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作物種植技術
農作物種植技術如下:科學選種技術、提高耕地管理水平、水肥一體化技術、栽培技術的應用、注重病蟲害防治。
1、科學選種技術
種植期間,常見的農作物病蟲害有葉枯病、病毒病和白粉病等,常見的農作物害蟲有玉米螟、棉鈴蟲蚜等。種植者應積極採取防病害措施,減少葯物的數量,避免周圍環境污染,避免過多化學性葯劑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Ⅱ 花生這種農作物,應該怎樣種植有啥注意事項
我國各地都種花生。由於品種不同,種植時間也不同。本文,小編將總結出來一些種植花生的方法。
注意管理。除了在種植期間施用基肥外,在後期管理期間還必須定期對花生進行追肥,這可以提高花生的產量。一般來說,花生在開花和結莢時對磷和鉀的需求相對較高。當然,其他中微量元素,如鐵、硼、鈣等也非常重要,建議種植者根據情況添加。
以上就是小編總結出來的種植花生的建議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哦!
Ⅲ 不同的農作物育種的方式不同,你知道紅薯,土豆,白菜,辣椒,茄子等蔬菜是怎樣育
茄子是我們常見的蔬菜之一,其獨特的口感和營養價值也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同時也被廣泛種植。然而對於種植戶而言,要想茄子的品質和產量有質的提升,掌握好育苗的技術方法也是關鍵所在,那麼茄子該如何育苗呢?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茄子的其中一種育苗方法,僅供大家參考。
茄子育苗前種子處理
1.種子篩選:首先要剔除種子種的雜物以及顏色、形狀怪異的種子。同時挑出發霉、畸形、癟粒、小粒的種子。
2.進行曬種:曬中主要是降低種子中的含水量,同時能增強種子的吸水能力,從而能提高發芽勢。其中對一些新種子進行曬種,可有效提高發芽率,一般可曬1-2天。
3.種子消毒:這主要對種子上攜帶的病菌及蟲卵進行殺滅,可有效減少苗期病蟲危害。可用500倍多菌靈浸種1-2小時,隨後撈出種子用清水沖洗後,再用清水催種發芽。當然也可用高溫滅菌方法,用25-30℃溫水浸種10分鍾,然後再用55-60℃熱水浸種10-15分鍾即可。
4.浸種催芽:茄子浸種適宜水溫在25-30℃,連續浸種10小時,浸種結束後撈出瀝干水分,用濕布包裹放28℃條件下催芽,一般4天左右便可發芽。不同季節播種,也可直接播種,不用浸種催芽。
茄子床土育苗技術要點
1.配育苗土:田間土壤與有機肥用量比例為5:5,每立方米土中再混入1500克三元復合肥、50%多菌靈150-200克、40%辛硫磷乳油150-200毫升,不僅提供足夠的營養元素,而且還對育苗土進行滅菌消毒的功效。
2.進行播種:種子出芽後開始播種,播種前苗床要用水澆透,待水滲後撒種,播種後用細土覆蓋。播種深度大概在0.5公分左右,播種量4-5克/m²,最後再蓋上地膜來保溫保濕。
3.苗床管理:播種後的苗床要控制好溫度,一般保持在25-30℃,待5-6天便開始出苗,當大部分幼芽出土後要適當降溫,白天要控制在20-25℃,夜晚則要控制在15℃,而且還要適當通風。而當茄苗第一片葉子出現時,要適當提高床溫,白天保持在25-27℃,夜間在16-20℃,而且還要保證充足的光照。
4.合理間苗:待到苗齊整後,要合理間苗。因為過密不利於幼苗生長,要疏掉過密的分苗,使苗與苗之間有適當的生長空間。間苗後,要向苗床適量噴水,使間苗時帶起的浮土沉實,而澆足底水後,分苗前一般不需要再澆水。
5.進行分苗:一般當幼苗在2-3葉時可進行分苗,一般可在中午前後進行,將苗分到分苗床中,單株移植,苗距可保持在10公分這樣。
6.分苗後管理:分苗後要澆透水,用小拱棚將苗床扣蓋嚴實,溫度要保持在25-30℃,白天若光照過強,可適當遮光。緩苗後苗床白天適宜溫度為25-32℃,夜間在15℃左右,同時要加強通風管理,在定植前不要再澆水。在定植前,可將育苗土切開,這樣方便定植和起坨。
以上便是茄子育苗前對種子的處理與育苗的技術要點,看似簡單的育苗,實際操作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要加強每一個環節的管理,這樣才能保證育好苗,育好壯苗也是後期優質高產的基礎。
Ⅳ 農作物的種植方式有很多,農作物的間作、輪作、套種各是怎樣進行的
間作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不同比例種植不同種類的作物。間作是利用群落的空間結構原理,充分利用光能、空間和時間資源,增加作物產量。間作套種是指在同一塊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距、株距和寬窄比種植不同種類的作物。間作套種是利用群落的空間結構原理,以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農業生產方式,也可稱為立體農業。一般幾種作物同套種同時播種,不同時間播種的叫套種。
