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慶陽都有哪些習俗
民歌、隴劇、節會、刺綉、香包等。
慶陽市是是「環江翼龍」和「黃河古象」的故鄉,中國「第一塊舊石器」的出土地,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中醫葯文化的發祥地、中醫鼻祖岐伯的出生地,甘肅的革命老區,長慶油田的發源地。
地理環境
甘肅省慶陽市東接陝西省延安市;南與甘肅省涇川縣及陝西長武、彬縣、旬邑縣相連,北鄰陝西省榆林市及寧夏鹽池縣;西與寧夏固原市接壤。慶陽市屬黃河中游內陸地區。介於東經106°20′至108°45′與北緯35°15′至37°10′之間。
東倚子午嶺,北靠羊圈山,西接六盤山,東、西、北三面隆起,中南部低緩,故有「盆地」之稱。區內東西之間208公里,南北相距207公里。總面積27119平方公里。
⑵ 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的介紹
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是由慶陽市創辦的國家級民俗文化節。慶陽代表性的民間民俗文化藝術非常豐富,剪紙、香包刺綉、皮影、道情、民歌、社火、窯洞民居、荷花舞、麵塑、五蝠皮鼓等等,每一樣都堪稱隴東一絕。
⑶ 慶陽有什麼民俗
慶陽民俗文化獨樹一幟。刺綉、剪紙、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稱慶陽「五絕」。慶陽已獲得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的中國香包刺綉之鄉、徒手秧歌之鄉、民間剪紙之鄉、窯洞民居之鄉、五蝠皮鼓——慶陽一絕,環縣——道情皮影之鄉、溫泉鄉公劉廟——華夏公劉第一廟、周祖農耕文化之鄉、荷花舞之鄉、中國民俗文化及民間工藝美術調研基地、中國民俗藝術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
慶陽土特產
,曹杏脯
,白瓜子
,
甘草杏
,黃花菜
杏仁
,黃酒
,鮮桃脯
,黑木耳
.
⑷ 慶陽有什麼特產,慶陽有什麼好東西值得買,慶陽特產有
慶陽
素有「隴東糧倉」之稱,盛產小麥、玉米、油料、蕎麥、小米、燕麥、黃豆等,尤以特色小雜糧久負盛名。慶陽是甘肅優質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地處全國蘋果生產最佳緯度區,已被農業部列入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優勢帶,紅富士蘋果、曹杏、黃柑桃、金棗和早勝牛、環縣灘羊、隴東黑山羊、羊毛絨等大宗優質農畜產品享譽國內外。慶陽還是全國最大的杏製品加工基地和全國規模最大的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基地,是全國品質最優、發展面積最大的黃花菜基地和國家特產經濟開發中心確定的全國特產白瓜籽、黃花菜示範基地,是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命名的「中國優質蘋果之鄉」、「中國黃花菜之鄉」、「中國小雜糧之鄉」;是國家林業局命名的「中國杏鄉」。慶陽還是中醫葯之鄉,產有甘草、黃芪、麻黃、穿地龍、柴胡等300多種中草葯。
⑸ 甘肅慶陽的特產有哪些
甘肅慶陽的特產有哪些
慶陽素有「隴東糧倉」之稱,盛產小麥、玉米、油料、蕎麥、小米、燕麥、黃豆等,尤以特色小雜糧久負盛名。那麼,甘肅慶陽的特產有哪些呢?下面由我為您整理出的甘肅慶陽的特產有哪些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1、慶陽蘋果
