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閏月是什麼意思 閏月的來歷
導語:在農歷的月份中一般是只有12個月,但是有一些年份會出現閏月,有13個月。那麼閏月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知很清楚。因此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說說關於閏月的來歷。其實簡單來說就是農歷年比回歸年的時間對不上。
閏月是什麼意思
閏月指的是陰歷中的一種現象,陰歷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虧的周期,陰歷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一年12個月共354天,陰歷的月份沒有季節意義,這樣一年就與陽歷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經過17年,陰陽歷日期就同季節發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紛飛中度過,17年後,便要搖扇過新年了。使用這樣的歷法,自然是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的,所以我國的陰歷自秦漢以來,一直和24節氣並行,用24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
二十四節氣又可分為"節氣"和"中氣"二組:古人把從小寒起每隔黃經300為一節氣;從冬至起每隔黃經300為一中氣,一年有12個節氣,12個中氣。12節氣把一年分為12個節月,每個節月各有一個節氣和一個中氣。節氣是節月的起點;中氣是節日的中點。我國傳統歷法對於日序和月序以及大月、小月、平年和閏年,不象一般歷法那樣採用長期安排的方法,而是強調逐年逐月的推算,國家設有專門的機構從事歷法的推算。
(一)以月相定日序。它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時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根據先後二次合朔包含的日數,確定前月的大小。如果從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間隔是30天,那麼當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便為小月。
(二)以中氣定月序。首先,以歷月中有無中氣區分歷月和閏月,我們知道一個回歸年有12個中氣,但卻包含365.2422÷29.5306=2.3682個朔望月,經過幾番歷月輪轉之後,必有一個歷月沒有中氣。《漢書·律歷表》載:"朔不不得中,謂之閏月"。這個沒有中氣的月份便是閏月。它前一歷日為幾月即為閏幾月。例如,1984年的那次閏月出現在舊歷十月之後,因而叫它"閏十月"。閏月是推算出來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農歷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閏幾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閏。
綜上所述,閏年是陽歷中的一種現象,固定在二月,比平年加一天,29天;閏月是陰歷中的一個現象,閏一個月,那一年陰歷有13個月,那一年叫閏月年。閏月年384大。
閏年與閏月的區別
大概很多人認為「閏月」與「閏年」是一個意思,其實不是,雖說只是一字之差,所包含的意思卻相差很遠。
「閏年」,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年365天,其實是個約數,准確的數字應是365.2422日。那麼一年365天,就與實際的一年相差0.2422日,這樣四年之後就比實際的一年少了近一天。為了彌補這個差值,歷法中規定,4年設一閏,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為閏年,另附加規定,凡遇世紀年(末尾數字為兩個零的年份),必須能被400所整除才算閏年,其它的整百年不是閏年,即「百年不閏」。如1996年即閏年,2000年也是閏年,而1700年則不是閏年。陽歷閏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為閏日,陽歷閏年有366天。也就是說陽歷閏年的二月並不叫閏二月。說「閏月」,則為陰陽歷(漢歷、藏歷等)所特有。
閏年有"公歷"和"農歷"之分
閏年在公歷和農歷中的概念是不一樣的。我們經常討論的閏年,其實是公歷閏年。
