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零下200度鋼鐵會怎麼樣
零下200度鋼鐵會像蝦片一樣脆弱。鐵是以鐵和碳為組元的二元合金,零下200度只要外力輕輕打擊就能使其粉碎。溫度低使的金屬分子間的活動力降低,物質的剛性會升高,簡單說就是越不能承受形變,所以接受外力就容易斷裂。
鋼鐵產品形態介紹
鋼鐵產品一般是指以鐵為主要基礎元素的金屬基礎產品的統稱,日常形態包括鐵,粗鋼,鋼材,鐵合金等。由於鐵合金在鋼鐵工業生產過程中主要用做煉鋼時的脫氧劑和合金添加劑,因此,在管理和統計上將鐵合金歸入鋼鐵生產主要原材料而不歸入鋼鐵產品。
鋼絲及其製品屬於鋼鐵產品的再加工產品,不屬於金屬基礎產品。所以在統計上,鋼鐵產品僅包括生鐵、粗鋼、鋼材三大類產品等其他品種。
鐵是鋼鐵產品的初級產品,經過進一步冶煉就可得到鋼。鐵與鋼主要是根據鐵基產品中含碳量多少來區別的,鐵與鋼根據各自不同的特點在實際應用中都有其不同的用途,鋼的用途更加廣泛。鐵經冶煉直接得到的產品為粗鋼。
2. 富曬產品的曬指的是曬元素,為什麼不寫曬原子,分子
富曬產品的曬指的是曬元素,為什麼不寫曬原子,分子
因為曬的存在形式很多,有游離態 和 化合態 等等
游離態的 則可以說成是 分子或原子 而化合態 只是 含有該元素
例如 水中含有H2O 我們一般都說含有氧元素和氫元素,因為裡面H 和O 都不是游離態的 而是傾向於 離子
3. 宇宙是一個微觀宇宙與宏觀宇宙的物質系統
作者:黃姤
旁述:黃媂
編著/配圖:K²(黃金)
宇宙是一個創造萬物的作坊,最值得驕傲的產品就是——人類,宇宙有兩點讓我們感到非常困惑:
①人類在宇宙中非常獨特,因為我們費盡心力也始終沒有在除了地球以外的其他天體找到一點點和我們相似的智慧生命存在,似乎宇宙中允許有偶然。
②宇宙又處處表現出它的標准化,一些基本原則在宇宙中非常通行,因此宇宙應該不是一個刻意創造偶然的場所。
然而,不管我們的存在是普遍還是偶然,生命能夠在宇宙中被創造已經是毫無議義的了。
我們處在被稱之為「宇宙」的物質系統之中,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宇宙的物質性,隨著對宇宙了解的增多,對物質的認識深度也不斷地增加,如今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宇宙是一個完全可以理解的物質行為,雖然它本身並沒有智慧,但由於宇宙物質系統的精妙,就能使我們這種和宇宙以同樣的元素構成的物體能夠具有智慧,也就是說宇宙可以通過對原子等基本粒子的不斷加工使它們變得足夠的復雜和巧妙,直至生命的產生,當然這需要漫長的歷程來進化,所謂進化它是一個生命的專有名詞,實際上就是指一種攜帶有信息密碼的物質能夠自己復制,並且不斷地利用復制的錯誤或者不準確,讓環境選擇消滅其中一部分和保留其中的另一部分繼續生存的過程。
物質系統——微觀宇宙
對原子進行加工的力量其實來自原子核內部的幾種力:
圖解:自然界四種基本作用力
這些力的概念,雖然還很陌生,但以後人們就應該像熟悉自己的菜譜一樣熟悉它們,因為人類已經到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時代,這幾種力特性不一樣、力量不一樣、延伸的長度也不一樣,而一個物體中什麼時候什麼力占上風就決定著這個物體是什麼性質,而什麼力能夠主宰一個物體又取決於這個物體中原子核數量的多少,准確的說在每個原子核中同時存在著4種力,這4種力根據周圍原子核數量的情況,在力與力之間會形成不同的力量對比,有時候相互競爭,有的時候相得益彰,於是就出現了它們合並的時候的恆星(燃燒的太陽),也出現了它們和諧狀態下不燃燒的寧靜地球。