慶陽位於北緯35°14′28″—37°9′13″之間,海拔1100米–1600米,屬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優勢區,具備優質蘋果生產的全部7項主要生態指標和6項輔助指標,是全國優質紅富士蘋果最佳適生區。西峰、慶城、寧縣、合水、正寧、鎮原6個縣區被列入全國蘋果生產重點縣。慶陽栽培蘋果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期就有栽培綿蘋果的記載。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蘋果產業作為富民強市的「三大主導產業」之首。
2、環縣皮影
環縣皮影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要求 選用當地兩到四歲的黃褐色公牛皮。二、加工工藝。 1.工藝流程:泡製→剔皮→分解→軟化→推磨→陰干→描摹→鏤雕→著色→封色→熨燙→裝訂→成型。2.工藝技術要求:(1)泡製:將牛皮置於當地河水中6到8天,至毛根發軟,綳於木框上進行剔皮。(2)鏤雕:以鏤空為主,陰雕陽鏤、陰陽交錯、明暗相輔,造型嚴謹,刀口精細流暢,沒有毛刺。(3)著色:用皮膠(熬好的魚鰾或牛皮膠)調色(硬色)塗染。
3、慶陽驢
慶陽驢體格粗壯結實,體長稍大於體高,結構勻稱,頭中等大小,頸肌肥大,胸部發育良好,腹部較大,四肢端正,關節明顯,蹄大小適中而堅實,性情溫馴,行動靈活,毛色以三粉驢為主,還有少量青色和灰色。慶陽驢1歲時就表現成熟,公驢1歲半配種,就可使母驢受孕;母驢不到2歲就可產駒。幼駒初生時,公驢重27.5千克,母驢重26.7千克。公驢以2歲半~3歲,母驢以2歲開始配種為宜,飼養好的可利用到20歲。終生可產10胎。屠宰率可達50%以上,凈肉率35.7%。
4、環縣蕎麥
環縣是甘肅省的蕎麥主產區,常年播種量2.67萬hm2,總產量4 000萬kg以上。環縣地處甘肅省東北部隴東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位於東經106°21′~108°33′、北緯36°01′~37°09′之間,土壤主要屬於黑壚土與黃綿土,屬溫帶乾旱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光能資源豐富,氣候溫涼乾燥,無霜期短。
5、慶陽黃花菜
受黃土高原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影響,慶陽所產的黃花菜色澤淺黃或金黃,質地新鮮無雜物,條身緊長均勻粗壯。抓一把捏成團,手感柔軟且有彈性,鬆手後每根黃花菜又能很快伸展開。有爽快的清香氣,黃花菜俗稱金針菜,學名萱草,古名忘憂,屬百合科,是一種多年的生草本植物的花蕾。黃花菜味鮮質嫩,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花粉、糖、蛋白質、維生素C、鈣、脂肪、胡蘿卜素、氨基酸等人體所必須的養分,其所含的胡蘿卜素甚至超過西紅柿的幾倍。品質居全國之首,被國家外經貿部命名為「西北特級金針菜」,遠銷香港、東南亞、日本和歐美。
6、慶陽香包
慶陽特產香包是一種立體造型和平面刺綉兼容的純手工藝製品,構型簡單質朴,按製作技藝分有絀絀類、線盤類、立體刺綉類、平面刺綉類四大類型。絀絀又名藏針綉,其特點是把針線藏起來,以造型狀物、形神兼備而不見針線為佳境,其工藝流程包括創意、選料、剪裁、狀物等環節。當地流傳的慶陽香包又稱絀絀,是慶陽的一種民間民俗物品。按照剪紙的圖樣,在絲綢布料上用彩色的線綉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然後縫製成不同的造型。
7、正寧大蔥
人文初祖黃帝的部落,最初的活動地就是正寧東部的子午嶺,《史記五帝東紀》載「黃帝崩,葬橋山」。《漢書地理志》雲「橋山地上郡陽周縣,山有黃帝冢也」。《括地誌》雲「黃帝陵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因此,黃帝活動於正寧子午嶺,葬於子午嶺橋山,這足以證明初帝的教人農耕貢獻之地在正寧,所以正寧人農耕生涯應為最早。 蔥在正寧栽培歷史悠久,雖無詳載,但按菜餚推斷,遠可至周秦時,近可在秦漢。在義渠戎時期,正寧就有黍、菽等作物栽植,炒麵堪稱一絕。
