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創造是什麼
對創造的定義是創造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由於創造現象的復雜性,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什麼是創造」存在不同的認識,對於「什麼是創造」學術界至今也沒有形成一種比較統一的認識,概括起來人們對創造的認識主要涉及到創造主體、創造性思維過程和創造結果或產品三個不同的方面。一般來說,創造產品由於具有客觀性和更強的可比性,人們更傾向於從創造產品的角度來對創造進行定義。 從創造產品的角度來說,目前斯騰伯格(sternberg,1999)的創造定義逐漸得到大家的認可,斯騰伯格認為: 創造性是一種創造既新穎又適用產品或成果的能力。 我國學者林崇德也從創造產品和成果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創造定義: 創造力是根據一定目的,運用一切已知信息,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 這里的產品是指以某種形式存在的思維成果或物化成果,它可以是科學發現如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論、新觀點觀念的產生,也可以是技術發明如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產品或成果的判斷標準是,產品是否新穎、獨特,是否具有社會或個人價值。「新穎」主要是指不墨守陳規、破舊布新,是相對於歷史而言的;「獨特」主要指不同凡俗、別出心裁,是相對他人而言的;「有社會價值」是指對人類、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如重大的發明、創造和革新,「有個人價值」則是指對個體的成長和進步有意義。 創造分為相對於社會而言和相當於個人而言兩種情形,即創造可分為相對於思維個體而言的個體創造性和相對於全社會而言的社會創造性。社會創造性是相對於人類現有認知成果而言的,它往往指具有深遠影響的具有重大社會價值,對於人類文明進步具有一定歷史意義的發明創造活動。個體創造性是相對於某一思維主體而言的,它並不要求是前所未有的,只要相對於認知主體而言其思維成果新穎、獨特,產品有助於個體問題解決的活動都是創造性活動。創造既可表現在重大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中,也存在於日常問題解決中。從個體創造性的角度來說,每一個正常的個體都有創造力,創造力是普遍存在的。 除了從產品或成果的角度對創造進行定義外,我們還可以從其它角度對創造概念進行界定。1、創造的功能性定義 從創造的功能及創造與智力的關系來說,我們可以獲得一個創造的功能性定義: 創造是人類通過創造活動來主動適應環境的能力,創造是人類適應的最高表現形式,創造是智力的高級水平。 從主客觀的關系來說,智力的本質是適應,通過積極、主動、能動創造活動來適應環境的能力是人類適應的最高表現形式,是智力的最高水平,因此說創造是智力的高級水平。同時,為什麼說創造也是人類的適應活動、是人類適應的最高水平呢?因為創造作為人類適應客觀的最高表現形式,人們的創造活動也必須遵循自然界的規律、原理,人不能打破和改變自然界的規律、原理或去創造出自然界的某條新規律和原理。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創造本質上也是一種適應能力,創造是智力的高級水平,是人類適應的最高表現形式。2、能力和功能實現層面的創造定義 智力活動是個體的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智力主要表現為個體順利完成活動過程中所必須的一般心理能力的總和。創造是智力的高級水平,創造涉及到與創造產品或成果產生有關的高級心理能力,從創造能力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獲得一個宏觀層面的創造能力定義: 創造力是產生出新穎、獨特產品或成果的高級心理能力的總和。 創造力涉及到發現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涉及到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涉及到與新信息、新知識獲取和新問題解決有關的高級心理能力,創造力是創造活動過程中與新問題提出和新問題解決有關的高級心理能力的總和。 從智力活動發生和智力功能實現的角度來說,主體智力系統是通過信息和資源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新信息輸入是智力發生、智力發展、智力活動啟動和智力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和基本保證,智力活動最終是通過對資源的利用、操作、加工實現的,智力與信息和資源密不可分,智力涉及到信息和資源獲取、加工和利用有關的心理能力的總和。 