公歷有閏日的年份叫閏年。
農歷有閏月的年份叫閏年。
公歷閏年與農歷閏年兩者並不重合,如1995年、2001年農歷是閏年,公歷並不是閏年;而2000年,公歷是閏年,農歷並不是閏年。
❷ 下一個閏十月在什麼時候 下一個閏月在下個世紀
導語:在中國的農歷中閏月是很長見的,但是閏十月就很少了。上一次閏月出現在30多年前,下一個閏月是哪一年你知道嗎?下文就有下一個閏十月在什麼時候的詳細介紹,我們估計是很難等到下一個閏月了,因為下一個閏月在下個世紀。
下一個閏十月在什麼時候
下一個閏十月是在2166年。
特殊的閏月
(1)閏正月: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2)閏九月:
(3)閏十月:
(4)閏冬月:203321282147224226142728
(5)閏臘月:3358
(6)公歷閏二月巧逢農歷閏二月:1928200423762748
(7)最長的農歷閏年有385天,從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100年的2321年裡,一共只有12次。最近兩次是1944年和2006年。
閏月是怎麼算的
在中國,閏月特指農歷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這是為了協調回歸年與農歷年的矛盾。有時閏月,也指公歷的閏年中包含閏日的月份。
對於中國的農歷,許多人把它和陰歷混為一談,其實這是不對的,世界上一共有三種歷法,一種是陽歷,就是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年,年的月數和月的日數可人為規定;一類是陰歷,就是以月球繞地球運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個月,只有年的月數可以人為規定;第三類是陰陽歷,就是以月球平均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為1月,但通過設置閏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數又與地球平均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相等,如中國的漢歷、藏歷。所以中國的漢歷並不是陰歷,而是陰陽歷。陰陽歷的作用非常大,24節氣就是中國古代的一大發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最適合指導農事活動,因此作為陰陽合歷的中國傳統歷法,才叫做中國農歷,所以農歷並不等同於陰歷,如果把農歷稱為陰歷就不妥當了。
閏月指的是陰陽歷中的一種現象。陰陽歷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與小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虧的周期,陰陽歷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一年12個月共354天,陰陽歷的月份沒有季節的意義,這樣12個朔望月構成漢歷年,長度為354.3672日,比回歸年365.2422日少了10.88天,也就是每個月少了0.91天,這樣一年就相差11天,只需要經過17年陰陽歷,日期就會同季節發生倒置,比如某年新年本來是應該在冬季度過,而季節發生倒置之後,新年卻要在夏天度過了,而使用這樣這樣的法,自然是無法滿足農業生產需要的,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我們的祖先,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找到了閏月的辦法。
農歷年中以朔望月長度29.5306日為基礎,大月為30日,小月為29日,為保證每月的頭一天必須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農歷中連續兩個月是大月或是小月是常有的事,甚至1990年還出現過連續四個月大月的罕見特例。那麼多長時間加一個閏月合適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出回歸年與朔望月的最小公倍數。通過種種計算以及比對,最後發現19個回歸年加7個閏月的誤差很小,所以農歷就採用了19年加7個閏月的辦法,即19年七閏法,把回歸年與農歷年很好的協調了起來。而閏月到底閏哪個月,取決於一年中24個節氣,我國農歷將24個節氣分為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如驚蟄/春分等),如果某一個農歷月份中只有節氣而沒有中氣,歷法便會把該月作為上個月的閏月。以2006年為例,農歷七月之後,剛好只有一個節氣,而沒有中氣的月份,以此便置閏7月來調整誤差。一般每過兩年多,就有一個沒有中氣的月,這正好和需要加閏月的年頭相符,所以農歷就規定把沒有中氣的那個月,稱為閏月。