8、環縣羊羔肉
羊羔肉是慶陽地區環縣的地方傳統名吃,羊羔肉味鮮,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非常可口。立春至端陽節後前後,是食用羊羔肉的最好季節。羊羔肉做法較多,有清燉和蒸做紅燒燴湯較為普遍環縣草場廣闊,羊只年飼養量在50萬只以上,是灘羊生產基地之一,盛產羔羊。羊羔肉,即哺乳期的羔羊肉。慶陽羊群一般冬季下羔,到第二第三、五月份,正是羊羔哺乳期。環縣習慣於把正在哺乳旺季的羔羊宰殺後食用,這種羊羔肉鮮嫩味美,不膻不膩。
9、慶陽刺綉
慶陽刺綉刺綉是慶陽民間工藝美術品中的一大類,其分布面廣,涉及千家萬戶,以慶陽、正寧兩縣的刺綉最為有名。慶陽刺綉品種很多,有服裝、坐墊、鞋面、襪底、枕頂、肚兜、耳枕、帽、荷包、煙袋、針扎和布玩具等多種,雖不及蘇綉和其它綉派馳名,但它源遠流長,歷久不衰,有著深厚的基礎、獨特的風格,隨著老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它愈發煥發出迷人的光彩來。慶陽刺綉色彩艷,層次分明,對比強烈,沉而不濁,艷而不俗。在色彩的配置上以紅、黑、蘭、白為主色調,取得了一種鮮明、艷麗、純凈、典雅而又沉著有力的效果。
10、慶陽蕎麥
養麥是澱粉糧食中營養最豐富的中性植物,其蛋白質含量遠遠超過大米和小麥,富含人體所需的17種氨基酸,可以降低血糖、血脂和尿糖,解熱降燥,常食對治療高血壓、腳氣、糖尿病有益,是良好的天然保健食品。近年來,蕎麥的工業化加工日趨興旺,各種方便食品、半成品、白裸珍子等暢銷不衰,蕎麥粉、苦蕎面、蕎掛面、蕎麥白珍珠等精美產品上市,倍受青睞。蕎麥的慶陽民間風味美食主要有蕎剁面、蕎珍涼粉、養面卷卷、蕎面飴鉻、養面攪團等。
11、慶陽白瓜子
白瓜子即西葫蘆的種子,是慶陽市的名特產品。白瓜子的籽實中含有對人體極為重要的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礦物質、有機酸、蛋白質和脂肪,是人體熱能的補充來源。其所含葫蘆素,對胃癌有良好的療效。白瓜籽人葯,可治療絛蟲病。慶陽出產的白瓜子,以其粒大,皮薄,外觀潔白,種仁飽滿,含油率高,炒食味香可口,是日常磕食和饋贈親友的最佳乾果, 白瓜子在慶陽的生產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大,年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年產50萬公斤以上。種植區域多集中在華池、合水的部分鄉鎮。
12、慶陽香瓜
慶陽香瓜栽培歷史悠久,地方誌、農業志均有記載,久負盛名,因外形呈梨形俗稱梨瓜。果面有不規則條紋、條帶,成熟後光滑無絨毛,果皮、果肉顏色以淺綠色、綠色為主,果肉肥厚多汁、內腔小。產品肉質細膩,脆甜爽口,香味濃郁,風味突出,品質極佳,老少皆可食用,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目前,慶陽香瓜主要分布於全市62個鄉鎮的川道台地及部分塬區,種植面積達到0.92萬公頃。栽培方式有設施栽培和露地栽培兩種,先後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3項、綠色產品認證1項、發布地方技術標准1個。
13、慶陽黑山羊
慶陽黑山羊是甘肅省慶陽市的特產。慶陽市子午嶺林緣區的16個鄉鎮,以保護、發展慶陽黑山羊為主,建成慶陽優質黑山羊生產基地。慶陽黑山羊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形成歷史悠久。主產區華池、環縣、合水等地,歷來為我省貧瘠山區,乾旱少雨,地形復雜,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農作物產量低而不穩定。當地乾旱多變的氣候特點,適宜於羔皮、裘皮羊的生長繁殖。山高坡陡、溝深草矮、乾旱缺水的地形,適宜發展體小靈活、適應性強、食物種類廣泛、耐粗飼的小型草食反芻家畜——山羊。