創造是智力的高級水平和智力功能的高級實現,從創造與信息和資源的關系來說,與新問題提出和新問題解決有關的新信息、新知識、新資源的輸入是創造的前提,創造涉及到通過新信息、新資源獲取和利用,通過創造性使用資源和資源創造性加工生產出新穎、獨特產品的能力,創造活動完成和創造功能最終是通過新信息、新資源獲取和使用,通過創造性使用資源和資源創造性加工來實現的,創造涉及到通過新信息、新資源獲取和利用,通過創造性使用資源和資源創造性加工生產出新穎、獨特產品的活動和過程。因此,從創造與智力、創造與信息和資源的關系,從創造活動完成和創造功能實現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獲得一個功能實現層面的創造力定義: 創造力涉及到通過新信息、新資源獲取和利用,通過創造性使用資源和資源創造性加工生產出新穎、獨特產品的高級心理能力的總和。 這里所指的新信息主要是與創造性問題提出和創造性問題解決有關的信息,這里所指的資源包括與信息、知識、觀點觀念有關的知識資源和與材料有關的物質資源。新信息、新資源輸入涉及到通過觀察、實驗、實踐、概括、抽象、檢索、考察探索獲得的與創造性問題提出和創造性問題解決有關的新信息、新材料、新資源、新知識、新的屬性特徵、新原型、新的問題解決模式、新的觀點觀念等信息、知識和物質資源。創造最終是通過新信息、新資源的獲取和使用,通過對資源的創造性使用和創造性加工實現的,資源的創造性使用也涉及到知識資源的創造性使用和物質資源的創造性使用兩個方面,知識資源的創造性使用主要涉及到通過遠距離聯想、類比移植和抽象遷移實現的知識的跨門類、跨學科、跨領域的系統遷移和應用,物質資源的創造性使用主要涉及到事物新的屬性、特徵的發現和功能開發。資源的創造性加工主要涉及到形象加工和生成方法,涉及到通過聯想、想像、假想、設想、思想實驗、理想化方法、放大、縮小、變形、分解、組合、添加、附加、集成、選擇、替代、轉換、轉化、生成等創造性加工方法。創造是通過對資源的創造性使用和創造性加工實現的,在現有信息和資源不能滿足的情況,主體必須通過考察、探索、實驗、實踐等方式從環境中獲取更多的新信息和新資源,某些情況下新信息、新資源的獲取往往是新問題解決的先決條件,創造更本質地表現為新信息、新資源獲取和使用與創造性問題解決的有機統一過程。當主體面對全新的問題時,他沒有相關的知識經驗和可資借鑒的問題解決方法,他只有通過對新問題的考察、探索,通過新信息和新資源的獲取和使用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主體智力系統是通過信息和資源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創造是智力的高級水平,創造涉及到信息和資源獲取、加工和利用的高級心理能力,創造涉及到通過新信息、新資源獲取和利用,通過創造性使用資源和資源創造性加工生產出新穎、獨特產品的高級心理能力的總和。從創造與信息和資源的關系,從創造活動完成和創造功能實現的角度出發,有助於對創造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更深入把握。 從智力活動的角度來說,任何活動的完成除了必要的能力外,還要有一定的動機和需求才能激發和啟動智力活動,智力活動涉及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構成了智力活動的能力系統,非智力因素構成了智力活動的動力系統,智力活動的順利完成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缺一不可。從創造活動的角度來說,創造需求和動機的產生是創造活動發生的前提,創造也涉及到創造活動的動力系統和能力系統,創造是創造動力系統和創造能力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創造人格構成了創造的動力系統,創造性思維構成了創造的能力系統。創造是主體的創造活動,是創造主體與創造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創造作為一個活動和過程,是創造動力系統和創造能力系統共同作用的產物。因此,從創造能力系統和創造動力系統、從主體與環境關系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獲得關於創造活動的一般定義: 創造是創造性思維與創造人格的結晶,是創造主體與創造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創造力是作為創造活動的能力系統存在的。 智力活動的順利完成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良好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創造的基礎和必要條件。創造是智力的高級水平和智力功能的高級實現,創造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高級成分有密切的關系,創造性思維是智力因素的高級成分,創造人格是非智力因素的高級成分,創造性思維構成了創造的能力系統,創造人格構成了創造的動力系統,創造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高級成分-創造性思維和創造人格的結晶,創造力是作為創造活動的動力系統存在的。創造是主體的創造活動,只有創造的願望,卻沒有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不可能實現。有了創造的願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卻沒有創造環境,創造就失去了根據和來源。因此,創造是創造主體與創造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是創造性思維與創造人格的結晶。
