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滁州定遠特產有哪些
滁州定遠特產有哪些
滁州,簡稱滁,古稱塗中、清流、新昌。是安徽省省轄市,是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核心圈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南京市江北門戶,以下是「滁州定遠特產」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1、池河梅白魚
池河梅白魚池河的梅白魚享有盛譽,由於生長在污染小,水質優良的池河水域,魚質鮮嫩,採用當地傳統的烹飪技法,色、香、味、俱全,加以推廣,市場前景廣闊。梅魚又名「梅白魚」,定遠池河鎮至鳳陽梅市鄉廣段池河中的特產。 梅市地處定遠、鳳陽、嘉山三縣交界處,因傳統集市貿易而稱「梅市,又以「三梅」(梅姓、梅河、梅魚)而著名。 在安徽東部,有一條古老的小河,它發源於定遠縣西北邊境鳳陽山南麓,大頂山的雙龍泉和東架山腳下的噴石泉為其東、西兩個源頭。流向始為西北——東南,行至定遠縣南界的連江鄉轉為西南——東北向。在定遠縣境呈「U」形,是淮河流域八條支流之一,她的名字叫「池河」。
2、定遠橋尾
「橋尾」是安徽省定遠縣一種特產,臘肉中的佼佼者。因選用豬臀(尾)部的肥瘦肉,產於爐橋鎮,故名「定遠橋尾」,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定遠橋尾,用料講究,是選用當地的定遠豬(一種瘦肉型的豬)臀部帶尾骨的一塊肥瘦間半的肉盤,精心加工腌制而成的肉製品。盤,即經過加工腌制的肉製品,形如芭蕉扇狀。太肥或太瘦的厚皮豬都不適宜,每個「橋尾」重量大約在2-2.5公斤左右,形狀如扇,其肉切片,晶瑩透亮,紅白相間,宜蒸宜煮,開胃適口,不膩不厭,過夏不哈,隔冬不壞,不滴油,且耐貯存,是饋贈親友的'理想佳品。
3、板栗燉土雞
板栗燉土雞板栗燉土雞製作方法:1.將土雞宰殺洗凈剁成塊,入沸水中焯過,撈出洗凈;2.將栗子去掉外殼,大棗用水洗凈;3.把焯好的雞塊、栗子、大棗放入沙鍋內,加入適量水,燒開,撇去浮沫,小火燉2小時左右;4.至雞塊熟爛時,放入精鹽、味精調即成。
4、定遠老鵝肉
定遠老鵝肉鵝肉含有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其組成接近人體所需氨基酸的比例,從生物學價值上來看,鵝肉是全價蛋白質,優質蛋白質。鵝肉中的脂肪含量較低,僅比雞肉高一點,比其他肉要低得多。鵝肉不僅脂肪含量低,而且品質好,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特別是亞麻酸含量均超過其他肉類,對人體健康有利。鵝肉脂肪的熔點亦很低,質地柔軟,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5、定遠獅子頭
定遠獅子頭獅子頭食之酥脆、味香,經濟實惠,為大眾化早點。製作過程:先將麵粉發酵好,將發酵的面下鹼,比饅頭鹼要多些,揉搓好分成20個,每個下點姜、蔥、鹽,做好獅子頭形。第一天下午做好,第二天早晨油炸,妙就妙在要炸兩次,第一次文火炸成金黃色,撈出瀝油後再進旺火油鍋炸酥,撈出瀝油即成。
6、定遠李子
定遠李子李子是薔薇科植物李的果實。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7~8月間採收成熟果實,洗凈,去核鮮用,或曬干用。飽滿圓潤,玲瓏剔透,形態美艷,口味甘甜,是人們喜食的傳統果品之一。它既可鮮食,又可以製成罐頭、果脯,是夏季的主要水果之一。李子是清版縣志介紹的優質水果,其皮薄肉厚,個大色艷,香甜可口,營養豐富。
;『貳』 定遠特產有哪些
1,池河梅白魚池河的梅白魚享有盛譽
2,「橋尾」是安徽省定遠縣一種特產
3,板栗燉土雞
『叄』 有誰知道安徽省定遠縣三和鎮都有哪些特產
三和de豆製品做的比較好;尤其「三和軒」牌千張口感細膩、豆香純正、薄透耐煮
『肆』 定遠縣的自然資源
定遠縣土地總面積為 448.65萬畝,其中承包耕地155萬畝,林地 30萬畝(其中可養水面17.5萬畝),宜牧荒山30萬畝。 禽類麻雀、喜鵲、灰喜鵲、烏鴉、 燕子、鵪鶉、布穀、大雁、環頸雉(野雞)、野鴨、鷺鷥、鸕鶿(魚鷹)、貓頭鷹、鷹、鷂、啄木鳥、百靈鳥、白頭翁、苦惡鳥、畫眉、稻雞、環頸斑鳩、棕背斑鳩、大杜鵑、四聲杜鵑、八哥、董雞、翠鳥、雲雀(告天子)、蒼鷹(鷂鷹)、雕等共30餘種。
獸類野兔、狼、黃鼠狼、狐狸、鼠、刺猥、蝙蝠、靈貓、騷狗子、豬獾、狗獾、獐(羊獐子)、野羊等,共15種左右。
甲貝類草蝦、大蝦、海蝦、螃蟹、毛蟹、河蚌、珠蚌、龜 、鱉、蝸牛等。