14、慶陽小米
慶陽小米栽培歷史悠久,在周祖農耕暨醫祖歧伯文化發源地,考古工作者近年發現,寧縣坳劉、新堡兩村有窖藏5000至6000年前已炭化的禾穀,從而證明這里在新石器時代就有穀子種植。夏商時期,慶陽屬禹貢雍州之域,周先祖率人來到這里,「教民稼穡」,「樹藝百穀」,開創了華夏農耕文化的先河。周人以稷為始祖,以稷為穀神,表明周民族與稷這種農作物有著緊密的聯系。《詩經·幽風·七月》中就有「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秦漢時代,穀子在隴東黃土高原農作物中居首位,成為人們的重要食物之一。
15、隴東黑山羊
名 稱: 隴東黑山羊 產 地: 中國甘肅華池 簡 介: 特點:其體格中等,結實緊湊,善於登山爬坡,公羊體高60多厘米,體長60多厘米,胸圍62厘米左右,管圍8厘米左右,體重50公斤;母羊體高55厘米,體長58.2厘米,胸圍6.39厘米,管圍7.3厘米,體重24公斤。被毛以黑色為主,公母羊均有角與須。該羊6月齡成熟,8月齡配種,多產春羔。具有合群性,喜食灌木枝葉,耐粗放,抗病力強。
16、板橋白黃瓜
板橋白黃瓜原產於合水縣板橋鄉,當地人叫板橋白黃瓜。多年來,經廣大農技人員和人民群眾不斷自繁自育和提純復壯延續至今。其瓜條順直,長20cm左右,直徑3.5cm,單瓜重165g,瓜色鮮嫩,刺瘤稀少,清脆爽口,其果實可當水果鮮食,可做涼拌菜、炒食,還可腌制,具有較好的營養價值和醫療保健作用。2003年5月經甘肅省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檢測,該產品每千克含粗蛋白8.3g,可溶性固形物31g,在生產過程中始終堅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生產規程,爭創地方名牌。
17、鎮原黃花
黃花菜在鎮原叫金針菜,這大概是它像一根放大了的赤黃明燦的金針才有的名字吧。晉代御史中丞周處說:「懷妊婦人佩其花,則生男,故名宜男。」宜男則是它的別名。黃花菜還有萱草、女兒花、忘憂草等別稱。然而,叫花也好,稱草也罷,它並沒有能夠登上花卉的大雅之堂,以花色金燦而受到人們的稱道,到頭來卻以它的美味、營養豐富倍受青睞,在招待賓客、家庭宴會的餐桌上揚名。 鎮原盛產優質黃花菜。特點是花苞長、色澤黃亮、肉厚、味美純正、營養成份高。鎮原黃花被外貿部命名為「鎮原黃花」。
拓展:甘肅蘭州的特產
1、苦水玫瑰
蘭州市永登縣苦水鄉是全國著名的「玫瑰之鄉」,苦水玫瑰以其迷人的馨香馳名中外。每當春夏季節,這里鮮花盛開,奼紫嫣紅,到處飄期著玫瑰的芳香,吸引著慕名而來的遊客。玫瑰的用途很廣,經濟價值極高,玫瑰花是做糕點、釀酒的必備香料,玫瑰油是香煙、香皂、香水和高級化妝品的主體原料。苦水玫瑰質量好,用它提取玫瑰油,精油率可與世界著名玫瑰產地保加利亞的薔薇香精媲美。玫瑰的花和根可以入葯,具有順氣和血,疏肝解郁的功效。地域范圍永登縣位於甘肅中部,蘭州市西北部郊區,地處東經102°36』至103°45』,北緯36°12』至37°07』。「苦水玫瑰」地理標志登記生產區域為苦水鎮、紅城鎮、龍泉寺鎮、大同鎮、柳樹鄉、中堡鎮、上川鎮、城關鎮、樹屏鎮、河橋鎮、連城鎮、武勝驛鎮等12個鄉鎮96個行政村,區域面積2960平方公里,種植面積6700公頃,年產苦水玫瑰50250噸。
2、皋蘭軟兒梨
軟兒梨又名化心、香水,它是嚴冬季節深受人們喜愛的梨中佳品。其清香、醇甜、冰涼、爽口、沁人心脾,一人口使人頓感神清氣爽,痛快不已。皋蘭軟兒梨又名化心、香水,它是嚴冬季節深受人們喜愛的梨中佳品。其清香、醇甜、冰涼、爽口、沁人心脾,一入口使人頓感神清氣爽,痛快不已。無怪乎1元老於佑任將它與葡萄相提並論,「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軟兒梨」。最有趣的是皋蘭軟兒梨吃法獨具特色,將鮮果貯藏到冬日1變為「褐蛋蛋」時才享用,風味更佳。 皋蘭軟兒梨種植歷史悠久。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張國常編修的《重修皋蘭縣志》中載,「香水梨俗名軟兒,秋時色青黃,味微酸,藏至冬末春初變軟變黑,肉悉成漿,甘如蜜」。
