組織所轄區域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種養大戶等主體入駐平台。
2、在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台開店,省商務部門牽頭開設「中國特產·雲南館」,州、市商務部門牽頭開設「中國特產·州市館」,組織農產品進館銷售。
Ⅷ 農村的綠色食品,該怎樣通過電商平台銷售出去
在當前的新時代農村之下,農村開始走綠色發展路線,開始種植各類的天然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很多的農民朋友不會使用新興的電商平台,不知道該怎麼樣能夠開拓銷路,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詳細談談農村的綠色產品怎麼樣才能夠通過電商更好地銷售。
綜上所述,在目前的情況下,農產品通過互聯網銷售是大環境所需。而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區更要結合自身的特點,打造多產業鏈,讓農產品的銷售更加快捷,可以確保發到買家手中就是最新鮮的,能夠保證綠色產品更加健康。
Ⅸ 農副產品怎樣做營銷策劃才能打開市場增加銷量
前期市場調研是必要的,之後要確立自己產品的市場定位,市場細分,消費者定位,消費者細分,通常結合4p營銷策略(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以及SWOT分析(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結合目前企業自身的現狀,精耕細作,農副產品通常以批發農貿市場為主要渠道,大一點的企業會進入KA系統(華潤萬家,沃爾瑪等),如果企業資金量不夠大的話,不建議進入KA系統;精耕細作,扎扎實實做市場才是王道!
Ⅹ 想把農村的農副產品通過自己賣給市裡人,該怎麼做
可以直接的去找親戚朋友,這樣的話就更賣掉了,並且不需要去找事,不需要受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