❸ 10000年11月23日農歷閏十月初一日,第二個十月的閏十月是什麼意思
就是農歷有兩個十月,就比如今年是閏九月,就是兩個九月份,不過記得,我說的是農歷
❹ 這個電子日歷,農歷閏月會怎麼顯示
以vivo手機為例,手機顯示農歷的設置方法是:
1、vivo手機不能設置鎖屏顯示農歷,但下滑通知欄,在頂端可查看到農歷時間,也可以進入手機桌面的日歷中查看農歷。
2、在vivo手機中,進入日歷即可查看到當前日期的陰歷(農歷)和陽歷(新歷),阿拉伯數字為陽歷,大寫數字為陰歷。在日歷中經常用的到還有設置農歷生日提醒。設置步驟:進入日歷、點擊右下角的加號圖標、點擊日程時間、點擊農歷、設置提醒時間點擊確定即可。
vivo是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旗下的手機品牌,於2011年正式進入手機市場,旗下有X系列、Xplay系列和Y系列的三大產品線布局。vivo致力於和追求樂趣、充滿活力、年輕時尚的群體一起打造擁有卓越外觀、專業級音質、極致影像、愉悅體驗的智能產品。vivo除在中國大陸市場外,還進駐了印度、泰國、緬甸等海外市場。2012年, vivo創建X(巔峰)系列,11月發布當時世界最薄手機(機身6.55mm)的vivo X1,它也是全球第一款整合Hi-Fi級專業晶元的智能手機,開啟vivo在音樂手機領域內的領航者時代。
❺ 請問下一個閏十月是什麼時候
下一個閏十月要2100年
1921—2071年(150年)農歷閏月列表
150年農歷閏月列表 150年中各年閏月月份的分月統計
序 公元年 農歷年 閏月 閏二 閏三 閏四 閏五 閏六 閏七 閏八 閏九 閏十
1 1922 壬戌 五 五
2 1925 乙丑 四 四
3 1928 戊辰 二 二
4 1930 庚午 六 六
5 1933 癸酉 五 五
6 1936 丙子 三 三
7 1938 戊寅 七 七
8 1941 辛巳 六 六
9 1944 甲申 四 四
10 1947 丁亥 二 二
11 1949 已丑 七 七
12 1952 壬辰 五 五
13 1955 乙未 三 三
14 1957 丁酉 八 八
15 1960 庚子 六 六
16 1963 癸卯 四 四
17 1966 丙午 三 三
18 1968 戊申 七 七
19 1971 辛亥 五 五
20 1974 甲寅 四 四
21 1976 丙辰 八 八
22 1979 已未 六 六
23 1982 壬戌 四 四
24 1984 甲子 十 十
25 1987 丁卯 六 六
26 1990 庚午 五 五
27 1993 癸酉 三 三
28 1995 乙亥 八 八
29 1998 戊寅 五 五
30 2001 辛巳 四 四
31 2004 甲申 二 二
32 2006 丙戌 七 七
33 2009 乙丑 五 五
34 2012 壬辰 四 四
35 2014 甲午 九 九
36 2017 丁酉 六 六
37 2020 庚子 四 四
38 2023 癸卯 二 二
39 2025 乙巳 六 六
40 2028 戊申 五 五
41
2031 辛亥 三 三
42 2033 癸丑 七 七
43 2036 丙辰 六 六
44 2039 乙未 五 五
45 2042 壬戌 二 二
46 2044 甲子 七 七
47 2047 丁卯 五 五
48 2050 庚午 二 二
49 2052 壬申 八 八
50 2055 乙亥 六 六
51 2058 戊寅 四 四
52 2061 辛巳 三 三
53 2063 癸未 七 七
54 2066 丙申 五 五
55 2069 已亥 四 四
56 2071 辛丑 八 八
150年各月閏數 56 6 6 10 11 9 7 5 1 1
❻ 五行八卦算命
※五行個數(計入藏干): 4死水 3囚木 1休火 2旺土 2相金
五行個數(不計藏干): 3死水 2囚木 0休火 2旺土 1相金
五行力量:水77(28.1%) 木57(20.8%) 火3(1.1%) 土72(26.3%) 金65(23.7%)
己生助力量:142(51.8%) 克泄耗力量:132(48.2%)。 陰氣:69(25.2%) 陽氣:205(74.8%)。
※日主綜合得分:82。 日元偏旺,喜用火,木(財星、食傷)。忌仇水,金(比劫、印梟)。
生於戌月,土旺、金相、火休、木囚、水死。
※此命局未入正格。
根據你的五行你說適合的職業有:
宜木者, 喜東方。可從事山林、木材、木器、書報、紙張、 木製傢俱、裝潢、紡織纖維、木成品、紙業、養花、盆景花草、花園果樹、育樹苗、敬神物品、香料、植物性素食品等木性質的工作。