3、安寧白鳳桃
白鳳桃果實中大或較大,近圓形,底部稍大,果頂圓,中間稍凹;梗窪深而中廣,縫合線淺。果面黃白色,陽面鮮紅;皮較薄,易剝離;肉質乳白,近核少量紅色。肉質緻密,汁多,味甜,香味淡,品質上等。粘核。耐貯運。鮮食、加工兼用。樹勢中等,樹枝較開張,發枝順直,角度適宜,樹體易管理。結果早,豐產。幼樹以長中果枝為主,盛果期短果枝大量增加,以中短果枝結果為主。多復芽,花粉多,結果率高,花芽抗寒力強。在2009年蘭州安寧蟠桃會開幕式上,安寧區被中國果蔬產業品牌論壇組委會授予「中國鮮桃之鄉」稱號,該區盛產的白鳳桃也被授予「中國十大名桃」稱號。安寧白鳳桃果品地域范圍安寧堡街道位於蘭州市(又稱金城)安寧區西沿,北靠風景秀麗的.仁壽山,南臨濤濤黃河,全鄉總耕地面積6900畝,總農業人口9500人,自古就有「十里桃鄉」的美稱。
4、榆中菜花
榆中菜花產區地處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交匯處的黃土高原,甘肅省中部,屬蘭州市三縣五區之一,榆中菜花種植區包括榆中縣的來紫堡鄉、定遠鎮、和平鎮、三角城鄉、城關鎮、連搭鄉、夏管營鎮、小康營鄉、金崖鎮、青城鎮、新營鄉、清水鄉、銀山鄉、馬坡鄉等14個鄉鎮。栽培面積12萬畝,年產榆中菜花30萬噸。菜花,又叫花菜、白菜花,學名花椰菜,上世紀初從地中海沿岸引進我國進行栽培種植, 1949年在榆中縣就已種植了菜花,栽培種植歷史已有70多年,是 「蘭州高原夏菜」的主要品種。榆中菜花花球潔白緊實,無絨毛,花枝短、孔隙小,球內無綠色小夾葉,花球高圓,球形指數接近1,球面平緩,無明顯突起,單球重1-1.50kg,品質鮮嫩,口感清香有淡淡的甘甜味和清香味,風味濃郁,爽口香脆,屬菜中精品。
拓展:甘肅的特產
蘭州百合
蘭州百合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地下莖塊由數十瓣鱗片相疊抱合,有百片合成之意而得名。百合是一種有較高營養保健價值的蔬菜,有極高的食用價值。「蘭州百合」含糖量高,粗纖維少,肉質細膩,還含有其它有益成分。
岫岩玉貔貅
岫岩玉貔貅與一般玉貔貅不同的是它的神情,它非常乖巧,在那默默而安靜地守護者自己的主人。或許造玉者在雕刻它時也傾注了自己對於人與動物間的神情吧,使得整個貔貅看起來非常貼心,非常特別,真可謂獨樹一幟。
甘肅雪蓮花茶
甘肅雪蓮花茶有高原雪山聖草、聖花之稱,葯用價值高。雪蓮全草入葯,入肝、脾、腎三經。
珍珠西紅柿
永靖的大棚蔬菜已有近20年的發展歷史,近年來發展更為迅速。種植面積達1.1萬畝,其中西紅柿種植面積0.8萬畝,畝產高達8000公斤,經濟效益十分顯著,並具有很高的市場信譽。
康樂牛羊雜割
牛羊雜割,用牛羊內臟烹制而成,是一種美味實惠的回族傳統小吃,歷史悠久,名不虛傳。早在明代,回族人民烹調雜割的技藝已十分精湛。
文縣咂桿酒
用青稞、高粱、大麥、小麥、糜子等多種糧食釀造。煮好的酒醅發酵後不淋出酒,而是將「酒醅子「裝缸密封數月,飲用時挖出酒醅子裝腔作勢入陶罐,置火塘煨煮,飲者持「咂桿」(竹管或銅管)插入罐中吸取,解乏驅寒,提神健胃,為農村土法保健飲品。主產於武都、宕昌、文縣等地。
富貴飄香卷
鎮原縣金樽源美食村的富貴飄香卷是一道既極具特色又實惠的小吃,用料簡單,外脆內嫩,酥香可口。它是把麵包切成四方塊,一邊加香蕉一邊加豆沙餡,用雞蛋糊裹麵包,然後放入五成油溫中炸成蛋黃色即成。在炸制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住火候,出鍋後的飄香卷外形猶如金秋盛開的菊花,令人垂涎,所以稱其為富貴飄香卷。
永靖大棗
永靖大棗色澤鮮紅、皮薄、肉厚、核小、質地細嫩、清脆、汁多、酸甜、深受廣大群眾好評。1997年曾經獲得甘肅省林果產品博覽會銀獎。
隴西麻腐角兒
麻腐角兒不常見也不常吃,因為現在農村種麻子的漸少,自然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麻腐角兒從家常小吃搖身變成了稀少貴族。