爬行類蚯蚓、壁虎、蜥蜴、赤鏈蛇、黑眉錦蛇、水蛇、烏梢蛇、蝮蛇、竹葉青等。
兩棲類青蛙、蟾蜍等。
昆蟲類蜂、土蜂、知了、蜻蜓、螳螂、蟑螂、蚊、蠅、虻、蚤、臭蟲、螞蟻、蟋蟀、螻蛄、蠐螬(金龜子)、蚱蜢、稻蝗、土蝗、飛蝗、葉蟬、飛虱、蚜蟲、稻苞蟲、稻縱卷葉螟、薊馬、麥粘蟲、紅鈴蟲、棉鈴蟲、松毛蟲、天牛金花蟲、大袋蛾、背債蛾、黃刺蛾、瓢蟲、蝽象、步甲、虎甲、舟蛾、卷葉蛾、粉蝶、蟎、蠶、地鱉蟲、螞蝗、蜈蚣、蠍子、柳葉螞蝗、豆元青、斑蝥、紅娘子、螢火蟲、綠元青、蜣螂、玉米螟、粟灰螟、高梁條螟、大豆食心蟲、豆莢螟、豆桿螟、金剛鑽、小造橋蟲、地老虎、冬斯、草蛉、蜉蝣、猿葉蟲、瓜守、水蚤等共80餘種。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攻堅「十二五」的關鍵之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1億元,增長8.6%;財政收入14.2億元,增長17.2%;固定資產投資142.3億元,增長16.6%;規上工業增加值29.1億元,增長16.5%;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56元、8542元,分別增長9.1%、13%;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1.8億元,增長65.2%。總量上,地區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進入全市前三位;增速上,財政收入、規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位,地區生產總值增幅位次同比上升2位。 經濟開發區 定遠工業園區於2006年2月經省政府批准設立,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已建成為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善、充滿活力的新興經濟區,有省內外百餘家企業落戶,總投資120多億元,初步形成以裝備製造、輕紡服裝、農林副產品深加工、新能源和新材料四大產業雛形。
2013年8月4日,經安徽省政府批准,定遠工業園區更名為「安徽定遠經濟開發區」,同時初步確定定遠經濟開發區擴區規劃面積為17.3平方公里。 鹽化工業園 2005年4月,定遠煤化—鹽化一體化工程正式立項,項目佔地390公頃,建設總投資160億元,被列入安徽省「861」一號工程。2011年3月,定遠鹽化工業園已被批准為省級鹽化工業園區。其功能被定位為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基地,安徽省重點發展的鹽化工業園,它以「兩鹼」(燒鹼、純鹼)生產為龍頭,著力打造「千億生態型鹽化工基地」。 民國時期,手工業生產開始活躍。五匠(木匠、鐵匠、石匠、蔑匠、泥瓦匠)、六坊(礱坊、糟坊、油坊、粉坊、染坊、豆腐坊)遍及鄉、鎮,印刷、卷煙等相繼出現。
民國14年(1925年),定城周佑庭獨創第一家工廠——印刷廠,周從南京購回一塊石印板,刻字印刷,承接印刷信箋、信封、請柬等簡單業務,生意興隆,規模逐漸擴大。民國27年(1938年),日本帝國主義者侵佔定城,到處燒殺搶擄,周家外逃漢口,兩年後返回,重新開業。民國29年(194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皖東抗日根據地,在藕塘附近的東洋庄、德勝集一帶興辦被服廠、皮革廠、榨油廠。定城劉華章辦起了小卷煙廠。加之「五匠」、「六坊」的相繼出現,形成定工業的萌芽。據統計,1949年全縣從事手工業生產的有3394戶,5732人,年產值438萬元,約占工農業總產值12%。
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過3年恢復時期,生產有了一定的發展。1953年開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將從事手工業生產的農戶組成了鐵木業社。陳玉升、陳如海等率先成立定遠縣農具廠。是年,個體手工業者有2088戶,2820人。1956年,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結束,大部分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合作社,堅持個體生產的僅150人。
