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產品成本與生產費用有何區別
狹義的生產費用指的就是製造費用,為生產過程中無法直接歸集到成本對象上的支出。
廣義的生產費用指的是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總支出,包括直接材料的領用,直接人工的發生,與製造費用的消耗等。一般是以期間為單位來計算的。如2009年2月份發生的生產費用等。該數字可以從「生產成本」科目借方數取得。
產品成本,是指已經將生產費用歸屬到產品實體上的支出。也就是說,必須先有生產費用,生產出產品並通過成本核算,將生產費用分配分攤到產品上以後,才形成產品成本。該成本是以產品對象來歸集的生產費用,不一定歸屬於某一期間。如:A產品的成本,可能包括2009年1月、2月兩個月生產A產品所耗用的生產費用(因為生產期有2個月)。
不妨這么認為,以下結轉產成品分錄中: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庫存商品」科目記錄的是產品成本,而「生產成本」科目記錄的是生產費用。該分錄做完後,生產成本科目可能仍有餘額。所以兩者並非一一對應關系。
B. 工業產品的總成本費用由哪些構成
挺復雜的!
C. 工業地產的成本構成
為了加強開發產品成本的管理,降低開發過程耗費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必須正確核算開發產品的成本,在各個開發環節控制各項費用支出。
要核算開發產品的成本,必須明確開發產品成本的種類和內容。開發產品成本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在開發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開發產品成本按其用途,可分為如下四類:
1、土地開發成本:指房地產開發企業開發土地(即建設場地)所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
2、房屋開發成本:指房地產開發企業開發各種房屋(包括商品房、出租房、周轉房、代建房等)所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
3、配套設施開發成本:指房地產開發企業開發能有償轉讓的大配套設施及不能有償轉讓、不能直接計入開發產品成本的公共配套設施所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
4、代建工程開發成本:指房地產開發企業接受委託單位的委託,代為開發除土地、房屋以外其他工程如市政工程等所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
以上四類開發產品成本,在核算上將其費用分為如下六個成本項目:
1、土地徵用及拆遷補償費或批租地價:指因開發房地產而徵用土地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征地費、安置費以及原有建築物的拆遷補償費,或採用批租方式取得土地的批租地價。
2、前期工程費:指土地、房屋開發前發生的規劃、設計、可行性研究以及水文地質勘察、測繪、場地平整等費用。
3、基礎設施費指:土地、房屋開發過程中發生的供水、供電、供氣、排污、排洪、通訊、照明、綠化、環衛設施以及道路等基礎設施費用。
4、建築安裝工程費:指土地房屋開發項目在開發過程中按建築安裝工程施工圖施工所發生的各項建築安裝工程費和設備費。
5、配套設施費:指在開發小區內發生,可計入土地、房屋開發成本的不能有償轉讓的公共配套設施費用,如鋼爐房、水塔、居委會、派出所、幼托、消防、自行車棚、公廁等設施支出。
6、開發間接費:指房地產開發企業內部獨立核算單位及開發現場為開發房地產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現場管理機構人員工資、福利費、折舊費、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勞動保護費、周轉房攤銷等。
從上可以看出:構成房地產開發企業產品的開發成本,相當於工業產品的製造成本和建築安裝工程的施工成本。如要計算房地產開發企業產品的完全成本,還要計算開發企業(公司本部)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開發經營活動而發生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以及為銷售、出租、轉讓開發產品而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也叫期間費用。它們絕大部分都是經營期間的費用開支,與開發工程量的關系並不十分密切,如果將期間費用計入開發產品成本,在開發產品開發和銷售、出租、轉讓不同步的情況下,就會增加開發產品的成本,特別是在開發房地產滯銷時期,將滯銷期間發生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計入當期開發產品成本,就會使企業造成大量的潛虧,不能及時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同時,將期間費用計入開發產品成本,不但要增加核算的工作量,也不利於正確考核企業開發單位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責任。因此,現行會計制度中規定將期間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不再計入開發產品成本,也就是說,房地產開發企業開發產品只計算開發成本,不計算完全成本。
