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生產 > 產品線如何向年輕人群劃分

產品線如何向年輕人群劃分

發布時間:2022-10-18 07:39:06

① 聊聊各大品牌的產品線形象建設「OPPO和realme真我篇」

OPPO的定位就清晰很多,Reno系列定位線下自拍人群,現在擴張到Pro+三系列,他的野心不小,以Reno6為例子,用天璣900之類為最低端系列,中端為天璣1200,高端為高通驍龍870晶元,從2k元檔位覆蓋到4k檔位,實際系統體驗上也不會有很大區別,當然你會說這系列有點不值這價,但是一句照亮你的美實在印象深刻,對小姐姐人群沒殺傷力的系列!

Find系列定位旗艦,主要是獨立的外觀設計,近期還有各種外殼定製版,有著最高端驍龍晶元,拍照濾鏡等加持,總體說是OPPO打開高端市場的大門;

其餘A和K系列等定位更接近,年輕學生人群和線下人群;

realme真我是扛起PK小米,iQOO和榮耀等重任的,開媽定位GT系列主打 游戲 ,後又細分出針對電商市場的閃速版,極速版之類的,最近主打影像大師版,Q系列主打學生等價格敏感的學生人群,定位非常明確,主打20 25歲人群,愛 游戲 和拍照的,繼承了大多數OPPO手機功能,當然線上機型價格更有優勢!

從品牌建設的角度,OPPO早期定位在高價低價的不良形象,急需要脫圍而出,realme真我則是很好地補充,甚至很多人開始也不知道他居然綠廠子品牌,但是他的品牌形象從黃色卡通形象足以與OPPO拉開差距,品牌形象清晰!

總體來說,OPPO主打線下機型更多,而realme真我則是靠性價比狂啃友商份額而生,隨著不差錢的研發投入,未來或有更多市場話語權。

② 如何合理規劃產品線

初創企業發現市場的某一需求,手握獨特的技術或者解決方案,往往是單一產品切分市場,因此並不存在產品線的概念。

伴隨企業成長,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市場機會。任何企業都有做大做強的慾望,擴張產品線便再所難免。

然而擴張產品線時,往往因循原來單一產品的思路開發產品,缺乏對產品線規劃的結構化思考,從而為企業的後續經營帶來諸多麻煩。

市場營銷理論里不是有多元化策略嗎?為什麼我們還要為產品線規劃大費周折呢?主要是產品線過多或者混亂時,常常出現以下現象。

第一,產品線過多,超過消費者心智所能容納的數量。一些調查顯示,同一品類,消費者能夠深刻記憶的品牌不超過3個,在提示情況下,能夠識別的也就7個左右。更有甚者,可能市場部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的產品線了。

第二,產品線沖突嚴重。有的在功能、價格上過於接近,在同一塊蛋糕內分食市場,浪費資源;有的在渠道上重合,爭搶終端資源。

第三,弱化母品牌形象。不少企業的新產品往往希望借勢母品牌,打開市場,殊不知,很多產品線的賣點和形象設計與母品牌沖突嚴重(產品線太多,往往在所難免),最終稀釋了母品牌資產。

第四,該死不死,缺少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大部分企業,都喜歡上市新產品,而在下市老產品問題上,或者「火柴也是草,有比沒的好」,擔心總銷額受影響,或者因考核因素缺少下市動力(上市往往有專項支持,下市可沒獎勵哦),或因感情因素(經營比較久,覺得可惜,也有不願意承認失敗的),往往猶豫不決,讓老產品苟延殘喘浪費資源。

第五,對財務指標不夠重視。雖然不是每條產品線都是為了利潤而存在的,但是建立以產品線為核心的財務機制是很必要的。一條產品線規劃時,要綜合考慮成本、利潤和市場前景。不要錯失市場,但也不要只考慮生產成本,忽視產品的營銷成本。

在產品線規劃前,需要先確定企業的定位或者核心使命是什麼。這決定了企業擴張的邊界。如果這個不確定,企業的產品越多,即便帶來企業的快速發展,也將帶來越來越深的迷茫。

舉個例子,娃哈哈,先是做兒童飲品的,創始人覺得娃哈哈品牌是聚焦兒童市場的,於是擴張的童裝去了;然後又覺得從品類上,娃哈哈是一家飲料企業啊,所以擴張到紅茶、綠茶、營養快線之類的。看著有沒有覺得有點精神分裂?但是很多企業就是這樣的。(娃哈哈後來逐漸剝離了童裝業務。)

樂視的賈躍亭說,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將死於專注。這源於環境變化太快了。那我們就肆意擴張嗎?企業定位和使命也可以每年或每3年進行迭代,但是必須要有,因為沒有「前提和假設」,就不會有正確的命題。也就是說,沒有這個定位和使命,你的一切決定都可能是猶疑的。如阿里的張勇所說,比錯誤決策更糟糕的是「不做決策」。

第二,衡量我們要引進的產品線是否與企業能力相匹配。

這里可以細分為幾個問題來思考:

1、如果我們不做該產品,其他企業做了,是否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形成威脅?

2、我們所要引進的新產品線與企業的既有業務是否有協同作用?

3、引進該產品線,需要企業匹配哪些資源和能力?