宜火者, 喜南方。可從事火力、電力、熱能、冶煉、炊割、瀝青、放光、照明、光學、易燃、火葯、電火製品、油類、燃料、酒精類、煤炭、煤氣、及有關石油產品、橡膠、輪胎、樹脂、化學原料、熱飲食、食品、理發燙發、化妝品、人身裝飾品、文藝、文學、文具、文化學生、文人、作家、寫作、撰文、教員、校長、秘書、出版、公務、等火的性質的工作
❼ 閏十月什麼時候有
農歷在中國使用久遠,又稱夏歷。曾被貶為「廢歷」。最後一次修訂在清乾隆七年(約
1742年),由載進賢對湯若望的「時憲歷」進行修訂後確定的。中國廣大農民對農歷非常熟
悉,很多民俗節日以農歷為根據。與農歷共同廣泛流行的還有二十四節氣,朔,望,十二生
肖等。農歷比陽歷每年少11天之多,3年則少33天,所以,逢3年加一個月,叫閏月。但3年
一閏還剩下三四天,仍不精確。於是採用5年兩閏法。但5年兩閏又多了四五天。於是用8年
三閏來補救,但8年三閏又少了2天。經過反復觀測天象和實踐檢驗,終於訂出了19年七閏
法,即19年之間設7個閏月。公歷19年是6939.6018天,農歷19年(含7個閏月)是6939.691
天,因此兩種歷法之間只差2小時左右,可以說,是比較精確的了。還應指出的是,中國古
代科學家祖沖之創造性地提出了在391年中設144個閏月的閏法,這就更精確了。
由此可見,農歷年有時十二個月,有時十三個月,並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著嚴格的
科學規律的。但是,閏月究竟放在哪一年的哪一月呢?農歷閏月的安置,歷史上曾有過不同
的處理。大致上,在西漢初期以前,都把閏月放在一年的末尾。例如,漢初把九月做為一年
的最後一個月,那時的閏月就放在九月之後,而稱「後九月」。到了後來,隨著歷法的逐步
精密,安置閏月的方法也有了新規定,這就是把不包含有中氣的月份做為閏月。這個置閏規
則直到今天仍在使用。所以下面專門介紹中氣。
中氣
中氣,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部分。二十四節氣實際上是太陽視運動的一種反映,而實
質上是把黃道分成二十四等份,沒等份應占黃經15度。因此,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它在古
代本統稱「氣」。後來人們把在前面的叫做「節氣」後面的叫做「中氣」。由於兩個節氣或
兩個中氣之間平均日數為365.2422/12=30.4368日,而一個朔望月是29.5306日,兩者有將近
一天的差數。因此,中氣在農歷月份中的日期會逐月有將近一天的推遲。這樣繼續下去,必
然有的月份的中氣正好落在這個月的最後一天,那麼下一個月中就沒有中氣了,而是發生在
再下一個的月初了。由於每月都有自己固定的中氣,那麼,把沒有中氣的月份叫做閏月就是
很自然的了。當然,要經過復雜的記算在能具體地決定出閏月的安排來。下表列出從1949年
到2020年農歷閏月的分配情況。
公元1949 --- 2020 年農歷閏月表
1949 閏七月 1952 閏五月 1955 閏三月 1957 閏八月 1960 閏六月
1963 閏四月 1966 閏三月 1968 閏七月 1971 閏五月 1974 閏四月
1976 閏八月 1979 閏六月 1982 閏四月 1984 閏十月 1987 閏六月
1990 閏五月 1993 閏三月 1995 閏八月 1998 閏五月 2001 閏四月
2004 閏二月 2006 閏七月 2009 閏五月 2012 閏四月 2014 閏九月
2017 閏六月 2020 閏四月
從上表可知,閏四,五,六月特別多,閏九,十月特別少,尤其是沒有閏十一,十二
月和正月。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兩個中氣間的時間間隔並不是都一樣的。前面提到的
30.4368日只是個平均數。實際上,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是個橢圓,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
焦點上。軌道上離太陽最遠的一點叫做「遠日點」,最近的一點叫做「近日點」。地球在遠
日點附近運動慢,兩個中氣的時間間隔就長,最長的達到31.45日,因此不含中氣的可能
多,閏月出現的機會就多些。反之,在近日點附近地球運動快,兩中氣間的時間間隔就短,
最短的只有29天多,因此不含中氣的機會少,閏月出現的機會也就少了。這樣,我們對正月
或臘月(也包括農歷十一月)不設置閏月就不會感到奇怪。如若閏月要放在正月或臘月,那
我們豈不是可以過兩個春節或兩個除夕了嗎?其實這種歷法在清代前曾經有過,但後來由於
注歷方法的改變,就再也沒有這種巧合的事了。正月與臘月在短時間內是不會出現閏月的。
看完了這個, 你就不會在問了,中國的農歷是個多麼精細的工程,你這么冒冒然的問,那個回答的出來,
你就等著吧,也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再來一個閏十月了.