是指在同一塊田地上,按季節和年份順序輪作不同作物或復種組合的種植方法。比如一年一次的大豆→小麥→玉米三年輪作,是一年中進行的單季輪作;在一年多熟的情況下,既有一年一輪,也有一年一茬的變化,如南方綠肥-水稻-水稻→油菜-水稻→小麥-水稻-水稻輪作,有不同的多熟模式,所以也叫多熟輪作。輪作是土地和耕作相結合的措施,因為不同作物的根深和吸收的土壤養分略有不同,所以輪作有利於土壤養分的平衡利用;另外,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病蟲害,所以輪作可以防病、防蟲、防草。因此,輪作不僅有利於土壤養分的平衡利用和病蟲害草地防治,而且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調節土壤肥力。
Ⅳ 常見農作物的播種,生長,收獲過程
玉米的生長
從播種到新的種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經過若干個生育階段和生育時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
(一)生育階段 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態特徵、生育特點和生理特性,可分為3個不同的生育階段,每個階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時期。這些不同的階段與時期既有各自的特點,又有密切的聯系。
1.苗期階段
玉米苗期是指播種至拔節的一段時間,是以生根、分化莖葉為主的營養生長階段。本階段的生育特點是:根系發育較快,但地上部莖、葉量的增長比較緩慢。為此,田間管理的中心任務就是促進根系發育、培育壯苗,達到苗早、苗足、苗齊、苗壯的「四苗」要求,為玉米豐產打好基礎。該階段又分播種椚�鍍諍腿�鍍跅拔節兩個時期。
a.播種——三葉期
一粒有生命的種子埋入土中,當外界的溫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 60%左右和通氣條件較適宜時,一般經過 4?/FONT>6天即可出苗。等到長到三葉期,種子貯藏的營養耗盡,稱為「離乳期」,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階段。這個階段土壤水分是影響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澆足底墒水對玉米產量起決定性的作用。另外,種子的大小和播種深度與幼苗的健壯也有很大關系,種子個大,貯藏營養就多,幼苗就比較健壯;而播種深度直接影響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壯,據試驗,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遲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葉期——拔節
三葉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個轉折點,玉米從自養生活轉向異養生活。從三葉期到拔節,由於植株根系和葉片不發達,吸收和製造的營養物質有限,幼苗生長緩慢,主要是進行根、葉的生長和莖節的分化。
玉米苗期怕澇不怕旱,澇害輕則影響生長,重則造成死苗,輕度的乾旱,有利於根系的發育和下扎。
2.穗期階段
玉米從拔節至抽雄的一段時間,稱為穗期。拔節是玉米一生的第二個轉折點,這個階段的生長發育特點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進行,就是葉片、莖節等營養器官旺盛生長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強烈分化與形成。這一時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階段,也是田間管理最關鍵的時期。為此,這一階段田間管理的中心任務,就是促進中上部葉片增大,莖稈墩實的豐產長相,以達到穗多、穗大的目的。
3.花粒期階段
玉米從抽雄至成熟這一段時間,稱為花粒期。玉米抽雄、散粉時,所有葉片均已展開,植株已經定長。這個階段的生育特點:就是基本停止營養體的增長,而進入以生殖生長為中心的階段,出現了玉米一生的第三個轉折點。為此,這一階段田間管理的中心任務,就是保護葉片不損傷、不早衰,爭取粒多、粒重,達到豐產。
(二)生育期和生育時期
1.生育期 玉米從播種至成熟的天數,稱為生育期。生育期長短與品種、播種期和溫度等有關。一般早熟品種、播種晚的和溫度高的情況下,生育期短,反之則長。
2.生育時期 在玉米一生中,由於自身量變和質變的結果及環境變化的影響,不論外部形態特徵還是內部生理特性,均發生不同的階段性變化,這些階段性變化,稱為生育時期,各生育時期及鑒別標准如下。
(1)出苗期: 幼苗出土高約2cm的日期。
(2)三葉期: 植株第三片葉露出葉心2-3cm。
(3)拔節期: 植株雄穗伸長,莖節總長度達2-3cm,葉齡指數30左右。
(4)小喇叭口期: 雌穗進入伸長期,雄穗進入小花分化期,葉齡指數46左右。
(5)大喇叭口期 :雌穗進入小花分化期、雄穗進入四分體期,葉齡指數60左右,雄穗主軸中上部小穗長度達0.8cm左右,棒三葉甩開呈喇叭口狀。
(6)抽雄期: 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頂葉3-5cm。