圖解:自然界四種基本作用力示意圖
物質系統——宏觀宇宙
我們生存在一個由發光的恆星和不發光的岩石星球天體的組合之中,這是生命能夠存在的最直接的模式,那個發光的星球就是太陽(恆星),它的質量在我們的生活中通俗地說就是質量,太陽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33萬倍(地球質量約為 5.965 10^24kg),更具體的說,就是一個太陽擁有的原子核數量大約相當於33萬個地球所擁有的原子核的數量,這樣表達更准確,因為重量的概念和秤的狀態有關,而宇宙中秤的狀態很難有標准,而原子核是標準的,太陽之所以是太陽就因為它擁有的原子核數量多,通常叫做質量大,而不是因為物質成分的不同,也不是因為太陽是一種物質成分,而地球是另一種物質成分,除此沒有別的奧秘。太陽中擁有的元素,地球上也全部擁有,然而太陽在燃燒,而地球則是冰冷的,除了地球的核心,這是因為在不同質量大小的物體中,力的表現形式不同。
物質系統——生命
從生命的角度說,我們既需要幾種力相互競爭的星球,也需要幾種力和平共處的星球,一顆熱的星球照耀著一顆冷的星球就會產生生命,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然而事實是這顆熱的星球和這顆冷的星球必須搭配的非常微妙,才能使生命的產生成為可能,而這種微妙的概率甚至微小到幾萬億分之一 ,因為到目前為止,在宇宙的其他地方始終沒有發現有確切的生命跡象。
生命的稀罕是我們認識宇宙的一個非常大的心理障礙,在沒有找到第2個生命的形式之前,人類總是難以消除自己心中的陰影或者困惑,自己到底是不是宇宙中純粹物質的產物呢?我們渴望見到和自己相似的生命在另外的宇宙空間存在,這恐怕已經是人類心目中最崇高的目標了,不過宇宙也沒有太難為執著追求自己來龍去脈的人類,地球的周圍就是宇宙的通向四面八方的窗口,除了有一層必不可少的大氣,使得星光有些朦朧以外,人類追尋自己的身世是沒有障礙的,而人類也從沒有停止對黑暗中物質的思索,現在人類向宇宙證明了一個智慧生命的群體可以自學成長並且可以在這種 探索 中極大的受益。
物質如何化為能量首先要研究的是太陽,因為我們明白每天都輪回一次的光明和黑暗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需要知道給予我們所深深依賴的熱量和光明的是什麼東西,然後才能理解宇宙中其他的事情,認識太陽:「一個是要認識太陽為什麼在目前這個位置上,另一個是要認識太陽為什麼能這樣的發光」。
為什麼在這個位置上是一個觀測的問題,這一點在500年前由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開始了正確的論述,證明了太陽比地球大得多而且控制著地球圍繞它旋轉,然而認識它的發光機制確實又費了一番周折,因為這種發光機制在地球上沒有,無論怎樣發揮想像力,都只能用化學或者常規物理的方法來猜測,但都無法解釋太陽為什麼能長久而穩定地高效燃燒。
前人根據牛頓定律計算出了太陽的質量,如果把這些巨大的質量換算成煤居然只能燒幾千年,而從地球上的生命存在的證據來判斷,太陽至少已經存在了45億年以上。
圖解:太陽(恆星)結構示意圖
太陽燃燒的究竟是什麼呢?