1958年大辦鋼鐵。全縣先後新建、擴建54個國營工廠。企業職工人數由1951年的20人,猛增到13197人。1960年,由於資金不足、技術落後、產品質量低劣,許多企業嚴重虧損。1962年被迫進行調整,除保留印刷廠、酒廠外,其餘大部分工廠被關、停、並、轉。這一年工業總產值僅396萬元,比1956年的556萬元下降29%,出現了建國後第一次工業大跌落。
「文革」十年,工礦企業的規章制度遭到破壞,工廠長期處於混亂狀態,產值下降,虧損嚴重。據統計,1968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僅有396萬元,又回到1962年和建國初期的水平,成為建國後第二次工業大跌落。
進入70年代,定遠縣工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先後建立了水泥廠、輪窯廠、化肥廠、磷肥廠、染織廠等骨幹企業。與此同時,縣屬集體企業、鄉鎮企業也開始發展。據統計,1979年全縣工業總產值上升到3337萬元。比「文革」中的1968年增長8倍以上,其中鄉鎮企業約佔30%。
80年代,縣辦工業在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指引下,迅速發展。198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突破億元大關(為10282萬元),比1980年(3871萬元)翻了一番多;固定資產由1980年的1776萬元增加到的3908萬元;利稅由1980年的412萬元增加到946萬元。工業的發展對科學技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縣辦工業積極增加投入,推進技術進步,開展「雙增雙節」運動,強化企業管理,先後擴建、改造了一批老企業,產品質量、技術水平得到提高。1988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2.4億元,在1985年的基礎上又翻了一番多。實現利稅2735萬元,創歷史最高水平。
1988年下半年,中央提出治理整頓、壓縮基本建設投資規模的號召,縣屬工業一些發展項目受到一定影響。經過短時期的清理整頓,1989年縣委、縣政府再次要求全縣增強發展工業意識,繼續大辦工業,加快工業發展步伐。是年興建的重點工程有:年產10萬噸精鹽的鹽礦首期工程、化肥廠年產2.5萬噸合成氨擴建工程、水泥廠4.4—8.8萬噸水泥擴建工程、磷肥廠2萬噸硫酸生產線、染織廠色織布生產線、麻紡廠1/4台套麻袋生產線、定城米廠日產150噸大米擴建工程、印刷廠生產車間樓、麵粉廠立筒庫和大修廠電子稱體車間。1990年,化肥廠4萬噸尿素工程批准開工(1991年底投產);非工業部門的企業——校辦工業健康發展,原實驗小學鋁箔廠1986年建廠,1989年實現產值超千萬元,利稅超百萬元。糧油食品加工、建材、化工三大支柱產業有了比較堅實的基礎;紡織服裝、印刷、包裝和機械工業等也同步發展;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占居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位置;定城、爐橋兩個重點工業區和定城糧油食品加工基地、泉塢山建材基地、東興鹽化工業基地、爐橋農用化工基地均已建成。是年,全縣工業初具規模,擁有固定資產1.12億元,工業總產值39910萬元,年增長速度在全地區名列第三。2012年,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17億元,增長18.5%,增幅居全市第2位;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5億元,增長10%;外貿進出口總額1500萬美元,增幅居全市第一位;利用外資實現重大突破,達1000萬美元。規模工業企業達81家,新增22家。兌現中小企業獎扶資金4200多萬元,新增非公企業434家、個體工商戶1588戶。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工業技改投資21億元,增長45%。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家,申報專利360項。支持企業專利轉化14項,累計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億多元。
鹽工業