D. 企業工業總產值怎麼核算
一、工業總產值
計算公式
1、當月產品產量×產品銷售單價
2、當月主營業務收入+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初余額
二、工業增加值
一是生產法,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
二是收入法,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值+營業盈餘
一般企業採用後一種計算方法。
(4)工業產品怎麼開銷擴展閱讀:
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業產品總量。反映一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的總規模和總水平。包括:在本企業內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規定不需包裝的產品除外)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製半成品、在制產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
採用工廠法計算,即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總成果來計算,企業內部不允許重復計算,不能把企業內部各個車間(分廠)生產的成果相加。但在企業之間、行業之間、地區之間允許重復計算。
1、工業生產總值=當月產品產量×產品銷售單價
銷售單價是不含稅單價,因為增值稅本身並不代表收入。
2、工業生產總值=當月主營業務收入+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初余額
當月銷售收入=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末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庫存商品期初余額=庫存商品起初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1)用產品銷售收入或生產成本代替工業總產值;
(2)不遵循生產的原則(產品不是本企業生產的);
(3)期末期初半成品及在製品差額漏統;
1.工業生產的原則。凡是企業在報告期生產的經檢驗合格的產品,不管是否在報告期銷售,計算工業總產值時都應包括在內。
2.最終產品的原則。凡是計入工業總產值的產品必須是本企業生產的經檢驗合格,不需再進行任何加工的最終產品。如果企業有中間產品對外銷售,那麼也視為企業的最終產品,也應包括在企業總產值內。
3.工廠法的原則。工業總產值是按企業最終產品來計算的,所以不允許同一產品的價值在企業內部重復計算,但是允許企業之間的重復計算。
E. 工業設備銷售好做嗎
工業設備銷售應該不好做,越是大設備,銷售越不好做,但做成了收獲也會比較大。象一套上億的設備,估計做成都要一兩年,但是一旦做成了,提成也是很大的,當然開銷也是很大的。
F. 工業產品不同價格及對應的不同稅收
一般納稅人稅率分基本稅率17%和低稅率13%(稅目不同、稅率就不同)。小規模納稅人的徵收率為6%(工業加工、修理修配)和4%(商業)。
小規模納稅人(工業:年銷售額50萬元以下):增值稅額=銷售額*3%起征點:銷售額每月30000元。即年銷售額360000元者,免稅。
G. 如何銷售工業產品 和機械製造廠家打交道,銷售步驟是什麼,怎麼做呢
在大額產品(工業類、汽車、工業機械、IT軟體等)銷售中,銷售經典的九個字是 找對人、說對話、做對事。然而,我經常發現許多的銷售顧問在分析客戶內部流程,找對人方面比較耗費時間,而且不容易找到關鍵人,特別是菜鳥類的銷售人員就會更加沒有方向。
我個人從事銷售工作近十三來,大部分經歷銷售的是與大額產品有關的工業品,例如:空調配件、水泵、軟體工程等,我深深感到,對於工業品銷售中,最重要的銷售原則 -找對人比說對話更重要;如果找不對人,就是再會PMP(拍馬屁),招投標書做得再好也徒勞無功。
針對找對人比說對話更重要,我提出五點建議,結合案例來一起分享。
第一方面:了解與分析客戶內部的采購流程
[案例描述—ABC汽車軸承公司的采購流程]
ABC汽車軸承公司是國外一家專業生產軸承的著名企業,國際行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29%左右;生產的軸承主要供應為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一汽大眾、神龍富康等轎車廠商。