以上三個問題決定了是否要引進、引進時機及如何引進。

舉個栗子,阿里巴巴做線上交易,發現誠信問題成為交易的障礙,於是就做了第三方支付——支付寶。阿里巴巴交易平台是支付寶的第一用戶,因此單品風險低。如今支付寶衍生出來的螞蟻金服,現在市值已經超過網路,有望成為把「BAT」變更為「TAM」。

第三,界定產品類別。上述兩個都是宏觀層面的,現在進入到微觀層面來審視。產品類別的劃分標准有很多,比如功能、規格、價格帶。以那些維度為主呢?從消費者的關注點來看,比較核心的是價格和功能。因此,建議以價格和功能為主要維度。以奶粉為例,價格上可以分為中端、高端、超高端;從功能上,可以分為吸收、免疫、智力等。其他的則可以在具體產品規劃時去考量,比如以吸收力為訴求的超高端產品,這群消費者對規格上有什麼特別的需求?

第四,界定品牌歸屬。確定產品類別,需要審視其與既有產品線是否有沖突,其消費群與既有產品的消費群是否一致,從而確定該產品線沿用現有品牌還是採用新品牌。

舉個例子,小米起初是一家手機廠商,後來開始做空氣凈化器、電飯煲等。雖然目的是為米粉提供更多智能家電,但是新產品線還是會對小米品牌帶來稀釋。因此,雷布斯後來決定,小米的跨品類產品線均採用「米家」品牌,而不再是小米。

第五,界定產品的經營屬性。

界定產品類別後,需要對這一類別的市場趨勢做預判。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把產品放到企業經營角度來審視,是用它來打造品牌,還是佔領市場,還是抵禦競品?

一般情況下,我們把產品分為四大類:形象產品、主銷產品、創新產品、促銷產品。

【形象產品】形象產品是用來確定(母)品牌形象的產品,它往往具有高科技或其他獨特價值。它可能是高價值高利潤,為品牌創造新勢能的;也可能是創始產品,代表著某種文化記憶。比如惠氏與雀巢合作推出babynes智能沖奶機,這註定是一款小眾的產品,但是在推廣上花費不菲,目的在於為品牌打造科技、安全等形象標簽做助力。

【主銷產品】主銷產品比較容易理解,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廣,保持常銷或者暢銷的產品。這類產品的關鍵是通過持續的品牌溝通和消費者互動,盡可能地延長其生命周期。最典型的是可口可樂,通過這個時尚玩法,維持品牌活力,使產品長盛不衰。不過需要提防「學習可口可樂思維」,因為碳酸飲料有一定的「致癮品」特性,另外,這些年可口可樂是在衰退的,它也沒有放棄在茶飲料、運動型飲料市場的掙扎,這意味著什麼呢,不要為了保護你的主銷產品,而遏制創新產品的發展或者喪失投入創新產品的魄力!

【創新產品】長遠地看,任何一款產品都會死的,因為它不可能永久地滿足人們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去推出創新產品,引領和滿足消費需求。在創新產品上,有兩點很重要:第一,保持開放性,以降低固有文化的剛性;第二,盡力去尋求更深層次的消費需求。王東岳講文化三大特性,其中一條是「文化的遮蔽性」,就是說人們很難突破自己所處的環境和思維定式,只有通過開放交融,才能催生新文化。另外一個方法,就是挖掘人性深處的消費需求,不斷突破原有的思維假設。

【促銷產品】企業都不是在真空中生存,都面臨著這樣那樣的競爭,因此有時需要有一支產品承擔為主銷產品建立防火牆的角色,或者承擔教育消費者的任務,這就是促銷產品。比如錘子科技的優勢在於軟體的交互體驗特別棒,為了教育市場,推出堅果手機,主打低端人群。

經營屬性的不同,決定了投資方式和對利潤的期待不同,從而形成企業總的策略矩陣。

最後每個產品的經營屬性都不是絕對的,都是流動的。創新產品可能引爆市場,變成了主銷產品,主銷產品也可能因為市場變化需要調整為促銷產品或下市,如此等等。

總結一下,

缺乏產品線規劃,將導致品牌的混亂,產品線間相互沖突,最後導致財務指標的惡化。我們可以通過如下步驟做好產品線規劃:

1、           確定企業的使命和定位;

2、           新產品線與企業能力的匹配性;

3、           界定產品類別;

4、           界定品牌歸屬;

5、           界定產品的經營屬性。

6、           周期性重復以上步驟。

③ 90後/00後的年輕消費群體,可以採取哪些有針對性的網路營銷手段

首先我們需要分析90後會經常利用什麼軟體社交,獲取知識。在一二線城市的90後大部分都是用微信和脈脈來社交,一個是熟人之前的社交,一個是職場社交平台,獲取知識一般都會通過微信微信公眾號或者是知乎。玩一般都會通過貼吧。八卦使用的軟體就是微博。通過這些平台我們大致可以完成一個網路營銷行為。通過大數據分析,微步整合營銷可以通過人群畫像,男女比例,城市劃分,興趣愛好做出營銷決策,再通過之前分析的渠道進行對症下葯。
而零零後的玩家,玩是在王者榮耀,聊天是在QQ,視頻是通過a站,b站,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相應的渠道做到點對點的營銷行為。

④ 首汽約車的產品線都是針對什麼用戶群體的

首汽約車定位中高端市場,針對不同的產品線還有更精細的劃分,商務用車大多服務於商務用戶,高規格的小轎車則較多地服務於貴賓,網約巴士是服務於上下班通勤的白領以及團隊~期待採納♪(・ω・)ノ

⑤ 產品線的劃分依據是什麼

產品線(Proct Line) 是指一群相關的產品,這類產品可能功能相似,銷售給同一顧客群,經過相同的銷售途徑,或者在同一價格範圍內。 如果能夠確定產品線的最佳長度,就能為企業帶來最大的利潤。