2005年4月,定遠煤化—鹽化一體化工程正式立項,項目佔地390公頃,建設總投資160億元,被列入安徽省「861」一號工程。 2011年3月,定遠鹽化工業園已被批准為省級鹽化工業園區。其功能被定位為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基地,安徽省重點發展的鹽化工業園,它以「兩鹼」(燒鹼、純鹼)生產為龍頭,著力打造「千億生態型鹽化工基地」。 定遠是皖東地區最重要的農副產品基地,是國家重要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是中國糧食、油料、肉類百強縣,居安徽省前列。農副產品盛產水稻、小麥、油料、棉花、畜禽、玉米、山芋、豆類和水產品等多種農副產品。2002年糧食總產居中國第26位,油料總產居中國第27位。定遠瘦肉型豬是全中國31個良種豬之一,1996年至2002年連續六年躋身「安徽省畜牧業十強縣」行列。已建成糧油、生豬、棉花、花生、水產、蔬菜等六大農副產品基地。2011年、2012年連續兩年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畜牧養殖業發達。常年存欄生豬180萬頭,出欄110萬頭,1987年被列為國家瘦肉型豬基地,1996--2009年連續14年躋身安徽省畜牧生產十強縣行列,年生豬存欄量居全省第二,肉類總產首次進入中國百強縣第88位、安徽全省第6位。自古以來,農業在定遠縣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據《賦役全書原編》載:明崇禎年間,定遠有熟地1414頃,應征銀24620兩,常額人丁應征銀4383兩。清雍正六年(1728年),實行「攤丁入畝,地丁合一」,民賦征銀29036兩。民國37年(1948年)本縣財政歲入總額53億(舊幣),其中田賦23億,佔43%。
建國初期,由於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水平低下,產量不高。1949年全縣糧食總產量為2.46億斤,人均產量513斤。此後的二十多年糧食生產長期徘徊不前,1972年至1977年有所發展,1977年糧食總產為5.7億斤,人均800餘斤。
1979年以後,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加之興修水利,改良土壤,增加農業投入,實行科技興農,促進了糧食生產的大發展。1980年產糧6億斤,1985年產糧9.7億斤,1986年產量突破10億斤大關,達到11億斤。1987年以後,逐步由產量型向效益型轉換,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換。1988年成為中國12個售糧大縣之一,1989年糧油產量均進入中國「百強」縣行列,糧食產量名列中國第48位,全省第6位;油料產量位居全省首位、全中國13位。1990年糧食產量又躍新台階,產量14.6億斤,人均1800餘斤,是實行責任制前的2.6倍。油料總產上升為中國第10位,糧食名列中國第33位。2012年全年糧食總產22億斤,增長5.3%,實現「九連增」。新增國家級畜禽標准化養殖示範場1個、市級3個,出欄生豬143.6萬頭,繼續保持中國生豬調出大縣地位。在安徽省率先建立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定遠稻米循環經濟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實施農機致富工程,全縣農機總動力達138.2萬千瓦,拖拉機擁有量居全市首位。實施農業產業化工程,全縣省市級龍頭企業增加到2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加到521家,新增著名商標4個、綠色食品9個。實施林業「雙百雙十」工程,完成造林綠化3.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5%。
『伍』 定遠特色小吃有哪些(要小有名氣的)
1.人民路保險公司巷子里,那一對做「點點糕」的老夫妻,從上幼兒園時開始吃,上中學時老夫妻出來就少了,隨著糧食漲價,「點點糕」也是每見一次,價格就漲一次。最後一次吃,是五毛錢一個,好像是去年過年,聽老媽說,前一陣子,她又看見了一次那個老奶奶出來擺攤子了,年紀確實大了。話說回來,她家的點點糕還真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在蕪湖也見過類似的糕點,小木罐,糯米,黑芝麻或者是白糖,就是沒有他家夾紅糖的好吃,做得又大又結實。就像每到中秋節,外婆總會自己為我們做小餅,用紅糖芝麻做餡料,就是比用白糖芝麻做餡料要香得多。