❽ 閏十月是什麼意思 閏十月怎麼來的
導語:閏月通常兩三年就會出現一次,但是在所有出現的閏月中,閏十月是特別的少見。很多人一輩子也遇不上一次閏月,所以閏十月是什麼意思?還有閏十月怎麼來的都不太清楚。今天我們就通過萬年歷來看看閏十月吧。
閏十月是什麼意思
閏十月,按照陰陽歷的說法,指在某年中出現兩個十月的意思,閏月在十月的很稀少(但不是一成不變的,此後隨時間推移,閏十月的頻率會從最低逐漸上升),21、23、27、28、32、34、38世紀都沒有出現過閏十月。在2020年前的200年中,僅有19世紀1870年(庚午年)和20世紀1984年(甲子年)兩次,下個閏十月將會在22世紀2166年(丙寅年)出現。
閏十月年份的下一年是春節最晚的年份,因為閏十月年份的春節一般在1月31日或2月1日,也有的年份春節日期在1月30日(如25世紀2481年),極個別年份春節日期在2月2日(如20世紀1984年和24世紀2318年)。閏十月年份的下一年春節日期一般在2月19日或20日,少數在2月18日(如25世紀的2481年),極個別的在2月21日(2319年)。
閏十月是哪一年特有的
閏十月並不是特定某一年特有的,是有輪回順序的,最近的一次閏十月是出現在了1984年。閏月在十月的很稀少,在2020年前的200年中,僅有19世紀1870庚午年和20世紀1984甲子年兩次,下個閏十月將會在22世紀2166丙寅年出現。閏十月年份的下一年是春節最晚的年份,因為閏十月年份的春節一般在1月31日或2月1日,也有的年份春節日期在1月30日,極個別年份春節日期在2月2日。
閏十月出生的人怎麼過生日
由於閏十月是極少出現的,因此建議閏十月出生的人選擇按照新歷來過生日比較好哦。有些人可能會會選擇根絕農歷十月來過,其實這並不好,畢竟農歷十月和閏十月是不同的兩個月。但是如果要等到閏十月才過生日的話,很可能一輩子就只有1次生日,這樣就太可憐了。
古人設置閏月,是根據24節氣,24節氣中的單數稱節氣,雙數稱中氣,每當陰歷月份沒有中氣,則設置為閏月,而月份沒有中氣的情況,多出現在四五月份,所以閏年中閏四月和閏五月最多,閏九月和十月較少,閏十一月、閏十二月和閏正月出現的頻率最低。
在這種情況下,閏月出生的人要過上一次生日可就要等很長時間了。例如,出生於1957年閏八月的人,如果總過陰歷的生日,那麼就要等到下一個閏八月,才能過一個真正的生日。
經過查詢,1957年之後出現閏八月的幾個年份,是1957年、1976年和1995年,也就是說1957年生人在21世紀只過了3次生日。而進入21世紀後的下一個最近的出現閏八月的年份,是2052年,這和1995年,相差了57年之久。而如果是在1984年閏十月出生的人,按照閏十月出現的低頻率,現在算起來,竟要再等150年才能過一次生日!
數十年、數百年過一次生日顯然不太現實,那麼,閏月出生的孩子怎麼過生日呢?古人的做法是,閏月是附屬於「需要置閏」的那個月的,閏月出生的那一年如果沒有閏月,就按同月的那一天過生日。比如,閏七月初一的生日,就在七月初一過。還有一種情況,假如是大年三十齣生,如果這一年沒有三十,就在大年二十九過生日。
而現代許多年輕人,更是大多以過陽歷生日為主,不再過陰歷的生日,故而要苦等數十年才過一次生日的尷尬,是越來越少見了。只有上一輩的人,大都還保持著過陰歷生日的習慣。不過,如果真的遇到需要等待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情況,大概也只好也在慢慢習慣過陽歷的生日了。
❾ 唐代傳入中原的物種有什麼
【兒茶】 維吾爾語稱「卡梯印度」。豆科,落葉喬木,有清熱生津、化痰止咳、收斂止血、安神鎮痛的功能。原產於印度,經絲綢之路傳入塔里木盆地。至今維吾爾醫葯學中尚有此名,用來治病。