ABC生產軸承主要原材料依賴國外進口,成本較高,最近總公司以及財務部門提出降低成本的口號,同時汽車廠家也要求不斷降低成本,故ABC准備建立本地化采購鋼鐵原材料。
於是,ABC采購部門就進行公開招標,有國內10家鋼鐵企業及貿易商進行洽談,首先,透過技術部門的測定,篩選了5家企業,寶鋼也是其中之一,針對5家的方案,ABC成立了項目小組(由技術、財務、采購、生產、總經辦等人組成),透過比較分析,價格談判等,五人項目小組普遍感覺寶鋼公司優於其他競爭對手,提交評估報告給總經理決策,最後決定由寶鋼來承接項目,負責與采購部門進行項目跟蹤服務。
[分析客戶內部的采購流程]
步驟 采購過程 采購原因與需求分析
第一步驟 內部需求計劃的產生 依賴國外進口,成本較高同時汽車廠家也要求不斷降低成本。
第二步驟 確立采購行動方案與執行 准備建立本地化采購鋼鐵原材料
第三步驟 采購部門收集信息 ABC采購部門就進行公開招標,有國內10家鋼鐵企業及貿易商進行洽談
第四步驟 技術部門篩選 透過技術部門的測定,篩選了5家企業,寶鋼也是其中之一,
第五步驟 項目小組評估 ABC成立了項目小組(由技術、財務、采購、生產、總經辦等人組成),透過比較分析,價格談判等項目評估
第六步驟 總經理決策 提交評估報告給總經理決策
第七步驟 要求實現承諾與跟蹤服務 采購部門進行項目跟蹤服務。
客戶內部的流程如果不清晰,你就像無頭蒼蠅一樣,無法進一步服務與銷售,同時,僅僅知道流程是不夠的,你必須明確客戶每一個流程中涉及的人有那些,先找誰,在找誰,那一個人是關鍵角色,那一個是內部的SPY,那一個人是項目評估的組長,那一個人是最終決策者有影響力的人,是秘書還是辦公室主任,最後,要明白客戶內部不同角色對我們項目的態度,是支持者、中立者還是反對者。
所以,銷售代表應該了解客戶現在所處的采購階段,並對不同的客戶採取正確的銷售方案。 由於客戶在采購的流程中的不同階段關心不同的要求,因此銷售代表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銷售計劃與行動方案。
[銷售顧問對應的流程與目的]
步驟 內部采購流程 銷售人員的計劃與安排 期望達成的目的
第一步驟 內部需求計劃的產生 接觸客戶,挖掘需求 激發需求,擴大痛苦
第二步驟 確立采購行動方案與執行 參與制定采購標准 建立項目采購的優勢
第三步驟 采購部門收集信息 提供信息,培養內部的SPY 建立客戶關系,了解競爭對手及客戶內部關系
第四步驟 技術部門篩選 積極參與,建立技術優勢- 利用采購標准,設立門檻
第五步驟 項目小組評估 關系滲透與項目談判 建立評估優勢,排除競爭對手
第六步驟 總經理決策 樹立信心,高層互動 確定項目,贏得定單
第七步驟 要求實現承諾與跟蹤服務 實施項目與跟蹤服務 實現承諾,提升客戶忠誠度
銷售代表明確客戶內部的采購流程,知道根據項目進程來與不同項目的人建立關系,對於項目進程非常有幫助,在項目性銷售中,結果雖然重要,但是每一個過程比結果來得更重要。
[項目采購至少經歷三個過程]
三個過程 相關部門 各自的職能
第一個過程 采購部 收集信息,初步篩選
第二個過程 項目評估小組 項目評估分析,價格談判
第三個過程 決策者 項目最後拍板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如果項目沒有經過第一個過程,就不可能經歷到第二個、第三個過程,所以,項目推進的過程中,,就像球王貝利說的一樣 -最好的一個球永遠是」下一個」。
第二方面:分析客戶內部的組織架構,明確各自的職能
[案例描述 -IBM公司的鍵盤]
IBM公司向一家民營企業銷售了一批電腦,大家對電腦非常滿意,但對鍵盤有些爭議。銷售顧問張大嘴決定給該客戶定製鍵盤。客戶因此召開了一次會議,參加會議的有總經理辦公室主任、技術部門的工程師、市場部、財務和銷售部。
辦公室主任:市場部每天都要用鍵盤來工作,我們一定要給他們配上最好的鍵盤。
銷售部小王:戴爾公司鍵盤手感一定要非常好,又脆又響。
市場部小李:戴爾公司鍵盤是手感很好,但是聲音太大了,市場部30多個人,煩也煩死了。HP鍵盤不錯,很安靜。
技術部門:這兩個鍵盤都不好。根據我們的維修報告,聯想公司鍵盤的故障率是最低的 。
財務部門:鍵盤無論那家,最重要的是價格不能超過預算,否則不行的。
談到最後,誰也不知道到底哪個是最好的鍵盤。爭執不下,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就說了,算了,我們不要換了,還是用IBM的鍵盤吧。
[分析客戶內部的組織架構]
作為銷售顧問,了解客戶內部的組織架構非常重要,你可以知道在客戶的內部各自的關聯性.相關度,知道找誰更容易搞定.所以,從案例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知道找總經理辦公室主任是最關鍵的人物,然而,其他各個部門的作用各不一樣,銷售顧問可以因部門而異,銷售部與市場部關心使用情況,技術部關心維修,財務部關心預算,總經理辦公室主任關心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利益最優化.