2 餛飩。(1)茆家餛飩,老爸好吃,上幼兒園的時候總會騎著自行車帶我到老郵電局樓下吃他家的餛飩,邊吃還邊要兩塊夾雞蛋的油酥饃。東大街的水泥路還沒有修時,那一塊的小吃是很繁榮的。後來,修路了,他家的餛飩只能在百貨大樓前賣手工餃子,餛飩的地方看見了。上中學時,在太平洋後面的大排檔看見了茆家餛飩,這時已經改成了茆家飯店,再要單獨買餛飩,就很不樂意了,他家的餛飩好像也是第一個漲到一塊五的。(2)保險公司,兄弟餛飩,這家的餛飩也不錯,以前是兩個兄弟一起開的,老二特別會說,後來兄弟分家,老大就跑到紫竹巷口賣餛飩了,老二還繼續在蝴蝶巷裡做。這家貌似也是我吃的最多的一家。(3)華麗飯店餛飩,說到華麗飯店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在哪,其實就是**大隊對面,現在搞成了卡拉OK。上中學時,華麗飯店和水利局的一幫阿姨在那兒開了個餛飩攤子,用的是大骨頭熬的餛飩湯,因為有一位和我爸是同學,每次我去吃的時候,還能有幸盛到一些帶肉的小骨頭,那個感覺,真是實惠啊。不過,阿姨們就幹了很短時間。以後我也出外上學了。
3 燒餅。定遠最地道的燒餅,應該是那種好長條的咸燒餅,兩頭尖尖的,中間還擰了幾股大麻花,可惜現在已經看不到了,燒餅是越做越薄,像大紙一樣。比較喜歡吃的是紫竹巷口老楊家的燒餅,做得比較厚實,蔥花,芝麻也比較足,一開始是3毛,後來漲到了5毛,中間消失了幾年,不過上回回家時,他們家又出攤了,攤子挪到了馬路對面,味道還是很正宗。這兩年,在東大街甜食店附近也開了個燒餅店,可能是因為家裡的燒餅店越來越少了,這家攤子的生意可以說是爆好,可惜他家做燒餅的時間太長,有時一爐要等半個小時,十分考驗爾等的耐心,買起來總覺得不爽。
附加:說到燒餅,和其類似的小吃,定遠也不間斷地出現過幾個熱門食品,比較長壽的就是定遠的油酥饃啦。味道還真不錯,東大街和北門郵電局都有賣,個人覺得是配餛飩的最好食品,哈哈。再有就是油饃,上中學時最熱門,一時間開了好多家,小的五毛錢兩塊,大的五毛錢一塊,一中南門那還有一家是配著牛肉湯賣的,那會子生意一等一的興隆,雖然很不幹凈,吼吼。現在賣油饃的就不多了,蝴蝶巷口,彩蝶軒旁邊有一家,一直賣了不少年,生意還不錯,北門郵政局門口好像還有一家。還有就是千層餅,配上蔥花很穌,現在蝴蝶巷口還有一家再做,其他地方應該也有,這個比較常見,和饅頭差不多。定遠比較有特色是吊爐餅,現年好像都看不見了,小時候不喜歡吃,覺得和大饃一樣,沒有味道,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泡泡的,沒有油,配點鹵菜,還是很香的。前年好像滿國風行土家燒餅,定遠也不例外,不過這玩意壽命太短,只能是吃個新鮮,現在只有太平洋東門有賣的了。說到包子,不能不提華麗飯店下面那家包子店,許多家住北門的同學應該都吃過他家的早點,老闆很勤快,有生意頭腦,包子各色餡子都有,口感不錯,沙湯,豆漿,稀飯也是種類繁多,現在不知道個開了。
4 拉糊湯。原料有什麼?千張,海帶,麵筋。。。很糊,很糊,哈哈。現在貌似是沒有了。以前最正宗的是公安局對面的一家,那種大大的銅的盛拉糊湯的容器,怎麼形容呢,我也說不好,是大壺吧,壺嘴長長的,把壺嘴一傾,一碗冒著呼呼熱氣的拉糊湯就傾瀉而出,特別適合冬天吃,再配上幾塊糯米做的糍糕或是炸的油條,很懷念呀。老爸也在家做過,比較稀,材料不足,沒有感覺。
5 大救駕。來源於明帝朱元璋的一個傳說。爐橋的特產,圓圓的,很多層,裡面還有紅綠絲,很有質感的千層餅。這個在街上賣得很少,以前爐橋的親戚逢年過節總會帶些來。爺爺家有小煤爐,再搞個鍋,裡面放上油,他就一個人搬個板凳坐在那慢慢的炸,因為是很多層嘛,所以要慢慢炸透,這玩意是甜的,和月餅一樣,不能吃過,吃兩個就會覺得膩人。說到爐橋特色,迎賓路上賣爐橋小吃的小飯店比較多,有特色的就是小刀面和雞絲面,吃的時候再配上一個小蔥拌豆腐,很優哉哦,我和我爺爺都有同感。
6 糖稀。芋頭糖稀,小時候的最愛,我是甜食一族,55555~以前一中後巷子里有個通往實小的捷徑,要經過一戶賣小食品的人家。在那旁邊有一個賣糖稀的老頭,一個小椅子,上面擺著一些小孩子吃的玩意,還有小卡片,再有就是那罐子讓我垂涎三尺的糖稀了,給五分錢,他就會用木頭小棒攪一團給你,不稀不稠,剛剛夠掛住,買一個含在嘴裡,我就高高興興去上學了。那時每逢過年,外婆有時也會用大草鍋給我們熬點糖稀,沒有木棍子,我們就用木筷子攪,邊吃邊玩,童年啊,就是這樣。後來在太平洋那,碰到過年,偶爾也會有些民間藝人出來擺攤,他們的糖稀花樣要有很多,和捏麵人一樣,可以做造型,做得最多的,就是大肚子的老鼠和圓乎乎的兔子,買一個舉在手裡,根本捨不得吃,再一個,被人捏來捏去的也沒了吃的慾望,索性就一路看著。