『貳』 創造和製造有什麼不同的意思
創造和製造意思的區別為:指代不同、出處不同、側重點不同。
一、指代不同
1、創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論、做出新的成績或東西。
2、製造:用人工使原材料成為可供使用的物品。
二、出處不同
1、創造: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關於<小說世界>》:「新的年青的文學家的第一件事是創造或介紹,蠅飛鳥亂,可以什麼都不理。」
2、製造:蔣子龍 《開拓者》一:「工地上的節奏,緊張而又紊亂。有的地方人喊車鳴,人為地製造熱烈的氣氛。」
三、側重點不同
1、創造:創造是一個開發過程。
2、製造:製造是一個生產過程。
『叄』 發明和創造的含義和區別
發明和創造的區別為:
一、指代不同
1、發明:創造出從前沒有的事物或方法。
2、創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論、作出新的成績或東西。
二、側重點不同
1、發明:發明多用於物品,東西。
2、創造:創造多用於非物質。
三、引證用法不同
1、發明:魯迅 《書信集·致增田涉》:「現金應盡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是積五十年之經驗所發明,盼望你也實行之。」
2、創造:秦牧 《青春的火焰》:「有人用水稻和高粱雜交,創造了平均每穗三百粒的記錄。」
『肆』 創造和製造有什麼不同的意思
創造和製造的相同點和異同點:
相同點:都可用作動詞;都有製作產生出來的意思。
異同點: 「創造」側重在實踐活動,有開創、首創的意思;除用於新產品外,也可用於財富、新紀錄、科學文化以及幸福和未來等;可構成合成詞「創造力」、「創造性」。除作動詞外,還可作名詞,指新方法、新理論、新成績、新事物等,例如:「搞這項發明創造的青年被大家推上了領獎台」;「製造」沒有這種用法。[例]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偉大動力。「製造」側重指通過勞動使原材料成為產品,也可指人為地編出或引出某種不好的事情;後者多含貶義。用於具體事物時,不表示發明創造;只是指做出物品,主要是手工製品和機器;用於抽象事物時,指人為地造成某種情況,多用於消極方面,例如:謠言、混亂、恐怖、分裂、糾紛、借口、慘案、事端等;沒什麼構詞能力。只能作動詞。[例]聞一多《最後一次講演》:「他們這樣瘋狂的來~恐怖,正是他們自己心慌啊!」
【反義】 創造—仿造仿製/ 製造—消除拆除摧毀
『伍』 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各是什麼意思
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各是什麼意思?
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各是什麼意思?中國製造,就是生產基地是中國,產品專利不是中國;
中國創造,就是產品專利權屬於中國。
中國製造,和中國智制,是什麼意思「中國智造」的發展,正是要破解「中國製造」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一改過去以資源環境過度消耗為代價、依賴低廉勞動力成本、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的狀況,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向全世界亮出「中國智造」新形象。
中國製造:簡單理解就是中國生產的商品,而智造則表明需突出自主品牌核心技術等。
國產手機是「中國製造」還是「中國創造」應該是中國製造吧,安卓系統就不是中國創造的,螢幕大部分手機都是日韓廠商的,還有很多零件也是國外出產
中國製造&中國創造平台怎麼樣啊,我之前進去看過,還不錯,雖然規模不算很大,但是資訊比較完善齊全。
中國製造什麼時候可以變成中國創造「中國製造&中國創造」是全球首創,雙網、同步釋出、推廣企業及產品或服務的電子商務平台。
「中國製造」主要針對的市場是中國中小企業。設有:中國企業誠信展廳(企業第二網站——綠色網站)、企業銷售和采購專業搜尋引擎、網上批發市場、企業商務網路辦公室、企業資訊釋出查詢等功能,為進駐企業尋找直接買家,運用多種方式將進駐企業的最新資訊送到采購商手中,讓買家主動找到您!
