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單件產品銷售利潤率怎麼算
1.銷售利潤率=利潤/銷售收入
=(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
=(1850-1530)/1850
=17.30%
2.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成本
=1850-1530
=320
因為不知確切的購入成本,只有籠統計算。僅供參考而已。
⑵ 怎樣算出毛利潤和純利潤
毛利潤也叫毛利,是指銷售收入減去生產成本(或進貨成本)後的差額,尚沒有加上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等,沒有扣除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支出等
1、毛利=營業收入(也叫營業額)-營業成本
2、凈利潤(也叫純利)=毛利-所有相關支出(例如期間費用、營業稅金、所得稅費用等等)
(2)單件產品銷售利潤怎麼算擴展閱讀:
假如批發2萬元,
那麼貨物實際批發數量是
20000元/ 90元/件=222.2件
單件利潤 = 批發價-進貨成本=90-60 =30元/件
則毛利潤=貨物實際批發數量X單件利潤= 222.2x30=6666元
純利潤=毛利潤-贈送的貨櫃-贈送的物料=6666-1450-600=4616元
(2)單件產品銷售利潤怎麼算擴展閱讀:
具體來說,「毛利潤」與「凈利潤」區別如下:
一、什麼叫毛利潤?
毛利潤是指產品收入扣除產品成本後的利潤,也可以說產品差價就是毛利潤;
比如:小明生產一雙鞋子需要成本10元,生產完後拿出去店去賣了25元;
25元(賣鞋收入)—10元(鞋子成本)=15元(賣鞋子後的凈利潤)
二、什麼是凈利潤?
凈利潤是指產品總收入扣除產品一切開支(成本,材料,人工,納稅...)等的利潤;稱為稅後利潤!
比如:小明生產一雙鞋子需要成本10元(購買材料,生產人工),生產完後拿出去店去賣了25元;而賣出後還要納稅3元,扣除業務提成3,店長抽成1等等開銷;
25元(總收入)—10元—3元—3元—1元(總開銷)=8元(凈利潤)
三、綜合以上分析得出「毛利潤」與「凈利潤」區別很大;毛利潤只是大致算一下收入與成本之間的差價,計算的比較籠統;而凈利潤計算的很詳細涉及成本有開銷的費用都計算在內,扣除一切開銷後的利潤才是進口袋的錢。
⑶ 單件產品銷售利潤率怎麼算
1.銷售利潤率=利潤/銷售收入
=(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
=(1850-1530)/1850
=17.30%
2.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成本
=1850-1530
=320
因為不知確切的購入成本,只有籠統計算。僅供參考而已。
⑷ 單件產提成率不同利潤怎麼算
摘要 成本2.1 銷售價2.98底薪+提成,基本上都是3000以下的底薪+最
⑸ 一件商品的利潤怎麼算的
如果商品進價和售價都是含稅價格:
商品利潤(毛利) = 售價 - 進價 - 稅金
= 3.5 - 2.3 - (3.5-2.3)*17%
= 0.996 = 1(元)
該件商品的利潤率 = 1 / 3.5 = 28.57%
如果是不含稅價格:
該件商品的利潤率 = (3.5-2.3) / 3.5 = 34.29%
⑹ 10元賣13利潤是多少
1件產品利潤3塊。單件利潤=賣出的價錢-成本。
分析過程如下:
請問10元進貨,賣13,這個利潤是多少。套用公式:利潤=賣出的價錢-成本=13-10=3。
利潤的質量特徵:
(1)一定的贏利能力。它是企業一定時期的最終財務成果。
(2)利潤結構基本合理。利潤是按配比性原則計量的,是一定時期的收入與費用相減的結果。
(3)企業的利潤具有較強的獲取現金的能力。
(4)影響利潤的因素較復雜,利潤的計算含有較大的主觀判斷成份,其結果可能因人而異,因此具有可操縱性。
⑺ 單利潤和總利潤的計算公式