7 麻辣燙。定遠的麻辣燙和我吃其他地方的不一樣,一鍋端。外地的不少地方都是把蔬菜,豆製品什麼的一串串用竹簽串好,顧客自選,價錢等燙好時一齊算。定遠好像一直都是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好在價錢也算公道。最早的麻辣燙貌似是開在人武部門口書報亭後面的那個小門面,窄窄的,兩邊還有鏡子,下面就是兩排長夭夭的桌子,一塊錢一碗,放學後經常去吃,人武部大排檔靠北邊,有一家的蘸醬味道特別好,有時就是為了吃醬,跑去炸兩塊年糕,還有一次和老闆娘開玩笑說,乾脆送我點醬好了。年糕配麻辣燙,多加點辣椒,還八錯。後來那家不做了,現在好像就廣場上和蝴蝶巷有了吧?去吃了兩次,記不得了。
8 定遠小吃(1) 7樓說的娃娃魚我也有印象,那時咱們的戚繼光大爺還毅然屹立在汽車站的廣場上,廣場的一圈圍了不少燒烤,和釀皮,米線攤子。娃娃魚就是其中一家,對著人民路口,吃的次數不多,肉津津的,很有嚼頭。太平洋那是有家貴妃釀皮,貌似是黑色的那種,我對這個不是很垂涎,所以吃的次數都不多,不過那家應該是這種小吃里比較好吃的了。
9 說到甜食店,我來介紹一個鼻祖,那就是糧食局的甜食店,就在現在五穀山莊的旁邊,隔了一個大門,那時我還在上幼兒園,我對於冷飲的最早記憶都是在那灌上的。因為家住在旁邊,那時傍晚,老爸經常會擰個熱水瓶帶著我去甜食店裡打一瓶果汁,記不得多少錢了,只記得甜食店裡日光燈管是彩色的,裡面很涼快,門口還掛了個黑板,上面寫著「今日供應」的冷飲,裡面有小赤豆,雙色雪糕,還有我頭一次知道的「三明治」,不僅如此,還有櫻桃等做成的一碗碗冷飲,好懷念啊,後來的甜食店好像就都不是這樣的感覺了。再後來,三招附近還開過兩家,時間都很短。太平洋原來有兩家甜食店,現在一家由當初的兼賣彩票改成了名副其實的彩票店,另外一家就是馬路對面路人皆知的那個甜食店了,記得店門上貼的宣傳字很有意思,老闆娘長得不錯,白白凈凈的,頗有點「甜食店西施」的感覺。這家生意做得很長久,加上地段好,一直是門庭若市,成了咱們年輕人聚會的不二場所,不過時間長了,這家也老不裝修,裡面的味道確實不好聞。在他家,比較經典的是八寶粥,偶們經常會要個冰葡萄,冰黃桃,或是酸奶,坐上一回子聊聊天,老闆收錢那是很積極的。要說還有沒有甜食店,有,不過現在也不在了,那就是「男孩女孩」服裝店老闆以前嘗試開的甜食店,一開始在曾經的百姓人家對面,後來挪到了蝴蝶巷裡面,也就是現在那個麻辣燙店,我們那會子常去吃兩個冰淇淋球,或者是喝杯香蕉奶昔,掌櫃的態度那是很好的,二建公司加油站旁邊也開過一家,可惜這些都是一個夏天的時間就消失了,那個夏天裡好像冷飲很吃香,人民路工行前面的紅房子旁邊到晚上也有人在那兒擺攤子賣刨冰,還有雪花乳酪,在上面灑點葡萄乾,山楂和碎花生,引得我經常晚上曠課,跑去消遣一碗。至於還有沒有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10九里香包子店。說到糧食局,我就想到了這個老包子店,九里香包子店,早上賣早點,中午做飯店,晚上會在門口擺個攤子賣白饅頭。店裡還是老式國營食品店的感覺,陳舊的筷籠,買包子豆漿要先買票,遞到櫃台裡面,再等。一個個大圓桌,吃起來到是很寬敞,對那裡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大碗一大碗的豆漿了,味道很純很正,加點糖,甜絲絲的。
11 曲陽旅社門口的炸麵包。上小學時,曲陽旅社附近很紅火,記得那兒有畫像的,有時什麼怪胎奇蛇的展覽也在裡面舉行,伸頭一看,黑漆嘛嗚的,那種糝人的感覺到現在還有印象,到了夏天,還辦一些書畫培訓班。言歸正傳,上小學時,旅社門口有外地人過來賣炸麵包,7毛一支,用木棍串著,裡面還能夾些豆沙或是一根咸香腸,每每路過那裡,總是被那陣香味吸引,纏著媽媽要一個。(確實不是個好小孩)旅社沒拆之前,還有一家店在那裡炸龍蝦,隨著旅社的消失,一切都化為回憶了。
12 百姓人家。上中學時定遠最熱門的快餐店。位置又好,毗鄰一中。裡面那可以說是「八方美食,應有盡有」啊,西式麵包和煎炸快餐,涼拌菜餚,各式糕點面點,炒飯,套餐,自點小炒,還有火鍋店中店,各式電玩也比較有意思,幾乎每個定遠人都去過,而且是第一次有了刷卡消費的感受。其實要說有多好吃,好像還真算不上,但他確實比較適合我們年輕人,點的最多的好像是那裡的咖喱炒飯,西班牙炒飯,確實貢獻給老闆不少錢呀。百姓人家是迄今為止,定遠最大的快餐店,後來,店面漸漸小了,由於店面太大,通風跟不上,裡面味道也不太好,總覺得有些擦不掉的油膩。後來,百姓人家的老闆因為車禍不幸身亡,這家快餐店也封存在了我們這代人的記憶中。當時緊隨它開的,還有糧食局對面,定遠大酒店老闆開的一家快餐店,樣式差不多,不久也關門了。
『陸』 請查一下安徽省定遠縣有什麼特產
定遠特產有鹵老鵝,池河的糕和芝麻油,藕塘的花生,盧橋的小刀面,三和的千張。
小刀面,鹵老鵝不方便帶。池河的芝麻油很香,涼拌做湯都很好!還有藕塘花生,各種口味的都有,味道也很不錯,麻油和花生方便攜帶也耐貯存,值得推薦!
