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養胃小米粥,應該如何搭配食材可以助消化
序言:養胃的小米粥,在食材的搭配上也是有很多種類的,如果想要起到助消化的作用,可以選擇在小米當中加入一些胡蘿卜,南瓜,山葯,黃豆等食物,這些食物都能夠起到養胃的功效。因為小米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葉酸,鈣,鐵,磷等營養物質,以起到健脾養胃,清熱解毒,除濕安眠的效果,對於腸胃不好的人來說是非常合適的選擇。在煮小米粥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在小米粥中加入一些其他的食物。
南瓜,山葯,胡蘿卜,黃豆等食物當中的膳食纖維含量也是非常高的,可以起到促進腸胃蠕動的效果,和小米搭配在一起促消化的功效也會更加的明顯,能夠很好的緩解便秘,其也能夠吸收到足夠的營養物質,所以對於身體的健康也是有著很大幫助的。
Ⅱ 這次,一眼辨至尊!小米11Ultra詳細體驗
首發當天給大家帶來了快速開箱和上手,很多值友都期待詳細評測,現在它來了,希望能夠通過我的體驗,來看看這個「安卓之光」到底頂不頂。
巔峰影像,安卓之光,小米11ultra首發開箱
小米11Ultra
本次評測重點解答一些大家關心的問題
1、67W無線充電與67W有線充電體驗,80W無線充電器值得買么?
2、小米11Ultra兼容小米10Ultra的120W充電器么?兼容10至尊55W無線充么?
3、小米11Ultra的1/1.12英寸超大底像機表現如何?
小米11Ultra的包裝盒風格與10Ultra銀色炫酷風格不同,回歸沉穩商務的感覺,玫瑰金的燙字很典雅。
包裝盒內除了手機,隨機附贈了一共透明保護套。
陶瓷的白色質感,無論是觀感還是手感,都突出一個潤字,與玻璃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我覺得不是心理感受。
巨大的個性分明的攝像頭模組,左上角是1/1.12英寸三星GN2主攝,與主攝平行放置的是一枚4800W像素IMX586主攝級別感測器超廣角鏡頭,下方橫向放置的是採用120X(光學5X)潛望鏡長焦鏡頭。攝像頭模組的右側1/3處,是小米11Ultrar獨有的背屏。
頂部鑲嵌了一個玻璃裝飾片,鑲嵌的製作工藝精度很好,沒有明顯縫隙。頂部可以看到紅外發射窗,拾音器孔以及喇叭孔,頂部對稱式雙揚聲器,SOUND BY harman/kardon字樣,11Ultra也是經過哈曼卡頓專業團隊調教,聲音表現應該值得期待。
底部與頂部都採用相似的平面切削的設計;type-c介面,喇叭孔,拾音器介面,以及卡槽都位於機身底部。機身底部的揚聲器開孔造型與頂部略有不同。
由於採用了屏下指紋,機身右側的按鍵比較細長了,邊框在按鍵區域略有加寬,按鍵回饋清晰手感扎實。由於前後四曲面玻璃,使得金屬中框與手接觸的部分收得很窄,視覺效果不錯。
11Ultra採用的也是6.81 英寸的AMOLED 四曲面柔性屏,解析度達到了WQHD 3200 x 1440,與小米11不同的是,11Ultra上這塊屏幕支持「Dolby Vision」,這也是國產手機首次支持杜比視界。
開箱和外觀的部分,小米11Ultra的正面幾乎與前代沒有區別,設計的重點集中在背部。無論是標識性的攝像頭模組,還是陶瓷後蓋以及過渡圓潤精緻的金屬中框,握持的感覺非常爽。這突起4mm的攝像頭模組和背屏設計,彰顯著「安卓之光」那種天生的驕傲,出去聚會應該知道手機應該怎麼放了吧,沒錯,一定是扣著放的。
11Ultra自然是採用的安卓陣營的旗艦處理器,高通驍龍888,甚至11Ultra的宣傳中也將性能放在了相當後面的位置。其前作10Ultra的性能表現在非 游戲 手機中是非常出色的,11Ultra延續了堆料的傳統並採用了更好的散熱,自然也對11Ultra的性能表現有了一定的期待。
安兔兔V9版本連續跑分,室溫情況下最高81.8萬分,最低81.3萬分,平均81.5萬分,平均溫升7攝氏度左右,我也在安裝冰封散熱背夾的情況下測試過跑分,溫升控制在3攝氏度左右,但是性能差距不大,所以可以看出11Ultra散熱還是比較穩的,溫度對於性能影響因素不敏感,但另一個角度可以看出11Ultra的性能調教也沒有太激進。
跑完分,還是要結合實際 游戲 來體驗一下。王者榮耀最高畫質、超高解析度加超高幀率的情況下。
波動較大處為呼出鍵盤導致,實際 游戲 過程中幀率最高91幀,最低87幀,幀率波動4幀。整體流暢度還是非常不錯的,只是在90幀模式下機身發熱和功耗都稍微有一點點高,調為60幀溫度控制更好,並且電池也更加耐用。這就要看個人的取捨了。
由於和平精英暫時沒有為11Ultra開啟90或者120幀模式,所有測試都在超高清60幀下完成。
和平精英60幀表現穩定,全程幾乎無波動,還是希望 游戲 盡快開放高幀率選項,讓11Ultra的性能得到發揮。
在連續1個半小時的 游戲 中,機身正面偏上(聽筒方向)的位置附近出現最高溫,大約42.5攝氏度。
機身背面的溫度大約是44攝氏度,由於皮革保護套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散熱效率,但實際 游戲 過程中並沒有因為發熱出現明顯的降頻卡頓,11Ultra的全相變散熱技術在均熱上的貢獻還是很大的。
當然,均熱歸均熱,想要將熱量快速帶離手機,還是需要用到輔助散熱措施。說到這里就要說說新發布的黑鯊冰封散熱背夾Pro了,逼格滿滿,唯一的缺點是由於散熱面積大,散熱器的橫向寬度不小,這導致它用在10Ultra上會與縱向布局的攝像頭干涉。而用在11Ultra上,簡直完美,可以完全居中且不影響開關機按鍵。
11Ultra搭載了目前安卓陣營旗艦的性能硬體配置,實際性能調教目前來看不激進,但在散熱堆料上已經打下了基礎,剩下的就是持續優化,達到一個性能與發熱的最佳平衡,有可能像10Ultra一樣成為非 游戲 手機中最穩888。
說充電之前,先說說11Ultra上這塊納米硅負極電池,這是一種採用了新型負極材料的電池,能夠在同等體積下擁有更高的電池容量。這使得11Ultra在相較於10Ultra機身大幅變薄的基礎上,還能塞下5000mAh的大電池。小米也是第一個將此技術電池大規模使用在量產手機當中,5000mAh大電池,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非常爽,11Ultra中高度使用一天妥妥的。
首先拋出結論,199的無線充電器套裝,太香了!