劃分依據:

  1. 產品線劃分本質上是一種業務劃分,須依據公司的業務戰略,按照某種確定的維度對產品經營領域進行分類,並明確每條產品線的業務領域;

  2. 一般可按照產品特徵、技術特徵、平台、目標市場等不同的維度進行劃分,通常以產品特徵為主,或結合多個維度;

  3. 產品線劃分需要將可管理性和業務發展有機結合;  各產品線規模應該相對平衡;

  4. 產品線不宜過多,一般不建議超過6條產品線;

  5. 產品線劃分是動態的,隨著公司戰略和經營模式的改變而改變。

⑥ 產品線是什麼

產品線(ProctLine)是指一群相關的產品,這類產品可能功能相似,銷售給同一顧客群,經過相同的銷售途徑,或者在同一價格範圍內。如果能夠確定產品線的最佳長度,就能為企業帶來最大的利潤。產品線的長度:每一條產品線內的產品品目數稱為該產品線的長度,當然如果一個公司具有多條產品線,公司可以將所有產品線的長度加起來,得到公司產品組合的總長度,除以寬度則可以得到公司平均產品線長度。產品深度:每一生產產品目內的品種數稱為產品組合的深度,如某品牌牙膏具有多種口味與香型,這些就構成了該牙膏的深度。產品線的相關度:不同的產品線在性能、用途、渠道等方面可能有某種程度的關聯,這叫相關度。銷售量與利潤分析:這一分析重要的是產品線上每一個項目對總銷售量與利潤的貢獻程度進行確定。一般可以通過計算每一個項目占產品線的銷售額與利潤額的百分比來分析。比如,有一企業某條產品線上項目A占產品線的總銷售量的50%,占總利潤的40%;項目B占總銷售量的30%,占總利潤的30%;項目C占總銷售量與總利潤的比重總分別是10%與10%;項目D占總銷售量與總利潤的比重分別劃5%和15%;項目E占總銷售量與總利潤的比重分別是5%和5%。對於企業來說,要重點經營利潤比重大的產品項目,對於利潤比重很小的產品項目可以不作為經營的重點。在上面這個例子中,項目A、項目B與項目D的利潤要佔到產品線的利潤總額的85%,所以在其它環境因素允許的情況下,就可以將這三個項目列為企業經營的重點。

⑦ 華為、OPPO和vivo手機的產品線是什麼,它們又是如何定位目標群體的

華為旗艦主打有點品味的中年人群,機子一般外觀硬朗,大氣,沉穩,內斂,性能中上等(有自己的核心技術)。oppo,vivo主打女性人群,比較討好女性用戶,外觀精美,性能中下等。主要營銷手段:鋪天蓋地的廣告,主要就是迷惑對真是性能不太注重的人群。其實就是花瓶,外強中干!

⑧ 產品規劃怎麼做

你好!