『柒』 滁州有哪些特產
滁州有哪些特產
在滁州購買特產和旅遊商品,滁菊、來安花紅、滁州竹籃等具有濃厚當地特色工藝品和特產都是上選,下面是我整理的滁州特產,歡迎來參考!
食品類:滁州:琅琊酥糖、施集茶葉、貢菊、南憔西澗春雪、烏背金鱗鯽魚
來安:花紅、雷官板鴨、三蒜(蒜苔、蒜頭、青蒜)、「碧綠春」酒
天長:芡實、秦欄鹵鵝、天長甘露餅、藕夾子、大脆、卞蛋
鳳陽:釀豆腐
定遠:池河梅魚、爐橋橋尾、定遠老鵝
明光:綠豆、銀魚、老明光
全椒:馬廠酥笏牌、油炸麻雀
工藝品:滁州:花籃、麥飯石、
天長:玩具
來安:
全椒:「睡蓮」棉被胎
明光:
鳳陽:鳳陽花鼓、鳳畫、掛毯、鳳陽玉雕
定遠:石膏製品
資源: 滁州:石英岩、鑄型用砂、凹凸捧粘土礦
天長:石油、富游離態氧水、
來安:國家林場
明光:女山湖
定遠:石膏、食鹽
滁州特產推薦
來安花紅
學名「林檎」,是我國最古老的水果品種之一。它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香濃渣少。安徽省來安縣盛產花紅質地最佳。這里的鮮花紅果子不僅好吃,而且還能開胃解暑,泡酒止瀉治痢疾。
鳳陽玉雕
鳳陽玉石質地均勻,結構細密,色澤光滑,花紋清新高雅。按其不同的組成和顏色,可分為鳳陽玉和大理石。前者近乎漢白玉,產於府城北部鳳凰山和東部獨山一帶;後者酷似雲南大理石,產於縣南部和西南部的韭山、猴山、窯山等山區。由於玉石中所含的礦物質不同,所以其花紋各異,有虎皮花、條灰、墨玉、漢白玉、雪花白、蛇紋綠、芙蓉紅、芝麻花、蘆山青等10餘個品種。
鳳畫
即鳳凰畫,是鳳陽獨有的民間繪畫藝術,起源於元末明初,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造型新穎美觀,設色鮮明艷麗,技法細膩嚴謹,具有固定的規格和模式。
其造型必須是:「蛇頭、龜背、九尾十八翅,鷹嘴、雞爪、如意冠」。色彩為「水墨、素彩、五彩」三法;技法有畫骨、披毛、勾線、頭道墨、二道墨、三道墨、上彩、描粉、構黃、點金10道工序;傳統種類有《丹鳳朝陽》、《百鳥朝鳳》、《龍鳳閣》、《麒麟鳳》、《帶子還巢》、《四扇屏(飛、鳴、食、宿)》、《五鳳樓》、《百鳥獻壽》8種。《丹鳳朝陽》、《百鳥朝鳳》最為人喜愛。
雷官板鴨
因其產地來安縣雷官集而得名,是當地歷史悠久的`傳統特產,自清朝同治年間問世後,以其精湛加工方式和傳統風味享譽大江南北。板鴨製作採用宰、鹵、晾、煮四道工序。板鴨外表色澤光潔,呈乳白色,食之肥而不膩,松嫩可口,鹹淡適中,味鮮醇香,誘人進食。
雷官板鴨一般在秋末至春節前製作,加工技術要求較高。其產品外型美觀、皮色潔白,皮薄肉嫩、尾油豐富,骨脆味香,風味獨特,為臘味中之上品。
現主要產品有,板鴨、紅扒鴨、精花鴨、烤鴨、白條鴨以及鴨掌、翅、舌、肫等小包裝方便食品。
滁菊
滁菊,俗稱白菊、甘菊。為我國四大名菊(滁菊、杭菊、河南菊、安徽亳菊)之一。在滁州有上千年的歷史,栽培歷史也有200多年。因其清熱解毒之功效,即可入葯又可作清涼飲料之用途,清朝被納為朝廷貢品,故有「滁州貢菊」之稱。
滁菊每年春季移栽,11月上旬採摘,取其頭狀花序乾燥或新鮮飲用、葯用。當地人們喜用滁菊做糕點食用,泡滁菊酒消毒祛火。現產品暢銷全國並出口港、澳、台地區和東南亞國家。
滁州茶葉
據《安徽茶經》介紹。早在宋朝,全椒就盛產 「南譙茶」,明代《南京戶部志》載,成化三年(1467年)南京供用滁州茶葉二百斤。民國時期,滁州有「雲桑名茶」。可見滁州的茶葉有較悠久的歷史。建國後,在施集鄉建立國營施集茶場。施集茶「香高、味濃、後勁大」,獲得好評。
滁州花籃
又稱「州籃」。據傳有一千多年歷史。滁州氣候溫和濕潤,境內山巒疊翠,盛產淡竹、元竹等。竹皮青翠,竹質堅韌,纖維細長,富有彈性,是竹編工藝晶的最佳原料。滁州竹籃名牌有「舟籃」(又稱(f腰籃」、「元寶籃」)和「貓嘆氣」(因盛食物加蓋,貓無奈何而俗稱)。編技精巧,造型新穎,晶地堅固,美觀實用,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一度暢銷二十個省市,曾出口日本、美國及西歐各國。
;『捌』 跪求一篇關於定遠特產的作文,望高手相助,急急急急。。。。。。
具體如下:
定遠老鵝肉含有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其組成接近人體所需氨基酸的比例,從生物學價值上來看,鵝肉是全價蛋白質,優質蛋白質。