為何這樣說,120W的充電器+6A數據線就已經值回票價了,相當於無線充白送,關鍵是這個無線充是小米史上,已市售的功率最大,做工用料最扎實的風冷立式無線充了。
無線充的包裝風格與11Pro Ultra是幾乎一樣的,正面的輪廓讓我想到了星際迷航。
小米80W無線充電座套裝,型號是MDY-13-ED輸入最大20V 6A 120W,輸出80W Max,最高給小米11Ultra提供67W的無線充電。
由於造型獨特,使用了大塊的亞克力材質,80W無線充電器的包裝非常豪華,座充在包裝內也受到了很好的保護。
120W有線充電器,為座充提供能量來源。這個充電器與小米10Ultra的原裝充電器一致。
從這個交度可以看到,這個全新的80W無線座充造型更加簡潔科幻,從側面看上去就是兩個對頂的三角形,仔細來看80W座充的結構設計與之前的風冷立式無線充有較大區別,出風口由手機中部改為手機底部,可以給處於高速無線充電狀態的手機進行更加有效的散熱,同時風扇進風口也由後部改到了底部。
後部沒有了進風口,更加簡潔,整體性更強。只有一個type-c介面和一個類似閃電的logo。
進風口改到座充底部,透過格柵可以看到一個尺寸更大的風扇。底部蓋板使用了鋁合金材質,並且底板是一個異型一體支架,整個座充底部是金屬一體的「底盤」,這樣即使側面看起來兩個三稜柱的連接處似乎只有一條線,但是也非常的穩固。同時金屬支架作為直接接觸桌面的部分,也保護了底座前方的亞克力稜柱不會輕易磕壞或磨損。
亞克力的透明質感,配合現代的三角造型,充滿 科技 感的充電動畫配合醒目的67W Max字樣,非常提氣。
測試過程中,120W電源適配器最高給無線座充提供了71W的輸入功率,屏幕顯示充滿用時37分鍾,後續涓流充電5分鍾,42分鍾完全充滿。
充電15分鍾時,處於高功率狀態,機身表面溫度37.2攝氏度,存在發熱但是因為座充可以從手機底部出風提供散熱,所以不用擔心高功率的無線充電會過熱。
與發布會給出的時間一致,僅用37分鍾從1%充至100%,這個速度放在主流的有線快充里,也絕對是靠前的水平了。
由於將11Ultra放在10Ultra的55W立式風冷無線充上能夠成功激活50W Max無線閃充,所以我很好奇功率稍低的50W無線充電多久能夠充滿5000mAh電池容量的11Ultra。
屏幕顯示充滿耗時44分鍾,後續涓流充電5分鍾,完全充滿耗時49分鍾。電源適配器端最大功率為57W。
將50W及67W無線充電對比發現,67W無線充速度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但是50W的速度也能夠保證一個很好的充電體驗,使用場景基本上都是放上去一會兒,不知不覺就已經充入超過預期的電量。
作為套裝的配套產品,小米為11Pro Ulitra系列提供了一個全新的67W充電器。
67W,其實就是11V 6.1A Max,比66W 11V 6A最大電流高了一點點,所以搭配的魔改USB-A to C數據線也是最大6A的版本,這與120W充電器上配套那一根是一致的。
67W與120W比較,體積上小一圈,但是設計幾乎相同,無法折疊的電源插頭也「繼承」了下來。
67W比120W矮小並且厚度上也要略薄一些。
重量方面,120W充電器重量達到了183.4g,這個重量對於外出攜帶來說確實太有分量了,而67W充電器重量僅111.7g,輕了1/3,雖然還是屬於較沉的范圍,結合它的充電表現,外出起碼我願意放到包里了。
有點讓我意外的是,小米11Ultra沒有給67W有線充電設計67W Max的充電標識,只有常規的mi turbo charge字樣和小數點後兩位顯示,在逼格上略遜一籌。
不到37分鍾即可完成1%-100%的充電,全程最高電流達到了6.1A,但最大功率只來到了56.5W,雖然沒有用到極限功率,但也完成了宣傳的快充效果。
使用120W有線充電器,大約37分鍾充滿,最大電流6.03A,最大功率55.3W,都略小於「原配」67W有線充電器。
充電過程中手機溫熱,背面最高溫度大約36攝氏度。
將120W充電曲線與67W比較,我們發現120W前期輸出穩定,但後期67W充電器反超,最終比120W快大約一分鍾充滿,這樣來看67W比66W多的0.1A電流確實有實際意義,可能在某些極限情況下11Ultra可以觸發11V電壓擋位來到67W最大功率。
充電部分小結:
120W 67W充電器都可以給11Ultra滿血充電,80W無線座充給11Ultra充電與有線體驗幾乎一致。對於+199獲得無線充電套裝的消費者來說,大家使用過程中大可隨意充,拿起誰用誰,想用無線用無線,想使有線使有線,方便。
無論是從這次小米給11Ultra定的宣傳標語「巔峰影像」,還是從這個巨大的攝像頭模組來看,相機絕對是小米11Ultra的最大賣點。
這三枚鏡頭,各個都是旗艦水平;主攝採用了小米和三星聯合研發的1/1.12英寸的定製級的超大底GN2感測器,單像素麵積達到了1.4μm,並配備了f/1.95的超大光圈和OIS光學防抖的8P鏡頭;超廣角與長焦鏡頭都採用了4800W像素的IMX586。
主攝支持雙原生ISO Fusion超動態技術,在大光比的環境下也能保留暗部細節,這組從藍色管道透視的圖片,其實當時管道內部是非常暗的,但管道內部的藍色依舊明亮,雨水的細節也得到保留。
GN2的色彩表現偏濃郁,火烈鳥的烈焰紅色與草地的強烈對比,非常討好眼球。接近一英寸的大底感測器配合主攝f/1.95大光圈帶來了自然的背景虛化效果。
食物的色彩真實,不過分濃艷,但又能勾起人的食慾。
小米11Ultra的GN2感測器支持全像素全向8核對焦,並且新增了64點激光對焦系統,使得對焦更快更精準,抓拍好動的喵星人,完全不在話下。
可以看到喵星人的對焦准確,眼睛上部分的毛發非常清晰,同時主攝的解析力也十分不錯,畫面細節豐富。
小米11超廣角相機得到了升級,採用了4800W像素主攝級別的IMX586感測器,鏡頭等效12mm焦距,並且擁有128 超廣角視角。超大視野盡收眼底。