炒蠶豆
蠶豆(拉丁文:Vicia faba L.),又稱羅漢豆、胡豆、南豆、豎豆、佛豆,豆科、野豌豆屬一年生草本。為糧食、蔬菜和飼料、綠肥兼用作物。岷州氣候適於蠶豆生長,所產蠶,岷人有吃炒豆子的風俗,久而久之,炒豆子成為岷縣的一大特產。
蕎粉
蕎粉,色醬紅,如老人飽經滄桑的臉。蕎麥是葯食兼用作物,生產上種植的有甜蕎和苦蕎兩種。甜蕎又叫普通蕎麥,苦蕎又叫韃韃蕎麥。蕎麥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澱粉、脂肪等等,日常食用的多為甜蕎,營養價值非常高。
洮硯
洮硯在宋朝時已聞名全國,至今已有九百多年開采歷史。相傳,宋初即有人從臨潭、臨洮附近的洮河河底採石制硯。
隴西牡丹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牡丹在唐、宋時期的西安、洛陽和彭城是盛極一時的。後來又有「菏澤牡丹甲海內」之說。這樣人們就只知洛陽、菏澤、彭城牡丹之名貴,而不知天高土厚的西北牡丹,更不知隴西地區的優質紫斑牡丹。
蘭州水煙
蘭州水煙,是蘭州著名特產,早在明代就以絲、色、味三絕聞名遐邇,被列為朝廷貢品,享有「蘭州水煙譽天下」的盛名。
;⑹ 香囊的著名產地
甘肅慶陽,被譽為中國中國香囊刺綉之鄉,綜觀慶陽香包,傳統色彩濃重,工藝精湛,立體感強,動靜互補,民俗意識深厚,均有其美好的象徵性,是民間藝術瑰寶。作為端午節的民間傳統飾物,慶陽香包寄託著人們心靈深處的美好訴求,滲透著祈福避邪的象徵意義,件件都被賦予展現生命、活力,表達思想、信仰,揭示人性、慾望的民俗文化內涵,充分反映了勞動人民純朴、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蘊含著華夏古老文明博大、雄奇、陽剛的民族魂魄。
慶陽香包之所以有如此久遠的歷史,主要因為慶陽有著濃郁的農耕文化習俗。農耕文化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男耕女織。在生產力較為發展的前提下,女人們除完成織布縫衣外,還做一些工藝品、禮品用來點綴生活,聯絡感情,香包也就由此而生並廣為流傳。這些香包給人以原始生命的壯美感,包含和浸透著古代哲學的神秘色彩,內容無所不包,多以人類童年期的多種崇拜和原始圖騰為主題。在慶陽,香包無處不在,隨處可見。它掛在農村老漢的旱煙袋上,戴在鄉里孩子的頭上,穿在農家姑娘的身上。端陽節這一天,大小孩子都要戴香包,尤其是孩子,前胸、後背、肩上綴滿了各種各樣表示吉祥祝福、驅邪鎮惡的香包。這一天的慶陽,大街小巷和嶺上塬下,猶如一個香包的博覽會,城鎮鄉村香氣四溢,可謂「香飄十里,陶醉八鄉」。
慶陽香包是一門傳統工藝,現在主要的傳承人有李秀娥、賀梅英等。目前慶陽香包綉制面臨著手工產品被現代復製品取代的局面,刺綉工藝漸已失傳,具備民俗文化知識的極少數工作者多半退休,研究人才奇缺,後繼乏人,亟待搶救、保護。近年來,慶陽市以香包為名片,大力開發獨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並以此作為慶陽經濟社會發展的宣傳名片,大踏步邁向全國,邁出國門。從2002年開始,慶陽市每年在端陽節期間都要舉辦「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吸引了大批海內外的客商雲集慶陽。目前,慶陽已被命名為「中國香包刺綉之鄉」。千家萬戶的香包生產基地,遍布城鄉的香包開發公司,使慶陽香包名片傳遍了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
⑺ 慶陽香包的歷史起源