鵝肉中的脂肪含量較低,僅比雞肉高一點,比其他肉要低得多。鵝肉不僅脂肪含量低,而且品質好,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特別是亞麻酸含量均超過其他肉類,對人體健康有利。鵝肉脂肪的熔點亦很低,質地柔軟,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定遠李子李子是薔薇科植物李的果實。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7~8月間採收成熟果實,洗凈,去核鮮用,或曬干用。飽滿圓潤,玲瓏剔透,形態美艷,口味甘甜,是人們喜食的傳統果品之一。它既可鮮食,又可以製成罐頭、果脯,是夏季的主要水果之一。李子是清版縣志介紹的優質水果,其皮薄肉厚,個大色艷,香甜可口,營養豐富。
定遠山羊肉定遠的散放山羊肉鮮而味美,可以製成系列食品,如羊肉串、羊肉罐頭、羊肉塊、羊肉火鍋等。定遠的橋尾,製作精美、取料講究、色澤優良而味道雋永。
定遠花生花生是品質優良用途廣泛的食品,定遠縣的花生和花生市場遠近聞名,銷路廣,效益好,但是目前存在深加工不夠,產業鏈較短,綜合效益未能完全發揮等問題。定遠花生可以製作成花生米、花生油、魚皮花生、農家炒花生、花生糖等產品。
『玖』 滁州定遠縣有什麼農作物
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大豆(黃豆、青豆、綠豆)、花生、芝麻、棉花、油菜、水稻、山芋、
『拾』 安徽定遠縣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什麼
安徽省定遠縣素以農業大縣著稱,1987年被列為國家瘦肉型豬基地,1996--2009年連續14年躋身安徽省畜牧生產十強縣行列,2009年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定遠還是全國商品糧油大縣、全國岩鹽資源大縣、全國石膏資源大縣,也是亞洲最大的鹽化工基地。定遠縣的礦產資源定遠縣礦產資源特別是非金屬礦產品種多,質量好。目前,境內已發現的礦種有金、銅、鉛、鋅、岩鹽、石膏、石英岩、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花崗岩、麥飯石等23個品種,其中:岩鹽儲量為17.5億噸,氯化鈉含量最高達99.2%;石膏儲量2.3億噸,為全省所獨有;大理石荒料儲量277萬立方米,是皖東地區大礦之一,主要品種有虎皮、條帶、龍雲、彩雲、魚子玉、黑皖螺、方山玉、青石玉、豆沙玉等九種;石英岩礦儲量2620萬噸,含氧化硅品位95-99%,礦石硬度7-8級;石灰石儲量3億噸,含氧化鈣45~51%,氧化鎂1~3%;方解石礦儲量100萬噸以上,含碳酸鈣95%以上;白雲岩礦儲量189萬噸;還有頁岩、陶土、玄武岩、膨潤土、麥飯石等。農副產品資源盛產水稻、小麥、油料、棉花、畜禽、玉米、山芋、豆類、烤煙等多種農副產品。年產糧食10億公斤,油料1億公斤,棉花10萬擔,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2002年糧食總產居全國第26位,油料總產居全國第27位。定遠瘦肉型豬是全國31個良種豬之一,1996年至2002年連續六年躋身「安徽省畜牧業十強縣」行列。目前已建成糧油、生豬、棉花、花生、水產、蔬菜等六大農副產品基地。林業資源定遠縣境內,歷史上有過大片森林,宋、明時,縣北鳳陽山區和縣東山區,曾有連綿不斷茂密森林, 主要樹種有櫟類、山槐、黃檀、黃連木、楓香、化香等硬闊之類和少量杏、柏、漆樹等名貴樹種。1981年後,林業實行「三定」,群眾植樹造林的積極性高漲。80年代,植樹造林重視科學,講究實效,對不適宜本地生長的黑松不再種植,改為種植馬尾松和外國松,並注重經濟林的發展,至1990年,全縣林業用地22.8萬畝,造林199477畝,佔87.5%森林覆蓋率為11.3%。 特色產業石膏及其製品, 鹽及鹽化工,優質水稻,農產品。其中石膏及其製品, 鹽及鹽化工工業已成為了該縣的主要財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