主攝等效24mm焦距,白平衡與色彩傾向調教與超廣角一致。由於是陰天,得益於超大感測器,主攝像頭的畫面更加明亮通透。
10X光學變焦鏡頭的長焦相機,等效120mm焦距,同樣擁有4800W像素IMX586感測器,在120mm端可獲得超級清晰的照片,同時防抖能力出色,可以明顯感受到與鏡頭移動反方向的抖動抑制。注意畫面正中間顯示兩排黃色字的LED屏幕。
將變焦推到120X的時候,竟然可以看清LED屏幕上的文字和限速標識,這兩個細節是在主攝畫面中完全看不清的,更不用說超廣角了,大家可以向上翻兩張圖片尋找一下。
夜景畫質升級,我個人認為是這次小米11Ultra相較於前作10Ultra最大且最明顯的升級之一。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夜景超廣角畫質提升明顯,得益超廣角鏡頭的感測器升級至IMX586,更大的感測器尺寸帶來了更大的進光量,使得超廣角夜景拍照的效果能夠接近主攝的夜景表現,這讓超廣角夜景拍出的照片可用性大幅提升。
2、小米與三星聯合定製的1/1.12英寸超大底感測器夜景表現簡直逆天的存在,畫面整體亮度均衡,寬容度高,高光無過曝,燈光顏色還原准確,樹木顏色接近人眼看到的感受,可以說入門相機都不一定能夠超越。
3、潛望鏡長焦鏡頭終於加入了夜景模式,使得拍攝夜間建築物的細節成為了可能,每一個格柵,每一顆LED燈,都十分清晰,同時噪點控制優秀。
在小米11Ultra相機的專業模式下,可以開啟記錄RAW格式文件,這使得專業攝影師和愛好者可以擁有更大的後期調整空間,進一步壓榨GN2這個大底相機的潛力。
看似過曝,白茫茫一片的天空,實則暗藏雲朵。
平淡無奇的霓虹燈,調整後可以鮮艷無比。
長焦端也支持RAW格式輸出,通過調整色彩通道,可以風格化照片。
RAW格式也方便後期對白平衡進行調整,除了更多暗部細節,畫面細節RAW格式同樣保留更多,jpeg格式牆磚接縫處塗抹感嚴重,接縫很大,海報細節幾乎丟失,而下方RAW格式的牆磚接縫就更加自然,海報保留的細節也更多。
小米11Ultra的三顆鏡頭都支持8K錄像,潛望鏡鏡頭+8K錄像,這一組合非常魔性。比如隔著5米遠看著這誘人的鐵板肉串。
視頻截圖,串串分明,辣椒粉清晰可辨。
在回看的過程中,你甚至可以雙擊或者雙指縮放進行放大,就問你受得了不。
這塊背屏,雷軍爆料其實來自於小米手環,雷總說採用這塊屏幕的另一個原因是成本能得到最佳的控制。這塊1.1英寸的AMOLED屏幕,解析度為126*294,最高亮度 450nit,雖然參數一般,但是由於AMOLED屏幕的特性,在顯示黑色背景的圖片或文字時,整體性很強。
背屏的設置入口在「特色功能」的「背屏」里。
可以開啟雙擊亮屏,但是亮屏的時間最長為30秒,個人建議開放一個常亮模式,這樣才能方便別人看到嘛
除了默認的時鍾,還有可自定義的文字,以及圖片甚至GIF圖。
在自定義文字界面,不僅可以設置自定義文字的內容,還可以選擇文字顏色,字體大小以及字體粗細,甚至行間距字間距都可以調整,總有一種可以調到你滿意。
默認的時間顯示,格式和小米10至尊紀念版可視皮革保護套的小窗的息屏顯示內容很像。
消息通知可以選擇顯示消息內容,如果覺得需要保護一下隱私,也可以手動關閉通知內容,僅顯示通知應用。
如果有未讀消息,則屏幕里會出現一個紅點來提示。
這塊背屏除了可以自定義各種圖片,GIF表情包,還可以設置為公司logo,隨時隨地向boss表示自己的衷心。
當然,有了這塊背屏,還可以輕輕鬆鬆進行各種聯名,這些聯名都快被玩壞了。
由於OLED屏幕黑色不發光的特性,顯示白色字體簡直渾然天成。
出現了哈蘇怎麼能少的了母公司呢。
11Ultra雖然標配包裝盒裡沒有數據線和充電器,但依舊保留有透明手機殼。
透明手機殼採用幾乎全包的設計,K40上的USB防塵塞看來是K40「專享」了。
白色的小米11Ultra搭配透明的保護殼很精緻素雅,但是橙色的皮革保護殼更添一分活力。
售價149元的皮革保護殼,xiaomi字樣為金屬高光材質。
側面按鍵也為金屬材質,並在內部與手機接觸的地方採用了一層內襯保護金屬按鍵不與機身原按鍵摩擦。
皮革保護套內部植絨,給人感覺更高級。
攝像頭保護圈單獨為泄壓閥開了口,這次11Ultra的保護套終於讓攝像頭保護圈略高於攝像頭了,完全保護攝像頭模組邊緣不受磕碰。
剛剛說到手機殼上為泄壓閥開了一個孔,小米的旗艦手機也支持IP68級別的防水了。(再次申明,進水不保修哦)
大家都知道,水壓隨著水深增加,手機入水,手機內部和外部就會產生壓強差,而小米11 Ultra採用高透泄壓閥,只透氣,不透水,與專業潛水表類似,通過泄壓閥平衡內外壓強,降低進水風險。
其實,高透泄壓閥不僅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深水損壞概率,而且在飛機上起降、冷熱變化強的環境,都會給手機壽命帶來一定的幫助。需要注意的是支持IP68防水並不代表萬無一失。
任何防水設備都有有效期,隨著日常使用,如磨損、跌落變形等,都會造成氣密性能下降,產生進水風險,所以防水最大的作用應該是遇到極端情況可以最大限度保護手機,如果需要水下拍攝使用最好還是加一個防水殼。
首先回到文初提出的幾個問題,其實大家看到這里應該就有自己的答案了。
67W無線充電與67W有線充電速度神奇的一致,80W無線充電器套裝+199元簡直白送!非常值得入手體驗。同時小米11Ultra兼容小米10Ultra的120W充電器,雖然只能工作在11V 6A Max 66W模式下,但與67W充電器速度差異不大,小米11Ultra兼容10Ultra的55W無線充電器,也支持50W Max充電,但速度與80W座充的67W Max還是有些差距,屬於可以使用但80W座充體驗更佳。
這塊6.81 英寸的2K 120Hz AMOLED 四曲面柔性屏,顯示效果細膩,100% P3色域,色彩表現不錯,雖然沒有K40系列上越級的TureTone,但提供原色模式可選;120Hz+2K+DC能夠同時開啟,功能性直接拉滿;1700nit的峰值亮度,讓小米10Ultra成為首個支持「Dolby Vision」的國產手機。
