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產品現貨市場前景好么
現在的農產品現貨市場的情況確實不錯,農產品現貨最大的優點就是風險更小,行情容易把握,獲利機會更多,而且農產品現貨是農產品電子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加快農產品流通,有助於國民經濟的發展,得到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希望上面這些能幫助到你。
2. 現在做農村電商怎麼樣
相比前兩年的熱火朝天,如今的農村電商寒意襲人,落了個雷聲大雨點小的名頭。顯而易見,農村電商遠未形成燎原之勢,行業發展面臨不確定性。特別是農產品進城始終阻礙重重,面臨著認知度低、物流成本高、儲存難度大等制約,前景並不樂觀。
參考《中國農村電商市場前瞻預測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農村市場電商規模為60億元;到2014年時,這一數據已飆漲至870億元。
不過,農村電商巨大的潛力與發展進度完全不匹配,資本、企業紛紛鎩羽而歸,不得不重新調整戰略方向。地方政府也將農村電商項目當作攫取中央政策紅利的工具,與扶貧初衷背道而馳。農村電商確實有足夠前景及市場潛力,但掘金難度很大,未來道阻且長,已入局的企業要做好打長期戰的准備。
3. 掘金的前景如何
安東尼離開
jr威力會逐漸彰預計下賽季球隊處於上等水平
但不是總冠軍水平
4. 助力上合組織國家農業現代化,農產品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助力上合組織國家農業現代化,農產品未來的發展前景解析:
大家知道,農業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歸根結底吃飯問題才是最大的一個問題。這幾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各種自然災害頻發,糧食安全其實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最嚴重的問題之一。
近些年來,我們看到上合組織成員國的一個合作農業交流合作不斷加強,建立了這個技術示範基地。這也說明了,大家對農業的現代化的一個重視。
我們再來看這個菜粕。菜粕主要是來養豬的,大家知道是用來做飼料的。隨著豬肉價格上漲,其實這個菜粕的一個上升趨勢也已經走出來啊,這一點大家可以重點進行一個關注。
5. 農副產品收購都有哪些前景和好處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農產品流通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鎮人口會越來越多,而耕地會越來越少,在需求和供應不平衡的狀態下勢必造成農產品的價格提升,2013年,中國農產品消費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由於農產品供求長期總體偏緊,建議國家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同時在農產品對外貿易上,要以控制國內價格的波動為基礎,實行逢低進口戰略,在適當時機增加進口;在農產品儲備上,要優化結構和布局,拓展國際儲備空間。現階段推動農產品消費增長的因素,首先是人口增長,其次是食物消費結構升級,最後是農產品生產供應狀況的改善、加工技術的進步和農業企業的不斷發展等。所以,我認為投資農副產品前景會越來越好,當然這需要認真調研市場,結合當地實際,選准項目。
6. 農產品水果前景如何
目前,果品產業已成為繼糧食、蔬菜之後的第三大農業種植產業,是國內外市場前景廣闊且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優勢農業產業,也是許多地方經濟發展的亮點和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
未來十年,中國水果產量增速趨緩,質量提升將加速。消費也會持續增長,消費升級加快。價格波動上漲,而果品品質將成為主導因素。實際上產品的質量仍會在未來占據重要的主導地位,因為好的產品會為品牌說話,而消費者未來也會更加傾向於有品質、具備品牌的優質產品。但是現階段,我國的農產品仍存在著損耗大、跟風種植、缺乏銷售渠道、缺乏品牌化、食品安全危機、最後一公里未打通等問題,而現在的農產品行業也正在收到人工智慧等新科技行業的沖擊和洗禮,也有很多企業向著農產品供應鏈金融的方向發展,那麼,未來10年,中國的水果行業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3、產業整合將一步完善
未來,農產品果業將進一步得到完善,不管是在流通環節和物流配送等。在整合物流資源方面,直接在基地完成加工生產,同時同時物流配送,同時 合並精簡、整合提升,統一品牌、統一人員、統一標識、統一運營。以需求為導向的拉動式供應鏈,構建全流程的閉環供應鏈服務體系。
7. 農產品深加工現在還有前景沒有
農產品深加工市場前景很樂觀,但是農產品市場最大的限制是食品保質期,主要在於能否長時間保存,如果不能能否迅速被市場消化,所以說主要看產品定位在哪裡,還有產品的銷售前景。
而且農業深加工一直是國家重點項目之一,可以依靠外力支持,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最需要的是好的農產品上市,對於吃人們已經從溫飽進入了小康階段,所以只要看準就去做,問題不大。
農產品的市場有很多路徑:
1、全國各地的農交會、糖酒會、廣交會等等都可以找到出路,不過很辛苦要全國跑。也需要一筆不小的差旅費用但是效果比較好,
2、中央電視台的農產品推廣節目,具備了條件可以上。