其實這裡面牽涉到的是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問題,變動成本是隨著銷售量變動而變動的,固定成本則是不隨著銷售量變動而變動,假設運輸費用和各種費用是固定成本,即固定成本=6000,而產品單位成本是5,即變動成本5,設銷售量為X,利潤=X*(售價-5)-6000所以,實際上是銷售量越大,利潤越高。
拓展資料
總利潤原則是國際收入和費用分配原則之一。這種原則要求把有聯屬關系的企業看成是一個整體,就其來源世界圍內的全部利潤,在這個整體的各個企業之間按照某一種方法進行劃分,以解決有聯屬關系企業之間國際收入與費用的分配問題。總利潤原則的理論依據是,根據經濟學的理論,在影響企業利潤的諸因素中,有的因素是起主要作用的,一般情況下,主要因素的多寡,會直接影響利潤的多少。從另一角度講,投入同數量的主要因素,要求獲得同樣數量的利潤。總利潤原則以某個主要影響利潤的因素為依據,在有關企業間重新分配利潤,可達到公平合理分配之目的。一般說來,影響跨國關聯企業利潤的因素主要有:企業組織結構、資本結構、規模及業務種類,企業的主要經營業務及其經營成果,企業經營活動的地域分布,企業的雇員數量等。對於不同的企業,影響利潤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
影響利潤的主要因素,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範本把總利潤分配的計算方法分為三類:(1).提供勞務或生產專利產品為主要經營業務的國際關聯企業,以各國企業營業額或手續費收人占關聯企業營業總額或手續費收入總額的比例來計算分配。(2).勞動密集型企業,以各國企業人員工資總額占關聯企業全部人員工資總額的比例來計算分配。(3).對於跨國聯屬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以各國企業流動資金額占關聯企業流動資金總額的比例來計算分配。
總利潤原則從直接分配跨國企業總利潤人手,解決關聯企業間的國際收人和費用分配問題。其優點是:(1).可避免對關聯企業間的交易逐筆審核、逐筆調整分配的繁雜工作,簡化稅務管理;(2).可在一定程度上糾正利用轉讓定價所造成的國際收人和費用分配的不公平。其缺點是:(1).總利潤原則的適用范圍小;(2).分配的結果可能與現實差距非常大;(3).難以確定一個可為各國和各方企業都能接受的統一的利潤分配標准,總利潤原則現還未被世界各國所普遍接受。
⑻ 服裝店利潤到底是怎麼算的,我徹底暈了!
計算起來很容易。成本是您早期投資資產的分攤(裝修、租金、證件辦理等)。你主要是一個啟動成本。您按一年分攤(小企業盡量按3-6個月分攤)。那麼如果你是45000,你一個月應該是2000左右,人工費(其實你的生活費就是工資)是2500元一個月,貨品成本只能按照月銷量來計算,這就是大約是(135900-40000) / 12 = 8000,這樣你就可以大致算出你的成本了。 8000 + 2000 + 2500 = 12500,那麼你每年的成本是150000,但是你的總收入只有137500元,也就是說你一年虧了12500元。但是,你現在的債務是76000,現金是20000,還欠了56000元,說明你還有一些開支沒有列出來,56000-12500=43500,也就是說你還有這些錢可以花在其他地方,比如如辦證、出租、其他日常維護等。整體上,您的業務相當於每月1500人。
拓展資料:
1、服裝報價一般公式如下:報價=(面輔料單件消耗,包括縮水率和損耗*面料單價+印花綉花等二次加工單價+服裝加工費)*(1+利潤率%)一般來說,麵粉輔料的成本和印花、綉花等二次加工的價格是相對固定的。這里所謂的「固定」,其實就是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雙方很容易在這個問題上達成共識。
2、服裝加工費是指勞動者為生產這種服裝而需要支付的勞動報酬和由此產生的「勞務費」產生的相關費用的總和。前半句容易理解,但後半句很多人看不懂。我們在計算成本時,通常將後半句稱為「管理費用」。正是因為很多人對這個「管理費用」有錯誤的認識和認識,導致成本核算出現很大偏差。