陶瓷機身,精密的工藝,雖然擁有巨大的攝像頭模組,但手機的平衡並未打破,拿在手裡沒有頭重腳輕的感覺,這需要表揚小米的結構堆疊工程師。溫潤圓滑的觸感,可以算得上"輕"薄的機身,但實際拿起又有一種墜手感,說像工藝品倒不至於,但不帶手機殼拿在手裡確實有一種莫名的緊張感,這種內心感受恰好反映出它「高端」的手感。
頂級的性能,頂級的拍照,頂級的無線充電,能在一款手機上看到三個頂級,還是非常難得的,它註定是一款不妥協的產品,最能體現小米「生生不息」的精神。
價格方面,12+256GB版本相較於小米10Ultra有500元小幅上漲,但是除了Soc例行升級外,GN2超大底主攝、超廣角鏡頭升級至4800W像素、升級至5000mAh納米硅負極電池、新增2K屏幕、哈曼卡頓雙揚聲器、IP68防水、陶瓷後蓋、背屏等諸多實用功能,當然也有取捨,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讓有線充電功率從120W下降至67W,可以說11Ultra確實加價了,但是加的量也同樣多,算是一個足料「超大杯」。
如果你恰好實力雄厚,注重手機影像功能,且喜歡有質感的手機,可以去線下店體驗一下手感,以及這個巨大的攝像頭模組。
基於miui 12.0.10穩定版的體驗過程中也偶爾遇到相機程序不太穩定的問題,特色的背屏也僅支持普通拍照模式使用,希望小米能持續優化,發揮出強大硬體的全部性能。更期待它在miui12.5的表現。
這就是本次詳測的全部內容了,如果大家覺得不錯,歡迎點贊收藏評論討論哦,如果喜歡可以給個關注,我會持續帶來 科技 數碼類的體驗文章。
本文經「什麼值得買」社區作者@yzkyzk授權轉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Ⅲ 小米mesh路由器能搭配小米電力貓一起使用嗎
小米路由器是可以搭配小米電力貓一起使用的。這種情況會增加無限的強度。
Ⅳ 小米方盒子2如何配對
配對主要還是通過藍牙be配對的,而且用藍牙配對也不會影響你的流量使用,所以還是蠻好的。
Ⅳ 新裝修小米智能家居注意事項
前言
看過我文章都知道一切應該從需求開始,需求,需求,需求,重要的事情說三次。其實無論是精裝房或者舊居智能家居改造還是新房智能家居改造,要有一個清晰的改造方案的話,始終我們都應該從自己的需求出發。那些房間哪些區域需要改造或者安裝智能家居,改造安裝的程度如何,需要實現哪些功能。要想自己住的舒服,不能光想著設計師或者裝修師傅幫你全部搞定,必須自己參與進來,最後裝好的房子才是你想要的房子,而不是設計師想要的樣子。
前面的文章只是整理了舊居改造的需求列表,而新房裝修毫無疑問涉及的東西更多,所以需要整理的也更復雜,除了之前提到的開關感測器網關攝像頭等,還有電路設計,插座設計規劃,燈光設計規劃和電器智能化程度需求等。這些又如何根據需求搭配,互相之間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希望看我文章的朋友可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不會像看一些分享類的文章一樣看來看去只看到別人家做出來的效果很棒,但到了自己家的時候還是無從下手。
內容介紹,這篇文章主要打算介紹裝修前期需要規劃的一些問題,由於專欄第一篇文章已經詳細解釋了如何進行小米智能家居的需求分析和產品搭配,這些內容我就不在這篇文章重復了,有需要的可以移步第一篇文章根據需求搭建小米智能家居。
這篇我就主要從前期燈光的需求和電路鋪設方面以及插座和電器的布置選購,來談一下新房裝修小米智能家居開始需要注意什麼,順便也簡單介紹一下無線網路的架設,因為網路的架設也需要在電路設計時做一些准備。
網路布置
毫無疑問,好的網路質量是現階段小米智能家居穩定的基礎,雖然小米智能家居很多設備使用zigbee協議大大的減少了無線網路的負載,但是室內WIFI的信號和穩定性依然對智能家居的穩定性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而WIFI信號的強度和穩定性就和室內面積、路由器的位置以及設備間距離、間隔的牆的數量和厚度等原因有關系,所以裝修前就規劃好路由器的位置、選擇合適的路由器型號和網線預留以及走線就非常重要了。所以大致上我們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中小戶型:一般面積不超過80平,路由器放在房間比較中心的位置,室內WIFI設備不多的情況下,普通的路由器應該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勝任。這種情況留好合適的路由器位置布好網線即可,通常推薦家裡中心的位置。不知道哪裡是中心?打開戶型圖路由器放的位置離家裡所有遠端牆壁距離一樣就是最中心了。路由器型號不想折騰的話,選一個口碑比較好的路由器即可。
以下幾種情況需要注意不適用我上面的話,請使用後面的中大戶型解決方案
a路由器喜歡放入戶門處和電箱里(特別電箱還是金屬的屏蔽信號效果特好)或者某些角落裡
b家裡各種設備一大堆,手機N台,電腦N台,平板電腦筆記本台式機,電視冰箱洗衣機攝像頭全都連WIFI,家裡同時幾十台設備WIFI在線
2、中大戶型:90,100平方往上,3房,4房,5房等大一些的戶型,這種就現在的產品來說mesh路由毫無疑問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案,全屋無線漫遊,多個節點搭配WIFI信號通常可以合理覆蓋全屋。如果不是對5G信號覆蓋要求特別高的話,通常一對mesh路由或者最多3個就非常充足了。為了保證最好效果建議使用有線回程,記住一定給每個子路由留一根網線通到主路由或者交換機,請用超五類線和千兆交換機大家應該都知道的吧?