一、關於什麼是產品規劃
形象來說,對於消費者而言,產品規劃如同指揮一個交響樂團,讓林林總總的產品陣容象各種樂器一樣絕妙組合又各司其職,演奏出讓消費者心動的樂章。對於競爭對手而言,產品規劃就有如排兵布陣,讓各系列產品如各路兵馬般攻守相備,招招致敵。
產品規劃的內容包括產品各類別結構規劃,產品系列化規劃,各機型定位規劃,產品長度和寬度規劃,產品生命周期規劃等。
二、關於產品類別劃分和結構規劃
軍隊,軍隊,軍是由隊構成的。產品陣容要發揮軍隊一樣的威力,也必須要成行成隊,即將相應產品線進行合理的類別劃分,並針對各類別進行結構規劃。
劃分產品類別的標准可以有很多種,比如以價格,以性能,以外觀等,我們可以就多項標准對產品進行分析,來多角度、系統性的規劃我們的產品結構。但將哪一項因素作為首要劃分標准,對整個產品規劃工作而言有起著舉足輕重的導向性作用。
對於包括煙機、灶具在內的絕大多數消費產品,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以競爭為導向的劃分標准其首要因素都應該是價格,其次才是性能外觀等因素。為什麼呢?
第一,以價格為指標劃分消費者類別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名消費者對性能外觀的堅定遠不如對價格的執著,如果他只肯花1000--1500元買一台煙機,那麼讓他接受一台2500元的產品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在價格因素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經促銷員一推銷,顧客可能一轉念就會變買直吸為買側吸。
第二,以價格為標准最能反映目前市場上產品的競爭態勢,並可依此非常有指向性的確立如何應對市場競爭。比如我們發現目前市場上帥康、老闆、方太中式煙機(不論直吸還是側吸)的主銷價格區間均在800—1500元之間,在這一區間每個品牌均密集分布了5款左右(以終端實際出樣為准)的機型,而在這一區間我們能與之抗衡的產品很少,明顯處於弱勢,根據這一競爭態勢,我們基本可以確定在這一價格區間內我們應提供與之款數相當的機型,然後再進一步研究各機型在技術性能上的競爭對策。
第三,產品的價格區間通常會保持一定的平穩性,不論性能外觀發生了多少次改朝換代,其銷售價格區間確總還是死咬位某個范圍區間。比如手機主流價格始終保持在1000—3000元,筆記本電腦主流價格始終保持在萬元左右。可以預計,城市市場主流品牌煙機的價格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會保持在1000—3000元這樣一個區間。這樣把價格作為首要參考依據就更具歷史性戰略意義。
三、關於產品系列化規劃
面對琳琅滿目的產品,消費者有時會無所適從。如何讓消費者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產品信息時能理出頭緒,最快的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這就是產品系列化工作所要完成的使命。產品系列化工作需要打通從產品規劃、到開發製造、到市場推廣的各個環節。
一條完整產品系列化規劃的思路是這樣:首先分析顧客的需求類型,然後根據不同類型的需求特點,在產品的質量性能和外觀造型上明確體現,最後再設定一個有一定層次空間的價格體系。
同一系列產品在性能上具有滿足顧客需求的相同特點,而在材質、工藝以及非主要功能上有所區別並形成幾種不同檔次的價格。
同一系列產品也可以外觀可保持基本一致,只是在具體功能配置上有所區分或局部外觀有所差異。這樣同系列產品的模具可以共用,節約開模成本,增加生產系統的柔性,在促進產品多樣化的同時又不會增加生產成本。
同一系列中由高端機型出任「形象大使」,展現給消費者最完美的印象,然後以中價位機型去滿足絕大部分顧客追求「高性價比」「物美價廉」的需要,成為主銷機型。
四、關於產品職能定位規劃
在軍隊中有不同的兵種擔負不同的作戰任務,而在產品陣容中也需要有不同的產品行使不同的市場職能,相互配合,系統作戰,以充分迎合(或引導)消費者的購買心理和行為,並打擊競爭對手。通過產品定位可以實現最有競爭力的價格體系優勢卻不以犧牲利潤為代價。
產品定位職能通常有以下幾類:
形象機型:高質高價高利潤,銷量約占總體10%,利潤佔20%。其職能在於提升整個產品系列形象檔次,引起消費者對整個系列產品的關注和好感。並滿足高經濟能力顧客的購買需要,由於購買高價位產品的顧客對價格並不敏感,因此可以適當提高售價,獲取高於平均水平的毛利。一般情況下,形象機型的售價可以比競爭對手相應機型的價格持平或略高。
主銷機型:中質中價,中利潤,銷量占總體50%,利潤佔50%。主銷機型處市場主銷價格區間內,擁有市場主流的性能配置。擁有與形象機型相近的外觀或相似的賣點,但性能價格比更高。
輔銷機型:中質中價,中高利潤,銷量占總體20%左右,利潤佔25%。處於市場主銷價格區間內,比主銷機型的外型更為獨特,或多一些附加功能,而成本沒有明顯增長,使毛利水平高於平均水平。
掩護機型:中質中低價,限制銷量,銷量占總體10%,利潤佔5%。與競爭對手主銷機型的主要賣點(特點)或外觀風格相同或相似。在價格上極力打壓對手,形成同質低價之勢,但在終端銷售推廣上極力貶低該產品,不建議顧客購買,動搖顧客對該種類機型的購買信心。
狙擊機型:低質低價,限制銷量,銷量占總體10%,利潤佔0%,狙擊競爭品牌的低價策略。以驚爆價,特價等形式在市場推出,通過超值低價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狙擊機型在外觀造型或性能配置上應與主銷機型形成明顯差異,在終端售點限制供貨量,限制銷售。
五、關於產品線長度和寬度規劃
在這里(指在不跨越產品類別的情況下),產品線長度指最低和最高價所覆蓋的價格區間,產品線寬度指在某一價位段所提供機型的款式數量。例如,我們的吸油煙機零售價從600多元到3000多元,這就是我們產品線長度。在1000元以下的價格段我們有5款機型,這就是產品線在這一價格段的寬度。
產品過短過窄猶如兵馬不足,顯然不利於市場競爭,但產品線過長過寬也會出問題,首先,終端售點可提供的產品陳列空間是有限的,太長產品線並不能在終端完全展現;其次,顧客的注意力資源也是有限的,產品線太長,則顧客需花費更多的時間來了解產品信息,增加顧客的選購時間和選購的猶豫度(通俗來說就是讓人看花了眼),並不利於實際銷售成交。最後,更重要的是,每一款產品的推出都需要開發,生產,廣告各個環節付出相應的成本,產品線過長無疑導致總運營成本增長,但銷售額和市場競爭力卻不會同比例增長,超過一定的增長限度後甚至會呈反比例增長。
因此一個合理適度的產品線長寬度規劃須在盡可能地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前提下實現成本投入和利潤產出最優化,並考慮終端售點等限制條件。
產品線的長度規劃可以主要競爭對手為參考,採取高端稍高,低端稍低的策略,高端稍高有利於提升形象,低端稍低實現價格狙擊。例如老闆中式免拆洗產品線在應對帥康時即採用了該策略,其高端235型零售價超過2000元,高於帥康的MD85型1780元的零售價,而低端516型為780元,低於帥康的M315型880元的零售價。由於產品線規劃需要基於競爭對手來設計制訂,而在廚衛行業,城市市場和縣域市場所面對的主要競爭對手類型不盡相同,為了方便根據不同類型市場和競爭對手制訂不同的市場策略和競爭策略,我們可針對二個不同市場做二條分產品線規劃,這樣以形成二條產品線二個拳頭,拳拳有力。
產品線寬度規劃反應不同價位段產品投入的力度。各價位段產品線寬度應和該價位段銷售額佔有率成正比。即主銷價位區間產品線寬度應加大,所提供機型款式數量占產品線總機型數量比例應等於或稍大於該價位段所佔銷售額比例,充分保證該價位段產品線的競爭力度;而占銷售比例較小的高端和低端價位區間,產品線寬度須適度緊縮,減小成本投入,也給主銷價位區間產品讓出終端售點陳列空間。
六、關於產品生命周期規劃
產品從面市到退市之間所經歷的過程即為產品的生命周期。對產品生命周期的規劃就是對產品更新速度和節奏的把控。
對於IT業,比拼產品的背後實質上是比拼產品更新的速度,誰更快誰就是贏家。對廚衛行業,產品更新速度的緊迫性雖遠不及IT業。但對產品更新節奏的把握卻同樣重要,其意義在於,在市場上你是取得戰略主動地位還處於被動挨打局面。其結果表現為你是只能逞一時之勇,還是擁有動態的持續的競爭力。
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需要經歷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衷退期四個階段,新上市處於導入期的產品能給市場帶來新意和亮點,毛利豐厚卻不一定能很快上量;成長期產品銷量上升很快但卻依賴不菲的市場費用投入;上市有一段時間處於成熟期的產品是整個銷量和利潤的支柱,但不斷面臨價格吃緊,利潤縮水的威脅;衷退期產品日漸式微,行將末路,在生命期的最後階段卻可貢獻自己作為低價狙擊競爭對手的絕好武器。每一個(或每個系列)產品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不同,在整個產品線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如何規劃好各系列產品的生命周期,形成新老產品良性有序更替,是把控產品線整體節奏的關鍵。
讓導入期新產品去探索未來之路,承擔尚難定論的市場風險(節奏稍緩);對已經表現出市場潛力的新品給予市場推廣強力支持,拉升其快速成長(節奏加快);讓成熟期產品頂住銷售量的大梁,力保城池不失,在保持現狀的同時適當調整價格,粘住消費者的胃口(節奏慢);讓衷退期老產品在退市之前再實施價格猛攻,狙擊對手的同時盡快排空庫存(節奏快)。當這樣一個節奏分明,張馳有度的產品生命周期規劃體系瞭然於胸時,市場的今天和明天不都牢牢的握在手中了、

