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可降解一次性餐具質檢以什麼為標准
《GB 18006.1-1999 一次性可降解餐飲具通用技術條件》本標准規定了一次性可降解飲具主要類型、基本技術要求、外觀和使用性能、衛生要求、降解性能、檢驗方法做出明確規范。
『貳』 餐具的國家標準是什麼,質量方面的
國家質檢總局在全國范圍內對一次性餐具明察暗訪,發現近一半的產品不合格。其中包裝速食食品的一次性塑料餐盒、餐碗和托盤等的問題尤為嚴重,它們在生產時使用廢塑料、添加化學品,遇熱或油脂會釋放出致癌致病物質,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據了解,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新聞30分》等幾大名牌欄目近期將相繼播出抽檢情況。
昨晚,在獨家獲悉這一消息後,本報記者 撥通中國包裝資源綜合利用委員會副主任董金獅的電話,聽這位全程參與調查行動的包裝和環保專家細說來龍去脈。
八成企業生產劣質品
「觸目驚心!」從激動的語音里,可以感受到董金獅發自心底的憤懣。我們的對話從他今年7月的天津定海縣之行開始。那次,董金獅隨同質檢、工商和中央電視台等多個部門前去查處一家地下工廠。現場的情況比董金獅想像得還要糟糕:工人們赤著膊、光著腳在院子里走來走去,一次性塑料餐盒、餐碗被隨意丟棄在地上,爬滿了蚊蠅。經檢驗,這家工廠使用的原料竟都是廢棄的塑料,還大量添加了國家明令禁用的工業石蠟等有害物質。
董金獅說,3年前他就盯上了塑料餐盒、餐碗等,在河南、遼寧及上海周邊地區發現不少劣質的方便麵餐盒及餐碗。為了對產品質量有個比較,董金獅曾去超市買來華龍、統一等方便麵,可沒想到,一檢驗,這些包裝盒居然也存在問題。
最近他走訪了100多家企業,其中60%生產的是劣質餐具,20%合格和劣質產品各佔一半,而20%的正規廠家因為產品價格高,被低廉的「大興貨」逼得只能轉產。
填充劑引出大毛病
「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相比,保鮮膜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董金獅說,一般合格品中,聚丙烯的用量佔到70%-80%,其餘為填充劑。但有些廠家在產品中添加的滑石粉、碳酸鈣等竟超過了50%,這導致餐具中的醋酸嚴重超標。
用熱水一泡、微波爐一轉甚至食品的溫度稍高些,有害物質就會溶解在食物中,長期攝入會導致消化不良、膽結石以及肝臟系統病變等。如果餐具里含有工業石蠟,甚至可能致癌。「全國一年要消耗65億只一次性塑料餐具,你說這危害大不大?」董金獅長嘆了一口氣。
他算了筆賬,目前在市場上1噸聚丙烯(PP)的市場銷售價在110 00元上下,而1噸填充物的市場價格連2000元都不到。面對豐厚的利潤,昧著良心的人自然要豁出去了。
五大問題造成混亂
是何種原因造成劣質產品充斥一次性塑料餐具市場呢?董金獅直言不諱地點出了這個市場的5大問題。
-「和尚多了不敲鍾」。董金獅說,對於一次性塑料餐具,目前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管理。環衛部門管的是環境,質檢管的是廠家,工商管的是市場,而最關鍵的使用環節卻成了個三不管地區。
-相關標准不健全。董金獅說,國家雖然頒布了《聚丙烯成形品衛生標准》,但這其中對於一次性塑料餐具沒有明確的規定,這常讓有關部門手足無措,不知該按什麼標准去檢測。當務之急應當建立相關的標准體系,將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生產企業納入國家可控范圍,通過強制認證的辦法使它們迅速步入正軌。
-「合格」招牌唾手可得。董金獅說,在調查中,他們發現很多生產劣質產品的廠家都有質量合格鑒定書,其中不少是拿來別人的檢測報告復印後,寫上自己的大名,既為招徠客戶,更求能在檢查中過關,而地方上不少部門大開綠燈,使這些掛著假招牌的「黑戶頭」堂而皇之地生存著。
-「降解」成護身符。現在不少一次性塑料餐具上都打著「降解餐具」的字樣,這完全是混淆視聽。首先目前國內的一次性塑料餐具都達不到降解要求。其次,降解只是一個環保概念,與產品的安全使用性能完全掛不上鉤,但打上這樣的招牌讓消費者降低了戒心,劣質產品容易出手。董金獅說,降解產品遇熱更容易釋放填充物,安全性更差。
-處罰力度太弱。「如今發現問題企業,多是罰幾千元了事,不疼不癢的,讓許多人視法紀於不顧。」董金獅認為罰金應該以5萬元為起點,最高達到50萬元。
專家提醒
有害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主要特徵
手摸軟綿綿,輕撕就破裂,一聞刺鼻又嗆眼,遇熱變形還滲漏。而且,有害一次性塑料餐具因為加入大量滑石粉等填充劑,剪碎了扔進水裡會下沉,一折會出現白印。
新民晚報刊發補正:昨天本版所登《一次性塑料餐具「體檢」近50%不合格》,其中的數據調查來源應為「國家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而非「國家質檢總局」。
『叄』 國家對於一次性餐具規定