3、大片層或者別墅等大戶型:這種情況的我通常建議找一個專業的網路提供商做一個方案,雖然mesh路由應該也可以用,不過還是建議做AC+AP的方式,每個房間都通過POE供電安裝吸頂或者牆壁室的AP,一體式全覆蓋,一步到位避免折騰。這個如果要詳細說明估計要寫一篇長文,本篇文章重點不在這里,所以我就不贅述了。
網路布置方面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思路,網上有很多優秀的網路搭建和無線設備的評測文章,相信大家簡單搜索一下就能找到合適的詳細的教程。 簡單推薦兩款款人氣較高的路由,大家根據需要自行挑選,AC+AP搭配起來比較復雜就不多推薦了。 如果實在有需要再另開文章了
燈光設計和電路設計
燈光設計和電路設計是息息相關的,初期規劃是否使用智能燈具對開關的使用和規劃設計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我把電路設計分為幾種情況,
第一種是使用傳統燈具,這種就和之前文章里已經裝修好的房子進行改造的情況差不多,把普通的開關替換了智能牆壁開關即可,需要注意的就是電路設計時最好在開關處布設零線,方便使用零火開關提高穩定性和性價比更高。並且所有的電路可以只布設單控即可,不用像傳統雙控那樣多鋪設一路線,可以節省一些線材和人工成本。因為智能家居的雙控可以通過無線開關隨意拓展實現雙控多控都沒問題。不過無線開關有一個電池更換的問題,如果開關過多會比較麻煩,也有為了免去換電池的煩惱把無線開關用零火開關替代的。因為零火開關可以轉換為無線開關,只是價格比無線開關要貴不少,而且需要供電不能移動位置,如果數量不多的話還行,多的話就不是很推薦了。
第二種情況就是使用智能燈具。智能燈具的優勢是通常可以調節亮度和色溫或者顏色等,擁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起夜的時候可以極低的亮度打開不刺眼,根據不同的場景提供不同的顏色和色溫,看電視看書調節合適的光線等。也可以使用yeelight的射燈做現在比較流行的無主燈設計,實現自由分組,批量控制,可以實現一些酷炫的效果。然後還有手環聯動入睡自動關燈等奇技淫巧等。如果決定使用智能燈具的話,就可以大部分直接使用無線開關來控制燈光,幾乎可以不留燈控開關的電路或者只留很少的電路,其實這樣做可以牆上很少或者沒有開關,挺符合喜歡極簡風格的朋友。
第三種情況,這種應該很少人這么干,主要是浪費錢。既使用智能燈具又只用智能牆壁開關。 要說有什麼好處吧,就是用了智能牆壁開關省去了無線開關換電池的煩惱,不過智能牆壁開關的價格要比無線開關貴多了還有位置局限,所以並不是特別推薦。
總的來說喜歡傳統燈的造型設計等,直接替換開關方便簡單,建議可以不留傳統雙控的電路,全部電路設計為單控。但是一些特別的燈具比如遙控的或者多次開關切換效果的可能會智能開關不支持。
考慮用智能燈具的可以直接配合無線開關,激進一點的可以直接省略傳統開關的電路布線,電路更加簡潔,雙控多控隨意設置。實在無法舍棄傳統開關的可以考慮小米新出的開關(注意不是智能開關),開關後智能燈具不會離線。
如果實在要用傳統燈具又覺得小米系開關不好看一定要用傳統開關還想上智能,全部燈光用雙路控制器改,具體改法比較麻煩建議找aqara服務商。
最後綠米的上次開關最多隻有3開按鍵的,燈光設計時需要注意要把電路進行適當的規劃。
空調的選擇和規劃,空調掛機+立式空調or中央空調
空調是否接入智能系統以及如何選擇,基本上我都是推薦將空調接入智能配合溫度感測器進行控制的,可以更高的控制室內溫度,並且實現自動開啟關閉調溫等,甚至可以減少耗電省不少電費。而接入米家智能系統目前有下面幾種方式,購買米家空調、通過空調伴侶或者紅外控制、中央空調通過vrf模塊或者空調溫控器。
1首先最簡單的方法肯定是直接購買米家的空調,價格也還算ok,接入智能控制肯定沒問題,也不用額外加空調伴侶。有朋友擔心小米的電器質量問題,其實我看評價還算好,畢竟傳統家電現在質量都差不到哪裡去,而且不管什麼品牌都會有一定的故障率,小米的售後我就我個人體驗的幾次經驗感覺也還過得去。
2如果就是不想用小米的電器當然也可以選擇傳統廠家的空調配合空調伴侶或者紅外遙控,不過空調伴侶由於功率原因一般不建議接立式櫃機,櫃機只能通過紅外控制無法檢測開啟狀態。另外有些空調比較復雜的或者比較新的功能空調伴侶支持的不是很好。
3中央空調,一些大戶型或者比較高層的住宅只能選用中央空調。根據中央空調種類不是可以使用vrf模塊或者空調溫控器接入智能家居,由於中央空調比較復雜做之前建議先咨詢一下服務商型號是否支持。詳細情況也沒辦法簡單說明,看情況是否有必要單開文章寫吧
插座位規劃
裝修毫無疑問插座位規劃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通常的建議是根據自己家裡的電器使用情況在合適的位置布好電路預留並且做一定的備用插座,避免以後不夠用又上拖線板。當然除非不差錢通常是沒有必要全屋都用智能牆壁插座的,畢竟差價還是不少,全屋動則數十個插座都用智能插座就開銷不少了,所以根據電器規劃一下哪些位置使用智能插座很有必要。雖然可以後期再用非牆壁智能插座,不過畢竟凸起一坨還是不那麼爽的,所以建議裝修之初就規劃一些位置用牆壁智能插座。那麼如何根據需要規劃插座呢,我下面列舉一些情況和注意事項給大家參考
1首先需要注意功率問題,米家和綠米系的插座通常額定功率都是2500W,所以需要注意大功率的電器不適合。如果大功率的電器希望通過插座控制,好像只能使用空調伴侶第二代,使用16A大插頭,支持4000W。比如電加熱熱水器,一些大功率的壁掛式空調等
2智能窗簾的插座位預留,雖然現在有鋰電池版窗簾電機,而且充電一次可以使用半年以上,不過依然建議有條件的提前預留插座或者電路使用普通版窗簾電機。一方面不用充電使用穩定功率也更大,另一方面電池款電機還經常缺貨。窗簾盒導軌建議就20厘米,雙軌30厘米,以免軌道不夠空間。
3攝像頭,路由器,小愛同學,天然氣報警器,網關等都需要單獨且長期的佔用一個插座位,在一些不起眼不礙事的位置給他們規劃一個位置和插座非常有必要