⑨ 高端機、中端機、低端機是怎麼樣來劃分的

文/小伊評 科技

目前手機行業對於手機的檔次劃分是越來越細了,低中高端這三個檔次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目前手機市場的需求了,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手機行業大體可以細分為如下幾個層次:

(一)入門機 起步售價多在500-900元之間: 特指那些配備最低端入門晶元的手機,這些機器配備的都是市場上最低端或者是比較老舊的處理器,譬如驍龍439,聯發科P35等,這些處理器的性能基本也就是能剛剛好的保持系統正常使用。其他配置除了電池容量之外基本上也都是處於入門級,720P屏幕,單攝等等,另外這些機器在ID設計以及做工用料方面也會顯得廉價感十足,大下巴,塑料中框+塑料後殼是最常見的,至於一些小品牌更是會直接山寨大廠的產品。不過這個價位的手機通常都會配備超大容量的電池,續航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基本上都能做到兩三天一充。

入門機推薦手機: 紅米8A,紅米Note9,IQOO U1X,中興 ZTE V2020 Smart孝心版

(二)低端機(千元機) 起步售價多在1000-1500元之間: 這部分手機通常也被稱為千元機,相比於入門機,這個價位手機的可用度就要好很多了。在這個價位的手機通常都會配備各個IC廠商最新發布的中端處理器,譬如驍龍7系列處理器,聯發科8系列和麒麟8系列處理器等。這些手機的性能表現已經可以滿足絕大多數消費者的需求了,系統流暢度已經不成問題,而且很多 游戲 也都可以在中檔畫質下流暢運行。

另外,對於售價稍高一些的低端機往往還會具備一兩個在中高端產品線上下放的配置,譬如高刷新率,更高功率的快充(RealmeQ2Pro 65W快充)以及後置攝像頭(紅米Note9Pro一億像素感測器)等。至於ID設計,這個價位的手機大多都採用的是公模設計,背後材質也多以塑料材質居多,質感和顏值一般,但是比入門機要好一些,主要體現在後殼打磨,正面下巴和邊框控制以及整體做工方面。

低端機推薦手機: IQOO U3,RealmeQ2,紅米Note9Pro,紅米10X等。

(三)中端機 起步售價多在2000-2500元之間: 這部分手機的配置通常是比較混亂的,對於目標群體的細分會更加細致,可選擇性比較多。譬如這個價位上有主打影像性能定位女性消費者的手機,這些手機的優勢體現在自拍配置,顏值以及重量控制方面,其中典型機型是VIVO S7,OPPO Reno 4等。同時也有專為男性消費者量身打造的高性能手機,譬如紅米K30U,IQOO Neo 3,IQOO Z1,RealmeX7Pro等等,可選擇性非常豐富,但是這個價位的手機在一些細節方面仍舊會有一些短板的存在。

中端機推薦手機: 紅米K30U,RealmeX7Pro,VIVO S7等。

(四)中高端手機 起步售價多在3000元-4000元之間: 這個價位的手機絕大多數都會配備當下的旗艦級處理器,另外在配置上也會比較豐富和均衡,基本上不會有太過明顯的短板,外觀質感相比於中端機還能再進步一個層次,如果用一個形容詞形容這個價位的手機的話,那就是「水桶機」。不過由於成本和定位所限,這個價位的手機基本上不會擁有特別具備辨識度的ID設計或者是材質。