3、所有款式均由車間生產工人根據工藝價目表中的價格進行劃分。目前,各工序的價格在市場上是相對公開透明的。幾乎所有車間員工 (Anywhere) 都非常清楚在這里執行此過程需要多少成本。其他地方的工人會比較清楚,如果價格與原廠老闆給出的價格相同或更高,他們就會留下來做。如果工藝單價降低,他們會果斷離開。
4、因此,任何款式對車間工人的勞動力價格都是相對固定的。問題是「管理成本」。需要加上多少「管理成本」?我們先來澄清一下「管理放大」的概念。任何一家服裝加工廠的日常開支都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發給車間計件工人的工資,假設為a;其他為除「車間計件工工資」外的所有費用,包括車間計件工其他福利、車間管理人員工資福利、車間輔助人員工資福利、辦公室工資福利人員、租金、水、電、輕油、蠟、營業費用、財務費用等,假設 B.《管理倍率》C=(a+b)/A【一般來說,按照目前的行業規則,經驗值如下】對於加工工序少的梭織時裝款式,C=2.3左右。棉服/羽絨服/沖鋒衣等工藝較多的款式,C=2.0左右。對於針織T恤等工序較少的款式,C=2.8左右。所以,我們服裝加工廠在外面接到訂單的時候,只要你拿到什麼款式,就需要找車間主任等專業技術人員為這件衣服做一個「車間價格」,假設D。
5、那麼,當你在外面接單的時候,你可以用C*D這個數字來報價「成衣加工費」的金額,但是你永遠不能嚴格按照C*D這個數字來報價,因為這個價格收到的訂單是最多做出來,也就是只是一種資金保證。一般來說,我們接到訂單時,會報價略高於C值,也就是我們服裝加工廠的加工利潤:【一般來說,需要加多少C,按照目前的行業規則,經驗值如下】,對於加工工序少的梭織時裝款式,C=2.5左右。棉服/羽絨服/沖鋒衣等工藝較多的款式,C=2.2左右。對於針織T恤等工序較少的款式,C=3.0
⑼ 一件商品的利潤率應該怎麼算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
例如:一件商品的成本是100元,售價是110元,那麼它的利潤率是:(110-100)÷100×100%=10%
應答時間:2021-11-1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⑽ 一件商品的利潤率應該怎麼算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
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利潤率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是同一剩餘價值量不同的方法計算出來的另一種比率。
如以p`代表利潤率,C代表全部預付資本(c+v),那麼利潤率p`=m/C=m/(c+v)。 利潤率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利潤水平的相對指標。
利潤率指標既可考核企業利潤計劃的完成情況,又可比較各企業之間和不同時期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100%,銷售利潤率=利潤÷銷售×100%。
在會計學上,利潤可分為毛利潤(銷貨額與已銷貨物成本之間的差額)、營業利潤(毛利潤與營業費用之間的差額)以及凈利潤(營業利潤加營業外收支與所得稅之間的差額)。
營業利潤率是指經營所得的營業利潤占銷貨凈額的百分比,或占投入資本額的百分比。這種百分比能綜合反映一個企業或一個行業的營業效率。
營業利潤率在各個行業以及同一行業的各個企業之間差異很大,並且不是所有的企業每年都能得到利潤。
在美國,大約有20%的企業沒有能獲得利潤,或者發生了程度不同的虧損。決定理想利潤點的方法是了解:銷售新增單位產品的邊際收入,是否大於生產同一新增單位產品的邊際成本。
如果邊際收入大於邊際成本,那麼這一新增單位就應該生產,而且只要這種情況繼續存在,生產就應該持續下去。與此相反,如果邊際成本超過邊際收入,產量就應當壓縮。在邊際成本和邊際收入相等的一點上,利潤的情況是最為理想的。