這需要偉大的想像力,這個思考的成就主要應歸功於愛因斯坦,他把宇宙的運動在一個高度上統一了起來,這種統一就是物質和能量的轉換,這種轉換就發生在物質的本身(原子核)上,愛因斯坦計算出太陽的燃燒是物質的燃燒或者說是原子核的燃燒,因為所謂物質就是原子核,只要追究到原子核的行為才能解釋像太陽這樣的天體為什麼能夠存在這么長久。
地球上我們所熟悉的燃料比如木頭、煤、石油等等的燃燒,這都是電子的燃燒,是電子在不同的分子結構中蹦蹦跳跳所釋放的能量。
核能和電子能也就是化學能,能量效率的差距是有天壤之別的,有一個公式 E=mc ² 是愛因斯坦智慧的經典,用它就能計算宇宙中最重要的一個現象——物質和能量的轉化,當然就能計算太陽以及任何與核燃燒有關的物質的狀態。
圖解:質能方程(質能方程式)
其實原子核到處存在,我們人體就主要是由它組成的,它們都是可以燃燒的,但人體里的原子核不具備燃燒的條件,因為它們被分隔得很遠,比如說原子核是一顆玻璃彈珠,那麼每顆玻璃彈珠的距離差不多就是10公里,如果把人體中的原子核一個一個地挨在一起放著,整個人的體積就會比一粒花生都還要小,所以每個原子核就像散落在銀河系中的恆星一樣,在正常的情況下根本就不會碰在一起。
圖解:原子結構示意圖
為什麼不會碰在一起?
因為每個原子核都有電,也就是有電磁力,而電磁力是同性相斥的,宇宙中所有的原子核都是正電荷,它們相互排斥,在正常情況下原子核們沒有機會碰到一起,而能夠和它們接近的是擁有負電荷的電子,它們能被原子核的電磁力吸引,但由於電子以極快的速度圍繞原子核旋轉,離心力使它們和原子核保持相當遠的距離。
其實從物質的角度來說人體是通透的,我們在觸摸的時候有實體感是因為我們觸摸的是電磁力,是電子和原子核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力,其實這是宇宙中最好的狀態,它說明宇宙為物質創造了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原子核擁有足夠的空間使自己成為擁有電子的完整原子,並且可以用它外圍的電子去構造各種物質的形態,這就是說,如果不是這樣不給原子以這種自由,那麼宇宙中很多東西比如生命,人類甚至地球就都不存在了。
當然,如果宇宙中的原子都這么自由,生命也不會存在,因為正是需要剝奪許多原子的自由,讓它的原子核裸露才能使我們這種自由的原子組合成智慧的生命,得到足夠的能量,這種能量就是來自原子核們被強迫的碰撞,因為在原子核的裡面有宇宙中最強大的力——強核力,它由強子組成,每個原子核中都有3個強子,它們原本極其活躍,就像三隻暴躁的青蛙,總想離開井底傳到外面去,只有強核力能夠束縛它們,不過這個強核力雖然力量極大,但它的作用距離卻特別的短,只能作用在原子核的半徑范圍,也就是說宇宙中最大的大力士他(她)的胳膊卻是最短的。
圖解:原子核中的3個強子
強子平時相互根本就挨不著,所以也無法體現出它強大的威力,然而一旦有機會使它們相互能夠碰到對方,那就要驚天動地的相互結合了。而它們在結合的時候需要極大的能量,這些能量就只能在原子核裡面獲得,而獲得的方式就是把物質變成能量,物質里蘊藏能量極為驚人,當強核力向物質所要能量的時候,僅僅只使用物質的一點點大約只佔到原子核總質量的7‰,但這一點點就創造了像恆星這樣輝煌的燃燒,這么明亮和長久,這就是一部分原子核在結合時拋出的物質所創造出來的宇宙的火焰。
