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教各位大俠幫忙,「產品返修率」、「備件使用率」、「及時出貨率」,這三率該怎樣計算謝謝。
產品返修率=(單位時間返回修理的產品數量/單位時間出售的產品數量)*100%
備件使用率=(單位時間上機的備件數量/單位時間采購的備件數量)*100%
及時出貨率=(單位時間出售產品數量/單位時間生產產品數量)100%
『貳』 服裝廠返修利率表怎麼做
返修率的計算公式為:總返修率=(保內維修量+保外維修量)/(保修期內產品量+保修期外的產品量)
售後服務部門有兩種服務業務,第一是免費的保修服務,第二是收費的保外服務。
保修服務是指在保修期內,非客戶原因造成的損壞,則可以提供免費維修。
保外服務是指在保修期內因客戶原因造成的損壞,和保修期外一切的損壞,提供有償維修服務。可以再Excel中使用Excel自帶的計算公式進行快速計算。
『叄』 產品返修該如何做賬
產品返修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規定時間內因質量問題返回數量
質量問題返修率1= ×100%
規定時間內產品銷售總數
保修期內因質量問題返回數量
質量問題返修率2= ×100%
返回品銷售年度銷售數量
出保修期因質量問題返回數量
質量問題返修率3= ×100%
返回品銷售年度銷售數量
『肆』 如何計算售後產品返修率
返修數 除 售出數
年初到本月返修數比年初至本月售出數
『伍』 計算返修率及一次返修率 求答案
10%,30%,33.33%
『陸』 計算題目返修率
超標部分=返修台數-產品總數*標准返修率
超標部分:50-300*3%=41(台)
超標的金額:100*41=4100(元)
答:超標的金額是4100元。
『柒』 返修的返修產品的判斷標准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不合格控制的要求,返工和返修同屬不合格品,那麼,這兩種不同性質的不合格品又是如何予以劃分和判定的呢?是在不合格品控制的哪一個子過程中所確定呢?這一過程正如前所述,對不合格品控制的子過程中存在評審的子過程。對不合格品列為返工還是返修正是在對不合格產品進行評審的子過程所確定的。可以藉助於對不合格產品評審人的資歷、能力和經驗予以判定。例如前例中軸加工的實例,經評審人員的評審,軸加工大了,可以採取措施使其變小,而不影響產品的質量要求,則判定為返工。而軸加工小了,要使其變大,則必須採用改變材質等措施。雖然產品可以使用,但由於材質不合格,仍為不合格產品,則可以判定為返修。因此,返工還是返修,是由不合格品的評審過程所判定的。
『捌』 壓力容器產品一次合格率和返修率怎麼統計
請看質檢總局對此問題的答復:
查詢編號:[20110311-9479-14673]
問:
總局領導您好,現就規范中的問題請教。TSGZ0004-2007《特種設備製造、安裝、改造、維修質量保證體系基本要求》附件中15質量改進與服務(3):「產品一次合格率和返修率」是如何定義的,如何計算?是指最終檢驗合格率(不含進貨檢驗、過程檢驗、焊縫返修)還是全部計算在內嗎?一次合格率好理解,就是考核期內未經返修過的成品台數與總台數之比,返修率指什麼?謝謝!
答:
產品一次合格率和返修率在不同的生產過程中,有不同的統計方法,生產單位可以爭對不同的生產過程的特點,進行不同的統計。產品出廠前的一次合格率和返修率是以出廠前檢查(也就是最終檢驗)結果為基礎來統計的,返修率等於100%減去合格率。每台產品的一次合格率是以每台產品的檢驗項目為基礎來統計的,即每台產品的不合格項除以檢驗項目總數乘以100%。
『玖』 返工率怎麼計算
返工率=返工數/批量*100%
『拾』 產品返修計入工業總產值嗎
1、如題所述,從工業總產值計算統計口徑角度上分析,應區分不同情形進行確定:
a、如果該產品未銷售出庫,即在庫產成品需要退回生產車間進行返修,那麼,退庫後,該產品作為在製品核算,根據統計口徑的定義,該產品返修情形納入工業總產值統計;
b、如果該返修服務實質上存在收取返修費用情形的,那麼,也應將提供返修服務的相應收入納入工業總產值統計;
c、如果該情形屬於產品銷售後產生的售後服務返修(三包期內),那麼,該通過銷售費用核算的產品返修不應計入工業總產值;
2、以上僅供參考,請予根據工業總產值統計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再做判斷,依照統計法相關要求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