「中國創造」是一個專業幫助中國中小企業展示創新產品、科研成果、專利等資訊,尋求創新發展新途徑和創新交流平台。設有:中國創新產品展示中心、中國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中國創業專案服務中心、中國創新人才交流中心(創意精英)、創客俱樂部等,旨在促進企業創新交流和提升企業品牌價值,竭力推動中國製造業戰略轉型,在世界舞台上豎起「中國創造」大旗!
旗下的產品有:中國製造國際版電子商務平台,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決策支援,中小企業電子樣本下載中心,3G版移動B2B等產品。
中國製造怎樣才能推進中國創造中國製造業發展的著力點不在於追求更高的增速,而是要著力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質量和品牌是製造業綜合實力的集中反映,是製造強國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沒有質量和品牌,不要說中國實現工業強國的目標不能實現,就連製造大國的地位,由於一些國家的追趕,都要褪色和動搖。」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沙南生坦言,我國裝備製造業在質量基礎能力、質量安全風險、產品品種結構、產品實物質量和自主品牌培育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仍然存在差距。因此要推進品質革命,打造精品裝備,構建以質量安全為基礎,以先進質量為核心,以贏得市場認可的國際化品牌為標志的裝備製造業競爭新優勢。
為此,《行動指南》提出分三個階段,在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實現我國裝備製造業質量和品牌水平大幅提升。其中,第一個階段是到2018年,夯實裝備製造業質量和品牌發展的基礎,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第二個階段是到2021年,推動裝備製造業質量和品牌整體提升,國產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等指標得到顯著提高。第三個階段是到2025年,推動裝備製造業質量和品牌達到世界製造強國水平,以中國裝備樹立中國製造的質量和品牌新形象。
「第一個階段解決的是基礎能力問題。」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說,比如要解決一批行業非競爭性共性質量問題,在裝備製造業相關的關鍵原材料、基礎零部件、電子元器件等方面取得突破。第二、三階段則是要升級,一個重要方向就是提高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
《行動指南》強調要通過完善扶優限劣的采購制度來激發企業提升質量和品牌的內生動力。工信部將在工具、量具、模具、基礎零部件、電子元器件等基礎類裝備,以及重點通用類裝備等領域,試點建立產品質量分級制度。同時,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加快高階技術裝備和優質產能「走出去」。
「政策將引導資金、技術、人才向高質量的、高效益的產業轉移,企業要形成一套科學的品牌培育方法和先進的質量管理辦法,還需要一大批質量技術咨詢機構,在咨詢、檢測、試驗、鑒定、評價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沙南生說。
據介紹,工信部將以區域、行業和產業叢集為重點,實施質量和品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行動。依託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提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的質量和品牌服務能力,開展質量提升、品牌培育、創意設計以及提高科技含量等領域的培訓、診斷和輔導等服務。到2018年,在500個以上中小企業服務平台形成質量和品牌服務能力。
工業和資訊化部、質檢總局和國防科工局今天釋出了《促進裝備製造業質量品牌提升專項行動指南》,提出到2018年,裝備製造業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0%以上,質量信譽形象明顯改善;一批企業邁入產業價值鏈高階,一批自主品牌加快走向世界。
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製造業發展的著力點不在於追求更高的增速,而是要著力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質量和品牌是製造業綜合實力的集中反映,是製造強國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沒有質量和品牌,不要說中國實現工業強國的目標不能實現,就連製造大國的地位,由於一些國家的追趕,都要褪色和動搖。」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沙南生坦言,我國裝備製造業在質量基礎能力、質量安全風險、產品品種結構、產品實物質量和自主品牌培育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仍然存在差距。因此要推進品質革命,打造精品裝備,構建以質量安全為基礎,以先進質量為核心,以贏得市場認可的國際化品牌為標志的裝備製造業競爭新優勢。