當原子核們聚合在一起,一部分物質變成能量從原子核中迸發出來時,原子核就會減輕,太陽就是這樣,它在燃燒的過程中體重在不斷的減輕,它每秒鍾有7億噸的原子核參與碰撞,而徹底消失的物質大約是每秒鍾400萬噸,這就是不斷發生的永久化為能量的7‰的質量,這和地球上人類所熟悉的燃燒完全不同。
地球上的燃燒無論怎麼燃燒,地球都不會變輕,因為地球上的燃燒只是分子在改變格局,比如說是氧氣和碳的結合,從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地球上的這種分子級別的被稱之為化學能量的燃燒和太陽的原子核的燃燒相比要差20000000倍,1公斤的氫原子核聚變相當於4000噸石油和6000噸煤的能量,太陽之所以能夠讓原子核燃燒,是因為它能讓這些原子核近距離地接觸,也就是說宇宙中原子核一般是不接觸的,而一旦接觸就要爆發能量,這是宇宙的一個原則。在太陽內部就能夠讓原子核接觸,因為它能使原子核運動,運動中的原子核就可以跨越它們之間堅實的隔膜——電磁力。
電磁力是宇宙中第二強大的力,它只有強核力的1%,但是強核力的特點是縮在原子核裡面,在核的范圍內才能發揮作用,而電磁力卻可以無止境地向外延伸,因此強核力實際上就像是被關在電磁力裡面的青蛙,雖然彈跳力很驚人卻沒有用武之地,幸虧這樣,否則人體的電磁力如果突然消失,那麼原子核就會瞬間碰撞,一個人擁有了原子核的能量足足相當於一顆氫彈。
宇宙中大部分的原子核是被以電磁力的電網相互隔離的狀態存在的,這原子核都很懶惰,所以它們並沒有產生什麼光彩,只是以塵埃的形式漂浮在宇宙之中。
然而在宇宙中還有不少被強迫運動的原子核它們的運動場就是恆星,在恆星上原子核精神抖擻,爭先恐後地相互碰撞,因此宇宙中就出現了無數閃爍的光點,我們稱之為——恆星,也就是大小不一的太陽,這些都是原子核集體運動的成果,宇宙因為它們的運動而星光燦爛,原子核的運動場必須很大,當一個物體不斷地增大,它的內部就會發生一種現象,那就是越來越熱,熱會使原子核快速運動,就如同 汽車 高速行駛一樣,它們會產生巨大的沖撞力量,這種力量能夠突破原子核原有電磁力的隔離,而使原子核的距離越來越近,當距離近到強核力能夠相互接觸到對方的范圍時,它們就會瞬間碰撞在一起,同時用7‰的物質產生出巨大的核能來完成這次碰撞。
在太陽的內部就是這種高速運動的原子核,每時每刻穩定的發生著碰撞,太陽才因此而發光,雖然太陽的質量隨著它的能量的不斷釋放而減少,但是它的質量非常大這點損失無足輕重。
圖解:星光燦爛的宇宙
時間的本質始終是科學界最大的謎團
科學最前沿的可控核聚變什麼時候能實現
宇宙之所以沒有形成比超星系更大的結構是因為引力的原因
4. 怎樣做一個好的CEO
最近,我開始重新思考一家公司的管理。
去年,通過友人推薦我讀了一本非常棒的書《CEO必讀12篇》,講到目標、路徑、資源的三段論。順著這個思路,我在思考:目標從哪裡來?如何尋找路徑?資源怎麼去投?
總之,一句話,你為什麼就可以做到?
這種質疑給公司估值打了大大的折扣。當然,獵豹已經漲到40多億美金,最高超過50億美金,移動收入超過PC,七成來自海外。在PC為主業的中國公司中,獵豹算是轉型最快的公司之一。
反過來思考:我當時為什麼會選擇這條路?這條道路又是以怎樣的方法映射下來?
