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績效考核如何制定
績效考核的方法
一、相對評價法
(1)序列比較法
序列比較法是對按員工工作成績的好壞進行排序考核的一種方法。在考核之前,首先要確定考核的模塊,但是不確定要達到的工作標准。將相同職務的所有員工在同一考核模塊中進行比較,根據他們的工作狀況排列順序,工作較好的排名在前,工作較差的排名在後。最後,將每位員工幾個模塊的排序數字相加,就是該員工的考核結果。總數越小,績效考核成績越好。
(2)相對比較法
相對比較法是對員工進行兩兩比較,任何兩位員工都要進行一次比較。兩名員工比較之後,相對較好的員工記「1」,相對較差的員工記「0」。所有的員工相互比較完畢後,將每個人的得分相加,總分越高,績效考核的成績越好。
(3)強制比例法
強制比例法是指根據被考核者的業績,將被考核者按一定的比例分為幾類(最好、較好、中等、較差、最差)進行考核的方法。
二、絕對評價法
(1)目標管理法
目標管理是通過將組織的整體目標逐級分解直至個人目標,最後根據被考核人完成工作目標的情況來進行考核的一種績效考核方式。在開始工作之前,考核人和被考核人應該對需要完成的工作內容、時間期限、考核的標准達成一致。在時間期限結束時,考核人根據被考核人的工作狀況及原先制定的考核標准來進行考核。
(2)關鍵績效指標法
關鍵績效指標法是以企業年度目標為依據,通過對員工工作績效特徵的分析,據此確定反映企業、部門和員工個人一定期限內綜合業績的關鍵性量化指標,並以此為基礎進行績效考核。
(3)等級評估法
等級評估法根據工作分析,將被考核崗位的工作內容劃分為相互獨立的幾個模塊,在每個模塊中用明確的語言描述完成該模塊工作需要達到的工作標准。同時,將標准分為幾個等級選項,如「優、良、合格、不合格」等,考核人根據被考核人的實際工作表現,對每個模塊的完成情況進行評估。總成績便為該員工的考核成績。
(4)平衡記分卡
平衡記分卡從企業的財務、顧客、內部業務過程、學習和成長四個角度進行評價,並根據戰略的要求給予各指標不同的權重,實現對企業的綜合測評,從而使得管理者能整體把握和控制企業,最終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達成目標
績效考核本質上是一種過程管理,而不是僅僅對結果的考核。它是將中長期的目標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指標,不斷督促員工實現、完成的過程,有效的績效考核能幫助企業達成目標。
挖掘問題
績效考核是一個不斷制訂計劃、執行、檢查、處理的PDCA循環過程,體現在整個績效管理環節,包括績效目標設定、績效要求達成、績效實施修正、績效面談、績效改進、再制定目標的循環,這也是一個不斷的發現問題、改進問題的過程。
分配利益
與利益不掛鉤的考核是沒有意義的,員工的工資一般都會為兩個部分:固定工資和績效工資。績效工資的分配與員工的績效考核得分息息相關,所以一說起考核,員工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績效工資的發放。
❷ 如何確定績效考核的指標
績效考核指標是進行績效考核的基本要素,制定有效的績效考核指標是績效考核取得成功的保證,因此也成為建立績效考核體系的中心環節,也同時成為企業主管經理們最關注的問題。
1,工作分析(崗位分析)。
2,工作流程分析。
3,績效特徵分析。
4,理論驗證。
5,要素調查,確定指標。
6,修訂。
❸ 績效指標標准如何確定
績效考核指標的確定有以下六點:
一、工作分析(崗位分析)
根據考核目的,對被考核對象的崗位的工作內容、性質以及完成這些工作所具備的條件等進行研究和分析,從而了解被考核者在該崗位工作所應達到的目標、採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確定績效考核的各項要素。
二、工作流程分析
績效考核指標必須從流程中去把握。根據被考核對象在流程的扮演的角色、責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間的關系,來確定其衡量工作的績效指標。
三、績效特徵分析
可以使用圖標標出各指標要素的績效特徵,按需要考核程度分檔,對上述指標要素進行評估,然後根據少而精的原則按照不同的權重進行選取。
四、理論驗證
依據績效考核的基本原理與原則,對所設計的績效考核要素指標進行驗證,保證其能有效可靠地反映被考核對象的績效特徵和考核目的要求。
五、要素調查,確定指標
根據上述布驟所初步確定的要素,可以運用多種靈活方法進行要素調查,最後確定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在進行要素調查和指標體系的確定時,往往將幾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使指標體系更加准確、完善、可靠。
六、修訂
為了使確定好的指標更趨合理,還應對其進行修訂。修訂分為兩種。一種是考核前修訂:通過專家調查法,將所確定的考核指標提交領導、專家會議及咨詢顧問,徵求意見,修改、補充、完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另一種是考核後修訂:根據考核及考核結果應用之後的效果等情況進行修訂,使考核指標體系更加理想和完善。