中高端機推薦: 小米11,IQOO 7,一加8T等。

(五)高端機 起步售價多在4000元以上甚至5000元以上: 這個價位的手機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中高端機器的進化加強版版,在中高端機器的基礎上這些機器在諸如ID設計,特色配置方面會有一定的進化。總體來說,這個價位的手機在滿足水桶配置基礎上會選擇某一個或者某幾個關鍵性配置進行深化提升,最常見的就是屏幕,影像性能以及快充。

高端機推薦: VIVO X60Pro+,華為Mate40系列,iPhone12等

至於價格再往上的機器基本上都是具備全新形態的手機,譬如華為MateX系列,三星Fold系列等等,不過這些機器的面向群體很小,就不再過多的闡述。

1、其實很重要最簡單的一個分辨方法就是CPU了,拿高通CPU來說,8開頭的才是高端旗艦機採用的CPU,比如今年的835CPU,三星S8、一加 5、小米6等機型就是採用的這個CPU。6開頭的就是屬於中端CPU了,中端機的代表就是 OPPO的R系列了還有VIVO的X系列。比如OPPO R11就是採用的高通驍龍的660CPU。當然還有一些線下品牌的千元機就是採用高通的4開頭的CPU的,比如華為的暢想系列和G系列,還有OPPO的A系列等等。

2、還有材質決定了,現在還在用塑料機身的基本都是低端機了,高端機一般都是用的金屬機身,當然還有一些中端機用的是玻璃機身。

3、其實看參數配置就已經很好分辨高低端機的區別了,內存晶元採用老的技術肯定就是中低端機了,旗艦機都是採用的最新的傳輸技術的內存晶元,比如說emmc5.1和UFS2.1的區別。

4、其實跟 汽車 一樣,排量越大的車越貴啊!手機也可以這樣理解,CPU就可以說是手機的引擎。而從當前的市場價位來看的話,線下品牌2000以下就是低端機了,3000左右就是中端機、5000左右就是高端機了。而互聯網品牌3000左右差不多就是旗艦機的水準了,1000~1500就算中端機、599、699就算是低端機了。

機型定位要綜合多方面來考慮。以下是我的觀點。

處理器

處理器是影響手機定位最大的因素,其他條件只起輔助作用。

機型定位劃分大致如下:

以驍龍處理器為例,驍龍4系列及以下定位低端(如驍龍400,驍龍210,定價多在500以下,如驍龍400的酷派5892),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驍龍4系列定位中低端,(如驍龍450,定價多在1000以下,如紅米5)

驍龍6系列定位中高端(如驍龍625,驍龍660,定價多在2000以下,如驍龍625的堅果pro,驍龍660的堅果pro2)

驍龍8系列定位旗艦,(如驍龍821,驍龍835,定價在2000以上,如驍龍821的小米MIX,驍龍835的小米6)

其他處理器也有自己的定位劃分,如聯發科處理器的X系列定位高端,P系列定位中端。

屏幕

以16:9的屏幕解析度為例,452x800的解析度定位低端,如酷派5892。

720x1280的解析度定位中端,如魅藍s6。

1080x1920及以上(如2K,4K)的解析度定位高端,如努比亞Z17。

功能

一般定位中高端的手機還會附上一些其他的功能,如NFC,紅外發射頭等。

手機高端機,中端機,低端機是怎麼樣來劃分的?

手機大家都會用,但是面臨著各個不同型號不同價格,不同品牌我們該怎麼去區分高端機,中端機,低端機呢,對於電腦我們去判定一台電腦的檔次,我們是通過硬體配置高低去判斷的,但是手機該怎麼去判斷呢?其實這個手機判斷方法基本上和電腦一樣,主要是看硬體高低尤其是CPU的高低,內存大小,像素高低以及屏幕材質來綜合判斷的,如果說你要是不懂得手機硬體那麼有一個大家都會用的辦法那就是直接看手機價格,價格越高手機配置自然也就高一些,接下來我就和大家談談如何去判斷一台手機的定位。


對於手機來說處理器是判斷一部手機等級的主要方法,因為一部手機性能高低完全和CPU的運行速度有非常大的關系,就目前來說手機處理器主要品牌有蘋果,高通,華為,聯發科,接下來我重點說說這幾個品牌具體型號的定位。

先來說蘋果其實對於蘋果來說他處理器型號並不是很多都是全部採用A系列處理器,他們都是每年發布更高等級的型號來替代前面的型號,比如 A9、A10、A11、A12,A13 ,A14所以對於蘋果手機來說只要選擇當年的最新型號基本上都是高端機, 比如目前的蘋果12系列手機,他就使用的是蘋果最新的A14處理器,在整個手機處理器性能當中蘋果的A14算是目前性能最強的處理器,所以對於蘋果手機來說只要是搭載A14處理器的機型都屬於高端手機。


說完蘋果說說高通,如果非要給處理器品牌排個順序那麼蘋果排第一高通絕對能排第二,高通驍龍處理器可以說是目前安卓手機使用量最高的處理器,基本上國內所有品牌都用過高通處理器,正因為高通處理器用的比較多,自然高通處理器就有很多不同檔次的處理器型號,我們就拿高通驍龍 來說一般400系列都是低端手機,600,700系列屬於中端手機,800系列屬於高端手機,但是注意了大家一定要結合發布年代對比 ,不同發布年代他們的性能有很大差距,這就好比曾經的驍龍高端處理器820就不如現在中端處理器765G,所以一定要同年代對比。