為此,《行動指南》提出分三個階段,在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實現我國裝備製造業質量和品牌水平大幅提升。其中,第一個階段是到2018年,夯實裝備製造業質量和品牌發展的基礎,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第二個階段是到2021年,推動裝備製造業質量和品牌整體提升,國產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等指標得到顯著提高。第三個階段是到2025年,推動裝備製造業質量和品牌達到世界製造強國水平,以中國裝備樹立中國製造的質量和品牌新形象。
「第一個階段解決的是基礎能力問題。」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說,比如要解決一批行業非競爭性共性質量問題,在裝備製造業相關的關鍵原材料、基礎零部件、電子元器件等方面取得突破。第二、三階段則是要升級,一個重要方向就是提高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
《行動指南》強調要通過完善扶優限劣的采購制度來激發企業提升質量和品牌的內生動力。工信部將在工具、量具、模具、基礎零部件、電子元器件等基礎類裝備,以及重點通用類裝備等領域,試點建立產品質量分級制度。同時,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加快高階技術裝備和優質產能「走出去」。
「政策將引導資金、技術、人才向高質量的、高效益的產業轉移,企業要形成一套科學的品牌培育方法和先進的質量管理辦法,還需要一大批質量技術咨詢機構,在咨詢、檢測、試驗、鑒定、評價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沙南生說。
據介紹,工信部將以區域、行業和產業叢集為重點,實施質量和品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行動。依託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提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的質量和品牌服務能力,開展質量提升、品牌培育、創意設計以及提高科技含量等領域的培訓、診斷和輔導等服務。到2018年,在500個以上中小企業服務平台形成質量和品牌服務能力。
「中國製造」離「中國創造」究竟有多遠中國花了20年時間,打入一個接一個的製造業領域奇跡,各公司都在不停地談論「中國價格」——中國製造商是如何把從襪子到半導體的各種商品成本壓低的。據2012年不完全統計,中國手機使用者數量8億或中國消費的水平在全球總量中所佔的比例40%以上。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但是這是用中國人民的血汗換來的GDP。
早在2007年經合組織(OECD)稱,在研發支出方面,中國去年取代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研發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增長了1倍以上。在專利申請量方面,中國也剛剛取代德國,位居全球排行榜的第五位。
要中國創造途徑有許多。只要有我們每個人,每個團體,每個組織時時,處處,事事持有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精神,中國創造就能夠實現國家的真正偉大復興,中華民族就一定會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如何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800字我無法幫你寫出800字來,最近比較忙,所以呢,我只能給你一些建議:
1、關鍵在教育。需要更加普及,用知識把把勞動力轉化為創造力。
2、青少年是創新發明的不竭動力。
3、需要其他體制的完善,如「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4、中國人其實很聰明,只是不願去做或是做了就被坑而打消了熱情。
5、這種跨越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國製造好還是中國創造好?為什麼?創造好,可以用專利來壟斷,賺取壟斷利潤。
製造就不好了,誰都可以製造,利潤太薄弱。
海爾是中國製造還是中國創造,急需!均有!關鍵看其產品是否為專利產品!
『陸』 創造和製造有什麼不同的意思
創造和製造意思的區別為:指代不同、出處不同、側重點不同。
一、指代不同
1、創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論、做出新的成績或東西。
2、製造:用人工使原材料成為可供使用的物品。
二、出處不同
1、創造: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關於<小說世界>》:「新的年青的文學家的第一件事是創造或介紹,蠅飛鳥亂,可以什麼都不理。」
2、製造:蔣子龍
《開拓者》一:「工地上的節奏,緊張而又紊亂。有的地方人喊車鳴,人為地製造熱烈的氣氛。」
三、側重點不同
1、創造:創造是一個開發過程。
2、製造:製造是一個生產過程。
『柒』 什麼是創新型產品
創新型產品是指:
採用新技術、新設計生產的全新產品,在結構、材質、工藝等某一方面比原有產品有明顯改進,從而顯著提高了產品性能或擴大了使用功能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