法律分析:不易降解但易於回收利用的一次性餐具,也可以作為環境標志產品。這是對以往國家有關一次性餐具政策規定的一次重大突破和重要補充。同時,該要求還將可降解型發泡餐具從環境標志產品中剔除出去。新的環境標志認證技術要求給「易於回收利用」下的定義是:產品不易於降解,但是具有成熟的再生加工利用技術,建立回收系統應達到一定規模。換句話說,以易於回收利用材料生產的一次性餐具,回收利用率不低於75%,就可以申請環境標志產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第八條 「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或者使用不符合衛生標准和衛生管理辦法規定的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設備以及洗滌劑、消毒劑的,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
第二十四條 餐飲具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准。未經消毒的餐飲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復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飲具。
第二十五條 洗刷餐飲具必須有專用水池,不得與清洗蔬菜、肉類等其他水池混用。洗滌、消毒餐飲具所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必須符合食品用洗滌劑、消毒劑的衛生標准和要求。
第二十六條 消毒後的餐飲具必須貯存在餐飲專用保潔櫃內備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飲具應分開存放,並在餐飲具貯存櫃上有明顯標記。餐具保潔櫃應當定期清洗、保持潔凈。
『肆』 購買一次性餐具應注意什麼細節
選購塑料一次性餐飲具時,要看清最小單元外包裝上是否有「QS」標志、編號和生產廠家;看餐飲具表面是否平整光滑,不要選購毛糙、色澤不一的產品;觀察產品的厚薄是否均勻;產品的顏色要舒適,應盡量選擇沒有裝飾圖案的無色無味透明的餐具;可挑選商品上標注PE(聚乙烯)和PP(聚丙烯)字樣的產品。挑選紙質一次性餐飲具時,要查看其外包裝是否密封,最小包裝單元上是否註明「QS」標志和編號、生產企業的名稱、地址及生產日期等,還可用手捏捏紙杯和餐具,觀察硬度是否足夠;不合格的紙杯一打開包裝就能聞到異味,且杯身很軟,倒入水後易變形,有的紙杯密封性差,杯底容易滲水。如果用手輕輕觸摸紙杯內側,感覺上面沾有細細的粉末,手指的觸摸處變成白色,則是典型的劣質紙杯。
『伍』 如何選購廉宜一次性餐具
首先,合格的一次性飯盒是沒有味道的,好的一次性飯盒,這里特指塑料類的一次性飯內盒,這類飯盒往往都容是沒有任何雜質添加的,是沒有任何味道的,購買的時候,還應該注意將飯盒對著光照著看一下,其次,還要再看看飯盒有沒有合格的標志。
『陸』 選擇一次性餐具要注意什麼呢
首先,合格的一次性飯盒是沒有味道的,好的一次性飯盒,這里特指塑料類的一次性飯盒,這類飯盒往往都是沒有任何雜質添加的,是沒有任何味道的,購買的時候,還應該注意將飯盒對著光照著看一下,其次,還要再看看飯盒有沒有合格的標志。
目前市面上主打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多為PP塑料製作,這種材質製作的一次性餐盒還是比較安全環保的,還能急速冷凍和急速加熱,可以直接放到微波爐中加熱,產品質量也是通過國家衛生標準的,相信這種材質的一次性餐盒能夠很好得取代大多數的餐盒。
這里還提醒大家一下,在使用一次性飯盒的時候無論是那種透明的打包盒也好還是快餐店的快餐盒也好,都應該注意它的溫度使用范圍,這類飯盒一般都是用聚丙烯PP原料製作的,這類原材料的溫度范圍在零下20度到120度左右,而我們平時吃的飯菜都有會油脂,而且往往都是剛出鍋的,而剛出鍋的一些含有油脂類的飯菜往往溫度都能達到200多度,如果馬上盛放到飯盒中會導致飯盒溫度過高變形,甚至釋放出塑化劑,影響人體健康,所以使用的時候這一點要比較注意。
『柒』 購買廉宜一次性餐具應注意什麼細節
一次性餐具如果存放時間過長、存放方式不恰當,都會有可能造成滋生細菌,使用後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現絕大部分消費者都對這些一次性餐具是否有保質期不了解,所以要使用一次性餐具,建議購買正規產品,買前看一下保質期。同時,國家質檢總局還規定,生產廠家應向商家提供該批次一次性水晶餐具的檢測合格報告,食監部門要加強批發環節的索證檢查。因此,購買一次性餐具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看標識。查看包裝上是否有QS標志、生產許可證號、生產廠家、生產地址等信息。
2、看包裝。選擇包裝完好的產品,看一下生產日期及保質期,挑選保質期內的產品,以防有細菌、黴菌滋生。
3、看外觀。要選擇表面平整光滑、色澤均勻的塑料餐飲具,最好是沒有裝飾圖案的無色透明產品。
4、聞氣味。使用前可先聞一聞有沒有明顯的酸味、異味,防止使用時被食品味道遮蓋,影響食品安全。
5、看硬度。產品捏起來是否太過柔軟,如果捏起來太軟的話就不要用了。
6、看是否有「BPA」標簽,無「BPA」標簽意味著該產品不含雙酚基丙烷(BPA),一種與一系列健康問題相關的合成化合物,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和腦部發育不良以及某些癌症的風險增加; BPA是塑料工業中使用最廣泛的化學品之一,從牙科密封劑到收銀機收據以及錫罐襯里都有。
『捌』 國家對一次性飯盒有哪些規定
國家對一次性飯盒有哪些規定,現在正在出台新標准,由於舊的技術標准難以保證執法力度,因此,早已明令禁止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長期難以絕跡。