現象即規律。當某個現象發生時,一定有某種規律。CEO必須要透過現象看規律。千萬不要認為這傢伙就是運氣好,富二代,會營銷。
如果簡單這樣看問題,很容易變成一個批判者,而不是創業者。別人強了,一定代表某種規律。有時候我們總結為運氣,本質是因為抽象不出規律,只好說是運氣。
一家公司從一開始,就該知道想成為什麼樣的公司,並且知道該怎樣做。對一個創業者來說,最開始並不一定知道,但可以通過提取規律,不斷加強這種戰略的思維。
姑且稱之為,一個CEO的戰略修養。
戰略第二步:破局點
預測之後,就是找到破局點,找到那個一舉撬動全局的關鍵點。
今天,整個行業因為資本介入,出現了很多流行詞,比如布局、閉環等等。很多創業者問我,是不是先布局?光做硬體不夠,要做軟體,還要做社區等等。當你這樣思考的時候,首先就陷入了大公司模式。
你要思考,與大公司區別何在,破局點在哪。如果沒有突進的點,跟其他所有平庸的公司沒區別。大家都很平庸,為什麼你能贏?因為你想贏嗎?因為我人挺好嗎?這些都沒有意義。
所以,要找到那個尖錐一樣的破局點。
微信紅包就是一個經典案例。騰訊3000多萬的支付用戶,持續投入多少年,與阿里巴巴一樣的機會,多大的投入都打不動。後來出來一個微信紅包,現在跟阿里的日均用戶差不多了。春節當晚的峰值,幾乎超過了阿里雙11。當時馬雲寫內部郵件說珍珠港偷襲,我認為不是珍珠港偷襲,而是八旗兵入關。即使坐擁百萬雄兵,也抵不過一個聚焦的點,來回反復的沖擊。
我說過,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萬里長城。萬里長城聽起來雄偉壯觀,很有民族自豪感,但從來沒有擋住北方異族的毀滅性打擊。因為它太長了,擺太多了,擋不住尖錐來回的刺穿。
這就是破局點的作用。
這個破局點有多重要呢?從創業者的角度來說,這個點就是生死存亡之點。如果找不到這樣的點,你就不可能切進去。
此外,破局點一定要配合大方向,配合整個大預測。因為這是一個單品帶體系的時代。
蘋果手機就是這樣的破局點。通過手機這個點切下去,整個行業都被改造了。破局點的尋找,本質上是產品形態的需求。在產品形態和用戶體驗上,找到用戶為王的那個點,可以把整個行業都掀掉。
工業時代,沒有生產線,生產不出產品。那叫生產稀缺。今天是生產過剩,消費者主導的時代。時代已經完全變了。
當英語老師都可以做手機的時候,這代表我們已經站在全世界的生產能力都能被組織的點上。即便沒有行業背景,你只要找到一個點,做好一件小事,就可能改變世界。
再往下說,這樣的破局點有什麼特徵?我認為是極簡、差異化和自增長。
首先要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句話。如果一句話都說不清楚,這個破局點在戰略上就敗了。不久前跟馬化騰聊到微信紅包,他就給了八個字:移動、社交、金融、游戲。
這樣簡單的詞,能被大眾接受,非常重要。移動互聯網時代,選擇太多了,用戶打開的窗口也太多。用戶唯一需要的就是簡單。
比如Snapchat。第一次用的時候,我就驚呆了。打開後直接就是一個照相機,簡單到直接拍照。我們做產品,都要去做個「+」,再加個「拍照」等等。就是這5秒的時間,用戶的拍照意願可能就沒了。也是這樣簡單的點,使得Snapchat形成了強差異化,與Facebook完全區分開了。
這個點有自增長,也很重要。我們做Clean Master的時候,那時團隊只有幾個人,從幾千個下載漲到每天下載二三十萬;而另一款產品電池醫生已經有了上億用戶。後來,在廬山會議,我做了一個艱難的抉擇:把所有資源全部投到Clean Master。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Clean Master有自增長,而且從產品角度看,它還會持續增長。雖然兩者存量差異很大,但我要看新增量,要看未來。
