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3歲前盡量少接觸電子產品,要如何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
序言:現在的網路越來越發達,電子產品也越來越多,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也會越長。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去接觸電子產品,這樣是很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
孩子遠離這些產品,可以培養孩子一些其他的興趣,讓孩子報一些興趣班,看看孩子對哪方面比較感興趣,讓這些興趣成為孩子的一種優點和能力,這樣的特長也會受到他人的喜歡。玩電子游戲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克制自己。
⑵ 作為家長,該如何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如手機、平板、電視等誘惑
作為家長,要想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如手機、平板、電視等誘惑,媽媽就需要讓孩子培養一些好的興趣愛好,可以讓他們多讀書,也可以帶著他們出去玩。孩子自製力比較弱,他們很容易會被一些不良誘惑所影響,但是孩子也並不是一直都這樣的,父母要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也要鼓勵孩子去做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讓他們大膽嘗試,也能夠讓他們忘記手機游戲等等。
孩子也應該多運動。有些孩子雖然成績比較好,但身體格外的差,以至於他們的體育考試成績不是特別的出彩,經常生病也會讓他們飽受痛苦。那麼孩子在運動過程當中,能夠讓自身的免疫力變得越來越強,防止病毒侵害身體健康。
⑶ 孩子迷戀電子產品,家長如何防治
前幾天做了一個微調查,問中小學家長朋友孩子放假期間最抓狂的事情是什麼,結果近1/5的朋友選了孩子迷戀電子產品。現實中這個比例,實際上要比單選出來的多,因為很多家長問我為什麼不能多選。可見,這個問題造成的困擾,已經讓很多家長頭大不已。
有的家長在焦慮之下,採取了強行制止孩子的做法,卻遭到了這樣那樣的抵制,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親子關系也受到了影響,讓人發愁。那麼,家長如何做,才能防治孩子迷戀電子產品的現象呢?
首先,我建議你妥善管理家庭環境,避免孩子把電子產品視為生活的常格。
俗話說「上行下效」或「上樑不正下樑歪」。如果你不想讓孩子迷戀電子產品,就要在家裡創建一個正常使用電子產品的環境,除了必要的工作和溝通之外,家裡不要整天開著電視或者每個人抱著個手機、電腦打 游戲 、刷朋友圈,否則孩子就會覺得,玩電子產品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自然也更容易選擇這種行為。
一旦孩子開始迷戀電子產品,你道理講再多,也很難產生效果,因為孩子不是聽你怎麼說的,而是看你怎麼做的。你自己都做不到對電子產品有自控力,卻去要求孩子遠離他們,孩子即使表面答應,一有玩的機會也很難拒絕的。
其次,要當心你的認知誤導了孩子的行為。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迷戀上電子產品,正是源於你的一些認知誤區,這些認知誤區讓你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這個問題上猶豫不決,讓孩子鑽了空子,這類認知誤區至少包括:
認為如果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孩子跟小朋友會沒有共同語言的,交不到朋友就麻煩了。事實情況卻是,許多不玩電子產品的孩子,照樣人緣很好,比如我的女兒不知道王者榮耀是什麼,在學校也有很多朋友。
認為現在不讓他適當玩一下,長大後他會補償性地上癮的。可是現在怎麼個適當法呢?你有這個判斷力嗎?在孩子沒有足夠的自控力之前,這個「適當」其實需要更多的教育藝術來掌握,如果處理不好,一旦失控,問題也會變得很麻煩。所以,適當讓孩子玩可以,但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對自己的掌控力有充分的自信。
認為對孩子一定要民主,孩子想玩,就得讓他玩。孩子需要絕對民主嗎?他還想摸電門呢,也要民主對待她的決策嗎?在孩子沒有判斷長遠後果的能力之前,我個人對此持保守態度。
在個人認知方面,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家長一看放假了、周末了,就覺得可以把電子產品交給孩子了,覺得孩子有這個放鬆的權利。實際上對於上缺乏自控力的中小學生孩子來說,這是非常可怕的選擇,一旦他沉浸進去,讓他收心是很難的。就像我們減肥時,當一個甜點擺做你面前,一口也不吃要比嘗一口更容易抵制它的誘惑!