新標准中對可降解餐飲具有更為具體、量化的成分要求,如「澱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飲具,其澱粉含量不小於40%,「生物降解」的可降解餐飲具,生物分解率需達到60%等,屆時只要嚴格執行,那些假冒偽劣的「可降解」產品,市場份額可能萎縮。
要等待新標準的出台!
『玖』 成都市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規定
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造成的環境污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和國家有關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目錄的規定,結合成都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是指以發泡聚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為原料的一次性飯盒、杯、碟、碗等食品容器。
本規定所稱的使用是指經營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進行經營活動。第三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第四條市經濟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實施本規定。環境保護、質監、工商、衛生、市容環境等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協同實施。第五條區(市)縣人民政府應採取有效措施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鼓勵、支持符合環境保護和食品衛生要求的一次性餐具的研製開發、生產經營及產品的推廣工作。第六條生產一次性餐具應符合環境保護和食品衛生要求,嚴格按照《一次性可降解餐飲具通用技術條件》(GB18006.1—1999)和《一次性可降解餐飲具降解性能試驗方法》(GB/T18006.2—1999)兩項國家標准進行生產,並向企業所在地的縣級經濟綜合主管部門備案。第七條銷售、使用一次性餐具,必須採用符合環境保護、食品衛生餐具標準的一次性餐具。第八條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由質量監督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產品,並處以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第九條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違法使用的產品並處20000元以下罰款。第十條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吊銷營業執照。第十一條對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由縣級以上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責令停業、關閉。第十二條行政執法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十三條當事人認為有關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十四條本規定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負責解釋。第十五條本規定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00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拾』 我要辦理生產許可證,可是一次性快餐塑料餐盒它這個標準是什麼不明白!
你可參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塑料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GB 18006.1-2009)
根據標准,塑料一次性餐飲具按照其材質可以分為通用塑料一次性餐飲具、植物纖維模塑一次性餐飲具、澱粉基塑料一次性餐飲具、其他覆塑一次性餐飲具;按照其使用時的耐溫程度,可以分為耐溫和不耐溫一次性餐飲具;按照降解性能可以分為非降解一次性餐飲具和可降解一次性餐飲具;還可以分為可微波爐用和非微波爐用一次性餐飲具。
同時,該標准對一次性餐飲具的耐熱水性能、耐熱油性能、漏水性能、負重性能以及微波爐耐溫性能等,都作出了具體的規定。例如,標准規定,一次性餐飲具耐熱水試驗後,不應變形、起皮、起皺,對容器功能的餐飲具不應變形、陰滲及滲漏;一次性餐飲具耐熱油試驗後,不應變形、起皮、起皺,對容器功能的餐飲具不應陰滲及滲漏;對盛裝液體功能的盒、碗、杯等一次性餐飲具,試驗後不應漏水;一次性餐盒、碗、杯等餐飲具,其負重前後高度變化應不大於5%;微波爐試驗應無變形、缺陷、滲漏和異常等
你現在辦企業有必要自己學習一下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