線路如何隱藏不影響美觀等
4部分電器可以可以規劃一個智能牆壁插座,個人覺得什麼樣的查詢需要使用智能插座呢,A一些經常需要同斷電B角落不好操作的C經常需要定時開關的。舉例來說,客廳的落地燈通過同斷電進行智能控制
書房的電腦設置成通電自動開機就可以一句小愛打開電腦到桌前電腦已經進入桌面
電飯鍋或者廚房裡的小電器,倒計時多久關閉就可以放心去干其他的,不用擔心一直開著火候過了,不用每個都改智能,可以多個不常用的共用一個
垃圾處理器,凈水器,小廚寶,電熱水器等,白天沒人的時候或者深夜都可以定時關閉,電費可以節省一大筆,也避免電器長期一直開著造成其他風險
智能化電器,大家電類
這部分就看個人喜好了,小米系的電器品類現在覆蓋的比較廣了,門鎖、電視、冰箱、洗衣機、凈水器、掃地機、空氣凈化器、新風甚至洗碗機、油煙機、晾衣架等都有可以接入智能系統的可以購買。並且價位也一如既往的小米性價比路線,並沒有因為智能化就價格漲一大截。但是最終是否購買使用還是決定個人對電器的功能要求,品牌認可度以及智能化需求的程度。
我個人覺得比較推薦的有這些
0智能門鎖,這個確實好東西,解救了萬千健忘症患者被鎖在門外的窘境,並且接入智能系統進行聯動,一鍵離家關燈關電器開啟警戒模式,回家自動聯動開燈開各種電器等,用過的都說好
1電視,雖然比畫質質量什麼不敢說多麼好,還帶開機廣告經常被黑,但是自帶小愛同學,小米電視系統也確實是優化的比較好的,可以省一個電視盒子,畫質還行價格也便宜,開機廣告其實按home鍵可以跳過,其實還是不錯的。當然為了信仰買個sony我也是雙手雙腳支持的,我也非常喜歡sony的工業設計,只是荷包空空只能心裡支持
2掃地機,這個在值得買被推薦無數次的解放雙手的利器應該不用多說了,自帶戶型掃描,電子圍欄等功能大家都說好,我已種草多年,奈何家有小搗蛋一直沒用上
3新風凈化器,主要看自己所在地的空氣質量和自己家裡情況是否適合安裝自行選擇,通過感測器聯動保持家裡空氣良好狀態也可以提升生活品質
其他還有一些智能化不是那麼迫切或者效用不是那麼明顯的,比如冰箱洗衣機凈水器晾衣架洗碗機電飯煲等,隨意選擇。洗衣機洗碗機定時和遠程式控制制可能還有一點用,比如設定大概洗完回到家,不用衣服皺著碗悶著,其他我也不知道智能有啥用。有不錯想法的朋友可以補充
ps,要裝智能晾衣架的也請先預留好位置和空間,以免不夠位置安裝,另外需要考慮承重。凈水器的安裝建議預先考慮上下水的管線。
最後做個總結
全家裝修時不論是否安裝智能家居都建議在未來的新家多轉一轉,想像一下將來會如何在這里生活,各個角落如何布置和擺設,什麼東西需要用到。當然不可能都規劃的萬無一失,但是規劃了再做一些預留,一定比什麼都直接交給裝修公司裝好後自己住的舒服。而小米智能家居如何融入到裡面,如何讓生活能夠更加方便才是最終的目的。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准備新房裝修想做智能家居而不知道如何著手的朋友一點點啟發和幫助,如果真的覺得有用歡迎點贊、收藏,讓我更有動力繼續更新,有什麼問題歡迎評論,能回復的都會盡量回復的。
以上內容由好好住用戶edwardddddd分享,希望可以幫到你~
Ⅵ 小米全屋智能家居注意以下幾點,一次搞定不返工
作為智能家居的資深愛好和研究者,我基本實現了全屋智能家居,僅在米家APP中的設備就有173個。
但是我在裝修時也走了不少彎路。不是多花了不需要的錢,就是設置錯了線路導致後期返工,要麼就是選擇不合適的雞肋產品,影響了穩定性,降低了體驗感。
根據我這幾年的經驗總結,幫大家整理了相關裝修注意事項,讓大家一次性完成裝修,減少重復返工。
1.Zigbee、藍牙、wifi的選擇:
如果 注重穩定性 ,在 預算允許 的情況下,依然要 盡量選擇Zigbee協議的產品 。
Zigbee組件 , 綠米 依然是米家體系的 中堅力量 ,所以牆壁開關、人體感測器、電動窗簾等基礎組件還是盡量選擇綠米的產品。
2.智能手機選擇:
小米手機使用體驗會更好。 小米手機針對米家和小愛同學 有很多優化 ,例如 自動發現設備 、 直接呼叫小愛同學 等實用功能,會獲得更理想的體驗。
3.全屋智能小米智能的最佳選擇:
建議選擇小米電視。產品線比較全,高中低端都有 ,用戶可以方便的根據需求選擇。能 完美支持小愛同學 ,還 支持米家APP ,同時 可以作為攝像頭、智能門鈴 的 顯示終端 ,所以小米電視配套全屋小米智能家居會帶來不錯的體驗提升。
1.電動窗簾裝修技巧:
電動窗簾控制器使用220V電源,所以 軌道兩端 (總長小於6米任選一端即可)附近 需要留電源插座 。
窗簾軌道 超過6米 建議 兩端各留一個插座 。 單軌窗簾軌道槽預留不少於15cm , 雙軌不少於25cm 。
(目前雖然小米有了電池供電的普通電動窗簾產品,但是在可靠性和穩定性上還有差距,所以只建議後裝用戶使用,有條件還是要預留電源)
2.室內攝像頭安裝建議:
室內攝像頭有條件的最好安裝在 靠近天花板的較高位置 ,附近 建議留較高的插座 , 距離天花板5~20cm為宜 。 戶外 攝像頭安裝的位置也要 提前預留電源。
3.天然氣報警器安裝建議:
天然氣報警器電源線長1.5米, 附近需要有插座 。燃氣報警器 不可安裝在灶具正上方 ,建議 安裝在側上方的吊頂 或 牆壁上,距離燃氣灶具 位置 1~4米。
4.智能座便器安裝建議:
所有坐便器 附近預留防水電源 ,方便後期安裝智能蓋板或者智能馬桶。
5.小米凈水器安裝建議:
小米即熱凈水器 附近留電源 及 上下水。
6.廚具等智能家電裝修建議:
米家煙灶套裝、洗碗機、蒸烤箱、消毒櫃、洗烘一體機 等產品,在 設計 櫥櫃及衛生間傢具時要 按照其尺寸做好開孔預留 ,並在附近 預留電源 。
特別是嵌入式安裝的產品 ,必須在 裝修前選定型號 並 嚴格按照要求預留開孔 ,一般此尺寸直接提供給櫥櫃及衛生間設計人員即可。
1.米家網關及插座裝修意見:
首先,米家網關、小愛同學需要佔用一個插座 , 若插座緊張 , 建議專門預留。
小米智能家居系統目前有三種網關:米家多功能網關、Aqara網關和多模網關。