再次,你要知道,沒收孩子的電子產品沒啥可恥的,但最好同時提供更豐富的消遣。
很多朋友覺得給孩子提供電子產品後再沒收等於承認自己的無力感,也擔心孩子會因此受到心理創傷,實際上並沒有研究確認這一點。相反,我從實際生活中觀察發現,一些被沒收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孩子,在抗拒、憤怒了一段時間後,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時間尋找別的消遣,慢慢地也就習慣沒有手機等電子產品的生活了。
所以,千萬不要覺得沒收有啥可恥的,亦不要因為擔心會帶來心理創傷,當孩子尚無足夠的判斷力去預測行為後果的時候,我們可以不給他們絕對的民主與自由。事實上,當沒有電子產品的孩子在電子產品之外的渠道里找到快樂和價值感時,他會自然地對電子產品的吸引力產生免疫力。
當然,沒收電子產品後,家長要想辦法用其他更豐富更 健康 的活動安排充實他們的生活,讓他們的多餘精力有所依託,反之,如果沒收電子產品又不提供替代性的消遣,孩子很有可能到網吧里去打發時間。另外,你不能在沒收了孩子的卻自己在那裡玩得歡,那樣孩子更加心理不平衡而嚮往使用電子產品的權利。
最後,最好不要用電子產品或電子產品時間來獎勵孩子。
在孩子沒有足夠的自控力之前,最好也不要用手機等電子產品或玩電子產品的時間作為孩子考得好、完成作業等行為的獎勵,否則孩子會把電子產品視為比學習、作業等活動更有吸引力的東西,從而淡化了他們對學習和作業的情緒體驗。除非觀察下來這樣的設置既沒有讓孩子更嚮往手機,反而促進了對學習和作業本身的興趣。
有朋友聽了我剛才說的,可能會以為我要讓孩子徹底拒絕電子產品,實際上也不是這個意思,我的女兒偶爾看到小夥伴玩手機 游戲 ,也會好奇地上去看一眼,平時在家裡,她也經常通過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上課的。我並沒有嚴格制止。
這個時代,完全讓孩子避免接觸電子產品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理性的,但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同時讓他們明白,電子產品只是一個工具,學習、通訊的工具,是為了自己的進步而存在的,不是為了控制自己而存在的。同時,多用更 健康 、高雅的家庭活動影響她,讓她能夠從其他渠道里找到更高質量的快樂,自覺遠離手機。
另外還想提醒一點。時下有很多專家談論孩子適當玩 游戲 的好處,我不否認 游戲 利用的好,的確可以促進孩子發展。但同時我個人也認為,要想孩子在打 游戲 中得到成長,也是有前提的:其一,孩子有足夠的自控力,不會上癮;其二,你對孩子有足夠的影響力,可以讓孩子適可而止;其三,你有足夠的引導藝術,可以讓孩子受益於 游戲 的正向因素。如果沒有這三個前提,最好不要把手機交給孩子。
⑷ 有那些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的方法
有那些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的方法?
1.尋找替代品,這是最難也是最好的方法。家裡可以多放點繪本。也可以買一些桌游,和孩子一起玩。多戶外運動,戶外運動可以讓人遠離電子產品。你也可以很快樂,因為運動會釋放一種多巴胺,是大腦中的快樂因子。無論是打球,爬山,還是任何運動,都能讓寶寶很開心。在戶外運動中接觸大自然可以給孩子多種大腦刺激,促進大腦發育,保護視力。父母帶著孩子走出家門,去露營,去遠足,去玩耍,帶著孩子更親近大自然。綠樹有利於寶寶的眼睛放鬆,也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良好家庭關系的建立。
5.定義場景,雖然可以看電子產品,但是一定不要在某些時間段和地點看。比如吃飯的時候一定不能看手機,不能看電視。開開心心才是應有的家庭生活。孩子睡覺前一定不要看電子產品。電子產品發出的光會抑制幫助兒童睡眠的褪黑激素的分泌。如果孩子晚上接觸電子產品,睡眠時間會縮短。當然,孩子要做,家長自己也要做。先養好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