【大黃】※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大,花小,黃白色,瘦果褐色。地下塊根有苦味,可做瀉葯,並有消炎、健胃作用。也叫川軍、將軍、錦紋。產於我國四川、陝西、甘肅、山西、河北各省。為西域特需葯物,可消牛羊肉食用過多引起的熱病。明、清以來是中國向中亞各國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
【大蒜】 百合科蔥屬,單子葉,二年生草本植物。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內地的西域物產之一。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稱其為張騫出使西域時所得,又稱「胡蒜」。《本草綱目》李時珍引孫愐
(miǎn)的《唐韻》,稱「張騫使西域始得大蒜、胡荽」。今新疆仍產大蒜,特點是蒜頭大,皮色紫紅者稱「紫皮大蒜」。「白皮大蒜」多產於天山以北吉木薩爾、奇台一帶;「紫皮大蒜」多產於塔里木盆地北緣各地。「白皮大蒜」因其蒜頭大、色澤潔白、蒜瓣均勻、味道濃烈、質地緊脆而與嘉定、山東、太侖的白蒜齊名,稱為我國的「四大名蒜」。
【小茴香】 維吾爾語稱「阿拉伯白迪安」。塔里木盆地的小茴香最初從阿拉伯傳入,故在維吾爾語中即有此名。小茴香既可作調料,又能入葯,塔里木盆地所產者質量甚佳。
【巴旦木】 又名「扁桃」、「偏核桃」、「巴旦杏」、「八擔杏」,珍貴乾果。為絲綢之路上交流的物產之一。屬薔薇科,梅屬落葉喬木。樹高3—5米,葉、花和果實都與桃相似。果核肥大,果肉不可食。核仁為高級補品。段成式《酉陽雜俎》稱「偏桃」出波斯國,波斯國呼為「婆淡樹」,「其肉苦澀不可啖,核中仁甘甜。西域諸國並珍之」。漢代傳入我國,唐李恂著《嶺表錄異》載:「偏核桃出占卑國,肉不堪食,胡人多收其核,遺漢官以稱珍異。」其樹屬乾旱亞熱帶或暖溫帶半荒漠樹種,喜歡陽光,要求高氣溫,空氣乾燥。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英吉沙、莎車、疏附、疏勒、葉城等縣及喀什市、阿克蘇市郊均有分布,其中以英吉沙產者最為上乘。
【無花果】 又名「阿驛」、「天仙果」。波斯語稱之為「anjir」,今維吾爾語仍用波斯語名。梵語稱「anjira」,阿富汗語稱「intsir」(即底稱)。為絲綢之路上互相交換的珍貴果木之一。對其性狀,段成式《酉陽雜俎》早有記載,稱「無花果亦名『阿驛』,波斯國呼為『阿馹(rì)』;拂菻(lǐn)呼為『底稱』。樹長丈四五,枝葉繁茂。葉有五齣,似椑(bēi)麻,無花而實。實,類椑子,味似甘柿,一月一熟」。此處所記性狀與現今新疆所產的基本相符。無花果為桑科無花果屬的落葉灌木,葉掌狀3—5裂,花細小,且隱藏於囊狀總花托內,需用放大鏡始能看見,故在很長時間內人們一直認為其為無花之果。果實呈扁圓形。新疆所產者為黃綠色。肉質松軟,味極甜,含糖量高達20—26%。主要分布在喀什、阿圖什、疏附等市縣境內,當地人視為珍果。
【無食子】 又名沒食子、墨石、沒石、摩賊等。現代動物學及醫葯學證明此物實為沒食子蜂寄生在沒食子樹葉上而生成的蟲癭,此蟲癭可以入葯。以灰綠色、質重無孔、下沉於水者為上品。原產於小亞細亞、敘利亞及波斯各國。隋朝時傳入中國。《隋書·波斯傳》、《舊唐書·西域傳》均載波斯即產此物。《酉陽雜俎》稱:「波斯呼為摩賊樹,長六七丈,圍八九尺,葉似桃葉而長。三月開花,白色,花心微紅,子圓如彈丸。初青,熟乃黃白。蟲食成孔者正熟,皮無孔者入葯用。」所記情形,與現代科學研究成果基本相同。
【火浣布】 絲綢之路上進行交流的物產之一。火浣布即用石棉紡織的布。此產品最早於公元239年傳入中原。《三國志·魏書》:「景初三年(239年)二月,西域重譯獻火浣布。」後西域時有貢獻。《晉書·苻堅傳》稱晉孝武帝太元六年(381年),「天竺獻火浣布」。《佛祖統記》稱:「 和平六年(465年),疏勒國遣使進佛袈裟,長二丈。帝命焚試之以示靈異,終日不燃。」《魏書·西域傳》「疏勒國」亦載此事。今新疆也產石棉,阿爾金山、天山、西昆侖山中均有石棉礦分布。主要成礦帶在阿爾金山,以若羌縣東250公里處的依吞布拉克石棉礦蘊藏量最大,質量也最好。石棉纖維一般長為0.5—10毫米,有的長達50毫米。但魏晉和南北朝時傳入內地的石棉袈裟不一定是新疆的產品。