據史書記載,香包,又稱荷包,亦稱香囊、佩幃、容臭,慶陽俗稱絀絀或耍貨。慶陽地區有端午節製作佩帶絀絀(絀原指原始骨針的一種縫制方法,後借稱用布縫制、袋口能松能緊的包袋)的習俗。其起始時間尚不可考,據說形成於公元前兩千三百多年,《黃帝內經》的作者歧伯曾攜一葯袋防疫驅瘟、禁蛇毒,開創薰蒸法。因歧伯生於慶陽,故此法在當地漸成習俗,流傳不斷。草葯被稱為香草,因而葯袋便稱為香包或絀絀。中華醫學最早的經典之作《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香包的記載。慶陽現存的最古老的香包歷史也在800年以上。2001年,慶陽市華池縣在對境內宋代雙石塔進行整體搬遷挖掘時,在塔體內發現了一隻香包。據考證,這只香包距今至少有800多年,但仍色澤艷麗,圖案如新,被稱為「千歲香包」,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香包。
戰國時期,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江離、辟芷、秋蘭均為香草。紉,乃連綴之意。佩即佩幃,在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帶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裝滿香草的佩幃帶在身上。這說明香包早在屈子所處的戰國時代已是一種飾物了。漢代《禮記》有雲:男女未冠笄(jī)者……衿(jīn)纓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包,說明漢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
到了唐宋時期,香囊逐漸成為仕女、美人的專用品。而男官吏們則開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時乾脆把荷包綴於朝服之上。當然,那時的荷包與香包不完全一樣,香包里主要裝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細物的。這與2003年時慶陽市華池縣雙塔寺出土的手包型千歲香包比較吻合。
至明清兩代,慶陽香包十分興盛,成為人們佩戴或饋贈的佳品。至清代,香囊已成為愛情的信物了。而歷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則多半用於民間端午節的贈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驅惡避邪的。20世紀60年代以前,慶陽香包的綉制普及到家家戶戶,慶陽女孩兒多七歲八歲學針線。20世紀60年代,慶陽香包開始走向沉寂。近二十年,香包的製作與刺綉又開始復興,2002年慶陽市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香包刺綉之鄉。
⑻ 甘肅必帶的干貨特產有哪些
1、瓜州蜜瓜
瓜州蜜瓜,甘肅省瓜州縣特產。瓜州縣種植蜜瓜歷史比較悠久,特別是該縣瓜州鄉所產白蘭瓜、黃河蜜等蜜瓜品種是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走俏市場。
⑼ 慶陽地理位置民俗民風,特產
慶陽位於北緯35°14′28″—37°9′13″之間,海拔1100米–1600米,
屬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優勢
環縣是慶陽地區乃至甘肅省蕎麥的主產區
受黃土高原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影響,慶陽所產的黃花菜色澤淺黃或金黃,質地新鮮無雜物,條身緊長均勻粗壯
⑽ 慶陽在那有什麼特色
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俗稱「隴東」。東接陝西省,北接陝西和寧夏,西與寧夏相連,南鄰平涼市和陝西。轄慶陽縣,華池縣,環縣,合水縣,正寧縣,鎮原縣,寧縣和西峰區,總面積2.7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44萬,有漢、回、蒙、滿等20個民族,其中漢族佔98%以上,少數民族主要是回族。全市北部為黃土丘陵溝壑,東部黃土丘陵區,中南部為黃土高原溝壑。慶陽市屬內陸性季風氣候,冬寒較短,夏少酷暑,秋季多雨。