說完這個高通接下來就說華為麒麟處理器了,關於這個華為處理器爭議非常大,尤其是900系列以後爭議非常大,主要的爭議點就是華為麒麟和高通那個好,其實非要論個高低那麼高通驍龍在處理器性能這塊要比麒麟晶元稍強一點,但是在網路信號這塊不如華為麒麟到目前為止華為的5g應該是所以手機中最強的,蘋果高通都自嘆不如,那麼華為麒麟系列晶元怎麼看呢?其實 麒麟系列和高通也差不多,其中600,700系列為入門級手機,800系列中端手機,900系列為高端手機,9000系列為旗艦機型 ,不過這里同樣需要和發布年代對比,一般來說900系列定位高端但是至少要保證在980以上才能算得上是高端,不過現在華為麒麟晶元由於米國限制導致產能不足導致9000系列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同樣因為物以稀為貴現在搭載9000系列的機型是價格飛漲,但是即便如此還是一機難求。



最後來說說這個聯發科,聯發科的處理器說實話一直給人的感覺就是走性價比低端路線,因為他們一直都沒有非常完美的產品,直到天璣系列處理器發布才改變以往大家對聯發科的認知,對於聯發科來說他同樣也針對不同檔次推出了不同系列,其中 天璣700系列為入門級機型,800系列為中端機型,1000系列為高端機型, 對於聯發科來說我也不想多說,一句話概括那就是性價比高,沒有太大的優點也沒有明顯的缺點,在整個手機處理器品牌中只能算墊底的,上面其實我還漏了三星處理器,其實三星基本上都沒有發布希么處理器了,基本上都是用的高通處理器,但是大家不要以為三星沒發布希么型號就以為三星不行了,這個三星只不過把重心轉移了,要知道蘋果a系列和高通驍龍處理器都找三星代工,所以三星實力不可小覷。

除了上面處理器外運行內存大小的大小,屏幕材質,像素高低都將決定著手機的檔次,一般來說低端機運行內存都在4g左右,中端機在6g到8G,高端機在8G到12G,但是這里還需要結合處理器型號來區分,另外就是屏幕材質一般來說高端機都採用OLED屏幕,中端機和低端機基本上都是LCD,另外一個就是像素,手機處理本身功能外其實他就是一個攜帶型相機,所以從像素上也能初步判斷一部手機的定位,如果像素低於1200萬都算不上是好手機,現在主流手機都是4800萬以上,高端手機達到了一億像素以上,這里我們可以把蘋果忽略掉,因為他像素始終在1200萬徘徊,不過雖說只有1200萬蘋果憑借自身優化可以和某些品牌的4800萬抗衡,不過跟華為高端機型對比就明顯不在一個檔次了,有些時候靠優化沒問題但是在物理像素差距太大的情況下,你就是優化成一朵花也沒用。


所以判定一部手機的定位我們先看手機處理器,因為他直接決定了手機的整體定位,一般情況下只要手機處理器是高端處理器那麼其他配置也不會太差,所以看處理器是最直接的辦法,如果不想去看這些參數,那麼還是我開頭說的那就話就是通過價格去判斷,大體來說價格低於千元的基本上都是入門手機,價格在2000左右的都屬於中端機型,價格在3000左右都是高端機型,價格5000到上萬都是旗艦機型,所以有些時候通過價格來判斷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但是某些機型價格很貴但是配置並不是最高,這部分手機被稱為信仰手機大家可以忽略不計,個人建議最好從手機硬體來判斷是最准確的,對此小夥伴們覺得呢?你們是怎麼去判斷手機的定位呢?

以驍龍處理器為例,驍龍4系列為低端機,6系列為中端,8系列為高端,麒麟處理器:9系高端,6系中端(華為低端機用驍龍和聯發科)聯發科就不好說了,x系列性能強悍,p系列功耗低(p系列是聯發科口碑最好的)除了p系列和x系列其他系列為低端機,蘋果:只有a系列處理器均為高端,三星:獵戶座比肩高通處理器,不相上下,給個贊可以嗎

年底將至,2017年又將畫上一個句號。縱觀2017年,盡管三星、蘋果仍然是全球手機行業的核心力量,但是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手機軍團和其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尤其在國內市場上,國產手機品牌格局漸漸清晰,以華為、小米、OPPO、vivo為主的新格局越發穩固,隨著手機品牌化層級的逐漸清晰,二三線和中小品牌的日子愈發艱難。從高端旗艦機到低端千元機,市場紅海也變成了市場血海,今天,我們就從品牌定位、性能配置、產品售價三個方面,為大家分析一下手機市場到底是怎麼劃分高、中、低產品的?品牌定位 在品牌為勝的時代,如何讓手機品牌迅速搶占消費者心智,成為了手機品牌成敗的關鍵。例如,手機巨頭蘋果公司的iPhone,以其 時尚 的外觀、出色的設計以及昂貴的價格,定位高端市場,備受年輕人、白領和商務人士的青睞。華為公司推出的Mate系列同樣是高端機的典型代表,主攻中年商務人士,榮耀系列則更定位中端機,主打年輕人和學生市場。而小米自誕生開始,就定位中端檔位,性能和價格具有很強的沖擊力,後續延伸的紅米系列,更是依靠超高的性價比,主打低端千元機市場。性能配置 蘋果剛剛發布的iPhone X,搭載的A11仿生晶元,可以說是目前最強勁、最智能的晶元,而iPhone X的售價更是高達8388元起,無疑是高端市場的超級旗艦。而在安卓陣營,高、中、低檔手機搭載的晶元,性能表現更是層級明顯。驍龍835是由高通研發的支持QC 4.0快充的手機處理器,一加5T、小米6均採用了這款晶元,也是目前安卓陣營最強性能的代表。而在中低端市場,普遍採用驍龍625或者聯發科處理器,性能自然也是能夠滿足日常需要。產品售價 說到價格,對於劃分手機市場,是一個非常明確的區別。三星、蘋果、華為的自家旗艦售價都是4000元以上,定位高端機。而小米、華為榮耀、魅族Pro系列手機在2000-3000元,也是力爭中高檔位。1500元以下的紅米手機、魅藍手機,勢必在中低端的市場要分一杯羹。看完上面的分析,相信大家一定對於高、中、低端手機市場都有了清晰的了解。那在購機的時候,從品牌、性能、售價綜合考慮,絕對可以幫你買到最合適的手機。