【白術】※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產於中國南方各省。可入葯,葯用其根莖。有補脾胃、除寒濕、益津液、中和氣之功能。中醫用來醫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嘔瀉濕痢、水腫黃疸、風眩頭痛、目淚風眼諸症。此物經絲綢之路傳入塔里木盆地,亦用以治病。但當地民族無與其相對應的名,故仍用漢語名稱。今維吾爾醫醫葯學仍稱其為「白術」。
【甘草】 豆科甘草屬多年生植物。《神農本草》稱為「美草」、「蜜甘」;《名醫別錄》稱為「蜜草」、「蕗(lù)草」、「國老」;《記事珠》稱為「靈通」。是絲綢之路上出產的著名中葯之一。宋朝梅堯臣有《司馬君實遺甘草杖》,明朝鐳績的《霏雪錄》載:「西土甘草大如柱,土人用以架屋。」現在新疆出產的甘草仍然有名。品種有烏拉爾甘草、光果甘草、脹果甘草、黃甘草、粗毛甘草等。主要分布於塔里木盆地邊緣各地及天山以北的荒漠中。《名醫別錄》稱其為「眾葯之王」,在中葯中能與很多葯物配伍,其本身即具有清熱解毒、健脾補氣、潤肺止咳的功能,能治療慢性氣管炎、肺結核、乳腺炎、傳染性肝炎等許多炎症。
【甘松】 維吾爾語稱「松布力秦尼」。甘松屬敗醬科草本植物,有香味,全草可以入葯,有補腦安神、健胃舒肝、逐水燥濕等功能,今維吾爾醫仍用其醫治心神不安、高血壓、尿閉、氣喘及腹脹等症。塔里木盆地的甘松最初經絲綢之路從中原傳入,故至今在維吾爾醫葯學中仍有此名。
【安石榴】 又名「丹若」、「若榴」、「阿那爾」,即石榴。原產伊朗、阿富汗、印度北部及前蘇聯南部,已有5000年的栽培歷史。我國因其種首先從安國和石國傳入,故名。一說「安石」指「安息」。屬石榴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長卵形,花火紅色。果實為漿果類球形或梨形,果皮肥厚,革質,成熟後深紅或黃中帶紅。果皮內部有薄膜隔開的數室,室內藏深紅或白色的石榴子。子有棱,肉紅多汁甘甜。成熟期在9—10月間。果實為鮮食佳品;石榴皮、石榴花、石榴根均可入葯。西漢時即傳入我國。晉代張華著《博物志》稱:「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陸機《與弟雲書》首載石榴。唐代封演著《封氏聞見錄》亦稱石榴為張騫攜歸之種。段成式《酉陽雜俎》記大食勿斯離之石榴大者重五六斤。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葉城所產之石榴為石榴中的上上品。
【安息茴香】 傘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內地的物產之一。原產於今天的中亞、伊朗一帶,故名。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喀什、和田、吐魯番均有出產。現代維吾爾語稱其為「孜然」,是加工牛、羊肉時必不可少的佐料。現代醫學證明其有祛寒除濕、理氣開胃、驅風止痛的功能,可用來治療消化不良、胃寒胃痛、腎虛便頻等症。另外還有驅蠅、防腐及消毒的作用。
【安息香】 即安息香科多年生喬木植物的樹脂,因從安息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而得名。採集此香的方法是,用刀將安息香樹砍傷,取其流出的汁液。汁液為白色,有清熱解毒、開竅寧神、補氣壯陽、平喘化痰諸功能。古代人用其醫治神志不清、遺精陽萎及婦女血氣不調等症。波斯人還以其為鎮邪之物,故段成式的《酉陽雜俎》稱其「燒通神明,辟眾惡」。隋朝之前已從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唐朝蘇恭稱「安息香出西戎,狀如松脂,黃黑色,為塊。新者亦柔韌。」《隋書·西域傳》記龜茲、 漕國皆出此香。一說西域諸國及中國中原地區還用其作為參佛禮佛的供物,焚之以增強佛寺庄嚴氣氛。