3、通過網路發布信息尋找合作夥伴,只要的產品足夠好。
農產品深加工是指對農業產品進行深度加工製作以體現其效益最大化的生產環節,與「農產品粗加工」概念相對應。
如將稻穀、玉米加工為大米、玉米粉的生產,稱為粗加工;在完成粗加工的基礎上對半成品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使其更具價值,以追求更高附加值的生產,稱為深加工。如將大米、玉米粉加工為爆米花、玉米糊的工程,稱為深加工。
農產品深加工細分產業領域包括
穀物深加工(包括小麥深加工、稻米深加工、玉米深加工、小雜糧深加工等);
薯類深加工;
蔬菜深加工(包括蔬菜提取物、保鮮蔬菜冷凍蔬菜、脫水蔬菜等);
水果深加工、熱帶水果加工(包括水果提取物、保鮮水果、冷凍水果、速凍水果等);
堅果深加工;
漿果深加工;
棉麻深加工;
花卉深加工;
茶葉深加工;
蜂產品深加工;
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包括中國大陸各地區特色的農產品)等。
8. 現在做農業前景怎麼樣
中國現代農業發展前景良好,未來有五大發展趨勢。
第一是規模。因為過去農業是小農經濟,生產規模比較小,效率比較低。
2004年到2010年養豬成本,散養成本明顯高於糧食成本,高1倍多,散養裡面成本有很多沒有計算,勞動力成本,有一些沒有計算,原材料他自己湯湯水水,總體來講散養比規模化養殖成本要高很多。
2007年是一個轉折,2007年養豬還掙錢,到2008年散養養豬比規模養豬掙錢不那麼容易,從這裡面看規模農業從未來發展來講一個是效率比較高一成本比較低,整體效率比較好。
這是飼料,這幾年飼料生意挺好,飼料挺好其中有一個重大原因,商品飼料這幾年量比較大,跟規模化養殖推進有關系。
肉雞,剛才講生豬,最大是100萬只以上養雞,2003年和2010年做比較,2003年全國100萬養殖佔3.12%,到2010年為8.55%;一個是奶牛,到2003年的時候,上升為那個時候規模只有2.7%,1000頭以上,2009年8.3%。
現在規模化趨勢非常明顯。中國和美國之間比較更明顯,50萬只肉雞以上美國佔比67%,中國佔比11.96%,中國大部分2000隻到9萬只這樣之間,這就說明中國和世界發達國家規模養殖距離還有很大差距。
第二個就是農業價格未來趨勢肯定是高價,這個農產品價格未來持續上漲,人均土地面積和日本、韓國,人均土地1.24畝比日本要好一點,比世界平均水平還要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3.05,農產品持續價格提升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大趨勢就是品牌,市場安全的食品,什麼是安全,什麼人種的什麼加工的,將來可能是趨勢。
現在就是說如果有一些有機企業做安全食品,持續做安全食品將來比較大,如果大企業都不想這樣做可能是問題了,當然這個品牌農業未來機會比較多的。
第四大趨勢就是生物農業。日本基本上化肥不用了,每年他們都有一些嚴格要求,現在日本要求是比較高,歐洲要求比較高,比美國都要,因為美國是規模化農業,日本和歐洲對生物技術在肥料在農業上要求非常高,我想中國也是,其實食品安全包括糧食保障,生物技術運用將會加大,這是化肥和化肥使用。
最後一個趨勢就是裝備。以色列是土地資源也非常匱乏,土地整體農作物生長環境比較惡劣國家,其實做很好,美國大規模農業生產也是靠裝備,有一些區域裡面仍然使用低水平小規模的小農機,所以未來裝備農業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大,現代農業裡面是發展趨勢。
9. 農產品加工廠的前景如何怎麼起步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關繫到國計民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1995年,中國農業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大關;進入21世紀以來,農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2011年達到47712億元。伴隨農業生產總值的穩步增長,中國農業生產經營水平穩步上升,農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在農業產業化實現較快發展的同時,中國農產品加工業規模呈快速擴張之勢,加工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且經營效益良好。2004年,我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約為9318 家;至2011 年,這一數量增至20187 家,增幅達到166.45%。
據統計,2011 年,我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實現工業總產值44132.38億元;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43896.10億元,同比增長33.23%;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利潤總額2372.96 億元,同比增長40.80%。
同時,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在市場開放的過程中,農產品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已成為世界第四大農產品貿易國、第五大農產品出口國。其中,農產品出口總額由2002年的180.2億美元發展到2008年的402.2億美元,增長1.23倍。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額有小幅下降,為392.1億美元。2010年,隨著經濟的復甦,農產品出口有所回升,為494.1億美元,同比增長24.8%。2011年,我國農產品出口額進一步提升至607.5 億美元,同比增長23.0%。