❹ 如何制定績效指標
績效考核
績效考核指標制定流程
一、工作分析(崗位分析)。根據考核目的,對被考核對象的崗位的工作內容、性質以及完成這些工作所具備的條件等進行研究和分析,從而了解被考核者在該崗位工作所應達到的目標、採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確定績效考核的各項要素。
二、工作流程分析。績效考核指標必須從流程中去把握。根據被考核對象在流程的扮演的角色、責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間的關系,來確定其衡量工作的績效指標。此外,如果流程存在問題,還應對流程進行優化或重組。
三、績效特徵分析。可以使用圖標標出各指標要素的績效特徵,按需要考核程度分檔,如可以按照非考核不可、非常需要考核、需要考核、需要考核程度低、幾乎不需要考核五檔對上述指標要素進行評估,然後根據少而精的原則按照不同的權重進行選取。
四、理論驗證。依據績效考核的基本原理與原則,對所設計的績效考核要素指標進行驗證,保證其能有效可靠反映被考核對象的績效特徵和考核目的要求。
五、要素調查,確定指標。根據上述布驟所初步確定的要素,可以運用多種靈活方法進行要素調查,最後確定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在進行要素調查和指標體系的確定時,往往將幾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使指標體系更加准確、完善、可靠。
❺ 如何合理的制定績效考核指標
一、績效考核指標應與企業的戰略目標相一致在績效考核指標的擬定過程中,首先應將企業的戰略目標層層傳遞和分解,使企業中每個職位被賦與戰略責任,每個員工承擔各自的崗位職責。績效管理是戰略目標實施的有效工具,績效管理指標應圍繞戰略目標逐層分解而不應與戰略目標的實施脫節。只有當員工努力的方向與企業戰略目標一致時,企業整體的績效才可能提高。
二、績效考核指標應突出重點抓關鍵不要空泛,要抓住關鍵績效指標。指標之間是相關的,有時不一定要面面俱到,通過抓住關鍵業績指標將員工的行為引向組織的目標方向,指標一般控制在5個左右,太少可能無法反映職位的關鍵績效水平;但太多太復雜的指標只能增加管理的難度和降低員工滿意度,對員工的行為是無法起到引導作用的。
三、績效考核指標應素質和業績並重重素質,重業績,二者不可偏廢。過於重「素質」,會使人束手束腳,過分重視個人行為和人際關系,不講實效,而且妨礙人的個性、創造力的發揮,最終是不利於組織整體和社會的發展。過於重「業績」,又易於鼓勵人的僥幸心理,令人投機取巧、走捷徑、急功近利、不擇手段。一套好的考核指標,必須在「業績」和「素質」之間安排好恰當的比例。應該在突出業績的前提下,兼顧對素質的要求。
四、績效考核指標重在「適」字績效考核指標是根植在企業本身「土壤」中的,是非常個性化的。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戰略背景下的企業,績效考核的目的、手段、結果運用是各不相同的。績效考核指標要收到績效,關鍵並不在於考核方案多麼高深精準,而在乎一個「適」字。現在的「適」,不等於將來永遠「適」,必須視企業的發展,視企業的戰略規劃要求,適時做出相應調整,才能永遠適用。具體要根據貴公司需求,選擇合適的績效考核指標。
❻ 如何設定績效考核指標
一、績效考核指標應與企業的戰略目標相一致
在績效考核指標的擬定過程中,首先應將企業的戰略目標層層傳遞和分解,使企業中每個職位被賦與戰略責任,每個員工承擔各自的崗位職責。績效管理是戰略目標實施的有效工具,績效管理指標應圍繞戰略目標逐層分解而不應與戰略目標的實施脫節。只有當員工努力的方向與企業戰略目標一致時,企業整體的績效才可能提高。
二、績效考核指標應突出重點抓關鍵不要空泛,要抓住關鍵績效指標。
指標之間是相關的,有時不一定要面面俱到,通過抓住關鍵業績指標將員工的行為引向組織的目標方向,指標一般控制在5個左右,太少可能無法反映職位的關鍵績效水平;但太多太復雜的指標只能增加管理的難度和降低員工滿意度,對員工的行為是無法起到引導作用的。
三、績效考核指標應素質和業績並重重素質,重業績,二者不可偏廢。
過於重「素質」,會使人束手束腳,過分重視個人行為和人際關系,不講實效,而且妨礙人的個性、創造力的發揮,最終是不利於組織整體和社會的發展。
過於重「業績」,又易於鼓勵人的僥幸心理,令人投機取巧、走捷徑、急功近利、不擇手段。一套好的考核指標,必須在「業績」和「素質」之間安排好恰當的比例。應該在突出業績的前提下,兼顧對素質的要求。
四、績效考核指標重在「適」字
績效考核指標是根植在企業本身「土壤」中的,是非常個性化的。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戰略背景下的企業,績效考核的目的、手段、結果運用是各不相同的。績效考核指標要收到績效,關鍵並不在於考核方案多麼高深精準,而在乎一個「適」字。現在的「適」,不等於將來永遠「適」,必須視企業的發展,視企業的戰略規劃要求,適時做出相應調整,才能永遠適用。具體要根據貴公司需求,選擇合適的績效考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