【西瓜】 又名「寒瓜」、「靈瓜」。現代維吾爾語稱「塔吾孜」。原產於非洲,經絲綢之路傳入新疆,又由新疆傳入中原。明徐光啟《農政全書》稱:「西瓜種出西域,故名之。」今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中已發現了1000多年以前的西瓜種子。10世紀時,新疆西瓜經過今河西走廊傳入華北。胡嶠《陷虜記》即稱「入平川始食西瓜,雲契丹破回紇,得此瓜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胡嶠食西瓜之處在遼上京(今內蒙古自治區東南)。現在新疆各地普遍種植西瓜,品種多,質量上乘。一般含糖量在10%左右,高者可達13%。
【桃】※ 印度語稱為「至那尼」。意為「漢人傳來」。據《大唐西域記》,印度的桃樹是在貴霜王朝的法王迦膩色迦時從中國的河西走廊傳入的。迦膩色迦在位時,中國河西走廊曾有一些地區送質子到北印度,迦膩色迦對這些質子賞遇隆厚,依四季天氣之冷暖擇地而建館,令質子們居住。這些質子便在館旁種植桃樹和梨樹,把這兩種水果傳到了印度,由是之故,印度人則至今稱桃為至那尼。唐玄奘將其譯為至那你,並注釋稱「唐言『漢持來』」。
【紅花】 又名黃蘭、紅蘭花、草紅花、紅花菜,菊科紅花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晉代張華著《博物志》稱中原的紅花是「張騫得種於西域」,可知其為絲綢之路上的物產之一。東漢時的《雜病論》稱:「婦人六十二種風,乃腹中氣血刺痛,紅藍花酒主之。」《本草綱目》則稱其可「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今新疆仍盛產紅花。紅花籽用來榨油,花用來治病。紅花油色黃、味香、液清,是食用油中的上品,經常食用紅花油可以防止動脈粥狀硬化,治高血壓、中風、心力衰竭、心絞痛等症。紅花的花具有活血通經、去瘀止痛的功能,主治婦女經閉、難產、死胎、產後惡露、瘀血作痛及治療跌打損傷等疾病。
【李廣杏】 甘肅名產之一。原產於新疆,也叫油杏或李廣杏。相傳為西漢名將李廣自新疆和田帶至敦煌。李廣杏外皮淡黃、色澤鮮亮、果質細、汁液足、味甜香。
【蘇木】 維吾爾語稱「歐的印度」。因從印度傳入塔里木盆地而得名。豆科多年生落葉喬木,葯用其材。今維吾爾醫仍用其治療心腹疼痛、中風癱瘓、閉經、跌打損傷、痢疾及產後腹脹等症。
【蘇合香】 即金縷梅科蘇合香樹的樹脂,學名Styrax,維吾爾語醫葯學稱為「米阿沙伊勒」。今主要產於土耳其西南部,作為刺激性祛痰葯,且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和開竅通郁、活血散結、鎮咳祛痰之功能,古時也用於寺院梵香禮佛及國王祭祀神祗。南北朝時傳入中國,《魏略·西戎傳》稱其產於大秦;《梁書·中天竺國傳》稱其產於中天竺國,然又稱「是諸香汁煎成,非自然一物也,大秦國人採得蘇合香,先煎其汁以為香膏,乃賣其滓於諸國賈人。是以輾轉來達中國者,不大香也」。《隋書》、《魏書》的《波斯傳》均載波斯亦有出產。唐朝人蘇恭謂其「燒之灰白者為好」。
【納石失】※ 又作「納失失」、「納什失」等。為波斯語「織金錦」的音譯,元代官方絲織物。源出西亞的織金錦,因其色彩明麗,圖案飽滿,花紋多有嚴格的對稱形式,並常織以阿拉伯語銘文,頗有伊斯蘭風格,故在中國仍保持其在波斯的原名。其工匠和織法皆與西域有淵源關系。
【補骨脂】 又叫「婆固脂」、「破故紙」等,植物名。約於元明之際自印度、伊朗等地傳入我國內地。其子棕黑色,大如針頭,蛋形,味苦而芳香。有油性。李時珍《本草綱目》雲:「補骨脂,言其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