慶陽,一名系沿用古「慶陽府」名稱,最早取自於宋代政和年間。後設環慶路,又設「慶陽軍」節度。慶陽之名,方見於史冊,並沿用至今。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曾任「環慶路經略撫緣邊招討使」,與其子駐防慶陽,駐城練兵,保境安民。慶陽市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早在20萬年前這一帶就有人類生存。五六千年前,先民就在此農耕,養殖,制陶。據《史記》載:黃帝軒轅氏在這一帶和醫祖歧伯合著《內經》。夏代,周祖不出失官率部族赴此,駐城拓荒,安邦定居。今慶陽縣城據傳就是建於此時的「不出城」,故有「周舊邦」之稱。慶陽市也是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部分,俗稱「隴東老區」。
慶陽市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地區。是有名的烤煙生產基地,作物以半乾旱的小麥、玉米等為主。
慶陽市乃「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活動區域。「周道之興自此始」,也是周人的發祥地。曾為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部分。遺存於區內的歷史文物古跡十分豐富。舉世矚目的「古象黃河」化石、「環江翼龍」化石和我國第一塊打制石器就出土在這里。周祖陵殿、公劉殿、秦直道、秦長城、北石窟寺,古墓葬、古城堡、烽燧、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抗大七分校、南梁紀念館等文化遺產,是祖先遺留下來的重要的人文旅遊資源。被專家稱之為「華夏文化的縮影,民族文化的結晶,起源最早的造型藝術」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黃土文化、遺產是祖先遺留下來的另一種重要的旅遊資源。被譽為民間「四絕」的刺綉、剪紙、皮影、道情就是這些文化的藝術再現。
慶陽特產豐富,西峰市的小米,營養頗高。慶陽的黃花菜,質嫩味美。寧縣的晉棗,黃甘桃。鎮原縣的杏系列產品,都久負盛名。早勝牛,慶陽驢,環縣的灘羊遐邇聞名。
。
慶陽,溯源千古的稼穡寶地,傳承著不朽的獨特地域文化。
香包,是其中的一枝奇葩。
甘肅地域狹長,似同一個躍弋的金魚。北與外蒙接壤,南至中國版圖之中央。慶陽地處甘肅東南端,習稱「隴東」。她與延安毗鄰,和「大地圓點」相望,其緯度與北京相當。境內的橋山,子午嶺相映相呼,似同兩位上古巨賢仍在「素問」談論。
慶陽,山脈縱橫,河流交錯;塬平川闊,壤厚土肥;氣候溫和,物產豐腴。其東部的黃土高塬,是迄今地球上保留最完整,土層最厚的塬面。這塊沃土曾養育先民,誕生成長了中華先賢、先聖。人文始祖伏羲、女媧、黃帝在這里都留下了足跡。在這里歧伯開創了中華醫學,成就了聞名中外的《黃帝·內經》藍本。在這里用先祖公後稷「教民稼穡」,在這里范仲淹留下了「不為良相,亦為名醫」的千古絕唱。......
人類先祖擁有著原始的質朴,以熾烈心志構築著文明的脊柱。民俗,民間藝術是文化傳承在靈魂中積淀潛移,意識中純化升華而產生的外延實相。她充分傳達著文化源頭的不朽精華。慶陽香包,正是這種「外延」而綻放出的一枝奇花碩蕾。
慶陽香包的綉制技法包函了慶陽制綉的,掇、絀、貼、挖、補的手法及平、參、齊、綳、桃、疊、挖,藏,打節,圈金等針法。融粗獷與細膩,古拙與秀雅為一體,使人們深深地感受到古韻新姿雙重抨擊。
原生態意識保留了慶陽地方習俗,深厚的文化積蘊,傳承著古老,神秘,秀美,別致的慶陽民俗工藝品——香包。
長相思——千針行,萬針行,千納萬綉寄奴情,絀絀掇到明。祛災星,祈福星,冷月邊關曖郎心,早歸糊窗欞。
吉祥如意,祝願祈福,禳災避邪,祛病保平安是慶陽香包祈祝這個大千世界的愛注亘古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