當然,有人會說,產品不一樣。比如020,為了滿足司機需求,他們自己佯裝乘客打車,讓司機覺得有用戶增長。盡管如此,它也必須有自增長,有自然傳播,如果沒有這個點,說明沒有突破。
最後,找到這個破局點以後,不要有任何猶豫,一定要All in。
戰略第三步:All in
任何時候,資源永遠稀缺,尤其是精力。一旦確認這個機會點,不要有任何猶豫。把所有資源投入到破局點上,尤其自己的資源。想盡所有辦法,努力到無能為力。
在前期預測的過程中,不管是小步快跑的偵察兵,還是小組化的偵察兵,或者快速迭代的偵察兵,最重要一點就是,要迅速把偵察兵模式切換為十面埋伏,一擊即中。
韓信打仗,沒有那麼多名將。他跟項羽相比,單軍作戰能力差很多,但最後他用所有的資源,布置了一個十面埋伏。即便三千名將,也逃脫不出。
所有資源的環繞,既為打退競爭對手,也為更快獲取經驗值。
當時我們做Clean Master,投入了上百個工程師。有投資者問:我們的壁壘在哪裡?我就說,這個星球很難找到一個200人的工程師團隊,只做一個清理的APP。所有高管團隊全部聚焦在Clean Master這條線。在APP的每個點上的投入,都比競爭對手強5到10倍。
除此之外,Clean Master在Google Play 上的用戶評價,每一個我們都有專人回復。無論用戶用阿拉伯、日語或英語,都有相應語言回復。回復以後就會變成意見,立刻改善產品。
後來我們加速商業化。資源的投入幾乎又上了一個新台階。我們完全沒有經驗,每天都開例會,對各種產品細節,尋找破局點。三個月內,收購了一家移動廣告公司。買下他們所有的廣告平台,全力以赴投資源。
這些都是在創業過程中完成的。一分錢當兩分錢花。雖然創業早期,節約也很重要,但找到方向後,驗證了自增長,投入就要堅決。
有時候晚做,就喪失機會;早做,就把公司搞死了。微妙和偉大的平衡,就是創業的難度。有時候實在不行了,閉著眼睛做,真的贏了,這就是運氣。或者剛好趕上某個機會點,規律使然。
但千萬不要空掃。做偵察的時候,大軍按兵不動,做更多的推演。一旦想清楚,就要全力投入。我總結了一句話:戰略方向要浪費,戰術執行要節約。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說了這么多,預測、破局點、All in的核心是什麼呢?就是製造火車頭。
互聯網時代的公司,要把它想像成一輛高速列車。你的本質是做一個最快的火車頭。當火車跑得足夠快時,就可以「一招居高臨下」,不斷地掛更多的車廂。當業務不斷向上長時,又會出現各種糾結痛苦,但最好的事情就是把火車頭做得足夠多,不斷淘汰壞的車廂。
戰略就是製造最好的火車頭,淘汰壞車廂。
CEO的使命就是不斷的戰略創新。尤其公司迅速壯大時,CEO需要邁好幾個坎,從一個專業機能的坎,到帶領小團隊的坎,再到點面結合的坎。既要單點突出,又要擅用資源整合。
最關鍵一點,不斷突破自己的心理界限。如果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就會把事情想小。
作為CEO,既要有大的格局,又要在很小的單點足夠極致。既能Zoom in(抽象),又能Zoom out(聚焦)。兩個極端,來回切換。矛盾統一,完美平衡。或許,這就是管理的藝術。
5. 原子分類的標準是什麼
決定原子的種類條件原子核內的質子數,質子數確定,則原子種類確定.
決定分子的種類條件是分子的構成,只要分子的化學式不同,就是不同分子.