所以,銷售顧問應該知道客戶內部的組織架構,才能明白各自的職能與關心的內容,方可辨證施治.
H. 工業企業成本核算方法及流程是怎樣的
一、成本核算的要求
在成本核算工作中,應遵循以下各項要求。
(一)算管結合,算為管用。算管結合,算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應當與加強企業經營管理相結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應當滿足企業經營管理和決策的需要。
(二)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界限
為了正確地進行成本核算,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必須正確劃分以下五個方面的費用界限。
1.正確劃分應否計入生產費用、期間費用的界限
2.正確劃分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的界限
3.正確劃分各月份的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界限
4.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
5.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
以上五個方面費用界限的劃分過程,也就是產品生產成本的計算和各項期間費用的歸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應貫徹受益原則,即何者受益何者負擔費用,何時受益何時負擔費用;負擔費用的多少應與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
(三)正確確定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結轉方法
企業財產物資計價和價值結轉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資產原值的計算方法、折舊方法、折舊率的種類和高低,固定資產修理費用是否採用待攤或預提方法以及攤提期限的長短;固定資產與低值易耗品的劃分標准;材料成本的組成內容、材料按實際成本進行核算時發出材料單位成本的計算方法、材料按計劃成本進行核算時材料成本差異率的種類、採用分類差異時材料類距的大小等;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價值的攤銷方法、攤銷率的高低及攤銷期限的長短等。為了正確計算成本,對於各種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的結轉,應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各種方法一經確定,應保持相對穩定,不能隨意改變,以保證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四)做好各項基礎工作
1.做好定額的制定和修訂工作
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資的計量、收發、領退和盤點制度
3.建立和健全原始記錄工作
4.做好廠內計劃價格的制定和修訂工作
(五)適應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採用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
二、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的分類
生產費用可以按不同的標准分類,其中最基本的是按生產費用的經濟內容和經濟用途的分類。
(一)生產費用按經濟內容分類
產品的生產過程,也是物化勞動(包括勞動對象和勞動手段)和活勞動的耗費過程。因而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產費用,按其經濟內容分類,可劃歸為勞動對象方面的費用、勞動手段方面的費用和活勞動方面的費用三大類。生產費用按照經濟內容分類,就是在這一劃分的基礎上,將生產費用劃分為若干要素費用。
1.材料費用。
2.燃料費用。
3.外購動力費用。
4.工資費用。
5.提取的職工福利費。
6.折舊費。
7.其他生產費用。
(二)生產費用按經濟用途分類
工業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發生的費用,首先可以分為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和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期間費用兩類。
1.生產費用按經濟用途的分類
為具體反映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的各種用途,提供產品成本構成情況的資料,還應將其進一步劃分為若干個項目,即產品生產成本項目(簡稱產品成本項目或成本項目)。工業企業一般應設置以下幾個成本項目:
(1)原材料,也稱直接材料。
(2)燃料及動力,也稱直接燃料及動力。
(3)工資及福利費,也稱直接人工。
(4)製造費用。
企業可根據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對上述成本項目做適當調整。對於管理上需要單獨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費用,以及產品成本中比重較大的費用,應專設成本項目;否則,為了簡化核算,不必專設成本項目。
2.期間費用按經濟用途的分類
工業企業的期間費用按照經濟用途可分為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三)生產費用按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分類
計入產品成本的各項生產費用,按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可以分為直接計入費用和間接計入費用。直接計入費用是指可以分清哪種產品所耗用、可以直接計入某種產品成本的費用。間接計入費用,是指不能分清哪種產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計入某種產品成本,而必須按照一定標准分配計入有關的各種產品成本的費用。
三、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會計科目
(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進行歸集和分配,最後計算出各種產品的生產成本和各項期間費用的基本過程。根據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產費用、期間費用的分類,可將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歸納如下:
1.對企業的各項支出、費用進行嚴格地審核和控制,並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確定其應否計入生產費用、期間費用,以及應計入生產費用還是期間費用。
2.正確處理支出、費用的跨期攤提工作。
3.將應計入本月產品的各項生產費用,在各種產品之間按照成本項目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出按成本項目反映的各種產品的成本。
4.對於月末既有完工產品又有在產品的產品,將該種產品的生產費用(月初在產品生產費用與本月生產費用之和),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計算出該種產品的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二)成本核算的主要會計賬戶
為了進行成本核算,企業一般應設置「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賬戶。如果需要單獨核算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還應設置「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