此外,政府也愈加重視農業的發展,在財政、技術等諸多方面給予支持,鼓勵農業產業化與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截至「十一五」末,我國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總數約25萬個,帶動農戶1.07億戶,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年戶均增收2100多元,分別比「十五」末增長84%、23%和59%。
前瞻產業研究院農業產業化與農產品加工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雖然我國農業產業化與農產品加工產業已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依然嚴重滯後。
首先,加工轉化能力薄弱,如糧食的深加工量僅占其總產量的8%,蘋果為4.7%,柑桔為5%,肉禽類為4%,遠遠低於發達國家70%以上的水平;其次,加工技術水平低,如工藝與設備落後、機電一體化水平低等;第三是產品單一、檔次低,質量差、整體水平仍以初加工為主;第四是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低;第五是農產品標准不健全,質量控制體系不完善。
前瞻產業研究院農業產業化與農產品加工行業研究小組指出,上述問題成為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使我國只是農業生產大國,而無法成為農業強國。與農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產業化與農產品加工產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前瞻網發布的《中國農業產業化與農產品加工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10. 未來10年,農業里被看好的7大掘金機遇有這些!你怎麼看
越來越多的大佬都開始跨行對農業進行投資了,農業未來有多大的掘金潛力?《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羅列了未來10年,農業里被看好的幾大掘金機會。
農業的IT信息化、互聯網化程度是三大產業中最低的,縱觀國外其他發達國家以及我國的農業信息化發展 歷史 會發現農業信息化服務正迎來絕佳的發展機會。我們一直在強調在農業中對大數據、雲計算的使用,其目的就是為了打通農業的信息鏈,所以農業的信息服務,隨著經濟的增長,我國資本市場的加速發展和過往對數據的缺失等問題,在未來一定會是一個熱門的行業。並且當我們充分的利用了農業信息的時候,不僅能夠完善我們的產業鏈,而且還能夠完善我們的種植鏈,為農業的種植系統,提供更加完善的信息與數據,確保農產品的品質與質量。
現在在農業當中,我們已經會開始用到的金融服務有:螞蟻金服,電商+金融模式,對農資農葯貸款;互聯網保險+互助保險,如中國漁業互保協會的互助保險等。法國最早在1840年就開始實施了農業互助保險,而我國90年代才開始。
眾所周知,農業是非常缺乏現代化人才的行業,一方面是願意投入到這個行業的優秀年輕人才確實稀缺,在目前的大環境下更多的優質人才去了金融業、互聯網業、地產業等看上去「高大上」的行業。另一方面是農業企業內在培養人才的方式落後,育人留人的能力比較差。因此在對人的服務方面蘊藏了巨大的機會。
農村人口老齡化,種地效率低,抗風險能力差,品質差,國家推進農業供給側,以及現代化農業升級轉型的要求,都決定了土地流轉是必經之路。在中國可流轉土地總價值100億,其中40億種植土地,40億宅基地,20億林地,市場空間巨大。經過這幾年的模式 探索 ,市場出現了置換,出租,轉包,土地股份合作等不同的可行模式。土地市場已逐漸成為眾多巨頭公司的布局。
說到農產品2C的銷售貿易,品牌化是大勢所趨,所以我們不難發現,越賣越好的永遠是那些已經成立品牌的農產品。只有當你成立了品牌,才能讓人們形成意識,跟消費者構成粘性。現在不僅新農人們注重品牌以及知識產權的建設,傳統流通企業也逐漸意識到了品牌對企業的重要性,拋棄了原來以品類定義產品的模式,更加註重結合產地或者產品的獨特優勢強調自身品牌價值。所以未來市場專門做農產品品牌營銷的公司也逐漸風生水起。
中國冷鏈市場過往5年正保持著20%以上的復合增速,市場規模3000億以上,但是尚無巨頭出現。冷鏈費用占整體25%-40%,大大制約了生鮮農產品電商流通。所以隨著客戶需求的不斷迭代,冷鏈市場也呈現出以下趨勢和變化:垂直化,如垂直類目醫葯,烘焙,冰飲,便於溫控;一體化,干線,支線,宅配整合;本地化,本地冷鏈物流服務;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會。所以我們的冷鏈企業一定要抓住正在崛起的市場。
中國目前有10萬個村正在開展鄉村 旅遊 ,200萬家以上休閑農業經營單位,8億以上接待次數,農業 旅遊 有著4500億以上市場規模,並且正以40%以上增速高速發展。在細分模式裡面,觀光休閑,科普觀光,餐飲農家樂成為主流的體驗模式。這一巨大的市場也孵化出了典型的企業,如52農家樂線上平台,整合全國農業休閑 旅遊 資源;中農富通,專注做休閑 旅遊 規劃。多利農庄,將農業休閑 旅遊 +電商很好地進行結合。
此文由「有農有藝」全球農業事業部編寫,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