元素可以非為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元素.可以分為主族元素,副族元素,零族元素,VIII族元素.分類方法比較多。
6. 能量存在的七種形式分別是哪幾個
1、機械能(動能,勢能)
機械能是動能與勢能的總和,這里的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我們把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稱為機械能。決定動能的是質量與速度;決定重力勢能的是質量和高度;決定彈性勢能的是勁度系數與形變數。
2、分子勢能(內能)
分子勢能是分子間由於存在相互的作用力,從而具有的與其相對位置有關的能。分子勢能是內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3、光能
光能[luminous energy;light energy]是光子運動對應的能量形式,光能是由太陽、蠟燭等發光物體所釋放出的一種能量形式,光能是一種可再生性能源。
4、磁能
泛指與磁相聯系的能量,嚴格地說應指磁場能。在線圈中建立電流,要反抗線圈的自感電動勢而做功,與這部分功相聯系的能量叫做自感磁能。
5、電能
電能,是指使用電以各種形式做功(即產生能量)的能力。電能既是一種經濟、 實用、清潔且容易控制和轉換的能源形態,又是電力部門向電力用戶提供由發、供、用三方共同保證質量的一種特殊產品( 它同樣具有產品的若干特徵,如可被測 量、預估、保證或改善。
6、化學能
化學能是一種很隱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來做功,只有在發生化學變化的時候才可以釋放出來,變成熱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
7、核能
核能(或稱原子能)是通過核反應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² ,其中E=能量,m=質量,c=光速
自然界的能量存在形式從宏觀上可分為三類:固態、液態、氣態。但又可細分為很多小支,在下就不一一列舉了。
19世紀中葉,能量轉化和守恆原理得到了科學界的普遍承認。這一原理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質都具有能量,對應於不同的運動形式,能量也有不同的形式,如機械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熱運動的內能,電磁運動的電磁能,化學運動的化學能等,他們分別以各種運動形式特定的狀態參量來表示。
當運動形式發生變化或運動量發生轉移時,能量也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從一個系統傳遞給另一個系統;轉化和傳遞中總能量始終不變。 如核能、風能、海洋溫差能、水能、太陽能、電能、氫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等它們都以不同的方式而存在。
7. 物質的六種形態分別是什麼
氣態,固態,液態,等離子,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
物與物質具體形態的關系
劉文魁
物質的特殊屬性即人們常說的屬性,它的表現是直觀的、低層次的,但它們與物質的一般屬性還有著血流之緣。
在物質世界裡,物質除具有一般屬性外,還具有特殊屬性。與物質的一般屬性相對應,物質的特殊屬性就是一部分物質形態所具有、而另一部分物質形態不具有的物質屬性。
由於物質形態是千奇百怪,千變萬化的,因此,各種物質形態除具有共同的一般屬性外,還各自有與其他物質形態不同的,區別於其他物質形態的特殊屬性。如:生物屬性只在生物形態中存在,而在非生物形態中則不存在,有機屬性只在有機物形態中存在而不在無機物形態中存在,人的社會性只在人的社會形態中存在而不在非人的自然界的其他物質形態中存在等等。因此物質的特殊屬性是一種物質形態區別於另一種物質形態的標志,沒有特殊物質屬性的存在就沒有物與物之間的區別。
物質的特殊屬性與物質的一般屬性既有共同點也有區別點。其共同點在於:其一,物質的一般屬性與物質的特殊屬性都是客觀存在的。它們的存在都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無論人的思想承認它還是不承認它,它都是客觀存在的。其二,物質的一般屬性與特殊屬性,都依附於物質而存在,都是物質的派生物,都存在於物質具體形態之中。其三,物質的一般屬性和物質的特殊屬性,都不具有質量屬性,這是物質屬性與物質的根本區別。其四,物質的一般屬性和特殊屬性都是發展變化的,都隨物質形態的發展而發展隨物質形態的變化而變化。承認物質一般屬性與物質特殊屬性的共同點,是承認物質屬性與物質的本質區別與聯系的基本條件。