米家多功能網關 :目前一些新的組件不再支持米家多功能網關,所以現在沒有必要再選擇米家多功能網關。
Aqara網關: Aqara網關為一體式,無電源適配器,多模網關為分體式,有電源適配器,因此 Aqara網關適合直接插在牆壁插座上 。
多模網關: 直接插牆壁插座不夠美觀, 建議藏在木製傢具中 ( 金屬傢具嚴重影響網路信號,不可安裝在金屬傢具中)。
2.牆壁開關裝修建議:
所有牆壁開關 強烈推薦 使用穩定可靠的 零火線方案 ,所以所有牆壁開關需要在 裝修改電時預留零線 。 ( 若實在不方便預留零線,則在選用燈具時選擇10W以上燈具,最大功率不超過800W。 )
3.雙控開關裝修建議:
未裝修雙控開關: 智能牆壁開關+貼牆式無線開關=雙控開關, 前期不需要專門為雙控開關走線 。
已有雙控開關的走線: 也不需要理會, 後期直接封閉 其中 任一86暗盒 即可( 封閉前 需要 短接 該暗盒的 火線 和 任一控制線 。)
4.空調、地暖控制器裝修建議:
空調、地暖溫控器為86底盒安裝:要 預留 從室內機(或地暖控制器) 到此底盒的穿線管 。
中央空調產品:強烈建議 搭配綠米的VRF空調控制器 實現控制。
只要做到以上這些,後面安裝小米的智能家居系統的時候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當然, 支持米家的產品非常多,特別是各種電器 ,不同的電器對安裝條件的要求不同,我也只是舉例了一些我們常用的傢具,如果考慮使用其他的話,可以 參考說明書 做好相關的准備,目前米家產品說明書基本上都可以網上下載到電子檔。
【有任何關於智能家居的相關問題,歡迎評論交流。】
依然很「米家」——米家掃拖一體機評測
長續航是最大亮點——小米米家智能貓眼評測
Ⅶ 小米CC9評測:雙C位拍照,打造潮流輕旗艦
進入2019年,小米對旗下的手機產品線作了重新梳理,將 Redmi品牌獨立,並著手精簡小米產品線。經歷了半年的調整,小米手機精簡為三條產品線,除了既有的數字旗艦與MIX系列,還引入了小米CC這一全新的產品序列。
小米CC是面向年輕群體打造的產品序列,它由更年輕的「90後」團隊打造,吸納了更多藝術設計元素,注重顏值、追求拍照,強調一種感性的認知。相較於過去小米手機相對極客、理工科的印象,小米CC的風格恰好與之互補,實現了對多元消費人群的完整覆蓋。
小米CC9作為小米CC系列的首款產品,借鑒了先前米9成功的設計,並在外觀、拍照、配置上做出了調整,最終的產品力究竟如何,我們下面來了解一下。
與米9一致的水滴屏
小米CC9採用了「水滴屏」設計,不過與米9稍顯不同的是,小米CC9的水滴與屏幕邊框以連貫的弧線過渡,造型更貼近於即將掉落的水滴,無需通過像素屏蔽來美化,觀感更為和諧自然。
在屏幕方面,小米CC9採用了與米9同素質的三星AMOLED屏幕,尺寸為6.39 英寸,解析度為 2340x1080,19.5:9比例,表面覆蓋了2.5D康寧大猩猩玻璃作為保護,用料放在2000元檔依然很實在。
對於這塊屏幕,小米CC9的調教也是輕車熟路,對強光、弱光下的顯示效果做了優化,包括陽光屏2.0,高亮模式的平滑過渡以及低亮度色域補償及灰階優化。同時護眼模式也有保留,並通過了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VDE低藍光護眼認證。
小米CC9也支持了硬體級DC調光,也就是將小米自研演算法直接集成在屏幕驅動晶元中,保證了系統底層傳輸給OLED面板數據的完整性,使得灰階、色彩位數都沒有損失,避免了「類DC調光方案」由於蒙版+dither調光帶來的屏幕灰階解析度和色彩解析度下降問題,在低亮下帶來更自然的視覺效果。
顯示效果之外,這塊屏幕也配備了第七代屏幕指紋,這是目前最接近電容式指紋的屏幕指紋識別方案,幾乎是在手指接觸屏幕的同時就會觸發,無需明顯的按壓步驟,解鎖就已經完成,體驗與更高階的旗艦幾乎無異。
深藍星球配色
四曲面的3D玻璃後殼+鋁合金中框,小米CC9繼續發揚了米9的經典設計,不過在致敬經典的同時,小米CC9也有所突破,比如配色。
小米CC9提供了三種配色可選,分別是白色戀人、深藍星球以及暗夜騎士。不同於小米以往「亮黑」、「幻彩」這樣略顯中庸的命名方式,小米CC9顯然也在嘗試,希望換種方式與消費者交流,賦予色彩更多故事,帶來更強的畫面感。
我們手中的小米CC9是深藍星球配色,採用微納復合工藝,在鍍層膜片上雕琢了微米、納米兩種規格的混合光柵結構,其中納米結構可在衍射作用下形成彩虹紋,帶來更炫的光影效果,而微米結構則消除衍射色散,將常規的彩虹紋規劃為多道「S」形光紋,呈現極其微妙的視覺觀感。
當光線隨機身曲面遊走,多道「S」形彩虹紋彷彿水面的漣漪一般隨之擴散、重疊、消失,頗具靈性。
至於其他兩款配色,小米同樣下了一番功夫。白色戀人採用了全息紋理工藝,輕微轉動一定角度才能看到五彩斑斕的幻彩效果。,而暗夜王子則相對低調,更有質感。
配色之外,實際上小米CC9還在外觀上隱藏一枚「彩蛋」,就是炫彩呼吸燈。
與傳統的呼吸燈不同,小米將其與背部的logo合在了一起,紅、藍、綠三色可變,作用除了日常的通知消息提醒,小米CC9還為搶紅包、游戲、音樂等設計了不同的光效。例如播放音樂時,呼吸燈會根據音樂頻率漸變閃爍,王者榮耀5殺也能解鎖特定光效,很有意思。
此外,小米CC9也配套推出了一些周邊產品,比如果凍殼、果凍包,與手機搭配有著更多潮流的氣息。
3200萬自拍+Mimoji
以自拍為主打特性,小米CC9前置攝像頭採用了三星S5KGD1感測器,最高3200萬像素輸出,擁有f/2.0大光圈,這一配置在同價位手機中難覓對手,超高的像素輸出可以直接提升畫面解析力,帶來更多細節,同時在像素四合一技術的幫助下,這枚感測器可以瞬間將單位像素麵積提升至1.6μm,增強感光能力,有效改善了復雜光線環境下的自拍表現。
從樣張來看,小米CC9在美顏上追求自然、真我的風格,往往會在保留面部特徵的同時,修飾一些小瑕疵,並不是簡單的磨皮瘦臉,對人像進行氣質上的補充。