(7)開花期: 植株雄穗開始散粉。
(8)抽絲期: 植株雌穗的花絲從苞葉中伸出2cm左右。
(9)子粒形成期: 植株果穗中部子粒體積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漿狀,亦稱灌漿期。
(10)乳熟期: 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乾重迅速增加並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狀後至糊狀。
(11)蠟熟期: 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乾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蠟狀,用指甲可以劃破。
(12)完熟期: 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現黑色層,乳線消失,並呈現出品種固有的顏色和光澤。
一般大田或試驗田,以全田 50%以上植株進入該生育時期為標志。
Ⅵ 農作物的種植方式
2020-04-18
簡介
在一塊土地上, 一季或一年內, 栽種作物的種類及其配置方
式。又稱栽培方式。包括單作、間作、混作、套作、復種, 以及溝、壟、穴、畦、廂種的作物搭配和株、行、帶距的配置方式。合理的種植方式, 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和作物種間關系, 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經濟效益。
不同的種植方式增產原因和作用是不同的。如單作等行距種植, 可均衡地利用土壤養分、水分和光熱資源;寬窄行種植或帶狀種植, 可充分發揮邊行優勢,既保證合理的密度, 又通風透光; 間作、混作, 可充分利用空間不同層次的光照和土壤不同層次的養分、水分,還可利用各種作物不同的生物學特性和生育期,抗災、避災, 減輕各種自然災害; 套作、育苗移栽可延長光熱資源的利用期, 並可選用生育期長, 產量高的作物和品種; 復種, 可充分利用生長季節、土壤肥力和光熱資源; 禾穀類作物與豆類、綠肥、牧草間、混、套作, 有利於農牧結合的用地與養地相結合; 壟作, 在可提高地溫、防澇、防旱、防風, 能增加晝夜溫差, 有利於養分積累。乾旱地區的水澆地, 畦作有利於聚水; 南方多雨地區(除稻田外)廂作, 有利於排水; 當兩種間套作物對水要求不一致時, 一般實行高低畦種植方式, 如麥棉套種, 低畦種小麥, 高畦種棉花, 明澆小麥滲澆棉, 解決了小麥需水與棉花怕降地溫的矛盾。所有這些種植方式, 只要配置合理, 均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Ⅶ 哪些農作物容易種植我們應該怎麼種植它們呢
我認為是小麥玉米棉花大豆。首先,要選擇優質小麥品種,一般選擇一代小麥作為種子,使第二年小麥畝產量一般在1000-1200斤左右。選擇小麥後,在播種前混合種子。大豆不宜連作,復種會加劇大豆病蟲草害的發生。此外,豆類作物根系分泌的有機酸在生長過程中逐漸積累,會產生自毒效應,抑制豆類作物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長,嚴重時會導致植物畸形、品質低下和減產。採用輪作,可以改善土壤,有效避免這種情況。
抗旱防澇大豆開花期間新陳代謝快,需水量高,如果周圍水分不足,容易出現生理性缺水,導致植物開花,需要澆水;在連續暴雨的情況下,當田地容易積水時,需要淹水。
Ⅷ 請你說一說農作物的種植過程
首先購買種子,然後種到地里去,這時候必須進行澆水,才能夠提高發芽率,出苗之後還得打農葯,還得除草,然後才能慢慢的等著收貨
Ⅸ 目前農村有哪些好的種植、養殖產品怎麼種植
中葯材是特殊的農產品,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種植地道的中葯材是大勢所趨。種植時候應避免盲目採集野生種子,因為它會影響生長。我們建議農民不要盲目高價購買野生品種的種子或幼苗,不要受價格等因素的誘惑盲目南葯北種、北葯南種。選擇當地的正宗葯材,這樣的葯材深受制葯廠家的歡迎,容易銷售,價格比較好。
Ⅹ 南瓜是常見的農作物,南瓜怎麼留種
南瓜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瓜類蔬菜之一。一般在農村露天種植,春天天氣轉暖就可以播種了。南瓜是有種子播種的,不同的人對播種有不同的考慮。有的是清理完地方直接播種,然後就不拔苗了。有一部分種在常年種蔬菜的菜地里,因為沒有時間在玉米地和花生地的田埂邊清理地方或者打算種幾個南瓜,種的也不多。這並不奇怪,他們擔心老鼠播種是為了吃種子,或者天氣不夠好,幼苗會壞掉。那麼南瓜怎麼留種?
四、南瓜種植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的是,南瓜是雌雄同體的,不同品種甚至物種之間很容易雜交開花,發生變異。所以其他南瓜品種,西葫蘆,黑籽南瓜,在自己要種的南瓜田周圍1000-2000米范圍內都不能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