在看到物質一般屬性與物質特殊屬性的共同點的同時,還必須看到它們之間的不同點。這些不同點在於:其一,物質的一般屬性存在於物質的一切具體表現形態之中,而物質的特殊屬性只存在於一部分物質形態之中,而在另一部分物質形態中則不存在。其二,物質的一般屬性在事物及宇宙發展的全過程中都起作用,物質的特殊屬性則只在事物發展或宇宙發展的一定階段起作用,而在另一階段則不起作用,如商品所具有的價值屬性,只在商品生產的歷史階段中起作用,而不在自然經濟或產品經濟中起作用,如人的階級性只在有階級社會中起作用,而不在原始社會或共產主義社會這些無階級存在的社會中起作用。總之,物質的一般屬性具有普通性和永恆性,而物質的特殊屬性則具有個別性和暫時性。
那麼,物質的一般屬性和物質的特殊屬性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除了以上敘述的物質的一般屬性與物質的特殊屬性所具有的共性與個性之外,從二者之間的本質聯繫上,可以說,物質的特殊屬性是物質的一般屬性在特殊條件下的具體表現。物質特殊屬性的本質即是物質的一般屬性,物質的一般屬性往往通過物質的特殊屬性表現出來。如:固體的位移,人的跑步,生物的新陳代謝,這些特殊物質屬性的本質是物質的運動屬性。而物質的運動屬性,又通過固體的位移,人的跑步,生物的新陳代謝等物質的特殊屬性表現出來。又如原子的結構、分子的結構、物體的結構、生物的結構,其本質則是物質結構屬性,而物質的結構屬性則又通過原子、分子、物體和生物結構表現出來。
物質的一般屬性的存在是無條件的,永恆的,而物質的特殊屬性的存在則是有條件的,暫時的。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構成宇宙的根本要素,物質是無限的,永恆的,它的存在是絕對的。而物質又是同物質屬性共存的。因此物質的一般屬性的表現與物質的存在一樣是永恆的,無條件的。物質的特殊屬性與物質的一般屬性不同,物質的一般屬性是與一切物質形態相聯系的,而物質的特殊屬性僅僅同一定的物質形態相聯系。當一定的物質形態存在時,與其相應的物質特殊屬性便存在,當一定的物質形態轉化為另一種物質形態時,與其相應的特殊物質形態便失去了存在的條件,也就不復存在。生物一但死亡,與其相應的生物屬性如:呼吸、細胞分裂、新陳代謝也就相應地消滅了,或變為其他條件下的另一種呼吸、細胞分裂或新陳代謝了。總之,物質的一般屬性與特殊屬性的關系是個別與一般的關系,是無條件和有條件的關系,是永恆和暫時的關系,是絕對和相對的關系。了解了這一點對於了解事物的聯系性和區別性,共性和個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馬克思所說:「人並沒有創造物質本身。甚至人創造物質的這種或那種生產能力,也只是在物質本身預先存在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基因豬」「基因魚」的出現,並不是人創造物質,只是通過人的創造作用,使物質的具體形態發生了變化。就是人的這種改變物質具體形態的創造作用也必須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下才能表現出來。可見,從改造自然物來看,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也是客觀的。
無論是利用自然還是改造自然,必須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這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
8. 人體由原子組成,為何原子沒智慧,而人卻能產生智慧
人類的組成部分是原子,原子沒有意識,為何人類卻有思想?
這樣我們早就已經知道生命是化學反應的產物,構成生命體的一切物質都是來自於大自然的給予,只不過不同的生命體對大自然中的物質的要需求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不同的生命體中含有不同的物質,從根本上來說,人是由元素構成的,在自然界中已經發現了107種元素,構成人體的大約有25種,其中氫氧碳氮這4種元素就佔了人體元素,整數的99%!
其實地球上的生物最早只是細胞核生完也沒有任何意識的,也就是當時是人類還沒有誕生,最後他們有著應急反應能力,在進行不斷的進化,擁有了更多的能力,隨著進化不斷進行人類這種意識生命也就出現了,從而創造了現在如此高智慧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