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產品設計五要素
一、親密性
所謂親密性就是把所有相關的東西放在一起,如果把多個具有相關性的東西放在一起,便可以得到更加全面實用的一件產品,甚至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對齊
設計中的所有元素都不應該是隨意放置的,它們的存在和位置都應該是有理由的有原因的。每個元素都應該與整體和單個元素之間具有某種聯系,這樣就能形成一種和諧的美觀的視覺感受。
三、對比
對比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形成主次關系,什麼是要優先傳遞的信息,什麼是次要的輔助的信息。
四、重復
重復是設計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它們能讓整個設計看起來更具有一致性,從而形成統一的設計表現形式。
意義
產品設計反映著一個時代的經濟、技術和文化。
產品設計的重要性
由於產品設計階段要全面確定整個產品策略、外觀、結構、功能,從而確定整個生產系統的布局,因而,產品設計的意義重大,具有「牽一發而動全局」的重要意義。如果一個產品的設計缺乏生產觀點,那麼生產時就將耗費大量費用來調整和更換設備、物料和勞動力。相反,好的產品設計,不僅體現功能上的優越性,而且便於製造,生產成本低,從而使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得以增強。許多在市場競爭中占優勢的企業都十分注意產品設計的細節,以便設計出造價低而又具有獨特功能的產品。許多發達國家的公司都把設計看作熱門的戰略工具,認為好的設計是贏得顧客的關鍵。
設計要求
基本要求
一項成功的設計,應滿足多方面的要求。這些要求,有社會發展方面的,有產品功能、質量、效益方面的,也有使用要求或製造工藝要求。一些人認為,產品要實用,因此,設計產品首先是功能,其次才是形狀;而另一些人認為,設計應是豐富多彩的、異想天開的和使人感到有趣的。設計人員要綜合地考慮這些方面的要求。下面詳細講述這些方面的具體要求:
社會發展要求
設計和試制新產品,必須以滿足社會需要為前提。這里的社會需要,不僅是眼前的社會需要,而且要看到較長時期的發展需要。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開發先進的產品,加速技術進步是關鍵。為此,必須加強對國內外技術發展的調查研究,盡可能吸收世界先進技術。有計劃、有選擇、有重點地引進世界先進技術和產品,有利於贏得時間,盡快填補技術空白,培養人才和取得經濟效益。
經濟效益要求
設計和試制新產品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滿足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以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好的設計可以解決顧客所關心的各種問題,如產品功能如何、手感如何、是否容易裝配、能否重復利用、產品質量如何等;同時,好的設計可以節約能源和原材料、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等。所以,在設計產品結構時,一方面要考慮產品的功能、質量;另一方面要顧及原料和製造成本的經濟性;同時,還要考慮產品是否具有投入批量生產的可能性。
使用要求
新產品要為社會所承認,並能取得經濟效益,就必須從市場和用戶需要出發,充分滿足使用要求。這是對產品設計的起碼要求。使用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使用的安全性。設計產品時,必須對使用過程的種種不安全因素,採取有利措施,加以防止和防護。同時,設計還要考慮產品的人機工程性能,易於改善使用條件;
使用的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產品在規定的時間內和預定的使用條件下正常工作的概率。可靠性與安全性相關聯。可靠性差的產品,會給用戶帶來不便,甚至造成使用危險,使企業信譽受到損失;
易於使用。對於民用產品(如家電等),產品易於使用十分重要;
美觀的外形和良好的包裝。產品設計還要考慮和產品有關的美學問題,產品外形和使用環境、用戶特點等的關系。在可能的條件下,應設計出用戶喜愛的產品,提高產品的欣賞價值。
製造工藝要求
生產工藝對產品設計的最基本要求,就是產品結構應符合工藝原則。也就是在規定的產量規模條件下,能採用經濟的加工方法,製造出合乎質量要求的產品。這就要求所設計的產品結構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製造的勞動量,減輕產品的重量,減少材料消耗,縮短生產周期和製造成本。
Ⅱ 產品設計都有哪些要求
一項成功的設計,應滿足多方面的要求。這些要求,有社會發展方面的,有產品功能、質量、效益方面的,也有使用要求或製造工藝要求。一些人認為,產品要實用,因此,設計產品首先是功能,其次才是形狀;而另一些人認為,設計應是豐富多採的、異想天開的和使人感到有趣的。設計人員要綜合地考慮這些方面的要求。下面詳細講述這些方面的具體要求:
1、社會發展的要求
設計和試制新產品,必須以滿足社會需要為前提。這里的社會需要,不僅是眼前的社會需要,而且要看到較長時期的發展需要。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開發先進的產品,加速技術進步是關鍵。為此,必須加強對國內外技術發展的調查研究,盡可能吸收世界先進技術。有計劃、有選擇、有重點地引進世界先進技術和產品,有利於贏得時間,盡快填補技術空白,培養人才和取得經濟效益。
2、經濟效益的要求
設計和試制新產品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滿足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以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好的設計可以解決顧客所關心的各種問題,如產品功能如何、手感如何、是否容易裝配、能否重復利用、產品質量如何等;同時,好的設計可以節約能源和原材料、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等。所以,在設計產品結構時,一方面要考慮產品的功能、質量;另一方面要顧及原料和製造成本的經濟性;同時,還要考慮產品是否具有投入批量生產的可能性。
3、使用的要求
新產品要為社會所承認,並能取得經濟效益,就必須從市場和用戶需要出發,充分滿足使用要求。這是對產品設計的起碼要求。使用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使用的安全性。設計產品時,必須對使用過程的種種不安全因素,採取有利措施,加以防止和防護。同時,設計還要考慮產品的人機工程性能,易於改善使用條件;
(2)使用的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產品在規定的時間內和預定的使用條件下正常工作的概率。可靠性與安全性相關聯。可靠性差的產品,會給用戶帶來不便,甚至造成使用危險,使企業信譽受到損失;
(3)易於使用。對於民用產品(如家電等),產品易於使用十分重要;
(4)美觀的外形和良好的包裝。產品設計還要考慮和產品有關的美學問題,產品外形和使用環境、用戶特點等的關系。在可能的條件下,應設計出用戶喜愛的產品,提高產品的欣賞價值。
4、製造工藝的要求
生產工藝對產品設計的最基本要求,就是產品結構應符合工藝原則。也就是在規定的產量規模條件下,能採用經濟的加工方法,製造出合乎質量要求的產品。這就要求所設計的產品結構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製造的勞動量,減輕產品的重量,減少材料消耗,縮短生產周期和製造成本。
Ⅲ 機械產品設計的裝配工藝性評價標准有哪些
這次的回答是我覺得最糙的:
1、機械設計之初很少有從裝配,維修等角度考慮周詳的,我指的是一般情況下,不排除大公司做的十分人性化;
2、評價標准如果要是我來定:
A、初裝時產品尺寸符合程度,這是最重要的,要保證能裝的上去,這是基礎;
B、構件的規格統一性,在裝配人員來講,一台設備弄得五花八門的緊固件,定位件,卡簧,銷釘,其准備工具也紛繁復雜,對於其裝配中要保證盡可能統一;
C、配合唯一性,就像電腦的連接一樣,不可能裝錯,形狀,顏色不對裝不上,機械設備在製造時不會在零件表面寫上名字,其最終的身份證是加工所用的圖紙;
D、裝配調整時的基準設置,目前很少有國內的企業在做,如在設計時基本上任何人在尺寸標注是都喜歡也一定用孔類零件的中心作為基準,但現場實際是沒有這東西的,大型構件更無從談起,所以對裝配人員來說需要直觀的定位基準;
E、最後啊,籠統的叫以裝配維修工人的角度出發,能簡化的盡可能簡化,考慮磨損後易於更換,安裝時便於操作。
這個回答我自己不滿意,太糙了。
個人提供成套液壓、機械設備供應,精密齒輪加工,包含設計及東北地區安裝。
Ⅳ 機械產品設計的裝配工藝性評價標准有哪些
裝配工藝性評價標准
1、容易裝卸
2、設計時需提前考慮到後續調試的需要
3、便於日後維修
4、最好設計時分模組搭配結構,便於模組化裝配
5、裝配的工藝基準盡可能與設計基準,加工基準選用同-基準;
您應該再查查別的資料,只是一點點個人經驗
Ⅳ 什麼是裝配工藝性
這位網友,不知道你是從哪弄來的這個名詞,一般的來說:
1.任何比較復雜的東西,大部分都是有組件、部件、零件組裝而成。
2.按照設計者的要求,如何把零件組裝成部件、如何把部件組裝成組件、如何把組件總裝成完整的成品件,如何進行調整、試驗,如何進行包裝發運...。這些叫裝配工藝,把這些工作內容,准確而仔細地編寫成技術文件的人叫裝配工藝師。
3.有的產品設計時,設計工程師已經很認真的考慮到了裝配、拆卸、維修等問題,所以他設計的產品既美觀、實用,又拆、裝方便,大幅降低了製造成本。這就是這個工程師設計的這個產品「裝配工藝性」好。
4.有的設計,裝配、拆卸非常困難、費時,還需專用的工具。盡管外觀也很漂亮,但是這個產品的「裝配工藝性」差。但是,有的產品故意設計得如此,因為它不希望有人去拆開它。
5.還有些設計,按現有的技術無法裝配成型,那就是該產品不具「裝配工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