高端機、中端機、低端機是怎麼樣來劃分的?

雖說現在手機已經很普及了,各種功能配置都五花八門。但大家真正分高、中、低端的無非就兩點:價格和配置(特別是處理器)!


配置是劃分的最常規手段

跟 汽車 一樣,大家喜歡從軸距來區分A、B、C級,當然也會參考車長。手機也一樣,大家區分的最大參考就是處理器,畢竟現在旗艦機用旗艦晶元、高端機用高端晶元,這是基本不變的規矩。從用什麼晶元就可以看出廠家的定位,消費者在進行對比的時候,也會把處理器列作第一參考對象。

除此之外,用的屏幕,快充功率、外觀設計和拍照水平也是消費者重點參考的配置項。因為當處理器的差距小了後,大家就會對比其他選項,這也是人之常情。


價格也是大家不自覺進行劃分的一個點

這些年,處理器越來越往高端走,所以的同一款處理器,最低可以到2000元,但最高可以到七八千,主流的都集中在四五千,所以產品定位錯開後,這種單純看處理器已經不明顯了。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現在的廠家和消費者對於高中低並沒有一個明顯的劃分,大家都很模糊。但大家的產品售價和區分上還是能看出還是暗有所指的。


其實大家也不用刻意看旗艦機和低端機,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就好,有多大碗就吃多少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用過於追求啥高端旗艦。物美價廉和小而美一樣是精髓所在!

第一、看配置。第二、看技術。但是配置強勁的不一定是高端機比如:小米6、華為榮耀系列,但是配置低的也不一定是低端機比如:oppo、vivo。我認為能准確定位高端機的只有這兩點結合起來,配置是基礎,但技術創新才能賣上高價格,走上高端機。就拿蘋果來說,剛出的指紋解鎖是蘋果5s而他的價錢卻也你賣到5000+,而蘋果4s開創了金屬機身先河,甚至有人賣腎去買。而華為手機使用了德國萊卡攝像頭也開始打進高端機市場。所以,只有技術創新才有抬高價格的資本,才能擁有高端機市場的一席之地。

低端720p 中端1080p 高端2k這是最簡單明了的 到現在因為美觀問題 電池技術也不夠支撐2k的手機 所以暫時大部分都不會使用2k屏幕 還有個好的理解就是手機技術 配置參數 做工顏值 企業底蘊 集這四個標准為一體的應該就是高端機了 當然還要走量 賣不出去的手機怎能算是好手機 其餘的你配置再高其他再優秀也只能算中高端 目前我認為能做高端機資格的只有華為三星蘋果具備

很多人只看cup,其實這只是一小部分,屏幕材質,玻璃,音腔,攝像頭模組,這些都是一分錢一份貨,還有手機的工藝,設計,品控。基本上中第端機都是用的公版模具,商家只要往裡面塞硬體就可以了

⑩ 產品線策劃的方法

大致有三種方法:
1、針對不同區域市場的不同消費水平:推出高、中、低檔產品系列,如匯源不同濃度果汁系列
2、針對產品的不同功能訴求,推出不同系列產品,如寶潔的飄柔、海飛絲、沙宣
3、針對不同人群推出針對細分產品:酷兒果汁(兒童),每日C(女性),匯源(大眾)
4、根據產品屬性或者形態、使用方法劃分產品線:含顆粒的果粒橙、喝前搖一搖的農夫山泉、貝奇野菜汁、中綠粗糧王、穀粒谷力等

自己總結的,希望對你有所參考!

閱讀全文

與產品線如何向年輕人群劃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了美食和技術還需要什麼 瀏覽:518
豐田有什麼技術優點 瀏覽:361
如何選k40數據線 瀏覽:930
男裝推送優惠券怎麼給顧客發信息 瀏覽:553
歐姆龍有哪些大的代理商 瀏覽:740
一個保險代理點一年掙多少錢 瀏覽:263
手游代理為什麼會熱門 瀏覽:526
鄭州市哪個市場倉庫最多聚集 瀏覽:857
貨到了郵政所為什麼還沒有信息 瀏覽:861
為什麼網店的產品都那麼立體 瀏覽:626
禁止風險代理的案子有哪些 瀏覽:73
古董交易平台哪裡有賣 瀏覽:298
閩江職業技術學校學費多少啊 瀏覽:221
老手機來不了信息怎麼辦 瀏覽:309
旅遊產品什麼品牌最好 瀏覽:167
代理什麼不要錢 瀏覽:237
淘寶上小程序永久免費什麼意思 瀏覽:573
一隻活躍的股票一天交易量有多少 瀏覽:170
郵幣卡交易怎麼下載 瀏覽:559
目前都有哪些交易法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