當然,自拍僅有這些是不夠的,小米CC9還引入AR技術,帶來有趣的Mimoji功能,利用前置攝像頭獲取面部圖像數據,生成可愛的卡通形象表情。實際體驗中,Mimoji對於人臉的動作捕捉及時准確,對眉毛、舌頭的動作也能產生映射,可以生成照片或者視頻分享,可玩性十足。
4800萬AI三攝
後置相機方面,小米CC9採用了廣角主攝+景深副攝+超廣角副攝的三攝的成像方案,包括4800萬像素主攝、800萬像素超廣角以及200萬像素的景深副攝,其中4800萬像素攝像頭是成像主力,擁有f/1.8光圈,採用索尼IMX586感測器,可通過像素四合一輸出高質量的1200萬像素照片。
下面我們通過樣張來看小米CC9的實際成像表現。
默認設置下,小米CC9的主攝會以1200萬像素來輸出照片,得益於大像素的優勢,小米CC9的色彩表現不錯,在復雜光線環境下有著不錯的寬容度,暗光下的成像也比較干凈。
在超廣角的拍攝上,小米CC9能夠在狹窄的空間表現成相對寬闊的場面,適合拍攝風景、建築等大場面。
光線充足的情況下,開啟4800萬直出對於畫質的提升較為明顯,但個人為後期裁切留有更多餘地,畢竟照片種難免會有一些亂入的元素,足夠的像素完全可以保證在裁切之後畫面依然是清晰的。
有意思的是,小米CC9還內置了由小米大腦自研AI演算法打造的換天濾鏡。通過對數十萬張不同種類的天空照片進行深度學習,換天濾鏡可精確分割出風景、人像照片中的天空,進行針對性美化。上圖中,圖一是原圖,圖二換為彩虹,圖三換為夕陽,效果很逼真。
驍龍710 AIE,全面的周邊配置
小米CC9搭載了驍龍710移動平台,採用了10nm製程,Kryo 360架構核心設計,包含2顆2.2Ghz主頻的性能核心以及6顆1.7Ghz的能效核心,支持DynamIQ技術,在調度的時候更加自如,提升系統能效。
同時,驍龍710採用了Adreno 616視覺處理子系統,並搭載了驍龍845同款的Hexagon 685 DSP,通過多核人工智慧引擎AI Engine的整合,Hexagon DSP聯合Adreno視覺處理子系統和Kryo CPU三者進行協同工作,提升SoC在AI應用中的運算效率,幫助廠商豐富更多AI應用,比如物體識別、語音識別等。
實際體驗上,驍龍710是可以滿足日常需求的,王者榮耀在高畫質下維持60fps左右的水準,吃雞則需要降低一些畫質來長時間保持畫面的流暢。
值得一提的是,MIUI10系統內置全新Game Turbo 2.0游戲加速方案,除了強化SoC資源調度上的智能預測,也在BSP底層對觸控機制進行了全面優化,提升操控的跟手性和點擊響應。有些Bug的是,Game Turbo 2.0新增吃雞「夜視儀」功能,智能針對屏幕暗部對比度進行優化,更容易發現暗部敵情。
續航方面,小米CC9內置了4030mAh電池,堅持一天的重度使用沒有任何問題,最高支持18W快充,標配也是18W快充頭,2個小時以內就能充滿。
周邊特性上,小米CC9支持得相當完整,包括NFC和紅外遙控,並保留了3.5mm耳機孔,外放也一同升級,採用 1217超線性單元揚聲器以及10V超高電壓Smart PA,搭配0.9cc大音腔,實現更大音量的外放。
總結
聚焦於小米CC9產品本身,潮流大膽的配色令其與既有的小米產品形成鮮明的區分,在保證足夠性能與續航的同時,小米CC9也提供了屏幕指紋,NFC,紅外等旗艦特性。更為重要的是,小米CC9追求在拍照方面的差異化打造,3200萬高清自拍,真我美顏與Mimoji的添加更迎合年輕群體的需求,與小米數字旗艦,MIX系列形成很好的互補。
同時,小米CC9也秉持了小米一貫的厚道原則,6GB+64GB版售價1799元;6GB+128GB版售價1999元,是目前2000元以內唯一的前置3200萬+後置4800萬的機型,維持了小米品牌一貫的的高性價比,值得年輕消費者考慮。
Ⅷ 小米粥好處多 小米粥最佳搭配有哪些
小米粥好處預防和治療消化不良、緩解口臭;小米粥最佳搭配有小米與大豆、小米與燕麥、小米與胡蘿卜。
一、小米粥的好處
1、預防和治療消化不良
小米粥具有預防泛胃的作用。小米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可以調節產婦的虛寒體質,幫助他們恢復體力。小米對腹瀉、嘔吐、消化不良和有糖尿病的人有幫助。
2、緩解口臭
小米可以緩解口臭並減少口腔細菌的生長。小米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可以抗菌和預防女性陰道炎。小米營養成分豐富,色氨酸含量最高,色氨酸具有調節睡眠的作用。睡前服用小米粥可以讓人安然入睡。
二、小米粥的最佳搭配有
1、小米宜與大豆同食,小米中的類胡蘿卜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與大豆的異黃酮作用,對並發眼病的糖尿病患者有益。
2、小米宜與燕麥同食,二者同食可增加各類維生素、礦物質的攝取量,既有利於減肥,有適合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食用。
3、小米宜與胡蘿卜同食,二者都含類胡蘿卜素,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有助於保護眼睛、滋養皮膚、延緩衰老。
(8)小米配套產品如何搭配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新鮮小米粥胃粘膜具有保護作用,適用於慢性炎症性胃潰瘍患者,而長期存放的老小米具有致潰瘍作用。因此,米粥一定要有質量好的新米,否則,小米的滋補效果會大打折扣。
2、如果是因疾病而導致的氣滯體質,可能會長期感到胸悶或喜歡嘆息,情緒波動的時候容易腹瀉女性乳房疼痛,即使異物阻塞咽部,這種人也不適合吃小米粥。
虛寒體質最典型的特點是怕冷,就算冬天穿得很多,裹得像個粽子一樣,手腳冰冷、背部發冷、大便稀薄等是這類人的主要特徵,如果您有這些症狀,不適合吃小米粥,當然,如果你想吃粥,加一片或兩片生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